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基层公安机关警力配置现状分析与改进的调研报告
目录
一、公安机关警力合理配置的基本理论及规范要求........................................1
二、警力配置现状调查........................................................................................4
三、警力配置现状分析..........................................................................................(一)警力资源短缺,警力配置相对不足,派出所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二)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管辖冲突,影响了派出所警力资源的整合利用。......................................................................................................................................(三)民警年龄结构老化、身体较差、素质偏低,制约了派出所整体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四)派出所领导和内勤民警设置过多、机关化倾向明显,弱化了派出所的实战功能。......................................................................................................................(五)警种分工、职能分工、工作分工过细,派出所警力不足和警力浪费现象并存。..........................................................................................................................(六)多头管理,警令政令不统一,以及非警务活动过多等,导致派出所警力资源浪费。..........................................................................................................................(七)群防群治力量缺乏有效组织,缺少一支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相匹配的辅警队伍。......................................................................................................................四、警力配置合理化的建议..................................................................................(一)以花果园派出所为例,加强基层公安机关警力配置。.........................(二)真正实现公安机关警力的合理配置,还需要从创新警务工作模式、改革公安机构设置、形成科学的用警机制、恰当配置“关键少数”警力、实现警务工作社会化等方面来破解难题。..................................................................................参考文献..................................................................................................................关于基层公安机关警力配置现状
分析与改进的调研报告
摘要:基层公安机关是各项公安保卫任务的直接承担者,是公安工作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落实者。其职能作用发挥的好坏,对整个公安工作成败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影响。众所周知,开展公安工作离不开公安队伍,夯实基层基础离不开警力配置,可以说,基层公安机关警力配置是做好公安工作的首要问题和必要前提。据此,如何加强基层公安队伍建设,科学设立机构,合理配置警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警力的整体效能,才是摆在各级领导尤其是基层公安机关领导面前亟须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基层公安机关警力配置警务效率调研
一、公安机关警力合理配置的基本理论及规范要求
警察数量的相对数过低在当前是制约我国公安机关警务顺利进行的瓶颈之一。世界大多数国家都以常住人口为基础数,统计警力配置比例。中国现有警察170多万人,配置比例是每万人有将近13名警察,仅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三分
之一,是国情与国力和我国相近的印度的三分之。我国的警力配置上还应充分考虑流动人口数量,目前全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百分之十,接近一点五亿人。在警力配置数较低的情况下,目前首先必须按一定的比例增加警力数量,以保证社会经济发展对警力的需求。然而在当前国家财政状况下,短期内大量增加编制、增加警力的做法是不现实的。因此, 警力合理配置对提高公安机关警务效率意义重大。合理配置警力资源,是推进公安改革、提高公安机关警务效率的需要,也是克服当前警力和财力不足矛盾的需要。
根据《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要求,县级公安机关机构的设置要分综合性管理机构,也就是办公室、干部人事部门、纪检部门,这样的部门要控制在10%以内,也就是说90%的要到刑侦队、治安队、派出所,公安机关内部叫一线和基层所队。实战部门特别是基层所队,在一线作战的部门要增加到85%。另外还有一个加强基础工作,基础工作就是提高单兵素质,提高战斗力。
二、警力配置现状调查
以花果园派出所为例,警力配置现状调查如下:
1、花果园派出所现有在职干警总数21人,约占全所警力的16%,辖区人口总数约60万人,现有在职干警与辖区人口比
例约为0.0035%。
2、花果园派出所的警力配置状况:机关人员数21人,派出所人员数131人。
3、花果园派出所现有治安联防人员(即协警人员)数为110人,约占全所警力的84%。
三、警力配置现状分析
多年来,我国警察队伍不断在扩大,警务人员的素质在不断提高,警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已经趋向于正规化、规范化。但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人口等各方面的发展,社会对警力的需求一直呈增长趋势,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安机关由管理型部门转变为服务型部门,对各项业务要求更加法制化、规范化、人性化,对警力的需求更显紧迫。警察编制数量增加的缓慢与社会对警力大量需求构成了警务工作开展最大也是最亟待解决的矛盾。当前,警力资源不足仍然是现在公安机关所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正视派出所在警力配置方面存在的以下突出问题,对于推进派出所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深化派出所工作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警力资源短缺,警力配置相对不足,派出所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近年来,公安分局付出极大努力,积极探索派出所警力配置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到公安机关总体警力编制有限的影响,警力资源短缺、警力不足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一方面,派出所警力占全局总警力的比例不高。另一方面,派出所管辖人口数过大。虽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警察管理人口数对警察数量的影响不是主要的、也不是决定性的,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影响,因为任何对人的管理都涉及到管理幅度问题,管理幅度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当管理幅度过大时,由于受到精力、能力的限制,对于管理者正当履行职责会造成很大困难。由于管辖范围过大、管户太多,影响到了派出所民警的联勤表责任制、夜间巡逻、防范控制等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使得民警下责任区抓防范与管理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更是难以保证,这必然会造成一些民警对责任区情况发现不了、掌握不清、控制不住的被动局面。而从派出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来看,业务范围却在不断扩大,除了日常的人口管理、治安防范、一般案件的侦察、接处警工作之外,还要承担大量的治保、教育、协调、服务等工作。加上现行体制下上级公安机关权力过于集中,所属部门繁杂,业务分工过细,都能从自身角度对派出所工作提出要求,使得派出所无暇也无权根据辖区内的治安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看得见的管不着,管不着的看得见”,只能跟着上级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机械运作,被动应付,耗费
大量时间和警力。派出所以微弱的警力担负着繁重的任务,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二)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管辖冲突,影响了派出所警力资源的整合利用。
存在一些开发区分局或者文保等专业分局派出所,一方面,要大量机关民警和派出所领导与内勤,占用大量一线警力。另一方面,把本来由一个分局就能完成的工作任务划分为两个甚至三个分局来完成,由于管辖范围联系紧密而管理职能过于窄小,加之财政主体不同,民警的待遇也不相同,而且有些专业分局又不是按县区一级行政区划来设置,造成专业分局在职能管辖上与各相关地方公安分局发生冲突,极易产生内耗和矛盾,影响派出所警力资源的整合利用。
(三)民警年龄结构老化、身体较差、素质偏低,制约了派出所整体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派出所民警的平均年龄基本上都在40岁以上,很多派出所长期进入不了一名年轻民警,呈现明显的年龄断层现象。由于年龄偏大,民警普遍患有高血压、肝炎、胃炎等疾病,有的甚至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在问卷调查中,很少有人愿意把派出所工作作为自己毕生奉献的事业,对派出所工作持积极支持、主动配合态度的仅占13%,59% 的人持基本服从、被动应付态度,28%人得过且过、无所谓,特别是过了35岁而仍然没有能够解决职级待遇的民警,工作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消极抵触情绪。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另一重要表现就是工作能力没有明显增强和执法不规范、服务意识差两个方面。近年来,民警的学历层次确实提高不少,其实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民警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并没有多大进步。虽然也展开了一系列岗位练兵活动,也由于还没有形成一种经常性的制度和民警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成效还不十分明显。
(四)派出所领导和内勤民警设置过多、机关化倾向明显,弱化了派出所的实战功能
和过去相比,派出所规模确实扩大不少,但人们之所以仍然感到警力不足,其原因之一就是警力配置结构不合理,真正在实战岗位上工作的民警相对较少。一线民警整天疲于奔命而又不能受到应有重视,极易产生不平衡心理而影响工作情绪。再加上有些派出所领导习惯于指手划脚、当“甩手掌柜”,有些民警习惯于“朝八晚五”的作息制度和“坐堂问案”的工作作风,下责任区时间少,坐办公室时间多,弱化了派出所的实战功能。
(五)警种分工、职能分工、工作分工过细,派出所警力不足和警力浪费现象并存
近年来,由于“法轮功”等社会不稳定因素和火灾事故的增多,同时也是为了同上级职能部门的工作相衔接,在传统的派出所领导、责任区民警、刑侦民警和巡逻民警之外,又增加了国保、防火等专职民警,派出所警种越来越复杂。而上级职能部门,也习惯于从自身利益出发,片面强调专业化建设,利用达标、评比等手段,下达一系列脱离派出所工作实际的警力配置等指标要求,尽管这些要求缺少通盘考虑和科学测算,但大多是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表现,将系统化的派出所工作割裂开来,人为造成派出所警力资源的无序配置,使得分局和派出所在执行起来十分为难。由于各警种民警按照战线要求,都要承担专门的职责任务和考核指标,都强调各自职能作用的发挥,协调起来十分困难,各自为战,形成不了合力,发挥不出派出所的整合功能。加之各警种之间分工不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警力重复配置,无形中浪费警力资源。
(六)多头管理,警令政令不统一,以及非警务活动过多等,导致派出所警力资源浪费。
近年来的机构改革,大多只是对机关业务指导部门进行分离或增设,改革等于升格,基层派出所仍然经常受到来自上级各业务指导部门频繁而又重复的检查、评比、考核、验收带来的压力,给本就任务繁重的派出所工作增加了额外负
担。同时,考核中的各类台账和报表以及相关信息的上报工作,也逼得派出所不得不通过增设内勤的方法来完成。再就是由于“大机关、小基层”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各业务指导部门往往都能随意向派出所布置工作任务、下达工作指标,把一些本该由本部门承担的工作转嫁给了派出所,牵扯到派出所大量警力,极易打乱派出所正常的工作部署,使得派出所不能很好的根据本辖区实际有序地布警、用警。而且,随着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新问题、新矛盾的不断出现,基层各项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在许多情况下,工商、税务、城管、药监、烟草、供电等部门工作的开展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派出所的密切配合,尽管有些超出了派出所的业务范围,但在现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领导体制下,派出所也不得不为之。还有“110”接处警工作,特别是近四分之一的无效出警,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警力,加重了民警负担,客观上挤占了派出所有限的警力资源,加剧了派出所警力资源的紧张状况。
(七)群防群治力量缺乏有效组织,缺少一支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相匹配的辅警队伍。
派出所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群众的广泛支持与配合,单纯依赖于派出所自身,必然会进一步加剧派出所工作压力,警力资源不足的矛盾会愈发显现。但
是,除了至今仍有部分民警不愿或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之外,现有的群众性防范组织,如社区委员会、安保、保安、内保等,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指挥,各自为政、分散经营,形成不了整体合力,并且还存在着体制不顺、经费不足、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制约了其作用的有效发挥。比如现在群众性防范组织的一些成员,由于他们是由街道任免,派出所既管不了他们的“帽子”,也管了不他们的“票子”,很难对他们进行监督和制约,即便不愿、不会、甚至不敢做社区防范工作,也仍然能够占据着现在的位子,甚至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机关作风。再如安保队员,由于大多是由下岗职工所组成,人员隶属关系复杂、素质不高、工资待遇较低,日常管理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容易出现执法违法情况。辅警力量的薄弱,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派出所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发挥有效作用。
以花果园派出所为例,警力配置现状分析如下:
(一)机构设置不够合理。公安机关机构设置要求精简机构、“精兵简政”,可是基层公安机关没有精简却有不断增多的趋势,花果园派出所的机构设置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在职干警少,警力分布不够合理。派出所警力严重不足,现有在职干警与辖区人口比例仅为0.0035%,且经
济异常匮乏,在此情形下,民警已很难扎扎实实的去搞基层工作,派出所却又经常随意抽人搞其他工作或非警务活动。
(三)工作机制运行不够合理。派出所职责交叉、分工不明、关系不顺,有的新设对口机构,没有编制,不拨经费,只能从原有人员中抽调,这样原来的职能部门有限的警力减少,必定影响既定业务工作的开展。由于原机构设置固有矛盾,上下不对口,左右不一致,形成有的工作不协调或难以协调,好办或有利的工作争着办,难办或不利的工作互相推诿、扯皮,甚至出现了有的事几个部门争着去办或某一件事几个部门都不办的不良局面,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公安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警力配置合理化的建议
综上所述,基层公安警力配置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警力合理配置对提高公安机关警务效率意义重大。合理配置警力资源,是推进公安改革、提高公安机关警务效率的需要,也是克服当前警力和财力不足矛盾的需要。因此,如何加强基层公安机关警力配置,合理配置警力,科学配置警力,用活现有警力,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警力的最大效能,才是问题的关键。为此,警力配置合理化的建议如下:
(二)以花果园派出所为例,加强基层公安机关警力配置
1.转换思想,更新观念,切实把基层公安机关警力配置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首先,提高认识,端正思想。各级领导尤其是基层公安主要领导务必把警力配置这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真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进一步认清强化基层公安机关警力配置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做好警力配置工作的责任感;其次,申请编制,增加警力。警力不足谈不上科学配置,合理使用;最后,开展调研,搞好预测。警力不足是不争的现实,可短期内大量增加编制和警力的设想也是不现实的。目前,应按照省、市领导的要求,把这一工作重点放在调研、规划、调控和管理上,使警力配置工作运行逐步纳入正常发展的轨道,并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和整体目标开展活动。
2.合理设置机构,科学调配警力,坚持科学布警,关爱基层民警。
(1)机构设置、警力配备是公安机关职能作用发挥的载体。如果随意设置,配置失衡,必将严重制约其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作为基层公安机关应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根据实战要求,本着精简、统一、高效、对口的原则,科学设置公安机构,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需要的系统、高效的公安工作运行新机制。
(2)基层公安机关机构设置应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和完善,努力争取上下对口,左右一致。要尽可能地把警力充实在实战部门,逐步实现基层公安总体作战、统一指挥的现代化管理系统。这就要求基层单位各警种务必在公安指挥中心统一调度下,彻底转变作风,提高快速反应和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
(3)建立健全和完善辖区社会面巡防机制,努力实现高效警务和科学警务。切实加强对农村社会治安形势的动态研判,并根据警情的重要复杂程度,及时调整防控重点和力量部署,真正把有限的警力用在刀刃上。
(4)坚持科学布警,关爱基层民警。建立完善奖惩激励制度,制定符合基层不同岗位特点的工作绩效考核办法,科学评价基层民警的工作实绩,逐步建立既适应基层特点、又符合财政要求,保障一线民警收入待遇长期高于机关的一种警务机制。
3.推行警力前移,管理下沉,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在当前刑事犯罪猖獗、治安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要以有限警力充分向社会治安第一线倾斜,包括财力、物力等。“三所三队”是公安机关的最基层单位,也是公安基础工作的主要落实者。县局应根据精简机关、充
实基层、优化配置的原则,尽快落实“三所三队”警力占全局警力85%以上的要求。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警力严重不足就难以完成抓基础、促防范和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繁重任务。
4.坚持从严治警,强化队伍建设,开展在职教育和全员培训,向素质要警力。
基层公安队伍直接担负着公安机关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安宁、打击刑事犯罪、管理社会治安的重要职责,其文化素质强弱、执法水平高低,不仅关系着公安机关和民警的自身形象,影响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发挥,甚至关系到整个公安事业的成败。
当前,从总体看基层公安队伍是好的,是党和政府可以信赖、有战斗力的一支队伍,广大基层民警在警力不足、任务繁重、经费紧缺、待遇不高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圆满完成了各项保卫任务,为辖区的安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基层公安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突出的。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始终坚持从严治警,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管理。除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外,还要强化对基层民警的在职培训,开展岗位练兵,鼓励自学成才。
5.积极改善基层公安机关的基础设施和后勤装备,向科技要警力。
经费困难、装备落后一直是制约基层公安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老大难问题,也是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建议基层公安机关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逐步加大对公安工作的投入;另一方面也要切实贯彻执行向基层一线倾斜的政策,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在刀刃上。
改善基层公安机关后勤装备,首先是要改造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局机关和基层派出所的办公用房、交通工具、通讯设施、刑侦技术装备、治安防暴器材及办公用具等。其次是要建立局机关与业务队室、基层派出所通讯管理系统和民警档案管理系统。最后是要建立自动化报警、自动化监控指挥管理系统等。
总之,基层公安机关必须加强与现代化管理系统相适应的基础基本建设,夯实硬件,开发软件,崇尚科技,激励创新,拴心留人,这样才能显示出现代化管理系统的强大威力,真正为基层公安机关履行神圣职责、打击违法犯罪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
(二)真正实现公安机关警力的合理配置,还需要从创新警务工作模式、改革公安机构设置、形成科学的用警机制、恰当配置“关键少数”警力、实现警务工作社会化等方面来破解难题。
1.通过创新警务工作模式来实现警力的优化配置。警务工作模式是警察执行任务的路径方法。实现警力的合理配置需要在创新警务工作模式方面求突破。警务工作模式的变化可以提供一定的“富裕”警力,使优化警力配置成为可能。积极构建新型主动警务模式,切实做到警力跟随警情走。通过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理念、集约用警理念、全时空控制理念、科技创新理念和现代管理理念,实现工作地点由机关向基层、由办公室向街面和社区转变,工作路径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警务运行由被动反应、后发打击型向主动服务、积极出击型转变,真正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和集约高效的新型警务运行机制,发挥公安机关整体的最佳效能。
2.通过改革公安机构设置真正实现警力向基层倾斜。(1)按照“大警种、小科室”思路整合各部门职能,调整机构设置。对相近或相似职能的部门,在高一级层次上进行职能组合归并,实现职能整合;对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的,则统一归并给最必须承担的部门,实现职能横移;对能由市局承担也能由分局承担的职能,划给分局,实现职能下放;对公
安人事管理、后勤保障、纪检监察统一收归市局集中管理,实现职能上收。
(2)按照“大基层、小机关”的思路进一步精简机构,促使警力下沉。通过科学设置机构,进一步精简机关人员,充实加强基层一线执法执勤实战单位。同时建立、引导和鼓励民警下基层的激励机制。
(3)做大做强派出所。派出所是最主要的战斗实体,派出所不强,公安机关的基础就不牢。因此必需在警力、政治待遇和物质保障上向派出所倾斜,增强派出所的实力和活力,充分实现责、权、利的均衡。
(4)加强机关和基层的相互联系,增进机关和基层的相互理解、沟通和支持。上级公安机关的各部门要与基层挂钩联系,通过捆绑考核、责任连带,实行成果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取得机关与基层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3.通过创新“用警”机制来实现公安机关“人”与“事”的最佳配置。
(1)合理划分警务工作岗位。通过科学的警务工作分析,合理划分工作岗位,然后将现有警力按照一定比例配置,并注重人员与岗位的适应。用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来保证警力
在各岗位间的合理流动,从而保证警力配置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落到实处,达到“事得其人,人适其事”。
(2)科学测算警务工作量。在总编制不变的情况下,科学测算警务工作量是实现优化警力配置最根本、最有效的路径。要注重工作量和工作范围的结合,工作量大的岗位要适当缩小工作范围,工作量小的岗位要适当扩大工作范围。
(3)动静结合,奇兵致胜。警力配置是个动态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同时也要加强工作和人员的稳定性,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长期规划的实施。针对某时期某地区某种犯罪活动猖獗的实际,实行弹性工作制,机动灵活地组建临时战斗集体,将分散于各个部门的优势警力集中起来,大集团作战,重点打击,达到奇兵致胜、各个击破的目的。对刑事技术等技术岗位,要确保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技术队伍的稳定性。可以运用建立“人才库”、刑警等级评定制等多种措施,使之达到相对稳定。
4.运用“80/20效率法则”配置好“关键少数”警力。“80/20效率法则”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即在投入与产出、努力与收获、原因和结果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关系。典型的情况是:80%的收获来自20%的努力;其他80%的力气只带来20%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魏永新:《警力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年2月第1版。
[2]勇弟:“基层公安机关警力配置工作现状、问题及思考”,载中国人民警察网。
[3]朱明杰:“公安机关实现警力合理配置的路径探讨”,载《北京人民警察学院报》2007年第6期。
[4]张子荣:“对警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思考”,载《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第4期。
[5]朱从强:“派出所警力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载《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第二篇:让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下沉到底议论分析
文章标题:让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下沉到底议论分析
警力下沉是近年来公安机关推行三基工程工作中的一项具体要求,也是解决基层一线警力不足的一个主要办法,在上级公安机关的总体规划下,基层公安机关也积极行动起来,大量机关警力沉到了基层一线,据统计数据反映,全国大部分公安机关的基层一线警力都达到了公安部规定的85的比例。作为全国百强县之一的海岛**,现有常住人口39.5万,外来人口却达到了21.8万,但全县民警经过近几年来的大力扩编,只达到446名(另有新招录的25位民警正在培训中),占全县实有人口的比例仅为千分之一,跟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警力严重不足,也制约了警务工作的良性发展。为保障基层警务正常化运行,**县公安局在警力下沉工作中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层一线警力占全体民警的88.5。但在具体操作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县公安局警力配置情况
自二十公以下,**县公安局根据夯实基层基础的工作要求,开展了警力的有规划调度,将有限的警力尽最大可能向基层一线全心全意为人民倾斜,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工作措施
在警力配置方面:**县公安局将基层一线作为当前民警的培养基地和主要战场,坚持多措并举。第一,确保将新招录民警全部充实基层一线。该局规定凡新招录的民警一律分配到基层一线单位,三年内原则上不充许调动到县局机关上班,自2002年以来,**县公安局新招录的民警160人,全部分配到基层一线;第二,将基层一线的工作经历作为干部任命、晋职的主要依据,规定中层干部竞聘应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中层干部晋职,应有基层工作经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民警投身基层公安工作的积极性,也使许多机关民警更愿意下到基层一线并安心基层一线的工作。第三,进一步精简机关民警,尽最大可能压缩机关警力编制数,今年该局将精简出来的28位民警全部下放到基层一线。至今,**县公安局共有民警446人,其中机关民警51人,基层一线单位民警395人,占全局民警数的88以上
在机构设置方面:该局积极精简内设机构,将科技、通讯、网监等三个机构合并,并积极尝试纪检、督察等部门联合办公,从而节省警力,充实基层一线。同时,全面控制内设机构再分设下属机构,如今在**县公安局除交警大队内设办公室、宣教股,刑侦大队分设信息中队、情报中队、重案中队、刑大直属中队,治安大队分设案件查处中队、保卫警卫中队、基础管理中队外,其他单位无内设机构。通过精简内设机构,我局如今共有内设机构10个,分别为政工、纪检、督察、审计、办公室、指挥中心、后勤、计通、信访、全程办事代理室。
2、工作成效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县公安局内设机构的设置和警力的配置达到并超过了上级公安机关的相关规定,实现了警力的下沉,为公安队伍的科学化和正规化发展创造了条件。该局机关和基层一线的警力分配具体数据如下:
**县公安局警种、警力配置配比情况表
填报单位:**县公安局实有民警:446编制:469
机构名称现警力数现占编制数的比例备注
综合部门合计5111.43
局领导81.79
政工30.67
纪检监察、督察、审计61.34
办公室61.34
指挥中心61.34
后勤51.12
科技、信息通信、网监51.12
信访30.67
全程办事代理室20.44
借用外单位20.44
退二线局领导51.12
业务部门合计39588.6
法制81.79
新警(待分配基层)449.86
国保81.79
经侦81.79
治安、户政16136.09其中派出所146人
刑侦(含中队)5011.21
监所管理(含看守所)357.84
出入境51.12
交通(含中队)7015.69
禁毒61.34
二、警力下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基层警力不足问题得不到根治。经过长期的努力,基层警力比例虽高达88.6,但按照目前基层基础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警力总量仍然严重不足,按我县人口总数63万计算,业务部门395位民警人均管理人数达1518人。同时,上级公安机关对基层单位多表现为下指标、下任务,并以层层检查考核施加压力,使得基层单位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置于完成任务指标上,“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多头绪的工作、不特定的任务、刚性的考核指标,使基层单位疲于应付,从实际情况来看,业务部门395位民警中参与基层基础管理工作民警的比例也不高,警力不足导致民警长期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根本无暇顾及基础工作,工作主动性和自主权普遍不能发挥,没有更多的时间、警力、精力投
入到基层基础工作中去,也影响了基层基础工作良性发展。
2、派出所民警的硬性轮岗机制也导致有限的警力效能得不到最大发挥。频繁调动也是导致基层一线警力青黄不接、难以长期经营的一个重要原因。派出所基础工作是由民警个体具体落实的,一名在本职岗位上经过长期经营并充分掌握地区基础情况的民警,对本职本岗位工作熟悉,工作效能也因时而逐步提高,但转至新岗位后不得不重新开始“经营”,而接替他的其他民警也需要经过一个同样的过程。如此新老更替,造成派出所基础工作在一定范围内脱节,同时严重浪费了警务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民警深入开展基础工作的信心和动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派出所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3、受传统勤务模式以及警力不足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基层民警也难以真正沉下去。民警许多工作时间耗费在所内值班备勤,许多警力囤积在派出所内,警力沉不下社区,走不上街面,机关化倾向比较严重,致使警力的时空布局与治安防控的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着不少打防真空,导致公安机关对辖区社会面治安控制职能的弱化。
4、警力下沉导致机关警力严重不足,许多业务科室工作疲于应付。基层公安机关综合科室在公安业务工作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及时接收上级公安机关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指令,落实下关政策措施,经事融合吸收后,再结合本单位实际同步向基层科所队传达,按**县公安局政治处为例,正式在岗民警只有4位,2位科室领导,2位民警,承担着市局干部处、宣传处、教育警务处三个主管处室所交办的任务,加上政治处工作千头万绪,每年仅组织各类专题学习活动就要化费大量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工作的进一步拓展。
三、关于深化警力下沉工作的几点思考
1、全力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尽可能扩充基层编制。现行公安编制是按照现有属地的常住人口为基础进行。但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造成治安紧张。由于这些外来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法制观念淡薄,收入较不稳定,其中一些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县从近年抓获的刑事作案人员群体中,外来人口平均占75以上。流动人口在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治安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因此,我们应认真地向党委、政府汇报情况,改变当前不合理的编制标准,科学安排警力编制。
2、优化警务资源配置,做实做强基层所队。建议围绕“明责放权、盘活优化、固本强基、减负加压”的方针把派出所建设成为体制顺、功能全、制度严、装备精、保障足的综合性战斗实体。“明责放权”就是进一步明确派出所是集防范、控制、打击、服务于一体的战斗实体,并充分赋予其执法权和管理权。“盘活优化”是指盘活现有的人力资源(包括警力、专兼职群防力量)和工作的运行机制,以变制变、以动制动,同时加强分工配合,科学组合,协同作战达到1 1>2的效果。“固本强基”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民警自身素质和派出所的基础建设。“减负加压”是指减少和限制分局各部门、各警种将应当由本部门、本警种直接开展的基础工作和自身承担的职责推给派出所,减轻多头领导、多头考核给派出所带来的压力,同时对派出所该考核注重结果和效率,在工作目标上、责任追究上、养成教育上、正规化建设上等给民警施压。
3、改革勤务运作方式,纠正基层机关化倾向,让民警有更多的时间走向街面,走进社区,融入群众。改革勤务制度,建立起以弹性工作制、民警巡访制为主要模式的现代勤务机制,真正打破基层一线执法执勤单位机关化的工作模式,把警力部署到发案的高峰时段、防控的薄弱时段、为民服务最需要的时段,以加强对面上治安的现场控制力,提高打防控效能和街面见警率,全力打造主动型警务模式,提高派出所打防控工作效能,务实有效地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和派出所建设,主动适应新形式下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要求。
4、以村居综治工作站为模式,提升治安工作的群众参与度,并以此抓住“以民为本”这一核心,夯实社会化的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基层所队和民警必须主动向村居、社区延伸警务职能,尽最大可能为村居、社区群众服务以赢得他们的真正拥护和支持,为履行好警务职责打下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实现社区警务活动造福于民、固本强基的目的,真正把公安工作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
5、要科学整合现有警力资源,合理配置基层警力,保障基层警力适应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客观需要。在派出所警力保障方面,要尽一切努力压缩机关警力,坚持“宁缺机关、不缺基层”的原则,鼓励局机关民警到派出所工作,凡新增加的警力一律分配到派出所,机关一个都不留,逐步充实警力;要将青壮年民警和大专院校毕业的民警充实到派出所,优化派出所民警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从而提高了警力的“含金量”;要用足用好现有警力,坚决克服派出所机关化倾向,避免分工过细;要保持社区民警的相对稳定,同时规定民警在一个派出所工作的最长期限,避免因长期不变的工作环境影响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让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下沉到底议论分析》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让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下沉到底议论分析。
第三篇:对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不足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对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不足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白银市公安局副局长 白银分局局长 薛生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实有人口大量增加,人、财、物流动急剧加大,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使得现有警力对社会的控制能力显得非常吃力。各类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大幅上升,群体性事件、事故不断发生,影响国家安全的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社会治安情况日趋复杂,严峻的治安形势使得现有警力被动应战。对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问题做了一些调研与思考。
一、当前基层警力不足的现状分析
人民群众安全感需求进一步提升,这都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警力增长跟不上治安形势发展的需要,警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基层公安机关发展的突出问题。当前,警力短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基层警力绝对数量不足。尽管近年来在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重视支持下,有相当一部分部队转业干部和新招录公务员充实到了公安队伍,与前些年相比有所增长,但与全国、全省的警力配臵水平相比,仍存在相当差距。据统计,白银区常住人口26.4万余人,流动人口6万余人,而白银分局警力配备不足常住人口的万分之十(农村乡镇派 出所的警力配备仅为万分之六),如再考虑公休假、病事假、学习培训等隐性流失和无形损耗,实际在岗民警数量还要大打折扣,现有警力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二是公安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由于进口单
一、出口不畅,随着时间推移,民警平均年龄逐渐增大,警力老龄化严重。据统计,白银分局民警中,50岁以上的占22%,41岁至50岁的占34%,中老年民警已占全局民警总数的56%,储备警力严重缺乏,队伍后劲不足,严重影响了公安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部分民警业务素质不高。由于民警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缺乏学习培训,思想观念和执法理念得不到更新,知识结构得不到优化,一些基层所队民警仍然依靠老一套的警务工作模式,接处警、社区警务以及服务群众的工作方法陈旧,存在法律观念不强、业务知识不精、执法方式简单、执法质量不高、身体素质虚弱、战术技能不规范等现象,导致本来就数量不足的队伍战斗力大打折扣。
四是少数民警敬业精神缺乏。由于目前民警工资报酬相对于工作量较低,受市场观念的冲击,少数民警思想精神状态不佳,缺乏敬业精神。加之现有管理体制和机制制约,大多数民警个人晋升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基层不少民警临退休还是科员,导致很多民警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性不高,缺乏进取心,工作不负责,出工不出力,削弱了公安机关的战斗力。五是部分群众的“无效”报警浪费了大量警力。为了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基层公安机关对待群众的报警,无论事情大小、真伪,都要及时出动警力。大量的“无效”报警,浪费了相当一部分警力资源。
二、造成基层警力不足的原因剖析
当前,造成基层警力不足的原因有多方面,可以概括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造成警力不足的外部因素:一方面,严峻的治安形势导致了警力不足。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实有人口大量增加,人、财、物急剧增长,公安机关对社会的管控难度加大,各类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呈高发态势,群体性事件和交通、火灾事故不断发生,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严峻的治安形势对警力产生了刚性需求。另一方面,过多的非警务活动占用了大量警力。受行政干预的影响,大量警力被挪作他用,一些地方政府在处臵如征地拆迁、医患纠纷、劳资纠纷等矛盾时,往往不是指定相应职能部门直接解决问题,而是调用警力协助相关单位开展工作,使得基层公安机关有相当一部分警力用来应付各种非正常警务活动。
造成警力不足的内部因素:一是部分民警学习能力不强。在公安队伍中,部队转业和新招收的民警公安业务生疏,需要较长时间适应,影响了作用的发挥。还有一些年龄大的民警,文化水平不高,接受能力不强,对新的科技装备不能 熟练使用,工作效率低,一定程度也造成警力相对不足。二是基层民警超负荷工作造成有警无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大量的公安工作都需要基层所队去落实,有限的警力要做大量的工作,基层民警往往一人身兼数职,经常加班加点,疲于应付,民警不同程度地处于“亚健康”状态,造成了有警无力。三是繁复的检查考评准备工作占用了部分警力。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公安机关和同级政府为了抓工作而制定了名目繁多的考核制度和指标,多头检查、重复考核现象严重。为了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考评,基层公安机关只得停下部分日常工作,拿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应付检查,使基层的警力不能全力投入到业务工作中去。
三、缓解基层警力不足的对策和建议
解决警力不足问题既要增加数量,又要提高质量。既要治标,畅通进出口以满足急需,又要治本,通过警力调配的良性循环,达到科学用警。
一是争取政策支持,逐步增加编制。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警察与人口的平均比率是万分之三十五,香港的警察比例更是高达万分之四十,而从白银分局的实际情况看,警力配备不足常住人口的万分之十,因此各级公安机关要进一步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增加警力编制,增加警察数量,从根本解决公安警力不足的问题。
二是倡导“成本效应”,坚持慎用警力。要坚持“好钢 用在刀刃上”。基层公安机关要把现有的警力尽量用到正常的警务工作中,用在打击和防范犯罪活动这一公安主业上来,减少调用警力参与其它非警务活动,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正常的警务工作中,以确保公安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优化资源配臵,合理使用警力。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定岗定位、定编定员,合理调节配臵机关与基层、警种与警种之间的警力,确保基层所队警力达到总警力的85%以上,形成“小机关大基层”的合理格局。推动警力下沉,将警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激发民警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严格落实精细化管理考核制度,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使工作实效与“票子、面子、位子”挂钩,对素质高、能力强或有一定特长的的民警要注意发现培养,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扬其所长,以调动民警的上进心,建立公正完善的考核、奖惩、晋升、轮岗等管理制度,健全奖勤罚懒机制以激发民警的工作成就感。对于一些常年病休或年老体弱的民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提前退休或离岗待退等办法来解决,使之不占编制、不影响进人,形成分布平衡、结构优化的警力调配机制。
四是科学使用警力,落实从优待警。要使公安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强大的战斗力,就必须落实从优待警的各项措施。要做到科学用警,改革基层勤务运行方式,使现有 警力紧张的工作局面得到有效缓解,达到有张有弛的效果,使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不减。要坚持为基层“减负”,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考评,让基层民警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要坚持从优待警,在政策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为民警办实事、解难事,使民警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
五是加强科技强警,提升警察素质。要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通过加大经费投入、科技投入,不断改善公安装备等硬件建设,加大公安工作科技含量,提高公安工作的质量。要向素质要警力,深化苦练基本功,通过经常性培训和岗位练兵,不断提高民警的法律素质、业务技能和体能水平,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通过提升民警素质增强公安队伍战斗力,进而达到提升警力的效果。
六是专群结合,发动社会,扩大警力。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要想方设法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动员广大群众共同维护社会治安,形成维护社会治安的“合力”。一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社会基层调解机构要做好居民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水、电、气保障部门要建立快速反映机制,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无业人员的就业工作等,把我们的警察从“万能”中解放出来。二要充分调动一切力量进行群防群治。在小区内实现物管自治,在企事业单位内部搞好内卫防控,在商贸区形成百店联防。三要大力发展保安业。加大对 保安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保安的作用,实现保安的职业化、专业化,以更好地协助公安民警做好治安防范
第四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改进报告
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改进报告
我在吉林省教育学院参加了为期10天的培训,本次培训活动分专题讲座,名师论坛,实践指导,名校访学四大环节,通过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开阔了我们参培学员的视野,提升了我们的教学理论,增长了我们的教学技能,也使我们在同伴的互助与交流中收获了信心,找到了名师成长的途径。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读写严重脱节。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教学任务,它们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有的教师重读轻写,学生虽然能较好地吸收文化知识,但因为没有经常进行练笔,所以很难将知识融合适用,大脑所记的都是零散的东西,充其量,只不过是“两脚书橱”而已。有的教师重写轻读,他们没有领悟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在阅读量不足的情况下,即使学生心中真的有想法想要表达出来,可是由于没有积累丰富的词汇,没学到前人的写作方法、技巧,同样会力不从心中。
二、教师的定向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一篇文章乃至一部书,所涉及到的内容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一篇文章其涉及到的每个词语,都应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教师如果习惯于自己的定向思维或遵从教参的意见,呆板地对学生进行诠释,便会扼杀学生创造力地发展。如,在语文教学中,一位一年级教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春天到了,大地是一片____。”有一位学生填下了“希望”,结果被教师打下了鲜红的“×”,原因是该学生没有按课文内容填下“绿色”。我们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到,这位学生是颇有创造力的,但教师的习惯定向思维却彻底否定了他的创意。
三、重视德育思想教育,轻视现代意识、现代思维地培养。
教语文要结合课文内容教学生做人,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如,学习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朴素的作风,这是必需的,但要注意的是,学习其它学科也同样可以学习做人的道理。语文教学没必要独揽教学生做人的大权,其更重要的教学任务是根据学科的特点,传授学生文学常识、语法基础、写作技巧,并渗透现代的生活常识、时代的危机意识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思维。
而目前,大多语文教师都对德育思想教育过分注重,尤为突出的地方是表现在作文教学。如,写老师,教师则会要求学生写“老师带病上课”、“忘我工作”;写英雄则会是“舍己救人”……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水平。虽然这样进行教学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其严重的负面效果也是不难想象的。试问:当学生真正地融入人心险恶的现实生活中时,发现生活并不是处处像他们在文章所读所写的那般美好时,他们将会怎么样?又如何去适应呢?
四、教师在教学范文时过于重视局部片段的分析,忽视了引导学生从整体领悟作品。对一篇好文章的局部分析是必要的,特别是文章之中的精彩之处,有助于学生学习作家的写作技巧、体会作家的精神意境。但过细地将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不从整体上去感知文章的内涵,会使学生看得头昏目眩,这样是弊大于利的。
针对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从两阶段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一)学好语文的基础阶段。
语文教学总的来说,主要还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来开展工作。
1、强调多读。
书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知识源于生活,但书本的知识是先人生活经验地积累。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更是作家成熟文风、高超写作技巧的体现,我们将其读熟,可以为己用,从而快速地提高作文水准。
2、读写结合。
对于普遍存在的读写脱离现象,我们要严肃对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本人认为可以走“仿写”的路子。教材要求学生要仿照本课写法来介绍介绍一种植物,这为练习写作的学生如何去介绍一种植物或物品,指明了一条可行之路,从而降低了学生动笔的难度,提高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当然,有的人会担心这样会造成学生作文“立竿见影”的效应,但事物总是按从大同小异走向小同大异的,没有仿写便没有开始,更别说去创造了。
3、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老舍曾说:“每个星期才写一篇文章的作家绝对不是一个好作家。”我们虽然不一定要求每个学生都当作家,但要学好语文,作文还是要勤写的。每日都动动笔,不管写得如何,让其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从写一件小事甚至是一句话开始,这样日以继日,学生会越写越多,越写越好。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日益提高,也许会写出有创意的佳作出来。
4、落后的教学方式要改革。
在课堂上,教师“填鸭式”地灌输、教条化地讲授,学生对此早已厌烦。因此要努力使教学方式多样化,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二)提高语文能力的阶段。
在学生的基础学生得扎实之后,教师须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
1、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小学语文教材,信息量太少,单靠读课文,受益是非常有限的,我们把十二册教材叠在一起,也不见得有一部《西游记》或《红楼梦》等小说的内容丰富。因此,在学生读透教材之后,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读课外读物,并利用班会举行汇报会,让学生介绍自己所读读物的书名、主要内容等,从而吸收更多的营养来补充自己的能量。
课外书不像教材那样正规、严肃,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只要是内容健康的,都可以鼓励学生读。一个优秀作家并不是靠在校学过的教材而成功的,而大部分,都是靠这些课外书来取得的。
2、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文学的创作并不是只有作家才能做到。文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内心中有我们想不到的创意。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将心中的想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只要教师给予帮助,他们就会成材。少年作家韩寒便是最好的例子。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与鼓励,就不会有《三重门》这样的优秀作品。
第五篇:城市地下管道现状与改进调研报告[范文]
城市地下管道现状与改进调研报告
摘 要 : 针对当前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现状与不足,结合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数据库的优越性,提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与技术实施方案。
关键词: 管线、信息、共同沟
前言:
“到地铁看瀑布”、“到武汉来看海”„„
2011年入夏以来,北京、成都、武汉等城市陆续遭遇大雨。类似段子风传网络。
每当路过一个新修的道路或者老城区的时候、路边总是尘土飞扬而且经常反复开挖。
地下管线是保证城市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为城市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运营条件,是城市的“生命线”,即由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煤气、热力、电视、路灯、工业、公交等组成,地下管线线位的选址在数据上的一点偏差都可能带来增加工程量或不可估量的安全事故。
长期以来,由于地下管线属于隐蔽工程、只见投资不见效益等原因,使地下管线管理手段和水平滞后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主要表现有城市地下管线投资多元化、难规划、地下管线建设与道路建设不同步等实际问题。目前呈现出先修路后建管线被百姓称为“拉链马路”的现象普遍存在。在道路修建过程中地下管线基础资料严重缺乏,致使地下管线事故频发。由于对地下管线现状资料缺乏应有的了解,给城市管线的规划管理工作带来极大不便,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甚至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鉴于此 , 我们更要运用科学完善的管理手段,合理利用有限的地下空间资源,综合规划各类市政管线设施,提高城市地下管线综合承载力,发挥其社会效益。
一.调研时间:2011年7月9日
二:调研地点:山东省能源建筑设计院、海南省建筑设计院、青岛市高新区排水工程处、日照建筑设计公司等。
三、调研目的:通过向专业的社会人士咨询确定调研的主要方向以及通过同学们分散参观实习和调研,对各个城市地下管道的规划以及主要施工单位进行采访和调研,并对具体的对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并认识到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今后的城市管道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调研内容: 我们通过三种途径来进行调研
1.采访调研:通过向地下管线铺设及维护的相关部门采访来了解地下管线的现状与改善难点 2.问卷调查:通过在超市、街道旁发放问卷调查来了解市民对地下管线的了解情况及关注点
3.技术探寻:通过网络及咨询学校有关专业的老师还有施工处的工程师得到地下管线改良的方法。⑴调研实施情况
我们在2011年7月10日采访了山东省能源建筑设计院的工程师向维礼先生,他首先对我们关注地下管网的构造表示了赞赏。同时向先生对我们进行讲解了目前地下管网的主要构成与调研应进行的方向.2011年8月7日 我们在青岛市高新区排水工程处采访了工程师安光。他向我们介绍了青岛市老城区的地下管网的建设及浮山湾的地下管网问题还有高新区在地下管网方面的工作重点。
2011年7月15日 我们在济南市家乐福解放桥店内发放调查问卷。详细了解了市民们对地下管网的意见与希望。⑵调研结论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市民反映最高的几个地下管网问题是: 1.强降雨时道路积水严重,排水不力
2.排污管道及给水管道发生爆管事件频繁,影响正常生活
3.“拉链公路”现象严重,道路反复开挖,劳民伤财
带着这几个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整理了一下现在城市地下管网的现状总结
1.以前的管道老化严重。我们地下的这些管道,历史最悠久的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比如南京最老的供水管道就是在这个时候埋下的,而天津最早的地下管道也可以追溯到200年前,长春的很多管线也是从日伪时期开始就没有换过。老化的管线,是不折不扣的安全隐患。
2.现在反复开挖,地下空间拥挤不堪。相信大家都对“马路拉链”见惯不惊了,地下被反反复复地挖开,这次埋自来水管,下次埋天然气管道,再下次埋通信管线……如此这般,地下空间越来越拥挤,地表也越来越脆弱。数十家施工单位各挖各的,各埋各的,地下的管线纵横交错,这根搭在那根上,完全没有章法。3.施工不规范,临时更改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过施工人员挖开一看,竟然已经没有空间了,于是把管线硬塞进去。另外,当施工时遇到一些情况时,施工方往往做出临时的更改,这些更改后的管网,有时候连他们自己也弄不清了。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复杂。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点。
1.政府投入资金有限。相对于高楼大厦及大型地标性大桥、铁路等建设,政府不愿意在很难在当下显示政绩及功能的公共设施上投入大量资金,这制约了地下管网的科学建设的步伐。
2.规划的起点不够高。中国大中城市之所以会在近几年集中的爆发地下管网事件。很大程度是因为上世纪80-90年代高速发展的新城市老化。而当时规划的眼光没有考虑到现在的情况,引起维修困难,改造困难的局面。
3.缺乏统一管理、协调老旧地下管线改造与维修的组织。据我们调研得知,外国也有挖路的时候,但是基本是几家公司或单位统一协调,同时施工,大大地节约了成本。
解决地下管网现状的办法与对策 1.建设共同沟
2.实行雨污分离的地下排水设计
3.建立统一调度地下管网改造与维修的单位
4.对新城区的规划中要对地下管网进行单独的设计施工 下面我们对这几项措施进行单独说明
共同沟的建设与雨污分离的地下排水管线建设:
案例1:我们在青岛调研期间曾发现几个有趣的现象:在老城区的地下给排水管道是德国在1901年建设的,而现在又加装的电缆与光缆等也未让老城市反复开挖道路,经过调研我们得知在1898年德国占领青岛的时候,德国为了把青岛建设成模范的殖民地,特意从德国调集了一批一流的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师来到青岛。按照19世纪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进行了青岛的城市规划。现存的青岛地下管线有三个至今还是在中国大中城市有标杆式的意义的指标
1.地下建设有37.5公里的共同沟,截面积之大使现在布满各种管线后的共同沟仍然能允许轿车自由行进。2.自1901年实施雨污分离的地下管道。老城区地下有29.97公里的雨水管道,41.07公里的排污管道,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实施雨污分离的城市,这个设计也保证了在百年之后的今天,老城区的排水仍然无比给力,备受赞誉,很多来参观的专家都表示,德国人修建这种级别的排水措施,真是想内涝都难!
3.排水管道的截面是上宽下窄的鹅蛋型。高80厘米,宽40厘米,下面较窄的部分贴有瓷砖,这种设计减少了管道受力而且使得在雨水流量较小时仍保持较高流速,减少泥沙沉积,减轻维护压力。贴上瓷砖更能防腐蚀。延长了使用寿命。
4.“雨水斗”的设计更是精巧,雨水斗横截面呈“h”形,雨水流入后。脏物被沉积在左边的“斗”中,而质量较轻的雨水顺着右边的管道排走。如此一来,杂物容易清理。也不会造成堵塞。
案例2:同样是在青岛,90年代开始,用十年的时间在香港中路以东建成了一座新的青岛城,原本的浮山社从荒凉的郊区变成了高楼林立的新城区,但是现在这一区域内的地下管线经常出现爆管。居民反应很大。原因就是当初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后来市政府东迁而导致人流增多。地下管线不堪重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青岛市在高新区建设时建设了长达64公里的共同沟。可以预防五十年一遇的大雨并保证50年不用再挖开道路铺设管线。
这两个案例反应出了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只重政绩不重基础的作风在上世纪80-90年代尤为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许多有远见卓识的城市开始建设的共同沟。所谓共同沟,是指在地下挖掘隧道,将原本均为单独埋设的水、电、气等各类市政管线集中放置在一条地下隧道里,隧道同时留出供检修人员行走的通道,在必要的位置上,“共同管沟”设有通往地面的出入口。管线入共同管沟后,每根管线都会注明所属单位,万一哪根管线出了故障,只要打开接点处的井盖,便能立即查找到所属管线的所在位置,直接施工。“它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避免了由于埋设或维修而导致道路多次开挖的麻烦。”
建设共同管沟从技术上讲并无难度,但在中国,推进的的步履却一直艰难。和盘根错节的地下管线一样,管线背后的利益格局颇为复杂。一直以来的惯例是,自来水管、污水管、电力管线、煤气管、通讯电缆等管线铺设各自为政。多头管理、利益平衡的结果是,城市的道路不断出现拉链现象,挖了埋,埋了再挖。“平时各个部门就各自养着系统内的施工队,一个项目下来,动辄上百万,利益十分可观。”
通过采访得知构建共同沟设计多个部门的利益损失,施工队宁愿选择先挖后罚钱也不愿从共同沟经过,所以共同沟的建立还需要国家法律的出台支撑.就我们了解。铺设一公里共同沟的费用大概是3000万元人民币,这对政府的投入是很大的考验。因为地下管线的建设费用巨大但效果不甚明显。我们采访中安光工程师告诉我们,建设共同沟的初投资大概要比普通管线高40%但是总使用成本却下降50%。
建立统一调度地下管网改造与维修的单位:
由于各类地下管线权属单位不同,其敷设设计、经费来源、管理方法也各不相同,各有各的计划,各有各的安排,最后造成管线埋设、管理混乱,给城市发展埋下了隐患。城市各大企业建设的专用管线,又有城建及各管线单位建设的市政管线,都不是与道路同期建设的,后期建设的地下管线为避让现状管线或构筑物,在地下的走向很不规律,进行市政管线规划管理时只能依靠经验积累、跑现场数井盖,或建设单位申报项目时以提供的相关图纸作为确定线位的依据,因缺乏精确的地下管线数据,管理者在办理管线手续时心中无底,惴惴不安!
能够有效的避免铺设好的道路面临从新开挖以及合理的解决资源浪费的办法之一是建立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核心,实现与计算机辅助技术(cad)和办公自动化(oa)相集成,具有空间决策支持和专家系统综合分析能力的综合性管线信息系统,也是一个关系到人民生活问题的复杂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所提供的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功能,为复杂管网系统的管理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途径。
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组成部分的城市地下管线由单
一、简单的形式发展到多类别、多权属和布局复杂的管线网。城市建设高速发展与落后的管理手段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任何一种管线发生故障都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必须尽快按照城市规划管理的要求,根据城市的条件采取最经济合理的普查方法,查明城市建成区或城市规划发展区内的地下管线现状,获取准确的管线数据,建立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详实的资料。
对新城区的规划中要对地下管网进行单独的设计施工:
要使城市地下管道得到合理的规划必须从城市建设管理着手,然而城市建设管理长期以来重视地上忽视地下,难以建立一套科学、严格的管理程序,因人员变动、地下管线的更新等因素,导致地下管线档案资料不统一、残缺不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关系数据库技术的成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建立城市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库、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已经在技术上完全成熟。目前国内有些城市已经或者正在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大体上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 gis 模式,第二种是成图系统加属性信息管理系统模式。gis 模式除具有成图系统和属性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外,还具有空间综合分析的功能,是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模式,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模式。然而,这种模式一般投资比较大、开发周期比较长。第二种模式是采用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某个 cad 绘图软件研制而成。这种模式一般来讲投资比较小,开发周期短。但是这种系统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没有有机的接合,对将来的综合分析决策带来了困难。目前来讲用得比较少,是一种早期的系统。经过调研我认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化应是“数字”的一个组成部分,应以“数字信息”的开发建立为契机,通过具体的数据采集,开发建立“数字信息”中的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
首先,必须采集地下现状管网实时属性,建立基础数据库,管线属性其实包含管线位置数据和管线附属属性。管线位置数据指管线线位、标高、相邻管线间距等具体内容。该项工作需要各相关管线部门的极力配合,探测费用及电子地形图资料收集费用高。普查可进行地块划分,分步实施,例如先做城市主、次干道、重要地块管线普查,形成城市管线数据库雏形,再逐步以小区为单元进行大面积普查。
其次,在基础数据库上开发管线动态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两个模块:综合处理模块与批后处理模块。综合处理模块主要实现地下管线属性查询、更新,错误管线编辑,数据导入、导出,图幅调图,区域调图,坐标调图,任意区域的图形裁减和输出,断面分析,净距分析,交叉口分析,报表打印输出,系统安全管理,用户分配和角色定义等功能。批后处理模块主要实现管线竣工测量中的成图作业以及对管线竣工测量工程的跟踪管理。管线竣工后可以直接提交综合处理模块进行管理。各个模块之间有机集成,实现地下管线测量数据从采集、核查、入库到数据管理和分析的自动化管理。
再次,是以“数字信息”为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城市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平台的建设指导原则是“统一、通用、科学、标准、共享”。“数字信息”已于 2000 年开始搭建,并已形成初步雏形,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中的实时数据应成为“数字信息”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数字信息”打破部门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在统一、标准的基础数据平台上,实现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
作为“数字信息”组成部分的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化工程同样不是一朝一夕、一个项目、一项计划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一种真正体现全社会意志的集体行动,它的实现必将使全社会受益。结语:
观看一些影视作品,总是让我们觉得地下空间很神秘,也很美妙,让人忍不住有去探险的冲动。然而现实却相当残酷,有人坐在家中悠闲生活,畅想未来,有人正在让美发师为自己打理形象,准备去赴一个美丽的约会,却因为这潮湿、阴暗、脏乱的地下管道,永远见不到明天。不得不说,我们的地下世界,一点不可爱,而如何去解决这些顽固的“地雷”,是应该引起重视的时候了。实践图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