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产业发展与布局

时间:2019-05-13 14:1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产业发展与布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产业发展与布局》。

第一篇: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产业发展与布局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七)产业发展与布局

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高效益、低消耗、少污染、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成符合城市功能要求、体现资源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

以城市的需求为导向,面向城市服务,充分利用城市资本、人才和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化水平较高的花卉苗木、蔬菜种植业、养殖业和休闲观光体验农业,促使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

主城主要职能及产业空间分布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以都市型工业为补充,优化改造传统工业,限制、转移高消耗、重污染工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推动工业战略性升级,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优化和提升服务业,加快服务业向第一、二产业的渗透,重点培育和发展为现代制造业基地服务的商贸、物流、金融、信息咨询、会展等服务业,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完善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个人消费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

都市区内环线以内地区重点布局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内环线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重点布局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绕城高速公路以外的地区重点布局都市农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

第二篇:重庆市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问题探析

重庆市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问题探析

摘要:城乡统筹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和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城乡产业的现状以及城乡产业分割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推进城乡产业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城乡产业关联度,以政府为主体、以深化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动力推动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城乡统筹 产业融合 城乡产业分割

重庆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传统农业与工业同在、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的特殊直辖市,是中国国情的缩影。2007年6月,重庆被获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为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重庆市政府提出了七项重要举措,其中之一就是要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结构,城乡产业配置得当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探讨城乡产业的统筹发展,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产业的转换升级和协调发展,对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探索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关系

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它不仅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和重要内容,也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突破口,还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通过统筹城乡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工业化、实现城乡互动,工农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二者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

1、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为前提。要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必须以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为基础,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推进,因此发展经济就成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工作,特别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三农”问题的解决,更是要依靠城乡经济的发展来解决。而国民经济是由不同的产业部门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本质上是各个产业部门发展的综合体现,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为前提。

2、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应有之义,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城乡产业统筹发展了,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推动城镇化,缩小城乡差别,推动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二、重庆市城乡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城乡产业发展失衡

由于特殊的体制原因和城市产业倾斜政策,重庆市长期实施“工业优先、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在产业政策上,强调工业优先;在产业空间布局上,强调把工业主要放在城市;在资金流向上,政府通过税收、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等方式,把农业剩余积累由农村大量转入城市。这种城乡脱节的产业发展政策,致使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的差距不断拉大,形成了严重分割对立、非良性互动的城乡产业关系,主要表现在:

农村经济结构仍以传统型为主,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较低。农产品仍以农户小规模分散生产经营为主,未形成规模经济。农产品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农产品市场规划建设滞后,流通主体培育不够,产品流通不畅。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带动面窄,市场流通中介组织发育不充分,市场专业化服务滞后,销售服务体系不配套。

(二)城乡产业脱节

2007年末,重庆市人均gdp已突破2000美元,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提出的产业结构的标准模式,我市已进入工业化的第二个阶段。但是,该阶段我市城乡产业发展仍出现比较大的脱节,主要表现在:

1、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协调性较差。直辖以来,全市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总体上看产业结构层次已越过“一、二、三”和“二、一、三"”的低级状态,形成了“二、三、一”的格局,到2007年第二产业占gdp的45.9%,第三产业占gdp的42.4%,第一产业占gdp的11.7%,但整个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协调性仍然较差、结构不尽合理。一是农业粮食、生猪两大传统产业仍然是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是工业传统产业比重偏大;三是第三产业仍以传统的商贸、餐饮、运输服务业为主,新兴产业如中介服务业、第三方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发育不足。

2、城乡产业投资失调,政策支农不足。财政对“三农”的有效投入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高。2004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09.9亿元,农业投资额仅占2.2%,而2007年全年所完成的3161.51亿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为59.74亿元,仅占1.9%,比起2004年还有所下降。二是金融信贷支农力度不高,农村金融服务主体缺位现象严重。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布局调整、收缩,农村信用社规模、实力有限且历史包袱沉重,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机构减少,降低了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部分农村地区因无法获取正规信贷,民间借贷现象突出。

(三)城乡产业结构同构

我市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在行业和产业结构上表现出高度的同构。从产值构成上讲,我市乡村工业与建筑业、交通等第三产业在乡村总产值中的比重与城市基本持平,这一方面使城乡生产要素得不到合理配置,造成产品生产上的简单重复和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低水平的市场竞争,使消费品市场结构性过剩不断加剧。在产业布局上,目前已呈现出过度分散化现象,突出表现在县级支柱产业缺位及市县间产业链的缺失。城乡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布局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全市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层次的提升。

三、重庆市城乡产业分割的原因分析

1、国家初始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因素导致城乡产业分割。建国初期,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为实行赶超型的工业发展战略,跨越以轻工业为重心的发展阶段优先发展重工业,国家不得不通过强化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政策的超经济手段,靠牺牲农业利益来为工业提供原始积累。重庆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采取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优先发展工业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这直接导致了城乡产业分割。改革开放以后,又由于工农、城乡发展不同步,使城乡产业结

构的矛盾更加尖锐。

2、国家推行的有关政策和制度框架继续加剧城乡产业的分割。建国以来,我国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实施了“城市偏向”的分割式发展战略,在政策和制度等许多方面存在着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歧视,如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政策,使城乡交换关系长期处于不平等状态;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过度向城市倾斜,对农村投入太少,使农村资金长期处于“贫血”状态;严格的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导致了市民与农民的天生不平等;对农民的歧视性的劳动就业制度、城乡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广大农民享受不到国民待遇等等,这些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做法,人为地造成了严重的工农分割、城乡分治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道壁垒,阻止了正常的城乡交流。

3、特殊的历史因素导致城乡产业结构矛盾突出。重庆是个重工业城市,建国建市之初所实行的服从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一系列强制性制度安排分割了工农和城乡关系,导致了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经济发展迅速,而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现代经济学表明:在工业行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与农村经济的关联度相对最高,但我市长期走的却是重工业发展路子,农业、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国民经济重型化,使之连接现代工业和传统农业、城市工业与农村经济的关联度十分薄弱。客观上滞缓了我市城乡产业结构矛盾的化解。

四、重庆市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就是指各级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时,必须对城市和农村的相关产业统筹考虑,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强城乡产业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产业相互融合、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一)以政府为主体、以深化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动力推动城乡产业统筹发展

由于我市城乡产业分割的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历史的政策、体制因素所致,因此,现阶段的统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不是市场能够解决的,要依靠政府的政策制度创新,构建城乡平等的政策和制度框架,从而逐渐改变城乡差距的扩大。具体如下:

1、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采用倾斜的资源配置政策,对农村发展给予扶持。

2、完善农业投融资管理体制。放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增加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入,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采取贴息、补助、税收等措施,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的导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开发农业和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3、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通过向农户、企业、信用社职工进行增资扩股,建立股份合作制带社区性的地方金融机构,增大向农村贷款的资金量。建立政府财政与金融机构贷款坏账分担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向“三农”提供贷款,增强支农服务能力。创新农村金融组织,发展新的贷款担保形式,推进诚信管理,探索建立各种类型的小额信贷组织。

(二)推进城乡产业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必须以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培育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扶持一体化。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需要强化三次产业的内在联系、完善

三次产业的布局,形成区域分工合理、特色优势鲜明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具体措施为:

1、统筹城乡产业结构,使城市的产业布局与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合理分工,形成紧密的产业互动链条,由城市二三产业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由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产业层次的提升。

2、充分利用我市人力资源丰富特别是农村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通过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机融合,促使城乡产业统筹发展。

3、通过农业与加工工业、服务业的互补性融合,拉长农业产业链,使农业生产链条不断向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方向延伸,加速形成一个以市场为导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规范化管理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带动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一体化发展。

4、优化城乡产业空间布局。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农业、加工业、流通服务业各个环节会在空间上形成聚集的结点。即是农业、加工业、流通贸易业合理地布局在乡村、小城镇、城市这一地域空间上,以产业为纽带形成城乡之间的有机经济联系,各个产业在空间上的聚集为城镇体系的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使产业发展和城镇体系建设形成良性互动的过程,促使城镇体系和产业布局的合理化。

(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城乡产业关联度,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

城乡产业协调既包括城乡产业的空间布局,又涉及城乡功能配置问题。要在空间布局确立的基础上,在市场范围内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城乡功能结构。要按照大市场原则建立统一的城乡市场,规范市场行为,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功能互补与最优配置,进而构筑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机制。

1、加速城乡第二产业对接。目前乡镇工业与城市工业在两个不同的范畴里构筑起两个工业体系,各自相对封闭运行,重复建设产品同构、资源浪费低水平竞争愈演愈烈。为此,当务之急是推动城乡工业一体化。

2、新建产业要以城乡关联度高的产业为主。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要着眼于城乡统筹,大力发展城乡关联产业。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城乡关联产业。特别应引导城镇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在新建产业上,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用生产资料业等城乡关联产业为主。

3、推动城市科技、信息等产业下乡,对下乡产业给予政策支持。目前,农村第二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农民急需的科技、信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明显供给不足,而这些资源大都集中在城市,与农村联系松散。所以应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协调配置城市资源,大力鼓励和引导城市相关产业下乡,开拓农村市场,带动农村发展。

参考文献:

[1]单鹏举,邢海晶.城乡统筹发展视角的产业支撑体系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7,(2).[2]黄蔚.直辖市重庆城乡和谐之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城市发展研究,2007,(3).[3]张丽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探讨[j].农村经济,2006,(11).[4]李青柏.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与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5]杨立新,蔡玉胜.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梳理和深入探讨[j].税务与经济,2007,(3).

第三篇:松原市宁江区产业的发展与布局

松原市宁江区产业的发展与布局

产业是国民经济运行的物质活动形态和经济结构的具体支撑。各次产业内部分工的深化及其产业相互关系的变化,是一个区域的经济资源条件、经济结构特点、经济发展取向的集中体现。正确把握产业发展关系,找准工作着力点,科学分析产业特点及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区域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宁江区国民经济产业发展概况

(一)第一产业的持续稳定增长,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08年宁江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04015万元,占GDP的比重7.9%,比2004年增长了84.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较弱。

(二)第二产业的发展支撑并主导着GDP的增长。08年宁江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881397万元,占GDP的比重67.3%,比2004年增长了1.6倍,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维持在65%左右的高水平。

(三)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较大,而且极具发展潜力。08年宁江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325166万元,占GDP的比重24.8%,比2004年增长了1.9倍。第三产业中对GDP增长贡献较大的有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和金融保险业。宁江区目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低于发达地区的平均水平,这既反映出区域产业结构层次欠佳,又说明加速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是大有潜力的。

二、宁江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宁江区内部的资源储备和配置格局不断变化,区域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不断改变,现有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具体表现在:

(一)工业空间布局不够合理。一方面各乡镇之间同位竞争现象较为普遍,降低了土地资源利用率,使宁江工业现有基础设施资源不能实现最大的效益化。另一方面,由于无序竞争,使产业链内同行业企业分散,对外形不成聚集效应,不利于整体扩张,影响了产业链的锻造和延伸,造成了宁江工业经济总量较大,但单体实力不强的被动局面。

(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从总体上看,第三产业供给不足,比重偏低、结构落后、质量不高、竞争力差等问题仍很突出,已经成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尽管宁江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成效显著,但由于旧城改造起步较晚、新城区建设进程趋缓,使区域城市人口吸纳功能受到很大制约,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第三产业缺乏需求基础。

2、市场资源配置弱化。市场在第三产业的资源配置中没有发挥基础性作用,第三产业发展缺乏动力与活动。产业化经营、商业化运作的第三产业领域,急需加强。

3、招商引资力度不够。第三产业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招商引资的投资比重远低于第二产业。在一些新兴行业和部份传统产业上没有规划出精品项目和制

定专门优惠扶持政策来进行招商引资,第三产业未能真正形成政策、资源与招商引资的良性互动。

三、宁江区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一)宁江有较强的工业优势。宁江产业优势明显,形成了以石油配套、装备制造、风力发电为主导的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发展后劲十足,投资增值、效益迸发的潜力巨大。

(二)宁江有较好的自然条件优势。宁江位于吉林省中西部,松花江、第二松花江和嫩江汇合处。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资源丰富,人杰地灵,素有“粮仓、肉库、鱼乡、油海”之美誉。水利资源丰富,河流密布,绿化覆盖面大,优化农业、兴办工业、发展第三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宁江有较强的历史文化优势。宁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可上溯至公元前一二世纪的“扶余古隶夫余国”。

(四)宁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宁江区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森林公园,龙华寺、鳇鱼圈、鲫鱼泡、三江口、伯都讷古城遗址、洪皓纪念馆等旅游景区,开辟一条集观光度假、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的沿松花江环绕城区的旅游专线,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必将起到拉动作用。

(五)宁江有较强的交通优势。宁江是松嫩平原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东南临长春市,东北临哈尔滨市,南临四平市,西临白城市,北与大庆隔江相望。区内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长白铁路穿城而过.302国道、203高速、图乌、开方等国省级公路贯通东西南北.水路从六家子码头可直航吉林市、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佳木斯市,通过乌苏里江进入黑龙江而出海。真可谓区域中心,八方通达。构建宁江新的经济框架、城市框架、交通框架,这必将加快宁江经济社会发展。

四、宁江区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做好规划编制,统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树立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整合区域资源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路,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科学作好《宁江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建议成立由区委、区政府牵头,区级有关部门参加的宁江区三次产业规划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宁江区工业布局规划、农业布局规划、服务业发展规划的实施、监督和考核,推动区域内各产业良性互动、均衡发展。

(三)做好工业布局与结构调整,保持工业快速增长势头

坚持工业强区思想不动摇,以优势产业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后劲项目为保证,充分发挥宁江区位优势,打造园区经济,形成全区工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做到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一是集中抓好重大产业化项目,大力支持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切实加大企业重组和招商引资力度。二是集中抓好园区建设。要坚持工

业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机结合。三是着力抓好重点建设。要继续加快招商引资和技术改造中建设进度,突出抓好具有结构调整全局意义的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四是突出抓好重点企业。对全区工业经济的转轨变型起良好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的小巨人企业,要继续通过财税、国土、报建、人才引进等扶持政策和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促进重点企业的扩张。五是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工业整体水平。六是在营造工业发展环境上争取突破。要在融资、税收、电力、用地等方面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四)快速提升第三产业,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第三产业是宁江区城市化的强大动力,是城市繁荣兴盛的重要标志。要本着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原则,按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优化第三产业布局结构、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推进第三产业提档升级。一是积极培育消费亮点。通过鼓励汽车消费、扩大信息消费、拓宽文化旅游消费、发展健身消费、促进教育消费、搞活信贷消费、改善消费环境等措施,培育消费亮点,促进经济发展。二是加大市场开发建设力度,切实抓好宁江区现有集贸市场的改扩建和专业营销市场的培育工作。三是树立大旅游观念,把发展旅游业和发展会展业及其关联产业相结合,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知名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做强做大旅游业。四是政府要通过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适当的财税优惠政策等措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统筹协调、管理监督职能,共同推进旅游、餐饮、商贸流通等传统产业焕发生机与活力。

(五)优化投资环境,加大产业项目招商力度

积极推行“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努力塑造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在完善投资硬环境的同时,优化投资软环境,促进政策环境、人居环境、经营环境、服务环境等整体水平的提升。要充分利用宁江区现有产业基础条件和发展机遇,结合产业布局规划要求,总结创新招商模式,切实制定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加大服务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培育服务业航母,继续加强工业重大产业化项目的引进,不断优化引进项目的产业空间布局,为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蓄备后发力量。

第四篇:关于《重庆市开发区总体规划》110...

万州区第三届规委会第五次会议

审 议 议 题

第37号 关于《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

有关情况的汇报

(经开区管委会、区城乡建委)

一、规划情况

(一)规划期限

(二)规划范围及规模

(要介绍整个规划区的范围及规模)

(三)总体发展定位

规划区定位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先行区,三峡库区产城融合、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改革试验区,渝东北翼最大的产业集聚区,万州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四)产业发展策略及内容

(五)空间结构及用地布局

二、编制工作进展情况

三、专家咨询意见

2011年6月24日上午,在市规划局318会议室,由市规划局区县管理处副处长金伟主持召开了《重庆市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专家咨询会议。与会专家在听取了重大规划院的情况汇报后,认为规划体系完整、研究内容全面、具有较强的成果深度,能够有效地指导经开区的建设发展,原则同意该规划方案。同时提出以下建议意见:

一是进一步明确本规划与上位规划城市总规的关系,结合城市总规有针对性地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深化措施,以科学指导下一层次规划编制。

二是深入研究用地布局,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及功能,与城市南部副中心地位匹配;优化路网结构,道路红线按道路使用性质进行灵活区分;结合地形,考虑步行系统的建构。

三是深入研究用地布局,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及功能,与城市南部副中心地位匹配;优化路网结构,道路红线按道路使用性质进行灵活区分;结合地形,考虑步行系统的建构。

四是完善“城市四线”规划控制内容。

五是借鉴重庆市其它国家级经开区经验,提出适宜的用地比例结构,促进经开区的良性滚动发展。

四、需审定事项

现按程序提请区规委会对《重庆市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方案予以审议。

第五篇:浅析孝昌县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构建与思考

浅析孝昌县统筹城乡特色城镇建设的构建与思考

摘 要: 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

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

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

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从构建孝昌城镇建设过程中的特色产业出发,分析特色农副业在孝昌城镇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提出了

一系列特色城镇统筹城乡规划发展的措施与思路。

关键词:孝昌特色城镇 统筹城乡措施与思路

一、孝昌概况 孝昌县地处长江以北,大别山南麓,江汉平原北部;大别山与江汉平原的交汇地带,北控中原,南抵武汉。全县国土总面积为1217平方公里,孝昌县辖8镇、4乡,总人口60万。2010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率XX%;全县GDPXX亿元,财政收入XX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XX亿元,农民人均收入XX元。产业特色显著: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生态旅游业、孝文化等特色产业。孝昌茶叶面积位于孝感市前列。茶叶生产已经成为孝昌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08年年报茶叶面积达到10.03万亩,有“湖北省十佳文化旅游名茶”的称号。孝昌名茶“凤凰春剑”“管氏龙剑”、“悟生龙井”“九紫春剑”等多次获得湖北省名优茶评比金奖。产于邹岗镇牛迹山一带的“太子米”,1991年被评为全国“五大优质米”之一,1993年被评为湖北省“优良产品”,1994年荣获“全国农副产品博览会银质奖”,1997年获“全国第三届农产品博览会地方名牌产品证书”。主要分布于县境东部山区有大悟山药材,种植面积9390亩,是鄂东北最大的中药材基地之一,其中属大别山脉独特的地道苍术—南苍药材还出口日本。还有早蜜桃、小悟板栗、孝昌银杏、玉皇李、小悟珍珠菜等特色农产品。这些特色农产品资源为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提供了物质基础,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孝昌是集山地游览和水上游乐为一体、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为一身的高品位旅游度假区,现已发展为

孝感市最重要的风景旅游区,年游客11万人次。4A级风景旅游区“观音湖”,同时又是有名的革命老区。孝昌是孝文化、茶文化的故乡。这些特色为孝昌的发展建设

二、孝昌总体发展规划

大力推进工业园区东拓南进工程,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115”招商责任考核机制,充实招商力量,创新招商方式,扎实开展招商引进工作;抓三农工作,落实发展。按照“五业并举”发展思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不断壮大优质稻、林果茶、生态观光农业板块基地,培育养殖小区,壮大劳务大军,促进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生态旅游业、劳务经济业全面发展;抓旅游商贸,促进发展。坚持把扩大消费与发展现代商贸有机结合起来,使消费在保增长、调结构中发挥更大作用;抓民生改善,巩固发展。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以全民创业促进充分就业,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污水处理厂、农村危房改造、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和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建设。

三、统筹城乡特色城镇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1、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

孝昌经济总量小,城乡居民收入低;产业层次较低,以工补农能力不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群众增收难。农业基本停留在出卖初级农产品阶段,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匮乏,农业产业化链条较短,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孝昌作为小城镇发展规模小,各类要素的聚集能力差,市场发育不足,城镇功能难以完善,对周边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二三产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不发达,经济基础的薄弱导致城镇的就业空间十分狭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十分有限。旅游资源利用率不足,孝文化宣传力度不够,不能很好发挥区位优势以及合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

2、总体规划与城镇建设发展相矛盾。城乡统筹规划“是根据一些经济高度发展城市的实际需要,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特点,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衍生出来的一个新的规划品种。”(赵燕菁,2001)其目的是缓解城乡矛盾,推动城乡之间建构区域功能协调、城乡功能互补、空间布局合理与支撑体系配套完善的城乡系统。城镇体系规划所研究的等级、结构、空间轴带等内容都过于抽象,同时由于研究范围过大(尤其是市域、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对各乡镇发展方向、功能布局等实际空间问题在技术层面上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安排。单纯的把城镇建设看成是把农民变成市民,圈地、搞市政建设;也有的理解为发展小城镇就是“县改市”,“县改区”、“乡改镇”。致使乡镇规划之间在空间、设施等方面也难以有效衔接。孝昌着力于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污水处理厂、农村危房改造、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和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建设。假设单纯算经济帐,忽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长远利益,将对孝昌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隐患。

3、特色不突出

不管是产业特色,还是历史文化特色都是是发展小城镇的重要依托。孝昌自身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制约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加之人口总体素质不高,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识不够,对特色历史文化发展的疏忽,甚至对已有的历史文化古迹破坏严重。如果一个小城镇在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专业化、专门化的效率,就会在别的小城镇和城市强有力的竞争中衰落。

四、统筹城乡特色城镇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特色城镇建设,必须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条件,围绕建设农业基础型,商贸流通型,旅游拉动型、资源开发型等具有特色的城镇。把发展特色经济通建设特色城镇结合起来,把建设农业产业化同培育支柱产业结合起来,通过培育一、二个产业和几个龙头企业,建立起城镇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势,城镇的发展才具有充足的活力和后劲。完善城镇建设立法,加强政府领导,同时保护地区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体色城镇的思路和措施:

1、合理调整产品产业结构,统筹县乡发展

通过对产业布局的合理规划使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成为城乡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和促进孝昌城乡统筹的引擎,使经济发展和产业驱动成为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驱动力。通过规划引导投资方向,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逐步形成各具特色、重点突出的产业梯度格局,使产业的发展与城镇功能和生态环境和谐共生。推动农业发展保护区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肉鸡、肉鸭、生猪、乳猪等养殖为主的特色畜牧养殖业,引导群众搞规模养殖,走现代农业产业化道

路。因此,城镇的发展,要根据城镇资源、区位、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立足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在“个性”上下功夫,开发拳头产品,选准项目,培育发展主导产业,走以市兴镇、产业立镇之路,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规范城镇建设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同时废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这部城市规划法从“城市”到“城乡”的变化,体现政府思想上的转变。首先是统筹规划,这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过去,城乡分割的规划法是城乡二元经济的产物,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制定统一城乡的规划法,不论是规划思想还是规划体制都是一次飞跃。此外,城乡规划法覆盖城乡,当城乡规划与旨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的土地规划发生冲突时,这个覆盖城乡统一的规划显然具有更强的法律效力,城乡规划如何保证城乡发展的公平,显得格外重要。但这个渗透城市和乡村的城乡规划仍具有部门规划的烙印,当前缺乏高于部门的统一规划,随着《城乡规划法》的出台,对乡镇发展的控制要求将成为规划主管部门的重要工作,依靠城镇体系规划和乡镇总体规划显然难以达到规划控制和管理的要求。这就要求在区、县(县级市)的层次上代替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城乡统筹规划,在原有的城镇体系规划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内部城镇的空间发展方向。专门的法律条文和配套的政策措施是城镇建设的根本保障。

3、建设靠政府引导

与立法同步的是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府指派专人负责城市的规划和重建问题,正是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新城建设得以大规模的展开, 顾名思义,城镇和乡村规划部是以规划为首要任务。在小城镇的建设规划中,真正做到规划先行,并体现出较强的预见性、刚性和人性化色彩。农户要在自己的农舍旁增加一间偏房以及而动用绿地搞开发,也必须经当地规划部门批准。为确保小城镇居民生活方便、舒适,政府还特别注重环境的整体规划和生活设施的配套。根据城镇的功能和规模,在交通、通信设施、医院、学校、商业网点、文化娱乐场所等方面的建设都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政府还应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优惠政策,推动城镇化发展

4、城镇发展靠产业带动,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多渠道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

城镇的规划建设靠政府引导,小城镇的蓬勃发展则要靠产业化带动。为了加速城镇化进程,城镇自身需要具备较为完善的经济社会功能。如何吸引工人和企业的到来是成功的关键。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促进城市发展的各种建设项目。一般是代表政府出资盖一批厂房、商店、学校、医院、住宅、公园,进行示范性的开发建设,然后吸引社会资本、私人企业和城乡居民自愿迁入。当地政府为吸引企业进行先期投入的大笔资金、城郊地区廉价而广阔的土地、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等逐渐发挥出巨大的吸引作用,一些很有实力的企业或新兴产业开始陆续入驻。形成良性循环,久而久之就成了发展循环经济。

5、保护生态和文化

在城镇建设中,尤其强调对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在规划之初,就特别注意周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通过全面规划,既要保护那些肥沃的农田,又要保护河流、湖泊、小溪、沼泽、山坡、林木等环境资源。在建设过程中,绿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等自然能源,降低能耗、水耗和汽车使用量,减少城镇环境破坏与污染,追求能源需求与废物处理基本实现循环利用。对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实行成片保护而非单体保护的原则。即使维修也要“修旧如旧”,尽量使原有建筑、街道保存完好。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471988.htm

【2】孝昌网

【3】孝昌政协网.关于孝昌县养殖业发展情况的调查,2009年8月6日

【4】中国学术期刊网.统筹城乡发展论文城乡统筹发展思考论文:浅析巨鹿县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构建与思考

【5】吴兆明,杨贵娟.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扬州市委农工办.

下载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产业发展与布局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产业发展与布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庆市生猪产业发展的思考

    重庆市生猪产业发展的思考QQ:871050286完成时间:重庆市生猪产业发展的思考摘要:重庆市是全国生猪生产大市,养猪业是全市传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型骨干支柱产业,生猪生产......

    重庆市钢结构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重庆市钢结构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2016―2020年) 为加快推进我市钢结构产业创新发展,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重要的钢结构产业基地,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钢结构推广应用......

    南京市溧水县城乡总体规划

    附件1 《南京市溧水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南京市溧水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二、规划背景 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围绕“三个发展”......

    城乡总体规划修编汇报讲话

    县城总体规划:年完成编制并实施的随着全市“城乡融合发展规划”金武一体化发展规划”启动实施,县城镇规模等级被定位为二级,原县城总体规划已不适应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亟需......

    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规划纲要

    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规划纲要 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与重点,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不是城乡产业发展一样化。它要求加速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使三大产业在城乡之间......

    发展生态产业 推进城乡一体

    发展生态产业 推进城乡一体 中共郧县城关镇党委书记 郝天斌 2001年郧县乡镇合并,原大堰乡整体并入城关镇,大堰似乎实现了由“乡”到“城”的转变。事实如何呢?用老百姓的话说“......

    调整产业发展 加快城乡统筹

    科学规划 以民为本 打造现代化绿色宜居幸福新城一、 树立城乡一体化观念,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一)摆正城乡差距,打造绿色宜居新城。 (二)明确功能定位,打造旅游度假新城。 (三)依据专业......

    关于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调研报告转载日期:2012-7-18 21:29:00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李沛霖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并且将它放在“五个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