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设置现状及改革思1
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设置现状及改革思路
李寅虎,田丽,张国丽,勾焕茹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本研究在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类专业设置的现状、计算机类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学生就业趋势及国外计算机类专业设置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设置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设置
信息化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呼唤一大批中低端计算机类的专业人才,但目前高职高专教育中计算机类专业设置缺乏统一标准,专业设置方向过于细化,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十分明确,不利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本课题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确立了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专业设置等一些基本原则,以期对相关院校计
算机类专业教学的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计算机类专业设置现状调查
2l世纪,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程度越来越高。行业的飞速发展催生和带动了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高职高专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类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计算机专业人才。然而,计算机类专业的迅猛发展也导致了专业教学中一些问题的出现。我们对河北省5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开设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占89.6%,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占69.3%,开设软件技术专业的占65.5%,开设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占41.1%,开设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占37.9%,开设通讯技术专业的占27.6%,开设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的占17.2%,另外,还有少数学校设置了图形图像与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硬件与外设、电脑艺术设计、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有些学校在一个专业中还同时
开设若干专业方向。
这些数据表明,目前我国计算机类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专业设置没有统一标准,随意性较大;二是专业方向过于细化,不利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毕业生就业;三是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十分明确,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人才培养规格不清晰是困扰当前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和使用结构性矛盾的重要症结。现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在校生有100多万人,每年毕业生人数达数十万,不少学生感到就业难,不适应工作岗位。而与此同时,又有很多计算机行业的相关岗位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特别是软件行业和应用领域的中下端实用性人才更为紧缺。这种状况源于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不高,目标不清。
高职高专院校目前开设的有关计算机技术的专业和方向达数十个,但教学计划标明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过于宽泛和笼统,缺少对行业中本专业领域相关职业岗位的分析,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不十分匹配。通过对相关企业的调查发现,70.3%的企业强调高职高专学生应有一门技术专长和相关行业的基础知识;59.58.4%的企业更看重毕业生的敬业精神;51.4%的企业认为高职高专毕业生所学知识针对性不强,太偏
重理论,有本科知识专科化的倾向。
二、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一)计算机人才需求总量呈上升趋势
伴随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的转变,国内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据新浪网的调查数据
显示,未来十年,我国每年至少需要100万IT人才,其中计算机人才需求在40万以上。
“十五”期间,我国IT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接收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生力军。未来十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游戏开发人才、移动通信人才、IC技术人才、信息安全人才将严重短缺。我国软件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也不合理,软件测试专业人员缺口高达20万,嵌入式软件工程师每年的缺口为15万左右。随着软件
外包业的蓬勃发展,日、韩等小语种软件工程师十分紧缺,仅对El软件开发的人才缺口就达30万以上。伴随全球IT业重心向服务的转移,巨大的服务市场也需要吸纳大量的计算机应用人才。通信、交通、航空等领域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总体平稳,但需求层次明显提高;水利、能源、建筑、医疗、新闻、出版、广告、旅游等行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总量有所增加;化工、冶金、石油、电力、制造、轻工、纺织、制药、物流等行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长;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急需计算机人才;税务、工商、财政、公安、海关、外贸、金融等系统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不减;五年内,电子政务和电子金融专业人才
缺口将达到30万,中小学预计需要新增现代信息技术课教师20万人。
(二)计算机人才结构性需求分析
根据国际经验,合理的软件专业人才结构为金字塔型结构,软件人才高、中、初之比为1:4:7。目前我国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软件从业人员近80万人中专业人才约有50万人(其中高级人才l0万人,中级人才25万人,初级人才15万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软件系统架构师、项目总设计师,也缺少基础性软件开发人员。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今后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主要集
中于计算机销售/技术支持服务、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等。
网络应用人才供不应求。据中国民意调查网的数据分析,到2010年,网络服务创造的经济产值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达0.8万亿~1.2万亿元;2020年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达7.6万亿~8.2万亿元。整个行业的人数将达到60万一100万人,未来的网络行业将成为中国的“金领行业”。复合型计算机人才需求量增加。IT产业是一个多变的产业,在整个产业不断升级和竞争加剧的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升级。IT企业需要大量的复合型计算机人才,要求他们既精通软件基础知识
和应用技能,同时又精通其他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应用知识。
三、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就业特点调查
2002年以前,我国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十分抢手,毕业生与用人需求之比高达1:10以上,就业率、就业质量及起薪点等都相对较高。2002年以后,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连续下滑,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尤其是一些高职高专类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低于50%。这一现状与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关系。课题组对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类专业2007届和200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表400份,回收389
份。调查显示:
(1)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用人单位普遍提高招聘门槛。计算机专业与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技术、电子商务等相近专业相互挤占就业岗位,就业空间减少。各行各业自主培养各种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各学科专业增开计算机课程,导致计算机专
业毕业生在一些行业内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
(2)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平衡现象表现突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并非专业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失衡。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不是数量太多或质量太差,而是专业方向没
有和市场需求合拍,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不强。
国家教育部和信息产业部等部委制定的“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项目之计算机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提出,计算机专业所需的职业岗位能力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技术认知能力;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的办公软件、常用软件操作能力;数据库操作能力;图形图像制作能力;静、动态网页制作能力;网络构建、网络布线、配置、维护能力;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能力;应用网络管理工具进行网络监控、维护能力;网络安全与防范能力;网站的建立、发布、维护与管理能力;组装计算机硬件、安装操作系统能力;计算机硬件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计算机平面设计和动画制作能力;影视媒体素材加工与多媒体合成制作能力;使用主流计算机多媒体输入输出设备能力等。大多数院校在设置新的计算机专业时,往往局限于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等专业,没有根据社会需要与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渗透来综合考虑,从而导致部分专业人才培养过剩,而有
些专业人才缺乏。
四、国外计算机类专业设置分析
国外计算机类专业设置为我国同类专业进行专业改造和专业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如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理工大学之一,相对于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类专业设置,东工大提出的目标更加“泛化”和“宏观”,无论是培养目标还是培养要求,都不直接针对职业,而是面向专业领域提出
要求,更多提倡的是“素质教育”理念,以使学生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
英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软件和计算机服务业一直保持着年17%~24%的增长速度,这一增长得力于英国优质教育先行的政策。1990年9月,英国各公立学校在主干课程中均增设了信息技术课,在高等学校中大大提高计算机教育课程的比例,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编程、软件开发、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应用及多媒体等等。几乎所有英国大学都可以授予计算机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很多大学还为非计算机专业
学生设置了计算机类硕士学位课程。
爱尔兰近几年软件产业异军突起,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软件出口国。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较注重计算机理论而言,爱尔兰高校更着重于提供有利于就业的实用计算机课程,如计算机网络、网络程序、常用的程序语言、电子商务技能等等。
各国的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既是计算机学科本身自然发展的需要,也是本国计算机及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定位的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在这个大框架下进行技术和产品市场的细分,确定自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案。但普及计算机知识教育,从小抓起;结合实际,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做好高、中、低三端人才的分析,实施有效的教学计划;坚持和企业合作,坚持实际训练和考证,坚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都是各国普遍的经验。这对我国的计算机专业教育,特别是对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很好的借鉴
作用。
五、计算机类专业设置改革方向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按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计算机人才可分为三类:
(1)研究型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应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理论基础,较强的数学与外语功底,计算机应用
领域的前沿理论研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2)工程型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开发和实现工作。对他们的主要要求是技术原理的熟练应用(包括创造性应用),在性能等诸因素和代价之间的权衡,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
精神等。
(3)应用型(信息化类型)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等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具有计算机技术的理论基础,扎实的应用理论和技术理论基础,具有很强的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操作能力,熟悉
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
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对前两类人才的培养已有一定基础,而对于第三类人才的专门培养则几乎是空白,高职高专院校在计算机人才培养方向上可顺应这种要求,在专业设置上致力于培养从事信息技术开
发、使用和维护的中低端各类计算机人才,即软件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人员等。
(二)把握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科学设置专业
计算机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学科本身有着众多研究领域和分支,比如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计算机控制等。另外计算机与传统学科融合也产生了许多新学科,如计算数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微电子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生物信息学、教育技术学等。因此,许多学科都与信息技术有密切联系。而我们在专业设置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一个学科设
置一个专业或专业方向。
计算机专业,尤其是专科计算机专业,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它是一个“工具”专业。如果这点弄不清,那么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会与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抢“岗位”,甚至会出现和其他专业学生拼别人所长的结果。
当前,计算机技术应用人才呈现两大特征。其中第一大特征是向行业通用性方向发展,即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应掌握多种技术,如多种语言、多种应用软件、多种硬件常识、多种开发能力等。由于工作环境不同,对工作的要求常常是多种多样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众多中小型非IT企业用人单位不可能每年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引进不同的人才,也不会因为某一个小的系统或技术升级而引进新的人才。因此,要求所引进的人才具有多种技能,即在拥有某一项技术专长的同时,还掌握其他多项技能。据调查,网络相关技术、常用软硬件安装与故障排除成为计算机类专业人员应掌握的通用技术。如进行网站管理的人员最好也能做一些数据库开发及办公自动化的应用工作,做一些简单的数据库管理、平面设计等;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的人员除了计算机维修技术之外,也可以完成局域网组建、小型网站的建立与维护等。此外,还有一些行业要求计算机类人才掌握本行业的相关基础知识,如金融与保险行业、地理信息系统、教育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计算机技术应用人才的另一大特征是岗位针对性强。如软件蓝领,通常要求能运用一门或两门左右的计算机语言进行编码,目前需求量较大的主要集中于Java、.Net、C++、VB等,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通常是一些专门从事软件开发的公司或一些巨型公司;再如信息安全,原本是网站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一部分,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安全的内涵更加丰富,岗位特征也日趋明显。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专业属于工具性专业,专业设置时不应将计算机类专业过度细分,应开设多学科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课题组建议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除保留行业针对性强的软件开发与游戏动漫两个专业外,其他专业可归并为计算机应用专业,合并后的计算机应用专业重点培养通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组织课程、开发课程时可采用“大平台,小模块”的方式。“大平台”是通过开设政治理论、外语、职业素质、专业公共课等,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行业通用技能”。“小模块”即按照岗位设置专业方向,围绕“职业特定技能”培养不同专业方向的人才。专业方向可设置为:程序设计(JAVA方向、C++方向、VB、.net方向等等)、数据库应用开发、网络技术、网站建设、电子商务、信息管理、通信、数字多媒体等等,供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主攻方向,其他方向学生也可以涉猎,课程体系设计做到“宽
口径、多方向、短学时、小模块、组合式”,真正做到通才的培养。
第二篇: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摘要:阐述了我院药学类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加强对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要在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方式、实验考核模式等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不断改善实验室环境条件,不断端正学生实验态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确保“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及《药学类学生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及其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我院药学类专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实训与资格证考核相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用人单位相结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
对于药学类专业而言,由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及物理化学等学科构成的基础化学是药学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专业学习和发展的基石。基础化学课程主要是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与药学相关的化学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其在药学中应用即理论方面;二是规范化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及其在药品生产和检验中应用即实验方面。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对于基础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理论教学应以“必须,够用”的原则,而基础化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众多化学理论和化学规律的基本源泉和出发点都源于化学实验,同时任何理论的检验、评价乃至应用,又都是以实验为依据的。它以其直观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既加深了学生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对于药学类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化学实验的理论和方法是学习后继课程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今后从事药物研究工作所必须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基础化学实验在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关键的环节,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分析我院药学类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改革措施。
我院药学类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基础化学实验课的目的是:“掌握实验方法,正确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技巧以及正确使用基本实验仪器,并将这些知识在药品生产和检验中应用。另外,还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肃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现有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 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理想。由于实验课程是依照理论课程体系设置的,在具体安排上需要尽量保证与理论课程设置的一致性,因此实验课程变得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从属地位。而其本身的规律和特点没有被关注,也就很难充分发挥化学实验自身的教学作用。②实验内容不够合理,课时不足,不能很好的与药学类专业联系。实验教学内容大多依附于课堂理论教学的验证性实验和经典实验,而能够反映学科前沿性的内容以及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性、设计性实验少。另外,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与药学类专业联系不够紧密。③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实验教学中多采用“抱着走”的教学方法,实验讲义和实验用品讲解得越来越详尽,学生“照方抓药”进行操作,造成学习主动性被抹煞,创新思维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得不到培养。④ 考核形式和评价方式不够全面。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思维导致老师们不注重实验考核,有的不考核,有的虽然有安排考核,但也只是简单的考核。这种考核形式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⑤ 实验室仪器和条件相对落后。学院正处于刚起步发展阶段,实验室仪器和条件都相对落后。⑥学生的实验态度不够端正。有些学生思想松懈,对化学实验不够重视,表现为实验预习不够认真。不够充分;实验过程经常以应付和完成任务为主,观察和思考较少;课后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和职业能力。
我院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课程体系改革根据2008年教育部的预评估专家给我院的建议,我院把药学类专业原有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四门化学整合成一门基础化学,在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基础化学实验课在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中的重要性,课程体系中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提高基础化学实验课的地位,将实验课时从原来占该课程总课时的1/3提高到1/2甚至更多。对原有四大化学实验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考虑到课程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改变了四大化学实验“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结合药学类专业的特点,对实验内容进行了精简和重组,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单列,同时又渗透在各个具体实验项目中,这样既便于学生纵观全貌,又利于学生得到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同时又充分体现化学知识在药学专业中应用,使学生明确学习基础化学的目的,学为专业所用,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C33。实验内容的改革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针对药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立基础化学的目的是为药学类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化学基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充分考虑本专业的需要。实验教学也不例外,以“加强基础训练,注重能力培养,贴近生产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对实验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将化学与药学、知识与技能有机地联系起来,精选与药学专业相关的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保留基本操作实验。第一.把实验课的要求定位在对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及常用仪器的规范化训练和掌握上。涉及到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物质的加热与冷却,化学试剂的取用,物质的溶解,试纸的使用,药物制备、产物分离和提纯过程中的过滤、重结晶、萃取、蒸馏与分馏、干燥等基本操作技能,定量分析中的天平称量,滴定管、移液管及容量瓶的正确使用和滴定基本操作,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等。这些操作都是药品检验工作中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第二,将化学基本操作和技能应用于药品生产和检验之中。以中国药典为基础,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药物为实例进行分析和测定。这些实验令学生将所学的分析方法有效地应用到药物检验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某种药物的制备和检测,涉及加热回流、合成操作、分离操作以及药物含量测定的基本方法以及标准曲线制作、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等内容。从而进一步巩固药品检验常用操作技能,并树立正确的“量”的概念。
第三,实验内容尽量结合药学知识进行综合实验技能的全面应用。在学生已具备了一定实验室知识、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从实用的角度选择综合实验,或者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学习相关学科理论进行设计方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创新意识。
举例1:以前实验教学中乙酰苯胺(磺胺类药物的原料,可用作止痛剂、退热剂、防腐剂和染料中间体)的制备、乙酰苯胺的重结晶捉纯、乙酰苯胺的熔点测定是四个单独的实验,而改革后把这四个实验综合成一个实验,使学生对乙酰苯胺的制备和测定过程有个全面的认识。
举例2:我们还选择了“对氨基苯甲酸乙酯(通用名:苯佐卡因)的合成和鉴定”实验,这也是一个综合性实验,先通过氧化、酯化和还原步骤合成制备得到对粗产物,在进一步通过分离提纯得到较精制产物,最后将产物用KBr压片法测定红外光谱与标准图对照。通过综合实验能使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学习知识,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举例3:课程中还安排了设计性实验如“蔬菜中叶绿素的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实验,第一步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蔬菜中叶绿素的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拟定出实验方案,第二步根据所拟定的提取方案,在实验室内南自己准备所需的仪器和实际等,经教师同意即可进行实验,第三步是根据所拟定的分离方法对所提取的样品进行分离得到叶绿素,第四步是应用一定的测定方法测定提取的叶绿素含量。通过设计性实验能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参与实验,既动脑又动手,更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实验方式的改革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在有限课时数里,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分小班教学:过去整个班50多个同学同时实验,实验环境拥挤嘈杂,老师也没办法同时顾及所有学生,个别学生甚至整个实验根本就没有动手做过实验,实验结束后更加不知所云。为保证了实验教学的质量,我们改整班教学为分班教学,每次实验人数一般在25~3O人,每人一组独立完成实验。
每个学生都必需亲自动手独立操作,由于人数较少,老师能够观察到每位学生做实验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手把手地进行指导。
多应用多媒体: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对于一些相对较复杂的基本操作,且仪器数量也比较少,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课件供学生在课前浏览,观看,模仿,比如酸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旋光仪等仪器的操作,这样能化抽象为具体,减少了演示工作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还有很多特殊的、特定的实验,如有毒有害物质参与且不易排污的实验、化学现象瞬间即逝的实验、不易操作或难以成功的实验、需要反复观察的实验、反应慢导致单位课时中难以完成的实验等也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视频资料或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抓好预习,强调实验过程,重视实验报告和课后总结:
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进行充分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步骤和牢记注意事项,并要写好实验预习报告,使学生对实验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来,在学生进实验室之前随机检查预习的情况,为了避免有些同学纯粹为了完成预习报告而抄袭教材内容,我们将采取实验讲解过程中随机提问并将提问回答结果记录他们的成绩中,提问让每个同学都更加认真预习和注意听讲,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和演示,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严格把关,反复训练,使学生尽快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指导、督促学生认真观察,要求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所有的实验现象和数据都必须记录在预习报告本上,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在实验结束后断水断电,清洗自己所用的实验玻璃仪器,清理台面,实验室卫生打扫,做到干净爽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最后对本实验进行总结,要肯定好的方面,应指出实验过程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较为突出的问题,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要求每位同学下课后及时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归纳总结,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得出结论,对实验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其合理性和误差分析或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改变教学模式:实验课教学和理论课教学是不一样的,理论课上是重点教学生理解某些内容,解决某个问题,掌握某些知识;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一般先由老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注意事项等基本内容,然后就可以让学生开始实验了,然而在这个讲解过程中大有学问,并不是把实验步骤讲解的越详细越好,这种“被动式”、“机械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只会“照方抓药”进行操作了,虽然实验会做的很顺利,但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教学,逐渐地改变实验教学模式现更多地采取启发或探究模式.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及原理、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并启迪学生理清实验中的思路,并处处都给学生留下问题。让学生积极去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实验并能学而有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考核模式的改革通过考核提高学生对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结合我院对考核方式要求多样化的规定,我们将基础化学实验的考核方式也做了调整,实验考核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40%)、期末操作考试成绩(30%)和期末实验笔试成绩(30%)3部分组成l6j。①平时成绩:平时考核主要从实验预习的认真到位程度;课堂提问回答完整程度;平时实验过程中操作正确程度和规范程度;实验现象数据的记录清晰程度、完整程度、规范程度、实事求是;实验结果合理程度;实验报告中是否有对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的讨论等;实验过程中主动性、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一些态度和实验过程的习惯、整洁、卫生、安全等几个方面来量化考核。② 期末操作考试成绩:操作考试题目主要从一些已做过的实验和基本操作中抽取,制定评分标准.由学生来抽签决定在一定时问内完成某个实验,这种考核方式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自觉学习,对学生全面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很有帮助。③实验理论成绩:书面考核主要考查基础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实验原理、注意事项、数据处理、分析讨沦等。检查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和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
改善实验室环境与条件 学院把实验教学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实验教学的相关政策,制定和汇编了实验室规章制度。为了满足了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学校非常重视实验条件的改善。先后投入资金,添置基础实验室仪器、设备,用于改善实验条件和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
另外,实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技术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能够把一些较为复杂繁琐的仪器部件及其使用方法交待得清晰、简练,易于学生理解掌握,自然会提高实验的效率,调动了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端正学生的实验态度 这门实验课程属于实验启蒙课程,对于学生建立正确、严谨的实验态度,养成正确实验操作的习惯以及为以后的实验学习树立信心至关重要。通过老师对学生不断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强调实验的重要性,课程体系改革后实验课时增加了,分小班教学手把手教的时问更多了,实验预习,实验过程和实验总结实验报告都抓得更紧,考核评价方式比以前多样,使学生思想上更加重视,认真充分地预习实验;实验过程注意观察和认真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实验失败不要紧,关键足要找实验失败的原因,作一份实验失败的分析报告,万万不可杜撰、篡改实验数据。
结语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我院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提高基础化学实验的地位;将化学与药学、知识与技能有机地联系起来,精选与药学专业相关的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保留基本操作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而在实验教学方式中的改革,坚持改小班实验,多应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实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好预习环节、强调实验过程、重视实验报告和课后总结,变“抱着走”的教学模式为“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考核方式上,以“平时成绩(40%基本操作考核成绩(30%)+实验笔试成绩(30%)”的考核模式综合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能更公平、合理、全面的考核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另外,不断地完善学院的实验室环境与条件,不断地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素质也是不容忽视的。
通过以上对基础化学实验的改革能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增强了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实验操作技能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第三篇:我校计算机类专业的现状及企业用人需求
我校计算机类专业的现状及企业用人需求
调研报告
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组
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就业力,进行教学改革,首先要了解企业需求。所以,你们针对计算机专业用人单位开展调研工作,并对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进行分析,找到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能力需求,了解毕业生最欠缺的职业能力和就业力。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出职业能力和就业力培养的措施。
摘要:通过调研深圳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企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了解网络技术的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听取用人单位对中职人才的培养意见和建议,深化广东省宝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六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适合本专业本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品质,创建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品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够更适应市场的需求。【关键词】 中职教育 计算机网络技术 调研 企业
为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类相关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特别是深圳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家具企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听取用人单位对中职人才的培养意见和建议,深化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六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适合本专业本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品质,创建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品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够更适应市场的需求。
一、调研对象及方法
1.调研对象。本次共调研了26家家具企业,全部与计算机专业相关。按家具企业性质分,国有家具企业2家,私营家具企业24家,其中港资家具企业1家。按行业分有信息技术类家具公司、服务类家具企业、制造业等;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从被调查家具企业的分布和性质来看,此次调查的安排是合理的,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2.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检索法、比较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具体说明如下:
(1)调查法。走访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家具企业,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家具企业对网络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和家具企业技能鉴定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探讨与家具企业合作的途径和模式。
(2)访谈法。组织网络行业、家具企业从业人员召开座谈会,毕业生座谈会,广泛听取家具企业从业人员和毕业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文献检索法。查阅有关报刊、书籍、网络,了解相关的实践研究成果,为本调研报告研究提供可资可鉴的经验。
(4)比较研究法。对学校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家具企业对网络人才岗位能力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5)经验总结法。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写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1.行业现状。随着网络的触角越伸越广,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将不仅仅限于现有的各个网络家具公司或IT家具公司,大量的传统家具企业在不断加快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将表现旺盛。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830万家中小家具企业,目前只有47%的家具企业把业务接入互联网,并且大多数的家具企业只是在网上开设主页和电子邮件地址,网站的信息长期得不到更新,而在网上进行电子交易的家具企业则只有11.1%。这种现象在许多国内重点家具企业中,也表现得相当明显。据一份针对国内500多家重点家具企业的调查显示,虽有98.6%的家具企业已经接入互联网,83.7%的家具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家具企业网上的应用重点,主要是集中在发布产品服务信息、家具企业新闻和收集客户信息等较低的层面。很明显,我国的家具企业信息化应用离既定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距离的背后,网络应用人才的普遍缺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2.发展前景。
(1)网络人才需求领域广泛,就业前景广阔。国家信息产业部预测,今后5年,我国从事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的新型网络人才需求将达到60~1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人才还不足20万。现有媒体的网站和商业、专业性质网站对专业人才的渴求更是迫不及待。网站今后的更大发展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来开拓。单就以上需求来看,媒体、政府和家具企业上网工程现在从业人数为42.5万人,未来10年潜在人才需求在135万人以上,平均每年人才需求将不低于13.5万人。
(2)网络行业仍是热门行业。中华英才网发布最新的十大热门行业、职位排行榜中,与网络工程相关的占据了前三甲。中国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硬件及IT服务行业表现突出,人才需求旺盛,无论其所发布职位数还是招聘总人数均高居各行业榜首。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业情况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岗位主要集中如图1的几个方面。通过调研和分析,针对中职生的实际情况,信息化和网络应用的全面延伸需要一大批中低端计算机网络应用及管理人才。在对家具企业的问卷多项选择调查中:对学生专业技术的要求,选网络应用,占81%;选网络操作系统安装配置,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占65%;选局域网的设置、布线,占58%。这说明了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相关工作岗位上,都需要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家具企业需要中低端计算机网络应用人员,从事网络工程施工及管理、网络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但并不代表中职生没有机会参与更高端的技术工作,在访谈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家具公司的赵经理时,他建议中职生可以通过教育培养、自身培养、家具公司有经验的老师引领,不断积累,仍然可以成为独当一面的网络技术高端人才。中职网络专业的学生主要面向网络工程技术员和网络管理员岗位。
(2)家具企业需求情况分析。从图2可以看出,目前家具企业急需的人才主要有网络运用、网络建设及管理、技术服务、硬件维护和产品开发以及网络编程等。该调研的结果对于我校以后开展教研教学,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指导学生就业都有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4.家具企业对中职教育的建议。通过与家具企业的交流和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家具企业对我校中职生的培养提出了以下建议:
(1)培养标准需改进。多年来,尽管我们不断强调专业与行业对接,班级与车间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但是一方面计算机发展速度太快,另一方面,教师和家具企业接触少,缺乏交流,对家具企业的生产流程缺乏了解,造成教学与生产的脱节。
(2)对中职生的能力培养的倾向性。图3的数据显示,家具企业看中应聘者的素质中,员工的工作态度、团队精神排在前列。学习能力排第二位,可见学生的领悟能力,技能融会贯通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特别重要。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
四、调研结果的启示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现有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就必须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把学科教育转变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来,并考虑到专业特点、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综合素质,使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扩展性,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并结合我校实际,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明确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模式。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实践调研结果的判断上,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能适应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强化专业综合技能,定位于面向一线的实际操作人员。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学分制的形式规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家具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2.调整课程体系,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总的来说,目前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但有些课程的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外,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现有课程体系存在以上问题,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脱节,导致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关行业工作。所以,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应该能够动态对应行业家具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人才市场发展走向。
3.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对实验、实训等实践课程要单独考核,加强其基本技能、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利用校内外各种条件进行就业前适岗训练,从而达到加强综合技能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永中等.用人单位针对高职毕业生的用人标准调查[J].管理学家,2010,(10).[2]刘文平等.广东省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计算机技能水平需求情况调查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8,(3).[3]彭涛.高职人才质量标准的思考——来自用人单位的调查报告[J].文教资料,2010,(26).[4]张丽.浅析中职计算机专业如何适应学生就业需求[J].福建电脑,2012,(1).[5]王永中等.用人单位针对高职毕业生的用人标准调查[J].管理学家,2010,(10).[6]唐玲妮.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培养目标探讨[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0,(5).[7]李玉怀.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探究[J].成才之路,2011,(29).[8]方海.中职院校计算机类公共课程现状分与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5).通过调查、分析当今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与趋势,对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进行有益的思考和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类专业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当前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存在的许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进一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运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对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进行了调查,并加以分析,对师范院校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进行研究,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计算机专业就业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方法是传统问卷调查、网络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共收回传统问卷100份、网络问卷400份,调查对象是我校计算机学院专业学生实习及就业单位、人才服务中心及—届毕业生,用人单位主要包括本省及其他省市与我校有用人历史的中小学校、中小企业等。调查表主要有基本信息和计算机专项职业能力调查(见表1)两部分组成。调查中发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大,但中小学计算机教师需求量减少。随着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软件的大量使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专业的编程人员及项目负责人或相关工程师等专业人才。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和网络安全人才显得非常缺乏。从人才需求调查表的结果看,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优秀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以往需求较大的中小学计算机教师岗位逐年减少,教师岗位已不能作为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唯一出口。
(2)地区需求差异明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对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有一定需求,他们将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
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而在中小城市,则大量需求从事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等技术工作。
(3)企业招聘时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①要求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希望在短时间内具备上岗能力。多数人力资源主管和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大多数企业希望员工尽早具备上岗能力,希望降低再培养成本。在对新员工培训方面的调查中,愿意提供一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74。52%,愿意提供三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占25。48%,愿意提供三个月以上培训时间占o%。②具备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备多种技能的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如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基础上,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维护、信息系统管理、产品推广、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也能胜任。据调查,单位要求人才具备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占84。23%。而不要求的仅占15。77%。这反映了现代企业在人才运用上,更加强调使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③要求专业毕业生具有与从事职业相关的资格认证。企业对ri’认证的认可程度分别是国家计算机等级认证、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软件设计师和网络工程师)、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和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认证。④要求具有突出的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调查显示,企业中的负责人对本科生具备的专业技能要求是:编程能力、数据结构知识和算法知识,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软件工程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4)对专业学生专项能力的要求。在专业学生专项能力调杳中,排名靠前的依次为“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编程与软件开发能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此外外语能力、信息系统管理、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次之。
2、对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的研究
通过以上社会调查分析,发现沿用过去专业培养模式很难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必须要对目前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及内容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及毕业生就业需要。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计算机专业培养上,必须与行业接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在充分认识和调查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基础上,运用课程理论和教学资源进行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的总体设计。
(2)确定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重点在于研究如何使培养目标多元化,从而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要和企业用人需要,进而形成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在充分考虑服务区域和现有教学资源的情况下,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不同学生采用分专业方向的教学,真正落实多元化的专业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出口的学生,采取不同培养方案。如在大四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对希望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增加理论知识讲解的选修课。对
希望就业的同学,增加实践课程的选修课,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从适应就业需求的角度,社会要求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备多种技能,应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多方面技能。
(3)突出专业教学特色。积极引入学历学位加资格认证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等国家计算机资格认证考试,并取得相应认证证书。
(4)加强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规划。在原有的实验室和教育教学基地基础上,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并增设实训基地。我院已与隶属于北京市科委的中国最大的软件行业服务机构。北京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建立合作关系。计算机培训机构合作安排学生到北京进行实训,并到其相关的软件公司(如用友软件、神州数码、金山软件、北大软件等)实习工作。探索建设教学、科研、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推行产学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第四篇: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介绍
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介绍
物业管理
专业名称:物业管理
专业代码:560702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物业管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物业管理能力和熟练服务技能的高级管理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现代物业管理与服务。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物业管理法规、物业设备维护与管理、房屋维修与预算,、物业统计、物业会计与财务管理、物业管理实务、客户心理学、房地产市场营销、职能建筑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物业设备维护管理实训、物业智能化管理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就业面向:住宅小区、商业大厦、写字楼等物业管理部门。
其他:本专业可获取劳动部物业管理员(师)中级职业技术证书。
建筑设计技术
专业名称:建筑设计技术
专业代码: 560101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技术管埋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民用建筑设计、建筑效果图及建筑图纸的设计绘图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建筑绘画、建筑初步、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物埋、建筑设备、建筑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外建筑史、建筑绘画写生、建筑构造设计、建筑设计、建筑外环境设计、毕业综合实训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就业面向:中小建筑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及管理工作。
城镇规划
专业名称:城镇规划
专业代码:560201
专业核心能力:城镇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城镇总体规划、城镇详细规划、城镇道路交通规划、建筑设计、城镇工程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城镇建设管理、风景写生、社会实践、课题设计、实训中心实训、毕业综合实训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就业面向:城镇规划与建设领域的设计与管理工作。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
专业名称: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
专业代码:560302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岗位职业能力,从事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现场的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工程力学、水力水文学、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岩体力学、钢筋混凝土、地下建筑结构、地下建筑施工、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地下工程计量与计价、地下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结构测试与检验、地下室结构设计、地质认识实习、挡土结构设计实践、工程测量实习、施工技术实习、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就业面向: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现场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工程造价
专业名称:工程造价
专业代码: 560502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基本理论和技能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能力: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建筑经济、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建筑施工工艺、建筑工程预算、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原理、工程造价控制、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合同管理;工程造价实训、工程量清单报价实训、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建筑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市政工程造价、园林绿化工程造价。
就业面向:施工企业、建设单位,监理、招标、工程造价咨询中介,工程造价主管部门。
工程监理
专业名称:工程监理
专业代码: 560504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岗位职业能力,从事工程施工现场监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工程制图与建筑构造、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土木工程力学与结构、地基与基础、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投资控制、工程质量控制、工程建设监理概论、工程建设法规与监理合同管理、课程设计、工种操作训练、毕业综合实践、岗位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建筑工程监理、道路与桥梁工程监理、水利水电工程监理、市政工程监理、铁路工程监理、水运工程监理等。
就业面向:工程施工现场监理工作。
市政工程技术
专业名称:市政工程技术
专业代码: 560601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市政工程专业的设计、施工、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市政工程施工及施工技术,市政工程施工组织及预算的编制,工程设计等专业技能。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工程测量、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结构力学、道路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学、水力和水力学、建筑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城市道路工程、城市管道工程、桥梁工程、市政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概预算、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岗位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以及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就业面向:市政、交通、路桥工程的施工、管理、养护、运营等工作。
园林工程技术
专业名称:园林工程技术
专业代码:560106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园林的基木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园林设计、园林施工技术、园林绿化维护与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园林施工技术与管理。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园林设计、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工程,园林史、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风景写生、树木花卉认识实习、园林测绘、课题设计、实训中心实训、毕业综合实训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就业面向:园林设计施工单位的设计、施工与相关单位的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与监察
专业名称:城市管理与监察
专业代码:560202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依法行政和城市管埋的基本理论与监管技能,从事城市管埋、监察和综合执法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城市管理法律规章知识与综合执法技能。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行政诉讼制度、民法概论、公共行政学、城市管理与运行实务、公务员制度与行为规范、城市建设管埋法学、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学、城市规划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城市生态与环境、行政执法旁听见习、执法礼仪、城市规划管埋实习、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就业面向:区、县、街道、规划、市容、环保、园林绿化、市政等部门的执法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技术
专业名称:建筑工程技术
专业代码: 560301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建筑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岗位职业能力,从事建筑工程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组织、高层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种操作训练、课程设计、工程实践、岗位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就业面向:土建施工领域技术与管理工作。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专业名称: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专业代码:560404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必须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变配电技术,智能化技术基本技能,能从事建筑电气工程的强弱电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智能化楼宇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电机拖动、电气控制、供电与照明、弱电技术、楼宇设备安装与调试、综合布线与网络工、消防、电气工程预算、可编程控制器、楼宇智能化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施工、认识实习、技能操作实习、毕业专业实践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就业面向:现代化楼宇及物业管理小区智能化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管理、维护等工作。建筑工程管理
专业名称:建筑工程管理
专业代码: 560501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建设工程投标策划、投标报价、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的高级管理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建设工程投标策划、投标报价。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建筑经济、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施工工艺、建筑工程测量、建设法规、合同管理、建筑工程预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成本分析、工程造价控制、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施工认识实习、预算大作业、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综合实训、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量清单报价实训、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就业面向:施工企业、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介部门。
建筑经济管理
专业名称:建筑经济管理
专业代码: 560503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建筑物流管理、建筑人力资源管理、建筑统计、建筑会计、建筑工程预算能力的高级管理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物流、人力资源、统计、会计、预算等综合管理。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建筑经济、经济法规、施工企业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建筑统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报价、预算大作业、统计综合练习、物资管理大作业、预算综合练习、工程量清单报价综合练习、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就业面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工作。
第五篇:高职高专制造类专业介绍
来源升学就业指导报告打印朱思楠
高职高专制造类专业介绍
机械设计与制造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与制造
专业代码:580101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设备的生产、维护调试和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机械设计与制造,高精密机械设备的操作、调试、维护和管理。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数控加工技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模具设计、数控编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工艺管理、制图测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工艺和夹具课程设计、机加工实习、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综合实训、毕业实习(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就业面向:在机械制造领域,从事CAD/CAM设计、制造,设备管理工作。
其他:本专业可获取英国伦敦城市行业协会机械加工二、三级国际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代码:580201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和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和管理。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设备控制技术、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微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控制器、测试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CAD实训、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实训、机床电器控制实训、数控加工实训、液压与气动实训、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毕业实习(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机械电子技术、机械制造与计算机控制、机器人应用、机电设备及自动化、数控机床使用和维修、数控设备管理和维护。
就业面向: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与实施、工装设计与实施、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等工作。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
专业名称: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
专业代码:580203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过程控制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工业生产过程检测和电气自动化系统性能分析、设计、调试和安装维护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与检测,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微机原理及应用、PLC及应用、过程测量与仪表、计算机控制系统、半导体变流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PLC课程设计、过程控制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化工生产过程控制、制药生产过程控制。
就业面向: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及其系统的控制、维护与管理工作。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专业名称: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专业代码:580108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自动化及智能化焊接技术的知识与技能,从事各种焊接技术的工艺编制、实施、质量检测和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焊接工艺实施,焊接质量的检验与分析。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焊接工程基础、自动检测技术、金属力学性能、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焊接概论及焊接方法、焊接冶金及金属焊接性、焊接过程的传感与测试、焊接结构、焊接夹具、弧焊电源、自动控制实训、焊接工艺实训、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自动化及智能化焊接技术、微连接技术和特殊焊接。
就业面向:工业企业中焊接工艺的编制与实施,焊接夹具设计,焊接质量的检验与分析,焊接工艺实验以及焊接设备管理等工作。
数控技术
专业名称:数控技术
专业代码:580103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数控原理、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从事数控程序编制、数控设备的操作、调试、维修和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能力: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数控机床的操作、调试和维修,数控设备管理。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数控原理与系统、CAD/CAM应用、数控机床使用及维修、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工业企业管理、制图测绘、PLC实训、机加工实习、CAM实训、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实训、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数控机床控制技术、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技术、机械CAD/CAM。就业面向:在工业企业,从事数控程序编制、数控设备的使用、维护与技术管理,数控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工作。
其他:本专业可获取劳动部组合机床操作工中级职业技术证书、劳动部(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职业技术证书。
应用电子技术
专业名称:应用电子技术
专业代码:590202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电子仪器测量技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应用技术、微电子组装(SMT)技术,具有电子产品生产过程管理、质量检测及设备维护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
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电子仪器测量能力、质量检测及设备维护能力、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应用设计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实践环节: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电子器件与电子线路、信号处理技术、电子组装工艺及设备、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接口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网络基础、电子组装工艺及设备实训、智能仪器使用实训、电子CAD实训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就业面向:在各生产制造企业,从事微电子组装工艺、设备维护、电子测量、电子仪器设备维护及生产过程管理等工作。
计算机控制技术
专业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
专业代码:580205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计算机控制设备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维修、安装、调试、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能力: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运行、调试、维护与管理。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电工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VC++开发、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变流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计算机安装与维修实习、VC++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下厂实习、毕业实习(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测控技术、智能仪器与仪表。
就业面向:生产企业计算机控制系统及设备的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专业名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专业代码:580102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化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基础理论知识,从事现代机械加工设备的设计制造、控制与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机械的设计与制造、自动化机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机械制造设备、数控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现代控制工程、机加工实习、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综合实训、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机电一体化、机械电子技术。
就业面向:工业企业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机电设备的技术销售与制造等工作。
其他:本专业可获取劳动部组合机床操作工中级职业技术证书、劳动部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职业技术证书。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专业名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专业代码:580110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制造(CAM)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机械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高级CAD/CAM软件的使用,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机械CAD软件的二次开发。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机械制图、机械工程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CAD及二次开发、CAM软件的应用、数控加工技术、现代工业美术造型、工业企业管理、机械CAD实训、CAM实训、机加工实训、数控加工实训、CAD/CAM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机械CAD/CAM、模具设计和制造。
就业面向:机械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机械CAD软件的二次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代码:580202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技能,从事工业电气控制设备及系统安装、设计、调试、维护及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电气控制设备与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及管理。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工厂供电技术、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单片机与接口技术、PLC技术应用、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气控制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智能化楼宇、电梯控制。
就业面向: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的应用开发、技术服务,企业电气设备或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专业名称: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专业代码:580301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机电设备生产、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从事机电设备维修和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机电设备的调试、维修和管理。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能力: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机械制造技术、机床数控技术、焊接技术、设备电气控制与维修、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机加工实训、钳工实训、维修电工实训、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拆装保养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数控设备使用和检修。
就业面向:各企业机电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维护、技术改造与管理工作。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专业名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专业代码:580204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电力系统电气部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电力系统的电气设计、检修、安装、调试、维护及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电力系统的设计与实验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与维护。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电工电子技术、电机学、电气设备、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电气二次回路、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电气运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发电厂计算机控制、金工实习、课程设计、模拟电厂运行操作、保护装置测试及机组调试、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可设置的专业方向:企业供用电技术、供配电技术与设备维护、用电监测与管理。就业面向:电力系统设备的运行、维护与管理,用电监测与管理工作。
工业网络技术
专业名称:工业网络技术
专业代码:580206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计算机与工业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在生产企业从事工业控制计算机选型、安装、应用开发以及对工业网络操作和维护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工业网络技术的应用及工业网络的操作、维护与管理。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业网络技术、工业控制机、金工实习、电子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实习、工业网络系统实习、毕业实习(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工业计算机集中控制技术。
就业面向:工业企业计算机网络的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业网络的技术开发与服务工作。液压与气动技术
专业名称:液压与气动技术
专业代码:580209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机械、液压、气动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技术管理工作,并且对一般机械、液压、气动系统具有设计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能力:液压与气动传动系统的设计,设备的维护、管理和应用开发。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气压传动与控制、电液比例及液压伺服系统、液压与气动设备的故障诊断、现代化设备的控制系统、机加工实习、电工实习、液压与气动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
就业面向:液压与气动领域的技术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