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安市委十一项规定
广安市委市政府十一项规定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结合广安实际,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就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出十一项明确规定:
一、改进调查研究。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每年到基层调研不少于60天以上,坚持到困难较多、工作难度较大的乡镇、村组、社区、企业和重点建设现场等地开展调研,着重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工作中带倾向性的普遍问题和差异性的特殊问题及解决办法。到基层调研时,市级部门负责人不超过3名,区市县只安排1名负责同志参加。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不集中或在短时间内轮番到一个点、一条路线调研。到交通条件差的地方可安排越野车,但要从严控制随行车辆。
二、关心帮助基层。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结合“挂包帮”、“三联五帮”工作,分别联系1个边远或困难乡镇,并从中确定1—2个联系村(社区),结对帮扶2—3户贫困户,具体联系3—4名乡镇、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中的难题,切实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分别联系2户企业和2—3名企业代表人士,每季度至少走访调研企业1次,听取联系企业负责人和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加强协调服务,帮助解决企业在要素需求、行政审批、管理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难题。
三、坚持接访下访。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每半年到市群工局接访中心接待上访群众至少1次,直接听取群众诉求;每季度带案下访至少1次,以下访、约访等形式,指导和督促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处理疑难问题。
四、精简会议活动。切实减少各类会议活动,能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可以合并的一律合并。严格会议活动审批程序,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性会议和举行重大活动,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统筹安排。市级部门召开全市性会议和举行重要活动,须经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审核后报批,召开本系统全市性会议每年不超过1次。未经市委批准,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颁奖、揭幕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等。坚持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除党代会、市委全会外,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会议不超过1天,专题会议不超过半天,全市性电视电话会议不超过1小时。会议活动一般不安排接见代表与合影。
五、精简文件简报。凡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已作出明确规定的,一律不再制发文件。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由部门或部门联合发文能够解决的,不由市委、市政府或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印发文件。文件要突出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做到文风朴实、文字精练。简报要突出反映重要动态、经验、问题和工作建议。严格按程序报文,不多头报文。部门简报各保留1种。
六、规范出访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规定,不安排无实质内容的出访,不以任何名义进行一般性考察和照顾性出访。严格按照批准的内容、路线、日程执行出国(境)任务。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出访,不接受国内外企业资助出访费用,不由下属单位分摊、提供出访费用。外方所赠礼品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
七、改进新闻报道。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出席会议活动,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决定是否报道。需要报道的,按照精简务实、注重效果的原则,压缩数量、字数和时长。新闻报道工作由市委宣传部统筹管理,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
八、严格文稿发表。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发表涉及全局和重大敏感问题的讲话和文章,须报市委、市政府批准。除市委统一安排外,个人任职期间不公开出版著作(含摄影、书画作品),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不为出版物作序。
九、简化接待工作。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在基层调研期间,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一律不搞迎送,不专门摆放花草,不安排接见合影。接待不得超规格安排住宿,不赠送各类纪念品或土特产,一律安排工作餐,不上酒和高档菜肴,减少陪同和接待人员。
十、改进安保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不得随意使用警灯、警报器,不得清场闭馆,不得停止、限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十一、厉行勤俭节约。牢记“两个务必”,认真执行相关规定,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全面推行公务卡消费,严格控制会议活动经费,严禁提高会议用餐、住宿标准,会议期间严禁组织娱乐、健身活动,严禁以任何名义发放纪念品。工作会议一律不摆放花草、不制作背景板。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带头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规定。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管理分管联系单位、身边工作人员及家属子女。
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坚持讲政治、顾大局,深刻领会中、省、市作出有关规定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加强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省市要求上来,落实过硬措施,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建章立制,形成保障体系。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起好带头作用。同时,要强化督察,确保全面落地
第二篇:十一项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二、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实习工、实习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 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同时进行相关培训。
三、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 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 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四、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 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
五、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 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 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
六、食品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禁止长发、长胡须、长指甲、戴手饰、涂指甲油、不穿洁净工作衣帽上岗和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 以及做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无关的事情。
七、对食品从业人员实行德、能、勤、纪综合考核,具优者给予表扬 或奖励:对综合考核成绩欠佳者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改正;对不改者劝 其离岗或规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八、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和健康管理培训,并做好培训记 录。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1、从业人员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每年至少
2、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
3、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 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 入口食品的工作。
2、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 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 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3、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做好对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1.负责食品采购、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食品进行卫生监督检查,督促做好食品索证、进货查验、台帐记录工作,并做好书面记录;
2.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持证上岗的监督检查;
3.对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食品用工具及设备、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卫生设施、工艺流程情况和餐饮服务过程监督检查;
4.对洗涤剂、消毒剂、杀虫剂、灭鼠剂等采购的索证验货、储存保管、标示、记录、使用情况监督检查;
5.对餐具、饮具、食品用工具及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清洗、消毒和保洁情况监督检查;
6.组织实施自查自纠活动,定期检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并记录存档;
7.积极参加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组织的会议、培训,落实相关工作
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
2、建立健全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装裱上墙张贴在相应功能区;建立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经过培训合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对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实施内部检查管理并记录,落实责任到人和员工奖罚制度管理,积极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件,严格落实监管部门的监管意见和整改要求。
3、食品安全管理员须认真按照职责要求,组织贯彻落实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员工健康管理、索证索票、餐具清洗消毒、综合检查、设备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用《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综合管理自查表》等进行相关记录,备查。
4、制订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计划,采用全面检查、抽查与自查形式相结合,实行层层监管,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5、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天在操作加工时段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检查各岗位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改进,并做好食品安全检查记录备查。
6、各岗位负责人、主管人员每天开展岗位或部门自查,指导、督促、检查员工进行日常食品安全操作程序和操作规范。
7、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及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周1-2次对各餐饮部位进行全面现场检查,同时检查各部门的自查记录,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
8、检查中发现的同一类问题经二次提出仍未改进的,提交上级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严重的交市场监督管理局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9、在就餐场所设置食品安全宣传栏,主动公示诚信建设,及时处理消费者意见。
单位盖章:
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
目的:
为确保门店的食品安全,保证在食品的经营过程和控制中,降低食品安全隐患,特制订此制度。适用范围:
适用于门店所有食品的生产经营与控制。要求:
1、理货科应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对所有食品做好验收与记录工作。
2、营业部应严格执行“进、销、存”的相关规定,在进货环节配合收货部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在销售环节,做好防虫防尘,做好覆盖,禁止脱离冷链销售,并做好销售台账记录;在贮存环节,严格执行《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3、对于现场制售的商品,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管理,必须严格执行产品的生产工艺,并规范食品添加剂得使用与贮存,精确填写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并严格执行《废弃物处置制度》。
4、对于食品从业人员,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每天对从业人员的健康证、个人卫生进行检查并规范。
5、门店食品安全管理员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对食品经营过程中的相关规定和制度要严格检查并记录;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向门店店长报告。
6、对于在食品经营过程中,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行为,门店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门店店长要及时予以纠正,并规范制度与过程的控制。
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
1.配备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消毒、更衣、漱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及设施。主要设施易采用不锈钢,易于维修及清洁。
2.有效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距地面2米高度可设置灭蝇设施;采取有效“除四害”消杀措施。
3.配置方便使用的从业人员洗手设施,附近设有相应清洗、消毒用品、干手设施和洗手消毒方法标示。宜采用脚踏式、肘动式或感应式等非手动式开关或可自动关闭的开关,并宜提供温水。
4.食品经营区采用机械排风、空调等设施,保持良好通风,及时排除潮湿和污浊空气。
5.用于贮存食品的工用具、容器或包装材料和设备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无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食品接触面原则上不得使用木质材料(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除外),必须使用木质材料的工具,应保证不会对食品产生污染,加工直接入口食品的宜采用塑胶型切配板。
6.各功能区应分开定位存放使用,并有明显标识。
7.贮存、运输食品,应具有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要求的设备、设施,配备专用车辆和密闭容器,远程运输食品须用符合要求的专用封闭式冷藏(保温)车。每次使用前应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8.应当定期维护食品加工、贮存、陈列、消毒、保温、保洁、冷藏、冷冻等设备与设施,校验计量器具,及时清理清洗,必要时消毒,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账
记录制度
为规范学校食堂食品原料进货查验管理工作,保障师生餐饮食品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制度。1.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食品原料进货查验管理工作,专职人员应当掌握餐饮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及食品感官鉴别常识。2.采购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批发市场采购,并索取、留存有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购物凭证应当包括供货方名称、产品名称、产品数量、送货或购买日期等内容。长期定点采购的,与供应商签订包括保证食品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3.从生产加工单位或生产基地直接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加盖有供货方公章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4.从流通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批量或长期采购的,应当查验并留存加盖有公章的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复印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少量或临时采购的,应当确认其是否有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5.从农贸市场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市场管理部门或经营户出具的加盖公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从个体工商户采购的,应当查验并留存供应者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或复印件、购物凭证和每笔供应清单。
6.从食品流通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和农贸市场采购畜禽肉类的,应当查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原件;从屠宰企业直接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原件。
7.采购乳制品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
8.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采购入库前,应当查验所购产品外包装、包装标识是否符合规定,与购物凭证是否相符,并建立采购记录。采购记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批号、保质期、供应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
9.按产品类别或供应商、进货时间顺序整理、妥善保管索取的相关证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和进货记录,不得涂改、伪造,其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为规范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贮存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贮存场所、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设置纱窗、防鼠网、挡鼠板等有效防鼠、防虫、防蝇、防蟑螂设施,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
二、食品和非食品(不会导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具等物品除外)库房应分开设置。同一库房内贮存不同性质食品和物品的应区分存放区域,不同区域应有明显的标识。
三、食品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食品应及时清除。
四、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识,设可正确指示温度的温度计,定期除霜(不得超过1cm)、清洁和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转,符合相应的温度范围要求。
五、冷藏、冷冻贮存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不得将食品堆积、挤压存放。
六、散装食品应盛装于容器内,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七、除冷库外的库房应有良好的通风、防潮设施。
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
为规范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与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服务企业签订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经营协议。
二、安排专人负责餐厨废弃物的处置、收运、台账管理工作。
三、餐厨废弃物分类放置,做到日产日清。
四、禁止乱堆餐厨废弃物,禁止将餐厨废弃物直接排入公共水域或公共厕所和生活垃圾收集设施。
五、废弃物应当实行密闭化运输,运输设备和容器应当具有餐厨废弃物标识,整洁完好,运输中不得泄漏、撒落;
六、禁止将餐厨废弃物交给未经相关部门许可或备案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或个人处理。
七、不得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
八、建立餐厨废弃物产生、收运、处置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并定期向餐饮监督部门及环保部门报告。
九、发现餐饮服务环节违法违规处置餐厨废弃物的,应第一时间向当地餐饮监督部门及环保部门举报。
十、企业负责人应实时监测单位餐厨废弃的处置管理,并对处置行为负责。
食品添加剂使用公示制度
为规范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公示管理工作,保障公众餐饮安 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包括: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剂,酱油、醋、盐、八角等各种香料。
二、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基本信息包括:品名、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编号、供货单位等。
三、公示的基本信息要与实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相符,不得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有变化的要及时更换公示信息。
四、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要专店采购、专账记录、专区存放、专器称量、专人负责,并按照有效期使用。严禁采购和使用无合法生产资质以及标签不规范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
五、公示栏应按照规定悬挂,便于公众了解相关信息。
食品留样制度
根据国家的《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卫生规范》的相关法规、为保证食品卫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及时查明食物中毒事故原因,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实行食品留样制度。凡属下列情况时,应对食品进行留样。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察活动;
(二)外国政府代表团的访问活动;
(三)市级以上政府部门组织的大型会议;
(四)配送的集体用餐;
(五)经贸洽谈会、糖酒会、博览会、运动会等大型活动;
(六)婚丧嫁娶及各类集体聚餐等宴会,超过100人者。
对酒店餐饮、厨房、食堂等食品留样制度要求:
1、大型宴会、重要接待,厨房每样食品都必需由专人负责留样;
2、每餐、每样食品必须按要求留足100g,分别盛放在己消毒的餐具中;
3、留样食品取样后,必须立即放入完好的食品罩内,以免被污染;
4、留样食品冷却后,必须用保鲜膜密封好(或加盖),并在外面标明留样时期、品名、餐次、留样人;
5、食品留样必须立即密封好、贴好标签后,必须立即存入 专用留样冰箱内;
6、每餐必须作好留样记录:留样时期、食品名称,便于检查;
7、留样食品必须保留48小时,时间到满后方可倒掉;
8、留样冰箱为专用设备,留样冰箱内严禁存放与留样食品
9、留样的采集和保管必须有专人负责,配备经消毒的专用取样工用具和样品存放的专用冷藏箱。
10、留样的食品样品应采集在操作过程中或加工终止时的样品。不得特殊制作。对于餐饮单位,不同食品品种分别用不同容器盛装留样.防止样品之间污染;留样容器应专用并经消毒确保清洁、样品应密闭保存在留样容器里。对于配餐企业,可以直接在配送好的集体用餐盘(份)中采集,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g,最好达到250g。
11、留样样品,采集完成后应及时存放在5℃左右的冷藏条件下,保存48小时以上.不得冷冻保存。
12、原则上留样食品应包括所有加工制作的食品成品,并做好留样记录和样品标记,每份样品必须标注品名、加工时问、加工人员、留样时问(xx月xx日xx时)。其它情况则可根据需要可由卫生监督机构或餐饮单位自行决定留样品种。
13、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应及时提供留样样品,配合卫生监督机构进行调查处理工作,不得有留样样品而不提供或提供不真实的留样样品.影响或干扰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企业的生死存亡,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餐饮消费环节突发事故的危害,为提高保障本企业食品卫生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本企业实际,制订该预案。
二、成立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置小组,负责本企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组织、协调和相关责任的处理工作: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以上相关成员对各相关部门负责,并在组长领导下密切协作。
三、工作要求与工作职责: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部门成员要以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指导原则,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确保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维护消费者切身利益。
2、制定方案,提高应急能力。制定本农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各部门成员结合实际,按照《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熟悉掌握分级报告、人员救助、原因分析、责任追究等应急处置的具体工作,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3、工作职责与应急措施:组长负责召集组织协调成员对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应急处置,保持与卫生管理部门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密切沟通与联系。一旦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相关成员必须立即报组长,根据突发事件等级由组长报县卫生局以及县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同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请求政府应急机构实施应急增援。
四、应急措施:
1、加强日常监测,根据就餐规律,密切注意就餐人员状况,如出现就餐人员出现异常,相关人员应第一时间报告组长。
2、接报后应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根据实际情况相关成员按其分工,布置任务,在最短时间内按预定方案执行。
3、发生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并注意食品及相关原材料、餐饮用具的留样工作。
4、可使用紧急催吐方法尽快排除毒物,如使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催吐,同时做好呕吐物留样待查。
5、尽快将中毒病人送往就近医院诊治,并报卫生部门。
6、事后应根据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对场所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第三篇:中共广安市委办公室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共广安市委办公室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强红十字会工作的意见
各区市县委、区市县人民政府,广安开发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工作的意见》(川委办[2005]2号)精神,充分发挥红十字会组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推动全市红十字事业健康发展,现就加强红十字会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红十字会工作的领导
中国红十字会致力于“动员人道力量,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的境况”,协助政府开展人道主义救助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红十字事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关心和支持红十字会工作。充分认识到搞好红十字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红十字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红十字事业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党政主要领导每年至少要听取一次红十字会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红十字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各部门、社会各界要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红十字工作。要进一步加大红十字会的宣传力度,宣传部门及市广播电台、电视台、1
广安日报社等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红十字会的宗旨、性质、职责以及我市红十字会开展的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司法部门要把普及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纳入普法和执法检查的内容,不断提高市民对红十字事业的认识,争取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红十字事业。
二、拓宽支持渠道,提高社会救助能力
我市自然灾害频发,救灾救助任务繁重。市县两级红十字会要认真贯彻《中国红十字会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救助规则》精神,以动员人道的力量,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境况为工作目标,加强备灾救灾网络体系建设,提高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各级各部门要支持红十字会建立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的救灾救助制度,根据“尊重捐赠者意愿”的原则依法处分救灾救助物资,同时,要支持红十字会加强备灾救灾基础设施、救灾救助网络建设、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建立健全救灾救助的工作体系。财政部门要在保证红十字会正常运转所需经费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对红十字会从国际国内争取的无偿援助项目、资金给予项目配套工作经费,并安排一定的救灾救助资金。交通、运输部门对执行救灾救助任务的红十字会车辆,免收道路通行费。工商、税务部门要支持红十字会兴办与其宗旨相符的社会福利事业和社区服务项目,按规定给予税费减免,把对企业等社会力量向红十字事业捐赠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全额扣除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要拓宽人道主义救助领域,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各界人士踊跃捐助我市红十字事业,在对外交往窗口设立募捐箱,广泛争取捐助和支持。还要
支持兴办一批符合红十字宗旨的社会福利事业和经济实体,壮大红十字会的救助实力。
三、加强业务培训,认真开展卫生救护工作
要认真贯彻《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红十字会关于在全市开展群众性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广安府办函
[2004]25号)精神,广泛深入地开展卫生救护培训工作,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指导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的行业和人群高度集中的部门进行群众性卫生救护培训,降低意外伤害的伤残率和死亡率,要把群众性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工作纳入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统一部署。公安、交通、教育、建设、电业、旅游、卫生、林业、经贸等部门及工矿企事业单位要制定计划,配合红十字会分期分批对员工、学生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把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内容,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卫生救护培训工作要与安全生产相结合,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发展红十字组织相结合,不断规范培训行为,提高培训质量,注重培训效果,促进救护培训工作全面展开。
四、紧密联系群众,积极推进社区红十字服务
认真贯彻落实省红十字会、省民政厅《关于开展社区红十字示范活动的通知》(川红会发[2004]2号)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弱势;政府支持、突出特色;因地制宜、资源共享;健全队伍、规范管理”的原则,以社区为依托,组织广大会员和志愿者在社区深入开展社会救助和志愿服务活动,把红十字的关爱送进社区、送进农村。各级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将红十字社区服务工作纳入社区建设规划,民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和参与红十字会社区服务工作,使红十字会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深入人心,大力构建和谐、健康社区。
五、广泛宣传发动,积极推动无偿献血和艾滋病预防工作
各级红十字会要积极配合政府及卫生部门,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动员工作和招募献血员工作,加强无偿献血科学知识的宣传。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与卫生、教育部等部门合作,在社区、学校开展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普及教育及社会宣传活动。同时,要抓好造血干细胞、遗体捐献知识宣传和志愿者登记工作。
六、发挥教育作用,扎实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
教育行政部门、红十字会要认真贯彻中国红十字总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红十字工作的意见》(红事字[2004]88号),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对学校红十字会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各级各类学校要把红十字工作纳入工作日程,结合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助人为乐、有益身心健康的红十字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
七、加强红十字会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红十字总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2004]85号)和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红十字会机关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市、县两级红十字会组织建设,红十字会机构要独立设臵,并保证编制、人员、经费到位。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关心红十字会干部的成长,不断提高干部的思想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基层红十字会组织建设,不断壮大红十字会会员和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优势互补、有效合作、共同提高的社会化工作机制,把红十字会建成充满生机与活力、密切联系群众、符合自身特点的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努力开创广安红十字事业的新局面。
中共广安市委办公室
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5年5月12日
主题词:卫生红十字会△意见
中共广安市委办公室2005年5月12日
第四篇:火药库十一项管理制度
爆炸材料库十一项管理制度
目的:为了加强爆破材料库的管理,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保证爆破材料储存、运输、发放、使用、回收、销毁等安全,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爆炸材料领用管理制度
1、爆炸材料必须执行领取、清退制度,爆破工领取爆破材料,必须经安全副经理或施工单位负责人批准,领取数量不得超过当班使用数量,剩余的要当班退回火药库。退回数量应等于领用数量与使用数量之差。
2、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私拿、私用、私藏、赠送、转让、转卖、转借爆破器材,严禁私自将爆破器材带出矿区。
3、由于领导人不负责任忽视安全造成爆破材料大量丢失、被盗和发生重大事故的,除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外,还应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直至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处理。
4、爆炸材料丢失后,由保安部负责追查处理,对捡到缴公的雷管按编号追查到施工单位直至个人,炸药追查到施工单位并按矿有关的规定处理,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在火药库范围内丢失的爆破材料,按矿有关规定追究药库管理人员的责任,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严格爆破材料管理制度,若有丢失必须立即报告安全部﹑保安部及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处理,对知情不报者按矿有关规定处理。
二、爆炸材料运送管理制度
1、爆破员从炸药库领取炸药、雷管后在巡守员的陪同下到达井口。严禁携带爆炸材料进入其他工作场所。
2、爆破员到达井口必须通知绞车司机和上下把钩工,不准在井口停留,并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制度。
3、禁止在交接班、人员上下井集中的时间内运送爆炸材料;禁止将爆炸材料放在井口房、井底车场或其它电器设备附近。严禁中途逗留﹑乘坐矿车﹑皮带等,爆炸材料必须装在耐压和抗撞冲击、防震、防静电的非金属容器内,电雷管和炸药严禁装在同一容器内。
4、运送爆炸材料人员需要中途休息时,严禁将炸药雷管箱放在轨道上和电缆上。
5、爆破材料先运到临时炸药库内并上锁,等施工地点需要时,再从临时炸药库内把爆炸材料运到施工地点。
三、爆炸材料销毁管理制度
1、爆炸材料销毁处理原则每半年进行一次,若半年内失效注销雷管超过500发和相应的炸药量超过100kg,库管人员要及时汇报领导小组,以待研究处理。
2、爆炸材料销毁不准单位私自进行,要经公安部门同意上缴处理。
3、每次爆炸材料销毁处理,必须有安全部建立记录,记录销毁的火药的数量、品种、销毁方法、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安全部及时地将销毁记录存档备查。
4、各种销毁方法适应范围:
爆炸法:能确保全部爆炸的物品。烧毁法:不能由燃烧转为爆炸的物品。溶解法:能溶解于水而不会爆炸的物品。
化学分析法:能被化学物品分解而消除爆炸性的物品。埋藏法:放入纸袋内或废巷内进行深埋的方法。
5、用爆炸法销毁时必须做到:
(1)、装配炸药、雷管必须符合安全要求。(2)、放炮器钥匙必须由爆炸工随身携带。
(3)、用动力电放炮时,必须设双重保险开关,待现场人员全部撤离后方能连接母线。
(4)、使用导火索时应敷设在火药堆的下风方向,并将导火索铺平伸直用土压好,严禁用硬块石头盖压。
(5)、用延期电雷管或火雷管起爆时,火药堆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数清炮数,如有丢炮必须停留1分钟后方可处理。(6)、安全距离不得小于100米并做好人员警戒,取得联系后方准点火引爆,销毁完毕后对残药、残雷管再按规定进行处理。(7)、销毁雷管时,要将角线剪下,雷管放入包装盒中埋入水中,无任何包装的雷管不准进行销毁。
6、用下述方法销毁时必须做到:
(1)、溶解法处理得将不容物应捞出另行处理。(2)、化学法处理的分解后残渣应检查证明失去爆炸性。
(3)、烧毁法烧毁前应认真检查,严禁将炸药和雷管混入到一起进行
烧毁。
(4)、各燃烧点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点燃后操作人员应迅速撤到安全地区。
(5)、严禁成箱烧毁,如有大块应用木锥轻轻捣碎,然后烧毁以防爆炸。
(6)、燃烧过程中不准再添加燃料,带火燃尽或熄灭后方准走进燃烧点。
7、除上述销毁方法外,可采用充填销毁法,即把失效的火药分别装入有一定耐压合格的容器内,水沙充填或人工放顶埋入采面中下部靠老塘一侧。新法应编制安全措施,批准后方可进行。
四、爆炸材料发放管理制度
1、爆破工火药必须按领料单的数量领取,当班实领、实耗、退交库存的数字必须做到“四对口”,并且每个环节都要有负责人签字。
2、爆破工领退火药时,必须持“炸药雷管领料单”、“火药领退记录本”和“爆破工爆破证领取” 爆炸材料,库管员必须认真检查“一单、一本、一证”,无误后方可发放,并将发放的火药数量及时准确地填入“火药领退记录本”。
3、当班爆炸材料的使用量和剩余量有爆破工核准后记入“火药领退记录本”经班组长、安全员核实签字后将当班剩余量全部退回火药库,不准私自带出矿区或托人代缴。
4、库管员对爆破工当班退回的爆炸材料要认真检查验收,确认领、用、退数字相同与实物相符时,方可在“火药领退记录本”上签
字,否则应查明原因,若有丢失时及时向安全部值班领导汇报。
5、对退回的合格爆炸材料,库管员要及时整理装箱存放整齐,在库内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一昼夜,按照“谁交回谁取用”的原则必须在下一班发放使用,对退回已失效的火药要及时记入废品记录本填清退回时间、地点、退交人姓名、数量、品种等,然后码放整齐以待定期销毁。
6、严格按照“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发放。
五、爆炸材料贮存管理制度
1、爆炸材料库内不得存放其他无关物品。
2、爆炸材料要按生产日期入库,按日期先后发放,先入先发,避免超期贮存。建全发放手续做到帐物相符。
3、爆炸材料贮存量不得超过药库设计贮存量,雷管不得超过20000发,炸药库贮存炸药不得超过3000KG。
4、入库的炸药和雷管必须分别放入各自的库房并码放整齐。
5、火药库必须由巡守员24小时值班,现场交接班并有记录,必须建立发放台帐,做到日结日清帐物相符。
6、库管人员对入库的雷管编号、数量要认真核对并登记在记录簿上。
六、爆炸材料奖惩管理制度
1﹑爆炸材料装卸时库管员、巡守员、爆破人员如有违反管理制度规定者一律,罚款10元。
2﹑若发出失效炸药、雷管及不编号的雷管罚库管人员10元,若发现爆破工领退记录本上数物不符或不按规定签字罚爆破员及有关人
员各10元。
3﹑药库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药库各项管理制度,否则将按上级及矿有关规定对责任者进行严厉处罚。
4﹑上级主管部门检查罚款时,将对有关人员进行罚款。集团公司季度质量达标检查达到精品工程标准时将对安全部进行奖励。
七、爆炸材料防火、警卫制度
1、药库必须备齐泡沫灭火器、防火砂箱、锨头等消防设施及工具,并备有足够的消防水。
2、保安部负责每旬一次检查各火工地点的防火设施和工具,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领导小组,以便及时维护、补充、更换。
3、严禁任何人携带烟火和易燃、易爆、引火等物品进入火药库或发放地点。通讯和照明设施必须有防爆和接地措施,严禁携带矿灯进入火药库。
4、领取火药人员要在门外等候,检查人员必须持检查证或介绍信进行检查,入库后必须先进行登记,然后在药库人员的陪同下进库检查,否则,库管人员有权拒绝检查。
5、警卫人员、库管人员都要持证上岗,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不准脱岗、班前喝酒、班内会客或办其他私事、坚持24小时不间断巡查,加强夜间巡查管理,夜间巡查为两人,每2小时巡查一次,严禁睡岗漏巡,每查出一次违规行为对责任人罚款50元,造成重大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6、要加强对火工品的管理,杜绝事故的发生,若发生翻车、着火、爆炸、被盗、、丢失、私存等事故,要视情节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7、药库的施工要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并严格按措施施工,施工过程中要按专人分班盯岗。
八﹑爆炸材料库管人员交接班管理制度
1、交班、接班人员必须按时在现场进行交接。
2、交班人员做好以下工作,并交给下一班接班人员。①、把当班库存、发放、回收情况交待给下一班。②、把当班仪器完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交待给下一班。③、将防火用具、设施等如数交给下一班。④、将岗位卫生、定置化管理情况交待给下一班。⑤、将各种记录交给下一班。
3、接班人员应做的工作:
①、检查当班库存、发放、退回情况。②、检查各类仪器完好情况。③、检查防火用具、设施等情况。④、检查岗位卫生、定置化管理情况。⑤、检查各种记录。
4、交接班时,若存在或发现问题,交班人员未经接班人员同意,不准私自离去。
5、交接班时,发现对方喝酒、病异或精神异常时,不得进行交接班,应及时汇报值班人员来决定处理。
6、所有交接工作完毕后,经双方同意,在交接班记录上分别进行签
字,此时,交接班正式完毕。
7、考核规定
①、检查各种记录发现记录不对或不规范的每次罚10元。②、不执行定置化管理的每次罚10元。
③、发现岗位卫生面貌差、有积尘和乱摆乱放物品,记录乱仍乱放的每次罚10元。
④、各类仪器出现问题不及时汇报的追究责任人并罚款10元。
九﹑爆炸材料库钥匙管理制度
1﹑爆炸材料库大门、库房外层门钥匙有巡守员保管,库房里层门及保险柜钥匙有库管员保管。
2﹑发放爆破材料时巡守员﹑库管员必须同时在现场,巡守员开爆破材料库大门﹑库房外层门,库管员开库房内层门及保险柜。严禁单人同时开库房内外门。
3﹑外来人员参观检查爆炸材料库时,必须持有常务副经理和安全矿长签发的证明信,库管员和巡守员方可准许参观检查。4﹑库管员和巡守员对进入药库的所有外来人员必须对其进行检身,严禁携带、手机和带电物体进入药库,5、库管员和巡视员的钥匙由于保管不善丢失,必须立即汇报安全矿长和矿值班人员。
6、对于违反以上规定的,每次罚库管员和巡视员各10元。
十 炸药库安全检查制度
为了加强对炸药库的全面安全管理,保证炸药库的各项管理制度
落实到位,防止炸药、雷管在运输、发放、使用过程中丢失、流向社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特制定炸药库《安全检查制度》。
1、炸药库必须建立、健全《管理人员检查记录簿》所有管理人员按规定的时间对炸药库进行检查。
2、管理人员对炸药库要认真细致的检查各种记录和现场隐患并记录在检查登记簿上,要求完成时间和整改措施。
3、实际控制人、法人、矿长、安全矿长,民爆安全管理专职人员 按以下要求对炸药库进行检查:
(1)实际控制人每季检查一次。(2)法人、矿长每月检查一次。(3)安全副矿长每旬检查一次。(4)专职管理人员每周检查一次。(5)发放管理人员一日检查一次。
4、各级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以上管理制度并认真填写记录,发现不按规定检查者每次罚款10元。
十一 雷管、炸药流向监控登记制度
1、炸药库必须建立《民爆器材使用流向监控登记簿》。
2、雷管、炸药进入炸药库后库管员必须认真查验、核对并登记在《年民爆物品领用(清退)登记簿》上。
3、库管人员发放雷管、炸药时要凭使用单位领料单及领料人员的合格证件发放并登记在发放本上。
4、施工单位班组对剩余的雷管、炸药及时交回炸药库由库管员清点数目核对后登记在《年民爆物品领用(清退)登记簿》上,并存放好。
5、对库管员及爆破员不严格执行以上规定的每发现一次罚款20元。
第五篇:十一项公共卫生领导小组
十一项基本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永丰卫生院:
居民十一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国家、省、地、县各级政府向城乡居民免费服务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安康的一项民生工程,主要解决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干预影响健康的突出问题,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促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为进一步加强对全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工作的领导,经镇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李晓军(院长)
副组长:段晓侠(公卫科长)
成员:梁晓丽妇幼负责人
张鹏飞防疫负责人
李德宏健康教育
袁凯健康档案管理员
永丰卫生院
2013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