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下中心小学“行知实践基地”简介(大全5篇)

时间:2019-05-15 07:0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店下中心小学“行知实践基地”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店下中心小学“行知实践基地”简介》。

第一篇:店下中心小学“行知实践基地”简介

店下中心小学“行知实践基地”简介

“行知实践基地”源于我校“生活教育理论与构建小学生命化课堂实践研究” 的课题的提出,旨在利用“行知实践基地”这一平台,借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及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整合课内外乃至校内外资源打造生命化课堂,以生命教育为切入点,融行知实践活动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与学生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与科普教育活动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劳动教育技术相结合,与环境教育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

“行知实践基地”是在学校原有植物园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目前,“行知实践基地”共种植有紫薇、木槿、海棠、红枫、茶花、桂花、杜鹃、榕树、白玉兰、木笔、樱花、香樟、龙柏、石榴、三角梅、枸骨、红叶石楠、水杉、棕榈树、扶桑、广玉兰、麦冬、满天星、木瓜海棠、一串红、圆柏、小腊、黄栀子、木芙蓉、红叶李、樱桃等三十多花草树木。

学生在“行知实践基地”或浇花除草,或观察记录,或学习研究。学生在生机蓬勃的自然生态环境中,通过“做中学”,培养兴趣、陶养德性、学习知识、体验快乐。老师在“行知实践基地”或“授业”“解惑”,或探究的教育实践模式,或反思课堂的策略,努力营造轻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一条独特的教育成长之路正向远方不断延伸,这里正成为孩子喜欢、家长信任的学园、陶园……

爱于心,践于行。师生并肩走在行知路上,让和谐作序,共谱美丽华章。行之路上,感恩行知,且行,且思,陶缘无限……

第二篇:陶行知简介

陶行知简介

生于1891年10月18日(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但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广大中国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

当陶行知1914年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在南京金陵大学文科毕业后,便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最初攻读市政,后来觉得没有真正的大众教育,就不能有真正的新共和,于是便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期望通过教育来救国救民。

当陶行知于1917年学成归国的时候,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陶行知满怀热情地在这场运动中奔走呼号,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为此,他一方面介绍西方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也反对盲目“仪型他国”,提出要以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实现中国教育的普及化和近代化踏出一条新路。

最初,陶行知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这期间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但是,开展乡村教育决非易事,它需要有一批有志之士全心全意地为之奋斗。因此,陶行知号召人们加入这个运动,“一心一意地为中国乡村开创一个新生命。”他还立下宏愿,要排除各种困难,筹措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他为了建立一支合格的乡村师资队伍,1926年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乡村师范学校,校址选在南京远郊偏僻荒凉的晓庄(原名小庄)。这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由陶行知亲自担任校长。

晓庄师范诞生于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炮火声中。在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也就是在晓庄师范,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其要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根据生活教育的理论,晓庄师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开荒,自己建茅屋,做什么事,就读什么书,还走出校门参加村里的农协会和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这样就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才干和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农夫的身手,有科学的头脑,有改造社会精神的乡村教师。由于生活教育理论基本符合中国国情,所以在当前我国进行的教育改革中仍然可以作为借鉴。

1932年,陶行知通过总结晓庄师范的经验,在上海创办了上海工学团。工学团是一个社会教育组织,它既是学校,又是工厂,也是一个小社会。它制定了“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的宗旨,招收当地农民子弟入团,上午学习文化知识,下午参加生产劳动。晚上由儿童团员请当地农友到工学团办的茶园里谈论天下大事,还由儿童团员讲故事,当小先生。后来这种“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在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中广泛推行,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抗日救国新高潮的到来。这时候,陶行知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参与发起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国难教育社,还与宋庆龄、邹韬奋等著名人士发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36年7月,他受救国会的委任,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亚非二十六国,争取各地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持中国的抗日救国斗争。出国前夕途经香港时,与沈钧儒、章乃器等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赞同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呼吁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这个宣言震动国内外,对全国人民是极大的鼓舞,受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热情支持。

抗战开始后,陶行知发现,许多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因为陷于贫困和屈辱的境地得不到培养的机会。在周恩来和许多共产党员的支持下,1939年7月他创办了育才学校。这所学校设在重庆附近,学生都是择优选拔的有特殊才能的优秀儿童。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条件,聘请大批专家学者担任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他们不仅教学生学习文化课,而且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和革命的思想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革命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就把生活教育的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使育才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株奇葩。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以更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反内战、争和平、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斗争。他在重庆创办的社会大学成了一座民主革命的堡垒,成为在国民党统治区向青年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他作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民主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发表了《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民主教育之普及》、《社会大学运动》等文章,无情地揭露和抨击国民党推行的法西斯教育,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1946年4月,陶行知来到上海,继续奋不顾身地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并为在上海创办社会大学和育才学校的迁址问题多方奔波。不久,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消息传来,陶行知异常激愤,他到处演讲,发出了“和平最急,民主第一”的呼号。后来听说国民党特务已经把他列为下一个暗杀对象,他无所畏惧,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准备,仍然一次次发出正义的呐喊,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7月25日,陶行知因为劳累过度和受刺激过深,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

陶行知逝世后,全国开展了广泛的悼念活动。今天人们仍在研究他的思想,学习他的品德。目前,已经在北京成立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他的著作也被辑为《陶行知全集》出版,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专著和论文已大量涌现。事实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陶行知贡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对我国的教育建设和教育改革是极好的参考。

第三篇:XX年高中生行知实践基地社会实践报告

XX年高中生行知实践基地社会实践报告

意昂扬,分校师生奔田野

情殷切,行知路上谱青春

话说江宁分校素以课程丰富、办学诚朴闻名,金陵父老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此处按下不表,单表此届高二年级,虽是霜刃未试,已然毫光冲天。乘小高考创新高,辩论赛初捷之胜势,一众师生在徐国民校长、董家甫主任、黄凯主任的带领下,斗志昂扬奔赴江浦行知实践基地,准备用倾听、用吃苦、用劳动的方式来自我砥砺。正所谓:车如流水马如龙,一日来到田野中。

从早7:00在分校集合上车到一个小时后行知基地的简短开营仪式,分校学子的纪律性与行动力让基地领导、老师印象深刻。基地刘校长要求同学们要像普通的农家学子一样,不要乱花钱,不吃零食,真正践行三个词:感受、行知、学农。同学们个个表情坚定而泰然,不知道当自带的零食吃完之后,他们是否能淡定依然呢?

下午xx校长的报告赢得阵阵掌声与欢笑,也让在场的师生陷入深思。杨校长以自已创建学校的经历启发同学们人生还能更精彩。我们身边的所谓不平凡的人都曾经如此普通,只读了十年书的年轻人共同创造教育的奇迹,高考落榜生成了荷花大王。他们在面临人生的多次选择时,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坚守自己的梦想。1分选择99分坚持,1分自豪99分感激,1分成绩99分成长。怀着“花苞心态”,不管怎样受挫,都要坚信自己。教育者也要怀着真爱同等珍视“盛开的鲜花”和“可爱的花苞”,迟迟不开的花苞不是差生,而是极为珍贵的千瓣莲,只是要多一点等待的耐心。在学生们激动的“我是花苞”的呼声中,杨校长寄语同学们“立大志,做小事,做实事,做新事”,发展自我绽放青春。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听完报告后,兵分两路,1-8班迅疾奔向陶艺室,9-15班奔向艺莲苑荷塘。捋袖卷裤,各有精彩。荷塘边,看到泥水中鱼头攒动,男生们心急地下了水,平时看着柔弱的淑女也不甘示弱跳入冰凉的池水,白嫩的双手就深入到了荷塘中胡乱摸了起来。回归自然就恢复了天性,亲近泥土的我们都是顽童。竞相捉鱼的劳动中,听不到抱怨,看不到争斗,而是发自内心地快乐和自然而然地合作与赞美。

陶艺室那边,听完陶艺老师的短暂讲解后,各位学生迫不及待捋袖攘臂,投入到“玩泥巴的艺术”中。但见五色土现无限态,巧手人抟各色物。时间虽短,情思纷呈,一时间抟土声振于耳,陶轮旋转嗡嗡,在学生手中,原本只是毫无生命的泥块,逐渐地变幻成花盆、茶杯、卡通人物等各色物品,未见得栩栩如生,却也是惟妙惟肖,令旁观的老师惊叹不已,连连点赞。只是短暂的一个小时,瞬间即逝,随着学生们的作品的大功告成,时间也到了。在十五分钟的休息之后,又急急转入今天的第三个活动——最具力量之美的——拔河。各班排兵布阵,咬牙跺脚,振臂嘶吼,好一番气势如虹。胜利者拥抱激动瘫软,失败者亦是拥抱激动瘫软。团结一心,拼尽全力,谁都不逊色。

晚餐,喝着自己捉上来的鱼熬成的鱼汤,享受着精疲力竭之后的饱足,那种滋味岂是坐享佳肴的人能够会得?更何况持续跟进的精神大餐——看电影《美丽的大脚》,不由你不感觉到充实的幸福。

第四篇:下基地实践报告

大学生“下基地”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2012年7月1日,临沂大学红色育人工程“下基地”实践活动全面展开。2011级学生、学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辅导员共6000余人将分两个批次,四条线路,8个团,155个连,分赴临沂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作为2011级的一名学生,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下基地”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感受颇多,体会颇多,收获颇多。

在此次下基地活动中,我们时间安排非常紧密,四天的时间游览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临沭的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莒南的山东省政府旧址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河东的新四军军部旧址、沂南的诸葛亮城和沂蒙影视基地,晚上住宿于美丽的临沂大学沂水分校,之后又参观了沂水县的沂蒙山根据地旅游风景区,最后参观了位于蒙阴县与沂南县交界处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炎热的天气挡不住我们火热的激情,在展览馆,跟随讲解员的解说,在一幅幅图片、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座座历史遗迹面前,我们纷纷驻足、凝神观看,进一步了解了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投身革命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以及伟大的沂蒙精神诞生的光辉历程,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在革命烈士墓前,我们怀着崇敬之情,瞻仰烈士墓碑,缅怀革命先烈。

在四天的活动中,每到一处,我都被革命先辈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所感染。在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我们了解到了刘少奇同志在这里工作过。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位于苍马山脚下,主题定位为“滨海根据地少奇沂蒙情”。由战地重逢入口服务区、滨海传奇红色历史纪念区、激情岁月红色文化休闲区、红石古寨红色民俗游乐区、亲情1942红色主题接待区组成。主要有滨海革命史纪念馆、刘少奇同志在山东纪念馆、刘少奇旧居、中共山东分局纪念馆、八路军一一五师纪念馆、山东战工会纪念馆、百名将帅在临沭、红石古寨等展馆和景点。在纪念园内,陈列着当年刘少奇同志使用过的物品,那些物品是何等的简陋,而当年的革命先烈们,正是在这种简陋的环境中,为了新中国的成立鞠躬尽瘁。

当天下午我们去了位于莒南县的山东省政府旧址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和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政府诞生地,位于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1941年3月至1945年9月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曾长期驻扎在这里。1945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在这里诞生。刘少奇、罗荣桓、朱瑞、陈光、黎玉、肖华、陈仕榘、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长期在莒南生活、战斗、工作过。漫步于纪念馆内,看着这里陈列的各种物品,不禁联想到当年罗荣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场景。在纪念馆内,一间小房子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罗荣桓和他夫人居住的小房间,小小的房间内,摆着一张床,一个小桌子,房间简陋的不能再简陋了。然而正是在这种简陋的环境中,罗荣桓元帅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四军军部旧址是7月3日去的第一个景点,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位于河东区九曲街道前河湾村,滨临沂河,是新四军历史上最后一个军部驻地,也是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1946年6月—1947年2月,陈毅、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住在该村,在此指挥了著名的宿北战役、鲁南战役、临沂南线阻击战,镇压了叛匪郝鹏举,并制定了莱芜战役的作战计划。在这里,一幅幅鲜活的雕塑再现了军民浴血奋战的艰苦斗争历程;以较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展现了陈毅、粟裕、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风采和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看着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和一件件烈士遗物,通过讲解员的生动介绍,大家从新四军的诞生、抗战的历程等方面详细了解了新四军的革命历史。对新四军战士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感到由衷的敬佩。新四军这种官兵一致、军民同心、百折不挠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爱国激情,深深地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在聆听和参观的过程中接受了一次党史教育和思想洗礼。

7月3日的下午我们又去了位于沂南的诸葛亮城,感受了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诸葛亮城的主体构架便是以诸葛亮一生职业生涯的重要节点为元素,以历史时间为轴线,形成一条中央景观雕塑带,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地形条件规划设计出以汉代建筑网络为主的仿古现代商业建筑群。在这里做了短暂的停留后,我们就前往了下一个景点——沂蒙影视基地。

沂蒙影视基地位于著名的沂蒙山革命老区,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因为拍摄为共和国60周年献礼的长篇历史电视剧《沂蒙》而设立是在原有村落的自然风貌基础上稍加修饰而建立的红色影视基地,又称“山村好莱坞”,先后有电视剧《沂蒙》《沂蒙六姐妹》《沂蒙英雄》《地道英雄》《娘》电影《斗牛》《岛城风云》在此拍摄。我们在现场导游的带领下,顺着一条石板巷走进了这座曾经历过炮火纷飞,见证过沂蒙人民英勇支前,谱写过沂蒙军民鱼水情的小山村。沿着曲折小巷,两旁幢幢石头砌成、茅草披顶的老屋,诉说着百年古村的历史沧桑。当我们走进一座农家小院,一尊年轻妇女一手搀着伤员,一手掀开衣角用乳汁救护的铜像,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位来访者。这就是“红嫂”明德英乳汁救伤

员的真实故事的在现。明德英一名普普通通的沂蒙女性,1941年冬,大批日伪军包围了驻沂南马牧池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一名小战士在突围中身负重伤,被明德英机智救下,当搜捕的敌军走后,小伤员因失血过多,已处于缺水休克状态,在周围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毅然用乳汁救活了伤员。随后,她和丈夫精心照料十数天,最终使其康复归队。我们每一位学生都深受感染,这种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一天的参观学习虽然短暂,但心灵所受的震撼却让每一位同志感慨颇多,收获颇多,大家不无感叹地说:这次实践活动确实深受启发、备受教育,不虚此行。

当天晚上,我们住在了美丽的临沂大学沂水分校,并在晚上举行了盛大的篝火晚会,异彩纷呈的篝火晚会为“下基地”活动增添了欢快祥和的气氛。精彩的歌曲、灵动的舞蹈、快活的小品扫除了师生一天的疲惫,也将晚会一次次推向高潮。

7月4日是此次活动的最后一天,上午我们去了沂蒙山根据地旅游风景区。沂蒙山根据地旅游风景区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夏蔚镇,景区内东、西方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众多:中共山东分局旧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及孟良崮战役陈毅指挥所旧址、百年天主教堂、山东省政府旧址、圣母山圣母堂、沂蒙红嫂园、民俗支前村、沂蒙山纪念馆及根据地广场等景点融教育、爱国、休闲、参与于一体。令我们体悟战争的残忍,珍惜和平,爱好和平。在这里,有一篇革命烈士的墓地,一座座墓碑整齐的排列着。然而,这些墓碑大多是无名的,这些无名的革命烈士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他们长眠于此,却不能留下自己的姓名。看着这一片小小的坟头,我们为他们的牺牲赶到深深地悲痛,也更加激起对敌人的愤恨,燃起了要好好学习,报答祖国,建设强国抵御外敌的坚强决心。

下午,我们去了这次活动的最后一个地点——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位于山东省蒙阴县和沂南县交界处,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于孟良崮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及援军一部,共32000余人,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孟良崮由此而名扬海内外。纪念馆前面是陈毅元帅、粟裕将军侍马而立的大型花岗石塑雕,雕像高7.75米,其中底座高2.75米,红色花岗岩上镌刻着陈毅元帅的《孟良崮战役》长诗,两位将帅雕像栩栩如生,再现了当年作为孟良崮战役主要指挥者的光辉形象。纪念馆后面是烈士墓地,墓地正中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其后是烈士英名塔,塔身镌刻着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2800多名烈士的姓名,墓区内掩埋着2800多名烈士的遗骨。纪念馆后面的山坡上,只见山坡上密密地排满了一座座黑色大理石底座、上雕银色五星的坟茔。解说员介绍到,在那场战役中有五千余名英烈长眠于这块英雄的土地上,他们牺牲时的平均年龄只有20岁。20岁!多么鲜活的生命!坟茔静静,松柏肃穆,诉说的是一段历

史,感悟的是一种品质,传承的是一种精神。烈士们那种对党和人民事业无限忠诚的品质,那种虽牺牲生命在所不惜的精神,不依然是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需要的吗?

四天的“下基地”活动结束了,每到一处,我们都会被那些动人的革命故事所感动,我们现在这种幸福的生活,正是由当年的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怎么能够不珍惜。这是一片英雄辈出的大地,这是一块壮怀激烈的热土,四天的活动,让我们更加深爱这片红色的土地。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牢记历史使命,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篇:下基地实践感受

参加“下基地”实践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第一次来临沂大学,在宿舍一进门的墙上挂着的牌子上就看到了有下基地这个活动,当时我还在想下基地是什么?什么是下基地?而我就要下基地了,心里充满了好奇,憧憬。

军训结束之后,我们学校组织下基地活动,下基地前一天,当辅导员告诉我们这件事,我们都很高兴,下午就赶紧去买零食,午饭之类的,因为午饭要在车上解决。下午回来之后,大家都很兴奋,讨论着会去哪玩,想象着会有什么,一直到晚上要睡觉了,我还是很兴奋,睡不着,脑子里老是想着明天明天会怎样。

下基地的那天早上,我早早就醒了,哦!才五点,这一点也不符合我的生物钟。可是睡不着了,我们就要下基地了,想想心里就激动,于是我轻手轻脚的爬下床,“呵呵”是谁在笑?一转头,看见我斜对面的舍友在笑,哦,原来是我那轻手轻脚的模样逗笑了她,朝她做了个鬼脸,这下好了,全宿舍的人都笑了,原来大家都醒了,原来不是我一个人激动啊。我们兴高采烈的拿着自己的东西去集合,看着一辆一辆的巴士排在我们面前,我不由发出一声惊叹“哇,好多辆车啊!一辆、两辆、三辆......”有十多辆呢!感觉很壮观啊!我们怀着憧憬上了我们班的巴士:九号巴士。朝我们的第一站:《沂蒙六姐妹》电影拍摄基地,进发!一路上看着临沂的风景,是的,这是来临沂的第一次参观,我充满了好奇。快要到电影拍摄基地了,我们经过了一段路,我私下叫它为“九曲十八弯”,当然这是有根据的,这段路那叫一个“拐”啊!一个又一个弯绕过来绕过去,绕的我们是头晕眼花。不过这段路倒是有不错的风景,有山有水,依山傍水,很美。终于到达我们第一站的目的地,刚转过“九曲十八弯”我们还有点晕。一下车,那解放前的老屋,给我们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大家准备好出发了!跟着讲解员,跟着我们的旗子,出发!我们跟着讲解员在村子里按照一种线路走,别的团梗着谈们的讲解员按照另一种线路走,不过大家是殊途同归。刚一进去,我们看见一个老人在卖酒,旁边趴着一条狗,我一个同学叫了一声“哇,这是革命老区的狗啊,拍照拍照。”然后就冲过去给狗拍照,然后一大群人围过去给狗拍照,把狗吓了一跳,还好狗温顺,没咬人。好可怜的狗啊!进去之后我们看到了一棵老树,盘根错节,它的“腰围”好粗哦!我们大概要两个人才能抱过来,之后再看到的老树,感觉就比不上这个有这么粗的“腰围”。接着是房子,这里面的房子都是石垒的,门和窗都比较小,而且都是很古老的那种。我还发现了,很多墙上有些小洞,我猜那就是战争时期八路军或是民兵藏在屋子里通过它来打敌人的吧,这样既能打敌人,又能保护自己,还不让敌人找到,真是一箭三雕啊!人民群众的智慧让人叹服啊!我们跟随讲解员参观了沂蒙红嫂纪念馆,听讲解员为我们讲述沂蒙红嫂的光辉事迹,沂蒙红嫂乳汁救伤员,让我们了解了沂蒙红嫂的无畏,在那个思想并不开放的年代,沂蒙红嫂在面对小战士的生命和旧时代更深蒂固的封建教条中毅然选择了救小战士,他的无私,无畏以及不顾自己的名声毅然救小战士的作法并没有被世人所孤立而是得到了大家的尊还有沂蒙人民在饥饿的情况下,宁愿饿死自己的孩子,也不让烈士的子女饿死,“烈士的子女饿死了,烈士就断后了,而我们还可以再养。”这话深深震撼了我,让我感受到了沂蒙人民在战争中做出了多大的牺牲。路上我们看到有很多石碑,上面刻着“缅怀沂蒙母亲,教育后世子孙”“向沂蒙山区的英雄学习”“爱国拥军好红嫂,建设四化女强人”......这些是对沂蒙红嫂的肯定,是对沂蒙人民的肯定。参观了电影拍摄基地,我对沂蒙精神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那里我感受到了浓郁的革命气息。哦!沂蒙!我对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我们的第一站可能太兴奋了,可能是昨晚睡得太少了,也可能是到了午休的时间,总之,我在车上睡着了,等我睡醒了我们已经到达了我们此行的第二站: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外观蛮有新意的这是我对它的第一感受,我们先整体在纪念馆前拍照留念,接着我们在各团的讲解员的带领下,进行参观。一进门,便看到塑像,一个人再挑担,一个在推小车,还有一个在小车旁扶着车,这就是当时战争时,人民群众在给战士们送物品,紧接着我们跟随讲解员参观图片,讲解员一一给我们介绍,有群众给战士们送饭的,有战士们帮助群众的,还有妇女纳军鞋的。我还看到了毛主席的“华东军民再接再厉,彻底消灭进犯军,胜利是人民的”话,朱德爷爷的“向百战百胜、劳苦功高的华东军民致敬!”话以及中共中央华东局贺电都是对沂蒙人民的肯定,是对战士们的肯定,是对沂蒙军民付出的肯定。还有那时的报纸,对孟良崮战役取得胜利的庆祝、赞扬。我们还参观了沙盘以及孟良崮战役前敌我态势图,听讲解员给我们介绍当时的情况。在介绍孟良崮战役时讲解员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一纵二师四团一连进行了三次反击,拿下了一个山头。从14日下午至15日凌晨,共击退一个营的七次反攻。16日在攻占520高地后,又打退敌两个营的5次反攻,全连伤亡近三分之一。五班班长曹相佐腹部受伤,肠子流了出来,他把粘着泥土和碎草的肠子塞进肚子里,左手按住伤口,右手连续扔出五枚手榴弹,坚持战斗,直到牺牲。一班班长赵良负伤双目失明,仍抱住敌人两条腿一同滚下山崖。战后,一连被纵队授予‘孟良崮战役大功连’,五班被命名为‘曹相佐班’,一班被命名为‘赵良班’。”听了讲解员的介绍,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这些战士是可歌可敬的,肠子流出来能塞回去继续战斗,双目失明能抱住敌人同归于尽,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只为为我们换回一个宁静的家园,一片祥和的乐土,他们是伟大的,他们永垂不朽。之后,我们自由参观,我参观烈士陵园,正对着的是粟裕将军之墓,其后有有一个亭子里面的石碑上刻满了烈士的名字,还有那树底下烈士的坟墓,那么多,他们都在此长眠了,陪伴他们的,只有旁边的树了吧!因为他们的付出,我们现在得一片乐土成长,因为他们的牺牲,才换回一个宁静的家园。烈士们啊!你们不会被遗忘,你们在我们的心中永存。

在漫长的行进后,我们到达了我们活动的最后一站:莒南大店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和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政府诞生地,位于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总面积4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沂蒙红色圣地——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中共山东分局旧址、山东省政府诞生地,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1941年3月到1945年9月,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长期驻扎在这里.1945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政府------山东省政府在这里诞生.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朱瑞、黎玉、陈光、肖华、谷牧、谭振林、万毅、江华、陈士榘及国际友人雅格布?罗生特在这里工作、战斗、生活过,莒南一度成为山东的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而我们就要参观这里,一下车,走过桥,一个高大的城楼映入眼帘,“向阳门”的繁体字刻在城门上,旁边是两个大的指示牌,虽与城楼的古典形象不搭,但却方便了游客,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们兴高采烈的走过“向阳门”,接着是还没装修完的街道,古代的风格,大概要用来拍戏吧!看着那些木质的镂空窗户还真有点感觉呢!大家兴高采烈的拍照,玩闹。接着我们开始参观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是一块石碑“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纪念碑”,其下一颗红星镶嵌在上面,那红星红的绚烂,永不褪色,是的,红星在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紧接着我们参观了指挥部:简单的桌子,桌子上铺了一层白色的桌布,几把椅子,再加上墙上挂着的地图,还有旁边的沙盘。这就是这重要地方的布置,没有一点奢华,没有一点铺张浪费,就这样简简单单的陈设,就在这可以说得上是简陋的屋子却讨论出了重要的决定。紧接着我们又参观了罗荣桓,刘居英,肖华等办公起居室,办公的地方,和起居室合在一起,并不宽敞的屋子里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床铺,一床薄被。难以想象这些永雄人物就是在这样简陋的地方办公休息。在这些领导人的办公起居室里有一些诗,一些是他们自己写的鼓励自己的或是抒发自己志向的,还有一些是别人写的赞诗和悼念诗。其中我只记住了“悼罗荣桓同志(二首)一毕生战斗明敌我,侪辈庄严一典型。大业方兴公竟逝,哀歌声里起雷声。二严明公正三军冠,苦学力行不尚言。东海朝阳南山月,清辉漫洒在人间。”从罗荣桓元帅,刘居英,肖华等人的办公起居室,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都是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人,他们绝不贪污百姓一点东西,他们绝不凭借手中的权力压榨人民,他们勤俭朴素,他们艰苦奋斗都是为了广大人民为了新中国。之后,我们看见了刻着“山东省政府成立纪念碑”的石碑,下面是山东省形状图。在山东省政府会议室里,我看到了谷牧“为人民政权而献身的先烈们永垂不朽”,我想说革命先烈们永垂不朽。我们也看到很多图片“八路军为群众挑水”“军民一家亲”等人民群众和八路军互相帮助,一家亲的图片,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人民群众和八路军的那种和谐美好的氛围。胡锦涛主席曾说过:“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更是对人民群众和八路军友好,亲人般的关系的完美诠释。

走在青砖路上,看着碧绿的青苔塞满青砖与青砖的空隙,我的心里无比的虔诚,在这充满着革命前辈气息的地方。参观了这些地方,我的心被这红色感染,我对临沂这片红色的土地的了解又深了一层。进一步了解了先辈们,我只想说无数为革命作出牺牲和贡献的前辈们,谢谢你们,因为你们的牺牲和贡献,我们才能在一片祥和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你们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你们在我们心中永存不朽。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会贯彻沂蒙精神: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他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个有用的人。

下载店下中心小学“行知实践基地”简介(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店下中心小学“行知实践基地”简介(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下基地实践报告

    下基地实践总结 新时期如何弘扬沂蒙精神 内容摘要:沂蒙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山东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

    夏一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基地简介(精选5篇)

    夏一中心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简介 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充分发挥知识技能优势、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是第一......

    丰泽区第四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基地简介[推荐五篇]

    丰泽区第四中心小学劳动基地简介 丰泽区第四中心小学劳动基地,创建于2013年10月,主要用于蔬菜栽培和优良农作物的种植与技术推广。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

    实践基地简介(莱西湖)

    莱西市日庄镇中心中学实践活动基地 ——莱西湖简介 莱西湖,又名产芝水库,兴建于1958年,是一座集防洪、灌溉、供水、养鱼、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国家大型水库 1988年,产芝水库生......

    陶行知、行知中学简介(精选5篇)

    南京市浦口区行知中学新生学习材料 陶行知简介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实践家,是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东城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工作总结

    东城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工作总结 一、劳动实践基地建立的缘起。 过去,曾有一种说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对读书人的特别嘉奖和最高荣誉,于是一直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长宁中学劳动实践基地简介

    长宁中学劳动实践基地我校劳动实践基地在埔筏村内的玉米基地和香蕉基地,其中玉米基地30亩,香蕉基地55亩。 玉米基地:先鉴定品种、育苗、松土、栽植、施肥、除虫、除草等流程。......

    下基地实践报告(五篇模版)

    大学生“下基地”实践活动调研报告年 级: 姓 名:2011级 3班专 业: 学 号:英语师范201109410302沂蒙精神对塑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在临沂这片红色热土上形成的“爱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