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数学证明题
九年级数学证明(二)单元测试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分*16=32分)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cm,3cm,则该等腰三角的周长是(D)
A.9cmB.12cmC.12cm或15cmD 15cm
2.如图所示,∠AOP =∠BOP=15º,PC//OA, PD⊥OA,若PC=4,则PD等于()
A.4B.3C.2D.13.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为2,4,a,那么a的取值可以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4.在Rt△ABC中,已知∠C = 90º,∠A =30º,BD是∠B的平分线,AC=18,则BD的值为()
A.4.9B.9C.12D.1
55.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15、20和25,那么它的最大边上的高是()
A.12.5B.12C.15∕2*√2D.9
6.下列各组数分别为三角形的三边长:①2,3,4;②5,12,13;,2;④m2-n2,m2+n2,2 mn.其中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如图所示,等腰三角形ABC中,BC是底,BD ⊥ AC于D,则∠DBC等于()
A.1/2*∠A,B.1/2*∠BC.1/2*(90º一∠B)D.以上结果都不对
8.已知△ABC中.∠B=∠C=2∠A,那么△ABC是()
A.顶角为锐角的等腰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
C.顶角为钝角的等腰三角形D.以上答案都不对
9.如图所示,在△ABC中,∠ACB = 90º,CD是AB边上的高线,图中与∠A互余的角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10.已知ΔABC中.AB = AC.∠A=50º,P为ΔABC内一点,且∠PBC=∠PCA,那么∠BPC等于(),A.100ºB.115ºC.130ºD.65º
11.若△ABC的边BC的垂直平分线经过顶点A,与BC相交于点D,且AB=2AD,则△ABC中必有一个内角的度数为()
A.45ºB.60ºC.90ºD.120º
12.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垂足分别为E, F.则下列四个结论:
①AD上任意一点到点C,B的距离相等;、②AD上任意一点到边AB .AC的距离相等:
③ BD=CD .AD⊥BC:④∠BDE=∠CDF.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13.逆命题“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原命题是()
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4.若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第三边上,则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任意三角形
15.如图,△ABC中,AB=AC,∠BAC=120º,AD⊥BC于D,DE⊥AB于E,若AB=20cm,则DE的长为()
A.10cmB.5cmC.10D.516.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直角边为a,较长直角边为b,那么ab的值为().
2(A)13(B)19(C)25(D)169
第15题图
二、填空题(3分*8=24分)
1.如图所示,正六边形DEFGHI的顶点都在边长为6cm的正三角形ABC的边上,则这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_________cm.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80º,那么顶角是__________度.
3.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之比为1:2:3,最小边长是5cm,则最长边长为___________.
4.在方格纸上有一个ΔABC,它的顶点位置如图所示,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_三角形.
5.如图所示,已知∠ABD=∠C=90º,AD=12,AC=BC,∠DAB = 30º,则BC=___________.6.ΔABC中,∠C=90º,∠B=15º,AB的中垂线交BC于D,若BD=4cm,则AC=___________.7.若等边三角形的高为2cm,则其边长为_________.8.如图:已知AD=DB=BC,∠C=250,则∠ADE=_____度.三、作图题(5分+4分=9分)
1.已知:线段m和∠α如图所示.求作:等腰△ABC,使∠BAC=∠α,高线AD=m。
第16题图
2.如图,求作一点P使PC=PD,并且使点P到∠AOB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四、解答题
1.如图,D是△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点,过D作与BC平行的直线,分别交AB、AC于E、F,求证:EB+FC=EF.(5分)
A
E D C
2.如图,已知AD为ΔABC的高,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F,且有BF=AC,FD=CD,求证:BE⊥AC.(6分)
3.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AC=9cm,∠BAC=120º,AD是ΔABC的中线,AE是∠BAD的平分线,DF∥AB,交AE的延长线于F,求DF的长。(6分)
4.如图,△DEF中,DE=DF,过EF上一点A作直线分别与DE、DF的延长线交于点B, C,且BE=CF,求证:
AB=AC.(8分)
证明:过B作BG∥CD交EF于G.
∴∠EGB=∠EFD
∵DE=DF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BE=BG
∵BE=CF
∴BG=CF
∵BG∥CD
∴∠GBA=∠ACF
∠AGB=∠AFC
∴△AGB≌△
AFC
∴AB=AC
阅读后回答问题
(1)试在上述过程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步骤.
(2)上述证明过程还有别的辅助线作法吗?若有,试说出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若DE=DF,AB=AC,则BE、CF之间有何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若AB=AC,BE=CF,DF=8cm,则DE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
附加题(10分)(注:
1、2班学生必做)
5.如图(1)所示,BD, CE分别是△ABC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作AF⊥BD, AG⊥CE,垂足分别为;F,G,连结FG,延长AF, AG,与直线BC相交,易证FG=1/2(AB+BC+AC)
若(1)BD,CE分别是△ABC的内角平分线(如图(2));(2)BD为△ABC的内角平分线,CE为△ABC的外角平分线(如图(3)),则在图(2)、图(3)两种情况下,线段FG与ΔABC三边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对其中的一种情况给予证明.
第二篇:数学证明题
数学题The mathematics inscribe
在梯形ABCD中,AD∥BC,AC垂直BD,若AD=2,BC=8,BD=6,求(1)对角线AC的 长。(2)梯形的面积。
梯形
解: AC于BD交接点为O 设OC=x,OA=y,OD=z,则BO=6-y,三角形而AOD以AD为底得高h1,三角形BOC以BC为底的高h2.,因为AC垂直BD,AD=2,BC=8,BD=6。故AOD和BOC都为直接三角形,根据面积法得出两个①等式三角形AOD(2h1=yz),②三角形BOC(8h2=(6-z)x).③三角形BDC(6x=8(h1+h2))根据勾股定理求的2个等式,④y^2+z^2=4,⑤x^2+(6-z)^2=64 ,由①②③解得x=4y,通过这个x,y的关系带入④⑤可以解得z=6/5,y==8/5,x=32/5,h1=24/25,h2=96/25 ,故梯形的高位 24/5。则 AC=8.梯形面积为(2+8)*24/5*1/2=24在-44,-43,-42,…0,1,2,3,…2005,2006 这一串连续整数中,前100个数的和是多少?方法一 解:前100个数的和=-(1+2+----------------------+44)+(0+1+2+3+-----------------+55)
=-(1+44)*44/2+(1+55)*55/2=550方法二 解:前100个数的和
已知p[-1,2],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p1,关于直线y=-1的对称点为p2,关于直线y=3的对称点为p3,关于直线y=a的对称点为p4,分别写出p1,p2,p3,p4的坐标,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选择题 给出任意个选项,再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而不是正确答案,但自己首先要算出正确答案,再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里。(一般在答题卡是涂
“A”,“B”,“C”或“D”)例如:x+y=3 2x=y x=(1)y=(2)A1;2 B2;1 C0;0 D无解
要看清楚是不是直接写得数,如果是,就不能写过程,不是直接写得数的要写出过程,初学者过程要求详细,学的时间久些就可以适当简略些。记得要写“解”(特别是解方程),在考试时这样的题目因为解失分很不值,也要尽量不让它失分。
算完再验算一下。直接将得数代入即可。
没有太多规律,可能是图形,也可能是统计图,但是重点还是7个字:审好题,反复检查。应用题在数学上,应用题分两大类:一个是数学应用。另一个是实际应用。数学应用就是指单独的数量关系,构成的题目,没有涉及到真正实量的存在及关系。实际应用也就是有关于数学与生活题目。初中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少年期,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能力仍然较差。鉴此,要提高初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务必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这是每一个初一数学老师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笔者在应用题教学中采用以下分析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应用题主要是把正确的答案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出来,并写出解题过程,多做这样的题目可以让人们的思维变得更好。注意要写答句和单位!
第三篇:初中数学证明题
1.如图1,△ABC中,AB=AC,∠BA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ADC=130°,求∠BAC的度数.
2.如图,△ABC中,AD平分∠CAB,BD⊥AD,DE∥AC。求证:AE=BE。
.3.如图,△ABC中,AD
平分∠BAC,BP⊥AD于P,AB=5,BP=2,AC=9。求证:∠ABP=2∠ACB。
B 图1 P B C
4.如图1,△ABC中,AB=AC,∠BA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ADC=130°,求∠BAC的度数.
图
15.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 求证:BD=CE
6.△ABC中,AB=AC,PB=PC.求证:AD⊥
BC A B D E C
7.已知:如图,BE和CF是△ABC的高线,BE=CF,H是CF、BE的交点.求证:
HB=HC如图,在△ABC中,AB=AC,E为CA延长线上一点,ED⊥BC于D交AB于F.求证:△AEF为等腰三角
形.9.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直线AN、MC交于点E,直线BM、CN交于点F。
(1)求证:AN=BM;
(2)求证:△CEF是等边三角形
A如图,△ABC中,D在BC延长线上,且AC=CD,CE是△ACD的中线,CF
平分∠ACB,交AB于F,求证:(1)CE⊥CF;(2)CF∥AD.11.如图:Rt△ABC
中,∠C=90°,∠A=22.5°,DC=BC, DE⊥AB.求证:AE=BE.
12.已知:如图,△BDE是等边三角形,A在BE延长线上,C在BD的延长线上,且AD=AC。求证:DE+DC=AE。
13.已知ΔACF
≌ΔDBE,∠E =∠F,AD = 9cm,BC = 5cm;求AB的长.
第四篇:中考数学证明题
中考数学证明题
O是已知线段AB上的一点,以OB为半径的圆O交AB于点C,以线段AO为直径的半圆圆o于点D,过点B作AB的垂线与AD的延长线交于点E
(1)说明AE切圆o于点D
(2)当点o位于线段AB何处时,△ODC恰好是等边三角形〉?说明理由
答案:一题:显然三角形DOE是等边三角形:
理由:
首先能确定O为圆心
然后在三角形OBD中:BO=OD,再因角B为60度,所以三角形OBD为等边三角形;
同理证明三角形OCE为等边三角形
从而得到:角BOD=角EOC=60度,推出角DOE=60度
再因为OD=OE,三角形DOE为等腰三角形,结合上面角DOE=60度,得出结论:
三角形DOE为等边三角形
第三题没作思考,有事了,改天再解
二题:
要证明三角形ODE为等边三角形,其实还是要证明角DOE=60度,因为我们知道三角形ODE是等腰三角形。
此时,不妨设角ABC=X度,角ACB=Y度,不难发现,X+Y=120度。
此时我们要明确三个等腰三角形:ODE;BOD;OCE
此时在我们在三角形BOD中,由于角OBD=角ODB=X度
从而得出角BOD=180-2X
同理在三角形OCE中得出角EOC=180-2Y
则角BOD+角EOC=180-2X+180-2Y,整理得:360-2(X+Y)
把X+Y=120代入,得120度。
由于角EOC+角BOD=120度,所以角DOE就为60度。
外加三角形DOE本身为等腰三角形,所以三角形DOE为等边三角形!
图片发不上来,看参考资料里的1如图,AB⊥BC于B,EF⊥AC于G,DF⊥AC于D,BC=DF。求证:AC=EF。
2已知AC平分角BAD,CE垂直AB于E,CF垂直AD于F,且BC=CD
(1)求证:△BCE全等△DCF
3.如图所示,过三角形ABC的顶点A分别作两底角角B和角C的平分线的垂线,AD垂直于BD于D,AE垂直于CE于E,求证:ED||BC.4.已知,如图,pB、pC分别是△ABC的外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p。
求证:点p在∠A的平分线上。
回答人的补充2010-07-1900:101.在三角形ABC中,角ABC为60度,AD、CE分别平分角BAC角ACB,试猜想,AC、AE、CD有怎么样的数量关系
2.把等边三角形每边三等分,经其向外长出一个边长为原来三分之一的小等边三角形,称为一次生长,如生长三次,得到的多边形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几倍
求证:同一三角形的重心、垂心、三条边的中垂线的交点三点共线。(这条线叫欧拉线)求证:同一三角形的三边的中点、三垂线的垂足、各顶点到垂心的线段的中点这9点共圆。~~(这个圆叫九点圆)
3.证明:对于任意三角形,一定存在两边a、b,满足a比b大于等于1,小于2分之根5加
14.已知△ABC的三条高交于垂心O,其中AB=a,AC=b,∠BAC=α。请用只含a、b、α三个字母的式子表示AO的长(三个字母不一定全部用完,但一定不能用其它字母)。
5.设所求直线为y=kx+b(k,b为常数.k不等于0).则其必过x-y+2=0与x+2y-1=0的交点(-1,1).所以b=k+1,即所求直线为y=kx+k+1(1)过直线x-y+2=0与Y轴的交点(0,2)且垂直于x-y+2=0的直线为y=-x+2(2).直线(2)与直线(1)的交点为A,直线(2)与直线x+2y-1=0的交点为B,则AB的中点为(0,2),由线段中点公式可求k.6.在三角形ABC中,角ABC=60,点p是三角ABC内的一点,使得角ApB=角BpC=角CpA,且pA=8pC=6则pB=2p是矩形ABCD内一点,pA=3pB=4pC=5则pD=3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角C=90O是三角形内一点,O点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都等于1,将三角形ABC饶点O顺时针旋转45度得三角形A1B1C1两三角形的公共部分为多边形KLMNpQ,1)证明:三角形AKL三角形BMN三角形CpQ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求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1B1C1公共部分的面积。
已知三角形ABC,a,b,c分别为三边.求证:三角形三边的平方和大于等于16倍的根号3(即:a2+b2+c2大于等于16倍的根号3)
初一几何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如果α和β是同旁内角,且α=55°,则β等于()
(A)55°(B)125°(C)55°或125°(D)无法确定
2.如图19-2-(2)
AB‖CD若∠2是∠1的2倍,则∠2等于()
(A)60°(B)90°(C)120°(D)150
3.如图19-2-(3)
∠1+∠2=180°,∠3=110°,则∠4度数()
(A)等于∠1(B)110°
(C)70°(D)不能确定
4.如图19-2-(3)
∠1+∠2=180°,∠3=110°,则∠1的度数是()
(A)70°(B)110°
(C)180°-∠2(D)以上都不对
5.如图19-2(5),已知∠1=∠2,若要使∠3=∠4,则需()
(A)∠1=∠2(B)∠2=∠
3(C)∠1=∠4(D)AB‖CD
6.如图19-2-(6),AB‖CD,∠1=∠B,∠2=∠D,则∠BED为()
(A)锐角(B)直角
(C)钝角(D)无法确定
7.若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另一边相互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关系是()
(A)相等(B)互补(C)相等且互补(D)相等或互补
8.如图19-2-(8)AB‖CD,∠α=()
(A)50°(B)80°(C)85°
答案:1.D2.C3.C4.C5.D6.B7.D8.B
初一几何第二学期期末试题
1.两个角的和与这两角的差互补,则这两个角()
A.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B.都是钝角
C.都是直角D.必有一个直角
2.如果∠1和∠2是邻补角,且∠1>∠2,那么∠2的余角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条直线的垂线有且只有一条
B.过射线端点与射线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
C.如果两个角互为补角,那么这两个角一定是邻补角
D.过直线外和直线上的两个已知点,做已知直线的垂线
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有()
A.平行或相交B.垂直或平行
C.垂直或相交D.平行、垂直或相交
5.不相邻的两个直角,如果它们有一条公共边,那么另一边互相()
A.平行B.垂直
C.在同一条直线上D.或平行、或垂直、或在同一条直线上
答案:1.D2.C3.B4.A5.A回答人的补充2010-07-1900:211.如图所示,一只老鼠沿着长方形逃跑,一只花猫同时从A点朝另一个方向沿着长方形去捕捉,结果在距B点30cm的C点处捉住了老鼠。已知老鼠与猫的速度之比为11:14,求长方形的周长。设周长为X.则A到B的距离为X/2;X/2-30:X/2+30=11:14X=500cm如图,梯形ABCD中,AD平行BC,∠A=2∠C,AD=10cm,BC=25cm,求AB的长解:过点A作AB‖DE。∵AB‖DE,AD‖BC∴四边形ADEB是平信四边形∴AB=DE,AD=BE∵∠DEB是三角形DEC的外角∴∠DEB=∠CDE+∠C∵四边形ADEB是平信四边形∴∠A=∠DEB又∵∠A=2∠C,∠DEB=∠CDE+∠C∴∠CDE+∠C∴DE=CE∵AD=10,BC=25,AD=BE∴CE=15=DE=AB如图:等腰三角形ABCD中,AD平行BC,BD⊥DC,且∠1=∠2,梯形的周长为30CM,求AB、BC的长。因为等腰梯形ABCD,所以角ABC=角C,AB=CD,AD//BC所以角ADB=角2,又角1=角2,所以角1=角2=角ADB,而角ABC=角C=角1+角2且角2=角ADB所以角ADB+角C=90度,所以有角1+角2+角ADB=90度所以角2=30度因此BC=2CD=2AB所以周长为5AB=30所以AB=6,BC=12回答人的补充2010-07-0311:2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G、F分别在DC、CB边上,DG=GC=2,CF=1.求证:∠1=∠2(要两种解法提示一种思路:连接并延长FG交AD的延长线于K)
1.连接并延长FG交AD的延长线于K∠KGD=∠FGC∠GDK=∠GCFBG=CG△CGF≌△DGKGF=GKAB=4BF=3AF=5AB=4+1=5AB=AFAG=AG△AGF≌△AGK∠1=∠
22.延长AC交BC延长线与E∠ADG=∠ECG∠AGD=∠EGCDG=GC△ADG≌△EGF∠1=∠EAD=CEAF=5EF=1+4=5∠2=∠E所以∠1=∠2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E平行DF,分别交AC于E、F连接ED、BF求证∠1=∠2
答案:证三角形BFE全等三角形DEF。因为FE=EF,角BEF=90度=角DFE,DF=B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相等)。所以三角形BFE全等三角形DEF。所以∠1等于∠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就给这么多吧~~N累~!回答人的补充2010-07-1900:341已知ΔABC,AD是BC边上的中线。E在AB边上,ED平分∠ADB。F在AC边上,FD平分∠ADC。求证:BE+CF>EF。
2已知ΔABC,BD是AC边上的高,CE是AB边上的高。F在BD上,BF=AC。G在CE延长线上,CG=AB。求证:AG=AF,AG⊥AF。
3已知ΔABC,AD是BC边上的高,AD=BD,CE是AB边上的高。AD交CE于H,连接BH。求证:BH=AC,BH⊥AC。
4已知ΔABC,AD是BC边上的中线,AB=2,AC=4,求AD的取值范围。
5已知ΔABC,AB>AC,AD是角平分线,p是AD上任意一点。求证:AB-AC>pB-pC。
6已知ΔABC,AB>AC,AE是外角平分线,p是AE上任意一点。求证:pB+pC>AB+AC。
7已知ΔABC,AB>AC,AD是角平分线。求证:BD>DC。
8已知ΔABD是直角三角形,AB=AD。ΔACE是直角三角形,AC=AE。连接CD,BE。求证:CD=BE,CD⊥BE。
9已知ΔABC,D是AB中点,E是AC中点,连接DE。求证:DE‖BC,2DE=BC。
10已知ΔABC是直角三角形,AB=AC。过A作直线AN,BD⊥AN于D,CE⊥AN于E。求证:DE=BD-CE。
等形2
1已知四边形ABCD,AB=BC,AB⊥BC,DC⊥BC。E在BC边上,BE=CD。AE交BD于F。求证:AE⊥BD。
2已知ΔABC,AB>AC,BD是AC边上的中线,CE⊥BD于E,AF⊥BD延长线于F。求证:BE+BF=2BD。
3已知四边形ABCD,AB‖CD,E在BC上,AE平分∠BAD,DE平分∠ADC,若AB=2,CD=3,求AD。
4已知ΔABC是直角三角形,AC=BC,BE是角平分线,AF⊥BE延长线于F。求证:BE=2AF。
5已知ΔABC,∠ACB=90°,AD是角平分线,CE是AB边上的高,CE交AD于F,FG‖AB交BC于G。求证:CD=BG。
6已知ΔABC,∠ACB=90°,AD是角平分线,CE是AB边上的高,CE交AD于F,FG‖BC交AB于G。求证:AC=AG。
7已知四边形ABCD,AB‖CD,∠D=2∠B,若AD=m,DC=n,求AB。
8已知ΔABC,AC=BC,CD是角平分线,M为CD上一点,AM交BC于E,BM交AC于F。求证:ΔCME≌ΔCMF,AE=BF。
9已知ΔABC,AC=2AB,∠A=2∠C,求证:AB⊥BC。
10已知ΔABC,∠B=60°。AD,CE是角平分线,求证:AE+CD=AC
全等形4
1已知ΔABC是直角三角形,AB=AC,ΔADE是直角三角形,AD=AE,连接CD,BE,M是BE中点,求证:AM⊥CD。
2已知ΔABC,AD,BE是高,AD交BE于H,且BH=AC,求∠ABC。
3已知∠AOB,p为角平分线上一点,pC⊥OA于C,∠OAp+∠OBp=180°,求证:AO+BO=2CO。
4已知ΔABC是直角三角形,AB=AC,M是AC中点,AD⊥BM于D,延长AD交BC于E,连接EM,求证:∠AMB=∠EMC。
5已知ΔABC,AD是角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求证:AD⊥EF。
6已知ΔABC,∠B=90°,AD是角平分线,DE⊥AC于E,F在AB上,BF=CE,求证:DF=DC。
7已知ΔABC,∠A与∠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p,连接pB,求证:pB平分∠B。
8已知ΔABC,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的点有几个?
9已知四边形ABCD,AD‖BC,AD⊥DC,E为CD中点,连接AE,AE平分∠BAD,求证:AD+BC=AB。
10已知ΔABC,AD是角平分线,BE⊥AD于E,过E作AC的平行线,交AB于F,求证:∠FBE=∠FEB。
第五篇:初二数学证明题
初二数学证明题
1、如图,AB=AC,∠BAC=90°,BD⊥AE于D,CE⊥AE于E.且BD>CE,证明BD=EC+ED
.解答:证明:∵∠BAC=90°,CE⊥AE,BD⊥AE,∴∠ABD+∠BAD=90°,∠BAD+∠DAC=90°,∠ADB=∠AEC=90°.∴∠ABD=∠DAC.又∵AB=AC,∴△ABD≌△CAE(AAS).∴BD=AE,EC=AD.∵AE=AD+DE,∴BD=EC+ED.2、△ABC是等要直角三角形。∠ACB=90°,AD是BC边上的中线,过C做AD的垂线,交AB于点E,交AD于点F,求证∠ADC=∠BDE
解:作CH⊥AB于H交AD于p,∵在Rt△ABC中AC=CB,∠ACB=90°,∴∠CAB=∠CBA=45°.∴∠HCB=90°-∠CBA=45°=∠CBA.又∵中点D,∴CD=BD.又∵CH⊥AB,∴CH=AH=BH.又∵∠pAH+∠ApH=90°,∠pCF+∠CpF=90°,∠ApH=∠CpF,∴∠pAH=∠pCF.又∵∠ApH=∠CEH,在△ApH与△CEH中
∠pAH=∠ECH,AH=CH,∠pHA=∠EHC,∴△ApH≌△CEH(ASA).∴pH=EH,又∵pC=CH-pH,BE=BH-HE,∴Cp=EB.在△pDC与△EDB中
pC=EB,∠pCD=∠EBD,DC=DB,∴△pDC≌△EDB(SAS).∴∠ADC=∠BDE.2证明:作OE⊥AB于E,OF⊥AC于F,∵∠3=∠4,∴OE=OF.(问题在这里。理由是什么埃我有点不懂)
∵∠1=∠2,∴OB=OC.∴Rt△OBE≌Rt△OCF(HL).∴∠5=∠6.∴∠1+∠5=∠2+∠6.即∠ABC=∠ACB.∴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
过点O作OD⊥AB于D
过点O作OE⊥AC于E
再证Rt△AOD≌Rt△AOE(AAS)
得出OD=OE
就可以再证Rt△DOB≌Rt△EOC(HL)
得出∠ABO=∠ACO
再因为∠OBC=∠OCB
得出∠ABC=∠ABC
得出等腰△ABC
41.E是射线AB的一点,正方形ABCD、正方形DEFG有公共顶点D,问当E在移动时,∠FBH的大小是一个定值吗?并验证
(过F作FM⊥AH于M,△ADE全等于△MEF证好了)
2.三角形ABC,以AB、AC为边作正方形ABMN、正方形ACpQ
1)若DE⊥BC,求证:E是NQ的中点
2)若D是BC的中点,∠BAC=90°,求证:AE⊥NQ
3)若F是Mp的中点,FG⊥BC于G,求证:2FG=BC
3.已知AD是BC边上的高,BE是∠ABC的平分线,EF⊥BC于F,AD与BE交于G
求证:1)AE=AG(这个证好了)2)四边形AEFG是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