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裴营综合改革1
裴营乡辖28个行政村,58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8506人,全乡现有已婚育龄妇女19407人。
近年来,全乡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人口计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这一核心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优质服务,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综合改革,逐步建立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计生优质服务体系,人口计生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近年来,全乡的各项计划生育责任指标均保持高位运行。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下,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7%以上,自1998年以来,连续12年保持南阳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3年被国家计生委确定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集体。
围绕“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人财保障”新的工作机制,下步将进一步加强人口计生新机制建设。
1、加强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努力做到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抓,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2、创新方法,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科学管理机制,大力加强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大力实施优生促
1进工程,建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利益导向机制,落实法规政策规定的奖励优惠政策,建立群众自治机制,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和民主管理建设,深化四议两公开,推进人口计群众自治工作。
3、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职业化、专业化的人口计生队伍。
4、进一步加大投入,提供保障。
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推动人口计生工作上水平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各人口计生部门正确领导、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计生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优质服务,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综合改革,逐步建立 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计生优质服务体系,计生整体工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近五年来,我乡和各项计划生育责任指标均保持在高位运行。1998年以来,连续保持南阳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单位先进荣誉称号。
一、加强领导,综合治理,创立强大的政策支持体系
((一)领导重视,政策支持。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口与
计划生育工作,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领导、抓措施、抓责任、抓投入、抓奖惩把人口与计划生育 工作和“三结合”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政府目标管理。各村和有关职能部门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切实做到了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全乡形成了“宣传教育
为主,依法行政制约,优质服务引导,部门综合治理”的工作局面,促进了整体工作的大跨步推进。
(二)加大投入,提供保障。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乡党委、政府历届领导一直十分重视,在乡财政较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资,克服困难,压缩其它开支,进一步加大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投入,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要求,保证全乡计划生育事业费足额到位。经费的足额投入,保证了技术服务、独生子女保健、宣传教育、干部培训、服务网络建设等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部门联动,综合治理。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把计生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努力营造治理计生工作的良好局面。乡、村党政一把手和计生责任人,法人代表层层签订责任书。坚持实行一票否决制。乡直各有关部门结合本部门职能,下发文件,具体安排部署,本系统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职责,并把工作好坏列入各部门全年考核内容。各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综合管理、形成了计生工作的合力,保障了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以人为本,强化服务,完善计生优质服务网络
(一)深化宣传教育、转变群众观念。坚持把宣传教育放在计划生育工作的突出位置,立足农村,采取多种形成,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充分发挥乡村两级人口学校作用,加大对育龄群众进行计生基础知识的教育力度。同时我们狠抓环境宣传,刷写标语、组织演出,使全乡形成了浓厚的国策氛围。
(二)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强化自我管理。一是推进利益导向机制项
目。乡党委、政府推进计生利益导向机制项目,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对独生子女领证户落实每月20元的奖励,对计生户落实优惠政策。二是加大“村民自治”工作力度,把“村民自治”作为计生工作的核心,充分调动村级计生协会的作用,利用“村规民约”、自治间程、利益导向,强化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发挥协会“宣传、带头、服务、监督、交流”五项职能,对自治村实行康检不出村;落实对独生子女户的优惠政策,让群众得到实惠,引导群众自觉参与计生工作中一。三是稳步推进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提高了群众的自保健意识和知情选择的自觉性。
三、科学管理,依法行政。
(一)建立需求显现机制。为提高计生工作的针对性,建立了群众需求显现机制,确定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推进计生项目工作。
(二)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全面实施依法管理,保护广大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切实实现“村为主”工作落实。
建立乡人口计生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相关责任,调动党政领导相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力量,全力支持改革,共同参与改革,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建立协调监督综合改革的长效工作机制,调动社会职能部门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加大投入力度,全力保证人口计生各项工作的落实。
裴营乡是一个农业人口大乡。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摆在同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位置,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人口的控制,逐步实现了计划生育低生育水平的稳定,党委、政府及时出台了相关文件,进一步规范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优质服务、依法管理体制,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全乡人口计生工作形成了“宣传教育为主、依法行政制约、优质服务引导、部门综合治理”的工作局面,促进了整体工作的大跨步推进。
党委、政府历届领导十分重视人口计生工作,舍得投入,2007的以来,人均投入由7.8元提高到12元,经费的足额投入保证了技术服务、优惠政策兑现、宣传教育、队伍建设、服务网络建设等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乡党委、政府始终把计生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努力营造综合治理计生工作的良好局面。乡、村两级,党政一把手和计生责任人,每年都要层层签订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实行乡干包村,村干包组,组干包对象,狠抓重点,狠抓关键,同时强化全社会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以人为本,优质服务。一是深化宣传教育,转变群众观念,坚持把宣传教育放在计划生育工作的突出位置,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形成了乡村组三级宣传教育服务网络,狠抓环境宣传,在全乡上下形成浓厚的国策氛围。二是抓人事改革,夯实工作基础,全面启动计生综合改革,努力创建一支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计生基层工作队伍,对村级计生专干实行公开选拔,建立完善的动态考评监控机制,实行绩效工资,引入淘汰竞争机制,调动了村级计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计生工作重心下移。三是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强化自我管理,推进利益导向机制项目,独生子女领证
户落实每月20元的奖励,对计生户落实优惠政策,使广大计生家庭优先享受社会改革开放成果;加大村民自治工作力度,把村民自治作为计生工作的核心,充分调动村级计生协会的作用,利用村规民约,强化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四是开展优质服务,稳步推进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在省、市各级人口计生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项目工作,深入开展避孕、节育措施知情宣传,提高了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知情选择的自觉性。五是积极推行计划生育“三结合”和幸福家庭行动工作,为广大育龄群众开展全方位服务,全乡已有780个计生贫困户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道路。六是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在计生行政执法中,全面实施依法管理,保护了广大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行乡村两级政务公开,严格执行七不准,近年来,全乡无发生一起因计生行政执法不当引起的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案件,没有出现违反“七不准”的行为。
第二篇:裴营综合改革
裴营乡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情况汇报
裴营乡党委、政府
裴营乡辖28个行政村,38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8754人,全乡现有已婚育龄妇女19463人。
近年来,全乡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人口计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这一核心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优质服务,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综合改革,逐步建立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计生优质服务体系,人口计生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下,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7%以上,自1998年以来,连续12年保持南阳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3年被国家计生委确定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集体。2010年元月,代表全省接受全国流动人口工作调研和检查,并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一、加强领导,综合治理,创立强大的政策支持体系
(一)领导重视,政策支持。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摆在突出
1位置,抓领导、抓措施、抓责任、抓投入、抓奖惩把人口与计划生育 工作和“三结合”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政府目标管理。各村和有关职能部门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切实做到了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全乡形成了“宣传教育为主,依法行政制约,优质服务引导,部门综合治理”的工作局面,促进了整体工作的大跨步推进。
(二)加大投入,提供保障。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乡党委、政府历届领导一直十分重视,在乡财政较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资,克服困难,压缩其它开支,进一步加大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投入,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要求,保证全乡计划生育事业费足额到位。2010乡级财政投入计划生育事业费达到人均30元,确保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奖励扶助、免费技术服务配套经费和为民办实事等资金的落实,乡级财政投入不少于人均30元的标准。2010兑现独生子女奖励费605人,14520元。乡计生中心的收支情况按月上报市人口计生委备案。同时,加大社会抚养费依法征收力度,强化管理,监督使用,并全部落实“收缴分离、预算管理”机制,用于计划生育事业。经费的足额投入,保证了技术服务、独生子女保健、宣传教育、干部培训、服务网络建设等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部门联动,综合治理。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把计生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努力营造治理计生工作的良好局面。乡、村党政一把手和计生责任人,法人代表层层签订责任书。
坚持实行一票否决制。乡直各有关部门结合本部门职能,下发文件,具体安排部署,本系统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职责,并把工作好坏列入各部门全年考核内容。各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综合管理、形成了计生工作的合力,保障了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以人为本,强化服务,完善计生优质服务网络
(一)深化宣传教育、转变群众观念。坚持把宣传教育放在计划生育工作的突出位置,立足农村,采取多种形成,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充分发挥乡村两级人口学校作用,加大对育龄群众进行计生基础知识的教育力度。同时我们狠抓环境宣传,刷写标语、组织演出,使全乡形成了浓厚的国策氛围。
(二)加强阵地建设,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一是2010年乡党委政府拿出40万元对乡所进行了改扩建,新建了家庭保健指导中心、婴幼儿活动中心等科室;改造了检验室、手术室、消毒室、便民服务大厅等科室。又筹措80万元对所有村室进行改造,改造后28个行政村都达到了两室一校的标准。其中,房营村、裴营村、常营村、滕楼村达到了三星级文化大院标准。二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行为,把管理融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促管理,把服务项目延伸到群众的生产、生活、生育“三生”服务需求上,把服务效果锁定在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整体评价上。在具体实践中,开展好计划生育基础免费服务、孕期保健全程免费服务、妇科疾病免费检查与咨询服务三项免费服务;建立定期普查和不定期上门服务制度;做好出
生缺陷干预一级预防。为有效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拓展服务领域,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咨询、文化、娱乐等群众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稳步推进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提高了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知情选择的自觉性。
三、科学管理,依法行政
在计生行政执法中,全面实施依法管理,保护了广大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行乡村两级政务公开,严格执行七不准,近年来,全乡无发生一起因计生行政执法不当引起的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案件,没有出现违反“七不准”的行为。
四、抓好四个环节,推进群众自治工作
(一)广泛的民主参与
依靠群众民主参与,是建立健全村党支部领导充满活力的计生群众自治工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全乡各村按照市乡《关于运用“4+2”工作法推进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群众代表、计生协会员的作用,集思广益,酝酿讨论,修订了《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章程》,在制定过程中,坚持将草案由村民代表、协会会员逐户征求意见,综合反馈意见后,认真修改完善。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表决通过章程和村规民约。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程序,使各村修订后的章程依法更具有
约束力、更富有特色、更贴近实际,真正体现出了广大群众的民主参与和民主决策。
(二)注重实情,突出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结合本地实际,起草、酝酿、讨论表决通过的,是得民心、顺民意的自治章程。每村章程都明确规定了村委会和育龄群众的权利和义务,如村委会应当扶持计生户发展生产,落实奖励优待、男女平等、关爱女孩等,育龄妇女应当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自动参加生殖健康服务活动,对规范章程规定的有明确的制约措施,规范了村委会、计生干部的工作行为,又明确提出了服务要求,更加便于干部落实,又便于群众监督。
(三)推行合同管理,搞好章程入户
为抓好《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章程》的落实,乡党委与全乡28个行政村签订计生群众自治目标责任书,各村与所在村群众代表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组织力量将章程送到各自的联系户中,全乡与育龄夫妇签订了计划生育《协议书》、《合同书》,进一步明确了双方应承担的责任,核心内容是让所有的育龄群众通过遵守自己制定的章程,主动地配合村委会和村民小组,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在实际工作中,村委会和计生干部注重履行合同中规定的责任和义务,自觉按时搞好服务。由于逐步推行了合同形式的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增强了村民代表和村干部的责任心,从而使计划生育工作得
以顺利开展。
(四)加强宣传,使章程扎根在育龄群众的心中
我们将计生法律与群众自治章程的宣传摆在首位。几年来,通过大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会议宣传,学习和组织的基本国策在河南、在邓州等宣传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计划生育“一法三规一条例”等人口计生法律法规政策,宣传章程,并在村部设立技术咨询,开设咨询窗口服务,对新婚、孕育期、避孕期、更年期的夫妇上门进行生殖保健指导和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宣传。宣传方式的多样化,提高了广大群众对章程的知晓率,为提高群众遵纪守章的自觉性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我乡在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工作中所做的工作,与上级要求、兄弟乡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会以此检查为契机,鼓足干劲,加倍努力,促进我乡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乃至全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第三篇:裴营综合改革1
裴营乡辖28个行政村,58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8506人,全乡现有已婚育龄妇女19407人。
近年来,全乡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人口计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这一核心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优质服务,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综合改革,逐步建立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计生优质服务体系,人口计生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近年来,全乡的各项计划生育责任指标均保持高位运行。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下,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7%以上,自1998年以来,连续12年保持南阳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3年被国家计生委确定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集体。
围绕“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人财保障”新的工作机制,下步将进一步加强人口计生新机制建设。
1、加强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努力做到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抓,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2、创新方法,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科学管理机制,大力加强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大力实施优生促 进工程,建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利益导向机制,落实法规政策规定的奖励优惠政策,建立群众自治机制,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和民主管理建设,深化四议两公开,推进人口计群众自治工作。
3、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职业化、专业化的人口计生队伍。
4、进一步加大投入,提供保障。
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综合改革 推动人口计生工作上水平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各人口计生部门正确领导、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计生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优质服务,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综合改革,逐步建立 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计生优质服务体系,计生整体工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近五年来,我乡和各项计划生育责任指标均保持在高位运行。1998年以来,连续保持南阳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单位先进荣誉称号。
一、加强领导,综合治理,创立强大的政策支持体系
(
(一)领导重视,政策支持。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领导、抓措施、抓责任、抓投入、抓奖惩把人口与计划生育 工作和“三结合”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政府目标管理。各村和有关职能部门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切实做到了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全乡形成了“宣传教育 为主,依法行政制约,优质服务引导,部门综合治理”的工作局面,促进了整体工作的大跨步推进。
(二)加大投入,提供保障。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乡党委、政府历届领导一直十分重视,在乡财政较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资,克服困难,压缩其它开支,进一步加大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投入,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要求,保证全乡计划生育事业费足额到位。经费的足额投入,保证了技术服务、独生子女保健、宣传教育、干部培训、服务网络建设等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部门联动,综合治理。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把计生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努力营造治理计生工作的良好局面。乡、村党政一把手和计生责任人,法人代表层层签订责任书。坚持实行一票否决制。乡直各有关部门结合本部门职能,下发文件,具体安排部署,本系统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职责,并把工作好坏列入各部门全年考核内容。各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综合管理、形成了计生工作的合力,保障了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以人为本,强化服务,完善计生优质服务网络
(一)深化宣传教育、转变群众观念。坚持把宣传教育放在计划生育工作的突出位置,立足农村,采取多种形成,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充分发挥乡村两级人口学校作用,加大对育龄群众进行计生基础知识的教育力度。同时我们狠抓环境宣传,刷写标语、组织演出,使全乡形成了浓厚的国策氛围。
(二)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强化自我管理。一是推进利益导向机制项 目。乡党委、政府推进计生利益导向机制项目,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对独生子女领证户落实每月20元的奖励,对计生户落实优惠政策。二是加大“村民自治”工作力度,把“村民自治”作为计生工作的核心,充分调动村级计生协会的作用,利用“村规民约”、自治间程、利益导向,强化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发挥协会“宣传、带头、服务、监督、交流”五项职能,对自治村实行康检不出村;落实对独生子女户的优惠政策,让群众得到实惠,引导群众自觉参与计生工作中一。三是稳步推进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提高了群众的自保健意识和知情选择的自觉性。
三、科学管理,依法行政。
(一)建立需求显现机制。为提高计生工作的针对性,建立了群众需求显现机制,确定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推进计生项目工作。
(二)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全面实施依法管理,保护广大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切实实现“村为主”工作落实。
建立乡人口计生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相关责任,调动党政领导相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力量,全力支持改革,共同参与改革,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建立协调监督综合改革的长效工作机制,调动社会职能部门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加大投入力度,全力保证人口计生各项工作的落实。裴营乡是一个农业人口大乡。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摆在同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位置,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人口的控制,逐步实现了计划生育低生育水平的稳定,党委、政府及时出台了相关文件,进一步规范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优质服务、依法管理体制,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全乡人口计生工作形成了“宣传教育为主、依法行政制约、优质服务引导、部门综合治理”的工作局面,促进了整体工作的大跨步推进。
党委、政府历届领导十分重视人口计生工作,舍得投入,2007的以来,人均投入由7.8元提高到12元,经费的足额投入保证了技术服务、优惠政策兑现、宣传教育、队伍建设、服务网络建设等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乡党委、政府始终把计生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努力营造综合治理计生工作的良好局面。乡、村两级,党政一把手和计生责任人,每年都要层层签订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实行乡干包村,村干包组,组干包对象,狠抓重点,狠抓关键,同时强化全社会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以人为本,优质服务。一是深化宣传教育,转变群众观念,坚持把宣传教育放在计划生育工作的突出位置,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形成了乡村组三级宣传教育服务网络,狠抓环境宣传,在全乡上下形成浓厚的国策氛围。二是抓人事改革,夯实工作基础,全面启动计生综合改革,努力创建一支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计生基层工作队伍,对村级计生专干实行公开选拔,建立完善的动态考评监控机制,实行绩效工资,引入淘汰竞争机制,调动了村级计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计生工作重心下移。三是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强化自我管理,推进利益导向机制项目,独生子女领证 户落实每月20元的奖励,对计生户落实优惠政策,使广大计生家庭优先享受社会改革开放成果;加大村民自治工作力度,把村民自治作为计生工作的核心,充分调动村级计生协会的作用,利用村规民约,强化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四是开展优质服务,稳步推进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在省、市各级人口计生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项目工作,深入开展避孕、节育措施知情宣传,提高了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知情选择的自觉性。五是积极推行计划生育“三结合”和幸福家庭行动工作,为广大育龄群众开展全方位服务,全乡已有780个计生贫困户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道路。六是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在计生行政执法中,全面实施依法管理,保护了广大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行乡村两级政务公开,严格执行七不准,近年来,全乡无发生一起因计生行政执法不当引起的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案件,没有出现违反“七不准”的行为。
第四篇:裴营乡2011年计划生育薄弱村
裴营乡2011年计划生育薄弱村
治理方案
各村委会: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保持全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健康、稳定的良好发展态势,根据市关于对薄弱村的有关要求,乡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通过调查摸底,凡出现违法生育的大曾村直接纳入薄弱村帮促,确定了我乡计划生育薄弱村。全乡要继续开展计划生育薄弱村帮促活动,为加快转化进度,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认真落实发展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和威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加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坚持“党政领导、部门联手、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的原则,通过强化班子建设,健全网络队伍,完善制度规范,实施政策引导,夯实基层基础,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生育的发生,确保低生育水平稳定,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任务目标是:力争2011年9月底,全乡现有计划生育薄弱村大曾村转化为合格村,违法生育村的比例逐年下降;实施村级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建立完善“两委负总责、协会当骨干、家庭为中心、群众做主人”的村级管理模式,规范村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制度,建立起群众对计划生育事务自治、自主、自觉的“三自”模式;促进育龄群众生殖健康,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满意率达到98%以上;无重大违法行政案件和技术责任事故的发生。通过开展帮促活动,抓好薄弱村领导班子、计生队伍、工作制度三项建设,使薄弱村各项工作实现根本转变,经考核验收,达到合格村以上标准。
二、方法步骤
一是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帮促责任。乡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根据薄弱村的不同类型及成因,明确帮促任务,落实帮促责任,建立工作制度,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二是加大督导力度,确保帮促质量。乡村两级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检查督导活动,及时了解帮促工作进展程度,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发现、推广帮促转化的先进典型和工作经验,确保帮促工作扎实有效。
三是及时评估验收,巩固帮促成果。2011年八月前,各单位要对帮促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中期自查,乡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年底要对帮促情况进行验收,验收的标准是:底子清晰,帮促责任落实;村级班子坚强有力,网络制度健全;育龄妇女基础信息全面、准确、规范;节育措施落实到位;无违法生育问题,无违法违纪现象;村级自控能力增强,村民自治水平明显提高。
三、工作措施
(一)加大对薄弱村帮促工作的领导力度。乡党委、政府要把薄弱村帮促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定期调度,及时研究解决帮促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各村要落实领导责任,立足部门实际,发挥部门优势,把薄弱村帮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扶贫开发等工作紧密结合,多管齐下,标本兼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各村要深入薄弱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村级班子软弱瘫痪、管理措施不到位、近年来出现违法生育的原因,要认真总结帮促工作的经验教训,剖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三)认真落实措施,确保管理服务到位。在摸清薄弱村育龄妇女底数的基础上,要针对不同情况做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工作。对违法生育的人员要依法追究责任,确保社会抚养费及时、足额征收到位;对外政策怀孕的要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对违法生育欠交社会抚养费的,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实施征收,加大征收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生育行为;依法落实技术服务基本项目免费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政策。
(四)加强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推选村民自治。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组织村民会议依法修订《村民自治章程》、《计划生育公约》,建立规章制度,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的作用,引导村民参事、议事,推进群众实行计划生育自觉、自主和自治进程。
(五)加强村级计生管理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网底工程。要健全村级计划生育工作网络,配齐、配强村级专(兼)职计和主任和育龄妇女小组长,完善工作制度和管理服务制度,落实好村级计生工作人员的待遇和相关经费投入,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六)加强部门联动,针对薄弱环节综合施治。乡、村两级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结合职能特点,发挥部门优势,针对薄弱村的不同成因,组织精干力量,分类帮促。属于支部不健全的,组织部门要帮助限期健全;属于村委班子不健全的,民政部门要依法加以解决;属于班子成员的问题,要尽快调整充实;属于经济贫困的,农业等部门要研究制定帮助发展经济的对策措施;属于社会治安的问题,综合治理办公室要加大治理力度;属于计生队伍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的,计生部门要帮助限期整改。
四、组织领导
本次帮促活动由乡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领导,协调相关部门,履行本部门计划生育职责,形成帮促合力。成员单位要把帮促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
裴营乡政府 二0一一年三月二十七日
第五篇:综合改革
综合改革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人口的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新时期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惠州市作为全国16个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实施综合改革两年来,惠州市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积极推进而不冒进、真抓实干而不蛮干、开拓创新而不标新”的指示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做到既稳定低生育水平,又提高人口素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创新机制。加强管理 “三个代表”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着继往开来、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理光芒。在改革中,惠州市坚持用“三个代表”正确认识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改进的工作。
1、建立基层计划生育管理机制。坚持以人为本,从广大育龄人群婚育行为的经常性出发,建立和完善经常性的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新机制。在农村,建立健全“镇负责、村为主、户落实”的计划生育工作运行机制,落实重心下移,强化镇、村两级的计划生育工作职能。加强“村官”培训。建立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小组和计划生育协会等群团组织实施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在城镇,建立“属地管理、单位负责、社区管理、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机制,强化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计生工作职责,健全楼栋长、房东、工厂宿舍舍长和农贸市场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管理网络。彻底改变了过去计划生育工作“急在县里、忙在镇里、梗在村里”的现象。
2、健全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机制。我们在综合改革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对过去行之有效的做法进行整合、提升,建立和完善了十项经常性工作制度:①“两员一干”(党员、计生协会会员、干部)计划生育包干责任制;②镇、村计划生育工作月例会制度;③已婚育龄妇女全程跟踪服务制度;④定期“三查一服务”(查环、查孕、查病,提供生殖保健服务)制度;⑤育龄妇女信息变更、反馈、分析制度;⑥独生子女户、纯二女结扎户慰问、优惠制度;⑦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制度;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制度;⑨县(市、区)、镇(办事处)季度考评及隔级考核制度;⑩镇(办事处)、村计生工作人员业务学习培训制度。
3、建立健全村(居)民自治机制,依法管理计划生育。2002年上半年全市推进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建立以村(居)为主的有效的基层管理。在农村,把人口与计划生育有关政策、组织管理机构、奖励与限制措施和执法程序等内容写进村民自治章程,并在村民代表大会上通过。把村民实行计划生育作为贯彻落实村民自治章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让村民充分享有正当行使村民组织法赋予的权利。在城镇,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区的建设、管理和服务之中,强化街道和社区妁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建立单位负责、社区管理、居民自治、条块结合、双重管理的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体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依靠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以及计划生育协会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保证了村(居)民自治组织依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4、健全完善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只有依靠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力量,共同管理、共同负责才能做好。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由计划生育部门协调,各有关 1
部门参与的管理体制。根据中央《决定》精神和省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惠州市计划生育兼职成员单位职责》,进一步明确公安、卫生、教育、工商等兼职成员单位的计划生育分工职责,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从而进一步强化了部门垂直负责制,共同抓好计划生育。
5、健全流入地管理为主的工作机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是城市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健全一支队伍。市、县、镇三级均成立相应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制,定人定编。同时,发展企业主、房东和流动人口中的积极分子等做义务宣传员和计生信息员,建立一支不走的宣传队。完善两种制度。一是建立健全以流入地管理为主的制度:①流动人口计生档案、证明管理制度;②流动人口清查验证制度;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反馈通报制度;④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三查一服务”制度。二是建立健全流出地配合管理制度;①流出人员婚育、节育情况申报、审核制度;②流出人员计生管理跟踪服务制度。同时,认真把好“三关”——发证关、落实节育措施关、信息反馈关。落实三项责任制。一是计划生育兼职成员单位责任制;二是工厂、企业法人代表责任制;三是属地管理责任制。实行“四同”。对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实行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同考核。初步建立起以流入地管理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新机制。
6、改革考核方式,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机制。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简便易行”的原则,2002年,在国家、省计生委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实施了“三线考核”,即:一是对党委、政府的考核(简称“党政线”),注重“三率”: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计划生育率,以及“三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为主要内容的考核。二是对计划生育兼职成员单位的考核(简称“部门线”),按计划生育兼职成员单位职责中规定的内容进行考核。三是对计划生育部门的考核(简称“计生线”),主要包括统计质量、落实“三为主”、基层基础建设、优质服务等计生业务工作。“三线考核”切实从综合改革的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了考核对象和职责,减少了考核层次,采取年终考核与平时检查相结合、自查与上级检查相结合、直接调查与间接评估相结合的办法。严格落实“一票否决权”。切实把基层的注意力的工作重点引导到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工作水平上来。
7、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实行规范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上,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目前,全市所有镇(办事处)均配备了规范化管理必备的微机,完善了育龄妇女信息化系统网络版单机运作,并依托政府专用平台实现初步的在线联网,呈现出计划生育信息化管理的雏形。为进一步提高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丰富决策信息,使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轨道发展,2004年力争实现市、县、镇三级在线联网,从而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科学化、服务全程化。创新服务,注重实效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在综合改革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本的思想,把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技术服务做得更好、更深入、更细致、更加科学规范。
1、改革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大胆创新宣传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倡导温馨化、个性化、咨询式、启发
式的宣传服务。依托社区,强化载体,贴近群众,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和报刊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切实把计划生育知识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由单纯的说教式向平等、对话、咨询等多种形式转变,有时代性、针对性地开展面对面的计划生育宣传服务,不断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引向深入。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2、深化宣传教育的内容。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需求为目的,注重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意识和新婚育观的宣传,以及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生命科学等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科学知识教育,实现了从过去宣传法规政策向宣传科技知识扩展,群众的全局观念、人均意识、生存发展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意外妊娠、流产、妇女常见病和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
3、建立和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加大投入,着力建立完善市、县、镇、村四级计生技术服务阵地,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充分发挥计生技术服务网络作用,努力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宣传、培训和避孕药具的发放,拓宽服务领域,改善服务条件,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广大已婚育龄夫妇服务。目前,我市共有计生医技人员502人,均具备大(中)专以上学历;市、县(市、区)服务中心(站)建立优生实验室,配备了开展普查普治,优生筛查和检验的相关设备,镇服务所具备了“三查一服务”的必要条件,50%的村(居)委会配备了B超仪,为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4、拓宽技术服务领域。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是“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服务”的基本要求,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在综合改革中,我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改变过去单纯计划生育为与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相结合,建立以人为本和逐.步过渡到“知情选择”的新机制。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坚持以健康人、亚健康人为服务对象,积极开展以计生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如定期开展“三查一服务”活动,大力实施“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出生缺陷干预”、“生殖道感染防治”优质服务“三大工程”,加大性病、艾滋病预防力度,把安全套自动销售机的安装从市区延伸到各县城和流动人口聚集地等等。目前,全市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和30%以上的村(居)委会已推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提高了避孕节育措施的有效率、及时率,维护了广大育龄群众的身心健康。“三个代表”思想的精髓在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践证明,两年的综合改革,创新了机制,转变了作风,成效明显。(作者单位:惠州市计生局)(摘自《广东人口信息》)
综合改革
2001年,国家和省人口计生委将我市确定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点市。对于我市来说,这既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计生等各职能部门积极
探索,从明确新思路、建立新机制入手,以综合改革促进工作理念与工作格局的转变,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我市综合改革的主要思路和实施过程 2001年初,国家、省人口计生委领导到我市调研时指出:惠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把以大突击为主的工作方式向经常性工作和优质服务转变。我们认为,这一要求非常切合实际,为我市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统一全市各级的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我们专门就综合改革怎么改?如何贯彻国家提出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新机制,在全市上下展开了大讨论、大调研,并认真组织学习国家、省有关文件,在集思广益、摸清群众需求、体察民情社情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市综合改革的思路:在总结30年人口计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注入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重视抓好综合改革配套措施的建立和完善,综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在“实”字上下功夫,狠抓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把求真务实精神贯穿于综合改革的全过程。思路明确以后,我市综合改革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是2001年初至2002年初的前期准备阶段。我们在开展一系列调研的基础上,由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的意见》,由市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了关于“三线”考核等九个实施方案。县、镇两级也相继出台了有关文件。二是2002年初至2003年底的试点推进阶段。主要是选定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镇为试点,上下联动,探索经验,并通过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和现场会,树样板、推典型,以点带面,及时把点上的经验转化到面上,促进全市综合改革工作的平衡发展。三是今年初以来的全面铺开阶段。主要是挖掘亮点,总结经验,并将之上升到理论和机制的高度,制度性地安排综合改革措施。
二、我市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们重点在五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改革突击性工作模式,建立经常性工作新机制
1、以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促进经常性工作的开展。经常性工作是计划生育基础性工作,也是我市综合改革的重点。我们通过对原来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进行归纳、提升,建立了以镇村党员、干部包干工作责任制度和已婚育龄妇女全程跟踪服务制度等为主的经常性工作“十项制度”。实行县(区)四套班子领导包镇包村责任制,镇三套班子领导包村包户,镇干部全员包户,村(居)委会干部包组包户,职能部门包配合,纪检监察部门包监督的责任制。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抓好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的落实。镇、村干部的包干内容,从过去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计划生育率、高潮四术落实率的“旧四率”发展到群众对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知情选择率、参与率、满意率的“新四率”,具体要求做到“十包”:包了解计生对象的婚育状况,包宣传计生政策和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知识,包动员对象参加优生检测,包孕情监控,包计生对象查环查孕和落实节育措施,包术后回访,包动员对象接受妇科普查普治,包辖区内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包协助计生对象办理计生优惠证件并兑现独生子女保健费和小孩九年义务教育书杂费等各项优惠,包协助计生对象开展“三结合”发展生产、劳动致富等。
2、以宣教方式的创新深化经常性工作的内容。一是更新宣传教育服务理念。用平等对话、咨询服务等的宣传教育,代替单纯的说教式教育,开展面对面、心贴心的宣传教育服务。二是加大精品制作力度。在市区和县城,建立主题突出、时代感强的生育文化主题公园和文化长廊;在中心镇,建设高档次、高品位的婚育新风“风景街”;在厂矿、企业,设立人性化的婚育新风“自助餐”等。三是提高宣传教育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各传媒体和网络的作用,在电台设立“关注悄悄话”等热线节目,在《惠州广播电视报》设立“性福课堂”,建立“人口计生网站”,利用移动电话网络开展手机短信服务。四是全面推广七种模式。在镇村两级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计划生育/生殖保健培训、干部与育龄群众民主对话、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论坛、计划生育知识竞赛、计划生育演讲、计划生育文艺汇演以及制作和播放计划生育VCD专题片。通过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和内容,为经常性工作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群众认识基础。
3、以信息化建设促进经常性工作上水平。几年来全市在计生信息化建设方面共投入经费约1300万元,信息网络初具规模,所有镇(办事处)均配备了信息化管理必备的微机,完善了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网络版单机运作,并依托政府专用平台实现初步的在线联网。同时,切实做到统一管理、专人负责,改变了以前那种在纸堆里找育龄妇女信息、人工统计数据的工作模式,使计划生育经常性管理和服务上了一个新水平。(二)改革单一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优质服务新机制 一方面是增强服务能力,拓宽服务领域。我市市、县服务中心(站)建立了优生实验室,配备开展优生筛查和检验的相关设备,镇计生服务所中有71%达到省甲级以上标准,50%的村(居)委配备了B超机。并在用人上
严格把好“进人关”,积极引进素质高、懂业务、善于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医技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同时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改过去单纯计划生育服务为计划生育服务与生殖保健服务相结合,全面启动避孕节育、生殖道感染防治、出生缺陷干预“三大工程”;把服务范围从户籍地已婚育龄妇女扩展到流动人口;实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充分尊重育龄群众“计划生育主人翁”的地位,全市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和90%的村(居)委已推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另一方面是转变服务态度,创新服务方式。改过去“坐堂服务”为上门服务;生殖保健服务由原来“政府给什么、群众只能接受什么”,向“群众需要什么、政府就尽量提供什么”转变;生殖健康快车每月都轮流进村、进厂为育龄妇女开展妇科常见病的普查普治,为农村独生子女、纯二女进行体检;并坚持派车接送落实节育措施的育龄妇女,坚持术后随访,把慰问、宣传、服务融为一体。(三)改革“处罚多生”的管理模式,建立“奖励少生”的利益导向新机制 在城市,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通过制订村民自治章程,把集体经济股份分红与计划生育挂钩,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兑现集体分红,宅基地优先分配,查环查孕误工给予补助等;对不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取消全家7—14年集体股份分红。各县(区)出台了《关于实行农村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优先优惠措施的若干规定》,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提供优先优惠政策,为农村独生子女和纯二女购买学生平安保险,各部门、各单位为计划生育家庭开辟“计生绿色通道”、“服务专柜”,提供各种优先优惠服务。同时,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三结合”,扶持计划生育户发展“三高”农业、开办实业。此外,镇级普遍设立“温暖基金”,专门用于慰问计生困难户和对特困户进行补助,让计生对象真切感受到政治上有地位、生活上有保障。(四)改革干部管理模式,建立队伍建设新机制 一是建立灵活用人机制,配齐、配强计生队伍。全市镇、村两级按3000:1和1000:1的要求配齐计生工作人员,各村(居)委会配备两名以上专职计生干部,村民小组设有宣传员,每30至50名育龄妇女设一个小组长,并落实报酬,村计生干部每月工资补贴在300—1500元不等。村(居)计生专干采取群众选举和公开竞聘方式产生。按照“选能人,用强人,谁能抓好就用谁,谁抓好了就提拔重用谁”的原则,选拔、任用计生干部。二是深入开展“万人评计生”活动,推动计生队伍作风建设。广泛发动群众对各镇(办事处)计生办、服务所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以及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进行公开评议。在活动中,各级建立健全群众监督机制,采取向参评对象发放评议表、公开监督电话、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信箱等多种形式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通过广泛开展“万人评计生”活动,切实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息,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效果的第一标准,大力加强全市人口计生队伍作风建设。(五)改革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模式,建立管理服务新机制 一是营造依法维权氛围。制订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岗位责任制度、检查督促制度以及责任考核制度,坚决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若干规定》,严格执行有关流动人口行政收费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开通维权服务热线,并在市政府公众信息网上设立《群众来信》栏目,公开接受流动人口投诉和民众监督。同时,健全党政、人大、政协、群众、舆论等全方位监督机制。使流动人口计生工作从单纯强调管理向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转变。二是建立管理服务并举架构。建立、推行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五种责任制,即:楼栋长责任制,房东责任制,企业宿舍舍长责任制,计生、治安联动责任制,集贸市场协会会员责任制。各级计生兼职成员单位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对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在暂住登记、就业、生殖保健、科技培训、教育等方面给予优先、优待。计生协会主动配合工商所、物业管理处“一帮一”和“一挂一”地为流动人口提供计生宣传服务。同时,各级政府加大了流动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和服务方面的投入。设立计生专项基金,为流动人口育龄群众的生殖保健提供经费保障。通过推行以上五种责任制和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管住流动人口的“窝”,赢得流动人口的心,实现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同考核。
三、我市综合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目前,全市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比改革前下降了1.
14、0.85个千分点;政策内生育率比改革前提高2.81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了4.53个百分点。2003年,全市创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居)939个,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先进村(居)283个。三年多来,全市有1800多对已婚育龄夫妇自愿放弃生育二孩。2001年以来,我市连续三年完成省下达的人口计划控制指标,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工作理念发生重大变化。人口计生工作实现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依靠管理为主到注重优质服务转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大胆叫响计生品牌。———工作方式方法逐步改变。主要体现在“十改十转变”:改突击性工作向经常性工作转变;改“急风暴雨”向“和风细雨”转变;改统计业务以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管理转变;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以流出地管理为主向流入地管理为主转变;改单纯说教式宣传教育向人性化宣传教育转变;改查环查孕
向“三查一服务”转变;改落实节育措施“对号入座”向“知情选择”转变;改单一的服务向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转变;改单线考核向“三线”考核转变;改“旧四率”向“新四率”转变。———群众应知应会率、参与率、满意率有较大提高,分别达到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