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教子日记(31)
我的教子日记(31)
今天和儿子来到超市,儿子看中了一个奥特曼的面具,很是喜欢,不过有很多款,很多种颜色,我就和以前一样,趁机让他挑选颜色,同时让他认识和说出颜色的名称。因为不知道是我们在绘图方面培养不够,还是从小就忽略了,反正儿子对于一些颜色的名称他说不上来。之前,我还以为他是色盲,有时有其他同龄小朋友和他一起玩的时候,我也会问问其他小朋友,我才发现其他小朋友也是模糊不清的,有的很简单也居然张冠李戴。所以,我就排除儿子“色盲”的可能,我想可能是颜色术语积累不够。因此,平时我总会在日常生活,有意或无意,更多是无意识地教他认和说出一些颜色词语,长久坚持下来,儿子对颜色比以往好了些,可是有时候还是会把一些简单的颜色说错。
我想算了,没有其它方法,只能在生活当中慢慢教。买完玩具之后,我跟他约定说:“你今天只能买这一件东西,别再争吵着要其它东西了。”因为,一般在出门之前,或者是进到超市之前,我基本上都会跟儿子谈好条件,比如说:对于你想买的东西,你只能买一件,并且规定了价格范围;而对于穿的方面,全权由爸妈做主,他只负责挑选款式;对于娱乐方面,也只能玩一次,游乐场的项目很多,但是只能选择一项。每一次下来之后,我们几乎不用烦儿子吵着要这要那的情况。所以,即便儿子有时转到玩具专柜了,他看上去非常喜欢,我只要提醒他一句,他就会说:“知道了,我只是看一下。”然后拿下来玩玩就放原位置了。还有的时候,我们故意绕开玩具专柜,他就会对我们说:“爸爸,我们去看看吧,我不会买的。”其实我们都知道孩子买东西,也只是一时的兴起,因为一千次的发火,发牢骚说:“你看,你这么多了,还要买,怎么这么不听话。”还不如事前跟孩子约法三章,让他做一个说话算数的人,其实孩子即使有时控制不住,我们只要说:“说话要算数,要讲诚信,才受欢迎。”此言一出,基本上孩子都会选择坚持道德准则。尤其是你用故事或孩子正在学习的圣贤书中的相关句子来支撑你的教育,对孩子来说,这种教育效果更加有效。(因为儿子学校在学《弟子规》,我就常说“次谨信”这三个字的意思,鼓励他不光要知道,还要做到,这样就是个了不起的人了。)
就像平时买东西回来,或者是走在路上,我总会让他提东西,他当然是很不情愿,有时还会找借口说:“很重,我拿不动。”我便假装生气地说:“这里的东西你不吃吗?这里也有你的东西啊,所以你当然也要出一份力,哪能光伸手要,什么都不付出。这种行为不可取,再说了,你们老师不是教过“首孝悌”吗,对父母要有孝心,什么是孝心,帮父母做点事也是有孝心的表现,不能光学不做,学了还做到,你才是最了不起的人。如果下次老师问:‘谁在家里做到了孝?’你那时可以很自豪地举手呢。”一段话说下来之后,儿子被说服了,所以,我们买东西的时候,只要我们让他提,他总能乖乖地提。有时在路上,看到其他小朋友都没有提,他就会跟我们讲,希望我们别让他提,谁让榜样的力量,旁人的力量有很强的影响力呢,每当这时,我就靠近他的耳旁说:“你觉得长这么大了,自己本可以做的事情,老让爸妈提,而自己却快快乐乐地玩,你认为对吗?帮忙做事,是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体现。你不想自己有爱心吗?”用两个问号结束谈话之后,促进了孩子的思考,他几乎每一次都会坚持提下来。即使一两次没有做到,我也不会生气,而是圆场说:“好吧,这东西的确挺重的,你也提这么久了,肯定手酸了,交给我了,不过你还是做得很对,尽力了。”只有这样,才有下次接着做的动力。有时为了训练他,我就会给他定一个目标,希望他提到什么什么地方,就可以了,他也总会坚持提到约好的地点。
总而言之,在生活中,给孩子一些事前的约定,就是与孩子有理可讲;给孩子一些共读的时间,保持与孩子有共同的道德观;给孩子一些做小事的机会,培养孩子责任的意识。
第二篇:我的教子日记(36)
我的教子日记(36)
今天带儿子去书店了,儿子最近特别喜欢看奥特曼漫画系列,原先儿子是光喜欢图片,他一个人坐在地上翻看着,每次注意力都表现得非常集中。今天唯一不同的是,他居然要我跟他读,可能是平时跟他读习惯了,也可能是读得时候,一边看着画面,他一边能觉得更有趣,更明白。嗨,看样子,他看图片看多了,看尽兴了,自然而然就想到要搞清楚,那图片中的几个大字,或图片中的气泡符号里写的是什么了。我自然一一哪他讲了,虽然大都是拟声词或者是一些特技的名称,诸如:“唔、咻、嗖、啪、啪啦”等,现在想想,我知道儿子为何喜欢这些简短的文字内容了,因为他在生活当中与别人玩得时候,或者自己玩得时候,他喜欢角色模仿,把他自己当着书画中的人物,并且在玩得过程当中,配合着夹杂着书本中的字、词,他觉得很过瘾,很容易使自己兴奋。比如:他就经常在玩得时候,喊出一些“啪、咻,阿拉特姆流光体”之类的话语来,我想让他自己体验到这种口语表达的快乐之后,他肯定能够体验到看图片虽好,但要能看懂文字,自己感觉会更棒。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能培养他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看样子,他在电视上看过的,他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如果我们平时多留意他喜欢的片子,等到了书店时,再趁机找出几本相应的书。比如:儿子平日里看过一个动画片是《木偶奇遇记》,今天在书店看完奥特曼漫画系列之后,他见到书架上有一本画着木偶的图片,他就要求我跟他讲,书实在太厚了,我当时只读了几页,我问他:“你怎么知道这书的名字?”他回到封面一边读一边指着书名说《木偶奇遇记》。刚开始我还担心,儿子不会光喜欢看漫画书吧,看样子这种顾虑是多余的人,实际上只要留心孩子的喜好,找到相关的书籍,他还是能够爱看各种书籍的。如果我们平常对着孩子说:“看什么呀,你在电视里不是看过奥特曼了吗/你在家里不是看过小木偶了吗?”可毕竟两种方式的体验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是否可能通过阅读相关书籍的方式,慢慢转变孩子只单一看动画片的习惯呢?如果平时在家,一看到孩子看动画片,则认为是孩子的天性,那么时间长了之后,他只知道看电视版,没有及时引导阅读书籍类,这样长此以往,会不会失去很多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宝贵机会呢?或者是另一种情况,每每看到孩子看动画片,我们就反对,上前把它关闭,而这时我们再去希望他看书籍版的,他内心里肯定就很排斥了,因为这本书他曾有过不好的体验,所以他内心有阴影,他可能会爱上书籍版的吗?
所以,剩下的事情就是:我们做家长的,静静观察孩子对动画片的喜好,毕竟很多动画片的原版是根据书本来改编的,虽然也有些书籍是根据动画片来编写的,但我们一定能找到以书为蓝本的动画片,再找个恰当的时机,走进书店,带孩子找到书籍版,他也一定会因此喜欢看书。他也许再也不觉得书远远没有电视有趣,如果我们大人能够会声会色地读一读,他更会觉得看书也不错,渐渐地对电视就没有那么专一了。毕竟还有一种方式可能同样给他快乐,那就是——书本阅读。
第三篇:我的教子日记(二十七)
我的教子日记(二十七)
儿子今天又带着小伙伴到我们家来玩,上次那小孩把儿子的玩具剑带出去玩之后,就没有送回来过,我一看到他,就问:“上次,你说拿着玩具出去玩会儿,怎么没有把玩具带回来呢?”那小孩不说话了,儿子倒在一旁解围道:“是我把那玩具送给他了。”说完之后,他们两个又把箱子里的所有玩具都倒出来,一件一件地玩,还将玩具编上了名字,他们俩人好像一边玩还一边说着属于他们俩人才能知道的故事,那些不能言语的玩具,在他们看来,都是活生生的朋友似的。看样子,玩玩具,尤其是由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还确实能开发他们的语言能力,开发他们的大脑智力。
看他们玩得那么开心,我也不知怎么说儿子“随便把东西赠人”的这种行为了。正好我的卫生间刷牙的时候,听到他的那个伙伴又说:“我们出去玩吧,我妈妈快要回家了。”上次他也是这样说,也是得逞了一个玩具,因为他总是开口要求让儿子给他一件玩具。果不其然,儿子的伙伴又跟儿子提要求了,要求儿子送他一一件礼物,态度很诚恳,还时不时地称儿子为“兄弟”,看样子他是经常这样说的,从他的嘴里说出来非常得顺溜。
我从卫生间来出来,一边刷着牙,一边对儿子的伙伴说:“不行,要玩只能到家里一起玩,不可以拿走。”其实我还在想,万一这里没有了你喜欢的玩具,估计你是不会来了。谁知道儿子则连忙说:“爸爸,你这样不礼貌,你到里面去刷牙吧。”我感到特别意外,儿子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是啊,一边刷着牙,一边说着话,毕竟那个孩子是儿子的朋友,就像是他的客人一样,能这样对待吗?我立即回到卫生间去了,也就这会儿功夫,儿子和他的伙伴又各自拿着玩具出去了。晚上回来的时候,自然又是送人了。
儿子回来,我已经躺在床上了,我对儿子说:“玩具,一起玩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老答应别人,总给别人玩具呢?自己喜欢的东西,只能送给自己最好的朋友,最信任的朋友呢。”儿子没有吭声,我又是接着说:“你看,你送他东西,他有给过你东西吗,他连谢谢都没有说过吧?”儿子接着我的话茬说:“是啊,他没有说谢谢。”我以为自己得逞了,便说:“你看,连谢谢都不说,那你还给。”谁知道儿子有点不高兴,还有些小激动了,他脱口而出道:“切,切,”这两个字,简直是咬着牙齿说的,同时我也知道这肯定是向老婆学的,老婆跟我争辩的时候,词穷的时候,她也总这么对我说。今天儿子也拿来对副我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躺着说教,他站在床头,可能这种方式不够正式,也可能是儿子的想法
我不明白。缓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再问他:“为什么总是给别人自己的玩具呢?”他则很轻松地答道:“因为我不想玩那些玩具了,我不想要了,他要,我就送了。”儿子的动机很单纯,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对另一些小朋友来家里玩的时候,我发现他都从来不让他们动他的玩具,可能这个小伙伴在儿子幼小的心里,他真得把儿子当朋友看待。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放心了。
其实,我有时过问孩子玩具走向的问题,不是我有多小气,我怕我置之不理的态度,会让孩子得到默许,以后拿东西外出时,也不考虑父母的意见和态度。同时,如果万一孩子把送人礼物当成炫耀那该怎么办呢?还有万一又是把送人礼物当成取悦他人岂不是很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我们做大人的,还应该跟小孩子说明:“一个人有优点,比如讲诚信,行为好,人家也会喜欢你,不一定要送东西讨好别人的。”不过好在儿子是在支配自己的玩具,家里的东西,比如全家共享的牛奶之类的,他还是不会轻易的、很大方的说给人就给人,就好比今天,他喝年奶的时候,我还问他:“怎么不给自己的朋友喝?你问问他吧?”儿子按照我的样子,问过他之后,才给了他一拿年奶。这样想来的时候,儿子送人玩具或许我也不必太在意。再说了,儿子也说了他不喜欢那些玩具,真正喜欢的,他也不会去送人的。但不管怎样,以后还是有必要跟儿子说明,表达诚意是有很多种方式的。
第四篇:我的教子日记(八)
我的教子日记
(八)今天单位吃晚饭的时候,我本来打算带儿子一起下去吃饭的,可是儿子又要等到她们部门下班后再一起下去吃。我想待会儿我们吃完了,还要开会,所以,就自己一个人下去吃了。
在楼下刚吃完的时候,我回头突然发现儿子正顺着墙边,漫不经心,一脸的被人“欺负”相,可能是看到人多,有点害羞,又加上胆怯,不敢大声开口叫喊。我连忙把他叫到我身边,立刻给他打了饭菜,坐下来,我问他原因,他说是妈妈让他下来先吃饭的。我告诉他:“以后,要大胆些,勇敢些。人多没有看到爸爸,可以先喊啊。”说罢,他便顾着自己吃饭了。
儿子有点胆小,其实也不能怪他,也都是我们影响的。有些时候,老是碍于所谓的“面子”,尽量不去违反单位里的某些规定,显得有点放不开手脚,我们的一言一行,可能在无形之中,已经影响到他了。如果我们随心自如,我想儿子肯定也能够随心自如的。如果我们小心谨慎,儿子也必定表现的谨慎。
开始有点后悔昨天没有让他亲眼目睹,我在单位的演讲比赛,如果能够让他亲眼看见,我想肯定能够在他心目中播下“勇气”的种子。以后啊,还是多带儿子见见我们拼搏的一面,这样对他的性格的形成,才会有利。
我们有责任表现强势,不为什么,只为养成孩子良好的性格,让他未来能够获得更乐观的性格,获得更多的机会,能够更有可能的脱颖而出,仅仅为了这些,我也要表现强大一些。所以,以后有自己表现、挑战的时候,一定要带上儿子,或者是去大场合的时候,在允许的可能下,一定带上儿子。不为什么,只为做父亲的一种责任!
为了使儿子以后能够找到正确寻人的方式,我让他在房间里训练了几遍,面对我们一本正经的训练,他还是显得有点扭捏,然后我模仿他的行为,让他看看好不好?谁知老婆说:“模仿他好的一面,别模仿他不好的一面,这样岂不是让他感觉更挫败?”后来,我也正儿八经地演练了一番,演练了在食堂找妈妈的情景,随后又让儿子表演了一番,这次改善多了。所以,孩子出现我们不满意的情形,我们不是说教,而是示范。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对——身教重于言教。
第五篇:我的教子日记(38)
我的教子日记(38)
儿子得了玫瑰糠疹,我和老婆带他来到了专门治疗皮肤的医院,医生捡了些外用药和内用药,并且还进行了紫外线照射治疗,儿子带上黑色的墨镜,站在机械旁边充满了好奇,很配合医生。随后又领了药,需要打针,我们来到注射区排队,儿子说:“我不想打针了。”估计是有点怕疼吧,我随口说道:“没有关系的,你看,人家都没有哭呢。”当时,也真的是凑巧,注射区没有哭声,每个孩子都忍着,没有像以往那般大呼大叫,环境的确很重要,儿子最后定了定说:“我也不会哭,我忍一下就好了。”是啊,我突然想到了以前,儿子也很怕打针,我既没有骗他说一点也不疼,也没有说你打完了就答应给你买什么什么,我觉得这都不是最好的方式。我那时对儿子说:“知道吗,只有一点点痛,你忍一下,闭一下眼的时间就好了。”见儿子开始有点放松了,我接着说:“其实你如果想哭的话,可以只哭一下子。”儿子怕到我说实在忍不住还可以哭,也就不觉得心理压力大了。谁知那次打完针之后,他对我说:“只有一点疼,我忍一下就好了。我一下子都没有哭。”我没有大惊失色,也没有喜形于色,比较淡定地说:“是啊,你看,你比你想象地要勇敢多了。”
其实包括儿子吃药也是这样的,有些药很苦,当时我们都是全家一人捏着鼻子,一人按捺住他的手和脚,再一人撬开嘴巴,就这样在一边哭一边喝的情况下,硬逼着。后来儿子长大点的时候,我觉得这种老人常用的硬逼方式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后来,在喂药的时候,我先是跟儿子打好招呼,我对儿子说:“待会儿要吃药了怕不怕?”儿子便问:“苦不苦啊?”我回答他说:“有点苦吧,但是如果你直接带水咽下去,便没有什么感觉的。”儿子保持缄默,我接着说:“如果你一股劲喝下去,我连忙帮你准备好水,你不要咂舌,接着喝水便什么也感觉不到了。”我说这话的时候,便让儿子试试,没有想到儿子按照我的方式,顺利地把药喝下去了,尽管有时还是感受到了药的苦味,但我还是在旁督促说:“来,喝点水就好了,你看你不是已经学会喝药了吗,做得很不错。”现在想来,有些细节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在孩子担心害怕的时候,我们给他们讲大道理,给他们提要求讲条件回报,要么不好使,要么每次都讲回报,最终自己还是觉得关疼,因为随着年岁的增长,形成惯性,你不知道下回他将要什么回报。而我们每次教给他方法,教给他挑战,让他觉得自己每次都是在战胜困难,如此这般,精神上的愉悦感比任何方式都显得实用。
“熊智博!”医生叫到名字了,原来这次不是打屁股针,是打吊针,针扎进去的时候,儿子很从容,一边打着吊针,一边看着电视,还一边提醒我们要注意他上方的药是否快打完了。在回来的路上,他要了一瓶葡萄适饮料,还口口声声地说:“打完针了,我现在要补充能量。”呵,看样子他有挑战成功后犒劳自己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