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校园作为观光地利大于弊》一辩稿
谢谢主席,谢谢评委以及各位到场的同学。我方的观点是,大学校园作为观光地利大于弊。大学校园观光又称为“文化游”,是指以高等院校独特的建筑风格,优美的校园环境,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浓郁的学术氛围为依托,吸引人们前来参观、修学,从而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社会活动。随着国家科技文化意识的提高,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及对大学文化氛围的向往使他们自发地走进高校,亲近高校,大学校园作为观光地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由于我国大学校园观光起步较晚,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毕竟弊是表面的、暂时的,可以避免的,而利是根本的,积极的,长远的。下面我方将从三个方面详细论述我方观点:
一、大学校园作为观光地可以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发展的新途径。
在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大学如我国的北大清华、英国的剑桥牛津等,均积极组织学生免费游校,这无疑是两方相互了解的绝好途径,为学生的报考和大学的招生录取带来双赢的好处。除此之外,如今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已呈现出经费自筹化的特点,发展大学校园观光将促进学校后勤产业的发展,并会增加来自外界的捐款与捐赠。而对于校园里的学生,北大等高校还成立了校园参观接待组合学生导游队,他们在宣传母校的同时也锻炼了自身,这也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一个勤工助学的机会。
二、大学校园作为观光地顺应了当今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普及教育方向发展的趋势,体现了大学作为公共机构的责任与义务。
我国重点大学都是公立大学,作为社会的公共教育资源,在培养本校学生的同时,还应承担一定的社会教育任务,让校外人员感受、体验其科学、人文氛围,这是高校对社会的一种回报方式。众所周知,大学里不仅有造化钟神秀的自然美景,图书馆、博物馆、运动馆等科教文体资源,还有科普讲座、艺术展览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如果将这国人心中的伊甸园封闭在冰冷的围墙里,难道不是对物质、精神资源的巨大浪费,对社会与公众的严重失责吗?
三、大学校园作为观光地有利于将中国文化传向世界。
大学是人才的摇篮,是学术研究的基地,外国游客前来观光,可以同时感受到我国历史的深厚底蕴和当代的先进思潮,这无疑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况且,观光大学校园已成为各国领导人出访时的重要一站,这不正是说明了大学校园作为观光地的国际影响吗!(鉴于大学校园观光存在巨大的需求空间,而我国许多大学也具备作为观光地的现实条件,只要科学规划,管理得当,就能够实现高等教育与大学校园观光的双赢。)
综上所述,我方更加坚持认为,大学校园作为观光地利大于弊!
第二篇:大学生兼职利大于弊一辩稿
感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大学生兼职的利弊问题,我方的观点是大学生兼职利大于弊。开宗明义,大学生是指在高等学校就读,素质相对较高且被社会赋予较高期望的群体。兼职,则是指在本职之外兼任其他的职务。基于大学生的特殊社会身份,我方认为此处判断利弊的标准应该为兼职是否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培养的进程。我方认为,大学生兼职利大于弊,理由如下:
首先,兼职能够赋予大学生除理论知识以外的多样化能力,从而推动大学生培养的进程。大学生处于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适当掌握一些课本以外的工作技能有益而无害。适当的兼职活动可以促使大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深理解,同时又在工作中收获能力的提升。增加与社会的接触也使得他们的社交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不仅积累了社会经验,更可以拓展人脉圈,这对大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实现以及今后角色的转变,都是极为有利的。
其次,兼职可以磨砺心智,增强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推动大学生培养的进程。我方不否认兼职存在弊端,因为任何人身处社会都会遇到风险和挑战,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也可能遇到挫折甚至受到欺骗。但不可否认的是,适当的挫折和打击能够
让大学生体会到在校园中没有过的心理挑战,从而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兼职工作的选择过程也是辨别是非的能力得到提升的过程,大学生会逐渐懂得趋利避害,懂得保护自己,而这正是社会生存的必需技能。
最后,兼职有利于大学生提前明晰社会概念,帮助进行自我定位,从而推动大学生培养进程。兼职给予大学生一个通向社会的窗口,大学生们在此过程中提前领会工作的概念,同时形成对社会的大致认识,从而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基础。现实的工作处境也会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工作上的优缺点所在,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评估,有助于将来找到恰当的定位,为职业选择提供导向,使自己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升级,高速发展的阶段,要求更多全方位,高素质人才的参与。当代大学生作为下一代人才的源头,更应该通过类似兼职等社会活动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最大程度地使自己适应社会的要求,以求将来服务社会。综上,我方坚持认为,大学生就业利大于弊。谢谢!
第三篇:电视征婚利大于弊一辩稿
主席评委观众们:
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征婚利大于弊。首先请让我先来明晰我方辩题,电视征婚,顾名思义,是以电视为媒介通过公开自己的资料及对异性的要求等信息,进而交流认识的一种征婚方式。而电视征婚节目则是电视征婚的主要表现形式,电视征婚节目是能够给征婚者带来更广泛的交友空间、给策划者和商家带来利益、给观众带来娱乐和思考的一种实用性节目。我方评判的标准是从电视征婚出现后,这种方式是否能够推动人类思想的进步和对是否对社会有正确的价值倡导。我方认为电视征婚利大于弊,原因有三:
首先,从个人角度,电视征婚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更大的交流交往的平台,有利于拓展他们的交友面。对于参与者来说,参与者无论是否找到可供交往的对象都能够结交很多的朋友,俗话说多的朋友多条路,这将有利于他们的发展;他们还可以看看其他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然后进行选择性的学习,来完善自己。对于观众来说,借助电视的镜头,可能会提前知晓自己钟情的配偶类型来提高自己的修养,这就又增加了征婚成功率。电视征婚作为一种更广泛的方式正在一点点的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为年轻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更架起了一座让远隔千里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桥梁。
其次,站在媒体的角度上,第一,电视征婚有利于更好的发挥电视媒体丰富广大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世界上第一档电视节目出现在1929年,我国第一档电视节目出现在1958年,单就我国电视节目发展来看,50年间,电视频道由最初只有CCTV到现在个地方电视台,卫视百家争鸣,从仅有新闻联播,东方时空发展到现在星光大道,非常六加一,百花齐放,电视征婚作为新兴的节目形式应运而生也无可厚非,电视征婚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证明了其广大的群众基础,他打开了电视的影响力,获得更多的商业赞助机会,是电视台有更好的条件去发展自己。第二,电视征婚有利于有利于更好的发挥电视媒体作为信息发布、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第二条对广电总局职能进行了相关规定。
最后,从社会方面,电视征婚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带给观众一个正确的婚恋观,同时也引起了很多的社会思考。从中国古代的传统来看,人们一般不愿意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而现在时代不同了,人们通过他来主动表达自己的婚恋观,这是整个社会思想的进步。反观电视征婚节目,也出现了不好的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思考,比如富二代和拜金女的出场展现了30年强烈物质利益追求带来的财富膜拜后遗症,让人们意识到存在严重的道德匮乏问题。通过人们的深刻思考,将有利于建立正确的婚恋观,增强他们对婚姻的责任感,在对电视征婚的对与错中,反思自己,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电视征婚利大于弊。
第四篇:信用卡消费利大于弊一辩稿
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同学们
大家好
针对今天的辩题,我方的观点为信用卡消费利大于弊。开宗明义,首先我们来明确几个概念。
信用卡是一种需要一定信用担保的先消费后还款的小额信贷工具。
信用卡消费是以信用卡为支付工具的消费行为。
信用卡消费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对信用卡消费的利弊比较应该立足于社会活动的参与者以及整体的社会发展。据此,我方的标准为,信用卡消费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否大于阻碍作用。下面我方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证我方的观点。
第一,从个人角度。个人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者,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先消费后还款的消费方式可以缓解个人资金周转问题,解决燃眉之急,提高消费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同时信用卡消费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消费行为,为个人形成合理的消费方式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第二,从企业角度。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社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企业的发展对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信用卡消费能够简化企业的支付方式及流通环节,降低中间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于商业银行来讲,银行在信用卡消费中收取的中间费用,是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能够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社会的整体发展。
第三,从社会形势本身来讲。当下的中国社会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根据国际经验,信用卡支付占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每提高10个百分点,就能带动经济增长0.5-0.8个百分点。这就充分说明了信用卡消费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合理的信用卡消费可以降低中国目前过高的储蓄率,有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同时,信用卡消费及其信用制度是建立在银行、企业、消费者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对社会信用制度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信用记录能够在给个人带来便利的同时,对整个社会的诚
信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的,我们不否认在信用卡消费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但是我们应该立足于整体,抓住主流。不能将局部问题扩大为全局问题。同时我们相信随着我国信用卡消费制度的日益完善,现在信用卡消费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最终将不是问题。信用卡消费对于社会发展推动作用远远大于阻碍作用。
据此,我方坚定的认为:信用卡消费利大于弊。
攻辩小结
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发言,但是对于对方辩友的观点我方不敢苟同。
第一,对方辩友提及信用卡犯罪的问题,认为信用卡犯罪给社会带来了严重问题。然而诱发信用卡犯罪的根源在于信用卡消费这一作案手段吗?
第二,对方辩友提到了卡奴的问题,认为卡奴现象的出现是信用卡消费的责任。卡奴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卡奴错误的消费观念。假设没有信用卡消费,在错误消费观念的驱使下,卡奴也极有可能成为其他的债务奴隶。与之类比,酒后驾驶每年都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难道对方辩友认为酒后驾驶造成的人员伤亡是汽车的责任? 第三,对方辩友认为,信用卡消费会助长不理性消费的风气。那么我请问何为理性消费?难道说中国目前的高储蓄、低消费就是理性消费吗?更何况,信用卡消费倡导的是信用消费,难道说信用消费是非理性消费?
第四,对方辩友认为,信用卡消费会加剧经济危机。然而1929年经济大危机时存在信用卡吗?2008年金融危机的成因难道不是二级信贷市场以及类似于COD的资产垃圾崩溃?这与作为小额一级信贷的信用卡消费存在必然联系吗?
第五,对方辩友认为信用卡坏账增大了银行的压力,然而,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难道银行会大力推广一个不盈利的业务?
第六,对方辩友反复列举个例,试图通过卡奴等个例来证明信用卡消费利大于弊。岂不是在说,因为一次空难造成了的大量人员伤亡,所以航空工业的发展利大于弊。这难道不是犯了以极端个例带全体的错误吗?
第七,对方辩友认为,现在信用卡消费制度不完善,存在诸多弊端。那么我请问,对方辩友是不是忽视了近年来信用消费制度逐渐完善这一现实?是不是忽视了随着制度的完善,这些弊端被逐步解决的现实?
第八.对方辩友提到信用卡消费会造成非理性消费,难道说信用卡消费这一消费方式,是造成错误消费心理的根源?难道说没有了信用卡消费,错误的消费心理就不存在?
第五篇:高调慈善利大于弊(一辩稿)
高调慈善利大于弊(一辩稿)
尊敬的主席、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方的辩题是:“高调慈善利大于弊”。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我们首先要清楚高调慈善的概念。高调而行,是指利用媒体、网络等一切传播途径,积极倡导宣传的行事方式。从发展角度而言,高调慈善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从而使社会关注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某种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发展。无论如何,高调慈善还是慈善,它能够帮助到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然而,仅仅依靠一些企业家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关注。高调慈善可以作为这么一个联系社会和弱势群体的纽带,唤起社会对他们的关注。这样,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二,从号召力角度而言,高调慈善能够形成一种乐于慈善的社会氛围,带动更多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从而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陈光标作为我国高调慈善的代表,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善”,并获得了“2008CCTV经济人物大奖”和“CCTV十大三农人物公益奖”等多项荣誉。并且,陈光标的义举获得了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赞赏,温家宝说要“向你致敬”。为什么社会给予陈光标这么高的评价?因为社会需要这样的高调慈善来号召更多的企业家回报社会。而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陈光标被推选为“最具号召力中国慈善家”,并积极动员和联合其他企业家一起从事慈善事业。这样,我国的社会慈善活动才渐渐发展,稳步前进,显现出勃勃生机。
第三,从体制角度而言,高调慈善能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监督,从而防止利用慈善的名义来满足自身不正当利益行为的发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社会慈善机制的不足。毋庸置疑,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慈善机制还在完善之中。在这样的时期,媒体和群众的监督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高调慈善是一种将慈善置于“阳光”下的行为,它透明,真实,能够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慈善,并且监督慈善。因此,高调慈善不会存在满足自身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综上所述,高调而行更有利于将慈善行为普及化。只有更多的人了解慈善,才有更多的人参与慈善,同时由于得到受益者和社会的认同而获得精神力量,使慈善者更有动力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我方重申,高调慈善利大于弊。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