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要点
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要点
公文写作与处理
复习要点
有关公文写作的题一般都是根据要求撰写公文或修改公文。作文分数约是这部分分数的一半左右,尤其要重视请示、通知、通报等公文的具体要求。
写作时要避免出现下面的错误:
1.标题部分:标题是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有的标题不全;有的文种不对;有的批转性公文不是法规条文仍用《》。
2.主送机关:有的是多头主送;有的是请示平级;有的是直接送领导人。
3.正文:有的是一文多事;有的正文引用发文不规范;有的正文数字该用阿拉伯数字,却用汉字;有的是用词不当。
4.结尾:有的结尾不合作者本意;有的是不合公文格式要求。
5.标题上的发文机关与签署的发文机关不对应。
6.请示未获批准抄送下级。
7.该标明附件却未标出。
8.签署日期混用汉字与阿拉伯数字,或直接用阿拉伯数字。
近几年公务员考试中出现过的《公文写作及处理》的知识点:
1.公文纸一般采用什么型号?印章的正确位置?
2.办理公文综述包括拟办、批办、承办、查办,对吗?
3.会商就是开会协商公文的制发吗?
4.需要清退的公文有哪些?
5.公文的特点,公文根据行文方向可分几类?
6.国务院与省级人民政府可运用条例这一文种吗?
7.文摘与综述可适当作些评述吗?
8.合理的文件传阅路线形式是什么?
9.函、简报是否属于正式公文?
10.签发分为哪几种?
《行政管理》复习要点
一、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案例分析。常见的案例有:
1.国家公务员回避制度,应该回避的亲属关系的范围,回避的类型。
2.关于任免事项的案例。弄清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聘任制的特点。
3.国家公务员进口、出口的途径。
二、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的知识点。
1.国家行政机关与非国家行政机关的区分,其中有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区别;行政机关与审判、检察机关的区别;公安、监察、司法行政机关与审判、检察机关的区别。
2.派出机构。派出机构的性质、级别、权限责任等问题。
3.级别大小的比较,国务院工作部门与地方机关及军队级别相对应:省部军是一级;司局厅师是一级;处县团是一级。
4.降职与辞退都不属于行政处分。
三、近几年出现的考点:
1.行政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比例关系,政府内设部门的多少与行政层级的比例关系。
2.单一制的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与联邦制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
3.机构改革中的“三定”。
4.国家临时机构和政府机构。
5.司法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6.国家公务员的重点考核内容。
7.国家公务员不得辞职的几种情况。
8.公务员申诉和控告。
9.行政监察机关依法拥有哪些权利。
《行政管理》知识体系
政府职能及其转变:政府职能的含义和作用
政府职能体系
政府职能转变
中国政府机构及其改革:政府机构概述
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
政府机构改革
现行各级人民政府的架构
国家公务员制度: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及其特色:公务员的概念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务员队伍
职位分类与录用考核奖惩制度:职位分类制度
录用制度
考核制度
奖惩制度
职务升降、任免培训、交流、回避制度:职务升降制度
任免制度
培训制度
交流制度
回避制度
工资、保险、福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制度:工资、保险、福利制度
辞职、辞退、退休制度
申诉控告制度
行政领导:行政领导的内涵
行政领导的产生方式
行政领导的职能与素质
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与协调:行政决策:现代科学决策的趋势与标志
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构成
行政决策实施的模式
行政执行:行政执行及其层级、手段
行政执行的环节
行政监督: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体系
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体系
强化廉政勤政监督约束机制
行政协调:行政协调的作用
行政协调的类型及其机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复习提要
一、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弄清哲学基本原理,并能用它来解决具体问题。
哲学原理有:
1.运用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分析改革与稳定、政策调整与连续性的问题。
2.运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分析论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运用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关系论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运用质量互变规律论述社会主义改革的渐进性。
5.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关系分析论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6.运用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分析初级阶段及其主要任务。
7.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论述社会主义前进性与曲折性的问题。
8.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与规律和党的群众路线。
9.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10.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与精神文明建设。
11.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来论述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
二、复习时要注意区别、比较、归纳书中的基本概念、特征、观点
1.世界的本质问题与哲学的本质问题的关系。
2.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在实践性基础上,科学性与群众性的统一。
4.物质的惟一特性与固有属性。
5.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等哲学派别的观点。
6.认识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问题。
7.质与量与事物是否是同一的。
8.社会意识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社会意识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9.阶级斗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复习时还要特别注意成语、格言、俗语等包含的哲学原理。
比如:“各瓜得瓜,种豆得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只见树目,不见森林”等各包含什么样的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物质和意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观
运动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物质世界的辩证图景: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世界永恒发展的一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
法的实质和核心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实践、认识、真理:认识和实践:实践、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认识和真理:真理和谬误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二者的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及其运动
阶级、国家、革命:阶级和阶级斗争
国家和革命
现阶段的两类社会矛盾
人民民主专政
群众、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法律》复习要点
《法律》在公务员考试中所占的比例很大,是重点科目,所以学习时要花费比其他科目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一、法律部分内容很多,概念、程序、特征、日期等容易混淆。
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区分,将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如“应当减轻”和“可以减轻”就有很大的区别。
二、在考试中一般都有一道案例分析题,分数是6~8分。
考生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案例分析。
1.行政处罚程序。
2.行政赔偿请求人、赔偿义务机关、赔偿程序及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等。
3.行政复议,包括行政复议的范围、管辖、参加人及程序。
4.行政诉讼,包括受案范围、管辖、参加人、一二审程序、判决。
5.合同方面的案例。
6.代理方面的案例。
7.财产继承方面的案例等。
三、近几年公务员考试出现的知识点:
1.法与政策的区别与联系。
2.法律渊源和法律的历史发展。
3.法律的实施和执法。
4.法律关系和物质关系。
5.公民的政治权利是什么?
6.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是双重领导吗?
7.只有国家机关才是行政主体吗?
8.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一样吗?
9.行政裁决与行政仲裁的联系与区别。
10.国家不予赔偿的情形有哪些?
11.不能请求行政复议的事项有哪些?
12.谁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
13.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的原则。
14.犯罪必然受到刑罚吗?
15.法人成立的条件。
16.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的情况。
《法律》知识体系
法理学:法的概念、特征与作用:什么是法
法的作用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法与经济
法与政治、政策
民主与法制
法的制定:法律的立、改、废
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立法程序
法的渊源与分类
法律体系
法的实施:法的实施、执行与适用
法律效力
法律适用的要求、原则
法律关系
法律责任与制裁
法律监督
宪法:宪法基本理论:宪法的概念、特征、本质、作用
宪法监督
新中国宪法的沿革
国家性质: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统一战线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经济制度:所有制
分配制度
经济体制
国家形式: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国家结构形式
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
国家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国务院
中央军事委员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自治机关
“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
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
行政法:行政法概述:行政法概念、渊源及特点
行政法关系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作用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主体
行政相对方
行政行为概述: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
行政行为的分类
行政行为的成立与合法要件
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
抽象行政行为:什么是抽象行政行为
行政立法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征收
行政许可
行政确认
行政监督
行政处罚
行政强制
行政给付
行政奖励
行政裁决
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行政合同
行政指导
行政程序:行政程序的概念及特征
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
行政程序的主要制度
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行政违法
行政责任
行政赔偿:行政赔偿概述
行政赔偿的范围
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行政赔偿程序
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的概述及其特征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行政复议范围
行政复议的管辖
行政复议参加人
行政复议的程序
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概述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行政诉讼的管辖
行政诉讼参加人
第一审程序
第二审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
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决定
刑法:刑法的性质、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犯罪的本质和概念:犯罪的本质
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构成:犯罪的客体
犯罪的客观方面
犯罪的主体
犯罪的主观方面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共同犯罪
单位犯罪
刑罚的概念和目的刑罚的种类:主刑
附加刑
刑罚的具体运用:量刑
累犯
自首和立功
叛罪并罚
缓刑
减刑
假释
时效
犯罪的种类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犯罪:犯罪的种类
贪污贿赂罪
渎职罪
民法: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公民
法人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和分类
代理
物权与所有权:物权
财产所有权
债权:债的概念与特征
债的产生的根据
债的分类
合同
债的履行
债的终止
知识产权:什么是知识产权
著作权
专利权
商标权
人身权:人身权的概念和分类
人身权的保护方法
财产继承权:财产继承权的含义
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
法定继承
遗产的分配原则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一般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民事责任方式
诉讼时效:诉讼时效的概念
诉讼时效的种类
诉讼时效的中止与中断
《邓小平理论》复习提要
一、复习《邓小平理论》一定要同党的十五大报告结合起来。
十五大报告分十个部分:
1.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
2.过去五年的工作。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5.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
6.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
7.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8.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9.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
10.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
还要注意十五大修改党章的基本考虑是在党章中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复习时要着重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3.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及“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4.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一国两制”问题。在复习时还要注意与马克思哲学原理相结合。
三、在复习时要注意区别、比较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例关系等。比如:
1.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两因素的统一,前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其对立统一的关系表现在什么地方?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方面,而不是两种劳动。
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关系,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关系。
4.流通中货币所需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的比例关系。
5.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6.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
7.商品高层与生产要素市场的区别。
8.几种类型的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在哪些情况下适用。
9.社会互助、个人储蓄是我国保障体系的内容。
四、以下知识点是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曾多次出现过的。
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货币量基本的职能。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4.货币是不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
5.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6.市场经济最基本规律。
7.非价格竞争。
8.市场机制的核心。
9.搞活企业的中心环节。
10.期货交易采取的组织形式。
11.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及功能。
12.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
13.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主要形式。
《邓小平理论》知识体系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问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和基本特征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发展经济的战略对策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
“一国两制”、统一祖国
第二篇:《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要点
《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要点
有关公文写作的题一般都是根据要求撰写公文或修改公文。作文分数约是这部分分数的一半左右,尤其要重视请示、通知、通报等公文的具体要求。
写作时要避免出现下面的错误:
1.标题部分:标题是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有的标题不全;有的文种不对;有的批转性公文不是法规条文仍用《》。
2.主送机关:有的是多头主送;有的是请示平级;有的是直接送领导人。
3.正文:有的是一文多事;有的正文引用发文不规范;有的正文数字该用阿拉伯数字,却用汉字;有的是用词不当。
4.结尾:有的结尾不合作者本意;有的是不合公文格式要求。
5.标题上的发文机关与签署的发文机关不对应。
6.请示未获批准抄送下级。
7.该标明附件却未标出。
8.签署日期混用汉字与阿拉伯数字,或直接用阿拉伯数字。
近几年公务员考试中出现过的《公文写作及处理》的知识点:
1.公文纸一般采用什么型号?印章的正确位置?
2.办理公文综述包括拟办、批办、承办、查办,对吗?
3.会商就是开会协商公文的制发吗?
4.需要清退的公文有哪些?
5.公文的特点,公文根据行文方向可分几类?
6.国务院与省级人民政府可运用条例这一文种吗?
7.文摘与综述可适当作些评述吗?
8.合理的文件传阅路线形式是什么?
9.函、简报是否属于正式公文?
10.签发分为哪几种?
第三篇:公文写作复习要点
公文写作复习要点
一、公文概述
(一)、含义
公文,即公务文书的简称,属于应用文。公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文,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处理公务而形成的文字材料。狭义的公文,是指党政机关处理公务时所使用的公文。
(二)、分类
公文按其行文方向,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1、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的公文,如请示、报告等。
2、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的行文,如决定、指示、公告、通知、通知、通报等。
3、平行文指同级机关或不同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如函等。
(通知、公文纪要有时也可作为平行文)
(三)、行文其他注意事项:
主送与抄送应准确得当;一般应一文一事;准确把握联合行文规定、公布公文如不另行文,应在公布时注明。
(四)、公文种类
公文的种类简称文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1993年修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种类主要包括:命令(令)、议案、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日常办公主要使用的公文:
1、通知
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2、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情况以及需要所属各单位知道的事项。
3、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4、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
5、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批复”与“请示”是配套使用的,即有“请示”,就必须有“批复”)
6、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7、会议纪要
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二、使用OA系统拟写公文
(一)拟稿人拟稿
1、进入OA系统,地址http://work.gz.chinamobile.com/,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
2、点击办公首页“办公系统”的“公文处理系统”,出现公文处理系统界面。
3、以“公司发文”为例,拟写新文档一份
(2)填写“发文编号”(公司发文由综合秘书统一核稿、编号,部门通知及签报等由部门自行编号、管理)、文件标题、主送部门、抄送部门。(主送部门和抄送部门可点击出现对话框选择)
(3)编辑正文。点击“新建正文”按纽,出现正文WORD界面。可直接打字,也可用复制、粘贴,将拟好的正文粘贴到界面上。点击菜单栏“保存”图标,保存文件,然后关闭正文回到拟文稿界面,点击“保存正文”按纽,提示“保存成功”。(必须两次保存,否则,正文丢失)
(4)粘贴附件。点击菜单条“附件操作”,出现附件上载界面。点击“浏览”按纽,找到需要上载附件的文件名,打开,点击“上传附件”,附件即上载。如有多个附件,一一操作即可。
关闭“附件操作”对话框,回到拟文稿界面。
(5)会签。文件如需要业务部门会签,点击“选择会签部门”,选择需要会签的部门,可选择多个。如选择建设维护部、市场部同时会签。
(6)拟稿人拟稿完毕,点击“流程处理”按纽,可送部门领导审核、送副主任处理。点击“发送流程“,即送出文件。
(二)部门领导审核
(1)、可修改正文、主送、抄送、增删附件等。操作与拟稿人操作基本一致。(2)送会签部门。由部门领导送部门会签,如有两个以上部门,系统自动一一会签完毕后返还到拟稿部门领导手中。
(3)检查无误后,提交综合秘书核稿、编号。文件继续按以下流程流转:综合秘书核稿、编号——办公室主任审核——送分管领导签发
(其中,在部门领导审核、综合秘书核稿、编号、办公室主任审核、分管领导签发4个环节,如对文件有疑义,可退还拟稿人重新修改或终止发文)
(三)综合秘书核稿、编号(略)
(四)办公室主任审核(略)
(五)分管领导签发(略)
第四篇:公文写作与处理总复习
第一章. 公文
一.名词:
1.公文法定的作者,就是指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章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定的职能权利和担负一定的任务、义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
二.单项:
1. 公文法定的作者指的是发文的名义。
2. 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以国发[2000]23号文发布了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文种为13种。
3. 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式发布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党的公文文种为14种。
4. 公文开成的必要要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5. 我国迄今最早发现的文书档案是:商末甲骨卜辞
6. 秦代出现的“书”“奏”是我国最早的:上行公文
7. 在我国,文书作为公文与案卷的含义被确定和沿用是在:汉代以后
8. 公文所具有特定效用是指:公文的现实效用
三.多项:
1. 公文的作用:领导与指导作用;行为规范作用;传递信息作用;公务联系作用;凭据记载作用。
2. 机关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对外文件;收来文件;内部文件。
3. 从公文的行文关系划分,可把公文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4. 从公文的秘密程度和阅读范围来划分,可把公文分为:秘密文件;普通文件;公布文件。
5. 从公文制发机关的性质来划分,可把公文分为:法律、法规文件;行政文件;党的文件。
6. 从公文内容的性质来划分,可把公文分为:指挥性公文;规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记录性公文。
7. 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和图书资料的主要之点是:有法定效力,有规范体式
四.简答:
简述公文的现实效用:1.公文的特定效用是指公文的现实效用,是公文制发机关的法定地们所赋予的。2.每一份具体的文件都有本身特定的效用3.公文虽有历史文献作用。但总体上看它还是为推动现行工作服务的。4.公文完成它的作用后有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将转为档案保存,对日后的工作仍有查考、凭证作用.第二章. 公文写作
一.多项:
1. 公文质量主要体现在公文的思想内容与文字表达两个方面:在思想内容方面,应该政策性强、针对性强、科学性强;在文字表达方面,应该结构严谨、语言精当、行文规范。
2. 公文是是为机关立言,它代表了机关的:政策水平、业务水平、领导水平
3. 公文撰写符合统一规定的体式是为了保证公文的:完整性、正确性、有效性
4. 行文规范的要求是:文字选用要正确、格式符合要求、文字要规范、标点要正确、文面要整洁
二.单项:
1.公文写作是领导机关集体意志的体现,是法定机关与组织行使职权、承担义务,开展公务活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2.衡量公文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政策性强
3.领导下部亲自动手起草重要公文是领导工作中的:原则性问题
4.我国党政机关体系结构主要是:层级制
5.公文处理标准化基础是:公文格式化
6.保证公文写作质量的重要和提高唯一的途径是:反复修改
7.直接决定公文写作的成败的因素是政治理论水平
二.简答:
1. 公文质量与公文效用的关系:公文效用指公文处于机关公务活动所起的作用;具体说来,公文作为国家管理的工具,可以起到领导和指导作用、法规和准绳作用、沟通和联系作用以及依据和凭据作用;公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文效用的发挥;一篇公文如果在内容上脱离实际,言之无物,政治性不强,甚至违背客观规律,那就不便于贯彻执行,难以发挥公文应有的效用。
2. 公文写作的主要特点:被动写作,遵命性强;对象明确,针对性强;集思广益,群体性强;决策之作,政策性强;急迫之作,时限性强;讲究格式,规范性强。
3. 发文主旨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公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根据公文内容,准备采用什么文种;要明确公文发送范围和阅
读对象;明确发文的具体要求。
4. 公文的修改,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关于主题的修改;关于观点的修改;关于材料的修改;关于结构的修改;关于语言的修改。
5. 公文起草应注意的问题:把握公文主题,选好用的材料;观点正确,情况属实;内容涉及有关部门要经过会商,取得
一致意见;文字表述简练,交代问题要清楚。
第三章. 公文的体式与稿本
一.名词:
1. 公文的表达方式:指在写作中运用语言的方法和手段,它是辨别文章体裁的重要标志。
2. 正本:根据已经签发的定稿制发的正式文件,称为“正本”。
3. 副本:凡是根据公文正本复制、誉抄的其他稿本称为副本,又称抄本。
4. 存本:指发文机关印制一份文件的正本后留在本机关的除草稿、定稿以外的印制本。
5. 修订本:是对于已经发布生效的文件,在实行一个时期以后,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已适合当前的情况需要进行修改补充,这种重新修改补充再行发布的文本称为修订本。
二.单项:
1. 并不是所有的公文都要编制份数序号。
2. 叙述:是将人物的经历和事件性发展变化过程所作的叙说与交代。(包括:人和事两方面)(倒叙、插叙、主要是顺叙)
3. 确定紧急文件等级的是:公文签发人
三.多项:
1. 公文的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
2. 公文的叙事与一般记叙文的不同之处在于:公文的叙事不在于具体记叙事实;公文中运用叙述的方法主要是顺叙;在公文写作中运用叙述的同时,还可根据需要恰当运用倒叙。
3. 说明的方法:定议说明;注释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举例说明;分类说明。
4. 议论的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5.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理论论据;政策法规论据。
6. 一份完整的公文是由一些规定的项目构成的,如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公文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印章、成文
时间、主题词等。
7. 《格式》将公文各个要素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个部分。
四.简答:
1. 联合行文:联合行文,文件版头可以用主办机关名称,也可以并用联署机关名称;联合行文必须注意《格式》中规定的“文件首页必须显示正文”这一说明要求;
2. 公文标注主题词应当注意的问题:必须在公文主题词表中选用主题词;公文主题词表中的类别标题不作主题词用;主
题词标引的顺序是先标类别词,再标类属词;一份文件如有两个以上的主题内容,先集中对一个主题内容进行标引,再对第二个主题内容进行标引;在公文上标注主题词,要直接反映出该份公文所说明的问题或论述的事物。
第四章. 公文的行文规范
一.单项:
1.《办法》第十四条规定: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来确定。
二.多项:
1.根据机关之间的不同的行文关系,可以将机关的行文分为上行、下行和平行三个方向。
三.简答:
1. 我国党政机关行文关系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
级人民政府服从国务院是我国各级行政机关行文关系的基本准则;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是党的各级组织行文关系的基本准则。
2. 行文规则的主要内容:注意隶属关系,尊重机关职权;大力精减文件,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范围;在一般情况下,党
政机关不得越级行文;牵涉到几个部门的问题,部门之间要先协商一致或经上级裁决,然后向下行文;行文必须正确确定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主送机关与公文文种相互呼应;经批准公开发布的公文,应视为正式公文依照执行。
3. 关于联合行文的问题:一般说来,同级机关、部门或单位可以联合行文;联合行文的各机关或部门必须是同级的,不
同级别的机关或部门不能联合行文;联合行文对于共同贯彻执行有关方针、政策或兴办某些事业是非常有利的;几个平行机关或部门联合行文,应将相对应的各机关都列为主送机关,以便于共同处理或贯彻执行;联合行文应当确有必要,且单位不宜过多。
第五章. 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上)
一.名词:
1. 命令:简称令,是领导机关颁发的具有强调执行性质的指挥性公文。
2. 议案:指有议案提出权的机构或人民代表,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的建议性公文。
3. 决定: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的指导性公文。
4. 决议:是经领导机构主持召开的会议通过的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部署的指导性公文。
二.单项:
1.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一般不单独使用“命令”这一文种。
三.多项:
1. 就行政系统而言,国家最高领导人、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乡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权发布命令。
2. 命令的结构:标题;编号;正文;签署。
3. 议案的特点:行文关系及办理程序的法定性;行文内容的单一性和可行性。
4. 决定的特点:内容重要;政策性强;有约束力。
5. 决定的类型:指挥型;个案型;知照型。
6. 指示的特点:针对性;原则性。
7. 按照指示内容涉及的范围,可分为两类:涉及全局问题,带普遍性的指示;涉及局部问题,带特殊性的指示。
8. 指示的正文一般由指示根据、指示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
四.简答:
1. 议案的写作要求:提出的问题重要且已具备解决条件;要注意提出的权限和时限;要注意行文格式和办理程序。
2. 决议和决定的区别:形成的程序不完全一样;内容的范围不尽相同;发布形式略有不同。
第六章. 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中)
一.名词:
1. 公告:是机关、团体向公众宣布重要事项的告知性文件。
2. 通告:是机关、团体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事项的告知性文件。
二.多项:
1. 公告、通告的特点:发布的公开性;事项的重要性;操作的严肃性。
2. 从发布机关来说,党的领导机关多用公报,政府机关多用公告。
3. 从内容来说,宣布单独事件多用公告,发布会议情况、谈判情况、统计情况多用公报。
4. 通报的适用范围: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事项。
三.简答:
1. 通报正文的写作要求:表彰先进的通报一般按介绍先进事迹、宣布表彰决定、分析先进思想、指明如何向先进学习这
四个步骤写;批评错误的通报应把批评根据、错误事实、处分决定、错误性质、善后办法五个方面写清楚。
第七章. 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下)
一.名词:
1. 条例:是由党政领导机关制定和发布的系统规范某一方面工作、活动、行为等的法规性公文。
2. 规定:是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规范某方面工作的规章性公文。
二.多项:
1. 按内容涉及的范围,报告可分为:综合报告;专题报告。
2. 按行文的目的,报告可分为:呈报性报告;呈转性报告。
3. 请示的特点:超前性;说明性;单一性。
4. 请示的类型:请求批准类;请求帮助类;请求批转类。
5. 函的特点:形式灵活;务实性强。
6. 函的写作要求:一事一函,直陈其事;语言要平实、亲切、自然。
7. 会议纪要的特点:纪要性;约束性;知照性。
三.简答:
1. 报告的写作要求:陈述事实要清楚扼要;表达观点要精练清晰;语言要简洁朴实。
2. 请示的写作要求:要遵守行文规则;理由要充分,要求要合理;格式要正确,语言要得体。
3. 批复的写作要求:要先回应后批复;态度要鲜明,措辞要明确;要及时批复。
4. 会议纪要的写作要求:会议纪要一般是在会议结束后起草的,经主管领导人签字同意才算定稿;会议纪要的标题最常
用的形式是“会议名称加文种”,但中间可省去“会议”两字;会议纪要的正文一般分为会议概况、会议内容、结束语三部分;会议纪要由会议主持机关撰写,可以在最后签署机关名称和撰写日期,也可以只在正文中写出主持机关,不另外署名。
5. 条例和规定的写作要求:草拟条例和规定要遵循下列原则(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符合宪法和法律,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起草条例和规定,应当对现行内容相同的法规进行清理,如果现行的法规将被起草的法规所代替,必须在草案中写明予以废止;条例和规定的内容用条文表达、常见的有“章条式”和“条款式”两种写法。
第八章. 机关其他常用文书的写作(上)
一.多项:
1. 规章类文书包括:条例;规定;办法;实施细则;章程;规则;守则;制度;公约。
2. 规章类文书的特点:内容的规范性;执行的强制性;制定的程序性。
3. 办法的写作要求:内容比较多的用“章条式”,一般常见的是“条款式”;办法规定的内容,应具体、周全、便于操作。
4. 计划类文书的作用: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统一自身步调。
5. 计划类文书的特点:目标的前瞻性;操作的预想性。
二.简答:
1. 计划类文书的写作要求:分析情况要认真细致;确定目标要实事求是;措施步骤要切实可行;条目要分明,语言要简
洁。
2. 总结的写作要求:回顾工作情况要实事求是;总结经验教训要着眼未来;纲目要清晰,文风要平实。
第九章. 机关其他常用文书的写作(下)
一.多项:
1. 讲话类文书的特点:口头性;直接性;针对性;情感性。
2. 记录类文书的特点:内容的纪实性;材料的直接性;语言的实录性。
3. 大事记的写作要求:要记述“大”事;要客观真实;要言简意赅。
4. 建议类文书的特点:建议性;说理性;委婉性。
二.简答:
1.讲话类文书的写作要求:主题要鲜明、集中;材料要真实、新颖;布局要清晰、紧凑;语言要明白、生动。
三.分析:简报类文书的写作
1. 简报类文书的写作格式:报头,简报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独特的报头;主体,主体一般由按语、标题和正文组成;
报尾,正文写完后,用一条黑线将主体部分与报尾部分隔开,在黑线下写简报的报、送、发单位及简报的份数。
2. 简报类文书的写作要求:内容要真实、确切;篇幅要短小;针对性、指导性要强。
第十章. 公文处理工作
一.多项:
1. 公文处理工作特点:政治性;时限性;机要性;规范性。
2. 公文处理工作的政治性包括:公文处理工作的政治性指机关的公文的处理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的贯彻执行;公文处理工作的政治性还集中体现在它是整体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公文处理工作的政治性,还表现在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上。
3. 公文处理工作的组织形式分为:集中形式;分工形式。
二.简答:
1.公文处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准确周密;确保质量;及时迅速;注重时效;保守机密;安全可靠;集中统一;加强管理;
实事求是;遵规守纪;精减文件;提高效率。
第十一章. 公文办理程序
一.名词:
1.公文办理程序:指公文在机关内部从形成到运转处理所必须经过的一系列环节。
二.多项:
1. 收文登记形式分为:簿册式;联单式;卡片式。
2. 公文的催办包括:对内催办;对外催办。
3. 查办工作的程序:阅读有关材料,搞清查办的问题;查办立项;查办的办理;查办结果与反馈;整理归档。
三.简答:
1. 做好拟办工作的要求:拟办之前,要认真研究公文的内容和发文机关的要求;要清楚地掌握有关政策和规定;要熟悉业务;拟办意见要周到,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和影响;拟办意见不是具体的承办计划或方案,文字要简明扼。
2. 公文的审核要做到“六查”:查是否需要行文,以什么名义行文;查文稿内容与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上级的有关规定是否一致,与平行机关和本部门已有的规定是否矛盾;查要求和措施是否明确具体,切实可行;查涉及其他部门或地区职权范围的问题是否协商一致并经过会签;查文字表述是否准确、简练;查公文格式是否符合规定。
第十二章. 公文的整理(立卷)与归档
一.多项:
1.归档文件整理的工作步骤: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
二.简答:
1. 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的意义:归档文件整理能够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便于文件的查找和利用;归档文件整理可以维护文件的完整与完全,也便于文件的保管;归档文件整理为档案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归档文件整理的基本原则:遵循文件形成的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文件的不同保存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3. 推行以“件”为单位的归档文件整理方法,应当做好以下工作:更新观念,增强改革意识;提高人员素质;加强硬件建设,即加大对现代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注意新旧整理方法的衔接。
第五篇: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重点
简答:
1.如何理解公文的概念(外延和内涵)
公文,全称公务文书,是指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活动或处理公务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事务作用的载体。广义公文的指称范围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种文件、电报、报表、会议文件、调查资料、记录、登记表册等。狭义公文的指称范围包括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
2.公文的效用
(1)领导和指导作用
(2)规范和约束作用
(3)宣传和教育作用(4)联系和知照作用(5)依据和凭证作用
3.公文的行文关系
是指在行文时要正确反映处理发文单位与受文单位之间的关系。
(1)领导——被领导
(2)指导——被指导
(3)平行或不相隶属
4.公文的行文规则
(1)一般不越级行文
a.发生了严重的紧急状况
b.直接上级机关的上级机关越级交办某些事项,同时指令越级上报
c.询问只有直接上级机关的上级机关才能答复的某些重要问题或事项
d.数次向直接上级机关行文请求未果
e.确认直接上级机关的决策或决定有误,对其反复提出意见或建议,但是直接上级机关置之不理
(2)严格控制行文数量
(3)切实注意行文的位度
(4)行文要选准文种
(5)分清党与政、领导与指导的关系,注意行文常规,严格规范部门正式行文势在必行
(6)人大常委会与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间可以行指导性或请示性的公文
(7)平行机关可以联合行文
所谓联合行文,公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关联名制发,公文的具体内容,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机关单位的意思表示。a.同级
b.主办机关 c.政府各部门与社会团体联合行文应慎重
5.公文写作的要求
(1)公文写作目的必须明确无误
(2)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机关的指示精神,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3)全面、准确的反映客观情况,符合工作实际
(4)符合写作规律,符合文章体式
(5)语言简洁明了,数字、标点等的书写符合技术规范
(6)遵守行文规则,符合保密制度
6.公文写作的特点(1)受命性写作(2)实用性写作(3)时限性写作(4)法定作者制发(5)受体的定向性
7.公文材料的种类
(1)性质:事实材料和观念材料(2)来源: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3)表达方式:具体材料和概括材料(4)时代背景:现实材料和历史材料(5)正确与否: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
8.公文的表达方式
是反映和表现内容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
(1)叙述:是把人物的经历或者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交代的一种表达方式。
(2)议论:是一种通过对事物和问题进行分析评论来表明态度、作出判断的表达方式。
(3)说明:是一种借助于简练明白的语言对事物的状态、性质、特征、成因、关系、结构等进行解释的表达方式。
9.公文的发文处理程序
是机关内部为制发公文进行的制文、处置与管理的活动过程,也是发文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表达自身意志和愿望,创造、加工和记录、传递有用信息的过程。包括以下程序:
1、草拟
2、审核
3、签发
4、复核
5、缮印
6、用印
7、登记
8、分发
10.公文的收文处理程序
是对来自本机关之外的各种公文实施的处置和管理活动,也是收文机关从来文中提取有用信息,解决其所涉及的有关问题、履行其法定或特定责任的过程,是公文产生实际效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程序:
1、签收
2、登记
3、审核
4、拟办
5、承办
6、催办填空:
请结合所给材料,完善公文格式内容(作答时,空格用“*”标记)。
2006年5月3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拟定了吉林省人民政府2006年第21号文件(印制840份)。文件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了规范招投标活动的意见,要求各市、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贯彻执行,要求省委各部门,省纪委办公厅,吉林日报社、新华社吉林分社,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周知。
写作: 1.请示
市规划局关于继续实施有关城市规划管理、道路建设四个文件的请示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规划局《关于继续实施有关城市规划管理、道路建设四个文件的请示》,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关于继续实施有关城市规划管理、道路建设四个文件的请示
市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已于今年四月一日起施行。鉴于国务院发布的《城市规划条例》同时废止,市人民政府以津政发〔1988〕11、12、13号文件颁布的《天津市建筑规划管理细则》、《天津市城市工程管线规划管理细则》、《天津市城市违章建设处理细则》和以津政发〔1989〕88号文件批转的《关于沿环线、放射线、新拓宽道路的重点地区建设若干规定》的制定依据也随之失效。目前,《天津市〈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的草拟正在紧张进行,待提请市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尚需一段时间。为了使这一段工作得以衔接,并考虑到上述四个文件的精神基本上与《城市规划法》相符,我们建议,在《天津市〈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未颁布前,上述四个文件仍需继续施行。在施行中个别条款与《城市规划法》相抵触时,应按《城市规划法》的规定办理。
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执行。
天津市政府
一九九〇年五月六 2.批复
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遂宁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遂宁市市中区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川府〔2001〕39号)和《关于遂宁市市中区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川府〔2003〕34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撤销遂宁市市中区,以原市中区的行政区域设立遂宁市船山区和安居区。
二、船山区辖原市中区的唐家、北固、西宁、保升、老池5个乡和桂花、新桥、南强、复桥、仁里、永兴、河沙7个镇以及高升、南津、凯旋、镇江寺、介福、育才、富源路、广德、嘉禾9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北辰街。
三、安居区辖原市中区的聚贤、常理、大安、马家、莲花、观音、步云7个乡和安居、横山、会龙、东禅、分水、石洞、三家、玉丰、西眉、磨溪、拦江、保石、白马、中兴14个镇。区人民政府驻安居镇。
上述行政区划调整涉及的各类机构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置,所需经费和人员编制由你省自行解决。行政区划调整涉及的行政区域界线,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勘定。
国务院
二○○三年十二月十八日
3.报告
关于抢险抗灾工作及灾后重建安排的报告
现将雨雪冰冻灾情、抢险抗灾工作进展情况以及下一阶段工作安排意见报告如下:
一、我国经历了一场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一)电力设施严重损毁。
(二)交通运输一度严重受阻。
(三)电煤供应告急。
(四)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
(五)灾区工业企业大面积停产。
(六)灾区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二、抗灾救灾斗争取得重大的阶段性胜利
(一)在“保交通”方面,抢通道路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全国交通运输恢复正常。
(二)在“保供电”方面,抢修电网和抢运电煤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节前灾区居民用电基本恢复的目标如期实现。
(三)在“保民生”方面,受灾群众生活得到及时安置,灾区市场基本稳定。
(四)在“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工作中,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广大公安民警做出了重大贡献。
(五)在抢险抗灾应急保障方面,有关部门和单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在抢险抗灾对内对外宣传报道方面,把握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全力做好下一阶段恢复重建工作
(一)抓紧修复基础设施。
(二)尽快恢复农业生产。
(三)加强煤电油运保障。
(四)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
(五)着力防治次生灾害。
国务院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
二○○八年二月十三日 4.通知
国务院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
国发〔2000〕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1993年1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同时废止。
国务院
二○○○年八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