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现状与改进方案”的调研报告_
嘉定区实验小学 高红卫
按照中共嘉定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现状调研工作的要求,嘉定区实验小学党支部积极行动,由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副校长牵头,中层干部、教师代表组成的专题调研工作小组,围绕“提升关注力和执行力,当好‘八大员’,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主题,在学校分条线、分部门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提高了许多非常有益的参考数据。
一、调研目的
本部门的调研目的,主要在于了解目前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听取他们对学校德育工作现状的意见和建议,特别就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问题,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
二、调研形式和方式
调研主要通过发放调查卷和组织访谈进行。通过认真研究调研内容,制定调研方案,于10月9日——10月31日期间开展了详细具体的调研工作,发放全校家长问卷1562份,随机发放家长问卷174 份,召开师生座谈会2个,访谈教师、学生50人,在此基础上,组织专人进行归纳统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再商议采取相应的对策。
三、调研结果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告诉我们了对青少年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专业从事教育的学校理所当然地应肩负起主要的职责。多年来,学校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无论在时间、精力还是人力、物力,都给予了极大的投入,可以说,学校在尽最大的努力将上级对德育工作的指示精神进行贯彻落实。但我们也清醒的意识到,目前的学校德育工作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德育的实效性,一直是困扰学校的一个难题。德育实效性不明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进行全面的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去逐步改变德育工作的现状,逐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大家习惯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责任归给学校,是因为学校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这个特殊的地位决定的,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学校的教育有着时空等局限性,特别是还有许多的因素会干扰、制约学校的教育,所以,学校德育的实效就会大打折扣。根据我们的实践体会和本次对家长问卷、师生访谈等的结果分析,认为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观念影响。“重智育而轻德育”这种观念是非常普遍的,95%以上的家长都有这样的认识(其中25%的家长认为是受目前的高考制度所迫才有这样的观点),75%以上的老师也是这样的认识,即使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骨干力量——班主任,也有65%以上的人是这样的认识。因为很多人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当然就不会认真去做有关的工作,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就自然地打了折扣。
2、文化考试压力大。除了传统观念外,考试这个“紧箍咒”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家做好德育工作的精力和热情,95%以上的老师、家长,为了学生(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也自然就相对放松对学生(孩子)道德教育。
3、评价标准模糊。相对来说,道德教育的好坏一般都很难量化,一般也很难单纯用结果来衡量好坏,评价的复杂性、标准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后果是经常打击教育者有时甚至是被教育者的积极性,在调查中,60%以上的老师、家长认为德育工作成效不明显,70%以上的老师觉得做德育工作积极性不高,因为看不出好坏,辛苦是白辛苦。
4、社会的负面影响。学生离开学校后在其它时间、场合也在不断地接受各种的教育,很多情况下这种教育多是一种行为表现,比学校老师的言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所以,许多不良的行为大大地降低了学校正面教育的效果,几乎百分之百的学生家长和老师都赞同这一观点。
5、学校自身的功利倾向。凡是工作都要讲究成绩好坏,所有单位为了提高工作效益都会有考核,学校也不例外,所以也出现了对德育工作的考核。但德育工作的特殊性给德育评价带来很大的难度,人的趋利性迫使德育工作者有时只能采取极端的、急功近利的、表面敷衍的一些做法来实施德育,效果当然不会好,50%以上的老师(75%以上的班主任)持有这样的观点。
四、思考和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制约学校德育实效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而这几个方面又都是相互关联的,非常复杂的,不能指望在短期内解决。从学校角度来所,我们认为,可以首先加强德育骨干队伍(班主任)的建设,通过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使班主任的专业思想和专业知识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然后运用综合手段,多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学校德育实效低下的问题,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让班主任“愿”做
我们坚持认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首先以班主任专业思想的发展为根本。也就是必须使更多的教师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热爱班主任工作。这就必须通过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到。
主要通过舆论宣传等手段,端正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肯定班主任在教育中的付出和成绩,从而使班主任产生成就感、光荣感,愿意在班主任这个岗位去辛勤地耕耘。
考试评价制度的逐步改革,也可以使班主任老师从学习成绩的巨大压力下解放出来,社会舆论和家长对教育的观念也会逐步转变,可以使班主任工作更好地开展,有助于教师乐于担任班主任工作岗位。
2、确立持证上岗制度 让班主任“善”做
解决了愿意做的问题,能不能做好就要看班主任的水平。为了确保班主任队伍素质,加快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我们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规范,规定新班主任必须在完成一定量的培训,具备一定的资格后才能持证上岗。这种准入制度的确定可以确保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
为了使班主任的思想和业务素质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对于在岗班主任,可以采取分批轮训的办法组织培训。具体做法是:由上级主观部门制定计划,统一部署。形式可以是集中培训,也可以是指导老师到基层进行授课。必要时,也可以采取网上培训的方法。对培训合格人员办法证书,班主任持证上岗。为了不影响日常工作,可以采取培训内容“菜单式”,培训时间“活动式”,培训形式“多样式”的方法进行。
3、建立科学奖惩政策 让班主任“乐”做
为了确保把优秀的教师吸引到班主任队伍中来,可以由教育行政部门做出相应的规定。如,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时,必须具备一定量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在评优时对班主任或班主任经历长的给予优先;对新教师做出硬性规定,未达到一定班主任年限的不予晋升职称等。除此之外,为了对在岗班主任进行激励,可以参照学科名师制度建立“班主任名师”制度,每年(或几年)评出班主任名师(班主任带头人或骨干班主任),同时给予相应的津贴作为奖励,以达到对班主任工作的肯定和激励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德育实效的好坏,和学校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学校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应当运用行政手段和奖励政策。
教育引导。学校可以通过教育和鼓励,引导优秀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热爱班主任岗位,做好班主任工作。
行政考核。在学校内部考核奖励中体现对班主任的优惠政策。表现在,在安排分工时充分考虑班主任的工作量;在各种评优考核时,同等情况下优先考虑班主任。
物质奖励。在政策许可的范围,提高班主任津贴额度,学校在制定奖金分配方案时,充分体现对班主任的倾斜。
新时代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符合新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我们相信,在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一定能够顺利地推进。我们的班主任一定会勇敢地面对新挑战,与时俱进,积极进取,不断提升专业素质,成长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型班主任,学校的德育实效在全体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第二篇:关于“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现状与改进方案”的调研报告_(范文模版)
关于“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现状与改进方案”的调研报告
嘉定区实验小学
按照中共嘉定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现状调研工作的要求,嘉定区实验小学党支部积极行动,由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副校长牵头,中层干部、教师代表组成的专题调研工作小组,围绕“提升关注力和执行力,当好‘八大员’,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主题,在学校分条线、分部门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提高了许多非常有益的参考数据。
一、调研目的本部门的调研目的,主要在于了解目前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听取他们对学校德育工作现状的意见和建议,特别就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问题,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
二、调研形式和方式
调研主要通过发放调查卷和组织访谈进行。通过认真研究调研内容,制定调研方案,于10月9日——10月31日期间开展了详细具体的调研工作,发放全校家长问卷1562份,随机发放家长问卷174 份,召开师生座谈会2个,访谈教师、学生50人,在此基础上,组织专人进行归纳统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再商议采取相应的对策。
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告诉我们了对青少年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专业从事教育的学校理所当然地应肩负起主要的职责。多年来,学校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无论在时间、精力还是人力、物力,都给予了极大的投入,可以说,学校在尽最大的努力将上级对德育工作的指示精神进行贯彻落实。
但我们也清醒的意识到,目前的学校德育工作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德育的实效性,一直是困扰学校的一个难题。德育实效性不明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进行全面的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去逐步改变德育工作的现状,逐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大家习惯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责任归给学校,是因为学校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这个特殊的地位决定的,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学校的教育有着时空等局限性,特别是还有许多的因素会干扰、制约学校的教育,所以,学校德育的实效就会大打折扣。根据我们的实践体会和本次对家长问卷、师生访谈等的结果分析,认为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观念影响。“重智育而轻德育”这种观念是非常普遍的,95%以上的家长都有这样的认识(其中25%的家长认为是受目前的高考制度所迫才有这样的观点),75%以上的老师也是这样的认识,即使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骨干力量——班主任,也有65%以上的人是这样的认识。因为很多人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当然就不会认真去做有关的工作,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就自然地打了折扣。
2、文化考试压力大。除了传统观念外,考试这个“紧箍咒”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家做好德育工作的精力和热情,95%以上的老师、家长,为了学生(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也自然就相对放松对学生(孩子)道德教育。
3、评价标准模糊。相对来说,道德教育的好坏一般都很难量化,一般也很难单纯用结果来衡量好坏,评价的复杂性、标准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后果是经常打击教育者有时甚至是被教育者的积极性,在调查中,60%以上的老师、家长认为德育工作成效不明显,70%以上的老师觉得做德育工作积极性不高,因为看不出好坏,辛苦是白辛苦。
4、社会的负面影响。学生离开学校后在其它时间、场合也在不断地接受各种的教育,很多情况下这种教育多是一种行为表现,比学校老师的言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所以,许多不良的行为大大地降低了学校正面教育的效果,几乎百分之百的学生家长和老师都赞同这一观点。
5、学校自身的功利倾向。凡是工作都要讲究成绩好坏,所有单位为了提高工作效益都会有考核,学校也不例外,所以也出现了对德育工作的考核。但德育工作的特殊性给德育评价带来很大的难度,人的趋利性迫使德育工作者有时只能采取极端的、急功近利的、表面敷衍的一些做法来实施德育,效果当然不会好,50%以上的老师(75%以上的班主任)持有这样的观点。
四、思考和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制约学校德育实效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而这几个方面又都是相互关联的,非常复杂的,不能指望在短期内解决。从学校角度来所,我们认为,可以首先加强德育骨干队伍(班主任)的建设,通过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使班主任的专业思想和专业知识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然后运用综合手段,多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学校德育实效低下的问题,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我们坚持认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首先以班主任专业思想的发展为根本。也就是必须使更多的教师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热爱班主任工作。这就必须通过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到。
主要通过舆论宣传等手段,端正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肯定班主任在教育中的付出和成绩,从而使班主任产生成就感、光荣感,愿意在班主任这个岗位去辛勤地耕耘。
考试评价制度的逐步改革,也可以使班主任老师从学习成绩的巨大压力下解放出来,社会舆论和家长对教育的观念也会逐步转变,可以使班主任工作更好地开展,有助于教师乐于担任班主任工作岗位。
2、确立持证上岗制度
解决了愿意做的问题,能不能做好就要看班主任的水平。为了确保班主任队伍素质,加快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我们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规范,规定新班主任必须在完成一定量的培训,具备一定的资格后才能持证上岗。这种准入制度的确定可以确保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
为了使班主任的思想和业务素质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对于在岗班主任,可以采取分批轮训的办法组织培训。具体做法是:由上级主观部门制定计划,统一部署。形式可以是集中培训,也可以是指导老师到基层进行授课。必要时,也可以采取网上培训的方法。对培训合格人员办法证书,班主任持证上岗。为了不影响日常工作,可以采取培训内容“菜单式”,培训时间“活动式”,培训形式“多样式”的方法进行。
3、建立科学奖惩政策
为了确保把优秀的教师吸引到班主任队伍中来,可以由教育行政部门做出相应的规定。如,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时,必须具备一定量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在评优时对班主任或班主任经历长的给予优先;对新教师做出硬性规定,未达到一定班主任年限的不予晋升职称等。除此之外,为了对在岗班主任进行激励,可以参照学科名师制度建立“班主任名师”制度,每年(或几年)评出班主任名师(班主任带头人或骨干班主任),同时给予相应的津贴作为奖励,以达到对班主任工作的肯定和激励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德育实效的好坏,和学校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学校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应当运用行政手段和奖励政策。
教育引导。学校可以通过教育和鼓励,引导优秀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热爱班主任岗位,做好班主任工作。
行政考核。在学校内部考核奖励中体现对班主任的优惠政策。表现在,在安排分工时充分考虑班主任的工作量;在各种评优考核时,同等情况下优先考虑班主任。
物质奖励。在政策许可的范围,提高班主任津贴额度,学校在制定奖金分配方案时,充分体现对班主任的倾斜。
第三篇:学校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学校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强化德育队伍建设,以活动为抓手增强德育工作实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问题:
1.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认识依然存在。部分教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好,教师有业绩,学校有光彩,这是现实的、看得见的东西,因而,不愿把精力和时间更多的花在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上。
2.德育工作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由于受安全因素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常把“不出事”作为最高标准,给学生创设亲身感悟与实际体验的机会较少,导致学生很难有震撼心灵和刻骨铭心的教育实践,使原本实践性很强的德育成了简单的概念灌输和纯粹的道德说教。
二、工作建议:
1.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把班主任培训当作常规工作来抓,形成制度。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课例比赛、工作论坛等活动,提高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组织班级活动、开展思想教育等工作的能力。
2.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进一步明确分管工作副校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责任,从上到下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一是分管工作副校长开展好每周一次国旗下的讲话;二是政教主任、团委书记每周至少了解一个班的德育工作情况;三是班主任要密切了解全班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家庭等方面的状况,认真做好班主任工作日志;科任老师要积极主动配合班主任工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激励工作。校长、分管工作副校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班主任平时要有意识通过科任老师、学生干部或主动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情况。3.进一步改进激励机制。加大德育队伍接受培训教育机会,尤其是要加强德育领导干部和名班主任培养对象的培训,积极为他们创造必要的进修学习和社会考察的条件,提升全员育人的工作水平。要为班主任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支持他们经常地、细致地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在绩效工资中适当提高班主任的待遇,形成一种在校老师都乐意当班主任、当班主任有光荣感和优越感的良好氛围。
指导老师:张小军
第四篇:城市地下管道现状与改进调研报告[范文]
城市地下管道现状与改进调研报告
摘 要 : 针对当前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现状与不足,结合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数据库的优越性,提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与技术实施方案。
关键词: 管线、信息、共同沟
前言:
“到地铁看瀑布”、“到武汉来看海”„„
2011年入夏以来,北京、成都、武汉等城市陆续遭遇大雨。类似段子风传网络。
每当路过一个新修的道路或者老城区的时候、路边总是尘土飞扬而且经常反复开挖。
地下管线是保证城市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为城市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运营条件,是城市的“生命线”,即由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煤气、热力、电视、路灯、工业、公交等组成,地下管线线位的选址在数据上的一点偏差都可能带来增加工程量或不可估量的安全事故。
长期以来,由于地下管线属于隐蔽工程、只见投资不见效益等原因,使地下管线管理手段和水平滞后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主要表现有城市地下管线投资多元化、难规划、地下管线建设与道路建设不同步等实际问题。目前呈现出先修路后建管线被百姓称为“拉链马路”的现象普遍存在。在道路修建过程中地下管线基础资料严重缺乏,致使地下管线事故频发。由于对地下管线现状资料缺乏应有的了解,给城市管线的规划管理工作带来极大不便,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甚至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鉴于此 , 我们更要运用科学完善的管理手段,合理利用有限的地下空间资源,综合规划各类市政管线设施,提高城市地下管线综合承载力,发挥其社会效益。
一.调研时间:2011年7月9日
二:调研地点:山东省能源建筑设计院、海南省建筑设计院、青岛市高新区排水工程处、日照建筑设计公司等。
三、调研目的:通过向专业的社会人士咨询确定调研的主要方向以及通过同学们分散参观实习和调研,对各个城市地下管道的规划以及主要施工单位进行采访和调研,并对具体的对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并认识到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今后的城市管道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调研内容: 我们通过三种途径来进行调研
1.采访调研:通过向地下管线铺设及维护的相关部门采访来了解地下管线的现状与改善难点 2.问卷调查:通过在超市、街道旁发放问卷调查来了解市民对地下管线的了解情况及关注点
3.技术探寻:通过网络及咨询学校有关专业的老师还有施工处的工程师得到地下管线改良的方法。⑴调研实施情况
我们在2011年7月10日采访了山东省能源建筑设计院的工程师向维礼先生,他首先对我们关注地下管网的构造表示了赞赏。同时向先生对我们进行讲解了目前地下管网的主要构成与调研应进行的方向.2011年8月7日 我们在青岛市高新区排水工程处采访了工程师安光。他向我们介绍了青岛市老城区的地下管网的建设及浮山湾的地下管网问题还有高新区在地下管网方面的工作重点。
2011年7月15日 我们在济南市家乐福解放桥店内发放调查问卷。详细了解了市民们对地下管网的意见与希望。⑵调研结论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市民反映最高的几个地下管网问题是: 1.强降雨时道路积水严重,排水不力
2.排污管道及给水管道发生爆管事件频繁,影响正常生活
3.“拉链公路”现象严重,道路反复开挖,劳民伤财
带着这几个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整理了一下现在城市地下管网的现状总结
1.以前的管道老化严重。我们地下的这些管道,历史最悠久的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比如南京最老的供水管道就是在这个时候埋下的,而天津最早的地下管道也可以追溯到200年前,长春的很多管线也是从日伪时期开始就没有换过。老化的管线,是不折不扣的安全隐患。
2.现在反复开挖,地下空间拥挤不堪。相信大家都对“马路拉链”见惯不惊了,地下被反反复复地挖开,这次埋自来水管,下次埋天然气管道,再下次埋通信管线……如此这般,地下空间越来越拥挤,地表也越来越脆弱。数十家施工单位各挖各的,各埋各的,地下的管线纵横交错,这根搭在那根上,完全没有章法。3.施工不规范,临时更改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过施工人员挖开一看,竟然已经没有空间了,于是把管线硬塞进去。另外,当施工时遇到一些情况时,施工方往往做出临时的更改,这些更改后的管网,有时候连他们自己也弄不清了。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复杂。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点。
1.政府投入资金有限。相对于高楼大厦及大型地标性大桥、铁路等建设,政府不愿意在很难在当下显示政绩及功能的公共设施上投入大量资金,这制约了地下管网的科学建设的步伐。
2.规划的起点不够高。中国大中城市之所以会在近几年集中的爆发地下管网事件。很大程度是因为上世纪80-90年代高速发展的新城市老化。而当时规划的眼光没有考虑到现在的情况,引起维修困难,改造困难的局面。
3.缺乏统一管理、协调老旧地下管线改造与维修的组织。据我们调研得知,外国也有挖路的时候,但是基本是几家公司或单位统一协调,同时施工,大大地节约了成本。
解决地下管网现状的办法与对策 1.建设共同沟
2.实行雨污分离的地下排水设计
3.建立统一调度地下管网改造与维修的单位
4.对新城区的规划中要对地下管网进行单独的设计施工 下面我们对这几项措施进行单独说明
共同沟的建设与雨污分离的地下排水管线建设:
案例1:我们在青岛调研期间曾发现几个有趣的现象:在老城区的地下给排水管道是德国在1901年建设的,而现在又加装的电缆与光缆等也未让老城市反复开挖道路,经过调研我们得知在1898年德国占领青岛的时候,德国为了把青岛建设成模范的殖民地,特意从德国调集了一批一流的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师来到青岛。按照19世纪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进行了青岛的城市规划。现存的青岛地下管线有三个至今还是在中国大中城市有标杆式的意义的指标
1.地下建设有37.5公里的共同沟,截面积之大使现在布满各种管线后的共同沟仍然能允许轿车自由行进。2.自1901年实施雨污分离的地下管道。老城区地下有29.97公里的雨水管道,41.07公里的排污管道,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实施雨污分离的城市,这个设计也保证了在百年之后的今天,老城区的排水仍然无比给力,备受赞誉,很多来参观的专家都表示,德国人修建这种级别的排水措施,真是想内涝都难!
3.排水管道的截面是上宽下窄的鹅蛋型。高80厘米,宽40厘米,下面较窄的部分贴有瓷砖,这种设计减少了管道受力而且使得在雨水流量较小时仍保持较高流速,减少泥沙沉积,减轻维护压力。贴上瓷砖更能防腐蚀。延长了使用寿命。
4.“雨水斗”的设计更是精巧,雨水斗横截面呈“h”形,雨水流入后。脏物被沉积在左边的“斗”中,而质量较轻的雨水顺着右边的管道排走。如此一来,杂物容易清理。也不会造成堵塞。
案例2:同样是在青岛,90年代开始,用十年的时间在香港中路以东建成了一座新的青岛城,原本的浮山社从荒凉的郊区变成了高楼林立的新城区,但是现在这一区域内的地下管线经常出现爆管。居民反应很大。原因就是当初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后来市政府东迁而导致人流增多。地下管线不堪重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青岛市在高新区建设时建设了长达64公里的共同沟。可以预防五十年一遇的大雨并保证50年不用再挖开道路铺设管线。
这两个案例反应出了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只重政绩不重基础的作风在上世纪80-90年代尤为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许多有远见卓识的城市开始建设的共同沟。所谓共同沟,是指在地下挖掘隧道,将原本均为单独埋设的水、电、气等各类市政管线集中放置在一条地下隧道里,隧道同时留出供检修人员行走的通道,在必要的位置上,“共同管沟”设有通往地面的出入口。管线入共同管沟后,每根管线都会注明所属单位,万一哪根管线出了故障,只要打开接点处的井盖,便能立即查找到所属管线的所在位置,直接施工。“它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避免了由于埋设或维修而导致道路多次开挖的麻烦。”
建设共同管沟从技术上讲并无难度,但在中国,推进的的步履却一直艰难。和盘根错节的地下管线一样,管线背后的利益格局颇为复杂。一直以来的惯例是,自来水管、污水管、电力管线、煤气管、通讯电缆等管线铺设各自为政。多头管理、利益平衡的结果是,城市的道路不断出现拉链现象,挖了埋,埋了再挖。“平时各个部门就各自养着系统内的施工队,一个项目下来,动辄上百万,利益十分可观。”
通过采访得知构建共同沟设计多个部门的利益损失,施工队宁愿选择先挖后罚钱也不愿从共同沟经过,所以共同沟的建立还需要国家法律的出台支撑.就我们了解。铺设一公里共同沟的费用大概是3000万元人民币,这对政府的投入是很大的考验。因为地下管线的建设费用巨大但效果不甚明显。我们采访中安光工程师告诉我们,建设共同沟的初投资大概要比普通管线高40%但是总使用成本却下降50%。
建立统一调度地下管网改造与维修的单位:
由于各类地下管线权属单位不同,其敷设设计、经费来源、管理方法也各不相同,各有各的计划,各有各的安排,最后造成管线埋设、管理混乱,给城市发展埋下了隐患。城市各大企业建设的专用管线,又有城建及各管线单位建设的市政管线,都不是与道路同期建设的,后期建设的地下管线为避让现状管线或构筑物,在地下的走向很不规律,进行市政管线规划管理时只能依靠经验积累、跑现场数井盖,或建设单位申报项目时以提供的相关图纸作为确定线位的依据,因缺乏精确的地下管线数据,管理者在办理管线手续时心中无底,惴惴不安!
能够有效的避免铺设好的道路面临从新开挖以及合理的解决资源浪费的办法之一是建立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核心,实现与计算机辅助技术(cad)和办公自动化(oa)相集成,具有空间决策支持和专家系统综合分析能力的综合性管线信息系统,也是一个关系到人民生活问题的复杂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所提供的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功能,为复杂管网系统的管理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途径。
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组成部分的城市地下管线由单
一、简单的形式发展到多类别、多权属和布局复杂的管线网。城市建设高速发展与落后的管理手段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任何一种管线发生故障都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必须尽快按照城市规划管理的要求,根据城市的条件采取最经济合理的普查方法,查明城市建成区或城市规划发展区内的地下管线现状,获取准确的管线数据,建立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详实的资料。
对新城区的规划中要对地下管网进行单独的设计施工:
要使城市地下管道得到合理的规划必须从城市建设管理着手,然而城市建设管理长期以来重视地上忽视地下,难以建立一套科学、严格的管理程序,因人员变动、地下管线的更新等因素,导致地下管线档案资料不统一、残缺不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关系数据库技术的成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建立城市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库、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已经在技术上完全成熟。目前国内有些城市已经或者正在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大体上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 gis 模式,第二种是成图系统加属性信息管理系统模式。gis 模式除具有成图系统和属性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外,还具有空间综合分析的功能,是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模式,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模式。然而,这种模式一般投资比较大、开发周期比较长。第二种模式是采用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某个 cad 绘图软件研制而成。这种模式一般来讲投资比较小,开发周期短。但是这种系统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没有有机的接合,对将来的综合分析决策带来了困难。目前来讲用得比较少,是一种早期的系统。经过调研我认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化应是“数字”的一个组成部分,应以“数字信息”的开发建立为契机,通过具体的数据采集,开发建立“数字信息”中的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
首先,必须采集地下现状管网实时属性,建立基础数据库,管线属性其实包含管线位置数据和管线附属属性。管线位置数据指管线线位、标高、相邻管线间距等具体内容。该项工作需要各相关管线部门的极力配合,探测费用及电子地形图资料收集费用高。普查可进行地块划分,分步实施,例如先做城市主、次干道、重要地块管线普查,形成城市管线数据库雏形,再逐步以小区为单元进行大面积普查。
其次,在基础数据库上开发管线动态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两个模块:综合处理模块与批后处理模块。综合处理模块主要实现地下管线属性查询、更新,错误管线编辑,数据导入、导出,图幅调图,区域调图,坐标调图,任意区域的图形裁减和输出,断面分析,净距分析,交叉口分析,报表打印输出,系统安全管理,用户分配和角色定义等功能。批后处理模块主要实现管线竣工测量中的成图作业以及对管线竣工测量工程的跟踪管理。管线竣工后可以直接提交综合处理模块进行管理。各个模块之间有机集成,实现地下管线测量数据从采集、核查、入库到数据管理和分析的自动化管理。
再次,是以“数字信息”为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城市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平台的建设指导原则是“统一、通用、科学、标准、共享”。“数字信息”已于 2000 年开始搭建,并已形成初步雏形,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中的实时数据应成为“数字信息”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数字信息”打破部门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在统一、标准的基础数据平台上,实现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
作为“数字信息”组成部分的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化工程同样不是一朝一夕、一个项目、一项计划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一种真正体现全社会意志的集体行动,它的实现必将使全社会受益。结语:
观看一些影视作品,总是让我们觉得地下空间很神秘,也很美妙,让人忍不住有去探险的冲动。然而现实却相当残酷,有人坐在家中悠闲生活,畅想未来,有人正在让美发师为自己打理形象,准备去赴一个美丽的约会,却因为这潮湿、阴暗、脏乱的地下管道,永远见不到明天。不得不说,我们的地下世界,一点不可爱,而如何去解决这些顽固的“地雷”,是应该引起重视的时候了。实践图片如下:
第五篇:学校德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学校德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学校德育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人们对它普遍寄予无限的期待,期待它应该承载最多的德育权利与义务,期待它把一张白纸一样的孩子送进学校,出来时是一幅锦绣前程的名画。虽然这个期待不切合实际,实现它有相当大的困难,但我们应该竭尽所能。因为期待是对我们的信任,期待是对我们最好的评价。
为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实施学校德育工作时,应该旗帜鲜明地将坚持以德为先的理念贯彻到办学和教学整个过程中,并不断地创新德育工作形式,丰富德育工作内容,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的感染力,并增强性、实效性。然而,学校德育工作在具体实施时,并非我们想象那么简单,因为现实生活中人心思钱,人心思玩、人心浮躁、人性冷漠、独生子女、隔代养等突出问题的存在,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境外,这无疑给学校管理者或教育者,无论在工作内容、工作强度上、还是工作难度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要求学校管理者或教育者除要勇敢面对之外,更要深入调查分析现实德育工作的针对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有效途径。
(一)学校德育现状及分析
1、德育内容上,存在假、大、空现象。
①德育内容停留教材上。虽然新教材要求课程生活化,但在实际操作中,学校还是停留在教师教、学生考的层面上。全省一面、千人一面的教材,造就出全县一样的教案、造就全县一样的练习册、造就全县期末统一的试卷,这些运用教材的做法,怎么能为孩子创造适合的环境,这怎么能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教材与生活两张皮,教材与生活相脱节。
②德育内容陈旧,停留在过去的和现存的东西,没有针对性。一是几年共一教 案,几年共一讲稿,几年共一活动设计:如:国旗下的讲话,是去年的,今年再讲;难道今年的开学、放学典礼人与物跟去年是一样的吗?二是次次用别人的东西。德育会议上的讲座,全是下载的或翻新的;家长会上的讲话稿偷梁换柱,班主任总结也是千篇一律,心得体会更不用说了,雷同的大有人在,三是德育内容停留在框框条条之中,没有做到与时倶进,没有将传统教育赋予新的育有作用
1吗?回答是肯定的,没有。没有针对性的教育没有创新的教育是毫无意义。如果现在搞“福娃进北京”活动会怎么样?
③德育内容大而全,无可操作性。如弘扬民族精神,这个题目对小学德育活动太大了,无论你怎么教育,无论你搞再多的东西,操作是困难的,并且没有好的结内容。试想象一下,这教果。(其实可以分解为四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还可以将其进一步分解成小题目、小的活动去做)
2、办学理念、德育观念上。表现在重智育,轻德育,唯分数论。
开学时,学校进行一周的入学教育,而班主任真正按学校要求做的人不多,政教处发的《好习惯歌谣》,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检查的结果仍然有三个班不能背;班会、队会被占用的现象大有人在;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想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更不现实,教师怕耽误教学进度,影响学生考试;殊不知如果学生的行为出现问题时,教师耽误的时间更多,遇到的麻烦更大。其实真正问题的症结在于学校办学理念出现偏差,教师德育观念出现偏差,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出现偏差。
3、德育形式上,表现单一。重形式,轻落实。德育形式不能总是停留在一种形式里,诸如发一份文件,开一次会议、开办一次讲座、开展一个活动、搞一个启动仪式、举行两次检查;或是单一的说教、批评、交流、评价。这些单一的陈旧的模式,其实是造成德育现状的根本原因。德育形式应该在有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多元的改变;德育的效果很多时候取决于德育形式的多样化和创新。我们德育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特点是需要德育形式常换常新的,好奇是他最基本的条件,接受新奇的事物的应激反应是学生根本的表现。实践证明,越是新奇的教育方式,越是新奇的德育形式,学生越是好奇,越是容易接受。当然只有在接受的前提下,才有希望进行下一步的行为改变和意识升华。
4、学校德育环境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同程度地被染化、软化和同化。当前,有极少数学校教育者存在轻松思想,不是自己的事,坚决不做;是自己的能避就避,尽量不做,留给别人做,留给爱做事的做;升旗仪式不到场,班会、队会不开或三言两语就结束,想学习的人很少,有时间就进行娱乐活动。当前在管理者、教育者中,也存在着为评职而工作的现象。只要有利于评职的事,无论是备课、讲课、听课还是写论文,都毫不犹豫地接受,评上后却不同
了,学校安排其做事,却判若两人。评上中高的教育者更不用说了。急功近利的思想的存在,学校德育环境不坏才怪。
当前,由于学校管理体制原因,学校德育环境不同程度地受到“教育行政化”的影响,校长无法独立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如:晋升、评职、评模、进人上不能完全、正常地按公正的程序走下去,这大大地影响教育者乃至管理者的积极性,要知道教师是实践德育的主体,是将德育多样化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德育形式的创新和操作取得效果。如果失去了积极性的教师、校长,那他还有激情地去创新德育教育形式吗,不可能。只能是按照原本的教育方式,采用说教、语言评价、单一指导等简单、粗俗的方法去做,当然这将对德育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直至德育教育失败。
(二)学校德育应对策略
1、找准德育工作的切入点。以治理卫生环境为切入点,以少先队阵地为依托,建立学生文明监督岗,实行“星、卡”管理机制,开展“文明月”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班、队会、升旗仪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加强学生卫生意识的培养,并在全校广泛开展文明班级、文明路队、文明教室、文明学生评选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乐在其中,乐有所获。这为学校文化建设真正起到实质作用,更丰富了学校德育内涵。
2、抓住德育工作的基本点。作为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点有两个:一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见,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贯穿德育的全过程。二是教师队伍建设。因为教师是德育工作的组织者,是德育要求的实践者和示范者教师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中乃至日常言谈举止上都始终表现出应有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养,显示出高尚的人格尊严,学生才能听其言,信其道。为此,必须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尤其是注重师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并把它放在队伍建设的核心地位,当作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点来抓实抓好,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建立一支具有爱岗敬,业、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尽心尽职、爱校如家的主人翁精神,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改革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让教师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抓住德育工作的平衡点。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时,要把握教师道德与教师利益、教师责任与教师义务、对教师制度管理与对教师人文关怀的对等和平衡。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的同时,又能调动实践德育的主体的创造性。在抓学生养成教育时,要把握学生心理需要、成长需要与品德讲授要求的平衡点。
4、抓住德育工作的关键点。一是强化选拨、管理德育队伍机制。班主任应通过自我推荐、辅导员推荐、学生推荐、学校审核来聘任,一经聘任后,再由班主作任邀约其他教师,除此之外,应落实教育部制订的《班主任新规定》。同时对少先队辅导员的选拨也要严格按科学程序进行操作,只在打造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知识过硬、能力过硬的德育管理干部,那德育工作效果就十分明显。二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德育教育要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用贴近学校、贴近生活、贴近家庭、贴近社会趣味性的故事,真切地反映出少年儿童的喜怒哀乐,巧妙地引导他们认知学理,语言富有儿童情趣,使用他们感到亲切、事迹真实,象在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激发他们做事的热情,引导他们学习做人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陶冶自己的情操,在榜样的激励下成长进步。三是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教育。品德是为核心的知情意行整合结构,儿童只有在环境中活动才能触摸世界,感知万物,才能导致认识结构的发展。让学生以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视角去参与体验生活,让他们感受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参与的辛劳,从而获得真情实感,在道德选择中形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以他人的身份、他人的视角去参与体验,让他们感受他人工作时的心情和责任、工作过程中的辛劳和规范、完成工作后的情绪和收获,形成一种以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尊重他人、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让学生进入设定的事件和设定的环境中去体验,以设定的事件和设定的环境为体验情境,让他们感受平时不易遇到但未来很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得出有益的心理准备,获得宝贵的人生体验。
1、德育工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由于上一个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本期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抓好教学质量上。特别是上届初三教师,忙碌一年到头,却落了个罚款的下场,一方面工作的积极性不如以前,另一方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本学科的教学之中,很少顾及德育工作;当前,社会评价学校,上级考核学校看升学率,学校考核教师主要看学科成绩,“一好遮百丑”。有的学校每周唯一的一节班会课也往往是被占用。由于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德育的时间和空间受到很大程度的挤压,“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学校德育工作弱化的根本原因。其二各个学科教育内容,不分年级高低,不管个性差异,一个模式,“一刀切”的现象比较突出。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有学生反映:校会老调重弹,国旗下讲话东拉西扯,团、队活动很不正常,至于社会实践活动,一学年也难得搞一次。
2.学生德育活动时间不够。安排学生进行德育活动,有时候很尴尬。现在学校的课程排的很满,很难让学生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做有充分准备的德育实践活动。
3.班主任德育意识不强。班主任忙于事务性的检查上交,从根本上忽视了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所以每次的德育例会成为了很多班主任诉苦的时间。班会活动只做记录,不开展活动,或者有一点点时间应付性的开展活动,剩下的时间用来上课,甚至直接上课。对于必须参加的大型德育活动,也只是选择一两个人训练,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存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懒散,熟视无睹,不能积极引导和纠正。比如做操。
4.全员育人成为一纸空文。开展德育活动,忙前忙后的是班主任;组织德育活动忙前忙后的处室管理人员。很少有主动关心德育活动的其他教师。全员育人,除了在课堂上能有所体现,课后很难见踪影了。学校制定的《全员德育工作考评》操作难度大,工作量大,加上但主观上努力不够,德育这一块在整个考核方案中所占比重很小。还有人反映,以往评选德育先进学校凭印象、凭上报材料,很少进行认真扎实的实效评估,评优的不公正也挫伤了一部分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5.教师的精神面貌待调整。教师的精神面貌对学生有相当的影响。升国旗讲话,队容不整;开会接电话,上课打手机,学生做操时、上课时大声喧哗,讲笑话或开不宜在学生存在的公共场合开的玩笑;学生进办公室是打游戏,种qq农场;对学生要求不严格等现象在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
6.三结合的教育力量失衡。学校是育人的殿堂,不但需要健康向上的内部环境,而且需要和谐净化的外部环境。目前学校周边的环境与学校育人要求很不协调,特别是撤乡并镇后,我校周边的环境令人担忧。尤其是失调失控的网吧,无人监管,有的孩子成天挂念上网,对涉世不深,自控力差,易受暗示的青少年学生产生诱惑和影响,成为现实生活没有网络生活精
彩的诱因之一。大多数青少年的品行不良也与家庭教育失当有很大关系。当前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单亲家庭,家庭破裂的孩子得不到亲情的温暖和应有的管束,容易受坏人的引诱和利用,进而走向邪路;二是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