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基层警力现状的调查研究思考
关于基层警力现状的调查研究思考
[摘要]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财物大流动的加剧,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警力不足日益成为困扰基层公安机关的一大难题。因此,在警力无法得到完全保障的前提下,整合警力资源,坚持内部挖掘,是新势下基层公安机关充分履行保驾护航职能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基层公安机关警力现状调查研究思考
警力就是指警察的综合战斗力,它既包括警察的数量,又包括警察的素质,以及对警察的组织指挥、后勤保障等多种因素。在当前公安机关开展的“三基”工程建设中,要提升基层的实力和战斗力,关键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配置警力,这既是缓解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落实“二十公”精神,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本文以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区分局为例,对基层警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据此就解决基层警力不足问题提出一些肤浅的思考和对策。
一、当前警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分局现设有12个派出所、5个综合部门、11个业务部门及区看守所,其中巡特警大队与治安一大队合署办公,户政科和经济文化保卫大队合署办公。全局目前有在职人员542人,其中在职民警534人,离岗退养2人,正式职工6人。在分局534名在职民警中,派出所民警330人,占全局警力数的61.80%;刑侦大队、特警治安大队、看守所民警116人,占全局警力数的21.72%;局领导和办公室、政工纪监、行政科、法制科、科技科等机关综合部门民警46人,占全局警力数的8.61%;其他业务部门民警42人,占全局警力
7.87%。
目前,分局机关和基层警力配置比例相对合理,在全市五个老城区中,派出所警力配置比例最高并率先达到60%以上的标准,综合部门警力配比列五城区末位。但在实际工作中,实战和基层单位警力不足,警力缺口严重等问题依然存在。
(一)总体警力与工作量不相适应。拱墅区地处杭城北部,辖区多为城郊结合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尤其是城郊结合部的流动人口大量增加。2003年年底,全区有常住人口29.2万余人,流动人口19.5万余人;截止2006年底,全区常住人口30.7万余人,流动人口26.8万余人,流动人口的年增长率达到12.48%,在职民警与实有人口比为1:1077。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为全区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社会治安问题,全区公安机关的工作任务和压力日益繁重。2006年刑事发、破案和治安案件受理、查处数均比2003年有了较大幅度地增长(如图所示),但与之相对应的是2006年警力数与2003年相比只增加了4.09%。公安工作任务的增长量与警力的增加数存在较大的差距,警力总量凸显不足。
2003年 2006年 比较
外来人口 19.5万人 26.8万人 37.44%
刑事案件破案 1016起 2085起 105.22%
治安案件受理 3280起 4812起 46.71%
治安案件查处 2498起 3700起 48.12%
警力 513人 534人 4.09%
(二)机构设置过细导致警力分散。现行的公安机构设置是根据专业分工和社会治安发展需要,逐步扩充建立起来的。省、市、区各级都基本保持业务对口,这致使机构过于分散,警力资源配置重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一线警力的合理配置。1999年以来,分局对应上级部门的机构设置,先后增设了经侦大队、禁毒大队、科技科、治安二大队等部门,机构设置越来越细、越来越多。同时,由于业务工作细化,业务部门单设,基层警种越分越细,派出所警种由早期简单的内、外勤警种细分为材料、信息、户籍等内勤警种以及治安、刑侦、社区、巡逻等外勤警种。由于机构和警种设置过多过细,一方面造成领导多、内勤多、会议多、信息传递不畅,各部门多头布置工作,加重了基层负担。另一方面,导致机关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限制了警力资源整体效能的发挥。如将禁毒、经侦等部门从刑侦部门中剥离出来,作为一项专门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加强,但内在联系却复杂化,形成了“先把一个整体分成两半,再想办法把两者衔接起来”的现象,造成警力资源的浪费。
(三)民警文化结构不尽合理。一是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目前,全局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民警475名,占总数的88.95%,中专以下文化程度的民警有59名,占总数的11.05%,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还有待提高。同时,在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民警中,有相当部分是通过函授、远程教育等方式取得,约占了50%以上,“含金量”(相对全日制学历而言)相对较低。二是专业结构不平衡。一方面,公安院校毕业生比例偏低,社会招警、军队转业干部比例偏高。目前,分局从大中专院校毕业直接分配到公安的民警有227人,其中166人为公安院校毕业生,只占全局警力31.09%,而其余大部分是社会招警或军队转业干部。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发展和犯罪形式的多样化、智能化,公安机关越来越需要既具有公安实践经验又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但目前队伍中“万金油”型民警较多,专业技术型民警偏少。除法律、公安类外,全局经济、计算机、文学、外语类等专业人才只占8.2%,既懂得经济、外语等专业知识,又精通公安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安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民警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目前,全局有30周岁以下的民警156人,31-40周岁的民警172人,41-50周岁的民警160人,50周岁以上的民警47人,全局平均年龄37岁。近年来,为缓解警力不足的矛盾,各级公安机关在招警方面加大了力度。2003年以来,分局新增警力(含军队转业干部)90人(平均年龄30.4岁),且全部充实到基层一线,这在极大地充实基层警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军队转业干部年龄普遍偏大。如近期新分配的14名军队转业干部平均年龄37.1岁,“老兵新警”现象突出。分局25周岁以下的民警为34人,仅占了6.37%,比例相对偏低。
(五)高强度工作下的疲劳应战。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治安环境和繁重的工作压力,近年来,全区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发扬“忠诚、团结、务实、拼搏、奉献”的拱墅公安精神,奋勇争先,全局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成绩背后更不容忽视的是因警力不足导致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2006年全局民警值班备勤和加班约1416168小时,年人均加班(含值班备勤)约2652小时;按8小时/工作日计算,折合加班331.5个工作日,基层派出所民警加班则更多。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民警的身体素质日益减弱,在2006年的全局民警健康年检中,参检民警439人,其中查出患有各类疾病的有428人,体检无殊的人员仅为11人,只占参检总人数的2.5%。民警普遍感到身心疲惫,早衰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警力效能的发挥。
二、当前警力配置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思想观念的偏差影响警力的科学调配。警力不足是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但如何看待警力不足的问题,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内部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思想偏差。近年来,党委政府对公安工作十分重视,在改善办公条件、完善装备设施等方面投入较大,每年也有警力增加,但对警力不足的突出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仍不够,对民警所承受的工作压力认识不足,硬件设施的改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民警的工作效率,但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警力不足的矛盾。同时,公安机关自身在认识上也存在着一些偏差,将警力不足等同
于数量上的绝对不足,忽视了内部挖潜,很少考虑如何对现有警力实行科学调配和合理使用,警力调配机制不完善,如何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民警素质上下功夫仍显不足。在分局目前短期内不可能大量增加警力的情况下,要研究解决好警力不足这个问题,警力绝对数的增加不是唯一途径,更重要的是要科学调配使用警力,发挥警力的最大潜能,否则警力不足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二)非警务活动的牵制影响警力效能的提高。由于受公安管理体制、公安经费供给渠道以及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特殊需要等因素的影响,非警务活动占用了大量的警务资源。如110报警每天都要接到处理噪音、工商纠纷、邻里纷争、家庭求助等大量的非警务的求助电话,有的甚至超过一半以上。对于这些报警和求助,民警必须及时出警,否则就会引发群众的不满和投诉。随着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公安机关每年还要承担相当数量的安全保卫工作任务,其中商业性活动也占一定比例。2003年以来,分局平均每年要参与西博会、体博会、烟花节、动漫节及大型文体活动等各项安全保卫工作任务43余次,且每年数量都在呈上升趋势,这些安全保卫工作少则半天,多则持续一周以上,大量占用了警务工作时间。同时,随着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不稳定因素和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2003年以来,分局处置发生在市政府的群体性事件676起,涉及处置警力近30000人次;基层派出所也往往要派出大量警力配合镇、街道开展拆违、城市综合管理等专项治理工作。无论是哪类非警务活动,都耗费了大量的警力,加剧了警力的紧张程度。不仅使基层民警疲于应对、心力交瘁,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日常公安工作的开展,弱化了公安机关专业职能的发挥,也成为了一些妨害民警正当执法权益案件的诱因。
(三)公安自身定位的偏差影响警力的职能发挥。社会治安属于公共管理的范畴,必须形成政府领导,综治委协调,公安、劳动保障、税务、财政、建设、工商、计生等部门齐抓共管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格局。在综治工作中公安机关起着主力军的作用,但其前提是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其他职能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才能使公安机关更好地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职责。当前,几乎所有的综治工作,包括大量的民事纠纷和应由有关政府部门负责的行政管理工作,都压在公安机关一家身上,使基层公安机关警力原本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再如原110提出的“四有四必”的承诺,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是很难做到位的,而做不到的承诺造成的负面效应对公安机关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不仅影响了公安机关专业职能的充分发挥,而且使队伍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疲于应付的状态,厌战情绪由此而生。
(四)教育培训工作的不适应影响警力的素质提升。随着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人民群众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一方面为公安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全面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又对民警的执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分局为不断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每年都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2004年的实战技能培训、2005年的岗位大练兵、2006年的苦练基本功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法治理念教育等活动的深入开展,使民警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但当前培训工作整体水平不高,针对性和实战性不够,致使民警缺乏主动意识,实效不明显;民警在参加教育培训活动中的工学矛盾相当突出,在参加“战训合一、轮值轮训”等集中培训的同时,往往由于考虑到耽误本职工作而心挂两头;民警个体执法素质也参差不齐,个别民警执法水平不高,独立工作能力差,甚至极少数民警连最基本的笔录都不会,这与现实执法要求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队伍知识结构的更新、整体执法素质的提高仍需付出极大的努力。
(五)公安保障的不到位影响警力的警心凝聚。警察是一个危险系数高、精神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大的职业,而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基层民警还承受着工资待遇低、警务保障不足等困扰。一是警力需求得不到保障。受到政府财政和全区公务员编制的影响,在工作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分局警力总量不能同比增长,工资待遇也不能与工作量成正比增长。在警
力来源方面,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公安院校生招警数偏少,新警专业化程度偏低。2003年来,分局新增加民警90名,其中公安院校生仅为19名。二是执法环境得不到保障。在日常执法活动中,由于部分群众法制意识淡薄,对民警执法存在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有的动不动就投诉,反管理、抗拒执法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以来,分局共查处侵害民警合法权益事件106起237人,其中刑事拘留52人,治安拘留119人、罚款24人、警告31人。民警在正当执法中被谩骂、殴打的有385人次,其中有144人次受到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三是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由于城区经济状况不同,民警工资待遇和生活福利与其他老城区相比差距过大;受非领导职务职数的限制,大多数民警政治待遇无法得到较好地解决。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挫伤了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也由此造成近年来警力“进得多、出得也多”的情况。2003年以来,分局民警辞职、外调等自然减员的有47人,虽然每年都在加大招警力度,但警力的绝对数增加较少,近两年来更呈现负增长的趋势。
三、解决警力不足矛盾的思考
解决警力不足,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编制,扩充队伍。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在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上更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在积极向党委政府反映情况、争取编制和保障的同时,立足内部挖潜上下功夫,在优化警力配置上做文章,从科学使用警力资源、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科技强警上寻找出路。只有如此,队伍的战斗力才能得到提升,警力不足的矛盾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
(一)向体制要警力。从科学用警的角度出发,理顺公安体制,形成向基层倾斜的警力调配机制。一是要精简部门。要本着统一、高效的原则,从有利于指挥、执行、监督、协调的要求出发,逐步合并职能交叉或职能相近的部门和警种,进一步明晰职责,减少内耗。就分局来说,可以尝试大批部门“上下对口”设置的惯例,通过合署办公等形式,减少机关警力内耗。目前分局已实行户政与经文保、巡特警与治安一大队合署办公,今后还可根据实际考虑将经侦、禁毒等部门,办公室、行政后勤等职能相近的部门合并。通过精简机关,把警力最大限度地向基层一线和实战单位倾斜,建立起“小机关、大基层”的架构,使一线实战部门警力得到充分保证。二是要做精机关。分局机关要注重向“指导加行家”型方向发展,机关各部门要切实负起决策、指挥、监督、检查、考核、人事管理以及为一线办案单位提供业务工作专家意见等职能,给予基层指导和服务,便于基层更好地开展工作。三是要保障基层。要以基层一线单位辖区治安状况为主要参考指标,并客观综合管辖地域、人口、经济发达程度等因素,设置警力系数,按警力系数配置警力,分局提出的用数据常量指导警务是比较好的尝试(把警力设置为数据常量之一)。要最大限度地把警力下到基层和一线实战部门,使基层和一线实战部门警力不低于总警力的85%,基层派出所警力始终保持在60%以上。同时,对新分配民警原则上要在派出所工作三年以上。在待遇和职级上对基层民警予以倾斜,以此激发基层和实战部门的战斗力。
(二)向素质要警力。警力素质是优化警力资源、提高警务工作效益的关键。一是要优化进口机制。应以全市为单位,市局按民警人均工作量比例每年统一确定各区公安编制数,报各区人事局备案,改变目前因各区财政状况不同而带来的警力配置和增长的差异。要进一步加大院校生比例,特别是公安院校生的比例。要增加刑事技术、文秘、宣传等专业方面的人才。要重点加强对报考公务员加入公安队伍的民警的警察职业先行教育,尽可能避免出现对警察职业不理解而不安心或不适应公安工作等情况。二是要完善在职教育机制。为适应社会治安形势需要,民警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三懂五会”的基本要求对一些年龄稍大的民警而言也普遍感到吃力,特别是专业技能的提高及计算机的使用和操作等。因此,对于每天疲于应付的民警来说接受再教育很有必要。公安部要求县(市)、区公安局都建立自己的培训基地、培训师资,但作为分局毕竟在场地和师资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培训质量也难以保
证。各县(市)、区公安局的自训以公共知识更新为主,相对专业的培训应由市局统筹安排,可以按警种、分年龄,以轮训的方式进行(警衔晋升培训可代替轮训),培训人员每期不超过分局总警力的5%,并按一定期限每2年轮训一次为宜。同时,在培训的课程设置上要考虑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切实提高民警的业务技能和政策法律水平。三是要畅通出口渠道。民警工作强度大,适应能力要求高,但目前公安机关中进口把不住、出口疏不通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因此,在严把新警素质的同时,我们还要健全和完善民警出口交流制度,当地党委政府及上级公安部门要积极努力,对优秀的民警和中层领导可以进行跨行业推荐交流或挂职锻炼;对因年龄、体能、心理、素质等原因难以适应公安职业要求的民警,可以遵循本人自愿与单位推荐相结合的原则,调整到其他合适的部门工作,完善民警交流机制。
(三)向效率要警力。改革和优化警务机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公安工作的效率与效益。一是向警务模式要警力。要进一步规范公安机关警务活动的范围,明确民警的职责范围和执法权限,从根本上缓解警力调用的随意性。同时,要结合治安实际,不断创新警务运行机制,保持警务工作的张力与弹性。近年来,分局推行的弹性、错时、轮班工作制,以及机关民警参加街面防控巡逻,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弥补了派出所警力不足的矛盾,赋予了派出所民警在工作安排上适当的灵活性和自主权。因此,要以“警务前移延伸、警力下沉实战”为切入点,通过尝试扩大巡逻车巡区(以区属为单位,形成由全区统一调配的巡逻机制),依靠综治力量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等方法,整合现有警力资源,科学设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警务模式,实现现有警力资源科学利用的最大化。二是向科技要警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公安工作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安科技就是我们的第一警力,公安工作要上新台阶,必须要实现由传统警务模式向现代警务模式的转变。近年来,我们在公安科技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打防控平台、治安动态监控系统的应用,为警务增效发挥积极的作用。要实现以信息化引领维护稳定、侦查破案、防范控制、行政管理和队伍建设等各项警务活动,实施精确打击和规范化管理,促进警务工作现代化和效能最大化,加大专业人员轮训力度,建立一支高素质和高科技装备的专业队伍已迫在眉睫。三是向社会要警力。“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要进一步加大对群众的普法教育力度,增强群众法制意识和观念,引导群众全力支持和配合公安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投诉,确保民警能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同时,要通过扎实的基层基础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共建氛围,加快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步伐。要依靠党委政府做大做强巡防队伍,发挥基层治保组织、义务巡逻力量、户口协管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在基层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公安宣传力度,在宣传工作中准确反映治安形势,客观反映民警工作的疾苦,以及与不法行为作斗争的危险和,多宣传具有平凡事迹的典型民警,取得社会舆论的理解和支持,增强公安机关和民警的亲合力和公信力,为公安工作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提高公安执法效益。
第二篇:浅谈基层警力不足现状
浅谈基层警力不足现状
【摘要】:由于现阶段基本国情,国家无法满足基层公安机关对增加警力编制的需求,造成基层派出所警力严重不足,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刑事犯罪正处在一个攀升阶段,基层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很多民警累倒在工作岗位上,民警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导致工作中出现一系列问题,长期发展下去将严重影响改革开放和和谐社会构建的要求,现阶段必须尽可能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提高民警待遇,增加警力编制,促进机构改革,把警力下沉到基层,使有限警力用到实处,以应对现阶段严重的犯罪形势。
【关键词】:基层 警力不足现状 改善途径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种刑事案件也处在一个急速攀升的高发期,但由于我国警力不足使我国在控制和打击犯罪方面存在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警力不足成为一直困扰公安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尤其在我国贫困地区,警力紧缺已成为制约公安机关发挥职责作用的重要障碍,一些基层所队由于警力严重不足,民警长期超负荷、超时限工作,积劳成疾,有的甚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而许多案件因人手不够得不到及时的侦破和处理,使治安管理工作往往处于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所谓警力,是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系统地进行社会安全控制的社会力量,既包括警察的数量,又包括警察的素质、对警察的组织指挥、警察装备、后勤保障等多种因素。从狭义上讲,警力是指政法民警特别是公安民警的实力。而从广义上讲,警力包含从事公共安全控制的警察力量以及在其指导和组织下的社会治安力量,包含政法民警、公安武警、保安员以及能够为社会治安服务的一切社会力量。本文以某省某县公安局为例,对当前基层警力不足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基层警力不足现状分析
(一)当前基层警力配置现状
目前我国警力紧张,警察绝对数太少。和平年代,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以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都落到了人民警察肩上。中国目前的警力和人口比大约在万分之十一到十二,而国际平均数字是万分之三十左右;在城市,警力与城市人口的比例西方平均为1:300,而我国许多地方是1:1250。可想而知180万人民警察要保护着十三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是何其的艰难,这也让每一个穿着警服头顶国徽的血肉之躯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而我省民警更是深感责任重大,2007年我省GDP总量以 24738亿元排名全国第三,占全国GDP
总量的11%左右,而我省目前警力仅为8万,仅占全国警力的4%,警力所占的比重严重落后经济所占的比重。而作为公安工作一线的基层派出所,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国城区派出所一共有11492个,共占有警力202060人,平均每个派出所17.6人;编制镇派出所19414个,警力157900人,平均每个派出所8.1人;建制乡派出所12866个,警力60020人,平均每个派出所4.7人。全国1到2人的派出所3723个,3到5人的16533个并且占派出所总数的一半。如四川沐川县武胜派出所,所长胡克勤只有一个兵。两个人守着138平方公里的辖区,保护着12389人的平安。这个派出所连一辆车子都没有,出门办案靠步行或者搭“摩的”,没有自己的办公地点,至今租用乡政府办公房。胡克勤说:“我这个所长,很大一部分的精力就用在借人上。”
以上是目前全国警力配置基本情况,下面具体以某县公安局为例,截止2008年七月某县共有干警406人,全县总人口100万人,总面积2731平方千米,全县共设派出所26个,其中乡镇派出所24个,平均每个派出所五名民警;城区设有两个派出所,分为该城区派出所和桥北派出所,以横穿城区的一条河为界。我暑假在桥南所锻炼过,就以该城区派出所状况具体分析,该城区派出所共有民警46人,人数已经完全达到并超过了国家要求的标准,但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警力严重缺乏,首先从警力构成看,主要分为合同民警转正,社会公务员招考,部队转业,警校毕业,前三类中基本在从事公安工作前从未学过如何办案,处理案件,都是“半路出家”,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而经过专业培训的警校毕业生连四分之一都不到,办案效率和程序都存在问题;而这46人中37名男民警9名女民警,民警中50岁左右的3人;辖区范围为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万人,流动人口3.2万人,平均每人管理3304人。该城区派出所设所长一名,指导员一名,副所长四名分管刑事案件、社区工作、后勤工作、人员管理等。内部设立五个部门,分为案件组、值班组、社区组、户籍室、内勤组。案件组负责处理每日接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性质轻微的刑事案件,案件组有六人,四名男民警一名女民警加一个联防队员。值班组共有民警15人,三人一组设组长一人,每组配有联防一名,所长及四个副所长分别担任每个值班组带班领导,但由于他们事物繁忙很少参加出警和办案。该城区派出所将辖区分为十八个社区,社区组为十名男民警和八名女民警,每个社区由一名民警和两个联防负责。户籍室为一名即将退休的老民警和三名联防负责办理户口、身份证和其他一些与户籍有关的事物。内勤主要负责后勤保障,绩要考核,以及其他一些所里零碎的事物。相对前
三个部门后两个部门相对轻松,所里年轻力壮的都被分配到了前三个工作繁杂的部门。
该城区派出所看起来警力挺均衡,但每个部门工作都很繁忙,就以最忙的值班组为例,值班组五天一班,每班从早晨7:30工作到次日7:30,在近期平均每天接警32起左右,刑事案件为3到5起,治安案件4到5起,其它20个报警多为纠纷,在这32个左右的报警电话中,凌晨1点到6点的为4个左右。通常由两名民警负责接处警,一人负责处理处警中无法当场处理带回来的纠纷当事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值班民警通常处理完各种事务休息时至少是深夜12点之后。值班人员即使睡觉也必须有一人留守值班室,负责夜里接警,如果有像赌钱不交罚金或醉酒的人,由于不是犯罪分子不能关押,所以便留置在与值班室隔一道门的另一间房间,这时需要两人留在值班室睡觉防止发生意外。民警通常是和衣而睡,因为很多时候刚睡下不久就可能被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虽然很疲劳但还是以最快的速度赶赴报案现场,而次日早晨8点还要参加派出所的早会汇报值班案件情况。我在派出所锻炼时随值班组值班,有时候忙的连中饭都没法吃,从早晨九点开始到下午五点基本上没回过派出所,警务通里一会指派到这一会到那,虽然很多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双方互不相让,当我们赶到现场之后简单几句话给双方一个台阶下,问题马上就解决了。虽说警察也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但每一名民警却真的把这个工作干的远远超过了职责的要求。
(二)警力不足现状下基层民警身体状况
由于我国警力不足一线民警超负荷工作。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民警战斗力的强弱,在日益严重的犯罪事态下公安工作对民警的要求越来越高,民警最佳工作年龄一般在20到40岁之间,工作过度超负荷使得民警有效工作年限缩短,而在如此有限的警力中,一旦工作年限缩短,公安工作中警力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的体现出来了。在该城区派出所见习时每当值完了一个班之后,民警们头发蓬乱,面色苍黄,毫无血色,深深凹陷的黑眼圈使他们的外貌和年龄严重脱节。我粗略估计,值班和值班之后的第一天两天里平均每个办案民警只能休息13小时,而就全国而言,一线民警每天工作11至15小时,每年一个民警工作量超过3016小时,平均每三周休息一天,一个民警工作量是其他公务员两年半的工作量,就是这种背景下2008年短短的几个月某县两名辛劳工作的民警倒下了,人们都说四十而立,而他们正是在这而立之年永远的告别了自己奉献了几十年而又深深热爱的岗位,他们都是由于连续工作,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而倒下的。而这种悲剧却
一天不停的在全国各地重复的上演着,据统计,我国警察平均每年因公死亡达500人以上,而因积劳成疾死亡的占总数的33.4%,每年因公致伤致残的警察,更是成千上万。这些是我们已知发生的,还有许多处在亚健康随时可能因为连续工作或加班突然倒下的,却是远远无法统计的。如2004年5月固原市公安局的一次常规体检显示,全市50%的基层干警患有肩周炎、糖尿病、风湿病、骨质增生类等疾病,加上部分干警经常失眠、神经衰弱、情绪激动等病状,全市78%的同志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这不仅是固原市公安局的情况也是代表着全国各地民警身体现状。
二、基层警力不足产生的原因
(一)警察的绝对数量过少
警察人数的过少,是当前警力不足最主要的瓶颈,而我国受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约束在一段时期内也不可能满足公安机关对人数增加的需要,因此这是警力不足最主要的原因。
(二)警力配置不合理没有科学使用
1、配置警力不合理,机构分散,业务重叠,多头领导,资源严重浪费。例如巡警的配置,现状是市局一级机构设支队,分局再设大队,大队下面设置中队,具体巡务由中队负责。支队、大队两级各有办公机关及机关警务人员,而且人数众多。在关系上,支队对大队进行业务指导,分局则对大队直接领导。正是由于“指导”、“直接领导”的原因,造成了两级机关的生存空间,从而使得在这个空间中漂浮着大量的富余警力。而警力的使用不科学导致警力隶属多头,难以集中使用。如路上巡逻的警察,除了交警,还有巡警,甚至还有派出所的民警,三种警察分属不同部门,多头领导,警务安排各自为主,任务重复。
2、这些年的机构改革,大多数是对机关的业务指导部门进行分离或增设,从总体上看改革等于“升革”导致机构设置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机关民警人数不减反增,基层民警得不到充实,倒金字塔现象越来越突出,使有限警力被分散,而改革过程中女民警没有充分利用,不但没有真正实现改革目标,反而增加民警负担。
3、配置方式不适应形势发展。现有体制框架下旧的办公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现状,如以辖区常住人数作为配置警力的首要因素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财物大流动对公安工作发展的要求。
(三)警察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
基层公安机关由于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压力较大,许多地区通过地方考试增加了部分民警编制,而国家落实从优待军政策,近三十年来许多部队官兵转业到地方,参加公安工作,以及九十年代一批合同民警转正,这几部分人中有一部分综合素质较弱,没有专业知识,使公安工作效率不高,不能独自处理问题或可能因缺少工作经验和方法不但不能处理好人民群众的问题反而激化矛盾,加重公安工作负担。
(四)民警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
基层民警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而上级的压力更是让下面的基层民警叫苦不迭,不同部门领导经常的检查工作,使派出所疲于应付,送完一个来一个,使日常的工作经常被打乱,而政府部门也经常让派出所去维护各种政府部门的公务活动及一些与公安工作无关的社会活动的现场秩序,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派出所和治安部门,每年从事非警务活动的时间约占全部工作时间的20—30%左右。
第三篇:基层法院反映警力不足问题
禹王台区等法院反映法警编制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由于审判任务的日益繁重,基层法院司法警察警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审判工作的需要,警力不足问题严重凸显。据禹王台区、鼓楼区、顺河回族区、开封县、通许等法院反映,一是司法警察队伍管理体制不够规范。人民法院司法警察作为人民警察的一个警种,按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规定,实行“双重领导、编队管理”。但一些法院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这方面还没有完全理顺,法警机构自成立以来,队伍的集中管理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从而使法警机构不能发挥其职能作用,法警支队与各基层大队名誉上是领导关系,其实质是什么也管不了。就落实编队管理来讲,笔者作了一些调查,很多法院的法警目前还未进行编队管理,大部分法警仍分散于各个庭室;有些法院虽已进行编队,但固定法警少,兼职法警多,有的法警平时归办公室管理并兼任司机或业务庭书记员等项工作;有些法院虽然解决了编队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但仍体现不出“编队管理、双重领导”的双重管理机制。因此难以实现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司法警察的垂直管理,导致司法警察管理不够规范。
二是司法警察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以安徽省池州市两
级法院司法警察为例,全市共有司法警察17人,40岁以上(包括40岁)的竟有8人,占总人数的47.1%;36—39岁(包括36、39岁)的有6人,占总人数的35.3%;35岁以下(包括35岁)的只有3人,仅占总人数的17.6%。由于队伍人员的年龄结构不合理,正逐渐影响到司法警察队伍的素质建设和警务任务的完成。从全国发生脱逃事件的原因分析中不难看出,除组织管理工作不够严谨外,还有押解人员年龄偏大,不能适应重大刑事押解工作的问题存在。当出现犯罪嫌疑人反抗、脱逃时,押解人员无论是从体力上,还是从年龄上,都处于劣势,给犯罪嫌疑人以可趁之机。
三是司法警察素质不高。司法警察队伍有没有战斗力,关键看每个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不高。现在有的法院把单位内部没有法官资格的同志或者是其他部门的同志往法警队送,还有一些同志穿着法警服,拿的是法警工资,享受着法警待遇而不从事法警工作和参加法警的训练,这些同志既占了编制,又脱离了警队的管理,长时下去,不利于法警队伍的建设,因而严重影响了法警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司法警察的整体形象。
四是警用装备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目前不少法院的司法警察装备落后的现状已难以适应队伍建
设的需要,其根本的原因是经费严重不足,管理不畅。据调查,目前很多法院的行装部门负责管理车辆、警服、警号和警用标志牌等,通过多年来的实践看,这样的管理弊端很多,事毕造成了管理的人不用、不穿,用的人不管,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每当法警晋衔后需要更换警衔肩章、新进法警需要量体裁衣和换装时,均难以做到及时保障,到位服务。上述这种管理模式也不符合《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的规定,《暂行条例》中第十五至第十八条明确指出:“司法警察部门负责管理本级司法警察的装备”。去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押解规则》,其中第六条规定:“同案被告人,成年被告人、未成年被告人、男性被告人,女性被告人以及其他不宜同车乘坐的被告人应分车提押;重大案件的被告人保证一人一车”。这条规定在不少法院也很难落实。现以池州市两级法院为例,全市辖三县一区五个法院仅有囚车5辆,其中有三辆囚车老旧,车况差,且车辆由办公室进行统一管理,需要时必须经过申报办公室批准,才可调用,法警支(大)队除了配备了一些基本可用的手铐和警械具外,没有装配其它含金量大的高新技术设备,司法警察个人也缺少防身器材,难以确保职能作用的发挥。由于装备滞后,使法警队伍不能形成有效的战斗力,若遇到处臵重大突发性事件时,必定处于被动的劣势地位,车辆不能及时到位,人员不能紧急出动,即便能赶到事发现场,也
不能在对抗中形成优势。而在当前,各种社会矛盾日益集中,大的突发性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人民法院已成为解决社会矛盾和纷争的重要场所,这就需要有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通、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司法警察队伍来承担。
五是司法警察严重缺编,且在编法警兼职比例过大。以池州市两级法院为例,全市两级法院应编干警343名,按照最高法院司法警察按单位控编数的12%配齐的要求,全市法院应配备法警41名,但目前只有17名(仅占法院总控编数的4.9%,与规定比例的要求还差距很大),在职12名,兼职5名(占现有法警的29.4%),缺编24名。其中,中院应编法警9名,在职3名,缺编6名;贵池区法院应编10名,在职3名,兼职2名(其中一名在立案庭,一名下派当村支书),缺编5名;东至法院应编10名,在职4名,缺编6名;石台法院应编6名,在职1名,缺编5名;青阳法院应编6名,在职1名,兼职3名(其中二名在执行庭,一名在办公室兼职司机),缺编2名,具体情况可参见图三(池州市两级法院司法警察人员分布图)。由于缺编多、兼职多,警力严重不足,致使司法警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经常出现一名司法警察押解看管多名人犯的情形,这不仅不符合上级的要求,而且容易发生人犯逃脱等恶性事件。上述法院分析原因,认为:一是入警门槛高,“进口”不通畅。由于政策
和编制问题,法警没有单独列编,在编制管理上纳入人民法院内部统筹考虑,受到编制的影响,很难从社会和机关内部招考正式法警,造成了新法警“进口”不畅。二是工作任务重,警力难保障。法警担负着押解、值庭、协助送达、协助执行、单位安全保卫等任务。由于受到警少事多的局限,难以适应审判工作的需要。三是晋级升职难,转岗难实现。法警的职级晋升与行政干部一样,按法院总人数确定比例。且一般法院在晋级升职方面多倾向于审判执行一线干警,并随着年龄增大,面临着转岗问题,但由于审判岗位要求高,后勤岗位有限,老龄化法警严重。四是协警转正难,流动性较大。现在在法警“进口”不通畅的情况下,一些法院和地方政府协调以协警的方式充实警力,但是协警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执法权,且面临着不能入警授衔的问题,造成较大的流动性。
为此,建议:一是实行法警单独定编,根据地域人数和经济、法院受理案件数量、法院总人数等情况,科学确定法警编制比例,把司法警察作为一种单独警种建设和管理。二是理顺法警进出渠道,适当降低进出门槛,解决当前警力不足的当务之急,可采取省统一招录和地方招录两种方式,对地方招录的,要求工作一定年限,经考察考试合格的,可列入法警编制,授予警衔。对年龄偏大的法警,建立完善的转岗机制。三是进一步健全送达、值庭、押解、看管、协助执
行、执行死刑及警力派遣等规章制度,细化法警的工作职责和警力派遣规定,形成科学的调警和管理机制,发挥法警的最大作用。四是着力解决法警的职级晋升问题,大力解决法警特有的福利补助问题,落实岗位津贴、警衔津贴、卫生津贴、执行死刑补助、伤亡保险补助等,充分调动司法警察工作的积极性。
第四篇:对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不足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对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不足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白银市公安局副局长 白银分局局长 薛生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实有人口大量增加,人、财、物流动急剧加大,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使得现有警力对社会的控制能力显得非常吃力。各类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大幅上升,群体性事件、事故不断发生,影响国家安全的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社会治安情况日趋复杂,严峻的治安形势使得现有警力被动应战。对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问题做了一些调研与思考。
一、当前基层警力不足的现状分析
人民群众安全感需求进一步提升,这都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警力增长跟不上治安形势发展的需要,警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基层公安机关发展的突出问题。当前,警力短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基层警力绝对数量不足。尽管近年来在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重视支持下,有相当一部分部队转业干部和新招录公务员充实到了公安队伍,与前些年相比有所增长,但与全国、全省的警力配臵水平相比,仍存在相当差距。据统计,白银区常住人口26.4万余人,流动人口6万余人,而白银分局警力配备不足常住人口的万分之十(农村乡镇派 出所的警力配备仅为万分之六),如再考虑公休假、病事假、学习培训等隐性流失和无形损耗,实际在岗民警数量还要大打折扣,现有警力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二是公安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由于进口单
一、出口不畅,随着时间推移,民警平均年龄逐渐增大,警力老龄化严重。据统计,白银分局民警中,50岁以上的占22%,41岁至50岁的占34%,中老年民警已占全局民警总数的56%,储备警力严重缺乏,队伍后劲不足,严重影响了公安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部分民警业务素质不高。由于民警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缺乏学习培训,思想观念和执法理念得不到更新,知识结构得不到优化,一些基层所队民警仍然依靠老一套的警务工作模式,接处警、社区警务以及服务群众的工作方法陈旧,存在法律观念不强、业务知识不精、执法方式简单、执法质量不高、身体素质虚弱、战术技能不规范等现象,导致本来就数量不足的队伍战斗力大打折扣。
四是少数民警敬业精神缺乏。由于目前民警工资报酬相对于工作量较低,受市场观念的冲击,少数民警思想精神状态不佳,缺乏敬业精神。加之现有管理体制和机制制约,大多数民警个人晋升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基层不少民警临退休还是科员,导致很多民警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性不高,缺乏进取心,工作不负责,出工不出力,削弱了公安机关的战斗力。五是部分群众的“无效”报警浪费了大量警力。为了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基层公安机关对待群众的报警,无论事情大小、真伪,都要及时出动警力。大量的“无效”报警,浪费了相当一部分警力资源。
二、造成基层警力不足的原因剖析
当前,造成基层警力不足的原因有多方面,可以概括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造成警力不足的外部因素:一方面,严峻的治安形势导致了警力不足。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实有人口大量增加,人、财、物急剧增长,公安机关对社会的管控难度加大,各类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呈高发态势,群体性事件和交通、火灾事故不断发生,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严峻的治安形势对警力产生了刚性需求。另一方面,过多的非警务活动占用了大量警力。受行政干预的影响,大量警力被挪作他用,一些地方政府在处臵如征地拆迁、医患纠纷、劳资纠纷等矛盾时,往往不是指定相应职能部门直接解决问题,而是调用警力协助相关单位开展工作,使得基层公安机关有相当一部分警力用来应付各种非正常警务活动。
造成警力不足的内部因素:一是部分民警学习能力不强。在公安队伍中,部队转业和新招收的民警公安业务生疏,需要较长时间适应,影响了作用的发挥。还有一些年龄大的民警,文化水平不高,接受能力不强,对新的科技装备不能 熟练使用,工作效率低,一定程度也造成警力相对不足。二是基层民警超负荷工作造成有警无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大量的公安工作都需要基层所队去落实,有限的警力要做大量的工作,基层民警往往一人身兼数职,经常加班加点,疲于应付,民警不同程度地处于“亚健康”状态,造成了有警无力。三是繁复的检查考评准备工作占用了部分警力。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公安机关和同级政府为了抓工作而制定了名目繁多的考核制度和指标,多头检查、重复考核现象严重。为了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考评,基层公安机关只得停下部分日常工作,拿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应付检查,使基层的警力不能全力投入到业务工作中去。
三、缓解基层警力不足的对策和建议
解决警力不足问题既要增加数量,又要提高质量。既要治标,畅通进出口以满足急需,又要治本,通过警力调配的良性循环,达到科学用警。
一是争取政策支持,逐步增加编制。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警察与人口的平均比率是万分之三十五,香港的警察比例更是高达万分之四十,而从白银分局的实际情况看,警力配备不足常住人口的万分之十,因此各级公安机关要进一步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增加警力编制,增加警察数量,从根本解决公安警力不足的问题。
二是倡导“成本效应”,坚持慎用警力。要坚持“好钢 用在刀刃上”。基层公安机关要把现有的警力尽量用到正常的警务工作中,用在打击和防范犯罪活动这一公安主业上来,减少调用警力参与其它非警务活动,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正常的警务工作中,以确保公安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优化资源配臵,合理使用警力。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定岗定位、定编定员,合理调节配臵机关与基层、警种与警种之间的警力,确保基层所队警力达到总警力的85%以上,形成“小机关大基层”的合理格局。推动警力下沉,将警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激发民警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严格落实精细化管理考核制度,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使工作实效与“票子、面子、位子”挂钩,对素质高、能力强或有一定特长的的民警要注意发现培养,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扬其所长,以调动民警的上进心,建立公正完善的考核、奖惩、晋升、轮岗等管理制度,健全奖勤罚懒机制以激发民警的工作成就感。对于一些常年病休或年老体弱的民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提前退休或离岗待退等办法来解决,使之不占编制、不影响进人,形成分布平衡、结构优化的警力调配机制。
四是科学使用警力,落实从优待警。要使公安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强大的战斗力,就必须落实从优待警的各项措施。要做到科学用警,改革基层勤务运行方式,使现有 警力紧张的工作局面得到有效缓解,达到有张有弛的效果,使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不减。要坚持为基层“减负”,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考评,让基层民警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要坚持从优待警,在政策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为民警办实事、解难事,使民警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
五是加强科技强警,提升警察素质。要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通过加大经费投入、科技投入,不断改善公安装备等硬件建设,加大公安工作科技含量,提高公安工作的质量。要向素质要警力,深化苦练基本功,通过经常性培训和岗位练兵,不断提高民警的法律素质、业务技能和体能水平,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通过提升民警素质增强公安队伍战斗力,进而达到提升警力的效果。
六是专群结合,发动社会,扩大警力。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要想方设法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动员广大群众共同维护社会治安,形成维护社会治安的“合力”。一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社会基层调解机构要做好居民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水、电、气保障部门要建立快速反映机制,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无业人员的就业工作等,把我们的警察从“万能”中解放出来。二要充分调动一切力量进行群防群治。在小区内实现物管自治,在企事业单位内部搞好内卫防控,在商贸区形成百店联防。三要大力发展保安业。加大对 保安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保安的作用,实现保安的职业化、专业化,以更好地协助公安民警做好治安防范
第五篇:对基层警力不足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对基层警力不足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警力就是指警察的战斗力,既包括警察的数量,又包括警察的素质、能力和工作效率。人是生产力的主导因素,是“首要的生产力”,警力是公安机关得以正常运转的决定性因素。警力的多少,配置的优劣,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战斗力的强弱,关系着公安机关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近年来,警力不足与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的矛盾日渐凸现,已成为制约公安工作开展和公安机关发展的一大“瓶颈”。
一、基层警力不足的现状
基层警力不足的矛盾,突出地反映在四个层面上:
一是绝对数量不足。据统计,我们现在的人口拥警率低于全国“二十公”会议“万分之10.7”的标准,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我们的警力更是捉襟见肘。尽管近几年每年都有一批部队转业干部充实到公安队伍,但是,基层警力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的增长速度,新增警力相对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无异于杯水车薪,现有数量与实际用人需要的矛盾更为突出。
二是潜在警力不足。目前,部分基层所队的民警还存在着法治理念模糊、本文来自
http://www.xiexiebang.com法律知识不精、执法方式简单、执法质量不高、身体素质虚弱、战术技能不规范的现象,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这就使我们的警力在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充分释放应有的能量,潜在能力得不到最大发挥,严重制约了队伍的战斗力。
三是后备警力不足。近年来,由于警力补充渠道单一,新增警力的年龄偏大,民警的平均年龄增大,民警队伍日趋老化的现象严重,中老年民警已占民警总数的近三分之二,缺少后备力量,队伍发展后劲不足,有可能造成队伍的“青黄不接”,严重影响队伍的持续发展。
二、基层警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公安机关外部因素
1、严峻的治安形势产生的警力不足。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实有人口大量增加,人、财、物流动急剧加大,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使得现有警力对社会的控制能力显得非常吃力。各类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大幅上升,群体性事件、事故不断发生,影响国家安全的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社会治安情况日趋复杂,严峻的治安形势使得现有警力被动应战。
2、过多的非警务活动“挪用”了大量警力。尽管从中央到地方都一直强调公安机关不得从事非警务活动,但在基层受行政干预的影响,仍有大量警力被挪做他用。尤其是基层派出所,某些行政部门一遇有棘手问题,便亮出“公安”http://www.xiexiebang.com 最终造成有警无力。
3、大量的检查考评工作占用了部分警力。当前上级对下级部门的各种检查、考评此起彼伏,多头、重复考核严重,而且多是针对基层队所,为了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考评,基层部门只得停下日常工作忙于接待,动用大量的警力造计划方案、搞形式总结、定期汇报情况,这些检查考评严重影响了警务工作的开展,使基层的警力不能完全沉到业务工作中去。
三、基层警力不足的解决途径与对策
解决警力不足问题不仅要增加数量,而且要提高质量;既要治标,通畅进出口以满足急需,又要治本,实现警力调配的良性循环。
(一)争取政策,增加编制,壮大警力
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已将加强公安专项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优化人员结构,适当增加公安专项编制列入公安保障机制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增加公安编制是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治安秩序的必然要求。因此,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增加警察编制,从数量上为公安机关增加警力提供足够的后劲。
(二)重组资源,合理配置,优化警力
科学重组是实现质变的一种重要方式,合理调配警力是达到警力充足的有效途径。一是从实际出发,科学定岗定位、定编定员,合理调节配置机关与基层、警种与警钟之间的警力,建设“小机关大基层”的格局,确保基层所队警力达到总警力的85%以上.二是采用机关民警下基层、定期驻勤和轮岗代职等方式,推动警力下沉,将警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压滤机滤布 三是对于一些常年病休或年老体弱的民警,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提前退休或离岗待退等办法来解决,使之不占指标、不影响进人,形成分布平衡、结构优化、进出顺畅的警力调配机制。
(三)科学使用,劳逸结合,释放警力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始终使民警队伍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强大的战斗力,是解决基层警力不足的一剂良方。一是合理用警,尽量减少非警务活动,能不用警力的尽量不用,最大限度节约警力资源。二是改革基层警务运行机制,逐步推行四班三运转的勤务运行机制,使警力得到有效缓解,做到有张有弛,使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不减。三是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考评,可有可无的检查测评要全部“瘦身”,必要的检查考评尽量减少考核项目,确保基层民警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四是要深怀爱警之心、多做利警之事,在政策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落实从优待警的各项措施,彻底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的释放警力。
(四)科教强警,提高素质,深挖警力
在现有的人员编制下,实施科技强警,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使每个民警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是解决警力不足的有效方法。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向科技要警力,滤布 通过加大经费投入、科技投入,不断改善装备等硬件建设,加大公安工作科技含量,提高公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二是深化苦练基本功,向素质要警力,通过经常性培训和岗位练兵,不断提高民警的法律素质、业务水平和体能技能,使每个民警都成为公安工作的“专家”,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从而实现内涵意义上的增加警力。
(五)专群结合,发动社会,扩大警力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要想方设法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动员广大群众共同维护社会治安,形成维护社会治安的“合力”。一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社会基层调解机构要做好居民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水、电、气保障部门要建立快速反映机制,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无业人员的就业工作等,把我们的警察从“万能”中解放出来。二是充分调动一切力量进行群防群治。在小区内实现物管自治,在企事业单位内部搞好内卫防控,在商贸区形成百店联防。三是大力发展保安业。加大对保安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保安的作用,实现保安的职业化、专业化,以更好地协助公安民警做好治安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