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
青山区关于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审批流程,完善服务功能,增强行政审批工作透明度,按照《》的讲话精神,加快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现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的讲话精神,遵循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以打造自治区一流的社会服务中心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进政务服务,提高行政效能,精简行政审批流程,提供集中审批服务,全力打造高效、便民、利民的审批通道,为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二、基本情况
青山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区社会工作中心前身)于2002年底,在内蒙101个旗县区中率先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有19个政府职能部门入驻中心。2007年为彻底改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公条件,我区建设了区社会工作中心,总建筑面积12800平方米,总投资9000多万元,共由6个中心组成,是我区集中、公开、-1-
方便民众办理社会性事务的示范窗口平台。近年来,区社会工作中心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打造地区文明窗口。特别是2010年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施了行政审批管理应用软件系统,快速提升了审批效率。目前中心运行数据都已实现了数字化存储和动态更新,公众通过24小时电子语音服务系统、短信服务系统,可以随时查询中心相关业务介绍、事项办理进度等。承诺办结时限从过去平均7个工作日,缩短为平均3个工作日,其中95%的项目提前办结。年受理业务量 20929件,年收费3546.5万元,极大的改善了“多头跑、跑多头”的状况,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同时,优化了我区发展环境。
三、实施范围
全区各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所有涉及行政审批事项的部门和单位。
四、主要内容
(一)增强行政权力运行透明度。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要求,全力推进清权确权工作,编制行政职权目录,绘制行政职权流程图,授权审批人员,要求统一进驻区社会服务中心工作。同时,要将现有区社会工作中心有机整合(6大中心),由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牵头,成立区社会服务中心办公室,具体负责6个中心的各项事务的组织协调。
(二)加大行政审批事项公开力度。公布本部门、本单位不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继续清理、调整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行政机关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工作流程,公开办理程序,强化过程监控,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的动态管理制度,将审批职能和审批事项集中到社会服务中心公开办理,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同时,要及时更新行政审批事项、流程等方面信息,建立健全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
(三)明确服务中心职能。按照《》文件精神,参照地区及包头市大厅的机构设置,应明确科级行政管理机构,由政府委托授权行使职权,区社会服务中心办公室具体负责对政府各部门进驻、委托事项办理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对进驻窗口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和日常考核,承担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同时,对进驻单位的人员,实行部门和中心双重考核管理,充分运用行政审批管理系统、电子监察工作平台、效能监察视频监控系统和值班巡查机制,对审批事项办理全过程进行实时监察,对工作人员工作进行常态化的管理,并将年度实绩考核结果上报区委组织部或者直属部门,作为窗口单位和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的依据,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党、团组织,提升归属感,凝聚队伍。
(四)规范服务中心运行。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重点,规范服务中心运行,各单位、各部门要对进驻中心的窗口办理事项充分授权,使不需要现场勘察、集体讨论、专家论证、听证的一般性审批事项能在窗口受理后直接办结,逐步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的运行模式。对同一个行政审批事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逐步实行联合办理或并联审批。凡进驻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都要公开办理主体、办理依据、办理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办事结果、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和监督渠道。建立健全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效能评估等制度,提高服务水平。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以青山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为契机,不断优化行政审批管理应用软件系统,加强青山政务网建设,利用网络、报纸、LED电子大屏幕、电子导航仪等多种媒介,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在行政审批服务中的应用,逐步实现网上办理审批、缴费、咨询、办证、监督以及联网核查等事项。规范技术标准,建立服务中心、各街镇(部门)中心、社区(村)站三级之间网络互联互通,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层次清晰、覆盖全区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同时,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要设置专门的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有效地扩大公开覆盖面,将政府信息公开查询延伸到市民身边。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将高度重视社会服务中心工
作,认真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区属各部门要加大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动行政审批工作不断深入。区直属各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行政审批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研究制定推行办事公开的指导意见,切实履行好监督管理职责。同时,区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加强对行政审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规范行政裁量权、完善政务公开程序、规范服务中心运行、评议政务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制度,为深化政务公开、加强行政服务提供制度保障。要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条例配套制度,制定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的评估标准和程序,逐步实现信息公开的系统化和标准化。
(三)加强监督考核。健全完善现有的行政审批管理系统、电子监察工作平台、效能监察视频监控系统,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全过程监察。研究改进和加强监督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监督实效。建立健全激励和问责机制,对工作落实到位、社会满意度高的部门要予以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力的,要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对损害群众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格追究责任,坚决避免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流于形式,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力打造地区文明窗口形象。
第二篇:昆山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昆山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昆山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于2003年2月28日正式运行,中心始终坚持“效率和服务”主题,为广大群众和客户提供更加公正、公开、快捷、优质的服务。环境公开透明。中心对进驻项目实行“一个门受理、一座楼办事、一个窗收费、一条龙服务”运作模式。对审批事项的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承诺时限等向社会实行“九公开”,做到行政过程公开透明。运作规范高效。中心以规章制度为抓手,全面落实“即办件”当场办、“承诺件”限时办、“联办件”牵头办、“急办件”快速办等制度。2006年,7个部门的26项事项进行提速,总承诺时间缩短40%。服务优质创新。为营造“一切为了群众”的服务环境,中心先后推行网上审批、告知承诺制和工商注册登记“一表制”等新型审批方式。同时,我市建立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并推行全程代理服务,改变了多部门多人往返跑的现象。队伍争创一流。为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中心在工作人员中开展“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教育,开展换位思考大讨论,要求工作人员提高服务技能,以“服务规范年”为抓手,要求凡事从群众出发,从细节入手,认真接待好每一个客户,接听好每一个电话,办理好每一个办件。从2005年6月中旬开始,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将作为苏州电子监察网络系统运行的试点,与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联网,接受苏州和昆山纪检监察部门对进驻中心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流程以及群众的满意度等信息的在线行政监察。为强化对行政许可事项的行政监察和政务公开,提高行政审批服务的效率效能,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对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服务进行在线行政监察,并选择深圳和苏州作为试点,昆山成为苏州电子监察网络系统运行的试点。
据介绍,苏州电子监察网络系统主要侧重规范行政许可事项的办理程序,对许可办件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察。根据行政许可法,系统对行政许可事项是否在办理窗口或者行政服务网站进行公示,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是否超时、是否有违规或异常现象,以及行政投诉、复议、诉讼、满意度进行在线监察和统计,以客观公正地评估各行政部门的效率效能和服务质量。
[1]
第三篇:兴安盟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讲文明树新风实施方案
兴安盟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2011年“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实施方案
201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我中心按照盟文明办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庆祝新中国成立62周年的有利契机,以“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载体,围绕提升中心工作人员文明素养、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工作,着力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大厅工作人员文明素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营造热烈喜庆、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一、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提高文明素质
开展公共文明道德实践活动。以增强诚信意识、责任意识为重点,以解决道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组织全中心各窗口单位开展深化创建文明城市“我支持、我参与、我奉献”宣讲活动,学习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相关知识。在全中心,开展“我文明、你文明、家乡更文明”学礼仪、讲文明宣传学习活动,以及宣传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根本,激发大厅人员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树立了注重礼仪、热情友善、文明礼貌的良好风尚,进一步把文明礼
仪宣传普及活动推向高潮。
二、以深刻挖掘传统文化的道德内涵为目标,弘扬优秀文化
以重大纪念活动为契机,打造文化活动精品。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重要一年,为了切实提升广大中心人员文化生活品质,不断丰富广大中心人员精神生活内涵,中心将于7月开展“我爱我的祖国”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性红歌活动,大力弘扬新中国成长中的红色文化,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人民群众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慰问贫困居民和老党员等活动,同时开展以“颂歌献给党”大型文艺演出献给党的80岁华诞。
三、以增加绿色、治理污染、整治脏乱为准则,改善城区环境
实施中心环境综合改善工程。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节约理念,普及环保知识,开展植绿护绿行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绿化美化和环保实践活动,创造绿色、清新、宜人的生活环境。大力治理环境污染,加大处罚力度,改善环境质量。中心将在7月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月行动,重点整治中心公共场所、单位周边等部位的环境卫生,以走访检查等形式加强环境卫生政治力度,同时进行绿化、亮化、美化,着力改变乱扔垃圾等现象。
第四篇: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建设
四大举措——打造劳动保障服务品牌
为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建设,慈溪市行政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分中心坚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把不断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实抓好,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水平,提升工作效率,通过实打实地为老百姓提供优质服务,精心打造劳动保障服务品牌。并推出四大新举措:
一、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窗口不断加强政策业务培训,开展学习交流,总结业务经办中碰到的问题和对策,不断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更优质的服务态度、更完善的服务设施,更高效的办事效能服务广大办事企业和群众。
二、完善制度建设。服务窗口推行“AB”岗工作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一次性”告知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使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努力创造高效便民的服务环境,树立窗口服务大厅的良好形象。
三、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主动走访各个街道及部分社区和企业,深入企业车间了解情况,认真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设法帮助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有关行政审批业务知识培训指导,变被动工作为主动服务,深受广大办事企业和群众欢迎。
四、阳光服务,接受群众监督。针对劳动保障部门政策多、变化快,劳动保障业务种类多、程序复杂,劳动保障政策社会关注、百姓
关心的特点,不断创新政务公开形式,抓好重点突破,倾力打造阳光政务,全面提升工作透明度,使每位窗口工作人员时时自我警醒、接受群众监督。
2011年1月至今,已完成120余家企业的特殊工时制审批;职工正常退休4600余人;其中病退、特岗提前退休170余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2家。
第五篇: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大余县《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工作要求,推进我县小城镇建设发展,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城镇,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现就加快推进我县小城镇建设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要求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规划先行、典型引路、完善设施、统筹协调”及新农村建设要求,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创新小城镇发展机制,发挥资源优势,强化产业支撑,实施综合开发,增强集聚能力,打造功能完善、产业配套、聚农兴商的城镇体系。
——科学规划,注重实效。以规划统筹各种要素,高起点、高标准地调整或修编各乡(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功能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谋划空间布局。制定阶段性的实施目标,选准突破口,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注重实效,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
——产业支撑,特色带动。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为重点,根据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按照“一 1
产抓发展、二产促提升、三产抓拓展”的工作思路,以第二产业为主,吸引、集聚和促进第一、三产业发展,辐射到各乡(镇)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
——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以提高居民生产、生活质量,打造宜居环境为核心,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推进各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营造生态优良、清洁舒适、风貌各异的宜居城镇。
——功能齐备,生活便利。以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为基本要求,构建集行政、工业、教育、医疗、金融、商业、文娱、休闲、居住等为一体的新型城镇。以高效、便捷为目标,完善市场建设,规范生产、生活秩序,营造优雅、祥和的生活消费氛围。
——统筹发展,保障一体。以强化公共管理和服务为重心,加强统筹协调,适度整合项目资金,合理配置土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资源,努力实现投资和资源效益的最大化。逐步建立住房、医疗、就业、就学、养老、生活保障等制度,做到保障有效、保障到位。
二、发展目标
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内将大余县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设施配套、生态优美且具有一定辐射带动的新型宜居新城镇。
“十二五”期未,全县小城镇人口规模将达到8.2万,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建成区面积达到16.5Km。小城镇道路硬化率达
到100%,供水普及率80%,排水设施覆盖率75%,绿化覆盖率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1m²,努力实现生态园林城目标,污水处理率35%,垃圾处理率46%,电力、电讯、市场、停车场等设施基本配套。城镇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空间布局趋向合理,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以各乡镇为支撑,以中心镇为结点,以一大批中心村为基础的城镇体系。
三、工作重点
1、高起点编制规划。根据各乡(镇)编制好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完善镇区规划。结合乡镇的发展现状,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特色、文化遗产等组织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同时,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要求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高品质打造精品小城镇。
2、高标准统筹管理。指导和协助各乡(镇)完善基础设施,加强道路网络、供电、供水、垃圾处理等设施的改造和建设;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到各乡(镇)开发建设住宅小区和商贸街区,特别是新城镇、池江镇;出台《关于加强村镇建房规划审批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村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巡查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新建房屋标高、层高、总高、建筑立面效果等必须符合规划要求,同时加强对村镇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巡查监督力度;指导和协助各乡(镇)做好镇区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工作,完善道路、水、电、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促进镇容镇貌根本改观,全面提高集镇管理水平,增强镇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3、促进省级示范镇发展。新城镇、池江镇分别被列为“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市级重点镇”,结合当前我县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和赣南苏区振兴规划为契机,指导和协助新城镇、池江镇做好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4、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在现有城镇化推进的基础上,加强与各乡(镇)的沟通、协调,上下联动,提高效率,指导和协助各乡(镇)搞好小城镇建设,加快我县城镇化建设步伐,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力,充分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城镇,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
5、打造舒适宜居环境。大力在各乡(镇)推广建筑节能、节水、减排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推广“沼气池替代化粪池”,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利用太阳能;推广水旱轮作、间作套种、节水灌溉等清洁生产技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要求,加强传统街区风貌保护和文物单位修复,加强古村落、古宅、特色民居和红色故居等文化遗产的保护。结合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传统风格,塑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整体风貌,提升文化品位。
6、创新投资发展机制。各乡(镇)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先
行先试,创造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开发机制,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发展的路子。创新投融资机制,按市场化模式筹措建设资金,通过项目融资、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和经营。积极盘活国有土地,进一步完善土地收储、拆迁、出让机制,做到土地收储、出让规模适度、合理,实行净地出让,确保政府合理收益实现,实行项目综合开发、滚动发展。
7、强化行业管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严格规范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加强对小城镇发展的引导和控制能力。加强对小城镇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设计、施工招投标、原材料选用以及施工质量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保证小城镇建设项目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加强建设立法和执法工作。结合县情实际,制订出一批操作性强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加强执法检查力度,严格依法行政,将建设事业的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