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乡总体规划修编汇报讲话
县城总体规划:年完成编制并实施的随着全市“城乡融合发展规划”金武一体化发展规划”启动实施,县城镇规模等级被定位为二级,原县城总体规划已不适应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亟需对县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重新修编。
修编规划工作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经过认真考察筛选,确定委托国内一流的城乡规划设计单位—上海复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县城总体规划和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整个规划编制工作共分前期准备阶段、规划编制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共3个阶段,截止目前,经过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后,设计单位已完成规划的初步方案。
首先将的文化反映到这一轮的规划修编中。总体规划大纲共用了13个章节阐述了县城未来的发展方向、策略、规模等,总体上覆盖了总规的方方面面。
特别是总则内的发展战略,规定了的总体发展战略为:生态安全保障人居环境,工业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文化旅游带动富民安居;
总体发展目标定为力争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恶化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经济结构调整实现重大突破,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基础交通明显改善,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这些都是合适的充分吸纳了县十二五规划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一是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
规划修编是规划期限要求,城市发展的需要,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县城总体规划,作为一项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的基础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尽管有其特殊的独立性,但必须服从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单位都要从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规划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规划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力以赴抓好规划修编工作。
二要扎实工作,以优秀的规划成果指导城市发展。规划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或区域发展的总纲、建设的蓝图和管理的依据,所以规划起点要高,定位要准,要讲求协调,体现特色,确保可操作性。作为一个县城,不求大,但求美。作为城市建设的先导的规划,要有战略眼光,要考虑到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城市发展规模和产业布局上要有前瞻性。要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既要保持近期建设的相对完整,更要立足高起点,科学预测远景发展的需要,提前考虑新的产业业态发展给城市带来的新的挑战和问题,以超前的意识抓好规划,避免因为规划的短视造成长远建设的被动,不能让今天的规划成为明天发展的障碍,更不能因规划的落后造成前建后拆。
三要注重实效,加快做好规划修编工作。会后,各部门单位要认真研读,要召开领导班子会议集体研究。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到这次规划的重要性,也要认识到规划的迫切性。县城总体规划方案修改好后,要争取在年内将规划大纲上报市政府审批,为明年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准备。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二篇:南京市溧水县城乡总体规划
附件1
《南京市溧水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南京市溧水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二、规划背景
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围绕“三个发展”“三个提升”和2010年城建奋斗目标,紧扣“规划建设”年主题,以“创新”、“求是”为工作指南,深化落实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成果,结合溧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发挥总体规划对溧水县在“十二五”期间的产业提升、城市建设、城乡统筹、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在空间上、时间上做好总体安排和布局。
三、主要内容
1、规划范围
溧水县行政辖区范围,计1067平方公里。规划研究要兼顾与周边地区的协调。
2、规划期限
现状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至2015年(衔接“十二五”规划),远期至2030年(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可进行远景展望。
3、编制重点
(1)溧水县现状描述与分析;
(2)溧水县重要发展要素分析;
(3)溧水县城市性质和主要职能分析;
(4)溧水县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落实分解;
(5)溧水县空间布局规划;
(6)溧水县功能结构划分及主要功能的空间分布;
(7)溧水县“十二五”发展和建设重点的引导和落实。
4、主要规划编制依据及参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
3)《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4)《永阳新城总体规划》
5)《溧水县县域规划》
6)《溧水县镇村布局规划》
7)《柘塘新城总体规划》
8)《溧水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9)《溧水新区行政中心周边地区(局部地段)控详调整规划编制》(在编)
10)《宁杭铁路溧水站场周边地区规划》(在编)
11)《溧水东庐片区规划研究》(在编)
12)《溧水县新城区城市设计》(在编)
13)《溧水县城西片区(天生桥风景区)规划》
14)溧水县各镇总体规划及工业配套协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5)《傅家边现代农业园规划》
16)《江苏南京白马现代农业园规划》(在编)
17)县城有关专项规划
5、规划主要内容
⑴现状及发展条件分析。分析溧水的人口、土地、经济、产业、基础设施现状。重点做好与苏南的比较,从区域层面分析经济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因素。
⑵明确发展规模、功能、定位。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人口与建设用地分配,结合发展趋势预测,明确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确定城
乡建设用地规模。提出溧水县发展定位和支撑定位的主导职能和发展布局。
⑶城镇体系和镇村布局。明确溧水县城镇体系的构成和各城镇的职能、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在既有镇村布局规划的基础上,确定村庄发展与控制的原则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村庄,提出村庄建设控制标准。
⑷城乡统筹。在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全县协调基础上,重点做好县域北部重点发展区的布局研究,落实永阳新城、柘塘新城以及相邻的洪蓝、东屏、石湫的发展需求及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等。研究南部次区域的发展引导,做好白马、和凤、晶桥小城镇发展,明确提出产业和功能特色。
⑸自然生态环境、水资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明确需进行生态保护的范围和边界;重点对傅家边--无想山、小茅山--天生桥、“一山三湖”既东庐山--中山湖--东屏湖--卧龙湖、江苏白马现代农业园、石湫影视基地、石臼湖周边等景区以及上位规划确定的生态廊道提出发展目标和策略,总体布局和空间管制要求。明确水资源的保护范围。明确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管制原则和措施。
⑹产业发展与园区规划。结合溧水县旅游资源,提出旅游规划设想。结合溧水县“十二五”规划、溧水县工业布局规划的发展思路,提出溧水产业提升和各园区转型创新发展目标、策略以及产业特色,明确各园区的建设用地规模。
⑺城市特色和塑造。挖掘溧水历史文化及自然资源,提出塑造溧水城市特色的策略和行动计划,做好城南新区(含幸庄水库)、城东新区(含中山湖)、城西天生桥景区、卧龙湖周边(含宁杭火车站)的功能定位和空间引导。
⑻综合交通及重大基础设施规划。依据全市总体规划修编内容要求,落实溧水县区范围内对外交通、城乡道路网、轨道交通线位和设施用地规划控制范围;落实重要的如区域供水、供电、燃气等基础设
施规划线路。
⑼近期建设规划。结合溧水县近期发展重点,提出规划引导安排,并对规划的实施提出措施和相关建议。
四、工作要求
1、设计单位要充分利用甲方提供的城市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资料,又要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的收集规划范围的基础资料;
2、设计单位要注重规划范围现状用地的调查,现状调查年份统一到2009年底,包含现状建成和已批未建两部分,并在图纸中分别表达。
3、注重已有规划梳理。要根据提供的涉及所在地区的所有规划成果,进行认真分析梳理,注重规划的继承和合理利用,对涉及现有规划尤其是批准规划的调整修改的,要作充分的论证和说明。
4、要广泛征求地区政府、开发区、相关部门的意见。要认真落实甲方在项目编制各阶段提出的意见,在下一轮汇报时应附具对上一轮意见的落实情况。最终成果中应附具相关意见内容及处理结果。
5、有义务参加甲方组织的各阶段有关的讨论、咨询和论证等各种会议,按甲方要求提供会议材料,并按甲方意见修改完善;
6、项目负责人应参与编制过程中的重要讨论会、座谈会,并在成果汇报时到场汇报。
五、成果要求
1、规划报告(含文本、说明书、专题专项研究、基础资料等和彩色缩印图),A4规格20份,成果封面应注明“最终成果”字样;
2、彩挂图1份;
3、规划成果简本(包括主要结论,图表);A4规格30份
4、用于展示的规划图纸展板1套(含有关文字说明和图片);
5、供汇报展示演示文件1份(为ppt格式);
上述成果的电子文件2套(文字为doc格式,图纸为dwg和jpg格式各一份),成果数据应符合市规划局有关规划成果数据标准的规定。
六、进度安排
根据建设部《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的要求,具体工作按以下四个阶段开展: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4月底前)
形成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和技术要求,确定主报告、专题专项规划编制单位。
成立县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召开全县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动员大会。
明确规划修编的任务和要求,整理规划编制基础资料。
(二)初步成果阶段(2010 年8月中旬前)
完成现场踏勘、资料搜集等现状调研工作;形成初步成果,征求县政府、市规划局、有关部门和公众意见。
(三)深化成果阶段(2010年10月中旬前)
修改、完善规划成果,召开专家评审会。
(四)成果制作阶段(2010年11月中旬前)
修改完成规划成果,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上报市政府审批。
第三篇:城镇总体规划调研汇报大纲
调研汇报大纲
一、规划背景
1.1规划指导思想
1.2 上位规划解读
1.3 规划原则
二、现状调研及分析
2.1区位分析
2.2现状资源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
(2)资源条件
(3)经济条件
(4)交通条件
(5)人口发展
(6)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7)市政设施
2.3优劣势分析
2.4同类型试点镇分析
三、规划发展总目标
3.1发展定位
3.2发展策略
第四篇:蚌埠城总体规划2012030年简本-蚌埠城乡规划局
(2012-2030年)》
简
本
蚌 埠 市 人 民 政 府
二〇一三年八月
-I
一、规划指导思想
本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蚌埠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城乡发展的宏观环境,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蚌埠城市发展正处在国家宏观战略布局和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机遇期;本规划落实省委省政府“东向发展”及“进一步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等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发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原经济区规划”、“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等政策优势;以《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纲要)为指引,抓住京沪高铁等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淮河方邱湖行洪区撤销后城市新增可拓展空间的契机,合理调整和全面优化城市总体规划。
二、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充分利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中原经济区规划等政策平台和重大建设项目布局,紧紧抓住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以跨越式发展为目标,通过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转变增长方式,建设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充分发挥交通枢纽的作用,不断深化区域合作,加
进一步提高。对内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经济外向度和承接产业转移水平显著提高。
近期,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引进市外资金年均增长20%,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60%。中期,蚌埠经济外向度进一步增强,利用外资保持年均增长15%,非公经济占比达到65%以上。远期,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以上,非公经济占比达到70%以上。
3、城乡协调发展、社会和谐健康
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发展公共交通和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弘扬先进文化。
近期,城镇化率超过55%,园区工业产值占比达到80%以上,城乡区域之间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中期,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园区工业产值占比达到85%以上。远期,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以上,园区工业产值占比达到90%以上,全面实现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建成美好、幸福蚌埠。
55%左右。
中期,蚌埠市市域人口规模为400~425万人,城镇化率为60%左右。
远期,蚌埠市市域人口规模为470~500万人,城镇化率约为70%左右。
2.城市规模
近期,蚌埠市城市人口规模120~14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上限为140平方公里。
中期,蚌埠市城市人口规模150~16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上限为165平方公里。
远期,蚌埠市城市人口规模上限为2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上限为22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上限为100平方米。
六、产业发展规划
1、产业选择
规划期内,蚌埠市主导产业包括:电子信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及零部件、商贸物流、科技教育和医疗服务六大产业;培育产业包括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金融服
区。
北部淮上都市产业区包括:蚌埠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生物化工、纺织服装、专用设备等制造业;怀远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不锈钢、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等先进制造业。
西部高新-禹会都市产业区包括: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及汽车、电子及通信设备、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制造业;禹会工业区主要发展装备制造业。
东部龙子湖-长淮卫都市产业区包括龙子湖工业区和长淮卫临港经济开发区,是综合成长型临港基地与现代化新型港城,主要发展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为主的临港先进制造业,以商贸物流、金融服务和文化旅游为主的港城高端服务业,以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为主的港、产、城一体化的现代服务业。
(3)“三基地”——城郊产业基地。北部新马桥产业基地(含王庄),以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为主,主要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西部马城产业基地(含常坟),以马城经济开发区为主,主要发展能源、机械制造、建材等产业,严格控制水
稻作农业区。
七、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市域城镇空间布局
以城镇化空间集约化发展、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为重点,规划形成“一带两轴,一区一环”的空间结构。
1、一带:沿淮发展带
沿淮发展带包括中心城区、怀远县城及马城镇、常坟镇,五河县城、新集镇、沫河口镇。
2、两轴:“蚌-固镇发展轴”和“蚌-怀-凤发展轴”
蚌-固镇发展轴和蚌-怀-凤发展轴是依托交通走廊集聚产业与公共服务的带状空间,重点发展九个主要产业园区:长淮卫临港经济开发区、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蚌埠工业园区、沫河口工业园、马城经济开发区、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怀远经济开发区、五河经济开发区(城南工业园)和固镇经济开发区。
3、一区:蚌埠都市区。
包括中心城区、怀远的县城和马城镇、固镇的新马桥镇、五河的沫河口镇、凤阳的县城与板桥镇。蚌埠都市区是蚌埠市的核心增长极区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强化蚌埠中心城市职能的主要空间载体,以综合提质、统筹协调为主要发展重点。
4、一环:中小城镇发展环。
是市域层面重要中小城镇集聚发展环,由市域快速交通环
2、都市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规划充分研究蚌埠市、淮南市、凤阳县三地之间的地缘关系和三者城市空间在相互影响中呈现集聚发展的态势,强化在自然生态、交通网络、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多方面建设的统筹与协调,并在产业政策与要素市场、空间布局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区域统筹策略等方面加强规划协调和引导,促进蚌埠都市区空间的集约高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
八、中心城区布局结构
规划城市空间总体格局为“一河牵五水,双湖映三城”,即中心城区南北跨淮河,东西拥龙子湖与天河,构筑山水蚌埠;淮河上蜿蜒五条支流水系,包括天河、八里沟、席家沟、龙子湖和北淝河;天河和龙子湖倒映出龙子湖以西的老城区、龙子湖以东的东部新区和淮河北岸的淮上区三大城区。
城市空间功能具体阐述为“四横三纵、六核八组团”的结构。四横:自北向南分别是:依托淮上大道向西指向怀远县城,向东指向沫河口工业新镇;依托淮河联系淮南、马城镇、怀远
城分区、城南分区、姜桥分区、禹会分区、淮上分区、蚌埠工业园区、长淮卫分区和李楼分区。其中,西部工业区包括蚌埠工业园区、禹会分区,中部生活区包括老城分区、城南分区、姜桥分区和淮上分区,东部综合区包括长淮卫分区和李楼分区。
九、综合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
规划期内形成以京沪高速铁路、京福高速铁路、京沪铁路、淮南铁路水蚌线、淮海铁路和沿淮铁路为主体的铁路网;以京台高速、宁洛高速、蚌淮高速公路、泗永高速联络线以及徐明、蚌五泗、宿州—固镇—沫河口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构成的高速公路体系;以G104、G206、多条省道和县乡道为网架的公路网络;以淮河为主体的内河航运网络;规划期内,积极筹建蚌埠民用机场,在怀远县鲍集镇境内选址机场建设用地。
2、城市交通
规划中心城区建构城市“环状十字多放射”的结构性道路体系。环路:淝河路-老山路-南外环路-大庆路;十字:东海大道与解放路组成贯穿全城的横向与纵向快速路;改造、新建以快速路和交通性主干道为主的对外放射性干道,包括:解放路、3
速路等城市防护绿带联系起来,构筑城市绿色空间网络。生态斑块密布:山体绿化、郊野公园与城市内部大型公共绿地、公共交通枢纽绿化、大型居住区绿化等各种形态的生态斑块由各类绿色廊道串联起来,通过均衡多样化的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增强绿色空间的可达性,创造宜居环境。
加强对地表水、饮用水源的保护,对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污染进行控制,强调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十一、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管控,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高效运转,重视水资源供给、能源供给、信息通讯安全,综合布置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燃气、环保、环卫市政公用设施以及防洪、消防、人防、抗震等防灾基础设施,建成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城市支撑设施体系,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供应计划互动一体的城市发展调控体系。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扩大开放,拓展投融资渠道,建立多渠道投资机制,吸引社会与民间资本和资金,实现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化、多元化经营,共同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
发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各基层社区组织以及社会团体、公众在城市规划实施全过程中的监督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建立起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切实落实公众参与原则,推进公众参与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让公众通过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地参与规划实施的决策和监督。加强政府对城市发展宏观调控的作用,完善规划决策体制和制度,建立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机制和专家论证制度,以及重大建设项目公示与听证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克服城市建设发展的盲目性。加强对城市规划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总体规划及实施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规划意识,提高维护和执行规划的自觉性,共同推进规划的实施。
第五篇:城乡环境汇报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简介
店头镇党委政府
为切实做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本着横向协调抓建设、疏堵结合抓管理、多措并举抓规范、标本兼顾抓整治的原则,成立了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镇长为组长,纪委书记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工作区书记为成员。严格了村居考核,奖优惩劣,加大了千分制的考核比例,并与干部工资挂钩。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规范操作,强化了驻地环境卫生整治。成立了专门的保洁公司,实行了市场化运作,健全了考核奖惩制度,“责、权、利”三者实现了统一。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的工作思路,逐步引导经营户规范经营,严肃取缔了驻地流动摊贩;其次,规范次干道、背街小巷店外店经营;另外先后投资近60万建成垃圾中转站一处。投资26万余元对影响镇容镇貌、存在安全隐患的广告牌进行了拆除与整改。
二、省道和县乡道路沿线整治标准严格。沿路绿化苗木按统一高度进行了修剪、刷白;两侧建筑物整齐,墙体统一粉刷,无危房或残墙断壁;村碑、路牌、线杆无残损、无“野广告”等;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草堆、粪堆、砂石堆”等进行了清理。
三、河道水域整治责任明确。河道、水库、汪塘、沟坝均有责任单位、责任人员专门管理,达到了水质无污染、水面无杂物、河道内两岸无积存垃圾。
四、村居、社区整治,实现了“队伍、保洁、待遇”三到位。各村居成立了保洁队伍,制定完善了考核和奖惩制度;通过采取村自筹资金和镇政府补贴的方式,保证了保洁人员的待遇。同时各村居设置了封闭式垃圾箱或垒砌了垃圾池,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
五、保证投入,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东大于科、新圩子社区、店西等投入500余万元硬化道路9万余平方米;东措、八里等村居投入100余万清理“三堆”1万余堆、补植苗木10万余株、安装了监控设备6套、先后投入机械1200余台次、沿街墙体立面粉刷26万余平方米,通过整治,全镇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总之,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镇将按照县委“七清七建”的标准要求,进一步巩固成果、加大投入、强化责任,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向深入!
二0一二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