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表报管理规定
数十万精品资料免费下载!
十、表报管理规定
第一条本公司为求表报作业合乎时效借以加速内部联系特订定本规定凡本公司之各项表报作业管理悉依本规定办理之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之表报系指为应管理上之需要所设置之表报经总经理核准并予正式编号后列入表报目录内之所有表报称之
第三条本公司之所有管理用之表报除依使用单位别及作业程序依序编号外并另依表报之内容性质划分为下列三类
1.管制表报
2.应复表单
3.一般表单(不包括各单位自用之统计表格)
第四条各类表报之区分如下
凡表报之右上角加盖有管字者属第一类之管制表报即列入管制之表报
第五条各类表报之收发统由总务部负责分别设置专册分类登记追踪和管理
第六条管制表报之收发一律限用本公司印制之黄色信封比交专人登记统计分发
第七条管制表报依其应提报时区分为:
1.日报表
2.周报表
3.旬报表
4.月报表
5.半年报表
6.年报表
第八条各单位对于管制表报之提报时间除表上已载明应提报时间者外应按下列规定时间以挂号或限时邮寄总务部或派员送投总务部专设之收件箱并由总务部负责登载其实际收文时间
第九条各直线单位每月应呈报之管制表报明细由总务部于月底前负责列表通知并就其呈报情形列入评核
第十条各直线单位其应呈报之管制表报,凡依规定时间提报者(分公司以寄发之当地邮戳时间为凭)各项表报分别依下列之得分规定按月由总务部根据其当月份之收文时间记录,分别核计月份单位表报提报之总得分,并依得分情形,分别编列名次呈报总经理核定后于每月十日前公布之,凡连续2个月均列属最优之前3名者,则单位主管连同业务员均分别予以奖励。
第十一条管制表报之设置或印制一律应事行会签经营会议经理后始得印制之如遇新增或内容有所修改时应呈总经理核准后始得印制之
第十二条凡遇表报新增或废除或内容修改时各单位应自行参照公布或通知事项更替手存之表报目录务使表报目录中之各表样张永保正确
第十三条各单位使用之表报如有告缺时应以表报请领单径向总务部请领补足之 第十四条本规定由总务部呈总经理核准公布后实施修订时同
数十万精品资料免费下载!
第二篇:个案随访表报2013年
个案随访表
卡片ID号:
卡片编号: □□□□□□□□□□□□□□□□□□□□
.此次随访结束)
随访状态:
____次)(当前是否羁押:
“个案随访表”填表说明
卡片编号:由网络报告系统自动生成,与传染病报告卡一致。通过系统自动打印“个案随访
表”或直接将网络自动生成的编号抄写至此处。
随访状态:在相应的内容前打√。若选择“随访”,应填写随访次数,同时必须选择其当前是
否羁押。选择“是”指目前仍在羁押场所内羁押;选择“否”指目前非羁押或既往
羁押本次随访时已释放。“失访”是指在既定随访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被随访到,随访责任人无法了解他们的状况。选择“失访”后
必须选择其失访原因,“外出”、“拒绝随访”、“羁押”和“转入时地址不详”只能选其一。“外出”指随访期间通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本人、家属或知情人告知其不在本地;“拒绝随访”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本人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接受本次随访;“羁押”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因目前在羁押场所内羁押而无法随访到;“转入时地址不详”指在转介的过程中,转出地随访责任人未详细填写转入地址。若本人未随访到,但通过知情人或电话随访等方式可获得其有关
信息,完成随访内容,则不属于“失访”。对于暂时未找到但非“查无此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每到既定的随访日期仍应进行随访。“查无此人”指首次随访时通过多种途径调查核实被随访人提供的姓名、现住地址、户籍地址和联系
电话均为虚假信息,无法联系到被随访人的情况。若首次随访状态确定为“查无此
人”,此后无须继续随访。
患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现住地址五项内容可按照“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
统”个案随访中相关信息进行填写,如有变更需及时更正或补充。
患者姓名:根据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身份证或户口簿登记的姓名填写,如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为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则应填写其家长的姓名。
性别:在相应的内容前打√。
身份证号:根据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身份证填写。
联系电话:每次随访都必须询问其变动情况。应填写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本人同
意提供的个人、家庭、亲戚朋友或单位电话号码。
现住地址:每次随访都必须询问其变动情况。应填写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目前实
际居住并能够随访到的详细地址,可以是家庭住址,也可以是临时住址,如医院、租住的民房或宾馆。若为临时住址,还应填写其他长期居住的现住地址,或询问其
迁移动向并记录于备注中。
本次被诊断为HIV阳性之前是否还做过HIV检测:指本次HIV检测之前(不包含本次HIV检
测),是否做过HIV检测。在相应的内容前打√。回答为“否”,则直跳转至下一栏
目。2013年1月1日以后新发现的病例都应询问其既往HIV检测史信息,并填写在第1次随访表中。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上报的可随访的病例,必须在2013年内随访中询问该问题,并补充填写在相应的随访表中。
最后一次HIV检测为阴性的时间:对于有既往HIV检测史的人,填写最后一次HIV检测结果
为阴性的年月。若唯一的一次既往检测结果为HIV阳性,则在“无HIV阴性检测史”前打√。
第一次HIV检测为阳性的时间:既往曾经接受HIV检测,结果为阳性者,填写第一次HIV检
测为阳性的年月。
第一次HIV检测为阳性之前的24个月中做过HIV检测的次数:对于有既往HIV检测史的人,填写第一次HIV检测为阳性之前的24个月里,做HIV检测的次数。
是否已死亡:若已死亡,填写实际死亡的公历日期。
死亡时病程阶段: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死亡时,被诊断的艾滋病病程结果。主要死因:按法定死因确定机构或部门(如医院、公安部门等)确定的死亡原因填写,如无
上述依据,按随访时了解死亡相关信息填写。只有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
中该病例的疾病名称为“艾滋病”时,主要死因才能填写为“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
过去6个月有无以下艾滋病相关临床表现:可以多选,结合观察结果和询问情况,在相应的选项前打√。艾滋病相关性疾病包括:严重的细菌性感染、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
感染、念珠菌病、隐球菌病、肺孢子虫肺炎,播散性真菌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带
状疱疹病毒感染、弓形虫脑病、卡波西肉瘤和非何杰金淋巴瘤等。
病程阶段:根据《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WS 293-2008),在随访时按实际已诊
断情况选择。“艾滋病确诊日期”在随访时首次被诊断为艾滋病病人的情况下填写。
自上次随访以来配偶/固定性伴变化情况:配偶/固定性伴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
人的配偶或同居者。根据上次随访至本次随访之间配偶或固定性伴实际变化情况填
写。
当前配偶/固定性伴感染状况:“自上次随访以来配偶/固定性伴变化情况”选择“既往有配
偶/固定性伴且配偶/固定性伴未变更”、“既往有配偶/固定性伴但配偶/固定性伴已
变更”或“既往无配偶/固定性伴,现有配偶/固定性伴”时填写此项。根据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配偶检测信息,在相应选项前打“√”。若配偶为阳性,需填写配偶卡片编号。
若已检测,检测日期_____年___月___日:当前配偶/固定性伴感染状况填写了“阴性、阳性、检测结果不确定”后,需要填写该次检测的具体日期。
子女检测状况:根据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提供的信息填入相应的内容。
现在是否为同伴教育员:同伴教育员指该类人群中经过选择、强化培训,并在所属人群中协
助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人员。
过去3个月,是否每次发生性行为都用安全套: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过去3个
月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包括婚内、婚外)。如果过去3个月未发生过
性行为,选择最后一项。
过去3个月,是否每次与配偶/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都用安全套:当配偶/固定性伴变化情
况选择“既往有配偶/固定性伴且配偶/固定性伴未变更”、“既往有配偶/固定性伴
但配偶/固定性伴已变更”或“既往无配偶/固定性伴,现有配偶/固定性伴”三项
中任一项,且“过去3个月,是否每次发生性行为都用安全套”选“是”或“否”
时填写本选项。
过去3个月,是否共用过注射器注射毒品: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过去3个月共
用注射器注射毒品的情况。如果过去3个月无注射吸毒行为,选择最后一项。
过去3个月,是否参加针具交换:指注射吸毒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过去3个月
参加针具交换活动的情况。如果过去3个月无注射吸毒行为,选择最后一项。
若为育龄妇女完成如下问题:育龄妇女目前的孕产情况,在相应的内容前打√。产后指产后
6个月内。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孕期、产时、产后是否为预防母婴传播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
过去6个月您或您的家庭是否获得过来自亲戚、朋友以外的其他组织或个人的关怀、支持和
服务:关怀支持与服务主要指:
宣教咨询:发放宣教材料,免费提供安全套,提供咨询和家庭护理培训等。
药物提供:对需要抗机会性感染治疗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或部分免费提供药物。
关怀救助:(1)符合条件的纳入民政部门低保对象;(2)对未纳入民政部门低保对象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及家属每人每月能得到一定补助;(3)子女免费接受九年义务教育;(4)提供开展生产自救、参加互助小组、就业等帮助。
本次随访是否出现以下结核病可疑筛查症状:询问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关于结核
病可疑筛查症状的7个问题,并根据其回答填写“是”或“否”。
过去6个月是否接受过结核病检查:根据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接受结核病检查的实际情况选择。若接受过结核病检查,应在后面的括号内选择实际的检测结果。
目前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根据本次随访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是否正在接受国
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实际情况选择。选择“是”,则必须按要求填写13位抗病毒治疗号。
目前是否接受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根据本次随访时是否接受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实际情
况选择。选择“是”,则必须按要求填写13位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号。
自上次随访以来,做过CD4检测____次:根据上次随访以来接受过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实际
情况填写(含本次随访采血检测)。若填写的次数非“0”,则须在后面填写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及相应检测时间(若此次随访采血检测CD4T淋巴细胞,其结果填为最近一次检测结果,并填写相应的检测日期。检测日期指做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实验室检测日期,而非采血日期、报告打印日期或报告签发日期)。
检测单位:在填写了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和检测日期后,要填写相应的检测单
位,填报时从下拉菜单中选择即可。
随访执行单位:负责随访调查和填写“个案随访表”的单位。
随访责任人:负责随访调查和填写“个案随访表”的随访责任人姓名。
随访日期:完成随访调查并填写“个案随访表”的日期。
备注:对于随访表中一些特殊情况或需要特别说明的内容,填入此项。
++++++
第三篇:“微腐败”剖析表报
为加强乡镇基层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按照镇党委和镇政府整治基层“微腐败”问题专项行动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精神,并对自己进入镇政府工作这半个月的实际工作及思想动态进行了回顾和思考,查找出了我在理论学习、工作态度、纪律作风、群众意识等方面存在问题。并运用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和方法论对其成因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以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目的。现对照自身实际,作如下剖析:
一、学习方面
问题
一、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
原因剖析:
没有把理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思想上对政治理论重要性的认识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深入了解,流于一知半解,影响了理论水平的提高。
整改措施:
1、提高对政治理论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只有理论上的坚定与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与清醒。作为党员和公职人员,必须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必须进一步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
2、将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用理论联系实践,指导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
问题
二、缺乏主动学习,视野和知识面不够广
原因剖析:
一是在思想上对学习要求有所放松,对教师应具备全面的素质,掌握更多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时间观念不够强,没有把点点滴滴的零星时间利用起来。
整改措施:
1、把学习作为第一要义。按照“精学理论、深学业务、广学知识”的思路,把学习目标量化,计划细化,做到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2、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发挥“钻”和“挤”的精神,把点滴时间利用起来。
3、时常主动观看新闻,阅读报纸,了解国内外发生的事件,认真思考,研究和发掘其深层次原因或涵义。
二、思想作风方面
问题一: 心理落差较大,精神不振
原因剖析:
一是思想观念没有及时转变,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整改措施:
1、及时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要意识到基层是锻炼人、实现个人价值和放飞梦想的地方。
2、克服消极思想和情绪,迎难而上,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努力适应新环境,脚踏实地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问题二:纪律性不够高,思想作风不够端正
原因剖析:
1、纪律性不够高,没有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和增强纪律性对党员和公职人员的重要性。
2、自我要求有所放松,忽视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提高。
整改措施:
1、加大对规章制度的学习,哪些是禁止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提高自身组织纪律性。
2、做好角色转换,明确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提高责任心和事业心。
3、加强自我约束,摒弃不良习惯,注意言行举止,做到“一日三省吾身”。
三、工作方面
问题
二、公文写作能力不够强
我所在的党政办,平时需要经常处理文件,拟写公文,撰写材料。当领导交代我拟写公文或撰写材料时,我不能有效率、有质量的完成,达不到领导的要求。
原因剖析:
一是平时接触公文写作的机会少,在大学《公文写作》这门课程里没有用心去学;二是平时不善于阅读积累,缺乏动笔写作锻炼,写作能力不够强。
整改措施:
1、不断强化学习,向书本学,向领导学,向有写作能力的同事学,向自己的工作实践学。
2、平时注重阅读积累,注意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增加知识储备量,方能到用时“下笔如有神”。
3、强化公文写作训练,努力提高自己公文写作水平。
通过这次对自己不足之处的深刻剖析,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并时常开展自我批评,保持良好的思想、纪律、工作作风。希望今后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和同事们的帮助指导下,继续查找自己在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学习,改正不足,提高和完善自己。真正使自己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净化,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努力把工作做好,做出成效。
第四篇:职业健康管理规定十三项制度
附件:
黑龙江省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
管理规范化制度(暂行)
一、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一)主要负责人责任制
1.严格遵守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标准等,制定并实施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规划,设置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责任主体,提供具备相应知识和能力的人力资源及经费保障;
2.定期组织召开职业健康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本单位存在的职业危害重大隐患和问题,不断改善劳动作业环境,保证职业危害防治设施经费等投入的有效实施;
3.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4.及时、如实报告职业危害事故。
(二)主管职业危害负责人责任制
1.认真组织贯彻落实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标准等,明确在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和内容,指导本单位职业健康工作的全面开展;
2.促进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的落实,严厉追究违法违规违章行为责任; 3.及时组织召开职业健康相关会议,组织制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规划、计划、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并负责组织实施;
4.及时研究提出本单位职业危害重大隐患和问题,及时向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及时消除职业危害事故隐患和问题;
5.组织建立并实施本单位的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三)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1.具体负责本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明确工作内容,确定日常监督检查方式和内容,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治理措施办法;
2.制定完善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及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监督执行;3.具体负责日常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培训和职业危害事故的调查、统计、上报及建档等工作。
(四)劳动者职业危害岗位防治责任制
1.参加职业危害防治教育培训和活动、学习职业危害防治技术知识,遵守各项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2.正确使用、保管各种防护用品、器具和防护设施; 3.不违章作业,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行为,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单位领导、主管部门报告;
4.当工作场所有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危险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向主管部门和单位领导报告。
(五)职业危害管理部门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1.承担本单位职业健康具体工作,查处相应的违法违规违章行为;
2.组织人员制定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将职业健康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岗、到相关责任人员,并监督检查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落实情况;
3.组织人员制定职业危害防治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人员进行监督检查;
4.组织人员做好本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
5.组织人员做好劳动者健康损害与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关系等相关工作;
6.组织人员落实好本单位职业危害因素工程控制、职业防护设施、个体职业防护等工作;
7.组织人员开展职业健康其他相关工作。
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
(一)日常监测
1.明确日常监测人员,确保监测系统、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对数据的准确性负责,监测数据可溯源;
2.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明确对尘、毒等化学有害因素和高温、噪声、震动等物理因素监测的合理布点(布置图),确定监测办法,明确监测时间,做好记录(记录表);
3.及时向管理层提供现场监测结果报告,并明确人员及定期 报告时间。
(二)检测和评价
1.按规定委托在省安全监管局注册备案具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本单位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进行检测和评价,并提供真实的资料,对提供的资料负责;
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若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定规划,限期解决;
3.建设项目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时和在设备大修后,应对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进行检测和评价。
三、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一)岗前告知
明确相关责任人员,按照劳动合同法,在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应将该岗位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
(二)作业场所告知
1.明确具体负责人设置、维护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2.明确具体负责人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
3.明确具体负责人定期将各岗位监测、检测和评价结果公示,确定公示方式、内容。
四、职业危害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
1.明确职业危害检查负责部门和人员,以及相应的任务和职 责;
2.明确职业危害检查方式(如日常、定期、季节性、节假日前后和一般性、专业性)及检查周期;
3.明确职业危害检查内容(包括对思想认识、管理制度、现场环境、职业危害警示标志、职业危害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工艺、设备、仪表、问题整改等方面的检查内容);
4.明确检查记录保存方式、年限; 5.明确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
6.明确对事故隐患整改限期要求及复查要求,实现跟踪闭合。
五、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1.明确申报工作负责人及其工作内容; 2.明确每年申报时间; 3.明确申报程序;4.明确申报存档资料保存方式、年限。
六、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1.明确教育培训负责部门和培训对象(负责人、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在岗员工、新进员工、转岗人员、外来人员、临时工作人员等);
2.明确各类人员接受职业危害教育的内容(思想、政策、法律法规、事故教训、职业危害防护基本技能、常识、经验等)及教材; 3.明确培训应达到的目的及资格要求; 4.明确教育方式、培训时间、考核方式;
5.明确必须持证上岗的人员,依法接受有关培训、考核(包括复审)管理规定的要求。
七、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并明确以下要求:
1.制定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维护检修规定; 2.明确维护检修单位和检修人及职责范围; 3.明确检修的种类和内容;
4.明确各类检修作业应当遵循的规程或规定; 5.制定并实施检修的程序和要求; 6.制定并实施检修的记录要求; 7.制定并实施检修的验收要求;
8.定期检测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性能和效果;
9.明确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过程中,生产现场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10.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档案资料(包括:使用场所、设施名称、用途、投入使用时间、型号、运行参数等)。
八、从业人员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明确配备范围和标准;
2.明确特种防护用品供应方的资质审验办法; 3.明确防护用品的入库、检验、保管、发放、使用、报废及校验管理办法和管理责任人;
4.明确检查防护用品佩戴情况的部门和人员。
九、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一)建立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明确档案管理人员及职责,档案材料要包括:
1.从业人员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2.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疗等员工健康资料。
(二)建立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明确档案管理人员及职责,档案材料要包括:
1.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
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评价报告; 3.职业病报告卡;
4.对职业病患者、患有职业禁忌证者和已出现职业相关健康损害从业人员的处理和安置记录。
(三)职业健康检查
明确组织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部门和人员,按照国家规定时限开展工作:
1.开展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 忌的员工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2.开展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将体检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当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向所在地安全监管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3.开展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4.开展职业危害事故中、后可能受到职业危害以及参加应急救援人员的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十、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明确制定和完善各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的部门和人员,并张贴在操作岗位。主要包括内容:
1.生产操作方法和要求;
2.重点操作的复核、操作过程产生的职业危害和应采取的劳动保护;
3.异常情况处理和报告; 4.工艺卫生和环境卫生。
十一、职业危害事故管理制度
1.明确职业危害事故报告程序、内容和报告人,明确调查、处理程序、要求和参加人员;
2.明确“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有关责任人 员未处理不放过、预防措施不放过、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原则的要求;
3.明确事故档案管理人员。
十二、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职业危害管理制度 1.明确管理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负责部门和人员; 2.明确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教育和检查办法的部门和人员; 3.明确与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签订职业危害协议的部门和要求。
十三、应急救援预案管理
1.明确各人员应急救援管理责任,确定职业危害应急管理部门和人员,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保证资金,经论证后由负责人批准发布实施;
2.明确重大职业危害应急救援的宣传、学习、教育、演练等相关工作。
第五篇:职业健康管理规定十三项制度资料
附件:黑龙江省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
管理规范化制度(暂行)
一、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一)主要负责人责任制
1.严格遵守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标准等,制定并实施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规划,设置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责任主体,提供具备相应知识和能力的人力资源及经费保障;
2.定期组织召开职业健康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本单位存在的职业危害重大隐患和问题,不断改善劳动作业环境,保证职业危害防治设施经费等投入的有效实施;
3.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4.及时、如实报告职业危害事故。
(二)主管职业危害负责人责任制
1.认真组织贯彻落实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标准等,明确在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和内容,指导本单位职业健康工作的全面开展;
2.促进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的落实,严厉追究违法违规违章行为责任; 3.及时组织召开职业健康相关会议,组织制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规划、计划、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并负责组织实施;
4.及时研究提出本单位职业危害重大隐患和问题,及时向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及时消除职业危害事故隐患和问题;
5.组织建立并实施本单位的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三)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1.具体负责本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明确工作内容,确定日常监督检查方式和内容,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治理措施办法;
2.制定完善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及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监督执行;3.具体负责日常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培训和职业危害事故的调查、统计、上报及建档等工作。
(四)劳动者职业危害岗位防治责任制
1.参加职业危害防治教育培训和活动、学习职业危害防治技术知识,遵守各项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2.正确使用、保管各种防护用品、器具和防护设施; 3.不违章作业,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行为,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单位领导、主管部门报告;
4.当工作场所有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危险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向主管部门和单位领导报告。
(五)职业危害管理部门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1.承担本单位职业健康具体工作,查处相应的违法违规违章行为;
2.组织人员制定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将职业健康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岗、到相关责任人员,并监督检查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落实情况;
3.组织人员制定职业危害防治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人员进行监督检查;
4.组织人员做好本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
5.组织人员做好劳动者健康损害与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关系等相关工作;
6.组织人员落实好本单位职业危害因素工程控制、职业防护设施、个体职业防护等工作;
7.组织人员开展职业健康其他相关工作。
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
(一)日常监测
1.明确日常监测人员,确保监测系统、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对数据的准确性负责,监测数据可溯源;
2.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明确对尘、毒等化学有害因素和高温、噪声、震动等物理因素监测的合理布点(布置图),确定监测办法,明确监测时间,做好记录(记录表);
3.及时向管理层提供现场监测结果报告,并明确人员及定期报告时间。
(二)检测和评价
1.按规定委托在省安全监管局注册备案具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本单位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进行检测和评价,并提供真实的资料,对提供的资料负责;
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若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定规划,限期解决;
3.建设项目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时和在设备大修后,应对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进行检测和评价。
三、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一)岗前告知
明确相关责任人员,按照劳动合同法,在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应将该岗位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
(二)作业场所告知
1.明确具体负责人设置、维护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2.明确具体负责人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
3.明确具体负责人定期将各岗位监测、检测和评价结果公示,确定公示方式、内容。
四、职业危害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
1.明确职业危害检查负责部门和人员,以及相应的任务和职责;
2.明确职业危害检查方式(如日常、定期、季节性、节假日前后和一般性、专业性)及检查周期;
3.明确职业危害检查内容(包括对思想认识、管理制度、现场环境、职业危害警示标志、职业危害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工艺、设备、仪表、问题整改等方面的检查内容);
4.明确检查记录保存方式、年限; 5.明确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
6.明确对事故隐患整改限期要求及复查要求,实现跟踪闭合。
五、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1.明确申报工作负责人及其工作内容; 2.明确每年申报时间; 3.明确申报程序;4.明确申报存档资料保存方式、年限。
六、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1.明确教育培训负责部门和培训对象(负责人、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在岗员工、新进员工、转岗人员、外来人员、临时工作人员等);
2.明确各类人员接受职业危害教育的内容(思想、政策、法律法规、事故教训、职业危害防护基本技能、常识、经验等)及教材;
3.明确培训应达到的目的及资格要求; 4.明确教育方式、培训时间、考核方式;
5.明确必须持证上岗的人员,依法接受有关培训、考核(包括复审)管理规定的要求。
七、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并明确以下要求:
1.制定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维护检修规定; 2.明确维护检修单位和检修人及职责范围; 3.明确检修的种类和内容;
4.明确各类检修作业应当遵循的规程或规定; 5.制定并实施检修的程序和要求; 6.制定并实施检修的记录要求; 7.制定并实施检修的验收要求;
8.定期检测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性能和效果;
9.明确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过程中,生产现场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10.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档案资料(包括:使用场所、设施名称、用途、投入使用时间、型号、运行参数等)。
八、从业人员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明确配备范围和标准;
2.明确特种防护用品供应方的资质审验办法;
3.明确防护用品的入库、检验、保管、发放、使用、报废及校验管理办法和管理责任人;
4.明确检查防护用品佩戴情况的部门和人员。
九、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一)建立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明确档案管理人员及职责,档案材料要包括:
1.从业人员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2.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疗等员工健康资料。
(二)建立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明确档案管理人员及职责,档案材料要包括:
1.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
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评价报告; 3.职业病报告卡;
4.对职业病患者、患有职业禁忌证者和已出现职业相关健康损害从业人员的处理和安置记录。
(三)职业健康检查
明确组织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部门和人员,按照国家规定时限开展工作:
1.开展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2.开展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将体检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当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向所在地安全监管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3.开展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4.开展职业危害事故中、后可能受到职业危害以及参加应急救援人员的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十、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明确制定和完善各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的部门和人员,并张贴在操作岗位。主要包括内容:
1.生产操作方法和要求;
2.重点操作的复核、操作过程产生的职业危害和应采取的劳动保护;
3.异常情况处理和报告; 4.工艺卫生和环境卫生。
十一、职业危害事故管理制度
1.明确职业危害事故报告程序、内容和报告人,明确调查、处理程序、要求和参加人员;
2.明确“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有关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预防措施不放过、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原则的要求; 3.明确事故档案管理人员。
十二、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职业危害管理制度 1.明确管理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负责部门和人员; 2.明确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教育和检查办法的部门和人员; 3.明确与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签订职业危害协议的部门和要求。
十三、应急救援预案管理
1.明确各人员应急救援管理责任,确定职业危害应急管理部门和人员,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保证资金,经论证后由负责人批准发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