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美兰区演丰镇桃园村旅游化改造规划说明书(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7:5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精品]美兰区演丰镇桃园村旅游化改造规划说明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品]美兰区演丰镇桃园村旅游化改造规划说明书》。

第一篇:[精品]美兰区演丰镇桃园村旅游化改造规划说明书

2011 精品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采用污水管道收集,在村东侧文化墙后侧建设一处污水生化池,污水经处理达

美兰区演丰镇桃园村旅游化改造规划 美兰区演丰镇桃园村旅游化改造规划 说明书
(3)村头广场绿化 在用地的南侧和东侧结合驿站规划十二生肖广场;(4)古井、古树保护区,规划结合古井、古树划定了保护范围;

标后方可向东排入周边沟渠。古井周边设置截污沟,控制污水排入古井内。

4.6.2 亮化工程
规划结合道路建设设置村内室外照明系统。

4.6.3 垃圾站、公共厕所、沼气池建设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在规划区中心活动室旁边规划保留公厕一座,建筑面积 10平方米 垃圾收集点安排在村庄北边家禽集中圈养棚的旁边,同时拆除现状村头垃圾集并点。

4.5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4.5.1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目标
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新建部分设施,形成配套完善生活方便的农村社区。

对于村民的生活垃圾等进行集中回收处理,每家每户发放一个垃圾回收箱,垃圾都集中投 放。安排专门的清洁人员专门负责厕所的卫生和垃圾的回收。沼气池建设与利用;在村庄北边设置家禽集中圈养棚,利用家禽的粪池和农作物的秸 秆、杂草等废弃物建设沼气池,将能量转化为热能和电能供村内农户使用,达到有效利用 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规划在村庄主要街道隔 100 米设一个果皮箱,加强对主要街道的管理,形成良好的农 村新面貌。

4.5.2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完善文化设施 在中心活动室内设立一处村图书馆及文化活动中心。购置新书,提升村民文化素养。完善教育设施 与山尾村共同建设一处幼儿园,解决村民小孩入托问题。小学生上学就近安排在演丰 镇中心小学就读; 卫生设施 利用三尾村现有卫生室解决村民就近就医问题。

4.6.4 给水和雨水规划
4.6.4.1 给水工程规划 1.给水水源 现状村民生活用水水源来自山尾村村委会,从现有 4 米村级主干道的市政自来水干管 上接入,管径 75mm。规划给水系统仍沿用现有生活给水管网和水源。2.给水方式 根据现场调查,该村的市政进水管管径为 DN75mm,有一条进水管。现状村内无消防 设施。规划将采用生活、消防共用一套管道,对主管管径设计为 DN75mm,支管管径设计 为 DN50mm。3.、给水工程规划

4.6 市政公用设施完善 4.6.1 污水整治
(1)现状 桃园村内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水合流。由于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村东侧低洼地 带,使得周边环境日趋恶化,影响了村民的生活环境。(2)规划 雨水系统:旧村利用原有排水明沟系统进行排雨水,利用道路排水系统(道路边明沟)进 雨水系统 行雨水排放。

k

sdowe

本村在保证供水安全的同时考虑到经济节约,规划采用枝状管网的方式来供水。室外消火栓用水与村民生活用水共用管道,在村民居住区内沿主要道路设置 2 处室外 消火栓,消防栓服务半径按不大于 120 米进行布置。

路及绿地雨水通过路槽排入雨水口,由雨水口和管道汇集后,就近排入附近排水渠。(2)暴 雨 强 度 公 式 采 用 海 口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中 选 用 的 暴 雨 强 度 公 式 Q=2338(1+0.4Lgp)/(t+9)0.65(L/s.ha)p=2 年

表二
用水单位 序号 用水项目 数量 居民生活用 水量 绿化用水量 未预见及渗 漏水量 用水量合计 单位

设计用水量一览表
用水定额 数值 单位 L/ 人.日 L/㎡ 10% 最高日 用水量(㎡ /d)87.00 42.76 12.98 小时变 化系数(k)最高日 最大时 2(m /h)备注 用水时 间(h)

4.7 村容村貌旅游化改造规划 4.7.1 村容村貌旅游化改造规划目标
形成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旅游风情浓郁的农村生活环境。

1 2 3 4

290 21381

人 ㎡

300 2

2.5

9.06

24

4.7.2 村容村貌整治措施
(1)主要住宅立面整治 对所以建筑的立面进行统一美化,包括外墙乱搭构架墙面、屋顶翻新,门窗刷新。

142.74 消防校核 流量,不 计入用水 量

(2)环境整治 拆除村内乱搭的临时棚架建筑,清理卫生死角,初步形成干净、卫生、整洁的环境。

5

消防用水

10

L/S

4.8 防雷和接地(1)防雷
根据《建筑防雷设计规范》,本项目按三类防雷要求设置,在所有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设置 避雷带,形成不大于 20M×20M 的网格。

4.6.4.3 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采用雨、污水分流制。

2、污水排水工程(1)污水量预测: 最大日污水量约为???立方米。(2)污水排放系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村庄生化池进行处理,然后就近排 入排水渠。

3、雨水排放工程(1)雨水系统单独设置,建筑物屋面、阳台雨水用管道排至室外;规划区场地包括道

(2)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采用 TN-C-S 系统。各建筑物 380/220 伏电源进户零线均与总等电位接地箱连接,总接地电阻不大于 1 欧姆。建筑物内所有金属支架,金属管道及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均与 总等电位可靠连接。

4.9 电视、电话工程
规划村居住户数有 35 户,按 1 门/户计;宣传活动室和驿站各设 1 门电话,则规划区 共需电话 37 门。电视、电话线同路由方式主线采用电杆,支线沿墙敷设。与其它管线的水平距离及交 叉时的竖向间距应满足管线综合规范要求。

1

5.3 改造资金筹集的建议

五、规划实施的措施与建议
5.1 改造分期实施的建议
结合村的改造计划及资金状况,本次改造共分为四期进行,具体如下:(1)第

第一期:目前已有部分改造项目已完成 改造内容:村容村貌整治 清理卫生死角;整改公共厕所;建设垃圾收集站;拆除乱搭建建筑; 村民住宅建筑立面整治.;古树古井设定保护范围(2)第二期: 改造内容:排水渠改造;村内道路硬化(3)第三期: 改造内容:村口广场整治,(4)第四期: 改造内容:干道亮化工程; 道路绿化工程 村图书室文化改造、文化墙改造 完善新住宅区剩余的工程 建设新规划部分新住宅

主要采用政府投入、多方筹集基金的方法。集资单位主要有:村民个人、村集体、地 方政府、共建单位。

5.4 改造建设管理及分工的建议
本次村庄整治项目涉及多方合作,主要分工如下:(1)村民:积极配合整治工作,参加拆除违章建筑及清理卫生死角工作。(2)村委会:实施整治工作主体。(3)地方及政府相关部门:协调、推进整治工作的实施,整治成果的验收。(4)共建单位:从资金技术上支持整治工作。(5)规划设计单位:制定改造规划。

表三
序 号

主要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览表
数量 类别 文娱 项目 现状 文化活动室 运动场 驿 管理 道路交通 社会停车场 垃圾收集点 站 1 1 1 规划 1 1 1 现状 120平方米 650平方米 100平方米 规划 ??平方米 650平方米 100平方米 位于驿 规模 备注

5.2 村民自建住宅管理的建议
(1)建筑风格要求:村庄现状建筑多为琼北民居建筑格局,新建及翻修建筑宜与之协调,建筑宜为深色坡屋顶,不可西洋式,不宜平屋顶。建筑外墙宜白色,材料可选用抹灰等。勒脚宜为青色。建筑限高为两层。(2)门窗形式及材料:门窗宜加坡檐,材料宜选用传统样文,可采用现代材料。门宜采用 传统木门或其他材料但色彩与建筑协调的门。门不宜采用不锈钢铁皮及铝合金拉闸门。窗 及阳台不可外挑防盗网。(3)空调位置:不宜放置直接挂在临主要道路墙面,并适当予以遮饰。(4)建筑平面布局:建筑沿四边道路或窄巷不得外挑阳台,窗台、彩色塑料及石棉瓦雨棚。

1

体育 行政

2

3

—— 1 1

1 1 1

—— 15平方米 10平方米

??平方米 站旁边 64平方米 10平方米

4

环卫 公厕

2

15 16 17 18 19

文化墙改造

??m ??m ??m ??m

?? ?? ?? ??

?? ?? ?? ??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铺装 休息座凳座椅 村民建筑立面整治
合计

表四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主要规划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建议表
项目名称 办公楼 文化活动室 村主干道 村次级道路 绿化 公厕 下水道 给水管 垃圾中转站 家禽圈养棚 路灯 视频监控 十二生肖广场 社会停车场 建设规模 m2 占地??m
2

附录
总价 ??

?? ?? ?? ?? ?? ?? ?? ?? ?? ?? ?? ?? ??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二、民间传说
桃园村,古称椰子园村,隶属演丰镇山尾村委会。1605 年琼州大地震,地陷 72 村后,幸存几户陈 姓人家移居现址。村民劫后余生,就地砍椰子树造房,树干当桁椽,树叶当瓦盖顶,故称椰子园村。百 年之后,因村中已无椰子树,后人将之改为桃园村,寄寓晋·陶渊明“世外桃源”之意。明万历年间(1605 年 7 月 13 日午夜)琼州地震,地陷 72 村入海底,幸存几户陈姓人家移居现址。为庇佑劫后余生的村民人丁兴旺,观音派善财童子化作飞鸟啄来树种,落地于此,长成十二参天古榕,分别代表人的十二生肖。相传一户村民,年过不惑,尚无子嗣,得观音梦中指点,在此十二棵榕树下焚 香十二个月后得子。此子异常聪明,6 岁已能吟诗赋对,人称“榕子奇童”。官人出题,“子丑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戌亥生生不息”童子相对,“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代代相传”,官人大喜,便御赐桃园十 二榕为“生肖神树”。次树位列十二榕之首,人称“子鼠榕”。从此,桃园十二榕成为东海岸之神树,庇 佑生灵,流传至今!

单价 ?? ?? ?? ?? ?? ?? ?? ?? ?? ?? ?? ?? ?? ??

建设分期 新建 改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一、名胜古迹
1 黎福泉 相传,明万历年间,琼州大地震,劫后余生之村民移居至此,凿此深井,以图求存,其水甘冽,饮 之可避瘴疫,沾其泽者,永鹰多福,受天百禄。多年后,逢崖州大旱,方圆百里,众井汨汨,唯独井受 十二生肖神树庇佑,其泉瘴疫,味冽而清,群黎沾泽,万物滋荣,玉液蜚声,故名“黎福泉”。后人题 联赞日“东寨港众水兼和涌琼液,桃园村群黎协泽滋民生”。2 桃园十二榕

建筑面积 120 m2 ??m2 ??m ??m2 10m
2

??m ??m 64m2 ??m2 ??盏 2盏 ??m2 ??m2

3


第二篇:村规划说明书

一、规划背景

(一)受北源乡人民政府的委托,我院承担了北源乡峨田村委会峨田村建设规划。项目组于2014年8月31日进入现场开展工作,踏勘地形、收集资料,与村镇有关部门讨论拟定该村建设规划方案。

(二)吉安市人民政府提出: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给村庄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北源乡新农村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二、现状概况

(一)现状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峨田村委会峨田村是典型的农业村,是村委会所在地。距镇区4.0公里,全村现有1个生产小队,总户数103户,总人口310人。有耕地面积310亩,2013年村人均收入达到约4000元。

(二)本村社会经济发展思路

本次规划结合峨田村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同时与北源乡总体规划结合起来,本村的发展思路是:

1、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殖,以“名、优、新”产品,培育和创立有特色的水稻新品牌,向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

2、结合北源乡的建设乘势而上,把本村的新农村建设好、规划好,实现本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依据、原则与规划范围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3、《江西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5、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6、吉安县北源乡总体性规划:

7、业主的意图。

(二)规划原则

因地制宜,节约用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突出特色,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建设富有本地特色的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绿化和美化村庄的原则。

(三)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4年至2020年。

(四)规划范围

本次村庄规划范围周边外围为农田和小山冈,北边是公路,通往吉安县和吉水县,规划用地总面积约7.094公顷。

四、村庄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峨田村现有103户,总人口310人,宅基地面积约18960平方米,村庄北部有一条道路通往吉安县和吉水县,南边有一条道路通往北源乡政府,村庄内建筑以混凝土结构的砖房为主,村庄东南部有少量的土房,由于没有规划使整个村庄建筑布置杂乱无章,土地浪费严重,有的建筑连基本的通风采光都比较困难。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村庄的东南边为老宅基地,西北边是一个小山冈,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子女分户逐渐增多,造成部分村民没有住房,因此农民要求建房的呼声较高,根据村里统计有多户符合建房条件的村民要求建房。由于本村前几年新修了部分水泥路,市政基础设施相对周边的来说比较完善,但部分地区还没有改造完善造成了村民生活不便,影响和制约了村庄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五、村庄规划布局

(一)用地选择与发展方向

村庄内地形西、北高,东边和南边低,规划结合地形特点,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农民建房主要拆除村庄内东南部的老宅基地进行建设。

(二)用地规模预测 方法一: 村庄人口预测是村庄布点的基础,村庄人口的发展受自然增长率和

机械增长数两大因素影响。根据近年来的村庄人口统计,峨田村的自然增长率为13‰,城市化的发展使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同时由于外来村庄人口迁入的因素影响,因此本村人口的机械增长数据统计每年为0人,规划到2020年机械增长为0人。

根据综合增长法,计算公式为:Qn=Qo×(1+K)n +P 其中:Qn——规划期末村庄总人口 Qo——村庄现状总人口

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n——规划年限

经预测规划期末村庄总人口:340人。

规划参照村镇用地标准,确定人均村庄建设用地为120平方米。因此,规划村庄总用地面积为:4.08公顷。

方法二:

据村小组统计到2020年17岁以上的人员有46人符合分户条件,将从父母家庭中分户出来。据此计算本次村庄规划应安排46户宅基地才能满足村民的建设需要。按每户4人、每人120平方米建设用地计算,46户村民应安排新增建设用地22080平方米。加上原有的村庄建设用地,峨田村总共应安排建设用地为7.094公顷。

方法一虽然符合理论推算但不符合村庄实际,操作性不强,无法满足村民的需要,方法二虽然理论依据较弱,但与农村的实际结合较强,操作性较好,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本着规划要留有余地的办法,本次规划建设规模采用方法二较为切合实际。

(三)规划总体构思

通过对峨田村现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确定峨田村的建设模式:为拆迁式为主,本次规划主要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营造小康型、生态型为一体的人居环境,完善村内的道路网建设及公建面积。

(四)村庄定位及规划结构分析

本次规划布局根据《吉安县北源乡总体规划》并结合峨田村的地形条件、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本次规划将其定位为居住型村庄。

规划结构概括为“一心、一轴、两组团”。

“ 一心”:规划围绕村庄中部的祠堂和活动中心建设小广场和停车场,形成村庄的中心,“一轴”:规划村庄的中部建设一条村庄主路,将整个村庄串联起来。

“两组团”:规划由中部主路将整个村庄分成东、西两个组团。

(五)村庄用地布局

1、村民居住地用布局:依据本次规划原则,结合现状条件,将村庄

分为2个组团:东、西两个组团区,其中,村庄的西部组团主要是进行村庄内部整治,东部组团则是拆除村庄的老宅基地布置了农房,规划共安排了新的宅基地为46户,每户面积不超过120平方米,完全可以满足村庄近期建房的需要。

2、公共设施布局:峨田村公共设施比较多,有村部大楼、篮球场、活动中心及祠堂,根据《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的规定,因此本次规划在村庄的东部组团布置了小广场和篮球场等服务设施,以便服务于全村。

(六)绿化系统规划

1、绿地现状概况

峨田村东南边是一些小水塘和农田,西北边是小山冈,田园风光浓郁,村内还没有专门的公共绿地。

2、绿化布局

规划的村庄居住用地不仅要为居民提供活动、交往的场地与空间,还要创造一种美观、吸引人的环境,这就离不开良好的绿色空间体系。要努力做到由道路绿化带、中心绿地、庭院绿化等共同组成的贴近自然、纵横交织、互联成网的绿化系统。

本次规划在村庄祠堂北侧建设中心休闲小广场,而村內以小块绿地布置在屋前屋后,以搞好村內环境,保持田园风光。

行道树种植:规划在村庄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种植行道树,树种主要以樟树、柳树为骨干树种,小块绿地再配以花卉和常绿灌木进行点缀。

3、生态保护

规划要求在村庄周围加强生态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要保持优良的田园景色。

(七)村庄建筑景观及空间构成

通过本次规划力求使峨田村的建筑与环境有机的构成一体,体现出峨田村建设新面貌。

规划通过村庄的东部的主路为主要发展轴线,进入峨田村是宽阔的村道,整齐美观的农居建筑、中心绿地等,构成具有特色的农居建筑,体现农村建设新面貌。

考虑到村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规划峨田村的建筑大部分保留,主要是利用拆除一些破旧的建筑后,留下来的用地进行住宅建设,所以在满足朝向,通风的前提下,结合地形,安排了多种建筑户型.其建筑形式参照<吉安县庐陵建筑风格民居参考图集>,建筑风格与形式为庐陵建筑风格,建筑要高低错落有致,前后有序,以达到丰富的建筑与环境空间效果,使人与自然、建筑、环境有机的构成一体。

六、村庄基础设施规划

(一)道路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峨田村对外交通比较便利,目前村内内部有多条道路通往村庄外部,村内道路狭窄、部分村道质量较好部分较差,道路系统初步形成。

本次规划结合地形,依据《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的有关规定,力求形成合理的道路骨架,明确的道路功能,创造一个方便、快捷、通畅的道路系统。

2、道路系统规划

本次规划道路形式以规则式为主,以村庄中部的主路为主骨架。形成一纵一横的村庄道路网络,道路等级分为三级:一级主要道路,红线宽度5.0米,二级次要道路,红线宽度3.5米,三级为进户路,红线宽2.5米,三级道路的断面均为一块板。

考虑到未来小汽车的发展,规划利用局部加宽组团路和宅间小路的空间来布置停车场。

(二)给水工程规划

1、供水现状

目前村庄北部建有一个水厂,部分村民已接通自来水,但部分村民还是采用自备水源。

2、给水工程规划

本次规划供水水源由村里的水厂供水。

村庄规划人口规模为149户596人,时变化系数K=1.0,根据有关规范人均用水量为100升/日,则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59.6M

3/日。

根据规划村庄公建设施的数量,规划确定公建用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15%计,则Q=8.94M3

/日。

规划村庄预见水量及管网漏水量按其最高日用水量的10%计,Q=5.96M3/日。

综上所述,得出村庄最高日用水量为Q=74.5M3

/日。

给水采用生活——消防统一的供水体制,以提高供水保障率。供水主管线沿村內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敷设。

(三)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现状

目前村庄排水设施还没有形成,主要是利用自然地形排水,村庄排水系统还是空白。

2、排水规划

①排水体制选择:根据规划区实际情况,规划采用雨污合流制。②污水量计算: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日产生污水59.6立方米。

3、管网系统

依据规划区西高东低的地形条件,沿东西方向设多条排水主管道,沿南北方向设排水次干管,建议每家建设一个化粪池,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管道,雨水和污水排水方向由西向东,排入村庄东部的水塘,排水管采用明沟盖板。

(四)电力工程规划

1、供电现状:峨田村供电电源由集镇的农网10KV线路供电。

2、供电规划:本次规划供电仍由集镇的农网10KV线路供电,线路为架空敷设,沿道路的东侧和北侧敷设。

(五)电信工程规划

现状村内通信电缆由集镇接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邮电通信也将会迅速发展。电信管线均采用架空敷设,电信管线原则沿道路的西侧和南侧敷设。规划要求在村庄设置报刊零售点等服务网点,新建道路、建筑物均应预留电信线路管线通道。

(六)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目前村庄内环卫设施还是空白,垃圾乱倒,影响环境卫生。本次规划垃圾日产日清,垃圾运往北源乡处理场处理。规划在村庄的四周设置垃圾池5处和公厕所1处。

规划要求在村庄主要村道隔100米设一个果皮箱,加强对主要村道的管理,形成良好的农村新面貌。

(七)防灾规划

1、消防规划

①消防供水:本次消防规划水源供水采用村庄东侧的水塘,同时在村庄的主要道路每隔120~150米设消防栓。

②消防通道:本次规划后的村庄主、次路均做为火灾时的消防通道,同时规划要求在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中预留不小于4米的消防通道。并应将此纳入强制性规划。

七、规划实施管理措施

1、北源乡峨田村委会峨田村小组作为本次详细规划的实施主体,可以根据规划实施的现场情况和自身经济实力的情况,对峨田村的建设作一些局部的调整和补充,但涉及如用地性质、道路系统、绿地配置等关于本详细规划设计意图的变更须征得吉安县建设局的同意。

2、村内的农民建房,须持有关文件向区审批机关按规划核定位置和界限,审请用地,建设的农房需经专业人员的设计并应符合村容村貌的要求。

3、健全村庄发展政策,市、区、乡(镇)、村和村民共同出资成立村庄公共设施建设基金,负责建设村庄的各项市政设施及公共设施等其它设施。对一些有营利性的公建设施如活动中心等,可采用“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各方的资金,拓宽村庄改造的资金渠道,对一些非营利性的设施可由村庄公共设施建设基金解决。

4、加大宣传力度,建议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向村民解释规划的意图、规划实施的步骤和规划实施资金的筹措、使用、管理。使每个村民都知道规划、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使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让每个村民理解规划,提高村民参与实施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村庄建设完成后,村委会应聘请人员进行村庄的日常维护和卫生监督。

第三篇:长江三峡文化长廊旅游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一、规划区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一)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宜昌市夷陵区,地处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与葛洲坝之间,属于长江西陵峡东段,横跨长江西陵峡两岸。地理位置为东经110°59’ ~ 111°25’,北纬30°40’ ~ 31°20’,东西长31km,南北跨度25km,整个旅游区面

2积为276km,旅游区南部和西部临近长阳土家自治县,西部紧接秭归县,北部与三峡大坝相融,东部与宜昌市点军区、西陵区峡口风景区相连。三峡人家风景区地跨夷陵区三斗坪、乐天溪乡镇,景区规划控制面积50km2,已建成开放的景区面积近5km2 项目区地处三峡西陵峡东端的两坝一峡间的长江南岸,是国家6省6市规划发展的国家级世界名胜旅游区范围内,距长江葛洲坝17km,距宜昌市区中心19km,距三峡大坝19km,整个流域属石灰岩风化区,亚热带季风气候。景区不仅旅游资源独特丰富,而且森林植被良好,面临长江,高山峡谷、层峦叠嶂、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人文传说源远流长。由于景区位于葛洲坝库区,受水体调节和风向影响,常出现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其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是都市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2、地质地貌

⑴地质

三峡人家——地质奇观长廊,三峡人家是一个缤纷多彩地质世界,三峡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区域,两坝之间绵延38公里的西陵谷是一个缤纷多彩地质世界,两边地层裸露清晰,地质地貌奇特,这就是被联合国确认的长江灯影峡震旦纪国际标准地质剖面点, 为全国三大典型地质剖面之一,震旦纪比恐龙时期还早3亿多年,该剖面长约10公里,总面积近3平方公里,地层中含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经鉴定有216个种属,最古老的地层为距今约28.5亿年前所形成的崆岭群,揭示了地球远古的奥秘,被誉为“地质百科全书”。据地质专家评定,这里的地层保存完整,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走进地貌奇特的三峡人家,仿佛穿越时光隧道,透过那层层叠叠的岩石,人们可以观看到8亿多年来的诸多地质遗迹。在沿江两岸可以欣赏到举世罕见的峡谷地貌、溶洞景观、名山水景、原始森林及距今4000多年历史文化和200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迹。在地质结构上,这里珍藏着中国南方距今32亿年前形成的最古老的变质岩基底;三峡地区乃至扬子地台最古老的变质岩系和结晶岩基底;世界最古老的距今7亿年左右的冰川沉积;自新元古代以来伴随地壳演化留下的完整地层序列;各时代的岩石及30多个门类、数千种动植物化石;丰富的地质灾害、河流演化、岩溶地貌景观和遗迹。保存如此完整而丰富的地层古生物、资料、地质地貌现象,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景区在构造上属于著名的地质褶曲带“黄陵背斜”,有李四光发现并命名的、绵延约5km的寒武纪、震旦纪地层剖面。地层以黄陵背斜为核心,由里向外,有多层弧形带状的特点,元古界和古生界均有出露。境内岩浆岩发育,火山岩、次火山

岩及中性、酸性、基性岩脉,均为元古代岩浆活动的产物,主要出露在西部黄陵背斜。

⑵地貌

三峡人家风景区山体相对高差较大,生态景观林大多处于坡度较陡,但其地貌景观丰富,峡谷幽深,发育溶洞、瀑布和跌水。景区林木覆盖率达30%,其中果园占3%,生态破坏小。

3、气候特征

两坝一峡区域属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秋多雨、湿度大及云雾多等特征。同时,项目区地处西陵大峡谷之中,夏热时多有风流强涌和流动江水气候影响,雨量充沛,较之整个三峡地区的炎热气候,气温要低2~3 ℃,,光热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等为项目区的基本特征!土壤性质总体为微酸性土壤,适宜植物的良好生长。全年太阳总辐射量在98-103k.cd/ cm之间,年平均日照1 669.3 h,年平均气温16.9℃,≥ 10℃,积温5 408℃,无霜期292~320d,年降雨量1 100 ~ 1 490 mm。

4、水文

5、土壤与动植物

(1)土壤

土壤瘠薄、石砾含量高、有机质含量低,有小部分水土流失的地段。

(2)植物

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与常绿针叶混交林、针叶林与灌草丛等。森林覆盖率较好,约为65.70%。在景区林地中灌木林占28%,针叶林占20%,常绿阔叶林占32%,落叶阔叶林占18%,果树占2%。森林植被群落具有乔、灌、草三层较完整的结构,现存有三峡地区特有的中华纹母、桢楠、宜昌橙等以及银杏、连香树、鹅掌楸等珍稀植物,还有野生的腊梅、杜鹃花、枫香、火棘、黄栌、南天竹、老鼠矢等植物群落。土特产资源丰富,主要有茶叶、柑橘、中药材、桑蚕等!

(3)动物

野生动物和鸟类主要有猕猴、野猪、麂子、果子狸、雉鸡、野鸭、鹧鸪、斑鸠、喜鹊、鸳鸯、太阳鸟等。

(二)人文环境

1、历史沿革

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地处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与葛洲坝之间,长江西陵峡南岸,1997年投资兴建,2003年正式对外营业。景区自开发建设14年来,始终坚持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创新发展的思路,成功地将自然山水、影视科技与地域文化完美结合,打造出全国独树一帜的创新型旅游景区。2003年通过了GB/T 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GB/T 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9年申报了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企业,按照服务业通用基础标准体系、保障标准体系、提供标准体系三大体系全面实施标准化试点工作,结合景区产品及各个服务流程、管理要求和工作标准,科学搭建符合景区的服务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通过两年的实践,标准体系运行充分、有效,很好地满足了景区管理、旅游服务的需要,效果显著,服务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2011年5月,三峡人家风景区通过国家旅游局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成为国内最年轻的5A景区;同年8月,以全省最高分通过了省级服务标准化的评审和验收。

2、社会经济条件

三峡人家风景区隶属于三峡环坝旅游发展集团,经营性质属民营企业管理,目前拥有正式职工余人,各类技术人员 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 余人。森林公园设有管理委员会,下设有办公室、政工科,固定资产万元,拥有住房面积余平方米,职工人均年收入元

3、周边社区环境

景区地跨夷陵区三斗坪、乐天溪乡镇。周边分布有33个行政村,共有人口73697人,总面积429.1 km2,社区人口密度171 人/ km2,人均耕地面积0.43亩。农业方面以茶叶、板栗、橘树、桑蚕为主导产业。工业方面因建设三峡坝区移民生态工业园的,入驻企业13家,年创产值2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500余个,财政收入1844.04万元。其农民人均纯收入7118元。周边社区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普遍较好,与三峡人家风景区的关系处理融洽,但仍有部分居民与景区存在利益冲突,且目前解决方式不太妥善。

二、三峡人家的旅游开发现状评估

(一)依托城市旅游发展现状评估

三峡人家规划区所依托的城市宜昌市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旅游城市,2001 年初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正在以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为总体目标加快发展旅游业。2013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320.3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0.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8%、29.82%,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和产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二位。十几年来,宜昌市已经从长江沿线并不显眼的小城市,发展成一座旅游明星城市。而三峡大坝、三峡人家、清江画廊等一系列景点使宜昌旅游发展越来越好。经过多年的发展,宜昌旅游业的地位不断上升,实力不断增强。宜昌正逐步发展成为三峡区域旅游的中心城市。宜昌海外旅游经济指标年增速度整体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旅游业的比重逐年上升,是全省旅游发展最快的城市。

(二)规划区旅游开发现状

三峡人家是湖北鄂西生态旅游圈的核心示范区,是中国民营资本投资旅游景区开发,用全新开发建设模式,对行业发展起到引导作用的一个典范,同时三峡人家风景区也是宜昌市旅游景区建设核心项目,目前已成为三峡规划建设最好的景区之一,2010年,三峡人家风景区还被亚太旅游组织授予“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称号,被湖北省委、省政府等授予湖北省首批“文明风景旅游区”、“湖北省十佳景区”、“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湖北省对外开放先进单位”等称号。2011年,三峡人家风景区被国家旅游景观质量评定委员会确认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现已开发景区7个,景点6个,建成灯影峡宾馆、农家小旅馆等接待设施,集食、住、行、游于一体,产生了一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⑴ 旅游意识不强,森林旅游、生态旅游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景区内有大量的自 然景点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建设,旅游资源被闲置,应有的经济效益没有很好发

挥出来。

(2)景区内设施不够完善,例如路线标示不够妥善,不利于自助式的游客游玩,厕所数量和卫生不达标。

(3)医疗设施和突发事件处理系统不够完善;表演时间及地点不够明确。

(4)景区内食品存在安全隐患,且纪念品较少,应该形成统一管理。

第四篇: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说明书

陕西省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

陕西省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

一、区位

东关南街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碑林区,南起咸宁西路,北至东关正街,其西边为环城东路。明代是东关的主要街道之一,清代称为南大街,是传统的中药材集散地。解放后改称东关南街,1966年改为挺进街,1972年恢复市药材仓库和批发部等,2005年重新拓宽改造,是东关商业集中的街道。整条街道以商业餐饮服务业为主,周边与兴庆公园、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东门、西安事变纪念馆相邻,是一处沉淀了上千年中华文化的历史宝地。

二、现状概况

(一)土地利用

街道两侧用地结构不合理,布局凌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街道两侧大多为居住用地,有兴庆熙园、佳铭、卧龙巷、古迹岭等多个住宅小区,沿街多为商业和办公建筑,其商业服务基本满足;街道两侧没有开放性空间,缺乏供居民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没有集中地街头绿地,绿化面积少且单一,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没有足够的停车用地,致使车辆在车道旁和人行道上停泊,给交通带来很大不便。

(二)道路交通

东关南街是连接咸宁西路和东关正街的主要干道,整条街道全长912.1米,两侧大多数为居住用地,沿街多位商业用地。经2006年改造后,道路采用沥青路面,其断面车行道为16米,两侧人行道各宽4.5米,宽度不统一,有多种形式。车流量不大,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停车位,致使车辆停泊在车道旁,且整条街面丁字路口多,有多处机动车出入口,故导致交通不畅。人行道本不宽敞,且多处被道旁商业小吃店所占用,导致市民行走多有不便。小巷道路狭窄,路面坑洼不平,铺装年久已损。公交车少,市民出行多有不便。

(三)建筑质量

东关南街两侧建筑大多质量较好,沿街多为商住混合体,有一小部分建筑,质量较差,需改造。周边居住小区大多为新建高层住宅,质量好,立面形式也较为丰富。街巷内多为底层破旧建筑,历时已久,大多需拆除重建,部分需整治改造。经现状调查统计:质量好予以保留的建筑占总建筑70%,质量一般需进行整治改造的占25%,质量差,需拆除重建的占5%。

(四)环境卫生

整个街道环境不佳,卫生条件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居民生活区缺乏固定的垃圾收集箱,致使垃圾堆置在街巷之中,严重影响市民生活;没有专门的污水排放管道,迫使污水只能被倒入雨水收集口,夏季室外温度升高,街道上便弥漫着一股“臭烘烘”的气味,严重影响市民生活质量;街面上随处可见碎屑,给人一种零落不整洁的感觉;街巷内诸如旅馆、小餐馆等商业服务建筑陈旧,设施不全,环境脏、乱、差;街道旁的小食品店服务设施不齐全,致使人们在人行道上进行餐饮活动,这一方面对人们健康饮食不利,另一方面影响市容,有待提升改造。

(五)街道立面

陕西省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

东关南街建筑立面天际轮廓线清晰,建筑高低错落有致,街巷口打破其连续性,少了一些封闭感,多了一些活泼感。但沿街建筑立面风格单一,形式色调零落,缺乏统一的风格和基调。部分建筑年久失修,立面破旧,严重影响街道整体景观。路西枣园巷以北建筑占用人行道,一方面影响街道交通,另一方面使得沿街立面缺乏整体性。

(六)家具小品

街道小品陈旧、形式单调,风格没有特色,缺少文化地域元素。小品布置上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人性化,诸如在无障碍设施、道旁座椅等设计上考虑欠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垃圾箱、公交站牌、指示牌、路灯等设施陈旧,脏乱不堪,影响道路城市景观效果;公交站牌旁一般都设有垃圾箱和路灯,影响市民等车,且无供市民等车可用的休息座椅;道路两旁无供市民休息的座椅;指示牌摆放混乱,且造型无地域特色;报刊亭等公共设施数量太少,不能满足市民日常需求;道路上的标识性牌仅仅满足了它的标识作用,而没有考虑到景观需求,其位置摆放也没有一定的规则,给人一种混乱的意象!

(七)绿化景观

街道绿化不足,视觉景观不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没有集中的街头绿;道旁行道树树种过于单一;街道两侧缺少可观赏性植物。

(八)东关南街现状综合评价

1.该街商业自古发达,现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内有卧龙巷、古迹岭等多处颇具文化历史韵味的遗迹。2.道路断面不统一,车辆路旁随便停放,交通易造成堵塞。3.街道两侧用地布局不合理,结构零落。

4.建筑质量好予以保留的占总建筑70%,质量一般需进行整治改造的占25%,质量差,需拆除重建的占5%。5.整个街道环境不佳,卫生条件较差。

6.建筑立面天际轮廓线清晰,高低错落有致,有活泼感。但缺乏统一的风格和基调。7.街道小品陈旧、形式单调,风格没有特色,缺少文化地域元素。8.街道绿化不足,视觉效果不佳。

四、整治改造规划

(一)街道定位——信步闲庭 美食中心 文脉印迹

东关南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商业自古发达,明代时期是东关的主要街道之一,清代称为南大街,是传统的中药材集散地。这次整治改造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突显街道特色,重新给街道定位。

1.信步闲庭:该街区现新建兴庆熙园、卧龙巷、古迹岭、佳铭、大宇等多个住宅小区。为此,街道应该为居民提供一个集散步、休闲、游憩、购

物、娱乐等于一体的优良环境,如同信步闲庭,恰似听水花园。

陕西省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

2.美食中心:街道原有多处餐饮居住,只是比较分散,缺乏整合。在该规划中,将把靠近东关正街的区段打造成为一段集各种特色美食于一体的美食街,一方面吸进东关正街人流,另一方面为居民服务。此外,由于卧龙巷东接兴庆公园西门,巷道人流量大、有活力,故将该巷打造成为一条集各种小吃于一体的夜市小吃街。

3.文脉印迹:该街有两处颇具文化韵味的地名——古迹岭和卧龙巷。溯其由来,颇有历史渊源,现述如下:

古迹岭:东关南街现被称作古迹岭的片区,在唐代被叫做“狗脊岭”,因为那一带地形特别,沿东西方向地势明显高起,好似一条狗的脊梁,因此而得名。据陕师大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李令福教授介绍,关于“狗脊岭”这个名称,在新旧《唐书》及《资治通鉴》中都有提及。后来,在古人经年累月的称呼中,大概是觉得“狗脊岭”太不好听,于是将它根据谐音雅化,才写成了现在看上去很有文化色彩的“古迹岭”三个字。这条“岭”,查阅《明清西安词典》可知,正是龙首原隆起的一条支脉。西北大学历史系退休教师张永禄教授介绍,这条支脉大致位于长安城六道高坡的第四坡道,根据解放后的考古测量显示,当时古迹岭的海拔在415米,高出周边十来米。作为龙首原隆起的一条支脉,在一千多年前,古迹岭为自然脊岭地带,岭呈西南向东北走势,隆起的岭地东起今兴庆宫公园西侧,西至西安城东南角,长约550米,宽200多米。

卧龙巷:唐代时,今天卧龙巷这个位置横跨了胜业坊和隆庆坊两个坊里,本来是普通的老百姓居住之地。到了武则天大足元年(公元701年),临淄郡王李隆基和他的兄弟宁王宪、申王、岐王范、薛王业等五王来到长安,被赐宅居住在隆庆坊一带,也就形成了后来历史上有名的“五王子宅”。后来,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李隆基即帝位。隆庆坊避讳改名为兴庆坊。而李隆基登基前的王宅所在地理所当然成为“龙潜”之地,这一带便开始有了“龙”的说法。其他诸王也纷纷献出府宅搬离。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李隆基开始在兴庆坊修建兴庆宫。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兴庆宫又进行了一次扩建,向西占去了胜业坊的东半部,至此,今卧龙巷一带完全包括进扩建后的兴庆宫之中,临近水域面积18万平方米的兴庆池。兴庆池原名隆庆池,本是隆庆坊中一块低洼之地,下雨积水而成池,后引龙首渠水灌入,池水日丰。在我国古代,与皇帝有关的地方从来不乏龙的传说,相传兴庆池曾云气缭绕,有黄龙出现,故又称“龙池”。开元十六年(728年),李隆基正式搬入兴庆宫居住,常与杨贵妃在园中赏景娱乐,那一带也成为开元天宝年间的政治活动中心。

综上所述,该街道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沉淀,被定位为文脉印迹,一点也不为过。

(二)设计理念

在整个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毫不夸张的说,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真可谓日新月异。我国各大、中、小城市都在不停的建设改造,使城市变得更美丽、更适合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大背景条件下,城市中街道的改造成为美化城市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在城市街道的改造中,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城市为大前提,以以人为本为原则,以彰显地方特色,反映时代精神,构筑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为目的,对其空间进行形态与环境设计并对其结构功能进行合理布局。

(三)改造原则

陕西省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

1.生态低碳——在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我们在城市建设和改造的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一切建设原则,以打

造生态低碳生存环境为终极目标。

2.节约实用——现今资源不断匮乏,可持续发展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一切环境建设都应以实用、节约为原则,而万不可铺张浪费、追求奢靡浮

华!

3.以人为本——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是人在建设,也是为了人在建设,切不可为了建设而建设。

4.传承历史——一切文明都是文化的沉淀,离开历史谈文化,就如同镜中花、水中月。所以,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当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美德。5.立足未来——城市是发展的,尤其现在的中国城市更是日新月异,所以,应该以动态的眼光看城市建设,以应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弹性变化。6.多改少拆——在街道改造过程中,应该合理的制定改造措施,尽可能做到节约。

(四)改造措施

1.道路:重新进行断面形式和宽度设计,使之给人以统一感。2.绿化:选择不同树种,灌木、乔木、地被次第配置种植。

3.街道立面:结合街道定位,统一建筑风格,合理进行改造。建筑质量好、立面整洁的予以保留,陈旧的进行美化,年久失修、风格老套的进行

重新设计。

4.环境卫生:在不同位置布置不同类型的垃圾箱; 5.交通:增设立体停车场,减少沿街机动车出入口。6.市政设施:增设报刊亭、电话亭、公交站点等候厅等。7.开放空间:建设广场,为居民提供休闲游乐场所。8.家具小品:对垃圾箱、标识牌、路灯等进行重新设计。

(五)土地利用规划

1.土地利用:东关南街道路两侧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同时配有各类市政设施、商业金融、行政办公等用地。各类用地布局合理齐全,结构明晰,并在古迹岭巷道空地旁规划一广场,供居民休闲娱乐。原有的部分建筑过于陈旧破烂,需拆除重新规划设计。

2.结构布局:整个结构规划为三段、五区、七节点。五区:商住区、创业市场区、生活区、住宅区和南部入口的行政办公区;三段主题:美食、商

业服务、行政办公;七节点:北门户、美食街雕塑、立体停车、卧龙巷雕塑、古迹岭遗址、龙脊广场、南门户。

(六)功能区规划

1.美食街段:该段主要以美食为主题,该地段需要创造人性化的空间,入口节点设计以鲜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识;七个节点:北门户、美食街

雕塑、立体停车、卧龙巷雕塑、古迹岭遗址、龙脊广场、南门户。

陕西省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

2.商业服务街段:该段位于东关南街中,主要为内部居住所服务,沿街为商铺、餐饮,建筑风格以灰色调为主,体现西安古朴的特色。3.行政办公段:该段处于整条大街的南端,大街入口的行政广场为市民提供了一块休憩活动场所,建筑采用现代简洁的风格。

(七)景观节点设计

1.北门户:东关南街的门户空间,该节点设计主要结合美食街段的特色,以形象的标识结合艺术空间设计。2.美食街雕塑:是美食街段与商业服务街交汇节点,意在分隔两段街区,并起过渡引导作用。3.立体停车:内部立体停车场空间。

4.卧龙巷雕塑:东关南街文化要素的一部分,以符号承载文化。

5.古迹岭遗址: 该段为古迹岭遗址的保留段,节点设计以牌坊结合部分文化建筑为主。6.龙脊广场:为居民提供游憩休闲场所。

7.南门户: 主要体现东关南街东部现代感的行政办公气息,具有现代的雕塑感。8.广场设计

(1)广场名:龙脊广场。该广场名取自唐玄宗李隆基名字的谐音,因该街有一条小巷名曰卧龙巷,曾是唐玄宗李隆基称帝前的住所,故取“隆基”谐音。其次,由于该广场位于古迹岭和卧龙巷之间,且两条巷道皆历经千年沧桑,故“龙脊”二字也有“龙迹”之意。广场立意联系历史,在广场中心设有标志型的龙雕塑,在历史铭苑设有历史纪念雕塑墙。

(2)广场位置:该广场位于东关南街与古迹岭形成的“丁”字路口处,其两侧分别为古迹岭和卧龙巷支路。(3)广场面积:7000平方米=70*100米

(4)广场设计理念: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场所;彰显街道文化;提高人居适宜度。

(5)广场结构:本广场规划结构为两轴、两中心、三入口、五片区。该广场一方面为周边居民提供休憩娱乐场所,另一方面为其旁边幼儿园提供方便。并且还有美化道路,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

(八)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秉着以人为本、低碳生态、节约适用、美观大方的设计理念,通过对现状诸多问题分析,对其分布凌乱的土地进行整合,对结构功能进行重新规划,使之分区明晰、结构合理;通过对古迹岭、卧龙巷等颇具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使街区在现代主义气息中彰显文化底蕴;充分利用街道旁空地进行广场等开放空间的设计,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环境; 在平面布置上,街道被规划为三段功能区——美食段、商业段和办公段,五个片区——商住区、创业市场区、生活区、住宅区和南部入口的行政办公区。另外,为了提升街道形象,使之更有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还设计了颇具特色的卧龙巷和古迹岭雕塑以及龙脊广场等多个节点。

(九)立面设计

陕西省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

沿街两侧建筑整体上采用现代风格,旨在表现时代特有的气息。整条街在保持统一风格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功能街段,在建筑色彩、材质等元素上略有变化。整街分美食、商业服务和行政办公三个区段,其各段建筑风格也略有变化,分别给人以热闹、繁华、宁静的感觉。整条街以西安特有的灰色为主色调,再辅以红色作为对比,以期达到古朴简洁的风格。

1.风格定位:据资料记载,东关南街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自古至今,该街皆以商业服务著称。因此,该街采用现代主义风格以彰显商业为主。2.天际轮廓线:沿街两侧建筑高低错落有致,开场封闭适宜,沿街行走,常给人以眼前豁然开朗的舒畅感。

3.建筑色彩:在以灰色为主、红色为辅的大基调下,根据其各街段功能的不同,其建筑色彩也略有变化,在同一中求对比:美食街色彩较为丰富;商业街多以灰色为主调,再辅以色彩丰富的广告牌以烘托商业氛围;办公段主要以灰白色为主色调,体现宁静简洁的风格。

(十)道路交通设计

1.道路断面:原有道路断面形式不一,为了使之具有统一感,特将该街干道规划设计为两种断面形式,分别为A断面(24=4.0+6.5+3.0+6.5+4.0)和B断面(24=4.0+3.0+10.0+3.0+4.0)。

2.交通:原街道由于缺乏停车场,致使车辆在车道、人行道到上随意停放,严重影响道路通畅性。故此,特在该街北段设计立体停车场以解决交通问题。

(十一)街道家具设计

街道家具小品分为标识牌、广告牌、垃圾桶、电话亭、报刊亭、公共候车站铺装、路灯等几类,整个家具小品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小品设计与该街的文化内涵相呼应,把历史文脉渗透到小品家具的设计中,使其成为古今文化的连接枢纽;小品家具的改造要以解决现状存在的问题为首要目的,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在设计过程中体现人性化;在尺度、材质、色彩上要寻求统一;在把握历史文脉的同时,要尽可能的表现现代气息。1.标识牌

主要分为两大类,特殊的和一般的。特殊标识牌主要用以彰显该街文化气息,有卧龙巷、古迹岭标识牌等。其余的标识牌风格基本统一,主要表现现代商业气息。(1)卧龙乡标识牌

卧龙巷历史悠久。早在唐朝时,李隆基登基前曾在此处居住,故其名有 “龙潜”此地之意。因此,该指示牌设计主要就是结合古典、彰显文化。(2)古迹岭标识牌

古迹岭原属龙首山脉的一部分,曾高出地面十余米,因形象狗脊而得名“狗脊岭”,后雅化而成古迹岭。故该设计也暗含历史韵味,简单的牌坊设计,以群岭为背景,再辅以简单的文字加以说明,古典风韵、得体大方。(3)一般标识牌

陕西省西安市东关南街整治改造规划设计

一般的标识牌风格相似、体型相当,根据街段功能不同在色彩上略有差异。设计主要体现现代商业氛围,其色彩明亮鲜艳,其形简洁大方,并与其他小品相得益彰。2.路灯设计(1)路灯

路灯设计颇具特色,灯柱采用古典风格,柱框架为黑色,中间为白色底,其上辅以诗词。而灯的设计则采用现代风格,以期在古典与现代间找到结合点。

(2)街头座椅:由于石材和金属受气温影响大,冬天很冷,夏天很热,均不宜用于街道坐凳,而木材相比较而言更符合人生理需求。故此,街道坐凳皆用木质材料,其色彩为暗红色,给人以温馨感。3.市政设施

(1)垃圾桶:垃圾桶是一条街的环境保卫神,直接关系到这条街的环境质量等各方面的问题,所以此次设计的垃圾桶,主要以白色和橘色为主,颜色鲜亮干净,简洁大方。

(2)报刊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咸宁路与东关南街的接口处,其形酷似地铁头的报刊亭,该设计主要是为迎合未来的发展,据资料了解,此处正在规划地铁出入口的建设。另外一种报刊亭设计完全采用现代简洁新颖的风格,旨在改变原有设施杂乱无章、破旧脏乱的现实面貌,体现多功能、体现现代,以期与街道旁建筑取得统一。

(3)公交站等候休息厅:该亭设计主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站牌与人的休憩相结合,候车厅除座位外,还带有一个挑檐,可以供人遮阳避雨。(4)电话亭:电话亭充分体现现代的气息,与公交站牌选用统一材质和色调,在差异中寻求统一。

(5)洗手池:洗手池的设计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因为该街有美食段的规划,为给市民进餐前提供净手方便,故在此段设置洗手池方便市民使用。另一种是在幼儿园周边设计洗手池,形似卡通,尺度适宜幼儿使用,其目的主要是引起小朋友注意,使之养成经常洗手的良好习惯。(6)铺装:铺装主要分为三大类——主干道为柏油马路,人行道为规整的方格型铺装,另外广场内有碎石和鹅卵石铺装。

(十二)绿化设计

道路中间绿化带长800米,宽度2米。行道树有五角枫、银杏、合欢树和栾树等,其行间距9-12米。中间绿化带自下往上有地被植物、灌木和乔木,其种类分别如下:地被植物——三叶草,灌木——大叶黄杨、腊梅、连翘、紫叶小檗、小叶女贞,乔木——桂花树、白玉兰、紫薇。

第五篇:北村新农村规划设计说明书1

湘东区排上镇北村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设计说明

前言

一、规划编制背景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

为了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适应横港镇的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全市关于开展新农村整村推进规划的要求,构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空间,建设文明、优美、和谐的新农村。

第一章 规划的依据及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5.《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6月29日国务院令); 6.《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住建部2013年12月17日);

7.《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8.《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9.《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10.《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试行)》; 11.甲方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

12.现状地形图及现状调研收集的村民意见。13.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二、指导思想

1.规划依据现实情况,遵循农村经济高效、快速的发展模式,在有利于整个城乡空间形态发展的基础上,寻求村庄的长远发展策略。

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农村人均生活水平为根本落脚点,加强本地区村庄规划建设工作,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3.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在贯彻村镇体系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村庄居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同时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地方本土特色,发展乡村绿色旅游产业,繁荣城乡经济。

4.加强资源集约利用。根据农业规模经营的要求科学选址,确定合理规模,规划建设紧凑集约,少占耕地。

5.处理好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对基本农田、水体等特殊区域的保护,本着有利于村庄长远发展的原则,合理引导村庄有序

扩张,保持规划弹性,为未来发展留出备用地。

6.建设以整体生态观为指导的新型农村村庄。广大乡村地域是城市的净化载体,而当前农村资源浪费及农村环境破坏非常严重,以生态保护为指导的新型农村村庄,既可以维护自然生态,又使人类获得良好生存环境,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根据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类指导,分步骤有序推进村庄规划建设。

2、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始终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利用丘陵、岗地、缓坡和非耕地进行建设,并积极引导散居农户和村落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坚持“一户一宅”的基本政策,对一户多宅、空置老宅形成“空心村”应整治、改造或者拆除。

3、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合理规划配套各类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通过规划引导,为农民创造有利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4、延续特色、保护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充分考虑丘陵、平原、水体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的要求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因地制宜,灵活布置,保持田园风光,突出地方特色。

5、尊重民意、科学决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在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切实维护村民的利益。

四、规划目标

1、充分利用所具有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与交通条件,将村庄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现代化新农村居民区,成为展示北村新农村新形象的窗口。

2、高效能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不仅要齐全,而且要做到安全、高效、可靠,建设高效能的通信设施和协调的道路交通系统,建设高效能的上下水、清洁能源供应及垃圾回收等工程设施。

3、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防止污染。

4、高品质的物质形态环境。功能与形态并重,合理进行功能组合与用地布局,塑造富有特色的形态环境,构造一个空间层次丰富、具有时代感的新农村村庄。

5、高水平的规划管理。加强村庄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率,统一规划,增加弹性和应变力,建立完善的村庄管理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

横港镇通门垄概况

一、区位与环境

通门垄村位于横港镇西部,三面环山,风景秀美,距镇政府约1.6公里。

二、村庄基地现状分析

规划用地内的地势基本平坦,地质条件良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居住环境。(1)用地布局与功能分区

村庄内各类用地布局混乱,居住用地与禽畜圈舍用地、荒林地相互混杂。村庄内部荒林与村民住宅混合布局,严重影响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村民大多饲养鸡、猪等。养殖禽畜的各种设备直接堆放在庭院中或是在庭院门口,并且家禽家畜产生的粪便随处可见,污染村庄环境,影响村民健康。

此外,部分村民在庭院前后种植农作物,居住用地与种植用地相互混杂,居住用地间夹杂着大量的使用效率低的种植用地,导致居住用地分散、浪费、无序,致使土地利用低效。

(2)村庄内道路存在问题

村庄内部分道路错位交叉和丁字交叉较多,道路断面的功能不全,道路多为尽端路,现状道路不成系统。各级道路普遍偏窄,小巷狭窄弯曲,消防车无法进入。

道路附属设施不够齐全,道路两侧缺少路灯和停车场地,车辆在村中乱停乱放。村内道路衔接不通畅,局部存在断头路。

(3)供水、饮水问题

村庄现已基本实现全户通自来水。

(4)排水问题

村庄内无污水处理设施。(5)电力、通信问题

村庄内电力线、电信线布局凌乱,影响村民的安全和供电的稳定性。变压器的容量已不能满足村庄日益增长的用电量需求。村庄的通信交换箱服务半径不合理。

(6)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 村内无配套服务设施(7)环境卫生问题

目前村庄内有少量垃圾收集点。

三、村庄住宅现状分析

农民住宅除部分零散独栋住宅外,大多数的住宅沿村级主干道布置,住宅大多为2-3层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较好,但差异也较大,建筑立面也不统一,整体景观效果有待提高。每户宅基地面积大小不一,差别较大,不便于以后对宅基地的管理。

住宅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

(1)居民住房布局较散乱,住宅间用地难以利用。

(2)个别宅基地面积过大(大于0.5亩),造成土地的浪费。(3)房屋为砖混结构,少数陈旧,质量较差。

(4)由于家庭饲养家禽家畜,造成环境脏乱,道路狭窄不通畅,卫生状况差。(5)居住服务配套、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均不符合要求。(6)建筑风格不统一,缺乏韵律感。

根据现状建筑的质量状况,将村庄建筑划分为以下三类:

一类建筑:主体结构完整,采用砖石以上的混合结构,建筑外观装饰完整。二类建筑:主体结构比较完整,一般采用砖木以上结构,建筑外观略有破坏。且在近期建设中不影响居住的建筑。

三类建筑:该类建筑包括主体结构有较明显破坏,交通不便捷,影响村庄空间布局和发展的建筑以及近期需要搬迁的居住建筑。

四、村庄产业现状分析

经调研分析北村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庄,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但农业发展特色不足,非农产业发展尚处于原始自发状态,缺乏对农业的支撑和带动,生态农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1、农业以旱田作物种植为主,生态农业转型处于起步阶段

土地质量很好,地下水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较好,适合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规模化经营。

第四章 建设规划布局

一、设计构思

本次规划力求在总体空间布局、室内外环境、住宅类型、村庄配套设施上有一定的超前性与创新性。规划方案注重对新农村休闲、居住理念的体现,场所的建立,是把建筑、人类与环境景观紧密结合的产物,即有物质性的建筑,更有精神上的生活氛围,指导我们在规划中,从微观的建筑上升到一个更宏观,综合的角度去看待

其整体性。大面积的绿色景观引入每户中,村庄内景观与周围的自然风光浑然一体。规划中着重突出绿化景观与公共性活动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彼此交融,并提供居住与休闲两种不同的生活模式。使村庄内居民在尽情享受阳光、清洁空气的同时,与现代新农村生活、资讯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规划结构

规划配合整个横港镇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结构,村庄内主要提升主干道硬化绿化亮化工程以及街道两侧的房相改造,提升建筑外立面及围墙韵律,统一建筑风格以及路边休闲设施的改造提升,增加乡村旅游气氛,打造新农村村貌。

三、规划布局

人类居住活动的集约化是未来农村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本方案以此为前提,将住宅、村庄的生活服务设施适当地集中,在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现代生活多种高标准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密度,让绿化环境成为居住空间真正的主题。

1、住宅布局

组团本身即是扩大的院落,各组团中心的景观节点均与村庄结构轴相联系,形成由主轴向四周辐射的布局形态。整个村庄结构脉络清晰,为后续管理的低成本 化创造了条件。

2、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区位性与方便性是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主旨,结合整个村庄建设的情况,以符合农村居民的活动规律和日常使用为原则,以适应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趋势和市

场需求为目标。同时,所配置的内容也避免与周边地区的设施不必要的重复,兼顾其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在村庄的合理位置布置提升村庄管理、文化活动广场、公共休闲节点、农贸市场、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从而使村庄公建的配置能最大程度地为全村庄服务。村庄垃圾实行袋装化管理,住宅院落设垃圾收集点,经统一收集后运到垃圾收集站进行中转,其设置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及便捷的原则。

3、村容整洁整治布局

规范建筑立面风格,设计围墙、护栏、挡土墙以及主干道绿化树池、花池、水渠等,统一风格,提高乡风文明,完善村容整洁。

第五章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一、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结合村庄原有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提升便民服务中心、教育设施、医疗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新增综合服务广场、村民休闲活动节点、农家书屋以及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按照使用方便的原则进行规划布置。

二、基础设施规划

1、道路系统规划 1.1交通组织

此次村庄规划近期项目就包括拓宽管理处主干道,两侧道路绿化,与观赏游步

道,改造道路两侧民宅,穿衣戴帽,统一建筑天际线,道路两侧见缝插针式穿插休闲小节点,提升村民业余生活。

在整体交通组织上注重整体性与景观性结合场地特点与空间布局,在加强各组团相互贯连并便利内外交通的同时,创造合理的道路系统。村庄内的道路布局较为规整,方便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村庄车行道路格局为一站式。步行则主要通过村庄内部的步行轴线进入各住宅院落,居民可就近通达居住地,保证居民生活的宁静和舒适。在入口处规划设置残疾人坡道,实现村庄无障碍设计。

村庄内道路及铺装根据不同功能选取不同的材质。如村庄内主要车行道为沥青路面;人行道、住宅院落内的车行道采用彩色混凝土地砖,室外停车场采用植草砖,以丰富村庄景观。

1.2、停车

静态交通规划也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要方面,适应农村小汽车的日益增长及用户的方便,充分考虑停车场的安排。根据居住区停车库(场)设置标准测算,并结合设计要求,按每户0.5个停车位进行规划布置。主要方式为院落停车;在主干道一侧设计临时停车位,以及村庄公共活动广场的附近,规划公共停车场。

2、给水排水规划

2.1给水工程规划

2.1.1 用水量:计算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014年版)),结合当地情况和资源节约的原则考虑,规划村庄人均用水量指标近期为130升/人·日;远期为170升/人·日。

2.1.2 输配水管网规划:给水管网系统的布置,采用环状布置为主,并应以最短距离向用水大户供水。输配水管网的布置与道路规划相结合,干管DN200,次管DN150,支管DN100。给水管道材料可选用球墨铸铁管。

2.1.3 村庄消防用水规划:结合村庄配水管网安排消防用水或设置消防水池。在水量保证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自然水体作为村庄消防用水。

管网末端压力为0.20MPa。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设置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

2.2排水工程规划

近期采用雨污合流制排水体制,远期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近期敷设污水管道,生活污水经污水管道排出,雨水沿地面自然坡度排入已有沟渠。远期建设雨水管渠系统,雨水和污水能够相互独立排放。

2.2.1 污水工程规划: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0%估算,污水主干管D500,次干管D400;管线布置根据各地块的地势走向分块布置,最终通过主干网组成统一的排水系统,将污水统一排入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简单处理后,排入沟渠。

2.2.2 雨水工程规划:规划沿道路布置雨水管道,雨水主干管D600次干管D500,支管D400。利用自然地面坡度,就近组织雨水排入沟渠。

3、供电电信规划

3.1 供电工程规划:现状电网已成系统,基本满足村庄规划,此次规划在原有电网基础上,进行普检,查缺补漏,保障村庄未来发展的用电量及用电安全。规划路

灯,间距20-40米。

3.2 电信工程规划:电话普及率100%。村庄设电信代办点,具体位置设在邮政所中,代理电信业务。近期可以考虑架空敷设,远期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宜采用地下管道敷设;管孔数要能满足远期规划,规划住宅按每户1.5线计算。规划设三处电话交接箱,通信中继光缆引自集镇区的市话主干光缆。主要道路上的电信电缆采用HYV2型,以电缆穿PVC保护管地下直埋方式进行敷设;宅前道路上电缆线要沿建筑后墙走线,进入住户,沿后墙的线路要统一高度,整洁美观(可以考虑全部地下敷设);宽带网络逐步入户。

4、广电规划

邮电、电信局引入有线电视、广播网络线路,根据村庄建设的要求全面覆盖,其管线应逐步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有线广播电视管线与村庄通信管道统一规划、联合建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5、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5.1 鼓励村民利用生产的有机垃圾作为有机肥料,实行有机垃圾资源化。5.2 推广水冲式卫生公厕。村庄公共厕所的服务半径一般为300米,规划结合整个村庄的公建、公共绿地设置水冲式公厕。

5.3 按照“村庄收集—村庄转运—乡集中—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村庄设置垃圾收集点、垃圾转运站,不专门设置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5.4 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70米,规划多处垃圾收集点。

6、防灾减灾规划

村庄内主要建筑物、公共场所按规范设置消防通道、消防设施;提出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措施;提出地震灾害防治的规划与建设措施,建筑的基本抗震设防标准不低于七度,公共生命线建筑的基本抗震设防标准不低于八度。

第六章 建筑设计

一、住宅规划设计原则

1、住宅应以双拼式、联排式为主。

2、住宅组团结合地形,灵活布局,空间围合丰富,户型设计多样。

3、住宅设计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节能的原则,积极推广节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

4、住宅建筑风格统一采用新农村田园风格,白墙灰瓦,体现地方特色。

二、住宅户型

1、新建民宅平面功能方便农民生活,布局合理。结合农村建筑“L”型布局并进行适当的改造,增加相应的功能布局,将现状“堂屋”与“灶房”结合,形成客厅、厨房与餐厅等功能空间,方便各功能空间的使用;增设老人房、车库、杂物间、室内卫生间、起居室,符合农民的生活习惯又不失城乡房屋的舒适与典雅,彰显“人性化”设计要求,缩小城乡居住条件的差距。

2、各功能空间减少干扰,分区明确,实现“三分离”:寝居分离、食寝分离、净污分离。

3、为住户提供适宜的室外空间:二层建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置露台,方便居民的生活、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符合当地人的生活习惯。

4、整体风格采用新农村田园风格,立面统一协调,突出地方特色,色彩应与地方环境相协调,体现乡土气息。

三、建筑造型

在整体新农村田园风格的基础上形象上给人以强烈的朴实感和回归感,既体现建筑原汁原味的新农村特色,又充分反映了其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新农村村庄形象,营造自然村气氛。

总体上给人以朴实、温暖、充满乡愁的感觉。使建筑形式清新典雅而又符合现代新农村气氛,建筑造型表现出一种自由韵律,增强亲切感和生活气氛。建筑风格统一风格和谐相处,使村庄必将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景及强烈的可识别性,成为湘东区排上镇的亮点。

第七章 竖向设计规划

结合村庄坡度不大的现状条件,在竖向设计中进行少量的土方填挖,形成良好的地面排水,使雨水最终汇聚到道路下的雨水管和排水沟中。组团道路力争平缓,道路纵坡控制为0.3%-3%之间。

第八章 景观环境规划

一、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村庄的建设布局应融入自然环境之中,努力建设生态型村庄。形成各组团院落的绿色景观特色。

2、植物配置

结合村庄所处地块的自然条件,植物类型的选择以乡土特色树种为主,采取乔、2、地方性原则:村庄建设风貌、树种、建筑材料应该体现地方特色。

3、传承历史文化原则:充分挖掘当地的文脉,体现乡土文化特点。

4、整体性原则:村庄的各项景观要素之间有较好的连贯性、一致性和协同性。

二、总体设计思想

系统性与生态性结合整体布局与组团规划,以各建设点成片的绿化景观中心为主要布置形式,结合步行系统规划,有机联系各组团绿地,使各个组团绿化连为一体,增强户外空间连续性。将中心绿地、公建绿地、宅间绿地和沿街绿地相结合,使之成为统一的绿化系统。绿化环境设计在强调组团空间个性化塑造的同时,更为注意整体意境,将村庄户外环境书写成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诗篇。

1、绿地系统

绿地景观采取集中与分散的原则布置,主景观轴线的交点处,营造出景观中心;各个片区内布置景观组团。

主景观轴结合绿化、公建及硬质铺地、景观中心、道路绿化形成界面丰富而连贯的景观带,同时由主景观轴向村庄各组团中心延伸,形成各组团中心的次 景观核心。

各组团与景观轴的交汇处形成新的景观节点,进一步强化了主景观轴。组团内部各院落绿化以朴实、自然为原则,种植多样的地方树种,乔、灌木、地 被相结合,灌、草结合,常绿、落叶、色叶、香花的搭配,形成以阔叶树木为主的生态植物群落,既满足生物学特性,又注重绿化景观效果,创造出安静、优美的 环境。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变化,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的组合与协调,通过植物的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以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创造季相景观。

另外,村庄内绿地对外部环境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面广量大的村庄绿化,不应追求名贵的花木树种,树种选择应以适合当地自然条件、价廉、易长、易管、四季常青为原则,少量采用一些形态优美,具有色、香、味的花木。道路绿化以乔木为主起到隔音效果,又能减少外墙吸热,保护外墙墙面,美化乡村环境,还可以在其他部分布置垂直绿化:

1)部分山墙两层左右以下部分,加以墙面绿化。2)住宅建筑南北退台处,结合退台,进行屋顶绿化。

第九章 产业规划

一、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特色产业链。

坚持从实际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因地制宜形成地方产业特色,面向市场

选择产业项目,优化产业布局,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生态有机农作物为龙头形成特色产业链。

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推出龙头企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提高务工农民工资收入,壮大劳务经济;加快改善生产条件,推广优良品种和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壮大农村新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

二、产业发展措施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农业生产设施,实现旱涝保收,提高耕地农业生产能力

在全村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率;搞好耕地灌溉体系配套建设;提高排涝抗旱能力。

2、引导和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农民合作组织上连企业、下连农户,是产业化组织链的核心,是解决分散的农户同市场衔接的有效形式。引导和扶持农民特别是专业大户,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推广“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3、加大改革力度,培育市场主体,创新第三产业发展体制和机制

以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逐步实现第三产业的个人、企业向经营性转变,实

行自主经营、自负亏盈、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

4、广开筹资渠道,增加第三产业投入,充分利用金融、税收、财政、价格等经济手段扶持第三产业发展

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投资原则,动员和引导社会资金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

5、加强技术推广,培育新型农民

加强与市农业局等部门的合作,构建技术推广平台,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专家进村入户,为群众解答各种疑难问题,使农民及时有效的获取农业科技服务。

第十章 分期建设规划

一、近期建设规划

主要是打造村庄近期建设实施方案

1、基本项目

(1)完善“五通”(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和宽带)基础设施。

(2)完善居民安置区、文化活动广场、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场所。(3)完善村规民约、村容村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推进丧事简办;健全文艺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4)完善村民议事制度,进行村务、财务公开。壁、门窗无乱涂稀奇古怪画张贴现象,庭院绿化、美化。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和管理

一、规划实施的管理策略

1、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充分体现民主,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透明操作。

2、实行集体管理、政务公开。

3、政府引导、企业辅助、农民自愿。

4、政策引导为主、资金援助为辅。

二、村庄规划实施措施

村庄规划性、综合性、建设性的规划,而村庄建设则为经常性、具体性的工作,为了加强规划对建设的宏观指导作用,特在总体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增加建设管理控制规划方面的内容,对村庄内各项建设用地提出一些“规定性”或“引导性”的建议,把所有建设用地划分为三大类。

1、必须严格按规划性质使用的用地:规划中的广场、道路、重要公共建筑、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教育用地等必须严格控制,禁止随意占用。

2、可以相互兼容的用地: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行政办公等公共建筑用地及居住用地等,在不影响总体布局和空间景观,不妨碍其它用地的情况下,可以相互兼容。

下载[精品]美兰区演丰镇桃园村旅游化改造规划说明书(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品]美兰区演丰镇桃园村旅游化改造规划说明书(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镇(乡)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 建设现状与发展条件评价一、自然环境及历史沿革 (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沿革等内容)。二、经济发展现状 (农村各类产业发展水平和村民经济收入等内容......

    谷恋村旅游规划方案

    祁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晋商故里,历史上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并且也获得了辉煌的经济繁荣,时至今日,位居山西省中部的祁县由于多种因素的有利条件,那些陈古的历史文物已成为当今不......

    “十二五”旅游规划应关注十个“化”

    ):“十二五”旅游规划应关注十个“化” (2010-12-10 15:44:24) 转载 标签:分类: 经典转载 旅游规划 旅游 开栏的话:《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如何破解乡村旅游规划同质化

    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改变农村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战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地政府从中尝到甜头,争先恐后发展起乡村旅游。但全国许多地方在编制乡村旅游规划时......

    旅游总公司2010年帮扶村扶贫开发规划方案

    旅游总公司2010年帮扶村扶贫开发规划方案根据《中共**市**区委、**市**区人民政府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办发6号),结合帮扶对象的实际,为切实做......

    新桃村关于旅游村建设的规划

    新桃村关于旅游村建设的规划新桃村位于紫阳县城关镇县城西面,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共有6个村民小组,397户,1410人。主导产业是蔬菜大棚和特色农家乐,已建成沼气池150口,改水改厕20......

    杜家台村旅游项目建设规划方案

    杜家台村旅游项目建设规划项目名称:长城脚下的杜家台新兴小镇 策划单位:北京绿色家园文化艺术中心 总 策 划:梁培俊 投资建设:绿色家园项目投资部 合作咨询:*** 规划背......

    毕业设计CAK6150普通车床的数控化改造(伺服系统的改造)说明书[最终定稿]

    目 录 1 引言 ................................................................... 2 2 数控车床与数控介质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