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的因素和机理[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07:4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产业转移的因素和机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产业转移的因素和机理》。

第一篇:产业转移的因素和机理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和机理

产业转移是国家或地区在开放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资源和市场以实现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也是企业利用产业链的重新构建实现利润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的途径。

机理是指为实现某一功能,系统结构中各要素的工作方式及在一定环境下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因素相互综合推动产业转移。企业根据投入产出分析是否转移。可流动要素因其流动性具有交易成本,从而使要素的流动性减弱,进而影响产业转移。不可流动要素的变化导致区域产业收入或成本产生差异,形成产业区际转移。要素丰富的地区推动产业向该地区转移。产业转移是一个过程,企业会分析转移出去的成本与盈利,当产业转移出去时的盈利大于成本时,转移是有利可图的。不同因素所占比重不同使得突出的因素决定产业转移的模式,如有些地区劳动力丰富而需求不够旺盛,需求便成为该地区产业规模确定的决定要素,还有市场导向性转移、政策导向性转移等。

根据上述研究,我们可提炼产业转移中要素集合,这些要素阻碍或推动,共同作用于产业转移,只是对于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状况,各类要素在转移过程中的影响程度不一致形成影响产业转移的独特机理。

1、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企业投入后无法撤回的固定资产成本。它可以分为迁入和迁出成本。克拉克和瑞格雷经过研究说明企业之所以会留在原来的位置是受历史和原有区域影响。这两位学者将沉没成本分成下列类型:第一类是兴建沉没成本,比如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吸引潜在客户,从而在广告宣传上的花费;第二类是筹集沉没成本,企业为维持正常运转所花费的管理费用等;第三类是退出成本,比如企业在停止营业后对员工薪资的支出。沉没成本一般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加,企业在创建初期的沉没成本一般较低,相对而言进行转移比较容易。多数大企业进行产业转移是通过部分生产转移的形式。沉没成本可以说是阻碍产业转移的一个原因。

2、要素:产业转移可以说是产业或企业在不断开放的环境下寻求最有利于产业或企业持续发展的投资环境,节约成本。可以将它们简单分为“硬”和“软”要素,“硬”要素指某国家或地区本身具有的基本不变的影响产业发展的要素,不易流动,比如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条件等。“硬”要素影响该产业和企业的建立选址及后期发展,企业若后期发展所需的硬要素不足,便会开始搜索资源,转移至“硬”要素较充足的地域,相对而言要素供给的多,其价格较低廉。如土地这一要素,被称为财富之母,土地的分布是稳定的,不能流动,并且土地总量有限,其供给缺乏弹性。“软”要素则随时间推移会发生改变,如经济发展与环境状况、劳动力、资本、基础设施条件、交通运输环境等。这些要素随时间发生改变,使得不同地域的这些要素差异性不断变化,促进这些要素在不同地方的价格不一致,从而促进要素流动。

3、政府政策: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作用域政府干预是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产业转移是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自身发展战略需要做出的选择,而政府通常结合经济效率与社会利益制定产业政策,明确产业的发展方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比如优先、限制发展产业,这时企业就会相应的根据政府政策进行产业调整,转出或是转入企业。

第二篇:产业转移教案

5.2 产 业 转 移 教 学 设 计

【教材分析】

本章第一节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介绍资源跨区域调配;第二节以东亚的产业转移为例,介绍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巨大影响。前面四章主要探讨区域内地理环境联系对区域经济影响;本章提升到区际间地理环境对区际经济影响。教材将产业转移单列一章安排在最后,从加强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角度,使学生的视角从区域内扩大到区际之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分类。

2、学生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材料的思考、探究、讨论与合作分析,使学生确实感受和构建知识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看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了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难点: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过渡】在上一章。学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时候,提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伴随着产业转移。 概念

1、什么叫产业转移?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

2、产业转移按地域,可分为: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课本思考题

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

【问题】上述日、韩企业,为什么要来中国设厂? 答:„„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1. 劳动力因素

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初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问题】如果你是玩具企业的老板,你会选择在哪里加工生产?

阅读PPT上的材料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案例】近年来,建始县投入9900余万元建设清江工业园区,如今园区已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清江工业园区一跃成为当地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亮窗”。记者走进恩施晨龙精密制造公司的组装车间,只见3个标准生产车间内的18条流水线上,工人们正在精心 地组装、检测手表机芯。为何相中建始,且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短短的48天?阮松柏说,广州明珠星集团决定到建始投资兴业,短时间内县商务部门就将所有手续办齐,劳动就业部门为企业培训了1200名工人,这种承接产业转移的开放意识和高效服务,特别适合企业可持续发展。

(1)概念: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内部交易成本包括: [生产联系、基础设施、政府政策及办事效率、职工培训] 【划课本】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高,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2)出口加工区

是国家划定或开辟的专门制造、加工、装配出口商品的特殊工业区。经济特区的形式之一,常享受减免各种地方征税的优惠。出口加工区一般选在经济相对发达、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方便、劳动力资源充足、城市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

【思考】1.出口加工区一般都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或良好的工业基础。这样的区位对于降低企业生产内部交易成本有什么作用?

[优越的区位条件方便交通,良好的工业基础便于工业联系,都可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思考】2.从出口加工区的建设来看,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要吸引国际产业转移,除发挥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外,还应做哪些工作?

[在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提供优惠政策、营造创新环境等方面改善投资环境] 出口加工区是常考点,明确

这里的思考题,提供答题方向——分析出口加工区、经济特区。

3.市场因素

读图5.10“我国汽车销售量增长”

图5.11“我国和部分国家乘用车的普及率”。1.从图5.11中你看到中国市场有什么商机? 2.目前,汽车的全球化生产已经形成,为什么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场广阔的区位? ——强调关税壁垒,学生容易遗漏。4.其它因素

[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避开关税、贸易壁垒,降低成本,及时获取信息、实现生产与开发一体化,缩短产品生产周期,迅速实施本土化战略。] 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3分钟,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回答:产业转移对迁出区、迁入区分别有什么影响?

读课本91页图5.1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工业结构的调整”分析该表。

【拓展】产业转移的规律: 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产业转移促使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还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迁出地: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迁入地: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阶段的产业,从事产品加工

【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在接受产业转移时,注意将研究和开发一起引进,避免总是跟在发达国家后面。

【案例分析】:2013年,苹果将现有计算机产品线的一条收回到美国,苹果为此投入了1亿美元。这条消息对失业率一直在高点排徊的美国是个好事。苹果CEO蒂姆库克表示,为美国带来更多就业岗位很重要。他说:“如果要看苹果为美国创造就业的效果,估计我们现在已经创造了超过60万个岗位。

苹果将生产线放到美国这一举措对我国和美国的就业分别有什么影响?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迁出地——失业人口增加 迁入地——缓解就业压力【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结束新课

活动:讨论教材第90页的问题:“日本近一段时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原因分析”,找出日本产业转移的原因并填写图表。

【布置作业】

第三篇:第二节 产业转移

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

高二地理教学案

2014-9

第二节 产业转移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转移的基本规律;

2、运用案例,分析理解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学会利用图表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3、通过模拟活动,表达、交流、反思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2、通过“对珠三角产业转移”案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课前自主预习】 1.产业转移的类型

① 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② 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 2.产业转移的原因

①本质原因: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 ②直接原因:为降低、扩大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促进 调整

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加快本国或地区的 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 进程

②促进 与

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 产业;发展处于 和 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 和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发展 和 的产业;发展处于 和 阶段的产业;组织产品的 产业转移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③改变

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 ;产业转移伴随着 的转移与扩散:发达国家将环境污染向外转移,国内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发展中国家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纳污染,国内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

高二地理教学案

2014-9 ④改变 的空间分布

发达国家: 向国外转移,国内 增加

发展中国家:大量吸引,有助于缓解 【例题分析】

下图为三家企业投资建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1)三家企业在我国投资办厂的共同目的是()

A.为接近原料产地 B.为利用廉价劳动力 C.为接近消费市场 D.为追求更高的利润

(2)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产生的影响是 ①推动经济全球化 ②促进了全球政治一体化 ③促进了技术和管理的空间扩散 ④明显缩小了世界南北贫富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影响三企业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技术因素 B.市场因素

C.劳动因素 D.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4)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的纺织厂最有可能是()

A.棉纺织厂 B.毛纺织厂 C.合成纤维纺织厂 D.麻纺织厂(5)三企业区位选择的共同优点是()

A.劳动力廉价 B.交通便利 C.原料丰富 D.水源充足 【巩固练习】

1.日本20世纪60~90年代,一直在东亚、东南亚投资的主要原因是

①东亚、东南亚人口稠密,可利用廉价劳动力

②东亚、东南亚气候适宜,河流众多

③日本国内资源缺乏,利用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海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

④日本寻找海外投资有利于工业分布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亚洲劳动密集型产品输往日本和美国,主要原因是

A.亚洲与日本、美国相隔很近,海运便利 B.亚洲资源丰富,市场广大

C.日本和美国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工资水平高

D.日本和美国现代化交通发达,临空型工业布局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输入 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

高二地理教学案

2014-9 某跨国公司工业投资地域变化图,a、d两国均为发达国家,b、c两国均为发展中国家。

3.在阶段I,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 B.劳动力 C.科技水平D,原材料 4.在阶段Ⅱ,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 C.科技水平 D.原材料

2009年6月23日,由空中客车天津总装厂组装的首架空客A320飞机正式交付使用。5.空中客车公司选择在我国建设欧洲之外的第一个总装线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国()A.科技实力雄厚

B.消费市场广阔 C.土地价格低廉 D.劳动力资源丰富

6.空中客车公司落户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主要原因为该地区()①制造业基础好 ②便捷的水陆交通 ③科教发达,人才众多 ④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A)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

7.图A中,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 D.闽南地区 8.图B为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c是指

A.制造和研发环节 B.品牌和核心技术 C.加工和组装环节 D.市场和运输环节

当前,全球服务外包正式成为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新浪潮,也是当今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的新趋势。下图是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示意图。

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

高二地理教学案

2014-9 9.影响全球服务外包产业第一阶段转移的最主要国家区位因素是

A.工业基础雄厚 B.大量廉价劳动力 C.便利的交通 D.教育水平较高

10.中国正式成为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主要国家之一,其最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A.IT产业迅猛发展 B.自然资源丰富 C.便利的交通 D.消费市场广大

11.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有“世界工厂”的美誉。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掌握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GE(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产品流程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制造电器及中国品牌电器占世界市场份额

(1)根据材料一判断CE公司和中国企业在生产领域各自的优势是、(2)材料二说明我国电器生产企业___ ___。(3)对于中国电器生产企业来说,该过程对其发展的影响是。

(4)就中国电器企业的发展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教学后记】

【学习反思】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

高二地理教学案

2014-9(1)技术、中国廉价的劳动力;

(2)生产量大,但名牌少;注重生产环节,但不注重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宣传(4)有利:缩短其产业升级的时间,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 不利:处于生产环节的加工环节,附加值低

(5)加大产品开发研究投入;注重市场开发;树立品牌意识。

第四篇: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和建议.

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和建议

[摘要]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及影响我国农村劳动转移的因素,并提出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广大农民的充分就业,就没有“三农”问题的真正解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且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民增收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实现无疑是一种“多赢”的策略。因此尽快制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规划,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解决农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一、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1.农用耕地减少趋势增强,劳动力就业难度加大。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全国30个省区中已有12个属于土地资源超载区,8个属于土地资源临界区,这两种地区已占全国土地面积的80%,加之工业兴起和城市扩建不断占用土地,致使狭小土地上负担的劳动力越来越多。随着农业生产中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生产设备的投入,其技术份额的加重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在单位面积土地数量有限的前提下,便会产生对农村劳动力的排斥力,这也将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投入到劳动力转移的大军中。

2.产业结构不合理。根据经济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经验,第三产业应该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比重最大的产业部门,但我国则恰好相反。由于我国重型化的产业结构资金密集度高,创造就业机会少,不仅无法吸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而且连城市内部的新增劳动力也难以消化。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乡镇企业原有的发展优势逐渐削弱,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减缓。加之国家向城市倾斜的投资政策,乡镇企业的发展又面临一系列新的困难,积累能力较弱,资金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以及乡镇企业的发展已明显出现资金增密,从而导致吸纳就业能力下降,阻碍着农村劳动力的迅速转移。

3.城镇下岗职工的增加,留给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减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带来的农民工城市就业不充分,进而导致向城市转移受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企业制度的改革,下岗职工增加,过去在城市中无人愿干的“粗、重、脏、累、差”工作及第三产业,下岗职工已开始问鼎。而新建企业的招工和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将主要来自各种岗位自然更替的人员和社会上的下岗职工。从而缩小了农村劳动力进入空间。

4.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劳动力的素质越高,实现转移的可能性越大。目前,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低下,使其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进程中将面临重重障碍,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只能在低层次产业中,形成过度竞争。从而造成转移劳动力队伍的庞大与可供选择就业空间相对狭窄这一矛盾。

5.农村信息化进程建设滞后。信息经济的出现,加剧了城乡信息知晓权差异,强化了农民生活的贫困。使农民无法迅速全面地得到完整准确的就业市场信息,而农民自身的信息资源无法及时、有效地传输给社会。这就必然使得农业的结构调整、农产品的销售、农民外出就业均受到严重影响。农村劳动力在跨地区寻找就业机会时,其信息获取目前几乎全部靠亲戚、朋友和同乡等社会网络的帮助,这也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6.政策因素的制约。一方面,严格的户籍制度和福利性制度,使进入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民无法获得真正的城市市民身份,在婚嫁、幼托、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医疗等方面受到一系列排斥和困难,无法融入所就业的城镇原有的社会经济组织内部,不能与城市劳动者进行平等的就业竞争;另一方面,有的城市要求民工进城后要缴纳暂住费、管理费、岗前培训费等等,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转换成本,特别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进城寻求就业要预先支付将近千元的转换成本是无法承担的,使他们只能望“城市兴叹”了。

7.待转移劳动力面临的观念制约。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是在争城里人的饭碗,其结果是引起城市劳动力的不满甚至抵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注入城市进行行政干预。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1.就地转移。一是农村内部地域上的转移。即加快城镇化步伐,建设小城镇,使剩余劳动力向农村地区的小城镇转移。二是农村内部产业上的转移。即向农村的非农产业转移,主要是向乡镇企业转移。三是扩大农业内部的吸纳能力。即通过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经济全面发展,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增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也是一个重要的转移途径。

2.异地转移。一是向大中城市转移。从可能性分析,大中城市在吸纳外来人口方面有巨大的潜力。从必要性分析,农民进城务工,不仅是农民就业的需要,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应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减少政策性限制,为农民进城、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降低成本提供方便。二是国际劳务输出。劳务输出是过去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手段,是今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补充。从目前劳务输出情况来看,85%以上是自发转移,盲目无序流动情况严重,增加了转移成本。所以,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组织力度,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加强地区之间的劳动力合作与交流,建立劳务中介组织,提高劳务输出有序化程度,加强劳务输出的管理和待转移劳动力的培训。

3.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相结合的模式。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相结合的模式即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即以农业内部转移为基础,乡镇企业转移为着眼点,小城镇转移为目标,大中城市转移和国外劳务输出为补充的就地与异地转移相结合、分业转移与兼业转移并举的复合型转移模式。

第五篇:关于产业转移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调查

关于产业转移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调查

编者按 根据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和安排,为深入掌握区情,解决问题,推进工作,2007年,自治区党委各常委分别结合自身工作,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系列调研报告。这是自治区党委常委多年来的第一次集中专题调研,是自治区党委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行动。从今日起,广西日报将陆续刊发自治区各常委的调研报告。今天,首先刊发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的调研报告。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积极主动地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后发展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和内在规律,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有效的措施,主动参与区域合作,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在争夺产业转移项目落地权中抢占先机,实现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准确把握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机遇

产业转移是指某个时期某个产业或者产业集群从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过程和现象。产业转移往往以投资形式出现,但本质上是现有生产能力在空间上的整体或部分转移。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产业转移与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区差距密切相关。从历史上考察,迄今为止世界上完成过三次产业中心的转移:第一次是德国从英国手里接过了制造业中心的地位;第二次是美国形成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业,取代了德国的合成化学时代;第三次发生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以机械电气为代表,包括电子工业在内,世界的制造业中心从美国转到日本。目前正在进行的第四次转移就是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特别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向中国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利用率先开放和地域上的有利条件,抓住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和发展了大量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工业,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30年来,我国东部地区承接了三次大的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上个世纪80年代,香港的大部分轻纺、玩具、钟表、消费电子、小家电等轻工和传统加工业的转移;第二次是90年代初,主要是台湾以及日本、韩国的电子、通讯、计算机产业的低端加工和装配的大规模转移;第三次是从2002年开始直到现在还在进行中的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以制造中心、产品设计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为代表的高端产业的转移。目前东部地区集中了全国80%左右的加工工业,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主导的国际产业形成了加速向东部地区转移的新态势。但随着东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已经成为必然要求,再加上近年来东部地区加工工业开始出现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产业升级压力增大、企业商务成本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腾笼换鸟”成为必然,东部地区加工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从总体上看,东部产业转移呈现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大。据测算,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达到14000亿元左右;二是转移的产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转移的势头强劲;三是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上游产业转移趋势明显;四是来源地相对集中,大都来自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地;五是与东部地区相邻且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中西部省区,在吸引产业转移方面明显占优。

东部产业转移的这些趋势和特点,对我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机遇。我区是后发展地区,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规模偏小,经济总量不大。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尽快壮大我区工业,扩大经济总量,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我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打下了一定基础。2004年以来,我区与东部地区企业签订合作项目6845个,占全区签订项目总数的72%;项目资金3838.85亿元,东部企业实际到位资金1444.94亿元,占全区到位资金总额的73.14%,项目实施率达89.8%。特别是通过“百企入桂”引进的国内一些知名龙头企业,对推动我区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一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对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深层原因和转移方式等缺乏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因而对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力度不大。二是引进区外资金规模小,增长速度慢。引进企业和项目层次不高,龙头企业不多,尚未形成有规模的产业集聚。三是交通物流发展相对滞后。我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连接周边省市特别是通往广东的几条高速公路至今基本没有连通,全区现代物流业刚刚起步,难以满足转移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要,成为制约东部产业向我区大规模转移的瓶颈。四是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比例偏低,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2006年,全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只占就业人口的3.0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62个百分点,其中高级技能人才比重为0.12%,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五是产业配套能力不强。我区产业集聚、企业集聚的态势正在形成过程中,尚未形成有规模的块状区和特色产业带,集聚效益不明显,通过市场作用形成的社会化分工协作格局还没有出现,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大多数产业产品零部件配套率低,很多核心零部件需从外地购进,不少园区项目之间协作关联度不高,生产性服务业跟不上,难以满足转移企业的配套要求。六是企业经营的综合环境有待优化。我区在服务企业发展的软环境上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法制环境、信用环境、政策环境等方面都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对进入企业和项目关卡较多,优惠政策难兑现,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低下,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工业用电价格和服务性收费价格偏高。这些问题,影响了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当前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十分激烈。一些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力度很大、成效很好,东部地区转移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东部地区各省市政府,努力推动本省市发达地区产业向本省市欠发达地区转移。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在利用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和资源等优势,吸引日韩、港澳台以及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已开始向一些东南亚国家转移。这些都对我们构成巨大的竞争压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产业转移机遇性很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黄金周期可能只有3至5年,国内产业转移也不会无限持续下去。根据有关方面分析,国内东部地区这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估计5年左右完成。还应当注意到,当前我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面临着一个有利机遇。今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新一轮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实行加工出口贸易新政策。这一政策调整最大的特点是对东部和中西部加工贸易实行差别政策,目的是为了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配合国家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随着这项调整政策的实施,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优势更加明显,有利于吸引东部地区、区外企业向监管区内转移。因此,要树立抢抓机遇的强烈意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有效的措施,“引凤入巢”,引进产业,推动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选准我区产业转移的承接点

产业转移具有明确的利益驱动机制。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传统产业主要是为了获取区位优势

和降低要素成本,转移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则以获取综合竞争优势为目的,更注重承接地投资软硬环境特别是信息、技术、设施、人才、研发配套能力和体制配套条件。目前我区承接产业转移在区位和成本方面较有优势,而在投资环境及研发配套能力、体制配套条件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为此,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准确把握产业转移的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我区比较优势,认真分析研究东部等发达地区可能转移什么产业、我区需要承接什么产业,选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是利用综合成本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综合成本优势是承接产业转移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目前东部产业转移主要是成本驱动型,转移的产业大都是一些需要大量用工、用地、用水、用电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建材化工、机械电子等。我区劳动力、土地、工业用水等基本生产要素供应充足、价格低廉,具有综合成本比较优势。从劳动力价格看,我区产业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低于沿海发达地区。从土地价格看,我区工业用地比较便宜。这些都对东部产业转移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应当充分利用综合成本较低这一优势,大规模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构筑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优势。

二是利用区位优势承接市场在外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结果就是产业的区域分工合作。东部地区的一些出口加工型企业,希望继续保持出口优势,一些传统加工业,急需开拓新的市场。为此,他们需要把产业转移到市场辐射面较广的地区,把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我区在多区域合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北部湾港口群将广西和世界市场融为一体。广西东面与产业转移地的粤港澳相连,运输相对便利,在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方面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西面毗邻西南地区,直接连接广阔的大西南市场;南面与越南接壤,直接连接东盟市场。同时我区还有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多区域合作平台。这些区位条件使我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处于极为有利的战略地位。我们要进一步创造和发挥区位优势,使我区不仅成为承接东部转移产业的重要基地,实现“近水楼台先得月”,而且成为我国东部转移产业立足广西、走向西南和东南亚的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

三是利用产业优势承接配套产业转移。产业配套优势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条件。过去我区引进了一些企业,但由于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弱,企业难以生存、成长、壮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发展产业集群,不仅是投资者的需要,也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条件,更是我区产业发展的方向。经过多年努力,我区已培育发展了制糖、有色金属、冶金、电力、汽车、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一批优势产业,围绕这些产业发展配套产业,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各地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要坚持以我区优势产业为依托,紧紧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产业配套,发展产业集群,促进我区工业向高水平、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

四是利用资源优势承接精深加工产业转移并利用资源换取新产业到我区发展。我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亚热带农林产品资源丰富多样。这几年,我区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大力发展资源加工工业,培育了一批资源加工龙头企业。但总体上看,我区资源加工工业多为初级加工,精深加工能力不足,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成经济优势。如氧化铝、电解铝等初级产品产值约占铝工业产值的75%,而铝材加工产值只占25%;制糖工业约77%的产值由初级产品白砂糖创造;我区蚕茧产量全国第一,但加工率不到40%。因此,各地要围绕优势资源开发,大力承接资源精深加工企业,发展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做大做强我区资源加工型产业。同时,利用资源优势换取新产业到我区发展,如引进富士康集团除进行铝材深加工外,还带来了电子信息、环保节能、新型材料等产业。

五是注重引进和发挥龙头企业和大企业的带动作用。目前东部产业转移的一大特点是以龙头企业和大企业为核心,实行组团式或产业链整体转移。也就是龙头企业和大企业基于降低成本、贴近市场等方面的考虑,对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阶段的产品进行整个产业链的大规模转移,同时将研发、采购、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等各个营运环节也转移过来。由于龙头企业和大企业社会化协作程度高,一家龙头企业和大企业投资往往会带动和引导一批相关行业的大量投资,形成“龙头”带“配套”,“配套”引“龙头”的良性发展格局。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顺应“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注重引进带动力强、关联度高的龙头企业和大企业,促进整个产业链的转移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齐头并进、产业多元发展的格局。

六是要从随意性的招商布点向科学合理布局转变。我区承接产业转移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如有的地方“饥不择食”,来者不拒,“捡到篮里就是菜”,不管项目好与坏;项目布局比较分散,不利于产业集聚;有些属于国家政策淘汰落后的项目仍在上马,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结合我区“一轴两廊”的“干”字形工业布局,科学合理布局产业转移项目。在接收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还要讲求质量,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产业向我区转移,不能什么“鸟”都要,什么“菜”都捡,不能牺牲环境,破坏资源,只图一时发展,损害长远利益。要统筹考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要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也要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承接现代服务业的基地。

三、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

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发展工业园区,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治理污染、集约利用土地。目前我区共有41个重点园区,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开发区。要首先以这些园区为基地,结合产业转移的实际需要,做好园区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明确各类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园区。在着力建设好现有园区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一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专门园区,努力使工业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带动本地工业快速发展的基地和龙头。

一要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是项目能不能尽快落户的关键因素。要根据各类园区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以道路、水、电、气、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基础设施的先导效应,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要重点解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问题,综合运用政策和市场的手段,充分利用行政资源,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投入机制,鼓励和吸引多种投资主体以多种方式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园区,可以按市场运作方式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基础开发公司,实行综合开发,滚动增值,逐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推进园区上规模、上等级、上水平,提高园区对产业转移项目的吸纳和承载能力,为吸引产业大规模转移到我区创造条件。

二要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开发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管理机制,确保园区管理机构权责分明,服务到位。各园区管理机构要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园区配套服务体系,加快构建精简、统一、高效、便捷的园区管理新体制。对转移项目实行一个机构管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要积极借鉴和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园区开发机制,鼓励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园区建设,推行园区经营性项目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同时,各地、各工业园区要积极与发达地区的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和大型企业集团加强联系与合作,吸引他们来我区设立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本地暂无条件或不适宜承接的转移产业,可以按照市场导向和产业布局原则,转移到其他具备吸纳条件的外地园区落户,发展共建共享、收益分成的“飞地经济”,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三要创新园区招商模式。要围绕承接产业转移,积极拓宽招商引资范围,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搭建与国际接轨的招商引资新平台。推进招商引资制度化,建立长期稳定的招商引资机制和渠道,实行目标责任制,形成政府推动和园区自主相结合共同招商的局面。要推进招商引资社会化,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参与招商。要推进招商引资专业化,依托中介组织、专业机构组织开展各类专业化招商活动。要推进招商引资信息化,积极采用网上招商等方式。要选择客商比较集中、产业转移和扩张倾向比较强烈的城市开展驻点招商,重点跟踪一些有转移倾向的项目,增强招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努力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当前,我区在投资环境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一些影响产业发展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必须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一项重要工作,降低产业转移成本,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有利条件,让外来企业“无障碍进入、无顾虑发展”。

一是加快交通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要抓紧实施“一枢纽两大港三通道四辐射”的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建设规划,打通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连接。特别是要加快推进以港口码头为重点的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打通连接东部的多条高速公路,加强沿海、内河港口建设,拓展江海联运,全方位实现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网络对接,构建便捷通畅、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完善的通道。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关能力。加快能源建设,千方百计降低电价,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供廉价、安全的能源保障。

二是加大政策创新力度。要在用足用好现有政策的同时,努力推动政策创新,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比如,在减轻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对于企业的员工培训,可采取“政府买单、社会承办、订单培训”的办法,解决企业用工问题;对园区企业实行集中排污治污,降低企业成本等。在费用方面,对进入我区的外地项目,审批过程所发生的地方性行政收费可考虑实行适当放宽的优惠政策。专门的产业转移园区,可以实行“封闭运行、独立运作”的“无费区”管理。此外,还可考虑设立产业转移基金,制定园区财政资金扶持办法等。

三是加强政务环境建设。要以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为契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规范行政审批,改进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树立诚信形象,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最优的政务环境。要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除国家有规定实行核准外,均实行备案制。对重大项目的核准、备案,公司设立审批,工商、税务、海关登记,用地申请,报建等环节实行全程代理制,开辟“快速通道”。各级各部门要主动为外来投资者做好服务,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要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努力做到“山清水秀地干净”,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使之成为企业信心工程。要坚持依法行政,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四是抓好人才教育培养。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产业人才。要根据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切实抓好人才的培养教育,加大职业技术培训力度,建设一批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教育培训,为企业提供合格的、高素质的劳动力。要加强各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大批懂管理、会经营的企业家队伍。大专院校可以为企业代培中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主动根据新兴产业的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

五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条件。要围绕承接产业转移,努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做到与产业转移互动发展,为引进企业提供完善的专业配套服务。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引进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发展新型物流业态,建设一批大型物流基地和大型专业市场,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城乡商业网点建设,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内外贸一体化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要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全金融体系,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要大力发展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职业中介服务等商务服务业。同时,要推进电子政务,构筑政务信息网络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政策和规划的透明度。

六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承接产业转移重大意义的认识,在全社会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招商不能怕人家赚钱,更不能“关门打狗”。要让投资者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权益上有保障。要用感情和服务吸引客商、留住客商,凝聚“人气”,使客商在广西能安心发展,成功兴业,形成“搞好一个,引进一批,带动一片”的生动局面。

(本文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下载产业转移的因素和机理[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产业转移的因素和机理[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业转移汇报11.16

    广德县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汇报 县发改委 (2011年11月16日)近两年,广德县立足县情,深入研判形势,积极转变产业承接思路,牢牢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大规模、高起点承接东部沿海地区......

    浅析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持机理和路径研究

    浅析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持机理和路径研究 论文摘要:金融是一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在我国,金融作为一种资金配置机制与产业政策相互交织,业已成为产业结构优化调......

    浅析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持机理和路径研究

    浅析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持机理和路径研究 论文摘要:金融是一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在我国,金融作为一种资金配置机制与产业政策相互交织,业已成为产业结构优化调......

    围绕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

    围绕承接产业转移 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 中共定远县委组织部 张方平今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标志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

    许昌市产业集群形成和制约因素分析

    许昌市产业集群形成和制约因素分析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07地理科学 张永庆摘 要: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备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

    县政府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方案

    一、总体发展目标总体目标为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按照“突破大项目主攻开发区,立足高品位建设旅游城”的要求,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确保各项......

    《产业转移与就业》学习心得

    《产业转移与就业》学习心得 面对当前产业转移形势,就大学生就业的提出以下几点思路和对策(一)学生:要调整观念,提升素质 1、要注重专业学习。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

    产业转移教学反思随笔

    地理教学随笔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国古代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仅仅教给学生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