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是什么样的关系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是什么样的关系?
2002-09-09
答: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
(1)指挥与服从关系。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所处的地位不同,一个是指挥者,另一个是服从者。领导者的“指挥者”的角色,意味着他为了大家的利益可以“发号施令”,有权指挥、安排被领导者的活动。被领导者应当听从领导者的指挥,服从领导者安排,这样组织才能正常运转起来,产生最大的绩效。在社会主义组织中,指挥与服从的关系,只是上下级的工作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2)沟通与信任关系。在共同完成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中,由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所处的地位不同,领导者应当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间,把与组织生存发展有关的情况向被领导者通报,同时积极征求被领导者的意见,以消除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隔阂,增进相互信任,同舟共济,共同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努力。
(3)合作与支持关系。领导者由于处在领导岗位上,要对组织行为目标的实现负责任,因而他迫切希望与被领导者密切合作,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政令畅通”,按预定的方案行事。作为被领导者应当支持领导者的正确决策,形成一股合力,促进组织目标的达成。取得被领导者的合作,对于领导者是十分重要的。
(4)评价与监督关系。在具体的领导过程中,领导者为了调动被领导者的积极性,负有对被领导者评价的职责,能否正确评价被领导者,也是领导者领导艺术高低的一个重要表现。在担任评价的角色的同时,领导者也在接受被领导者的评价,被领导者有权监督领导者的领导行为。
第二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12人力 齐胜楠 12090241030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与父子、夫妻、师生,以及营业员同顾客等之间的关系不同,主要表现为工作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存在于党政机关。而且广泛存在于部队、工厂、农村、学校等一切单位和部门。处理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很重要。对于领导者来说,它能够使其很好地发挥领导作用,有效地指导工作、生产,使工作、生产得以顺利进行。对于被领导者来说,又能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主动、愉快地去进行工作。这就不仅能使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双方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把工作做好;而且由于关系融洽,甚至亲密无间,使得双方能够互相关心。
一、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1)指挥与服从关系
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所处的地位不同,一个是指挥者,另一个是服从者,领导者的“指挥者”的角色,意味着他为了大家的利益可以“发号施令”,有权指挥,安排被领导者的活动,被领导者应当听从领导者的指挥,服从领导着安排,这样组织才能正常运转起来,产生最大的绩效。在社会主义组织中,指挥与服从的关系,只是上下级的工作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2)沟通与信任关系。
在共同完成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中,由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所处的地位不同,领导者应当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间,把与组织生存发展有关的情况向被领导者通报,同时积极征求被领导者的意见,以消除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隔阂,增进相互信任,同舟共济,共同为实现组织目标作出努力。
(3)合作与支持的关系
领导者由于处在领导岗位上,要对组织行为目标的实现负责任,因而他迫切希望与被领导者密切合作,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政令畅通”。按预定的方案行事。作为被领导者应当致辞临高这的正确决策,形成一股合力,促进组织目标的达成。取得被领导者的合作,对于领导者是十分重要的。
(4)评价与监督关系
在具体的领导过程中,领导者为了调动被领导者的积极性,负有对被领导者评价的职责,能否正确评价被领导者,也是领导者领导艺术高地的一个重要表现。在担任评价的角色的同时,领导者也在接受被领导者的评价,被领导者有权监督领导者的领导行为。
二、怎样处理好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1、对下级要尊重
对下级增重是提升领导能力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尊重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上级与下级,领导者与下必是一律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些领导者由于修养比较差,加之性格方面的原因,遇上不合自己心意的下级,常常说出一些有伤下级自尊心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领导者的话是正确的,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
2、要信任下属
凡下属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要充分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大胆去工作。对下级最忌半信半疑,让他干了,还总不放心。这会影响下级积极性的有效发挥。
3、要体谅下属
遇有下级工作失误时,要给予体谅,主动为下级承担责任,推功揽过,多给下属挡驾、撑腰、壮胆。如果有了成绩是自己的,有了错误是下级的,这样的领导者,不仅不被信任,而是受人防范。
4、要支持下属
对下级提出的意见和设想要重视。只要对事业和工作有利,即便与自己的想法相反,也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以免挫伤下级的积极性。
5、要鼓励下属
对下级应多进行表扬,即便很小的成绩,也应及时地肯定,使下级感到上级对他的注意和赞赏,从而增强工作的积极性。
6、要经常商量
给下级布置工作,一般要采取商量的口气。不要以为自己是领导者,就采取下命令的方式。商量,可以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谈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命令,意味着只有服从和执行,不利于集思广益。
7、要帮助下属
对下级的工作要以诚恳的态度给予情的帮助。下级工作出了失误,要帮助分析具体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对下级批评时,也要有分寸,如本人已经认识到,就不要抓住不放。
8、要头脑冷静
与下属发生争执时,作为领导者头脑一定要冷静,要用理智控制感情,先让下属把话讲完,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心平气和地妥善处理。
9、要体贴入微
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领导者对下级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关心体贴,要经常了解下属的思想:他目前在想什么?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他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等等。如果领导者真正这样做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一定会更加亲密。
10、要带头做表率
领导者要严以律已,处处起表率作用。要求下级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必须做到;自己必须做到的事情,不一定要求下级都做到。不能完全用衡量自己工作好坏的标准支衡量下级的工作,也不能用领导者应达到的标准去衡量群众的行为,在这方面不注意,也会影响上下级关系。
三、如何处理好与领导者的关系
从领导关系的角度看,下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领导系统中,从最高领导开始到基层领导者为止,每个领导者都有自己的下级,不同层次的领导都面临着一个处理好与下级关系的问题。领导者处理与下级的关系中心是如何发挥下级的作用,调动起积极性。领导者在处理与下级关系式应遵守以下原则:
1、服务原则
各级领导需要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主动关心下级的疾苦,经常倾听下级的呼声,积极帮助下级解决各方面的困难,热枕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民主原则
领导者要实行民主,在同下级相处中造成一种民主气氛。遇事同下级商量,善于听取下级的意见,鼓励下级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应当欢迎下级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批评意见。这样才能是上下级之间增进团结,加强了解、消除隔膜,在心理上和感情上更加接近,增进心理相容感。
3、公平原则
对下级一视同仁,公平合理,是领导者处理好与下级关系的重要前提。当下级发现领导者能公正的对待自己时,心情就舒畅,工作积极性就高,反之,则会产生不公平感。领导者的不公正态度,会挫伤下属的积极性,有的甚至会与领导冲撞,以此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4、监督原则
作为领导着,对下级的工作及时进行检查督促是十分必要的。领导者在履行监督职责是,必须搞好调查研究,做到实事求是。要深入下层,了解下属的工作,把我下属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观察下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采取有效而适当的办法加以纠正,使工作正常运转,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应该指出,良好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这种关系也永远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和衷共济,不断开创组织工作的新局面,是保持良好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福安息的落脚点。
第三篇:第三章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
第三章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是领导活动诸要素中的两项基本要素。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涵义、本质及其相互关系,是领导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涵义
一、领导者的涵义
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是对确定领导目标,履行领导职能,取得领导效绩,起决定性主导作用的人或集团。领导者有如下基本特征。
第一,担任职务。领导者的首要特征是担任职务。职务是领导者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身份。在原始社会,它标志着领导者(即酋长或军事首领)在氏族或部落中的统帅地位。在阶级社会,它标志着领导者在国家机构中的法定地位和担负的特定领导职责。任何社会的领导者要进行领导活动,都不能没有领导职务。只不过这种领导职务在不同的社会里,具有不同的性质,同时又因领导层次和活动领域不同,具有不同的领导级别和业务性质罢了。在剥削阶级社会里,各种大大小小的官吏,都把职务当成维护剥削阶级统治、个人升官发财的工具。与此相反,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领导职务则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我们各级领导者都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为人民服务。
第二,负有责任。领导者负有领导责任,这是任何社会所共有的,是领导者概念本身所蕴涵的,只不过因为社会性质不同,其本质各不相同罢了。原始社会的领导者是对公众负责,剥削阶级社会的领导者是对剥削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国家负责,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要对国家和人民负责。
第三,拥有权力。权力有三个特征:一是相对性,即它是相对于实施对象来说的。一个离开社会的孤立个人,是无法拥有权力的;二是单向性,即拥有权力的人可以推动另一个人,做他本来不会做或不愿做的事;三是后果性,即权力所及对他人会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后果。
权力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人群关系之中,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人们对其划分也各不相同。根据管理学家弗林奇·雷温等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把权力分成两种:(1)指挥权。它主要来自于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包括强制权、奖赏权和合法权三项。强制权是说领导者对被领导者具有强制性,被领导者必须服从领导者的意愿,否则会受到处罚;奖赏权是说领导者对于服从自己意愿的被领导者,可以进行奖赏;合法权是说领导者的权力是组织正式授予的,只要运用恰当,就是正常现象。(2)统御权。它主要决定于个人的品质和才能,包括专长权和个人影响权两项。专长权是说领导者由于具有某种专门知识和特殊技能,因而赢得下属的尊敬和佩服。影响权是说由于领导者思想品质、工作作风、道德风向都好,因而受到下属发自内心的敬重。领导者之所以成为领导者,就是因为有这两种权力作支柱。否则,就不成其为领导者了。
二、被领导者的涵义
被领导者是相对于领导者而言的,是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实施领导的主要对象,是对领导活动的成败起基础性作用的人或集团,它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被领导者有如下基本特征。
第一,不担任领导职务,或虽担任领导职务,却因其职务较低,而不可能构成对上司行使权力的身份。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处在最基层的普通群众,他们只有上级而没有下级,是“完全”的被领导者;一种是处于中间层次的人们,他们有上级也有下级。相对于下级,他们是上级,是领导者;相对于上级,他们又是下级,是被领导者。这种职务较低的状况和权力的不对上特性,决定了他们的职务不可能构成对上级实施权力的身份。
有无职务,职务高低,在不同的社会具有不同的本质。在剥削阶级社会,它标志着人们所处的不同社会等级和层次。在社会主义社会,它标志着人们之间的社会分工不同,不说明人们的尊卑贵贱。
第二,对本职工作负责,而不对上级主管的全面工作负有领导责任。被领导者的地位决定了他只能对自己所属工作负责。而不能对上级主管的全面工作负领导责任。社会主义国家的被领导者同领导者都是国家的主人,尽管被领导者对某些工作不负领导责任,但他的主人翁地位决定了他不仅要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负责,而且要对整个社会主义事业负责。因此,每一个被领导者,都应该把本职工作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统一起来,既要对本职工作负责,又要对整个事业负责。第三,服从性。被领导者是在领导者组织、指挥下进行社会活动的,被领导者要服从于领导者。这是古今中外任何组织都通行的原则。小到一个三人团体,大到整个社会,都要有人在其中统御,其他人则要服从这种统御。否则,团体便无法存在,组织便会瓦解,社会便会陷入混乱。当然,以服从为最基本特征的被领导者,在不同的社会里,基本质是不一样的。在剥削阶级社会里,作为被领导者主体的人民群众,是在经济上受剥削、在政治上受压迫的被统治者;作为不是领导者的统治阶级中的一般成员的那些人,在本质上仍然是社会的主宰。
社会主义国家里的被领导者,对于领导者来说,也具有服从性特征,只不过这种服从与剥削制度下的服从具有本质的不同。它是自觉的服从,而不是被迫的服从;它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而不是由于阶级剥削和压迫造成的;按照党的原则和国家法律,人民在服从领导者的同时,又拥有撤换不称职领导者的权利。因此,服从和自主的统一,应该是社会主义国家被领导者概念的完整表述。
尽管被领导者具有不担任职务、不负领导责任和服从性的特点,但是,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的基础地位,同样对领导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领导科学既要注重对领导主体的研究,又不能忽视被领导者的地位和作用。
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涵义的相对性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涵义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身份上,除了国家最高领导者和最基层普通群众以外,一般人都具有双重身份,即对于下级来说,他是领导者,对于上级来说,他是被领导者。
第二,在作用上,有名义领导和实际领导。历史上和现实中都有这种职务分离现象:有的人有职无权,身居领导岗位,却无领导权力;有的人无职掌权,无领导职务,却能在右一切。当然,这是一种不正常现象。
第三,在时间和空间上,任何领导权力都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行使。超出此范围,权力就会失效。
第二节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最基本的就是权威和服从的关系。无论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都呈现出这一特点。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涵义中分别作过论述。但是同时,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又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即在不同的社会形态里,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具有不同的表现。在此,我们主要以历史为线 索,分析一下各种社会形态下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一、原始社会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在原始社会,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只能是民主平等和互相协作的关系。这种关系属于原始民主型。原始社会的氏族酋长和军事首领都由选举产生,他们同其他氏族成员一起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其权力是纯道德性的,不具有强制性。氏族成年男女都有平等的民主权力,具有议政权和表决权。总之,在原始社会,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都是平等、自由的,包括妇女在内。”①
二、剥削阶级社会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一)奴隶社会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在奴隶社会,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是专制依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上,奴隶主不仅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而且还占有奴隶本身,对奴隶实行残酷统治,奴隶没有任何自由,绝对依附于奴隶主;在贵族和“平民”的关系上,二者虽然同属于自由民等级,但“平民”往往要受制于和依附于贵族。
奴隶社会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也有特殊和例外。例如,被马克思称为“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的雅典伯里克利时代,在统治阶级内部就实行过原始民主式政治。
(二)封建社会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在封建社会,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也是专制依附关系,但与奴隶社会有所不同。在经济关系上,地主阶级凭借自己掌握的土地所有权,迫使农民依附于他们,从而形成这两个阶级之间在经济上剥削和被剥削、依附与被依附关系。在政治关系上,封建社会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度,国君站在等级阶梯的最顶端,“君为臣纲”,对全国臣民实行专制;各级官吏又站在阶梯的不同层次,“官大一级压死人”,对下属实行专制。这样就形成了自国君始的层层依附的政治关系。当然,统治阶级内部的专制依附关系,与地主和农民的专制依附关系具有本质不同。前者是建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之上的,后者是建筑在根本利益严重对立的基础之上的。
封建社会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也有特殊的例外。极少数国家实行共和制,尽管其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关系的主体——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关系本质没有改变,但统治形式有所不同。起义农民队伍中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关系,也呈现出一种复杂状况:或实行专制,或实行很不完全的民主,或二者混杂,兼而有之。
(三)资本主义社会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它在使阶级对立简化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同时,也把包括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在内的人际关系简化为金钱雇佣和交换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金钱雇佣和交换关系,主要表现在:在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
级和工人阶级的关系上,资本家雇佣工人,工人则出卖自身,每天把自己生命中的八小时以至十五小时拍卖给出钱最多的资本家,以养家糊口、活命;在统治阶级内部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上,包括总统、部长在内的所有官吏,都是国家的雇员,企业的经理又是资本家的雇员。作为社会知识阶层的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也被资产阶级变成了雇佣劳动者,他们用自己的知识、技术和精神产品,从资产阶级那里换取以金钱为主的生活条件。总之,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①“它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②
三、社会主义社会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了生产资料私有制,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都是生产资料的主人。这种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变化,使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阶级对立关系,转变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政治上平等民主、工作上分工协同、感情上友好相通的关系。尽管目前我国实行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但公有制占主体的地位并没有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一)政治上平等、民主关系
马克思曾经说过:“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不是要争取阶级特权和垄断权,而是要争取平等的权利和义务”。①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人人享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②领导者实行民主政治,给人民群众以当家作主权利。人民群众则按照国家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社会主义社会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在政治上的平等、民主关系,与一切剥削阶级社会的领导者治人、被领导者治于人,领导者可以滥用手中权力,被领导者被迫履行义务的政治压迫关系,恰成鲜明对照。(二)工作上分工协作关系
在剥削阶级社会里,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分工,体现着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社会主义社会则不同。在社会主义社会,从国家主席到普通工人,大家有着共同奋斗目标,都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差别,仅仅体现在分工上面,而无任何高低贵贱之分。这种根本利益和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二者在工作上能够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形成协同关系。一方面,领导者作为社会的公仆,要通过自己的工作,为被领导者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提供和创造便利条件,率领并和被领导者一道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另一方面,被领导者作为社会的主人,又要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出发,积极给领导者以协助,使其正确领导得以贯彻和实行。(三)感情上互相融洽的关系 在剥削阶级社会里,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在政治上的压迫和被压迫关系,在经济上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决定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在感情上必然表现为尖锐对立,不可能相通相融。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消失,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尽管在分工方面还存在差别,但在都是劳动者方面又是一致的。由于地位平等和奋斗目标的一致,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必然是一种新型的、高尚的、纯洁的同志关系。在思想、感情、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他们能够互相了解,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领导者的正确意图容易被下级理解和接受;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服从基本上是自觉的,而不是机械的。
我们说,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是一种政治上民主平等、工作上分工协同、感情上相融相通关系,这是就其本质、就其主导方面而言的。由于社会主义社会是从旧社会过渡来的,因此在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上,不可避免要带有一些旧社会的弊病和痕迹。例如,个别领导者好搞宗派,拉团伙,经营山头,培植亲信;个别被领导者则对领导者一顺百顺,统统服从,使正常的领导者与被领导得的关系,变成了一种人身依附和被依附的关系;个别领导者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严重,耍领导者的权威,凌驾于被领导者之上;个别被领导者由于受传统的奴化意识的熏陶,或出于个人私利,又竭力维护这种等级观念;有的领导者把为人民办事,并不当成自己的职责,而是作为获取酬劳和提升的资本;个别被领导者积极同领导者拉关系,不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通过领导者手中的权力,来达到个人的目的,等等。对于这些在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关系问题上至今尚存的种种弊端,一方面,我们必须对其引起严重注意,努力加以消除;另一方面,又要看到这些毕竟是支流,是非本质的,是局部的,是正在逐步克服的东西。不可以这些局部现象否定社会主义社会领导关系的本质。
第三节 正确处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能否有效地团结合作,能否极大地提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他们能科学、高效、创造性地工作。正确处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既有宏观方面的要求,即思想原则方面的要求,又有微观方面的要求,即具体艺术方面的要求。我们仅从宏观方面,即思想原则方面加以论述。同时,在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中,领导者居于矛盾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因此,我们侧重在领导者方面,论述如何正确处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一、领导者如何正确处理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第一,摆正主人和公仆的位置。能否摆正主人和公仆的,位置,是能否正确处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关系的关键。纵观历史,一切反动统治阶级受其唯心史观和反动立场所决定,都 把自己放在“英雄”、“救世主”的位置,把被领导者(属于劳动人民的那一部分)放在“群氓”、“仆人”的位置,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无君子莫治小人,无小人莫养君子”。因此,他们不可能正确处理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无产阶级则从唯物史观出发,把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被领导者放到历史创造者、社会主人的位置,而把领导者放在社会公仆的 位置。巴黎公社关于担任公职的人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资产阶级老爷,要为人民服务而不准追求特权的精神,就是无产阶级处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关系的根本出发点。今天,在新 的历史条件下,要正确处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仍然首先要遵循巴黎公社的这一原则。领导者要摆正主人和公仆的位置,处理好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要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树立起“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领导就是服务”是邓小平同志在新形势下,对社会主义领导者服务观的高度概括,也是无产阶级领导者处理好与被领导者关系的基本原则 和思想基础。无产阶级领导者,一定要端正服务目的,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态度,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始终如一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努力提高领导效能。现在,有个别领导者不是把权力看成为人民服务的手段,而看成是一种谋取个人私利、为小集团服务的工具。这种领导者,必然使自己处在与被领导者尖锐冲突之中。
二要选拔好领导干部。素质良好的领导干部队伍,是处理好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关系的客观基础。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者由于政治素养低,在领导岗位上当官做老爷,甚至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有的领导者由于认识能力低,业务能力差,没有能力运用手中的权力很好地为人民服务,还往往作出许多“糊涂官理糊涂政”的事来,从而失去被领导者的信任和
爱戴,等等。因此,要真正处理好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就必须按照“四化”标准选拔干部。
三要建立健全必要的法规制度。“治国靠法,理政靠规,无法无以治国,无规无以理政。”现实生活中,发生在某些领导者身上的“主”“仆”移位现象,之所以久禁不绝,甚至有扩大漫延的趋势,重要原因之一是干部制度、法规不健全。今天,我们要保证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地位,防止领导者由“社会公仆”蜕变为“社会主人”,就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干部管理制度。
第二,处理好当先生和当学生、做同志与做朋友的关系。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来说,应该既是学生又是先生,既是同志又是朋友。这是毛泽东同志的一贯教导,体现了领导者双重“身 份”的统一。作为领导者,一方面他负有带领、引导被领导者向既定目标前进的职责;另一方面又要树立群众观点,向被领导者学习,从群众的实践中去吸收养分,以充实、丰富、提高和完善自己。同时,由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志向上是相同的,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其关系又应是同志和朋友的关系。
处理好当先生和当学生、做同志和做朋友的关系,领导者要克服这样几种错误思想:一是“领导高明”思想。处处认为自己比被领导者高明,傲视甚至歧视下属,不善于向下属学习。二是“权威”思想。为维护自己的“尊严”,让下级听命于自己,竭力把自己与下属的关系变成“猫鼠”关系,让被领导者惧怕自己。三是嫉贤妒能。对于强于自己的下属,不是爱才用才,拜为先生,结为朋友,而是心生炉火,竭力给以埋没、排斥,甚至打击,生怕有了“高山”显出“平地”。四是家长作风。主要表现为一言堂,不民主,凡事个人专断,不同被领导者商量,等等。
第三,要充分发扬民主。要正确处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领导者在组织上还要充分发扬民主,具有良好的民主作风。充分发扬民主,是领导者处理好上下级关系的根本原则。实践证明,能否充分发扬民主,对于领导者能否实行正确集中,能否正确处理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十分重要。建党以来,我 们党除了在党陷入严重的右倾错误或“左”倾错误的少数年代,在大部分时间里比较好地发扬了民主。因此,上下级关系比较正常和生动活泼。可是,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家长制、“一言堂”作风逐渐滋长。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集团肆意践踏人民民主权利,大搞法西斯独裁,使上下级关系陷于危机。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内政治生活日趋正常,我国在政治生活领域里,上下级关系才又初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逐步形成了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但是,由于领导体制上的弊端,某些领导者独断专行,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严重侵犯人民群众民主权力的事,仍然时有发生。在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中,我们必须根治这一顽症。
二、被领导者如何正确处理与领导者的关系
正确处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固然主导方面在于领导者。然而,被领导者作为矛盾的另一方面,其状况如何,对于能否处理好上下级关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不能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是被领导者不能正确处理与领导者关系的一个重要表现。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较少得到或根本得不到民主权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这种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变。“民主”被庄严地写入了宪法,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民主生活的缺少和资产阶级民主的影响,以及个人主义作怪,使一些人不能正确对待和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他们有的不善于把行使民主权利同维护上级的必要集中结合起来,往往使民主偏离正确轨道,违背组织原则;有的不懂得自由是对纪律而言,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而是把二者对立起来,用前者去反对后者;有的把发扬民主歪曲为由我作主,以“民主”为口实,目无组织,目无领导,我行我素,从而使正常的上下级关系遭到破坏。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从被领导者方面说,必须学会正确运用自己的民主权利,坚持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使其有利于维护自己的当家作主地位,有利于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上下级关系。第二,要坚持党性原则。党性原则,即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是处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关系的最高原则。只有在这一原则基础之上,被领导者和领导者才能在目标一 致、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团结合作,实现上下级关系的合谐统一。离开了这一原则去处理与领导者的关系,必然导致二者关系的庸俗化。在处理与领导者关系的过程中,也确有一些人不讲原则,不讲党性,产生和滋长了一种庸俗化行为。例如,有的被领导者对领导者只有仆人的忠诚,没有主人的觉悟,盲目依附于领导者。甚至领导者犯了严重错误,仍然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动于衰,思想完全处于一种麻木不仁的状态。有的被领导者千方百计靠近领导者,阿谈奉承,溜须拍马,甚至不惜违反纪律和法律,其目的不是为了工作,不是为了帮助领导者,而是为了个人的升迁、谋私铺路搭桥,是要从掌握权力的领导者那里捞到好处和回报。有的人对领导者存在的官僚主义、保守思想以及其他错误东西,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以牺牲原则来换取彼此间的相安无事。第三,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素质,是被领导者处理好与领导者关系的基础条件。因为只有具有良好的自身素质、业务素质的人,才有能力处理好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朗关 系。在领导工作中,只有具有良好素质的被领导者,才容易得到领导者的尊重和信任,从而为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搞好与领导者的关系,被领导者一定要 注意从思想觉悟、文化、业务能力等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第四篇:如何处理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处之道,是每一个职业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令许多人颇感头痛的问题。领导者要实现其领导功能,除了依赖其权力性影响力和自身的品格、知识、才能等非权力性影响力外,更重要的是能被下属接受、欢迎。被领导者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想要春风得意、步步高升,除了要有好的业绩外,还必须处理好与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一、怎样处理好与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1.取得领导的信任,这个充分的信任是建立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的,目的是要了解他,同时也要让他充分了解你!可以多向领导汇报工作,我一个同事基本上每天都要向领导汇报工作,效果非常好,领导一是觉得你很尊重他,二是能很快发现你的能力所在,三是很容易聊及工作以外的话题,增加亲近感。
2.服从,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始终站在领导的立场上说话。领导也是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对时局发出所误导的指令,请先执行,意见可以保留,因为领导下达了错误的指令出现的后果是由领导来承担的,我们无需承担后果,但如果不按照领导的指令进行或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便领导采纳了,那么领导也会耿耿于怀,尽管嘴上不说。另外关键的地方要请示,比如:关键事情、关键地方、关键时刻、关键原因、关键方式等。
3.维护领导的权威。得罪领导与得罪同事不一样,轻者会被领导批评或者大骂一番;遇上素质不高、心胸狭隘的人可能会打击报复,暗地里给你小鞋穿,甚至会一辈子压制一个人的发展。现实中一些人有意无意地给领导丢面子、损害领导的权威,常常刺伤领导的自尊心,因而经常遭到穿小鞋、受冷落的报复。从与领导相处的角度讲,不谨言慎行,一旦冲撞了领导,就会影响你的进步和发展。为维护领导的权威,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领导理亏时,给他留个台阶下。
(2)领导有错时,不要当众纠正。
(3)不冲撞领导的喜好和忌讳。
(4)给领导争面子。
4.要经得起领导的批评。在工作中往往会受到上级的批评,甚至是在公众的场合,受到了上级的训斥,心里肯定会感到非常没面子,觉得有损尊严,于是怨恨上级,那就相去甚远了。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上级是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教导我们,栽培我们,让我们走好“路”。而且在众人里,惟有自己才当此重任,正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须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多受训诫,方能在责骂声中成长,于是才有一个辉煌和秀丽的前程。受到上级训斥、开导,是对自己充满着期待。最没有出息的人,往往是被上级忽视和爱理不理的人。
有的时候,上级批评你,是看的起你的一个讯号。工作中有什么失误,或自身存在缺点,上级对此熟视无睹,这说明上级对你不够重视。无论是公共场合,还是单独交谈,上级期望式地指出你的不足和缺点,是认为你是一个可造之才,所以才对你倍加爱护,及时纠正你的缺点。面对这样的批评,你应该及时向上级请教,汇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体会,与上级多加探讨,求上级指点迷津,取得上级的信任和厚爱。
5.在背地里坚持说领导好话,其重点一是说他关爱下属,深受爱戴,二是说他能力出众,深孚众望,三是说他为人正派,品行高洁......要相信你的言语迟早还是会传到领导耳边。千万不要把领导当作对立面,和群众一起议论领导。不要自以为团结了群众,又能在语言中宣泄不满情绪,殊不知“群众”中“卧底”甚多,你的言行说不定哪天被放大后传到领导耳里,那样你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6.不要把领导当成哥们儿,而无话不谈,无事不为。领导就是领导,他在上,我们在下,这是客观事实,凭什么把他当兄弟?也许在某些时间和特定的场合,领导必须和你称兄道弟,但一定要明白,这是领导艺术.倘若真的以为从此和领导亲密无间了,只能说明你还年轻。
7.善于揣摩领导意图.有的事情,领导不好明讲的,要帮他说出来,不好明做的,要帮着做.那样就成为领导的心腹了。
二、怎样处理好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接受下属。下属工作的目的一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二是为了满足精神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需要的满足对下属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领导者,这时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下属需要什么。受中国传统文化及计划体制的影响,中国员工的人格带有明显的归属性,他们希望被组织、领导关怀,希望有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更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在工作单位得以实现。下属如果能感觉到领导的认可、接纳和关心,就会把自己作为大家庭的一员,从而激发起可贵的主人翁意识。如果下属都能找到归属感,群体的凝聚力就会大大增强,领导者的影响力也会明显提升。
下属经常是从非常细微之处感受自己是否被领导者接纳的。比如,领导者是否能热情地和下属打招呼,是否能在餐厅里和下属同桌进餐,是否过问下属的学习生活,是否偶尔也谈谈自己的兴趣爱好、快乐与烦恼,工作上是否经常听听下属的看法。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产生极大的心理效应,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下属就会感到自己是群体里的一员,是被重视的,从而自觉地把群体的目标当做自己的目标,从而促进群体目标的实现。其次,赞同下属。对下属适时适度地赞同是一种领导艺术,是不需要成本的激励手段。赞同有两层含义,一是认同,二是赞美。人总是把认同自己的人当做知己,“士为知己者死”,被下属作为知己的领导者同时必定是群体中的精神领袖。赞美更是任何人都希望得到的精神享受,不论能力强弱,也不论职位高低,下属都希望听到领导的赞美。在工作中,下属能否得到领导的赞同以及赞同的程度如何,往往是其衡量自身价值的尺度。获得领导的赞同,下属就会感到自己是重要的,有价值的,从而产生更强的敬业感和责任感。领导者如果能注意到下属的哪怕是点滴的进步、良好的行为并加以表扬,这种行为就会得以强化,以后会重复
发生;如果领导者对下属的有效行为视而不见,这种行为就可能渐渐减弱直至消失。赞美是人际关系中最有效的润滑剂,是领导者与下属情感沟通的纽带。领导者对下属的认同和赞美,必将获得下属的信任与友谊,从而增进彼此的理解与合作,领导者的影响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
再次,赏识下属。赏识比赞同具有更深刻的内涵,赞同是对过去行为的肯定,而赏识饱含着领导者由对下属人格、工作能力等的信任而生发的对下属的无限期望,期望下属有更出色的表现,承担更有挑战性的工作,负更多的责任,这无疑会对下属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领导者的赏识就是一种期待,领导期待下属做出怎样的行为,如果这种期待能让下属清晰地感觉到,下属就会努力实现领导的期待。领导的态度、评价会比一般同事对下属的认知产生更大的影响。当领导者对下属寄予期望,认为下属有更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时,下属不仅将其看成是一般的赞美而满足,还会认为自己真正有能力,能够做得更好,从而激发出无限的成就动机。赏识激发出的成就欲不仅会使下属工作充满生机,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能真正确立领导者在下属心目中的地位,融洽上下级关系,还会提升领导者的领导效能。
第五篇:企业领导者与员工的关系
企业领导者一般全神贯注于谋划新的战略,从而控制成本和增长收入。然而,在努力地 进行战略和运营上的正确措施关注于实现成功的经济复苏,为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的同时,千万别忘了腾出时间来奖赏那些一直以来努力工作的人们。
表扬与赞赏是一种企业文化,这种文化需要从企业最高层建立起来。公司内所有层 面的员工都需要因所付出的工作努力而得到相应的关注和赞赏。这是建立积极文化氛围的关 键之一。这也将在经济复苏的道路上区分出卓越公司和拙劣公司。虽然领导者都明白赞赏员 工的重要性,但事实却仍旧未完全地体现在行动上。当询问一群员工,有多少人因工作而获 得过多的表扬,没有人会举手答是。
为什么领导者不能把明知是正确的事做对呢?这其中的原因在于时间和竞争压力。大 多数领导者本身是明白赞赏员工的重要性的,但是,他们被迫在“重要”和“紧急”之间做出选 择。很多忙碌的领导者把精力全部放在执行和提高业绩上,从而将奖赏和赞扬挪到次要的考 虑位置。然而,不花时间来赞赏和奖励员工,这其实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受到赞同是人类本源的需要。当人们无法获得必需的赞同,那么他们对领导者的信 任、信赖以及彼此间的关系都将恶化。而那就会引起业绩的下滑,开始时很慢,微小的,几 乎察觉不出,但是恶化会逐步扩大。最终,员工们虽然人在工作上,但心早已离开。时常出 现的情况是,当所有人忙碌于应付不断冒出的工作需求,领导者就容易忘记要腾出时间给员 工。然而适当的时机缓冲一下,并关注员工们的工作表现,这将有效地提高员工满意度、工 作意愿以及业绩表现。
员工们通常认为最优秀的领导者的品质之一就是能从这些领导者那里获得认可和赞 赏。在众多领导者优秀品质中,最能使员工牢记不忘的就是领导者给予他们的认可、赞赏以 及尊重所带来的成就感。管理者若想成为卓越的领导者,首先要观察外在奖励和内在奖励所 带来的不同激励影响。外在奖励指有形的奖赏或激励措施,通常与员工完成相应任务目标挂 钩。内在奖励能给员工带来内心的鼓励、愉悦以及对工作的成就感。物质奖励和激励措施能 促进短期的行为,但是若要产生长期的效能,领导者就需要关注更多可行的员工个人因素,从而推动内在激励机制。对领导者而言,关键在于能否发掘出有效推动不同下属的动力因素。这就需要确实地花 心思去了解每个员工,而非仅仅寻找方法来操纵他们的行为。这是最重要的事,出发点必须 正确,而且要花时间与员工讨论,看看他们究竟喜欢和讨厌什么
,以及他们乐于进行怎样的 工作。然后要问问自己,该怎样增进彼此间的关系?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员工感到,企业是 发自内心地关心他们,想和他们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假如领导者从内在入手做好那些事,那么他们就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外在的表现。当员工感到领导者在帮他们提高工作技能,推进他们成为独立自主的完成者,并且能如老师、教练和支持者那样对待他们,那么领导者和员工之间就能建立更好的伙伴关系。也正是这种 关系促进员工的工作意愿以及业绩表现的方方面面。这确实需要花精力,要求领导者具备高 度的情商、意识和敏锐感来测知员工的喜厌。还需要坚持每天观察员工,了解他们的习惯,从而了解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人以及他们究竟关心什么。虽然花费时间,但是这些时间并非白 白浪费。
总之,企业员工都渴望老板花更多的时间给自己,让他们有机会被聆听,有机会参 与公司里正在进行的项目。定期花几分钟时间给员工就将创造完全不同的局面。懂得花时间 的领导者就能收获巨大的成果。企业需要员工们的好点子和好想法,员工便能带来创造和革 新,特别是批评。公司需要员工销售和创造解决方案,当员工发现企业关心他们,就会以最 佳表现来回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