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辩论类实践活动题例谈
辩论类语文活动题解析和训练
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很好地渗透《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要求,出现了许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试题,内容丰富多彩,覆盖面广。这些试题的出现,符合课标的要求,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体现着“语文教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新理念。下面仅谈谈辩论类实践活动题的解题方法。
【例题】 某班举行以“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利与弊”为话题的辩论活动,下面是甲方同学的一段辩词:
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有弊无利。一方面,初中生能参与的社区公益活动,无非是扫扫地,擦擦窗。做这样的小事,对初中生的成长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学好文化知识是初中生的主要任务,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
如果你是乙方主辩,你将怎样针对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驳,表达你方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先摆出你方观点,再进行反驳。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反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江苏无锡卷》)
【解析】这一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因此做这种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对方(甲方)的辩词,准确把握对方的观点和论据,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辩论。认真阅读上题,不难找出甲方辩词的观点是“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有弊无利”,论据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然后针对甲方的观点提出乙方的与甲方相反的观点,如“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利大于弊”。摆自己的观点后,接着要讲出自己的理由,这也要针对甲方的论据进行反驳。甲方说初中生参与的社区公益活动是小事,对初中生的成长意义不大;你可以这样反驳:扫地、擦窗看似小事,但小事中却能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甲方说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你可以这样反驳:参加社区活动对学好文化知识有帮助,不会影响学习成绩。最后仿照甲放辩词的形式,用“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样的关联词语把你反驳的两个理由连接起来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辩论的语言要简明,观点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辞。
【参考答案】观点: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并非有弊无利,而是利大于弊。反驳:一方面扫地、擦窗看似小事,但小事中却能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参加社区活动对学好文化知识有帮助,不会影响学习成绩。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在于:以语文为主体,兼有学科内的综合及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重视学生的实践,强调亲历性、合作性,强调个人的体验。考题以文字表述的形式出现,一般说,只要参与了这些活动的同学且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平时再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总能完成答题的。
【巩固训练】
1、根据提供的情境,按要求答题。(《2004年四川省资阳卷》)
初三某班同学就“开卷是否有益”进行着热烈的辩论。正方主辩围绕“开卷有益”的观点进行了论辩。假若你是反方主辩,那么,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请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你接过正方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在阐述观点前应该有几句恰当的话,这几句话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校初三(2)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
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2005年湖北黄冈市非课改区卷》)
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校初三(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2005年湖北黄冈市课改区卷》)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观点:开卷未必有益(只要言之有理即)理由:(1)社会上各类书刊鱼龙混杂,青少年对好书坏书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2)社会上因读黄色书刊而犯罪的事例也不少。是的,从某种角度上说,你们讲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它的另一面,即消极的一面,我们认为开卷未必有益。
2、我方认为,唐僧的仁爱之心是虚伪的,在惩罚为他一路降妖除魔的孙悟空时,毫不手软;他一意孤行,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人妖不辨,经常被妖魔鬼怪所迷惑。是一个毫无原则、是非不分、固执己见的人。(答案不惟一,反驳有针对性,扣住“固执己见”、“人妖不辨”,言之有理即可)
3、我方认为,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头,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理由要符合人物特点,表意清楚即可。)
第二篇:辩论类中考真题
辩论类语言运用中考真题
1.【2007年成都市中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2006年足球世界杯意大利对澳大利亚的1/8决赛中,在比赛的最后阶段,意大利队获得一个制胜点球而挺进八强。解说员黄健翔因多年解说意大利足球比赛而对意大利对有了很深厚的感情,在解说时用嘶哑的喉咙“疯吼”着对意大利足球队赞扬的话而深刻地抨击了澳大利亚足球队。对于这一现象,各界人士看法不一。
下面是某校九年级八班的同学举行的一场辩论赛的部分节选。假如你是反方辩手,请写出你的辩论词。
正方:我方认为,黄健翔是一个优秀的解说员。解说员不是机器,难免倾注个人情感,可以理解。在解说比赛的过程中,解说员情绪高涨,能够带动全场的气氛,这正是对足球这一充满激情的体育运动最好的诠释。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找准正方观点,梳理对方理由。作为反方也可以运用常规的反驳方式加以回击,如顺水推舟,将计就计;巧作类比,一针见血。可采用“以理服人、正面反驳”的技巧给本题作答。特别注意反驳时,观点要鲜明,理由要充分,陈述语言要符合题目设计的语境。
【参考答案】我方认为,黄健翔是一个过分情绪化的解说员。解说员固然不是机器,但也不能充当拉拉队员。解说员应该以公正的立场、平和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为观众解脱,而不应该以个人的喜好左右球场的气氛和球迷的喜好。
2.【2011年成都市中考试题】
为了学生阅读的方便,学校提议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面对这一提议,学生反应不一,展开了辩论反方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阅读;教室本身就比较狭小,设置“图书角”影响了活动的空间;另外,图书也容易遗失和损坏假如你是正方,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驳。
【解析】抓住题目要求“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驳。”找准对方观点,梳理出对方理由,一一进行反驳,反驳的理由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说服力。
【参考答案】:我认为增设“图书角”很有必要首先,阅读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设置“图书角”能够便于我们利用机动时间进行阅读;其次,合理而有序地摆放完全可以 让“图书角”有一席之地,而且增设“图书角”更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至于遗失和损坏,只要我们制定相应的图书管理制度,加强管理,这点是不用担心的(明确观点计1分,反驳有针对性计3分)
3.【2010浙江省义乌市中考试题】
某班就语文学习中工具书使用问题展开辩论。甲方认为没必要使用工具书,乙方认为应经常主动使用工具书。你支持哪一方?请你面对全班同学,运用连贯、得体的语言,简述理由。(40字左右)
【解析】这是一道自由阐明自己观点的口语交际试题。考生可以任选一方观点进行辩论。具体解答时,首先要从自己的身份(是正方还是反方)出发,明确自己欲“立”的观点,然后围绕这一观点阐明具体的理由,力求“秀”出精彩。
【参考答案】示例①:大家好!我支持甲方观点。因为有问题可以直接问老师,省时高效。示例②:大家好!我支持乙方观点,因为使用工具书能比较及时地解决学习困难,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4.【2009年浙江湖州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时下,在繁忙的都市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称——慢活族。在教育部公布的新增171条词语中,“慢活族”一词解释为:“慢活族”是“慢并快乐”的一群人。这个名称缘自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慢》,由小说延伸出一种名叫“慢生活”的国际运动,并出现了“找回失去的时间”这样的组织,他们思考“生命的过程除了工作,还应该拥有什么”,呼吁品味缓慢的生活节奏,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提倡“慢生活”观念,用适当的慢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
与“慢活族”的生活方式恰恰相反的是“快活族”。早上,他们在闹钟的“滴滴”声中匆忙起床,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到公车站,以最简短的时间解决“快餐式”的午饭,在繁忙而充实中度过8小时的工作时间,回到家或许还要在灯光下继续查阅文件或者起草策划书。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就是“快活族”的真实写照。
某班就上述材料中的两种生活方式展开辩论。甲方认为“慢活族”的生活方式好,乙方认为“快活族”的生活方式好。你支持哪一方?请说明理由。(不超过80字)
【解析】本题为表达自我的观点。提供一组针锋相对的辩论材料,然后要求你表明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解答这样的题型一定要清楚,题中的材料只是为你观点的提出设置背景,要先认真阅读材料中人物的观点及理由,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自己的立场。立场明确了,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写出理由了。
【参考答案】学生能围绕自己支持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4分)
示例:①我支持甲方的观点,因为慢节奏的生活更符合人类的天性,它的实质就是宁静与浮躁的一种对抗,拥有简单而豁达的平常心,享受慢生活的悠闲与乐趣。
②我支持乙方的观点,他们讲究效率,在忙碌中享受“自我满足感”。在现在这样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中,“快活族”的高速度、高效率更适应社会的发展。
5.【2009年江苏连云港卷】
最近,一款网络游戏编入了武汉小学教材《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走进了部分小学课堂。网络游戏该不该进教材,报刊和网络论坛上对此辩论十分激烈。假如你是反对者,请根据正方(教材编写者)提供的辩词信息,有针对性地写出你方的辩词。
正方:网络游戏可以进教材。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游戏进课堂是网络时代的教育进步;网络游戏是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寓学于乐,在老师引导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网络游戏进课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论坛注册和交流方法,学会上网的基本方法。
反方:
【解析】本题已出示正方的观点及辩词,要求考生写出反方的辩词。
解题前要先阅读情境材料及正方的观点,了解具体事件及正文观点,然后结合生活实际,针对正方提供的辩词信息,阐明自己的反对意见。
【答案示例】:网络游戏不该进教材。社会虽已进入网络社会,但游戏进课堂与教育进步无必然联系;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结果会与学习目的背道而驰;学习上网基本方法,掌握论坛注册和交流方法,都有许多更好的途径。
6.【2007年南京市中考试题】
小文主持了一场“我看汉语魅力”辩论会,正反两方激烈交锋。
正方:汉语魅力无穷。同样一组词语,按不同顺序组合,就能表达多种意思。目前,在亚洲、欧美许多国家,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正随着中国对外影响的扩大而日益膨胀,汉语必将成为全球的强势语言。
反方:汉语的魅力在消退。①汉语中有些同音词、同义词混淆难辩,造成听读障碍,影响我们的学习兴趣。②目前,许多幼儿园开了识字课,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幼儿快乐成长。③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外语的强势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汉语的魅力之光逐渐暗淡了。
(1)正方辩词的画线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把“_______”改为“_______”(2)反方辩词中的第_____句(只填句子序号)不能证明反方观点。
[解析]命题者设计辩论的特定场景,引考生进入角色。我们先来看正方的观点和态度:正方的观点是“汉语魅力无穷”,表现出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在举例论证时,正方辩手却说“一般学习汉语的热潮正随着中国对外影响的扩大而日益膨胀”。语句中的“膨胀”一词带有贬义,与自己赞美汉语的观点不符,也容易被对方钻空子,所以应该把它换“高涨”。我们再来看反方的辩词,接着陈述人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证,①句和③句陈述了汉语魅力消退的原因和现象,②句却转到了幼儿园开设识字课增加幼儿学习负担、影响幼儿成长的话题上,显然不能证明其观点。
【参考答案】(1)膨胀、高涨
(2)②
7.【2007年陕西省中考题】 请结合链接资料的[相关言论],拟一道辩论题。
要求:辩论题的正、反观点不能只来自[相关言论]的同一句话。每方观点不超过15个字,字数大致相等。
正方:
反方:
链接资料:
[人物介绍]于丹,北师大教授。从2006年开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连续推出她的《〈论语〉心得》讲座。她的解读换起了民族记忆,冲破了专家与群众间的藩篱,让高深文化走出象牙塔,来到群众当中,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令人耳目一新的阐释方式,让她收获了赞许,也面对着质疑。对此,她选择了从容,用加倍的勤恳真诚回馈赞许的热情,用坦荡的“三鞠躬一握手”直面质疑着的诘问。
[相关言论]①大白话的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与毁灭。②于丹是电视媒体强大的传播所创造的神话。
③她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做的是文化普及工作。
④父亲、师长的悉心培养,博学、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她成功的强大力量。【解析】:辩论赛所设置的辩题,正反两方面的判断应当是具有对抗性矛盾的,或者至少是具有矛盾对立关系的。同时要使双方都有话说,而不是明显一边倒,要使听众觉得双方讲的都似乎有理。
【参考示例】(1)正方:白话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普及。反方:白话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
(2)正方:于丹的成功来自电视媒体的传播。反方:于丹的成功来自深厚的文化积淀。
第三篇:语文实践活动例谈
语文实践活动例谈课前三分钟演讲。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的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促进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读、写、听、说四种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张志公先生说过:过去教语言,往往忽略口、耳,只注意手、眼,这是砍掉植物的根而希望它开花的办法。而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讲,能促进先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2.习字。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先生写字教育的要求,为培养学生书写规范汉字的意识,激发汉字书写的兴趣,提高规范书写汉字的水平,养成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开展了习字活动。要学生每天花十分钟的时间练字,从临摹到临贴,循序渐进。定期举办优秀习作展,以此示范、激励。
3.“万金家书”---善于表达,善于沟通。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把平时不好意思表达出口的爱意、谢意向父母诉说,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苦恼向父母倾诉,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父母并求得父母的理解。一封小小家书拉近了父母和孩子的距离,作用很大。
4“诗与生活”诗歌朗诵会。诗歌,点燃青春的火炬,人生的一段阅历因此而光亮;诗歌,点染岁月的色彩,生命的一段过程因此而绚丽。举行诗歌朗诵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程指导,让学生得到锻炼。
5.“戏剧与人生”戏剧节。举办戏剧节,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展示主体形象,演绎人生精彩,体察生活况味,激发创新思维。
第四篇:例谈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例谈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生根?如何使学科的核心素养变得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能具体触摸和感受?除了常规教学,还有没有更好的路径或创新的教学方式助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凡此等等,是当下教学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鲁静华老师及其研究团队提出,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F象学会观察、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尝试解决,从而更好地提升能力和素养。本刊特刊登其相关研究成果,供大家参考。
【摘 要】数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必须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好的活动素材来源于学生的问题与生活实际,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寻找问题,更要注重活动设计,利于每个学生参与,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好陪伴、建议、参谋工作,更重要的是以欣赏的角度看待学生。
【关键词】数学实践活动;素材内容;设计;实施
数学实践活动立足把抽象的数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对生活中的现象学会观察、深入思考,并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尝试解决,从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好玩的、有趣的、生动的……百变的数学在学生心目中扎根,亲近数学,热爱数学的种子悄悄埋下,数学的核心素养也随之生根,数学实践活动在落实核心素养方面的功能由此得以显现。
符合学生需求的数学实践活动设计尤为关键,好的实践活动设计能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在实施过程中,能促进教师对数学本质的深入理解、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专业地读懂学生,学生在时间、空间、形式上具有更大的选择权,也会有不一样的精彩呈现。
一、关于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思考
数学实践活动因为其综合性的特点,内容丰富,选题宽泛;因为其实践性的特点,实施情况复杂,方法多样。因此需要教师从以下三方面把握,让有效的活动设计成为高效活动实施的基础。
(一)活动选材要贴近学生实际
数学实践活动设计的素材是最关键的,实践活动不是新增加的内容,而是把原有学习内容整合,把数学素材深入挖掘。
1.教材中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
小学教材中的学习内容深入挖掘其价值,找到作为实践活动的衔接点,就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库。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实践活动,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学习不完善,很多问题解决起来有一定难度,更适合把教材内容拓展延伸,让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个完整深切的感受。
数感的培养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那么“数数”活动就是一个可以挖掘的主题。从按个计数到按群计数,再到以计数单位为标准数数,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单位数数,不需要知道具体的个数,需要借助数数的方法进行比较等内容,都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必要过程。中年级有大数的感悟,高年级有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增强数感。
课本素材还有如人民币的认识、百数表、分类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内容、圆的认识、黄金螺旋曲线、莫比乌斯带等,都是数学书上的内容,鼓励学生每节课对所学内容进行提问,提问的内容体现着学生的好奇心,选择适合的问题作为活动素材。
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
学生每天的生活丰富多彩,在活动中学生产生很多疑问,没有交流解答的机会,他们就慢慢忽略了,视问题为正常,好奇心逐步磨灭。因此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把选择权还给学生。首先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能不能解答并不重要,主要是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探索的欲望。其次是把问题记录下来,成为习惯,贴在教室一角成为“问题角”,还可以有个问题记录本,也可以写数学日记,记录问题的由来。最后学生梳理问题本身也是一个数学实践活动的资源,可投票选择研究主题。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问题,参与活动,同时也要有意识地记录、收集、筛选有意思的活动主题。这种做法可直接发现学生想研究的共性问题,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3.聚焦学校生活的内容
学校是学生的一个主要生活场所,能引发学生共同关注。关于学校设施:教学楼楼梯宽度、高度是否合适;学校的操场有多大,适合多少人活动等;关于学校环境:“校园绿化”“教室一角”设计与科学、美术等学科的紧密联系;学生自身利益:“节水手册” “合理的桌椅高度”等……学校就是一个微型小社会,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素材的同时,更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寻找“数学”的影子。
(二)活动内容设计要有连续性
收集素材之后,研究主题确定,还要设计系列活动,活动时间变长了,学生就有时间去思考问题,边实践边收获。
1.形成系列内容
选择一个内容,设计一个实践活动,解决学生从多角度提出的问题,体现内容的深度,也勾连知识间的联系。知识不再是孤单地存在,而是以各种形式存在。
【案例1】学生认识人民币之后,还有很多问题,教师设计“钱币的认识”实践活动。活动的系列内容如下:
(1)钱币演变历史。解决学生提出“钱币从哪来的”问题。
(2)钱币上的图案。解决学生提出“钱币上的图案是什么”的问题。
(3)钱币博物馆参观。解决学生提出“还有什么钱币,长什么样子”的问题。
(4)学校币(班币)的设计。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愿望,结合班级建设实施。
2.让学生连续参与
有些活动内容设计要兼顾跨学科、跨学段的特点,学生可以持续学习,在大的活动主题下,设计每次的实践活动要有利于形成校本课程,把学习探究的时间拉长。
【案例2】“七巧板”系列,根据不同年级设计主题活动。
一年级,借助七巧板认识图形,拼简单图形。
二年级,借助七巧板和图画的情境结合,讲故事,制成小视频。
三年级,认识七巧板中的分数,发现数列关系。
四年级,借助七巧板,设计班徽,布置教室。
五年级,七巧板的历史以及变化,制作七巧板。
六年级,七巧板创意活动。
根据学校、班级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对一个内容的研究深入而广泛。
(三)活动过程设计体现全体参与
活动设计还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不同的学生在活动中有不同的收获。设计活动方案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很多,活动落脚点要准,利于全体学生参与,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质。活动内容体现层次性,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活动设计注意关联性,利于不同个体和群组学生间的沟通。
【案例3】一座教学楼的每层楼梯边,有长4米,宽5米的一块地方,其中的两层学校准备设计装修成学生阅读的场所,围绕这个项目进行“校园一角”设计。第一轮活动,以6人为一组分工合作,集体讨论设计主题,组员申请适合自己的工作内容。第二轮活动,6人具体分工为,2人负责测量数据,1人负责绘图纸,1人负责撰写文案,2人负责做立体模型,如果有需要再申请其他组员协同。第三轮活动,小组工作内容成果讨论、完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在班级介绍中,学生还要接受全班同学的质疑,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特色,突出亮点,也是生生之间学习交流的机会。
二、关于数学实践活动的实施建议
即使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研究的主题,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情况复杂,也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既要及时调整方案,更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使活动方案得以顺利实施。
第一,实施过程中,人员的调配是一个需要教师协调的问题。前期主要是小组内分工,学生自主完成,在合作中会有学生发现自己不适合做某项工作,先是学生自己协调,然后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合理的分工是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有效保障。
第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做好观察记录,收集数据的工作,根据数据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师的作用是在学生需要时帮助其筛选问题。实践活动需要数据收集,既要保证收集的数据真实有效,能反映实际问题,还要能聚焦问题。学生生活经验少,就需要教师予以指导。教师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设计活动方案。
【案例4】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一小学刘文波、吕云涛老师就“食堂就餐问题”要求学生设计调查饭菜口味的方案。学生给出的方案是:①1、2、3组调查内容要设计问卷;
4、5组需要上网调查,或者利用家长资源。②讨论调查问卷如何发放。③调查问卷发给哪些同学?④调查问卷如何回收?⑤预计调查问卷会分析出哪些问题?
第三,在实施中,教师须重视遇到问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据此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个体或者小组经历调整、验证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是沟通协调。学生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从开始不知道如何设计调查问卷,一起商量,到小组讨论,聚焦到某一问题,逐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解决主要问题。
数学实践活动实施中,教师鼓励、欣赏、陪伴、建议的角色很重要。
三、数学实践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
数学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课,它所提供的是一种开放式的、综合的主题活动。活动的效果不容易量化,有时不能及时体现,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方式在发生改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一些隐性的核心素养,如创新能力等得以落实,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教师注意。
一是教??观念的转变。活动过程不求尽善尽美,但一定要有结果。数学实践活动对教师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选材、设计、实施、组织等都需要教师完成。教师在付出心血的同时,还要提醒自己不要追求尽善尽美,即使学生一个环节处理不当,没有达到预期的活动效果,这也并不重要,经历困难,面对失败也是数学实践活动很重要的一部分,从活动中汲取有益成分,修正错误,也是《课标》总目标中所提倡的。
二是用好家长资源,但不依赖。有些活动,家长和学生一起完成,亲子关系和谐,对学生成长有益,但是不要过多地给家长布置任务,不要给学生布置过高过难的任务。如果变成家长完成实践活动作业,就失去实践活动的初衷。
三是重视学生情感体验。活动结束,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收获活动经验,更要重视情感态度上的收获。在这个互动过程中物化的成果如数学报告、数学日记、创意成果、数据图等容易让师生有成就感,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克服苦难的意志、学会合作交流、注重反思等情感体验更为重要,这是学生继续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的持续动力。
数学实践活动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着让学生把课内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让数学核心素养落地,变成学生内化的动力与能力,教师也要边实践边反思,做好记录整理工作。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 101300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第一小学 017000)
第五篇:例谈游戏书法教学实践
例谈游戏书法教学实践
——例谈游戏书法教学实践
【摘 要】 在传统的书法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教学成果甚微,导致出现学生学习书法的枯燥乏味,丧失了学习书法兴趣而无法长期坚持等窘境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改变这一窘境迫在眉睫。本文是笔者在多年书法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实践“四关”、学“四法”游戏教学案例。这一方法主要是将学习的内容细致化,学习的目标明确化,学习方法游戏化,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缩短学习时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书法学习变得轻松自然、有趣味。【关键词】 闯“四关” 学“四法” 书法教学 游戏 实践
书法教学在广义上属于艺术教学范畴,但它与美术教学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美术教学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形式多样化,学生持久兴趣容易培养。而书法教学以继承传统、学习传统为手段,学习形式较单一,学生在辅导老师的命令下不断地临习古人字帖的过程中,厌倦情绪也随之悄然萌发,导致失去学习兴趣的窘境。
究其原因,是书法教学的传统模式惹的祸。其一,书法教师自身的“半桶水”。许多书法辅导老师本身就较少临帖,所以在辅导学生临帖时方法不对,学生难以真正理解临帖方法;其二,“眉毛胡子一起抓”的做法。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阶段性目标不明确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因而变得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变得被动、无奈,最终放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的特点,在书法教学中,我采取了 “游戏”教学法,并将这种方法命名为闯“四关”、学“四法”书法游戏教学法。目的是用来细化和明确学习内容,也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评价、学生评和自我评价的一种办法。按照四个阶段,将问题清晰、细化,并进行实验,有些问题可以用很短的时间便得到解决,所以也就不须限定时间和练习次数,只要掌握和理解便达到学习目的,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学生淡忘了时间,兴趣也就慢慢被调动起来了。案例一:闯“姿势”关 学“执笔”法
学习目标:正确的写字姿势是有效保护学生健康的重要前提,而良好的执笔方法是学好书法的第一步。我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写字姿势,掌握执笔要领。技能要领:
1、身正、腰直,胸部离开桌沿;右手自然弯曲执笔;左手小臂自然弯曲、按纸。
2、右手拇指、食指、中指自然捏笔,无名指、小指并拢,轻轻抵住笔杆。
3、手掌空,可以放置一个鸡蛋,虎口成圆状。
4、利用拇指、食指、中指捻笔(即转笔,属古法)管,使笔可以自由转动。
5、手中的毛笔和桌面上的纸形成垂直角度。
游戏方式:看谁的“乒乓球”不掉。我先让学生按要求坐好,在如何执笔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用拇指、食指、中指指端捏笔,要求虎口成圆状,学生完成动作后,无名指和小指并拢轻轻抵住笔管,手掌内放置一个乒乓球,然后进行游戏。游戏办法是笔杆前后转动,做到笔和乒乓球不脱落。游戏目的是能正确掌握执笔方法,并能轻松运用。
活动结果:通过以上游戏学习,加强了学生对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的理解,完全改变了传统教学一带而过、只知其法、不知其用的片面做法。这样不停地玩了几次,学生兴致勃勃,也就很快掌握和理解了书写姿势和执笔的要领,事半功倍。案例二:闯“笔画”关 学“书写”法
学习目标:笔法即是书写笔画的方法。笔画是文字的基本组成元件,也直接影响了字的好坏。传统的练习方法是讲述基本的运笔路线后,不顾学生是否理解就进行反复地写,写到熟练为止。这种方法是被动的、不科学的,学生极容易在反复的练习中麻木、厌烦。清晰地分析笔画书写的方法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技能要领:
1、中、侧锋笔划的判别。中锋用笔即是笔锋在线条的中间运行(如图1);侧锋用笔既是笔锋在线条的一边运行(如图2)。
(图1)(图2)
2、仔细观察笔划的形状(也就是读帖),并能描绘出笔画的基本形状和特点。
3、分析入笔方向,大小(这点最容易被学生甚至辅导老师忽视)。例如:
4、毛笔运行的方向。毛笔的运行直接影响线条的方向和质感,所以找到毛笔行进的轨迹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像撇、横折、竖弯钩等方向改变比较的笔画,要求捻动毛笔达到自然改变笔锋的行进方向。如图:
5、提、按是用力大小,改变线条粗细的一种笔法。笔画起收、转角处都用提按的方法,为了更轻便地捻动笔管改变笔锋的行进方向。
游戏方式:笔法是比较繁琐的环节,学生如果不理解用笔方法,一味地临帖,效果不好,并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将笔画放大,仔细观察笔画入笔方向,找到笔锋运行轨迹,分步练习,能加深理解,容易上手。这一步我设计了“分步比赛”的游戏方式。第一步比赛:从侧锋用笔转化成中锋用笔,能写出并解释最多笔画者为胜。第二步比赛:出示或自由选择一种笔画,利用正确的执笔和书写方式方法,能连续多次准确书写者为胜。
活动结果:通过这样的一步步推进的学习办法,学生会想尽办法并认真书写,寻找不同笔画书写的方法的相同性与差异,并赢得比赛。最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和实验。
案例
三、闯“字型”关 学“结字”法
学习目标:中国文字笔画繁简不
一、结构多样,变化多端。如果一味地描摹,只会浪费时间,学生容易枯燥而产生厌烦心理。而我却引导学生仔细研究其主要特点、找到主要规律、掌握结字方式,举一反三。技能要领:
1、四方框架:中国文字是典型的方块字,其结构虽然变化多样,但主要的框架是四方的,即字的主要落点基本形成方形(如图1);出现撇、捺的字是比较容易使人产生错觉的类型,其实撇的末端、捺的驻笔处均基本落于四方框架之上(如图2)。
(图1)(图2)
2、空间:可以分为黑色空间与白色空间两部分。判断一个字是否书写准确,通过空间与原字进行对比是重要手段,有助于学生自我检验和调整。
A、黑色空间:是指笔画之间的空间关系,比如:笔画与笔画之间的承接、疏密、方向关系,分析结构时是不可忽略的问题(如图)。
B、白色空间:是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空白部分,这是比较容易被一般人所忽略的部分(如图)。
3、重心与主笔:重心直接影响一个字的平稳,主笔则可以调整字的中心。如横向的主笔,就如一个走钢丝绳的杂技演员手上的长杆稳住整个人的重心;竖向的主笔则起着台柱的中心作用。
游戏方式:这个环节我主要采用了“添字添画”游戏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按照“四方”的原则去找出不同结构字的规律。比如:“秋”字,我只给一个“禾”旁,让学生进行补“火”的办法,在“禾”的基础上找“火”字的大小比例,以及“ノ ”“ ヽ ”“ 乀 ”所处的位置;又比如:“人”字,我只给“ノ ”,让学生找“乀” 的位置,“乀”的驻笔处和“ノ ”的末端之间的关系;再比如:“日”字,我只给“口 ”,让学生找到“一”的位置和方向等等。活动结果:通过了添笔画、偏旁的训练之后,学生的观察仔细了,简单的学习变成了有趣的“自主探究”游戏,因而也记得更准更牢了。字的结构是比较复杂的,进行归纳总结,找出结字的规律,学生就不会出现“创作就不行了”的窘境。
案例四:闯“集字”关 学“创作”法
学习目标:书法创作是每个书法爱好者的欲望,也是检验练习程度和书法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学生掌握了写字的基本功之后,我通过游戏教学,让学生觉得创作也不是一件难事情,平稳地将基础训练过度到创作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作能力。技能要求:
1、了解作品表现形式:要创作一幅作品,首先要认识作品的形式,可以提供各种形式给学生欣赏、对比、总结。比如:斗方、条幅、横幅、中堂、对联、扇面、手卷……
2、以“集字”促创作:集字是创作的初级阶段,将学过的字收集成一个内容书写成一种幅式的作品,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对所学习过的字的运用、组合,学会对作品的调整,有利于对作品整体的把握。
3、培养自主创作能力:经过了以上的训练之后,自由书写一些内容,并能准确地体现字体与幅式的和谐作品。
游戏方式:在这一步我设计了“多重游戏”方式,让学生一步一步闯过创作关。
一、“摆字游戏”,是指怎样才能把几个字摆在一起好看,比如“白日”,“白”字的撇在中心轴线或左侧一点点处,“日”字被中心轴线平分,两侧在“白”字底部并对准两角的地方,解决重心不稳的问题。
二、“加字游戏”,就是我先在作品上写上一些字,空出部分空位,让学生填空,解决大小差别及不和谐问题。
三、“集字游戏”,给出一些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字或查找字贴完成创作。
四、“比字游戏”,教师组织一些比赛,给出一些内容,让学生自主考虑章法、字体和风格等,看谁的最有新意。
五、“评字游戏”,最后我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互动评价,提高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活动结果:通过这样的多重游戏活动,学生学会了比较、分析、思考,掌握了最基本的创作方法,而学生之间开展的合作、交流、互动又促进了他们的进取心和不甘落后的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
近几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尝试“闯四关”学“四法”的游戏书法教学中,也有过颇多的思考,但我自己认为这种方法在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的书法教学中是可行的、有实际成效的:
一、“闯四关”学“四法”的游戏书法教学主要是将如何学好书法的方法具体化、清晰化,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乐中学,将枯燥乏味的教学情趣化。改变了学生在模糊状态下临帖的状况,相对地缩短了学生学习书法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传统模式中,学生学习书法是被动的、甚至是被迫的,故经常以各种原因请假,因而进步小。尝试“闯四关”学“四法”的游戏书法教学后,不管是否有老师在,学生都能主动每天到书法练习室进行练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并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将“要他学”变成了“他要学”。
三、“闯四关”学“四法”游戏书法教学法是以循序渐进为基础的,尊重了学生身心健康规律,学生书法的基础打得扎实,开展书法创作也就易如反掌了,他们容易获得成功感,这种成功感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好
动力。不仅学生自己如此,他还能带动旁边的同学,他们就象“种子”,就象“火把”,对其他同学无形中起了模范带头作用,对学风、班风和校风都有了较大的促进。
四、我们在全校范围内推广“闯四关”学“四法”的游戏书法教学,力求在书法教学和语文学科的整合下,创出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新路子,形成我校自己的书法教学特色。
“闯四关”学“四法”的游戏书法教学现在还只象一只“雏鸟”,还需要不断实践、推进、完善,但我相信有了良好的开端就成功了一半,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参考书目:
1、《书法有法》 孙晓云著 华艺出版社出版
2、《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 邱振中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3、《书法艺术》 吴鸿清、邱振中著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