第一篇:宜春经济开发区及中心城区物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宜春经济开发区及中心城区物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已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点和经济增长点。为了解宜春经济开发区及中心城区物流业发展和运行情况,研究解决园区企业“物流难”问题,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在线调查和实地走访等形式,调查了园区61家企业、铁路、公路、邮政等物流企业以及新余、萍乡经济开发区等单位。现将有关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现状与特点
宜春中心城区及开发区物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在铁路、公路、航运三个体系的物流中,公路物流占据主导地位,但处于无专门经营场地、无现代物流概念、无专业物流技术的“三无”地带。目前,市本级开发区、周边县市工业园区以及萍乡、新余等地的物流业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协调。除传统的汽运、铁路、邮政物流外,市本级物流集散地主要集中在贸易广场、马家园、建材市场周边,全市从事规范化货物运输的企业只有10余家。中心城区和园区物流业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行业竞争激烈,市场化程度低,物流企业参差不齐。目前货运市场普遍存在“散、乱、杂”状况,一般都是一家人或几家人凑到一起成立一个托运部(此类占到绝大多数),缺乏公司化管理,没有仓储服务,接到业务往往囿于自身局限,层层转托,导致价格层层加高。国内几家较大的物流企业(佳吉物流、海华物流、邮政物流等)在宜春虽设有经营网点,但都距离园区较远,物流费用较高。园区引进的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创维物流、雅实物流等)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真正的产业规模。企业参差不齐,直接导致市场乱态频现,甚至曾经出现过某托运部一夜之间消失,货主寻货无门的事件。
2、社会资源分散使用,零乱无序,行业效率很低。企业物流专业化和规范化服务程度不高,无序、恶意竞争严重,资源利用率低。绝大部分小型物流公司由于实力不强,只能以恶意降价来拉拢货源,使整个行业陷入无序竞争,物流运作集约化程度低,经营分散、粗放,物流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资源利用率低。专业化物流企业也仅限于海华、佳吉、邮政物流等几家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部分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能力有限,在物流策划、物流管理、实际运作等方面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运作经验,不能满足企业较高的需求,难以做到高效益、低成本的运作。
3、物流服务水平低,成本相对较高,园区企业发展受限。通过走访发现,园区物流成本一般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8%-10%,约高于江浙等发达地区物流成本的15%-20%。园区内61家企业普遍表现出对物流服务绩效关注,关注内容涵盖时效、成本、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其中,运输的安全准时是企业首要的关注点,有91%的企业将其列为首位;其次是物流服务水平,占82%;成本、响应时间的关注度也较高,分别有57%和54%的企业将其列入第三、第四关注点。物流的需求呈现出一定的行业特征,医药、电子行业由于产品货值高,其安全性是企业对物流的首要要求;汽摩配行业由于行业毛利较低、运量大,最关心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新型材料行业对于物流服务有着许多特殊要求,比如包装等,将根据产品品种的变化产生不同的需求。生产企业对物流服务不满意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因为作业速度慢和物流信息不及时准确;其次是作业差错率高、运作成本高。从中可看出,生产企业对物流服务首先关心的是运作质量和包含物流信息在内的运作能力问题,其次才是物流成本。
二、原因分析
1、环节因素。宜春经济开发区作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地区,物流量小,需求单一,信息发布不畅,往往要将货物运送到相对发达的地区进一步分流,从而造成环节增多,成本上升。目前宜春及周边县市大部分物资大都需经过南昌、长沙等地进行二次分流,门到门直达式的物流服务较少,而且铁路运输也取消了5吨、10吨标准集装箱。随着我市工业快速发展,物流周转时间、服务质量需求不断提升,当前的物流模式必将制约我市经济快速发展。但减少物流环节,主要需要依靠市场来进行调整,作为开发区,更多的只能是对产业进行指导,政策上给予优惠扶持。
2、信息因素。物流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是导致物流环节过多的主要原因,而这些资源流动的配置原则是基于物流需求信息的流动,物流信息聚集的地方也必然是物流服务聚集的地方。物流服务资源与物流信息在专业化程度高的物流市场内,通过价格杠杆会自然而然地进行自我调节。目前赣西地区还没有成规模的物流信息交换中心,大部分都是通过老关系、老客户进行交易,物流成本变化随意性较强。
3、市场化程度因素。物流信息的流速越快、公开化程度越高,市场的集聚效应就越会更好地显现,甚至会成倍地放大,市场化程度也会相应提高。通过市场选择,各项物流服务也会更规范,市场会相对稳定。我市高安是全国货运大市(县)之一,照理而言,身处运输资源如此丰富的地区,物流并不应成为难题,但由于市场化程度不高,信息不畅通,使宜春的物流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4、服务综合化因素。2006-2007年园区内企业生产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幅度均在100%以上,企业个体对今后三年的发展预期也较为乐观,产值预计年均增幅一般都在20-30%,有的甚至达到100%。生产的高速发展,使得企业物流需求潜力持续增强,但企业的需求并非简单的需求,货运代理、进出报关服务、仓储服务、全程点到点物流服务等综合化的要求慢慢被大部分企业所重视。跨国企业、大型企业往往非常重视专业化的供应链、销售物流服务。整个物流行业作为第三产业,其高附加值的利润增长点能否顺利形成,也在于能否对物流行业进行有效整合。
5、政策因素。我市至今还没有出台专门扶持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缺乏物流产业的专门平台。现代物流业需要规范化、网络化、信息化、系统化的综合平台,加速建设具有特色的物流产业园区,显得十分必要。
三、加快物流业发展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1、物流难已成为制约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物流瓶颈的存在,是园区目前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障碍,服务能力弱、物流成本高不仅直接影响园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直接影响到园区的招商工作。大型项目由于综合化生产程度较高,往往倚重高标准物流服务,基于目前园区物流状况,这样的项目进园会遇到较大的障碍。大项目进不来,园区内企业发展又有局限,很容易造成园区发展的边缘化。目前,萍乡、新余开发区的产值均在100亿元以上,产业集聚作用已开始显现,在这个问题上,着力解决好园区物流问题,非常有利于促进开发区经济的发展。
2、现代物流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物流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在我国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物流圈:一是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二是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三角物流圈;三是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海峡物流圈;四是以广东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这四大物流圈以滚动式、递进式的扇面辐射功能,带动着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在这种格局中,现代物流业已经在跨行业、跨区域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
3、我省其它地市物流业蓬勃发展。为促进我省物流业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各地也积极顺应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的大势,积极跟进。九江市提出了在依托老城区、开辟大市场的基础上,让九江物流重整旗鼓的口号,启动建设长江物流中心和九江物流中心;南城县发展物流运输企业300多家,聚集3000多辆物流承运货车,直接从事物流人口达3-5万人;广昌县也成立以工商联牵头组织的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协会,全县人口只有23万人,但物流企业有1200家,遍布全国23个大、中城市,每年为国家创利税5亿多元。
4、加快宜春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在必行。要把宜春建设成经济强市,需要大力推进现代物流,用全新的理念和科学的规划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区域经济综合成本,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当前,宜春发展现代物流业既有一定的基础,也有着巨大的潜能,只要我们把握住时机,充分发挥好优势,完全可以促使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壮大。一是区位优势。宜春地处江西省西北部,距周边的萍乡、新余两市均只需半小时车程,是地理上当然的赣西地区中心城市。境内京九铁路纵贯南北,浙赣复线横卧东西,高等级公路交叉密布,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正按照7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发展规模,快速拉开赣西经济中心城市建设的框架。二是需求优势。宜春历来是赣西地区商品集散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要与日俱增。市场经济规律表明,一个城市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和这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目前宜春中心城区的物流业发展速度远远低于综合经济发展速度。特别是全市上下以宜春经济开发区为重点的“工业强攻战”正在快速推进,目前引进园区企业197家,预计到2011年,工业产值将达到100亿元以上,物流需求将大大提升。三是存量优势。目前宜春已经拥有一批物流相关企业和一大批具有物流服务经验的经营者队伍,高安汽车货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宜春经济开发区正在引进三家有较强实力的物流企业,它们也都有着强烈的发展愿望。
四、对策建议
为使现代物流业成为我市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观念到位、政府推动、行业协调、企业跟进,形成全社会上下联动、齐抓共促的新局面。
1、加强组织协调,营造齐抓共管的新格局。目前,我市现代物流业仍处于铁路、公路货运公司、邮政、个体物流仓储等不同部门和行业条块分割状态中。与现代物流业必须跨地区、跨行业,形成一条物流供应链的要求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进行协调和管理。一是成立市现代物流业建设协调小组。由市领导担任组长,发改委、经贸委、公安、运政、运管、财政、工商、税务、交通、外经委、工商联、铁路、邮政、保险及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并成立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贯彻实施。二是明确推进现代物
流业发展的责任主体。确定不同主体的责任范围,政府制订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行业组织引导建立规范市场准则和市场秩序;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管理模式,形成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物流企业职责分明、齐抓共管、协调一致的新局面。三是充分发挥商会和行业组织作用。借鉴外地经验,政府将一部分职能授权给商会及行业协会组织,整合全市物流及工商业企业资源,形成以商会组织为枢纽的宜春网络化服务体系,具体帮助引导物流企业和其它工商业,统一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制定行业发展规范、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在企业资质论证、质量监督、市场划分、价格监管、竞争手段等方面,充分发挥行业协调作用。
2、制定优惠政策,打造优化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制定和推行物流业的优惠政策。实行灵活的金融政策支持,对致力于发展物流业的投资者,一律放宽贷款准限;对那些以合资或合作形式向现代物流业投资的企业和个人,在项目正式运营后的一段时期内给予税费扶持;在物流企业车辆养路费、运管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二是要营造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积极开展物流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大力宣传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废除各类阻碍物流业发展的部门规章或地方性法规;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树立物流企业信誉,统一行业操作规范等方面入手,整顿和规范物流市场秩序;政府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3、整合市场资源,谋求建立专业化市场。目前宜春市本级物流集散地主要集中在贸易广场,距离开发区较远,且市场专业化程度不高。值得注意的是,新余已经尝试在园区内建立起专业化物流市场,同时规范园区外物流市场,划行规市,这样既可依托市场服务园区企业,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又可将物流业作为新的产业增长点,扩充园区经济总量,优化园区产业结构。目前已有三家物流企业落户宜春经济开发区,且正在建设之中,如果将市内零散的物流企业、物流集散中心整合进园区的话,有利于园内物流企业的发展。因此,要以工业园区的大型专业市场为平台,以网络信息为核心,激活各县(市)产业及周边地区物流资源,引入竞争机制,从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和审批制度入手,打破地区封锁,使各类物流企业能够在统一、透明、平等、高效的市场中竞争、发展。
4、立足工业园区,建立赣西物流信息平台。由园区联合市本级以及其他县(市)建立赣西片区的物流信息交换平台,通过网络在线的物流信息交换,达到升级物流市场化程度,整合赣西区域物流资源的目的。赣西地域经济板块正在逐渐形成,新余、萍乡、宜春等地经济总量快速发展,为区域内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目前,宜春经济开发区入园的有可作中高端物流的世纪雅实物流,有专业于电子物流的创维物流,有本地物流网络较健全完备的宜汽物流。通过培育区域物流企业,搭建赣西物流专业市场,畅通信息集散平台,可望实现在第三产业上把服务延伸到周边地区。
5、着眼长远发展,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物流服务在走向专业化、综合化和网络化的过程中,物流企业利用其规模化优势和专业化服务优势,可以通过降低库存、提高商品周转率等服务,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建议借鉴义乌市近期投资建设占地30公顷的义乌国际物流中心的做法,筹建赣西物流中心,目的是建成一个配套仓储、堆场、装卸以及集报关行、船务、外代、货代银行、保险等为一体的“一站式内陆直通关”模式的物流公共服务平台。
第二篇:泰兴经济开发区化工物流业发展情况汇报
泰兴经济开发区化工物流业
发展情况汇报
泰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一、泰兴经济开发区发展历程及现状
泰兴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1年9月,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2年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精细化工(泰兴)开发园区,2003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沿江地区重点发展的15个园区之一,2005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泰兴精细与化学品产业基地”。目前,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家企业已入驻落户园区,开发区已形成了氯碱化工、医药农药中间体、染料颜料、油脂化学品、生物能源、电子化学品、化学助剂及塑胶、氟材料、环氧氯丙烷等上下游配套成龙的产业链。离子膜烧碱、氯乙酸、聚丙烯酰胺、羧甲基纤维素、活性染料等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均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2010年,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4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0.2亿元,工业总产值414.8亿元,销售收入387.3亿元。在“十二五”期间,工业销售值将突破千亿目标。
随着泰兴经济开发区以化工产业为主体的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工业企业对物流运输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以精细化工为特色的化工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化工产品吞吐量的不断增加,使化工物流业的发展具备了优势条件,各类实力强劲的物流企业纷纷抢滩进驻开发区。目前,区内注册1000万元以上
物流运输及仓储服务的企业已达31家,其中外资企业6家。
二、化工物流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为进一步整合物流资源,挖掘物流潜力,凝聚发展合力,更好地做大做强开发区物流产业,更好地服务于进区工业企业,借助于一批重大项目进区落户给发展现代物流业带来的契机,经泰兴市人民政府批准,泰兴经济开发区于2009年2月设立了“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并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统筹负责开发区内物流业的规划编制与实施、物流项目的招商引资以及已进区物流企业的管理、协调、服务等工作。自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正式成立两年来,专业化工物流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已进驻物流园区省级重点物流中心一家,省重点物流项目2个,物流运输、仓储服务、化工产品交易等企业 50多家,各类货代、运输服务等中介机构近100家。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上的5家,总投入5000万元以上的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17家,总投入达数十亿元,2010年,物流园区内港口货物总吞吐量达600万吨,公路运输量达1800万吨,物流营业收入为30亿元。2010年,园区被省发改委、省经信委批准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省级重点物流基地,成为省内首家专业化工物流园区,也是苏北地区唯一一家同获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和省重点物流基地的“双料”服务业基地。
三、化工物流业总体规划
1、战略定位
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的战略定位是以泰兴经济开发区的发
展为依托,立足苏中、面向全球,以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为契机,大力整合沿江岸线和仓储资源,构建具有鲜明化工产业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打造综合性物流服务平台、保税物流中心、全球化工产品交易中心以及化工产业产学研基地。
2、分阶段发展目标
近期(2010~2012年):近期主要是项目建设和工程实施阶段。筹建化工产品交易中心、公路货运信息交易中心、城市配送中心等物流园区基础的物流和商贸功能载体项目,实现综合物流服务平台和区域化工产品交易中心等战略定位的基本功能;整合利用沿江码头岸线资源,打造公共物流服务平台;强化项目招商,引入实力较强、服务水准较高的大型知名物流企业;规范市场管理秩序,初步搭建电子交易平台,完善相关服务业配套,加强与泰州大型化工企业的联动。
中期(2013~2015年):中期实现项目功能区的整体布局。完成对岸线码头资源的整合,并根据物流需求增长情况扩大相关功能区的规模,进一步拓展提升物流园区的商贸和物流功能;加强市场监管和物流园区的品牌化建设,开拓并巩固苏中、苏北市场;建设完善保税物流中心的相关功能;强化物流园区内部各大功能区之间的功能衔接,完善功能区布局。
远期(2016~2020年):远期主要是管理技术提升阶段。提升物流园区功能区物流运作管理的技术水平,加强信息技术在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上的应用;进一步完善电子交易平台的功能建设,全面整合构建购销平台,加强交易平台与物流服务信息平
台的衔接,建成全国知名的化工产品交易中心和电子交易平台;结合东夹江、江心洲等的建设开发进度,完成对应功能区的建设运作;突出化工特色,加强与周边物流园区的协同发展,着力打造物流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一定的辐射力。
3、物流业总体空间布局
结合泰兴经济开发区产业定位、项目战略定位和功能需求,物流园区总体空间布局形态为“两片一带”。“北片”为北二环路和泰常公路交叉形成的大三角地块,占地501.8公顷。以综合性物流服务为主,是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区的核心地块。以东夹江开发为依托,突出保税物流特色,以开发区化工产业特色为支撑,重点打造化工物流平台、商贸物流平台,同时依托化工区企业众多,原材料需求量大,产成品销售量大的优势,打造国际化工产品交易平台。“一带”为北二环路以南、芦坝港以北、长江岸线以东、新港路、滨江路以西的带状地块,占地284.5公顷。该地块目前已有不少化工企业物流项目入驻,占用部分岸线资源。未来将继续依托长江岸线资源和后方化工产业特色,重点发展专业化工物流,包括液体化工物流、油品物流、固体化工物流。“南片”为芦坝港以南到开发区行政区边界和江心洲新星村以北地块,占地586公顷。综合考虑江心洲开发和开发区未来产业布局,重点发展非化工物流。
四、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基础设施情况
1、交通运输情况
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靠近长江,拥有10公里长江岸线资源;
苏中沿江高等级公路、334省道、泰州长江大桥等重要通道均穿境而过,货物公路集散条件便利,公水联运优势明显;空运方面,园区距离已经开工建设的苏中机场仅半小时车程,半径200公里内有6个建成机场,距南通、常州、无锡机场1小时车程,距上海虹桥机场和南京禄口机场仅2小时车程;园区还拥有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天然良港,依托10公里长江深水岸线资源,已建有通用、化工、建材、液化气、油品等11个码头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6个、对外开放码头泊位3个;通用码头最大停靠能力为5万吨,可开展集装箱和散货的装卸业务;万吨级液体化学品码头可接卸多种化工原料。
2、仓储设施情况
目前,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内各化工企业、仓储企业已建有各种类型的仓储设施,总的储罐容量近500万方,可存贮近千种化工原料、食用油、燃油等化学品。今年立项落户,正在办理相关手续的沥青仓储项目将新建50万方沥青储罐,香港新昌源国际集团投资的化工储罐项目将建设总容量为25万立方的储罐区。此外,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管委会根据业已入驻本区企业的现实需求和愿望,结合今后化工行业会越来越专业、细化的发展趋势,将建设2——4万平方米的标准化、专业化的公共仓储服务设施,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3、交易市场情况
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原有的化工产品交易市场由于建成时间较长,在运行模式、管理体制、经营层次等多方面都不能完全满
足市场需求。目前,物流园区管委会已与上海瑞满天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合作,投资二亿多元在北二环西延线以北、东夹江以东重新建设综合化工物流园,该项目中的综合物流中心大楼,其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建成后,物流园区管委会将派驻工商、税务、海关、交管、港务等部门在此联合办公,为各个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为开发区树立物流品牌形象,打造苏中、苏北地区规模第一的电子产品交易、化工产品交易、仓储、运输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基地。该项目预计5月份动工,明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五、主要化工品物流情况及发展趋势
1、主要化工产品物流情况
泰兴经济开发区内现有氯碱、医药农药、油脂化工、石油化工、塑料及增塑剂等五大化工产业链,经过统计计算,五大产业链在2010年运输总量为2400万吨,具体分述如下:(1)氯碱工业产业链的年进出总量595万吨:包括新浦化学工业公司的45万吨/年烧碱项目所牵涉的各类资源总进出400万吨;阿克苏氯乙酸公司4万吨/年高品质氯乙酸项目所产生的年进出量75万吨;斯比凯可公司3万吨/年羧甲基纤维素项目所产生的年进出量60万吨;爱森絮凝剂公司9万吨聚丙稀酰胺项目所产生的年进出量30万吨;兴安化工和申龙化工12万吨/年三氯化磷三氯氧磷项目所产生的年进出量12万吨以及隆盛化工漂粉精项目和红星化工、兴宇化工公司三氯化铝项目所产生的年进出量30万吨。(2)医药农药产业链的年进出总量260万吨:包括扬子医药化工,江苏中铭化工公司8万吨/年对氨基苯酚项目所产生的年
进出量60万吨;凯日化工、宏阳化工、汇丰科技、新晨化工、超辰化工的16万吨/年双苷磷项目所产生的年进出量110万吨;常隆化工公司的10万吨农药、8万吨广汽项目所产生的年进出量90万吨。(3)油脂化工产业链的年进出总量470万吨:包括华东油脂公司10万吨/年棕榈油项目所产生的年进出量50万吨;富锋生物柴油公司5万吨生物柴油项目所产生的年进出量40万吨;明发国际油脂公司20万吨/年健康食用油项目所产生的年进出量80万吨;振华油脂公司90万吨/年豆油项目所产生的年进出量300万吨。(4)石油化工产业链的年进出总量661万吨:主要包括金达燃油仓储公司年物流量661万吨。(5)塑料及其增塑剂产业链的年进出总量414万吨:包括台湾联成化学公司年产30万吨PVC项目产生的进出量220万吨/年;协联众达公司的20万吨/年苯酐项目,年进出量60万吨;三蝶化工公司的50万吨/年丁辛醇项目,年进出量120万吨;隆盛化工公司的1万吨/年氯化石蜡项目,年进出量2万吨;以及成都六顺化工公司的5万吨氯化石蜡项目、2万吨PVC软管项目所产生的年进出量12万吨。各公司化工产品主要用于满足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流向世界及全国各地。
2、未来发展趋势
结合泰兴市化工产业近期发展趋势,预计到2020年,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的货物吞吐量将达到9000万吨/年的规模。2010年,物流园区内港口货物总吞吐量达600万吨,公路运输量达1800万吨,预计到2020年,物流园区内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3000
万吨/年的规模,公路运输量将达6000万吨/年的规模。
六、园区化工物流组织及运作情况
1、物流园区物流组织及运作现状
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借鉴国际一流园区的成功发展经验,提出了“产业发展一体化、商贸物流集约化、公用工程共享化、管理服务优质化”的“四化”发展理念,加快发展以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物流业。按照“四化”的发展要求,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集约开发码头仓储及配套基础设施,现已形成以过船港、天星港及区内便捷完善的公路、水路网络载体,以各类化工项目为产业支撑,水路、公路、管道运输相结合,集口岸、仓储、配送、交易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工物流基地。目前,物流园区已引进了泰兴三木物流、泰州过船港务、台湾联成仓储、泰兴锦华石油等一批国内专业物流服务供应商,为区内各个化工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在物流园区,四通八达的管网连接着园区的各个生产企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原料产品可以通过管道相互传输。大量液体化工原料在过船港通过管道输送到园区的生产企业,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又通过管道汇集到港口,最后运送到国内外各个市场。园区物流已经实现了水路、公路、管道三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
2、物流园区化工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当前物流行业发展形势,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不足:(1)物流运作的系统和集成性不够。由于开发区已有20年的历史,在发展初期受各方面因
素制约,对物流体系的规划、开发建设的认识不够,导致现在区内物流企业的布局分散,功能链不完善;(2)部分物流企业的公用性、开放性不够。目前区内的码头大多为业主码头,由于市场化运营意识不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成为后续物流项目进驻的“瓶颈”制约因素。(3)园区内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设施简单、功能单一,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配送上,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
3、未来发展思路
在不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将紧紧围绕“区域化工产品集散中心”这一工作目标,着重打造融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于一体的服务体系,提高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水平,扩大对外协作,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1)建立公用的信息平台。公用信息平台集物流园区内各企业物流信息、业务入口、动态、展示、咨询于一体,办成网上物流超市。各企业使用共同的信息平台,共享客户资源,共享信息资源,物流园区管委会在此基础上对物流业务实行统一招标的形式,将物流业务外包,以此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效益。(2)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各企业使用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各系统之间相互兼容,能直接对接,并能与海关、工商、税务、外汇管理等职能部门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换,以提高物流信息共享程度和效率。(3)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园区管委会将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各物流企业注册后便可使用,他们可直接通
过电子商务进行业务洽谈、网上交易、网上结算,方便为大型外向型企业提供即时配送服务。(4)着力建设商贸物流综合体。目前已与一些国际顶级物流运营商洽谈,争取通过高端综合运营体的引进,在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的同时,倾力打造区域化工产品集散中心。
七、物流园区重大项目情况
1、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1)泰兴市锦华石油化工物流有限公司。锦华石油项目预计总投资2980万美元,一期石化仓储项目占地150亩,注册资本为1200万美元。项目总投资实际完成12000万元,该项目已经投产,预计年产值超10亿元,税收超亿元。
(2)泰州联成仓储有限公司。公司目前正在新建20000DWT 码头一座(兼靠50000DWT化学品船),年吞吐量180万吨,目前已对外试运行。同时,修建仓库四座,其中甲类仓储2座,每座750立方米,乙类仓库两座,每座550立方米,预计完工时间为2011年6月30日。
(3)泰兴市金达燃油仓储有限公司。该项目占地面积186101平方米,注册资金2911万元。一期投资总额为8000万元,已建成油罐及长输管线、电力设备及水电设施等。一期工程已结束,已经投入运营。二期侧重开发建设15万方的燃油仓储及配套系统,总投资3亿元,现正办理相关手续。
(4)江苏三木物流有限公司。三木物流筹建有一个2万吨兼靠4万吨的化工码头和一个3万吨兼靠5万吨的通用码头以及与
化工码头相配套的罐区。目前,化工码头已投入了正式运行,目前,已完成码头作业吞吐量15万吨,并成立了危化品运输公司。
(5)阿尔贝尔化工仓储(泰兴)有限公司。投资总额为4000万美元,注册资本为1100万美元,将修建总容量为27万立方的储罐区,并建设5万吨化工码头一座,目前正在环评。主要经营:仓储、装卸、包装、运输、国际货运代理等。兼营:代理计划外进出口商品收购,库存商品出口转内销代销业务,仓储商品整理加工。
(6)江苏港湾石油有限公司。北二环向北占地200多亩,注册资本2.7亿元,总投资30多亿元,一期工程投入13亿元,主要经营沥青及燃油仓储项目。
(7)化学品综合物流区项目。上海瑞满天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负责人经多次来我区对公司、企业调查走访后,最终决定投资二亿多元在北二环西延线以北、东夹江以东建设化学品综合物流园,为开发区树立物流品牌形象,打造苏中规模第一的物流、电子产品交易、化工产品交易、仓储、运输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基地。
2、重大项目管理服务情况
我区对引进的物流业重大项目,都做到一条龙服务,从土地的“七通一平”到环评安评的审批手续等,都由我区外商服务中心跟踪服务。项目进驻后,我们主动帮助其解决各方面困难,使业主能够顺利开工、运营。此外,当一些重大项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开发区能够主动伸出救援之手帮助其渡过难关,如: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达重油减粘公司濒临破产,我
区服务业发展局积极主动为其服务,建议该企业进行主辅分离工作,他们采纳了建议,并注册成立了金达燃油仓储公司,在这家企业进行主辅分离工作的过程中,我区服务业发展局为该企业跑手续,争资金,帮助其解决困难,通过我们的努力,金达燃油仓储公司现已投入8000万元建立储罐,目前已正常营运。
八、园区组织架构及运作
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管委会成立于2009年2月,由泰兴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属泰兴经济开发区管理。“两区”实行统一规划,资源共享;依托泰兴经济开发区雄厚的资金实力,完备的管理与服务,广阔的项目信息资源,在征地拆迁、项目引进、配套服务等方面一体化运营;同时,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又有着自己明晰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激励机制,在税收指标完成,重大项目招引,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制定了工作目标。其中,服务业发展科主要承担:(1)编制并组织实施经济开发区服务业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负责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工作的统计、考核评比。(2)负责经济开发区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期的督查、推进工作。(3)研究和提出发展服务业的各项政策、意见和建议,把握服务业发展动态和趋势,定期搞好服务业经济形势分析,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4)负责经济开发区服务业企业的通联服务等工作,履行相关行政管理职能。服务业项目管理科主要承担:(1)做好重点服务业企业和服务业项目申报和上争工作。(2)负责化工物流园区规划、论证、报批、日常管理等事务工作。(3)负责做好经济开发区服务业项目的编制、立项报批等
工作,参与经济开发区服务业项目招商引资的组织工作。(4)负责省、泰州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申报工作。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北票市物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北票市物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我国物流产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而我市的物流业还在起步阶段,目前没有一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物流中心,这与我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原材料生产基地是极不相称的,也制约了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市委办公室要求,现将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据调查,目前我市现有工商注册的物流企业12家,个体货栈、配货站45家,从事货物运输的个体户288户。其中专门从事矿产品物流经营的企业有9家,通过对正鸿物流有限公司、红冠物流商贸有限公司了解,每个企业年运输铁粉20万吨以上,年营业收入1500万元左右,年实现利润200万元,缴纳税金100万元;从事快递业务的企业只有辽宁省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北票营业部,其他3个快递网点均属个体经营;从工商企业分离出的物流企业有北票市兴顺运输服务有限公司(兴顺德电力电杆有限公司分离)、北票巨安日杂鞭炮有限公司烟花爆竹配送中心两家;从事农产品等综合物流配送业务的全部为个体货栈、配货站和从事货物运输的个体户。
(一)农产品物流我市外销的大宗农产品主要包括粮食、肉类、辣椒、蔬菜、水果等。
1、粮食:全市正常年份粮食总产量30—35万吨,其中通过港口外销20万吨左右,自用10万吨,主要外销品种是玉米、高粱;内蒙借道北票通过港口外销10—12万吨;主要目的港是锦州港。北票经销企业有:北票市一粮库、二粮库、农村部分粮库、永丰杂粮销售有限公司、巨龙食品有限公司等。
2、辣椒:全市辣椒生产面积30万亩,年产商品干红椒近9万吨。外销量8万吨,主要销往山东、河北、和长江以南省市,并出口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每年运载辣椒的车辆达到8000多量次,目的港主要是大连港。出口日本、韩国和销往四川、重庆的保鲜辣椒主要以集装箱运输为主,年运输量1.5万吨530个标箱左右。由于申请集装箱有一定难度,使我市保鲜辣椒生产受限。
3、蔬菜:北票设施农业已初步形成产业化,种植面积达30万亩,年产蔬菜100万吨,拥有东北最大的以西红柿为主的庄头蔬菜批发市场。蔬菜主要销往东北、山东等地,目前以公路运输为主;西红柿部分出口俄罗斯。
4、畜禽产品:以宏发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年产肉鸡、鸭系列产品9.2万吨,产品主要流向上海、湖北、北京、等10余个省市;饲料加工外购原材料每年可达10万吨;原料主要来源河北、山东等地;运输方式主要是公路运输。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在促进农产品流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作了许多工作,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我市现有专业蔬菜批发市场三个,杂粮批发市场一个,生猪批发市场一个;二是农产品物流主体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如畜牧业和蔬菜产业出现了持续增长的趋势;三是农产品销售方式有所创新,如连锁经营、配送和网上销售等现代方式已开始逐步使用。
(二)工矿产品物流我市是全省原材料能源基地,有良好的工业基础,铁粉、煤炭、电力、机械、纺织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我市工业产品的产量大,所需原材料也大。从我市工矿企业发展现状分析,北票工矿产品物流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1、第一支柱产业铁粉:全市2011年产量700万吨,主要以富贵鸟矿业、新华冶金等企业为主,目前,通过本市外销铁粉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公路运输,二是海路运输。运输量各占一半左右。由于公路运输成本不断加大,超限控制越来越严,公路运输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海路运输则呈上升态势。每年海运量在300万吨左右,主要销往河北、山东青岛、江
浙等地,目的港口是锦州港。朝阳地区及内蒙的敖汉、奈曼是铁矿粉的主产区,预计年产量在4000万吨左右,北票市作为朝阳市的东大门,是通过海路的必经之路,也是矿产品等销售的集散地,物流潜力巨大,交通运输便捷,前景广阔。
2、机械制造业:北票是东北最大的除尘装备制造基地,以波迪机械、理想机械、宏晟机械等企业为龙头,年生产环保除尘成套装备5万吨以上,原材料采购5万吨左右,成套设备及原材料铁路运输占50%、公路运输占30%、海路运输占20%。
3、煤炭:北煤公司每年原煤产量150万吨,外销商品煤120万吨,主要流向省内、河北、上海、海南、两广等地。原材料采购主要有坑木2万立方米,钢材1千吨,各种设备1500台套,原材料来自全国各地,其中坑木主要来自黑龙江、内蒙等地。产品及原材料运输方式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汽运为辅。
4、轻纺服装业:以新元纺织等企业为主体的轻纺行业,年产棉纺布、棉纱、成衣、针织品1万吨左右,原材料采购1万吨,产品大部分销往江南地区,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
二、我市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利因素
我市物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水平偏低,产业规模、基础设施条件、服务功能、管理模式等方面均滞后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离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产品物流市场发育程度低。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小农经济成分过大,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产品规模生产加工企业少,分散、细小的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农产品的交易,农民呈无组织分散状态进入市场,以挑箩摆摊的居多,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2、物流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一是物流企业的交通运输装备和工具门类不齐全,更新周期长,数量和质量都达不到要求。二是物流企业的各类仓储设施落后,容量小,大都是租用简陋的门面作为临时存储货物的仓库。三是无物流服务园区。我市目前尚无大型物流园区及货运周转站,物流企业零散分布在城区和乡镇,空间布局不合理不规范。
3、物流企业经营方式粗放。一是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大多为个体运输户,租用门面、挂块牌子就称为“物流公司”或“货运公司”,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平均每个物流企业拥有的运营车辆仅为3台。二是物流服务水平偏低。目前,我市的物流公司只能提供简单的货物运输和仓储服务,而相关的包装、加工、货物配送等增值服务业务难以开展,无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例如,我市冷链物流还是空白,所有物流企业都不具备冷藏设施,目前冷冻食品运输供应均由外地冷链物流公司承担。三是现代物流技术应用程度不高。物流公司缺乏现代化的物流信息技术处理平台,仅靠电话联系业务,信息渠道单一,导致经常出现有车无货装、有货无车装的现象。另外,物流公司物流作业技术水平低,缺乏现代化的设施设备,装卸、搬运等物流作业还是靠落后的手工操作方式进行。四是行业发展无序。物流企业之间缺乏协作机制,各自为阵,信息不能互通,资源不能互动,力量不能整合,价格不能统一,服务得不到提升。
4、物流市场空间还未完全挖掘出来。目前,我市许多企业仍然沿袭着传统的经营组织模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自身完成,社会物流服务没有开展起来,大型的商场或工业企业基本上是自营从事与基本业务相关的物流服务,满足企业自身的需求,“小而全”、“大而全”的现象仍然明显。矿产品加工企业都有自己的运输队,宏发公司等加工型企业都自设冷冻仓库。据调查,在工业企业中,原材料采购物流的80%由企业自身和供应商配送承担,由第三方物流承担的仅为20%;商贸企业中,由企业自理和供货方承担的物流运输所占比重高达80%。这说明我市的物流市场空间还未完全挖掘出来,同时,企业以自我服务为主的这种传统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专业化、社会化现代物流的需求,制约了第三方物流的迅速发展。
5、专业物流人才严重缺乏。我市物流企业大多是传统货运经营模式,专业型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目前,全市物流从业人员中无专业院校毕业的专业管理人员。人才匮乏已成为阻碍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物流设备及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不利于我市物流企业由传统货运向现代物流业转型。
6、商贸物流配送业严重滞后,流通现代化水平较低。目前,我市没有物流产业基地,没有专业化的配送中心。市区仅有几家综合连锁超市(福盛、七门、步步高等)设有系统内的配送中心,而第三方物流配送、专业化配送中心则几乎为零。现代新型零售业态比重低,整体业态结构较为粗放,我市零售业态大部分是传统的店铺式销售,无店铺的现代销售很少,目前还没有一家真正的电子商务企业。
三、我市物流业总体发展规划情况
北票市人民政府于二0一一年五月十七日批准实施了《北票市商业网点规划》(北政
【2011】19号)。《商业网点规划》中提出“北票市商贸业发展的定位是:以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构建“五点一线”沿海产业集群,以朝阳物流、旅游服务产业带为依托,到2020年,将北票初步建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城市,形成辽冀蒙连接环渤海经济区的商贸物流主通道和面向周边地区的物流配送、批发、分销中心;把商贸流通业打造成北票的重要支柱产业。”我局根据《北票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了《北票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1、我市物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
到2020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0.5亿元,年均增长24%,物流总量实现2000万吨,年均增长2.7%。其中,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量占物流总量的35%。物流从业人员3500人,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形成辽冀蒙连接环渤海经济区的物流主通道和面向周边地区的物流配送、批发、分销中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准,各种运贮能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入东北地区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形成 “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物流直达配送结点”服务模式覆盖全市;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形成物流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
2、我市物流业发展重点
①庄头物流园区。在305国道西侧、101国道以北、季节河以东,建设一处占地3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的物流园区。将形成商品集散、物流配送和网上展示三大中心,成为立足北票、面向东北、辐射全国,集工业物流、商贸物流、农产品物流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的集散中心,到2020年物流园区交易额达到20亿元。
②桥北物流园区。在桥北土产公司、环卫处原址,建设一处占地5.3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的物流园区。主要以商贸物流、农副产品物流为主,将形成商品配送、农产品集散中心,带动全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到2020年物流园区交易额达到25亿元。
③鑫隆物流园区。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建筑材料需要将日益扩大。在我市南出口处建设建材物流中心,功能定位:建材运输、装卸、储存、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展销、批发等服务。
④商贸物流中心。重点在北票街里商业区、南山商业区、建立面向商区内企业及周边乡、镇商业企业服务的商业物资配送中心。功能定位:商品批发、展示、联购分销、仓储、运输、包装、配送等。
四、推动我市物流业加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企业战略层面提升到了当前的社会经济战略层面,从“产业支柱”的地位提升到了“支柱产业”的地位。如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发挥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和杠杆效应,需要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重点关注和大力支持。
1、准确把握定位,抢抓物流产业发展机遇。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形成辽冀蒙连接环渤海经济区的物流主通道和面向周边地区的物流配送、批发、分销中心,建设以矿产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优势产业综合物流中心。”要实现这个目标,当前要重点把握两大机遇:
一是抢抓国家和省出台《现代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重大历史机遇。为了支持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国家商务部、财政部、发改委、交通部等部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相关职能部门要抢抓政策机遇,积极筛选、论证物流领域重点发展项目,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扶持。发改局要认真研究国家物流产业政策和项目,结合我市实际,积极组织申报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物流配送工程项目、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项目、物流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项目。交通部门要结合综合物流园区建设规划组织申报道路运输站场建设项目和物流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服务业部门要结合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相关政策,组织申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项目、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建设项目等。二是抢抓承接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机遇。要充分发挥北票区位优势,积极主动溶入环渤海区域经济圈,主动参与环渤海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当前周边县市物流业发展大体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我市如能抢抓这一机遇,先行先试,立足北票,辐射周边地区,将有效地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科学规划布局,进一步完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制定发展规划是促进物流业良性循环的必要前提。市政府要组织发改、服务业、交通、规划、国土、住建等部门,坚持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原则,做到长远规划与近期规划相结合,重新谋划富有前瞻性、可操作性,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北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长远规划要突出和明确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总体目标、规划布局、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近期规划要突出和明确3-5年内我市物流园建设详细规划,包括基础设施(道路、货运站、停车场)、物流项目和与之相匹配的政策措施、组织领导、工作方案。
3、完善交通网络,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交通条件是物流快速发展的基础,离开交通来谈物流发展是不可能的,改善交通现状是我市发展物流产业的前提。因此,我市要以长深高速公路为龙头,大力推进道路、车站、货运场、停车场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构建物流枢纽提供平台,提高交通系统供给水平和交通运输效率,为促进我市现代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交通基础。
4、加强政策支持,培育、引进物流市场主体。市政府要出台物流产业政策,将我市现有小规模的物流企业(个体户)要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进行整合,扩大物流企业经营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支持有实力的物流企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快推进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和配送,将我市丰富的杂粮、蔬菜、水果及其它农产品推向外地市场。要完善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知名物流企业、国家A级物流企业、物流项目及资金的引进作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重点来抓。政府要根据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协调机制,简化办事程序,切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物流企业营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要发挥政策的杠杆调节作用,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财税金融、能源保障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规划、国土部门要根据物流企业发展情况对物流用地进行适当调整,优先安排物流项目用地计划,并比照工业用地价格和程序办理征地手续。财税部门对新引进的物流企业,要合理确定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参照工业企业优惠政策给予优惠。对于投资规模较大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可通过投资、补贴等方式参与建设。
5、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开拓物流市场空间。加快北票经济发展,是北票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必要条件。要树立工业强市的思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方面要立足北票矿产
资源优势,强力推进矿产品精深加工;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企业、大财团来我市投资兴业;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目前,我市“公司+基地+农民”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已初具成效,鼓励企业积极扩大生产规模,进驻全国各地市场。
6、强化行业管理,努力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由于现代物流产业涉及多行业、多部门、多地域,需要多方面合力推动发展,因此,市政府要成立物流业调整和振兴领导小组,由分管物流工作的市领导任组长,发改、服务业、交通、规划、国土、财政、税务、住建、工商、质监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负责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综合协调,研究解决我市物流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物流产业重大项目的落实。建立物流企业市场准入和资质认证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服务标准,推动诚信建设;要加快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建立服务于物流用户、物流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的物流信息网站,实现北票物流信息与全国物流信息的有效对接;要积极推广现代物流新技术的应用,大力推广集装技术和单元化装载技术,开发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货物跟踪、道路交通信息等运输领域新技术,提高我市物流业总体水平。
7、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引进专业物流人才。现代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来支撑。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引进、挖掘各类物流人才,同时出台更加优惠、灵活的政策吸引外地的高素质人才为我所用。同时,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和物流企业人员,到现代物流产业发达的地区学习现代物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为我市现代物流业提供人才支持。
第四篇:松滋市物流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松滋市物流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物流产业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不断加深的产物,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现代物流已是全国物流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中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物流业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及我市领导对本市物流行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我局近期对全市物流行业并重点对城区的情况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物流业现状
(一)区位及交通条件
松滋市地处湖南、湖北交界地,西接入川门户宜昌,东连古城荆州,与宜都、五峰、公安、江陵,湖南石门、澧县等县级市紧紧相连,适合物流中转。交通方面,铁路:有松滋火车站,可直达北京、广州、郑州、石家庄、怀化、柳州、湛江等21个大中城市;公路:东54公里至荆州与宜黄高速相连。江南高速公路已经开工,荆松一级公路明年可望兴建。客运辐射1500公里,与广东、福建、陕西、河北、湖南、上海“五省一市”直通客运班线,乡村公路已全面贯通;河运:港口有8个,其中长江港口3个,泊位25个,500吨泊位23个,港口年综合货物吞吐力逾500万吨。正在建设的荆州港松滋港区及临港工业园,将成为中部地区少有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三峡机场)立体交通枢纽。
(二)资源条件
松滋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石灰石、河沙等,有工业主导产品,白云边酒、水泥、纺织品、三盟机械、飞利浦灯泡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7.5亿元。主要产品产量为原煤51.5万吨、饮料酒3.8万千升、水泥99.5万吨、灯泡2.8亿只、服装587万米。农业方面,粮食年总产量37.13万吨、棉花1.6万吨、油料6.7万吨。全年出栏生猪在120万头左右,被列为首批全国生猪调出大市和湖北省生猪生产大市;同时还是国家优质水果基地、无公害柑桔生产基地、拥有“上明牌”柑桔、“麻水密柚”等一批水果品牌,年产水果近20万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足以形成农产品加工工业群。特别是“一区四园”的迅猛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轻工纺织、能源科技、医药化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更为旺
盛。
(三)全市物流企业基本概况
全市2010年底拥有载货汽车8072辆,各类货物周转量22091万吨公里。其中全市工业企业(含农产品加工业)2010年货物周转量10000万吨公里,且主要是由企业自有运力完成。全市现有许可经营的物流公司74家,其中城区近40家;无证经营的物流公司10余家;物流信息服务部10余家。本次调查走访的主要对象是城区物流企业,调查的35家公司中:客运公司6家,以神通运输集团为主,还包括下属乡镇线路的联营客运公司;快递公司7家,其中圆通、申通、中通、韵达、顺风、汇通快递均为加盟企业,主要以网购业务为主,邮政快递为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规模较大的货运物流企业有4家,其中正大、弘源两家公司都自有车队30辆左右,白云、华强2家公司则主要依托白云边公司开展业务;招商引资的1家大型物流企业安驰物流有限公司目前还没有正式开工;2家国有企业的附属车队(松滋市粮油运输公司和松滋市装卸运输公司)已停业,剩下的10多家多为本地小型物流托运公司及仓储站。物流公司普遍存在进多出少的现象,如市内的6家快递公司主要依托网购业务,且平均每天只有50票的进货,除申通等个别公司每天能达到100票左右,其他以货运为主的公司每天只能保证一车货,甚至有些小的托运公司要几天才能有一车货。
二、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中国物流业经过近些年的加速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但从现阶段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不断规范和完善,传统观念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模式难免对现代物流产生一定的阻碍,物流效益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很大差距。而我市又地处内陆地区,与国内物流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沿海城市相比,更是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根据我局近期的走访调查显示,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全市物流企业基本上属于“弱、散、小”型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物流企业普遍整体规模小。注册资本最高为600万元,最低为3万元。从业人数最多的为70人,多为3至7人。物流经营上以传统物流为主,各自为阵,随行就市,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较低,造成行业利润低,物流成本高。从城区物流业调查情况看:平均成本陆路运输为0.50—0.55元/吨公里,水路运输为 0.25—0.30元/吨公里,铁路运输为0.11—0.15元/吨公里。这次调查的企业中除去正大、弘源、白云、华强四家企业有10辆以上的车队,其他基本上只有一1辆大货车,甚至有些快递公司仅只有3辆电动车,且绝大多隶属于其它城市大中型物流公司的分支点和仓储站,如申通、韵达、圆通等公司。这些企业构不成规模产业,缺乏必备的竞争实力。如果政府不加强产业引导,松滋物流市场将逐步被各大中城市物流公司分噬。一旦市场被他人占领,随着网络和经营管理的逐步完善,松滋物流将无法形成自己的产业。
(二)物流技术及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
我市物流企业的仓储和运输规模较小。大多数快递和小型货运公司都是租用他人的门面,办公室和仓库一体,总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快递中比较规范的圆通快递其仓储面积也仅有40平方米左右,而老字号的三盟快运其面积也不过20平方米,很多货物都是露天储存、搬运,防潮防晒及安全性等仓库必备功能极低,很容易导致货物受损。多数物流企业也无力投入人力资金开展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基本上每家公司都只有一套最基本的物流计算机管理系统,致使物流效率较低。运输车辆技术(车型)结构不适合货源结构变化的需求,跑空车现象普遍。货运站、货运枢纽规模小,网点少,技术设备落后,缺少具有现代化装备的货运枢纽及其运行体系。
(三)物流管理不统一,标准化建设滞后
由于我市现代物流刚起步,物流市场管理与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各部门相互间协调性差,各自为政,管理不统一。物流业作为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我市物流标准化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各个物流企业之间价格、制度不一。走访过程中,很多公司反映同行之间很容易出现恶性竞争,收费混乱等问题。如我市发往省外的快递起步价格为15元,同行之间为抢生意降价至10-12元,这样导致企业利润更薄。物流企业的管理不标准、不统一产生的后果使我市的物流活动很难达到必须的经济规模和预期的经济回报,致使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增长乏力。
三、发展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发展现代物流的认识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振兴第三产业的必然选择;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是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我市现代物流尚处在起步阶段,无论企业还是政府对于现代物流普遍认识不深,处于传统型物流的状态,仍局限于单一的运输、仓储、搬运上,与当今崛起的现代物流发展形势极不相适应。如还不引起足够重视,势必影响我市经济的科学发展、后发赶超,拖经济发展的“后腿”。因此务必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物流产业作为
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以此来推动三次产业的发展。
(二)整合资源,建设一定规模的物流园
要大力推进城东工业园区、城北工业园区、车阳河长江港口工业园区的建设,着力推进发展现代物流进程。针对松滋物流企业存在的“弱、散、小”问题,一是应在城区建设综合物流园,以规模化提升物流;二是在火车站、临港工业园建设物流园,以专业化提升物流;三是要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以信息化提升物流。
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必须走整合资源之路,才能达到目的。第一,要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者,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力争高起点、高标准设计规划,基础设施、技术条件、信息化水平走在本区域前列。第二,积极引导现有物流企业向园区聚集,推动物流企业资源共享,提高物流效率。第三,积极鼓励现有商业、运输、交通、工业、农业等行业的企业或经营者,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从而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第四,将物流资源与交易市场资源整合,以更好带动商流、资金流、信息流。
(三)完善体制,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我市应建立政府层面的物流业发展部门联系会议制度,由市政府领导,发改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制定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龙头企业牵头,成立物流协会,维护行业经营秩序。要重点建立健全物流园区符合现代经营理念的运作模式及与政府的良好合作机制。
(四)政策扶持,促进现代物流业跨越发展
我市近期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首次将物流业列入其中,在项目用地、财政扶持、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融资、行政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这必将为松滋物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撑。但同时,还应考虑对引导企业入驻物流园区给予必要资金扶持;对重点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和公共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给予项目资金支持;对物流企业引进人才和人才培养给予政策支持;对农产品运输继续实行绿色通道及特殊时期的运费补贴政策。
第五篇:横峰县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横峰县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随着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合理的服务模式,正在国内外得以迅速发展。省市“十二五”规划把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到重要的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上,能否成为上饶乃至四省交界的国内区域性重要物流节点城市,我县必须抢占先机,抓住机遇,先期开展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各项前期工作,成为省市物流业发展的首选节点城市。为此,县交通运输局和县统计局就我县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现代物流业的基本涵义和重要意义
现代物流业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整合传统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运营的先进组织方式。目前,物流行业在全球已迅速成长为具有无限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型服务产业,以现代物流业为切入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加就业,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横峰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横峰的物流主要通过铁路和公路。铁路方面:铁路货场面积0.5平方公里,年货运量50万吨。公路方面:2010年底,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从事与物流业务有关的企业49家,相关物流从业人员3496人,全部物流企业实现税收收入79.19万元。在本县实际从事物流货物配送的企业12家,大多小而散,规模化的物流企业没有。全县拥有各类货车2545辆,实际在本地运营的车辆只有1080辆;年货运量275万吨,货物周转量29969万吨公里。总体上,横峰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均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目前,规划建设物流园区1个,占地1平方公里,为全县现代物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物流业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组织结构,运作规范,还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离现代物流业的要求和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物流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县物流业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条块分割严重,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物流业的管理基本上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物流业的管理权限分割为铁路、交通、商贸等部门。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管部门进行宏观管理和协调,物流中横向联系被纵向的管理体制隔断,难以满足现代物流的发展需求。
2、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
横峰专业的物流货场缺乏,物流资源缺乏整合,社会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传统物流比重大。据调查了解,义乌市具有四个专业场站,其中国内的三个,国外的一个。高安市也有一个占地面积达300多亩的专门从事货车交易的大型货场,年平均销售货车高达7000多辆。
3、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我县物流企业从总体来说信息化起步比较晚,信息化程度很低,现有几家物流企业还处在电话联系、手工操作、人工装卸的低级阶段。据调查了解,高安市专门从事货车运输的信息企业就达200多家。
4、缺乏好的龙头物流企业。
我县物流企业小弱散、功能单
一、人才缺乏,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全县大部分物流企业的车辆为个体户挂靠经营,服务内容多数停留在运输、仓储搬运、城市配送上,相关的流通加工、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还无法提供。
5、物流管理人才匮乏。
我县物流人才短缺。企业普遍反映缺少物流专业人才,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瓶颈”。据调查了解,我县生产企业中从事物流的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为
6.94%,批零企业中从事物流的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为20.5%,这些人员大多是非专业职工,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不利于专业人才的聚集和培育,制约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三、我县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条件分析
(一)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
横峰县地处闽、浙、皖、赣四省要冲,位于四区(上饶经济开发区、铅山工业园区、弋阳工业园区、横峰工业园区)的中心区域,是上饶市“半小时经济圈”核心建设区域,区位优势显著;距上饶市区35公里,距省城南昌210公里,距上海624公里,浙赣电气化铁路贯通东西,峰(横峰)福(福州)铁路线连接南北,320国道、上(饶)德(兴)公路和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南来北往十分便利,具有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基础条件。
2、市场需求优势
由于横峰地处市四大工业园区的中心区域,海西经济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连接枢纽区域,随着全市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园区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其物流业务滞留在企业内部的第一方物流和第二方物流运作方式急需转变,第三方物流
服务需求将急剧增长。据调查了解,仅横峰工业园区生产企业的第三方物流需求比重就达到70%以上;批零企业第三方物流需求比重达到40%以上。
3、政策环境优势
横峰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良好的政策空间。省相继出台了《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和《江西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市“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把上饶建设成为国内区域性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的战略目标,为我县发展现代物流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我县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早,园区建设规划已审批,正争取纳入省交通运输厅的“十二五”规划,作为省级物流园,在土地、税收等政策上将可享受更多优惠待遇。
(二)机遇
1、我县工业经济飞速发展使我县的城市竞争力迅速上升,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知名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我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绝好的机遇。这是我县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难得的机遇,我县将有更多的利用外资、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和交流的机会,更有利于我县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现代物流企业。
2、省、市和我县对现代物流业高度重视,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国务院、省相继出台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从财税、信贷、土地、价格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优惠,大力支持服务业的发展。全市也非常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县也非常重视培育现代物流业发展。各级政府的支持给予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极为难得的机遇。
(三)挑战|
我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在加快发展物流产业的大好形势下,国内许多地区和我县周边县市都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制定了物流园区发展规划。据调查了解,铅山县在新滩乡杨梅岭高速路口处规划建设占地2.6平方公里的物流园区。如何抢占现代物流业发展先机,实现预期目标,赢得第一轮发展,我县还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快横峰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抢抓机遇,加大力度,统一规划,重点推进,实现全县现代物流业的突破性发展。
四、加快我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为实现现代物流业成为我县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目标,要做到观念到位,政府推动,行业协调,企业跟进,依托工业园区、农业产业集聚区、大型商贸企业,积极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大力培植和发展现代物流企业,逐步构筑与国内国际接轨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1、做好一个规划
依据横峰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借鉴国内外经验,高起点认真制订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科学论证,然后分步实施,逐步推进,避免走弯路,同时也要高度重视物流规划与城镇总体发展规划等其它规划相协调,重视物流园区规划与全县整体物流规划的衔接,重视物流规划的贯彻落实,维护全县物流规划的权威性。按照规划先行,扶持重点,提高起点的原则,以工业园区和商贸流通为依托,以区域物流为重点,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培育,形成布局合理、配置高效、功能齐全的现代物流体系,将横峰建设成为国内区域性重要物流节点城市。
2、成立一个机构
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协调和管理,成立横峰县现代物流发展领导协调小组。组长由县有关领导担任,成员由政府办、发改委、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商务局、规划局、工商局、税务局、邮政、铁路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并成立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贯彻落实。据调查了解,义乌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研究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解决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而推进了义乌市现代物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3、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
加快制定和实施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制定明确的产业政策,把物流业当作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加以培育。一是制定和推行吸引民间资本及招商引资投入物流业的优惠政策。对符合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要求的项目建设,其用地可按工业项目的用地对待。对大型物流项目实行挂牌保护。二是制定和实施支持物流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开发采用先进技术的现代物流业,可考虑列入政府科技经费和技术改造项目计划。据调查了解,义乌市的物流之所以能做大,一方面取决于义乌的小商品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是政府采取了“低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4、建好一个物流园区
加快推进物流园区的建设,通过发展物流园区,促进物流企业集聚,提高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在义乌考察时,物流办人员介绍义乌还将投资3亿元,兴建一个占地面积达3000多亩的大型物流中心;并特别强调建设物流园区一定要超前规划,一步到位,高起点、高规格地做出最好的方案来吸引大客户入驻物流园区。园区建设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以企业的市场化运作为主、以政府的政策引导为辅。鼓励多元投资,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把知名物流企业、物流项目及资金引进县现代物流园区,加速县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5、搭建一个信息化平台
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与信息流是息息相关的,要推动政府相关部门、中介机构、物流园和物流企业的相关系统与信息平台有效连接。信息平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技术认证体系为保证,采取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策略。在物流信息平台上,建立标准化的数据系统,促进电子商务、社会化配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加快引导物流企业进入国际物流网络。
6、培养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当前,物流人才的匮乏已经严重阻碍横峰物流业的发展,必须抓紧物流人才的培养。首先,物流企业要和高等院校,特别是综合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挂钩,引进高素质物流人才队伍。其次,通过职业教育,使物流企业职工达到本工作岗位的要求,从整体上提高物流企业人员的素质。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