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及实现途径

时间:2019-05-15 07:0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及实现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及实现途径》。

第一篇: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及实现途径

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及实现途径

摘要

21世纪,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历史任务必然对我国的行政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切实加强行政管理的理论研究,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必然选择。本文首先详细论述了行政管理的基本内涵,进而阐释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及原则,最后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任务,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稳定运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原则;任务

前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消除体制性障碍,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一、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分析

“行政管理”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在我国和其他国家,其使用范围都是很广泛的。无论是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还是公共机构、社会团体、经济组织等内部事务的管理,都被叫做行政管理。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专有概念,我国理论界普遍把“行政管理”定义为“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面:

首先,行政管理的实质是国家权力的运作过程。明确行政管理的实质,可以把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同公共机构、社会团体、经济组织等内部事务的管理活动明确的区分开来,有助于人们深刻地认识政府活动所具有的特殊性,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行政管理的实质及其规律性[1];其次,行政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管理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组织活动。明确国家行政活动的管理属性,可以把行政管理同国家的立法活动、司法活动区别开来,突显行政管理的“执行”功能,这有助于更好地借鉴和吸收其他管理活动中的有益经验和作法,提高行政管理的操作和技术水平;再次,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有着明确的规定性。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一)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通过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在新的形势下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使之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矛盾运动的规律,我们必须紧紧地把握这一规律。通过改善乡镇干部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能力素质,建立健全的基层干部考核制度等措施来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通过充分了解企业的员工,聆听员工的心声,管理方法经常创新,允许员工犯错误,引导员工合理竞争,来激发工人的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树立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认真落实农村政策,切实多办惠农实事等方面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而对于知识分子,要改善对于他们的使用和安排,使他们能够发挥他们对于国家有益的专长,要对所使用的知识分子有充分的了解,给他们以应得的信任和支持,使他们能够积极地进行工作,要给知识分子以必要的工作条件和适当的待遇,以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使关系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而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又为有突破性进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保障。科学发展观提出要用发展的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这就为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和拓展了思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以及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始终保证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思路、措施有利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关系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有突破性进展。

(三)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的内涵

1.从广义视角出发,包括两方面的改革。

第一,工具层的变革,它涉及到治理方式、方法以及公务员做事的方式,即管理方式的变革[2]。这几年我国政府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如:实现了政府部门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少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调整了一些机构,对垄断行业引入了竞争机制,让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垄断市场;在贯彻领导干部选拔条例上,形成了竞聘上岗的良好风气。

第二,价值层面的改革,涉及政府人员的观念的改革。现在政府人员一开始大都怀着青春的热情,但是经过社会功利主义熏染,为党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少了,开拓创新的精神少了,追求安逸享乐的观念滋长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坐到这个“位置”不容易,因此在这代信仰缺失的年轻公务员当中倡导为人做事之道,乃当务之急。

2.狭义的视角出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包括(1)调整机构,表现为精简机构和人员;(2)理顺关系,从领域上表现为理顺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之间的关系,从结构上表现为理顺政府与企业、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3)转变职能,即从管制型政府转为服务型政府。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一)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方向上应当体现如下三方面的要求:一是要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规定的要求。无论是职责界定、方式选择还是机构设置、程序规范,都必须既保障政府充分发挥作用,又不妨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二是要体现政府行政运行客观规律的要求。政府充分、高效和可持续地发挥作用,依赖于其按照科学民主的思想理论、制度方法行政,依赖于其带头守法、严格执法,依赖于其公正清廉,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切制度与措施的安排都应当保障政府民主行政、科学行政、依法行政和廉洁行政。三是要体现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要求。既坚持中央对地方的统一领导,又保障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政令快速传递和有效执行、政府工作具有活力和效率的基本保证。要立足于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科学分工、合理分权来设计和安排改革措施。

(二)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权限

长期以来,中央与地方的权限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事权不清,导致权限不明,职能交叉,既影响了行政效率,也损害了行政职能的发挥。党的十六大提出按照既有利于国家政权的统一,又要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依法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管理权限,这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新思路。依法明确规定中央与地方的职责权限,包括中央政府的专省权、地方政府的专有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共有权,使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划分有法可依。

(三)继续推进机构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逐步实现行政决策权与执行权相对分离,实行决策职能的核心化和集中化。通过科学规范部门职能,按综合职能设置政府机构,将相同或者相近的职能交由一个行政部门承担。同时要改革行政执行体制,建立综合执行机构,推行政府事务综合管理,将分散到部门的行政权原则上收归同级人民政府。改革行政执法体制,设置精干、统一的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

(四)健全公务员制度

当前,公务员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健全公务员制度要始终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一出发点和根本点。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改革的难点问题,重点抓好考试录用、辞职辞退、竞争上岗、轮岗、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强化公务员队伍的思想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心愿和呼声,得到了人民的拥护,而广大群众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又支持了推行工作的顺利进行[4]。积极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营造鼓励人们于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

(五)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我国新世纪机构改革的重点。根据十六大的精神,政事分开必须以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和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为突破口,加快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步伐。要将承担部分行政管理职能或者行政执行职能的事业单位,改组为行政执行机构。对承担政府交办任务、提供公共产品的事业单位,实行宏观调控。对一般带有开发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逐年裁减财政拨款,逐步推向杜会。同时,要加快机关后勤保障体制改革的步伐,把各部门所属的经营性后勤服务机构推向市场,依法改制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结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地区各部门需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要认真组织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抓紧制定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议事协调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方案,制定和完善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及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要重视研究和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引导舆论,以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崔彦,吴成钢,代中现,《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政法学刊,2004(2)。

[2]李金波,《试论加入WOT后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延边党校学报,2004(2)。

第二篇:新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

新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

作者:高立新指导教师:邵发宝

[内容提要]新农村建设时乡镇政府的要求是既要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和动员工作,落实党和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又要组织和引导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笔者就此探讨了新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新农村 乡镇行政管理 改革

乡镇政府要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职能转变与行政体制改革。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政府理念的更新是政府成功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前提。因此要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推进行政体制改革,首先更新乡镇政府行政管理理念。

一、正确定位职能,科学设置机构

乡镇机构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变职能,正确定位职能,科学设置机构。机构是职能的载体,推进机构改革,必须使乡镇机构根据服务型乡镇政府职能的需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对下放的派驻机构和属干政府序列的机构实行分化重组,使乡镇组织机构更加合理、科学、高效,这是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关键所在。我们的政府应想法为农民服务,农民的日子过好了,农村富了,我们的基 层政权才会被农民拥戴,才会稳固,农村的诸多问题才能较好的解决。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想使我国农村脱离贫困,乡镇政府就必须改革以往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用市场经济的思维来处理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要做农村经济发展的“引导员、服务员和组织者。”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有些事情政府是管理不了,管不好的。农村的有些事,要放手让农民自己做,政府只要搞好服务就可以了。

二、建立科学的,理制度和用人制度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一是要建立新的岗位责任机制,明确机关干部的岗位

职责和工作目标。对每个工作岗位进行定职、定责,明确职权范围。从党委书记、镇长到主任、副主任都重新划分职责、明确任务,做到人有事干、事有人干。二是建立新的考评机制。为了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对工作业绩实行定性定量考核,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定性考核的标准。三是建立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对因盲目决策而造成的重大失误、导致重大损失的要追究责任,直至引咎辞职。通过科学的管理,充分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争先恐后、干事业的良好局面。

在用人上要竞争上岗、人尽其才,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把建一流队伍、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作为目标,确立公开、平等、择优、竞争的干部任用原则。在岗位人员的产生中,要改变过去只有组织考察决定的使用办法,要打破人员身份,不看身份看能力,不看学历看素质,不看工龄看威信,按照设置的岗位申报,通过竞争上岗,择优选用。乡镇政府只负责确定每个部门的责任、权力、义务和利益并辅之科学的评估办法,形成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亏损自负的原则,从而使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群众信赖的优秀同志走上岗位。

三、理顺.权、财权,加强对乡镇行政权力运行中的监督

现阶段乡镇政权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县乡机构的财权与事权不统一,乡镇一级财权有限而事权过多。一方面财力分配不合理,乡镇一些收入来源相对较多、比较稳定的部门都由县垂直管理。另一方面,乡镇政府以有限的资源承担着大量由县级政府下派的任务。乡镇政府忙于应付,而无法很好地行使作为一级基层政府应有的职能。改变这种状况,要按照“简政放权,理顺关系,规范分类,加强基层”的原则,乡事乡办,事权与财权相结合,打破部门利益、条块分割的局面。根据基层工作的需要,权力适当下放,实现“条块结合,以快为主”,同时可委托乡镇行使的行政行为,尽量委托给乡镇。另外,对乡镇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不要硬压给乡镇。改革和完善县乡财政,合理确定县乡财政职能,规范县乡财力分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预算编制办法和财政收支形式,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县乡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充分调动乡镇抓收入的积极性,增强乡镇财政实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加强乡镇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是加强行政能力建设,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建设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创新行政能力方式,优化发展环境的现实需要。乡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乡镇行政权力运行监

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按照企业的二外求内开”改革乡镇领导人选举机制

在我国各地乡镇长选举制度的改革实践中,曾涌现出了一系列不同的改革模式,从1998年起,四川、山西、广东等省市的个别乡镇已分别尝试着对乡镇领导人的产生方式进行改革并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他们中有的试行“直选”,有的试行“公推公选”,有的试行“三票制”选举,还有的试行“两推一选”。这些选举方式的改革都是围绕着广泛参与性、公开竞争性展开的,在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蕴涵着深刻的意义。其中以“乡镇长直选”模式最具创新价值,它符合政治文明发展的需要,是我国乡镇民主发展的趋势。

“乡镇长直选”改革实践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选举中存在着大众参与动力机制不足,制度设计不够完善等不足。尤其直选与当前我国法律相抵触,依照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长和副乡长、镇长和副镇长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这样背离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变了国家基层政权的架构。加之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以及广大农民民主政治素质比较低,因此,目前还不具备实现乡镇长直选的条件。

为了既充分体现民主,又避免与现行法律冲突。首先,乡镇长选举可以分两步进行,先分选区进行,由选区内的全体选民投票,以少数服从多数决定本选区的投票结果,然后由人大代表按照其所代表的选区选举结果在人大会上进行公开记名投票,因为人大代表的投票不同于其本身以公民身份的投票,他(她)对自己的投票行为应当公开以受到选民监督。

其次,乡镇长候选人可以由内外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来自本乡镇内的候选人,另一部分可以由县(市)上一级推荐的优秀候选人,但必须与本乡镇内的候选人一同竞选,最后由乡镇人大代表投票选出。这些候选人应当在不得参与选选举进行前三个月进行公布,同时应当允许候选人进行合法的竞选活动,但候选人举的组织活动。这样可以避免乡镇长直接由上级委任,能让更合适的人选担任乡镇长。

最后,对于乡镇长职位保障和职位出现中途空缺如何递补或者补选的问题应当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应当立法规定乡镇长只能通过乡镇选举产生或罢免,不得采取中途调任等其它的方法。

五、结束语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路。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乡村社会将呈现出一派更加繁荣的新气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取得可喜成成绩。

参考文献

[l]于建噪.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3)36一37.[2]于凤荣.中国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体制的建立[J].行政论坛,2007,(9):11.

第三篇:浅析新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

目录

一、内容摘要„„„„„„„„„„„„„„„„„„„„„„„„„„2

二、正文

(一)正确定位职能,科学设置机构„„„„„„„„„„„„„„„„3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用人制度„„„„„„„„„„„„„„„4

(三)理顺财权,加强对乡镇行政权力运行中的监督„„„„„„„„„5

(四)改革乡镇领导人选举机制„„„„„„„„„„„„„„„„„„6

三、参考文献„„„„„„„„„„„„„„„„„„„„„„„„„„6

浅析新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

【内容摘要】新农村建设时乡镇政府的要求是既要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又要确保党和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并且要组织和引导好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因此,探讨我国目前乡镇农村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革和完善乡镇农村管理体制,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探讨了新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新农村 乡镇行政管理 改革

乡镇政府要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职能转变与行政体制改革。现在很多国家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政府理念的更新是政府成功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前提。因此要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推进行政体制改革,首先更新乡镇政府行政管理理念。

一、正确定位职能,科学设置机构

乡镇机构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定位职能,科学设置机构。机构是职能的载体,推进机构改革,必须使乡镇机构根据服务型乡镇政府职能的需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对下放的派驻机构和属干政府序列的机构实行分化重组,使乡镇组织机构更加合理、科学、高效,这是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关键所在。我们的政府应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农民的日子过好了,农村富了,我们的基层政权才会被农民拥戴,才会稳固,农村的诸多问题才能较好的解决。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想使我国农村脱离贫困,乡镇政府就必须

改革以往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用市场经济的思维来处理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要做农村经济发展的“引导员、服务员和组织者。”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有些事情政府是管理不了,管不好的。农村有些事,要放手让农民自己做,政府与农民齐心合力共同努力创造新农村。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用人制度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一是要建立新的岗位责任机制,明确机关干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对每个工作岗位进行定职、定责,明确职权范围。从党委书记、镇长到主任、副主任都重新划分职责、明确任务,做到人有事干、事有人干。二是建立新的考评机制。为了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对工作业绩实行定性定量考核,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定性考核的标准。三是建立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对因盲目决策而造成的重大失误、导致重大损失的要追究责任,直至引咎辞职。通过科学的管理,充分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争先恐后、干事业的良好局面。

在用人上要竞争上岗、人尽其才,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把建一流队伍、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作为目标,确立公开、平等、择优、竞争的干部任用原则。在岗位人员的产生中,要改变过去只有组织考察决定的使用办法,要打破人员身份,不看身份看能力,不看学历看素质,不看工龄看威信,按照设置的岗位申报,通过竞争上岗,择优选用。乡镇政府只负责确定每个部门的责任、权力、义务和利益

并辅之科学的评估办法,形成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亏损自负的原则,从而使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群众信赖的优秀同志走上岗位。

三、理顺财权,加强对乡镇行政权力运行中的监督

现阶段乡镇政权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县乡机构的财权与事权不统一,乡镇一级财权有限而事权过多。一方面财力分配不合理,乡镇一些收入来源相对较多、比较稳定的部门都由县垂直管理。另一方面,乡镇政府以有限的资源承担着大量由县级政府下派的任务。乡镇政府忙于应付,而无法很好地行使作为一级基层政府应有的职能。改变这种状况,要按照“简政放权,理顺关系,规范分类,加强基层”的原则,乡事乡办,事权与财权相结合,打破部门利益、条块分割的局面。根据基层工作的需要,权力适当下放,实现“条块结合,以快为主”,同时可委托乡镇行使行政行为,尽量委托给乡镇。改革和完善县乡财政,合理确定县乡财政职能,规范县乡财力分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预算编制办法和财政收支形式,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县乡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充分调动乡镇抓收入的积极性,增强乡镇财政实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加强乡镇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是加强行政能力建设,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建设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创新行政能力方式,优化发展环境的现实需要。乡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乡镇行政权力运行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改革乡镇领导人选举机制

在我国各地乡镇长选举制度的改革实践中,曾涌现出了一系列不同的改革模式,从1998年起,四川、山西、广东等省市的个别乡镇 已分别尝试着对乡镇领导人的产生方式进行改革并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他们中有的试行“直选”,有的试行“公推公选”,有的试行“三票制”选举,还有的试行“两推一选”。这些选举方式的改革都是围绕着广泛参与性、公开竞争性展开的,在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蕴涵着深刻的意义。其中以“乡镇长直选”模式最具创新价值,它符合政治文明发展的需要,是我国乡镇民主发展的趋势。

“乡镇长直选”改革实践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选举中存在着大众参与动力机制、制度设计不够完善等不足,尤其直选与当前我国法律相抵触,依照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长和副乡长、镇长和副镇长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这样背离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变了国家基层政权的架构。加之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以及广大农民民主政治素质比较低,因此,目前还不具备实现乡镇长直选的条件。

为了既充分体现民主,又避免与现行法律冲突。首先,乡镇长选举可以分两步进行,先分选区进行,由选区内的全体选民投票,以少数服从多数决定本选区的投票结果,然后由人大代表按照其所代表的选区选举结果在人大会上进行公开记名投票,因为人大代表的投票不同于其本身以公民身份的投票,他(她)对自己的投票行为应当公开以受到选民监督。其次,乡镇长候选人可以由内外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来自本乡镇内的候选人,另一部分可以由县(市)上一级推荐的优秀

候选人,但必须与本乡镇内的候选人一同竞选,最后由乡镇人大代表投票选出。这些候选人应当在选举进行前三个月进行公布,同时应当允许候选人进行合法的竞选活动,但候选人不得参与选举的组织活动。这样可以避免乡镇长直接由上级委任,能让更合适的人选担任乡镇长。最后,对于乡镇长职位保障和职位出现中途空缺如何递补或者补选的问题应当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应当立法规定乡镇长只能通过乡镇选举产生或罢免,不得采取中途调任等其它的方法。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调教,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道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乡村社会将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景象,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必将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l]于建噪.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3)36一37.[2]高战.当前政府改革面临的问题[J].中国改革,2005,(8)

[3]汪玉凯.提速政府改革[J].中国改革:综合版2005,(4)

[4]陈锡文.中国农村发展的五个问题 [J].生产力研究,2005,(3):1-4

[5]于凤荣.中国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体制的建立[J].行政论坛,2007,(9):11.

第四篇:政府职能及实现途径

政府职能及实现途径

一、政府职能

1.以实现社会公平为原则

政府职能就是政府运用政策手段来维护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是政府职能的原则和目标,政府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实现社会公平为目的。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能做的事交给市场,市场做不了的事就要交给政府。

同时,市场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也要由政府纠正。由于市场经济对利益的追逐,很难做到有序的市场环境,这就需要政府出手,运用政策或行政手段,维护社会秩序,为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2.提供公共物品

社会需要公共物品和公共劳务,但是市场经济不能提供充分的公共物品和公共劳务,这时就需要政府来提供。

【案例】

教育机制

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大事。如果完全交给市场来做,必然有

相当一部分人上不起学,无法接受教育。所有国家的基础教育,完全是由政府出钱,政府有权要求所有适龄孩子履行接受教育的义务。

那么大学,各个国家就不一样。大多数国家有两种形式的大学,一种是私立大

学基本靠筹资;另一种是公立大学,由政府出资来兴办。就连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即使到了大学这样的高等教育阶段,也还是要有很大比例的公办学校。

政府出资提供教育,才能确保全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提高。

二、如何实现政府职能

想要实现政府职能,除立法外,还可以采取两种重要手段:

1.通过政府管制

微观经济学有一门分支叫管制经济学,研究的就是政府该如何对经济进行管制。管制就是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经济运行,来改变个人和企业的行为。

政府管制主要有四种类型:价格管制、进入管制、进出口管制和环境管制。

价格管制

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当某些商品的价格与整个社会利益相违背时,政府就要出手进行干预。

【案例】

房屋租售价格管制

某城市由于供应少需求大,每间房屋每月租金可达1500元。但该城市整体收

入水平有限,1500元的租金可能导致一些低收入者露宿街头,形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于是,政府对价格进行管制,规定房租的租金每月不超过800元,以确保绝大

多数人能够居有定所。

政府不仅要对价格上限进行管制,也要对价格下限进行管制。如果某种商品社会需求量小,工厂接不到订单,工人们的每月收入不可能维持基本生活,此时政府就要对最低工资做出规定,确保工人们能够挣到足够的钱保持温饱。

任何国家都存在相类似的政府管制措施。由于价格和收入水平涉及整个社会利益,因此不能完全放手给市场,必须在政府的监管调控之下有序进行。

进入管制

进入管制就是企业要进入某一行业,或个人要进入某一职业,都要经过政府批准。进入管制职能的形式有两个:

第一,资格管制。要求企业进入的资格,如医生、律师等特殊职业,都有严格的入职资格考试。

第二,数量管制。政府对进入总量进行管制,如控制出租车的总体数量,避免产生恶意竞争等。

进出口管制

所谓进出口管制,就是国家对于出口的东西和进口的东西,要从国内的利益出发,实行管制的政策。比如,美国的高科技出口中国,就要经过美国政府批准。

环境管制

环境管制就是政府为了保护环境,而进行一些必要的管制。比如,规定汽车排放标准、立法保护各类资源及珍稀野生动植物等。

社会经济的平稳高效运行,既不能缺少市场竞争,也不能脱离政府管制。政府管制要以维护经济秩序、保护人民利益、体现社会公平为原则,该管的管,不该管的要放手。一些不恰当的政府管制,不但无利甚至有害。

【案例】

要命的法案

在美国,有一种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叫红嘴啄木鸟。为了保护它,美国国会通

过一项法案:凡发现有红嘴啄木鸟的地方,方圆数公里内的树木一律不准砍伐。

林业者们原本将自己的林地划分为若干区域,轮流砍伐,既不耽误树木生长,又有不菲的收入。可法案一出,很多区域的树木不能再砍伐。随着红嘴啄木鸟越来越多,林业者们的损失却每年多达上百万美元。被逼无奈的林业者开始大面积驱赶红嘴啄木鸟,不让它们在树林落脚,有的红嘴啄木鸟被累死,有的红嘴啄木鸟被人杀害。结果,红嘴啄木鸟的数量比法案出台前还要少。

政府在施行管制职能时,要以社会公平和社会利益为目标,去除不合理的管制措施,使经济运行更加顺畅。比如,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上台后,废止了三分之一不合理的政府管制政策,才有了美国以后的经济繁荣。

2.制定经济政策

除了实行政府管制,制定经济政策也是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有效手段。比如,政府制定税收政策、反垄断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

从根本上来说,政府管制具有强制性,企业必须服务;但经济政策具有引导性,企业可以服从,也可以不服从。

第五篇:农村行政管理论文:新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

新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

【摘要】新农村建设时期对乡镇政府的要求是既要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又要确保党和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并且要组织和引导好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因此,探讨我国目前乡(镇)村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革和完善乡(镇)村管理体制,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 乡镇行政管理 改革

乡镇政府要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职能转变与行政体制改革。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政府理念的更新是政府成功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前提。因此要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推进行政体制改革,首先更新乡镇政府行政管理理念。

一、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1.乡镇一级“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政府利益与部门利益的冲突日益加剧。条块分割的乡镇管理体制与乡镇政府行政效率的要求不相适应。乡镇政府作为国家在农村最基层的一级政权,承担着管理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事务等繁重任务。繁重的任务客观上要求行政的高效率运转。但由于现行条块分割的乡镇管理体制。乡镇政权的职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行政管理很难实现高效运作。

2.乡镇一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严重失衡。人民公社解体后。乡村两级组织仍然承担着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公共服务职能。如兴办农村教育、修建乡村公路、优待军烈属、供养五保老人、兴办农林水基础设施等等。

此外,还有落实计划生育国策、征收农业税费和“三提五统”.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治安、调节民事纠纷、组织防洪救灾、实施移风易俗、举办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等各项工作。乡镇一级“小政府”与“大服务”“强政府”与“弱财政”长期并存的格局。造成乡镇主要领导想方设法增加乡镇财政收入,必然成为乡镇政府的第一要务。

3.乡镇一级“党政企不分”与“村民自治”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利益摩擦愈演愈烈。主要是党、政、企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有些地方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少数地方乡政府还没有完全起到一级政权的作用。总的来看。乡镇作为国家政权结构中最低的一级政权组织,仍未摆脱人民公社体制的影响,实际是党政混合运作的一体性机构。具体表现在上下组织之间习惯于采取行政措施处理关系。

习惯于直接指挥和控制,不善于运用各种杠杆和利益导向实行间接、弹性控制,而且“村民自治也始终处于行政和财政双重压力下的'紧约束'运行状态。”这是我国新时期的农民负担不断加重、社会秩序混乱、党群干群关系日趋紧张的政治根源所在。

4.乡镇行政机构缺少监督系统。行政监督是权力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政府行政失误,确保政府管理畅达,高效运行的必要环节。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我国农村乡镇政权建设中,却缺少有效的行政监督系统。一是国家行政监督体系延伸到乡镇出现了“断层”.中央、省、地(市)、县都设有政府的监察机关,负责对同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到乡镇基层政府,却没有设臵监察机构。二是缺乏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机制。乡镇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指令和任务。但贯彻执行的情况如何。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人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公仆必须接受主人的监督。但由于目前乡镇管理体制中缺乏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使主人对公仆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

二、如何建构21世纪的现代乡镇行政管理体制

1.应当充分认识乡镇基层政府在国家行政体系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在中国乡镇既是国家最基层的政治权力中心,又是满足农民各种需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当前我国乡镇政府改革的实质是把它所拥有的行政权力规范到合理的空间,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社会、农民”三者良性互动、密切合作的关系。

而其核心是解决过去在传统计划体制下所形成的“政党政治”与“政府政治”互相交叉。“国家行政权”与“村民自治”互相渗透。“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事权”与“财权”互相脱节等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无论怎么改革,“乡镇”作为一种地方基层行政建制,应当保持其行政地域的完整性,人口规模的适度性。管理层级的有序性,职能定位的科学性,机构设臵的合理性,人员编制的法律约束性,政权名称的固定性和运行程序的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之逐渐成为直接面向9亿农民的法制型、公共服务型政府。

2、正确定位职能,科学设臵机构

乡镇机构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变职能,正确定位职能,科学设臵机构。机构是职能的载体,推进机构改革,必须使乡镇机构根据服务型乡镇政府职能的需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对下放的派驻机构和属干政府序列的机构实行分化重组,使乡镇组织机构更加合理、科学、高效,这是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关键所在。我们的政府应想法为农民服务,农民的日子过好了,农村富了,我们的基层政权才会被农民拥戴,才会稳固,农村的诸多问题才能较好的解决。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想使我国农村脱离贫困,乡镇政府就必须改革以往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用市场经济的思维来处理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要做农村经济发展的“引导员、服务员和组织者。”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有些事情政府是管理不了,管不好的;农村的有些事,要放手让农民自己做,政府只要搞好服务就可以了。

3、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用人制度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一是要建立新的岗位责任机制,明确机关干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对每个工作岗位进行定职、定责,明确职权范围。从党委书记、镇长到主任、副主任都重新划

分职责、明确任务,做到人有事干、事有人干。二是建立新的考评机制。为了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对工作业绩实行定性定量考核,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定性考核的标准。三是建立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对因盲目决策而造成的重大失误、导致重大损失的要追究责任,直至引咎辞职。通过科学的管理,充分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争先恐后、干事业的良好局面。

在用人上要竞争上岗、人尽其才,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把建一流队伍、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作为目标,确立公开、平等、择优、竞争的干部任用原则。在岗位人员的产生中,要改变过去只有组织考察决定的使用办法,要打破人员身份,不看身份看能力,不看学历看素质,不看工龄看威信,按照设臵的岗位申报,通过竞争上岗,择优选用。乡镇政府只负责确定每个部门的责任、权力、义务和利益并辅之科学的评估办法,形成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亏损自负的原则,从而使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群众信赖的优秀同志走上岗位。

4、理顺.权、财权,加强对乡镇行政权力运行中的监督 现阶段乡镇政权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县乡机构的财权与事权不统一,乡镇一级财权有限而事权过多。一方面财力分配不合理,乡镇一些收入来源相对较多、比较稳定的部门都由县垂直管理。另一方面,乡镇政府以有限的资源承担着大量由县级政府下派的任务。乡镇政府忙于应付,而无法很好地行使作为一级

基层政府应有的职能。改变这种状况,要按照“简政放权,理顺关系,规范分类,加强基层”的原则,乡事乡办,事权与财权相结合,打破部门利益、条块分割的局面。根据基层工作的需要,权力适当下放,实现“条块结合,以快为主”,同时可委托乡镇行使的行政行为,尽量委托给乡镇。另外,对乡镇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不要硬压给乡镇。改革和完善县乡财政,合理确定县乡财政职能,规范县乡财力分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预算编制办法和财政收支形式,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县乡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充分调动乡镇抓收入的积极性,增强乡镇财政实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加强乡镇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是加强行政能力建设,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建设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创新行政能力方式,优化发展环境的现实需要。乡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乡镇行政权力运行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5、按照企业的二外求内开”改革乡镇领导人选举机制 在我国各地乡镇长选举制度的改革实践中,曾涌现出了一系列不同的改革模式,从1998年起,四川、山西、广东等省市的个别乡镇已分别尝试着对乡镇领导人的产生方式进行改革并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他们中有的试行“直选”,有的试行“公推公选”,有的试行“三票制”选举,还有的试行“两推一选”。

这些选举方式的改革都是围绕着广泛参与性、公开竞争性展开的,在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蕴涵着深刻的意义。其中以“乡镇长直选”模式最具创新价值,它符合政治文明发展的需要,是我国乡镇民主发展的趋势。

“乡镇长直选”改革实践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选举中存在着大众参与动力机制不足,制度设计不够完善等不足。尤其直选与当前我国法律相抵触,依照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长和副乡长、镇长和副镇长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这样背离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变了国家基层政权的架构。加之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以及广大农民民主政治素质比较低,因此,目前还不具备实现乡镇长直选的条件。

为了既充分体现民主,又避免与现行法律冲突。首先,乡镇长选举可以分两步进行,先分选区进行,由选区内的全体选民投票,以少数服从多数决定本选区的投票结果,然后由人大代表按照其所代表的选区选举结果在人大会上进行公开记名投票,因为人大代表的投票不同于其本身以公民身份的投票,他(她)对自己的投票行为应当公开以受到选民监督。

其次,乡镇长候选人可以由内外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来自本乡镇内的候选人,另一部分可以由县(市)上一级推荐的优秀候选人,但必须与本乡镇内的候选人一同竞选,最后由乡镇人大代表投票选出。这些候选人应当在选举进行前三个月进行公布,同时应当允许候选人进行合法的竞选活动,但候选人不得参与选举 的组织活动。这样可以避免乡镇长直接由上级委任,能让更合适的人选担任乡镇长。

最后,对于乡镇长职位保障和职位出现中途空缺如何递补或者补选的问题应当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应当立法规定乡镇长只能通过乡镇选举产生或罢免,不得采取中途调任等其它的方法。

三、结束语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路。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乡村社会将呈现出一派更加繁荣的新气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取得可喜的成绩。

下载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及实现途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及实现途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与展望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与展望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围绕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和公共服务这三个目标展开。政府组织体系逐步优化,政府职......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3)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张为波 zhangwb@max.book118.com 张为波@健身 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 一、思考题:1.试分析影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因素......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析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变革,目前已经实施了7次较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始于2013年的行政管理体......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论文关键词]农业税;政府机构;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论文摘要]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只是后农业税时代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先导和必要环节,这样的改革是乡镇政府出于财政压力的应急......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第一部分行政机构改革与大部制改革开放后政府机构5次改革1982: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从1978年至1981年,随着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和改革开放......

    浅谈新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5篇范文)

    浅谈新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 【摘 要】 新农村建设时乡镇政府的要求是既要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和动员工作,落实党和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又要组织和引导农民进行......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与展望(范文)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与展望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围绕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和公共服务这三个目标展开。政府组织体系逐步优化,政府职......

    浅谈渔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际研讨会2003年11月20日 浅谈渔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张忠孝 (四川省水产局局长) 张忠孝高级工程师,现任四川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四川省水产局局长、中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