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现状调查研究

时间:2019-05-12 19:3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现状调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现状调查研究》。

第一篇:中国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现状调查研究

中国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现状调查研究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

来源:《农村经济》作者:王友华 摘 要: 本文利用 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关于农村社区部分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社区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医疗保险建设得最好,但也是有不到 40%的人能够享受到。另外,养老保险、教育救助等内容在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中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关键词: 农村地区,社会保障,教育救助

从上世纪 50年代以来,中国逐渐形成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也形成了城乡二元社会保障结构。和城市相比,我国农村社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尚不健全,改革开放以来,这种二元社会格局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已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和学者的高度关注。我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在 2020年之前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当前社会保障的重点是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起步阶段,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献回顾世纪以来,关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文献大量增多。在众多相关文献中,有关农村医疗、养老保险的文献最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强,但相对于价格高昂的药费和医疗服务费,学者们都注意到了农村居民往往存在 “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 ”的风险。在 2003年之前,相当多的学者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各个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在我国农村迫切需要建立医疗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思考了我国建立农村医疗保险的模式。杨哲等对广东省进行分析后发现。农村居民医疗保健需求的增长明显滞后于经济及卫生资源的增长速度,认为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势在必行。有学者认为,当时中国政府已有能力开展农村医疗保障,只是要调整政府医疗卫生投入结构,以农村居民的重大疾病保障为重点。在对苏南农村传统合作医疗进行调查后,林闽钢也同样认为政府对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有效介入和积极支持,是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关键。王兰芳根据我国当时农村的实际情况及其医疗状况呈现的矛盾性,提出了整改

乡村医疗机构、开展社会医疗互助和鼓励商业保险等措施,以满足农村居民多层次的医疗需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之后,相关学者更多地把学术注意力放在了新农合的运行效果上,从不同的角度,如袁辉从公平与合作视角和刘波、任旭从经济学、精算原理和风险管理理论等角度,来研究制度是否达到了满足农村居民医疗需求的目标。

在分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时,学者们主要将其置于以下三个大的宏观历史背景之中: 一是我国特别是农村地区老龄化背景。二是结合本世纪我国政府以来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背景。三是我国城乡流动加剧、农村空壳化这个大的前提。如陈建兰,为了更好地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有学者还进行国际间的比较分析。陈桂华、毛翠英和张时玲分别对德国、日本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进行厂分析;余文静从文化差异这个角度分析了欧美和东亚国家队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借鉴意义。更多的学者,在自己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农村养老存在的严峻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不同思考。总之,学者们都强调在加强政府主体作用的同时,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应该多元化、多支柱。

随着上世纪 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学者们也关注到原依托于集体经济的农村贫困救济开始逐步陷入困境,农村中出现的贫困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本世纪我国开始试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之后,大量的研究围绕着农村低保的运行绩效、资金来源、公平性、如何更好地完善等展开。为了提高农村居民子女的教育水平,逐步摆脱农村贫困,政府从上世纪 80年代开始和民间一起实施希望工程,重点资助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子女的初级教育问题。本世纪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资助的力度,开始逐步推广针对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学学杂费免除政策,大大减轻了子女上学给家庭带来的负担。

从上述文献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有关研究文献中,除了医疗和养老之外,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贫困救济和教育救助方面相对涉猎较少,这不利于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进行全方位的理解。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农村地区差别很大,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状况也有着较大的差距。在中国政府开始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发展城乡之际,对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各个内容以及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现状做个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

二、研究内容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2008年实施的全国综合社会调查。这次调查是一次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全国抽样性调查,主要涉及居民的基本个人信息、家庭生活、经济活动、认同态度等。它采用了全国人口普查抽样框,使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最终共获得 10151分有效问卷。根据研究的需要,本文选取了居住在农村社区中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得到 4138份有效样本。其中男性农村居民为 2001个,占总数的 48.4%;女性农村居民为 21 37,占总数的 51.6%,年龄结构在 18岁到 69岁之间。

1.中国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整体状况研究

从表 1可以看出,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诸多内容中,农村社区居民享受比例最多的是医疗保险,享受的比例近40%。其次分别是养老保险和其子女的教育救助,在接受调查者中享受到的比例分别为 8.3%和 5.4%。这就意味着 90%以上的老年农村居民只能从家庭中得到一定的保障,他们的衣食住行只能靠自己或家人供给,那些有子女上学的农村居民,也基本上都是自己付费。农村社区居民而最低生活保障、贫困救助和救济以及其他福利,农村居民中能够享受到的比例都很低,都没有超过 3%。当村民因某种原因陷入贫困,只有非常少的人能从政府得到一定的帮助。

2.不同户口类型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研究

分析表 2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农村居民的户口类别与他们是否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经过卡方检验后在统汁上最为明显相关。其中,居住在农村社区中的非农业户口居民享受医疗保险的人数比例要比农业户口居民多得多,其比例高出 17%之多。非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比例也高出农业户口居民 7个百分点。差距最为明显的是养老保险方面,非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享受养老保险的比例远远高出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 37%之多。也就是说,那些拥有非农业户口的老年农村居民比那些没有非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从国家获得养老补助的机会要多得多。

在百分之五这个置信水平上,农村居民的户口类别和他们子女是否教育补助、他们是否享受其他福利在统计上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农业户口居民的子女享受教育补助的比例高于那些非农业户口居民的子女。但非农业户口居民要比农业户口农村居民要容易获得其他福利补贴。在贫困补助或救济方面,两种户口类型的居民中能够享受到的比例都很少,在统计上没有差别。

3.不同地域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研究

3所示,农村居民所处的区域类型和他们是否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及其子女是否享受教育补助在统计上显著相关。在医疗保险方面,享受比例最高的是中国东部农村居民。都分别高出中部或西部农村居民 11%。也就是说,一旦生病,东部农村居民比西部或中部的农村居民更可能得到医疗补贴。至于养老保险方面,享受比例按高低排序依次分别为东部农村居民、中部农村居民、西部农村居民:其中,东部和西部农村居民之间差距最大,达到了 8%,在最低生活保障上,在整体享受的比例都很低的情况下,相对来说,东部农村居民享受的比例仍然最高。西部农村居民一旦生活遇到困难,能够从政府得到救济的可能性只有百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在子女享受教育补助的比例上,其顺序恰好相反,最高的是西部农村居民,高出东部农村居民整整一倍。在享受贫困补助或救济和其他福利上,东、中、西部农村居民在统计上没有显著差距,即他们享受到的机会都差不多。

4.不同社区类型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研究

分析结果(见表 4)发现,农村居民所居住的社区类型和他们是否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及其子女是否享受教育补助在统计上显著相关。地处平原地区的农村居民在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的比例上要高出非平原地区的农村居民。也就是说,在人数相等的情况下,平原地区的农村居民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要比非平原地区的农村居民更多。尤其是在医疗保险,平原地区的农村居民享受的比例高出非平原地区的农村居民十一百分点。同时,也该注意到,山区或高原地区的农村居民。他们的子女享受教育补助的机会在统汁上比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的子女更多。在是否享受贫困救助或救济和其他福利方面,平原地区的农村居民和非平原地区的农村居民在统计上没有显著差别。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从本次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远远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本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在农村社区中,能够享受到一定程度社会保障的居民很少,就连享受比例最高的医疗保险,其覆盖面还不到农村居民的 40%。而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养老保险,能够享受到的农村居民还不到总数的百分之十。至于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其他内容,农村居民享受到的那就更低了。

长期以来我国通过户口制度,人为把居民分成两种: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并为此设计了两套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在社会保障方面尤其如此。很多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都主要是针对拥有城市户口的居民,而广大的农业户口居民则被游离在制度之外。同样生活在农村社区,相对来说,那些拥有城市户口的农村居民在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及其他福利方面都更具有优势。只有在子女教育方面,农村户口的居民更可能得到国家的照顾。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社会在分配制度。在我国社会保障还没有实现全国统筹之前,各地经济水平不同。自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凭改革开放政策的先发优势,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都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这反映在社会保障制度上,各地也有很大的差距。从上述中可以发现,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在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在统计水平上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在子女教育方面,贫困的中西部地区更容易得到国家的照顾。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同是农村,但地理环境却差别很大。总的来说,可以把我国农村社区分为平原地区和非平原地区。平原地区。由于得到长期的开垦和具有良好的生产条件,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场所,因此,平原地区农村相对山区或高原来说经济、社会条件具有更好的优势。研究也发现,平原地区在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方面要比山区和高原地区建设得较为完善,平原地区的农村居民享受到的可能性更高。和前面一样,经济条件较差的山区或高原,农村居民子女上学更容易得到国家的照顾和补贴。

从上世纪 50年代以来,中国逐渐形成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逐渐开始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在农村建立

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了解决长期以来中国农村 “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 ”等现象,满足农村居民最迫切的需要。中国政府于 2003年在农村开始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即具有中国特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照有关文件,中国预计在 2010年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到整个农村,所有农村居民都能享受到一定程度的医疗保险。研究结果发现,和其他社会保障内容相比。农村居民享受到的医疗保险比例要高得多。养老保险,作为影响最为深远、最为重要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中国农村,其重要性尤为突出。在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了二十多年的背景下,中国农村很多独子女的父母开始面临养老的问题。中国在 2009年开始试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逐步把农村居民纳入养老保险体制之内。为了更好地配套农村医疗、养老保障的建设,中国政府也开始加强了最低生活保障、贫困救济与补助、农村子女教育救助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第二篇:长兴县农村居民社会保障调查报告

关于长兴县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的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建立,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并针对贫困人口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却由于人口众多、财力不足等原因而发展较慢,严重滞后于城镇,农村医疗保障不落实,社会救助制度水平很低,养老等问题开始凸现。现阶段我省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农村居民对社会保障有什么样的期望?带着这些问题,我又是从事农办管理,所以对本县农村各方面都比较熟悉,利用工作的时间对长兴县各村镇乡等180户农村住户进行了直接问卷调查。

一、调查概况和结果分析

1.参加农村医疗保险农户超过七成,乡镇医疗机构相对健全。调查显示,调查乡镇中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户占乡镇总户数的76.7%,其中91.9%农户参加的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从参保农村居民人均享受的医疗补助来看,各乡镇差异较大。2004年,有的乡镇人均只有10元,有的乡镇人均有上百元。从农村的医疗机构和农民拥有的医疗资源看,被调查乡镇共拥有乡镇卫生院(或中心医院)22个,每个乡镇平均拥有2.4个,最少的1多的有6个;拥有农村合作医疗点和其他医疗点共201个,平均每个乡镇22.3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64人均每千人拥有1.8人。

2.重视养老院(或敬老院、福利院,下同)建设,但模小,享受养老保障金的老年人极为有限。被调查乡镇共拥有养老院10个,其中8个养老院是政府出资建设,2个分别是集体出资和股份制。平均每个养老院拥有95个床位,收养57位老人;其中有一家只有17个床位。2004年,已符合条件领取养老保障金人数有3255人,调查乡镇老年人④总数的5.7%,人均每月领取金额为165.8元。享受并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数有4777人,占调查乡镇总人口的1.1%,人均每月领取金额60.5元

3.农村居民有多种期盼。我们选择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看病就医方面,农村居民最希望的是能够享受到低廉实惠的医疗服务,这部分农户有97户,占调查户的56.1%;选择最希望有医疗保险和方便就医的农户分别有58户和18户,分别占调查户的33.5%和10.4%。二是养老保障方面,有98户,占被调查户56.3%的农户回答他们最希望的是有可靠的养老保障收入;有71户农户回答,老来能得到子女的照顾是他们最希望的。

4.被征地农户的就业安置和养老保障情况。调查中发现各地解决被征地农户的养老保障政策各不一样,较为普遍的做法是由村集体出资参加县统筹的失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障体系。但有的被征地农户反映,虽然缴纳了几千元的失土农村居民养老保障金给有关部门,但至今没有拿到相应的具有法律效应的相关凭证;也有不少地方只是给了征地补偿费,养老保障问题根本没有解决。

二、基本评价

1.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起步较早,但有待加强和完善。据有关资料,我省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四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省份之一,至目前已有92%的农村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省有66%的农业人口参保。本次调查结果也证实,调查乡镇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户数占总户数的70.5%,并已在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内受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各地的具体实施政策不尽相同,不管方式如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已在一定程度上切实减轻了农村居民的就医压力和费用支出,缓减了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但存在不少问题,如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认识不足,意识不强。有的农户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不愿参加;有的农户因为平时家人身体较好,很少生病,存有侥幸心理,认为没有必要参保;也有些农户只肯在村里拿出钱来贴补了才愿参保。

2.目前养老基本有保障,但将面临较多问题。据调查,我省农村住户中有70%以上的家庭因有兄弟姐妹多人或收入尚可,现有老人能较好地得到家人的照顾;有一成左右的农村住户因经济比较宽裕等原因,有条件能请人上门专门顾老人;少部分打算送老人去养老院的农户,也是因为看中养老院生活条件较好,老人自己也想去。因此就目前来说,我省因农村经济比较发达,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名列全国前列,人均负担老人数较少,养老基本有保障。但将面临较多问题。目前,我省社会养老机构总体偏少,又大多以政府投资为主,现有的部分民间养老机构由于种种原因面临生存、发展等多重困难。全省入住敬老院的老人总量很少,其主要原因是每进一人,乡镇、村要出一定的补贴,而农村居民则认为进养老院要多出费用,宁愿留在家里,而且就目前来说,还存在社会压力问题。

3.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来源多样化,但社会保障水平很低。从调查结果看,180户调查户在本地企业或外出(出乡镇)就业的人员有2阮人;比在家务农的人数多16人,纯农户只有12户,务农收入只占家庭总:收入的10%。但从收入比例来看,农村居民在养老等社会保幛方面的收人很少,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还不到百分之一,说明我省农村社会保障的水平还很低,受益的面包很小。

三、几点建议

1.突出医疗保障重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村居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居民医

疗互助共济制度。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认为目前我省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重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认真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科学规范的资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二是要科学制定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的具体规定,既要防止因为报销标准收得过紧造成资金沉淀,也要防止因为放得过松发生透支;三是要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对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家庭给予一定的医疗费用补助。总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让农村居民看得起病。同时,要合理规划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定位,做到合作医疗、卫生保健、卫生服务三位一体,使其各自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未雨绸缪,及早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纳入一政府议事日程。据有关资料,我省目前65岁以上老年入口已占总人口的13%,农村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已达74.97岁,预测到2030年前后,我省的老年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25%左右。因此,一对夫妻供养四位或者更多老人的家庭比例将越来越高。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家庭的出现和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老年人对社会的依存度日益提高。如果仍然传承现有的养儿防老方式,一代又一代的独生子女将无法承受对老人的赡养义务。因此应及早采取对策,将农村居民养老保障问题尽早列入政府议程。农村养老在继续保持以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为主、发展社会救助体系、鼓励社会福利和商业保险发展的同时,我省应循序渐进地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农村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提供渠道。发展和完善我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循序渐进,经济发达的县(市、区)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推进较快的地方以积极稳妥的方法先行实施;二是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共担责任,政府要提供政策扶持,如利息补偿,免税等;对特殊群体在缴费环节予以适度补贴。我省各地已在探索一些农村养老保障的对策和办法,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及时总结各地的经验,对符合实际情况和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要大力宣传并采取措施加于积极推广。

3.规范土地征用补偿,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近几年来,土地征用的焦点矛盾主要集中在补偿标准和再就业上。因此,我们需要在这些问题上进行改进和完善,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我们认为,一是要适当提高征用地补偿标准,确保保障资金的落实和一定的保障水平,并避免同一地区应征用的用途不同而产生补偿差别而引起群体反响,甚至上访等现象。二是要完善补偿费发放办法,适当统一补偿办法,改变现阶段不少乡镇、村各自为政的混乱现象。三是要做好失地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和再就业等后续工作。各地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对被征地农村居民的就业培训等工作。在制定农村养老保险方案时应考虑征地补偿费一次性充抵缴纳养老基金的衔接问题。四是要加强对村集体经济运行情况的监督。

第三篇:关于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情况调查提纲

关于会泽县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情况调查提纲

----以**乡**村为例

思想政治教育1班曾内荣2012112113

5一、调查主题:会泽县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情况调查。

二、调查对象:**县**乡**村村民

三、调查时间:2014年寒假假期间

四、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法

1、以结构式访谈为主,通过设计好的访谈提纲,在村里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并进行记录。

2、通过网上或资料查询获取统计资料,查找具有权威性的调查结果,尽最大的努力获取相对确切的结果。

五、调查目的:学习贯彻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基层的政策落实情况,充分了解农村生活,锻炼自己。

六、调查背景:

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领导下,中国即将开启新一轮改革窗口,社会保障是事关民生的大事,尤其是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本次调查以十七大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依据,以**村为例,进行实地调查。

七.调查组织:

我们跟学校相关老师联系,取得老师的支持,利用假期时间,给被调查者说明调查意图,取得他们的支持,实地访谈,并记录收集调查信息。

八.数据处理:

分析并整理问卷调查结果

运用SPSS中文版等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加工处理,得出结论。

九.调查结论:总结此次调查,并报告结果

十.调查效果:总结这次调查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十一.调查心得:体验与收获

开头(称呼)!你好,我是**的大学生,想跟你了解一些关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这方面的问题。(本次调查对象是农村居民,话语要通俗易懂,要了解当地人的语言)

1.您知道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低保等这些政策吗?

2.您参加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了没有?或者你参保了之后享受到理赔了吗

3.您购买以上保险的原因是?(比如说买一份安心,防止意外。

4.你是通过什么渠道参保的?(自愿、政府宣传或强制要求参保)

5.如果让你自愿参保,你会参保吗?

6.你觉得现在的保险费收费合理吗?

7.你感觉现在的保险政策合理吗?

8.你对现在的保险政策满意吗?

9.你希望政府有什么惠民政策?

10.你对政府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低保等政策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以上是对村民的访谈提纲,为了获得更多的数据,还要对当地的村民代表进行访谈。

你好,不好意思打扰您工作,我是**的大学生,想跟你了解一些关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这方面的问题。

1.我们村目前的社会保障政策(医保、低保、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落实的怎

么样啦?

2.我们村参保人员有多少?或者我们村享受到低保的人有多少?

3.你对党和政府的这些政策了解吗?

4.你觉得这些具体政策实施起来有什么困难吗?

5.村民们是主动参保的吗?你有主动参保吗?

6.你对目前的政策有什么建议?

7.在你任职期间,你有什么期望?

第四篇:周谦---泰安市农村居民文化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调查研究

泰安市农村居民文化建设现状问题

与对策调查研究

------烟台职业学院寒假实践活动作业

一、泰安市农村民俗文化建设状况分析

1、泰安市农村民俗文化建设现状

随着泰安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

在物质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和丰富化的今天,事关农民群众的文化基本权益、事关新农村总体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农村民俗文化建设状况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泰安市传统农村民俗文化活动已建有庙宇248处,办庙会的有167处,搭台唱戏的有99处,开展玩龙灯、跳马灯等活动的有81处。新泰市莲花山民俗风情文化节、肥城市第四届桃花旅游节、宁阳县梨花节、东平县水浒文化节等民俗文化活动在丰富农村文娱生活、调节农民的生活节奏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目前泰安市农村民俗文化建设并未形成统一规模,也就是说泰安市民俗文化资源赋存状况虽然较丰富,但分布较散,已经开发的一些。民俗文化种类较单一,并非以泰安民俗文化为主线串连起各种优秀民俗寺资源进行组合性、系统性开发的文化产品。主要是人们对泰安市市农村民俗文化资源魅力认识不够,也未尝试着透过“民俗“这样一种自然载主体,由浅及深得认识“民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2、泰安市农村民俗文化建设遵循的原则

根据泰安市农村民俗文化发展的现状,通过对泰安市民俗文化建设状况的了解,总结出泰安市在建设农村民俗文化的过程中,对于民俗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主要遵守以下几条原则:(1)独特性原则(2)参与性原则(3)文化性原则(4)宜土不宜洋原则(5)审美情感性原则(6)多渠道开发原则保护为先原则(7)经济效益原则

二、泰安市农村民俗文化建设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1、泰安市农村民俗文化开发建设的成功经验 有:

(1)政府重视农村文化建

(2)突出农村民俗文化特色建设泰安的农村民俗文化独具特色

(3)农民自发参与农村民俗文化建设

2、泰安市农村民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发展水平滞后,基础薄弱

(2)农民文化生活不重视民俗文化

(3)农村民俗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薄弱

(4)农村民俗文化建设可持续性差

(5)文化资源分布具有不均衡性

三、泰安市农村民俗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树立正确的观念,加强对农村民俗文化的引导管理

加强对泰安市农村民俗文化的管理,要正确引导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加强对宗教活动的依法管理,发挥基层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建设开放包容的农村创新文化。对农村民俗文化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无/

4需指责农民,更不能采取破“四旧’’的极左做法。要认真对待,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同时加强领导和管理,使农村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得到健康有序进行,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对农村民俗文化的领导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难、文化生活匾乏的问题比较突出,令人堪忧。农村文化干部职工思想不够解放、观念陈旧、队伍老化以及文化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事业经费投入不足等困难和问题在许多地方还一定程度地存在,困扰着全省文化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订民俗文化发展保护政策和保护规划

(1)健全法律法规保护民俗文化。由于泰安市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低,缺乏对民俗文化的相关研究,因此无论是对民俗文化保护的重视程度还是工作力度,都明显不足。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出发,提出的历史任务。泰安市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市,通过加快健全民俗文化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制订民俗文化保护政策和文化保护规划,在农村地区大力开展以民俗文化保护为主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以此推动物质文明建设,可以大大加快这一宏伟历史目标的实现。民俗文化保护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一项惠及后代的历史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加强相关研究、需要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持久规范。

(2)科学合理地制定文化保护规划。文化保护规划在泰安市乃至全国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考虑多放在物质性规划之后,或没有相关规划、或流于表面形式(只有部分历史文化名城在该方面做得较好)。我国农村地区范围广、人口多、文化表现形式丰富,为民俗文化保护带来了难度,同时由于新农村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民俗文化保护存在没有规划考虑、照搬规划思路等问题。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文化,具有较大的发展弹性和生命力,同时很大程度上又缺乏再生性,因此泰安市应该根据地方的文化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渐进式推动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并将其放在物质性规划之中考虑,科学合理地制定具有地方特色和可操作性的文化保护规划。

3、加大对农村民俗文化建设的资金支持

根据中央“两会’’文件精神,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文化建设的重点要放在农村。因此,加快泰安市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实施是当务之急。农村民俗文化建设离不开政府财力的扶持,在泰安市农村民俗文化建设基础不强、发展不快的情况下,必要的投入是加快推进农村民俗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农村民俗文化建设加大对农村民俗文化建设的资金,明确文化设施建设费、事业费各项经费的资金渠道。各级征收的业,设立专户专款专用。要通过落机制,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的算的落实,使用情况要加强审计监 位。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经是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投入。要以乡镇站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增加达标,使之真正成为让农民群众满文化站。把文化站真正办成党和政学校、求乐的乐园和求富的智囊。实增加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全要不低于当地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 头费和办公费之外,至少拿出财政专项经费,重点用于专业人员业务培训、文化艺术资源开发利用、.辅导农村业余文艺骨干、开展重大节庆活动等。县财政每年应增加安排图书馆购书专项经费,保证图书馆购置一定数量的新书。为了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建议县财政将文管人员的工资一并纳入财政预算。农村民俗文化设施建设要纳入乡镇建设的整体规划,所需资金列入本级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要加强对民俗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保护,不允许挤占和挪用,己挤占和挪用的要依法收回。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开办民俗文化设施,兴办文化企业,成立民间剧团和表演队。要建立多元化的农村民俗文化建设投入机制。对农村民俗文化设施的建设及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资金来源,应建立起政府、社会、个人等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部门要在经济规划中优先把对文化的投入纳入财政预算。要加大对文化设施的基建投资和维修经费。在文化事业经费的分配上,要对农村适当倾斜,扶持村居

建设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同时,建立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基金,资金来源可以企业募集、个人集资、集体经济出资等形式,制定基金章程,通过一定的程序投入农村群众文化设施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民俗文化事业。重点捐助农村民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公益性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社会力量通过依法成立的非营利公益性组织或国家机关向农村文化事业的捐赠,纳入公益性捐赠范围,按税法的有关规定税前扣除。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4、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民俗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农村民俗文化建设要发展,少不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知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合理、专业业务熟悉、组织能力强、充满活力的农村民俗文化队伍。为此,必须加大农村民俗文化队伍的建设力度和管理力度。做好文化人才建设规划,及时补充“新鲜血液”,提高数量与质量,尽缺改善“青黄不接“的现状。逐步探索建立和完善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和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在目前情况下,首先要稳定和充实现有的农村民俗文化工作队伍。根据泰安市的情况,乡镇人口在3万人以下的镇文化站至少要配备2名素质好、有创新精神的专职干部;3万人以上的乡镇文化站编制应定为3至5人。随着乡镇综合文化站职能的扩展,文化站要注意吸收大专以上毕业生充实队伍,同时要逐步提高文化专干的工资待遇和职称待遇。其次,要充分发挥专业艺术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农村民俗文化队伍的定期培训,积极培养农村文化骨干。要求一个乡镇要建立几支业余文艺骨干队伍。乡镇文化站还要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乡镇文化站专干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不断地加强学习、钻研业务,不仅要做好文化站自身的工作,还要协调好各单位与部门的文化协作关系,团结一批文艺骨干,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优势,开展好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再次,要培育和扶持各种群众性文化协会,组建特色文化队伍。建立稳定的基层文化指导员和志愿者队伍,加强文化业务培训、指导和注册管理。要深化农村文化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要深化劳动、人事、分配等方面的内部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全面实行聘用制和劳动合同制,通过改革进一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乡镇、社区、村文化站(室)要优化工作人员结构,在编人员实行公开招聘,鼓励和吸引优秀专业人员到站(室)工作并保障其待遇。出台对文化站(室)工作人员管理和职称评定的有关规定,对在编的基层文化员实施目标管理和考核制度,考核结果记入档案,并作为乡镇对个人年终考核和评选的基础依据。县、乡文化机构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明确服务规范,改进服务方式,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和文化经营户的培训辅导、扶持 和奖励民办文化。要在农村民俗文化队伍建设上求拓展。一要提高农村干部的文化素养。要努力培养和打造一支新形势下的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要提高农村干部思想认识,只有他们的思想认识真正到位才是抓好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提。二要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大力提高农村群众的素质是根本。要着力培育本土文艺人才和文艺骨干。组建几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业余文艺队伍,并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培训辅导,提高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能力。要广泛动员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特别是有一定文艺专长,热心农村文化工作,并对农民怀有深厚感情的青年学生投身农村文化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认真制定农村文化建设规划,使文化建设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三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氛围。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农村文化工作者扎根基层,服务农民的先进事迹。要加强农村群众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要加强对乡镇、社区、村文化站(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引进人才,充实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工作者队伍。同时,不断提高村居群众文化人员的素质。对现有农村群众文化人员应当创造各种机会对其进行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承担起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

5、加快泰安市农村民俗文化产业建设与发展

由于民俗文化形式较多,地域条件相差很大,经济基础也各不相同,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特点,因此必须从各自实际出发,立足当地环境和资源条件,选准符合自己的特色道路,确保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打造农村民俗文化特色产业,一靠用活先天的禀赋,二靠深入的文化挖掘,三靠后天的精心打造。一方面可以继续大力发展泰安市农村民俗文化旅游,利用经济杠杆调动社会的积极性,将泰安市农村民俗文化 发扬光大,在旅游管理开发过程中,让游客了解泰山文化,了解泰安人民,了解旅游商品和工艺品,了解泰安的资源和经济发展潜力,吸引部分工商界人士到泰安投资创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改善农村地区物质生活水平的迫切性,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也是农村地区社会经挤条件的反映,农村地区民俗文化保护不能脱离这样的农村地区落后的 社会经济现状条件。因此,在保持民俗文化本真性的基础上,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充分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创造经济利益,不仅可以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也可以为民俗文化保护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全社会重视民俗衷化,改善其生存状态,实现民俗文化资源的良性生长,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快民俗博物馆建设,提高民俗文化的特色竞争力。农村地区文化表现形式丰富,所需要保护的民俗文化类型有着多样性的特征,不同类型的民俗文化面临不同的生存状态。因此随着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濒危的优秀民俗文化艺术及其载体(歌舞表演及其道具等)、逐渐从农村地区生产生活中退出的物质民俗(生产工具、礼仪用品等),必须建立民俗博物馆,提高民俗文化特色的竞争力,改善保护条件,对相关民俗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和示范性保护(抢救性保护主要针对民间保护缺乏积极性的民俗文化类型,示范性保护主要针对民间保护可以开展但需要科学引导以保证本真性的民俗文化类型)。制定和落实促进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视政府财力安排一定专款,设立“农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贴息、补助、农村民俗文化建设研究——以泰安市为例奖励等方式,支持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实施倾斜性的税收政策,如通过差别税率、税利返还等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简化工商手续,投资兴办民俗文化企业,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时,实行专项服务,不收取政策规定之外的任何附加费用。加强农村文化市场建设,建立城乡统一的文化市场提高农村文化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为农村产品进入城市市场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并根据农民的文化需求,根据农村市场的需要创造有效供给,采取现代营销方式,建立健全农村文化产品经销网络。

参考资料:

声明:此文是本人的寒假作业,由网络上的文章摘取而成

第五篇:中国社会保障现状调查: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国社会保障现状调查--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文法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2011

沈媛媛

1110130120

中国社会保障现状调查: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况

1982年我国在国家“七五”计划中提出将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四项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内容也在不断扩大和完善,诸如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等重要项目也被包括进来。90年代后期建立了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及社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发放制度,并进一步推进了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障等制度的完善,逐渐建立起“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制,确保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保障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

我国在未完全实现现代化的情况下过早地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速度比较快,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达到了西方国家三﹑四十年甚至半个世纪才达到的老龄化阶段。1999年2月20日,我国正式进入老年型社会,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和推广,“四老一小”家庭逐渐增多,预计到205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将比世界更为严重。

(二)农民工保障难问题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0%,虽然在近几年来,农民工大量注入城镇,这一方向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纳入农民工群体,但还有占总人口的2/3的农民无法享受社会保障制度,这一问题随着农民收入逐年下降也变的日益突出。

(三)多元化就业格局的严峻挑战

我国在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供求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实行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面对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加剧的大环境,我国的就业格局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结果就业双向选择,人员流动加速,供求矛盾凸现,失业问题已称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常态”,从而给我国的社会保障带来压力。

(四)社会保障法规尚不健全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法规,很多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问题时的应急产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例如经济体制改革涉及国企改革,面临破产、职工安置等现实问题使资产重组、企业改制、破产兼并举步艰难时,才开始考虑到是失业保险立法的时机;抗洪救灾时遇到救灾无秩序问题时,才感到缺少救灾立法等等,立法行动总是落后在经济发展的后面,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由于社会保障立法滞后,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对社会保障争仪案件的处理,也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三、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在坚持统账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的前提下,针对现阶段各地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有些地区甚至还停留在县级统筹的现实,要逐步从这种低层次统筹迈向更高目标,要依法建立健全省级调济基金、完善市级统筹、逐步实行省级统筹,最后在条件具备时实现基本养老保险金基础部分的全国统筹。养老保险基本制度要实行统一的现收现付的国民养老金制度,覆盖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非正规就业人员、乡镇企业职工、农民工,由国家强制实施。同时,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强制实行企业年金制度,并鼓励其他单位自愿参加,以对国民养老金进行补充。国家还应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参保自愿性的商业保险,进一步提高个人养老保障水平。

(二)建立适应新的就业格局的社会保障制度

为适应就业格局的多元化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把非正规就业人群纳入保障范围内,转变单纯以正规就业人群作为社会保障主要对象和社会保障必须依托用人单位的传统观念。同时,由于非正规就业者缴费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保障水平要做出适度合理的调整,实行低标准准入,制定多层次的缴费标准,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保障需求,使大多数非正规就业者能切实可行地得到保障。其次,社会保障机构应设置个人服务窗口,简化个人参保程序,使跟人参保者参保登记﹑缴费﹑转移和接续社会保障关系更加省时快捷,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最后,由于我国各地区之间贫富差距较大,因此要针对不同地区的保障需求,完善保障体系,使各类保障能最大限度低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需求层次。以医疗保险为例,有些地区对收入水平低、退休人员比例高的企业参加医疗保险有顾虑,怕基金承受不了。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功能就是均衡企业负担,化解职工疾病风险,不应当嫌贫爱富,企业凡是有参保意愿、有缴费能力的都应允许立即参保,而对长期停产﹑半停产﹑没有缴费能力的企业,各级政府也应尽可能解决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法律﹑法规

我们要把社会保障立法作为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抓紧制定社会保障的基本法律。目前,通过立法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社会保障的核心法律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因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尽快制定颁布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同时,由国务院尽快制定和颁布与该法相配套的一系列条例,以保证社会保险工作有法可依。

(四)健全失业保险制度

要尽快实现国有职工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这是基于下岗职工现象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这一政策的终结而逐步消失而提出的,它是当前正在推进的工作,也是近年内必须完成好的保障改革任务。

四、实现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展目标的几项相关工作

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要做好以下几项相关工作:

1、多渠道壮大社会保障基金。

一是扩大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继续推行划拨部分国有资产、减持国有股收入等方式,来充实社会保险基金;鼓励和引导参保人员积极缴纳社会保险费;扩大

彩票发行规模,使彩票收入成为社会保障资金的一项较稳定的收入来源;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捐赠的积极性,促进民间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

二是建立经常性的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公共财政的建设力度,继续完善现有的财政投入制度,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特别是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必须保持必要的投入力度。

三是健全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制度。将社会保障基金纳入社会保障预算管理是保证资金专款专用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强化预算约束,要在社会保障预算没有建立之前,将社会保障基金纳入预算管理;在具体预算编制上,单独编制预算;在公共预算发生赤字时,不能动用社会保障基金弥补;在社会保障基金出现收不抵支时,通过调整基金收缴比率和支出水平来解决。

2、建立集中协调与分工管理相结合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一是成立社会保障管理委员会。社会保障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政策、规划、制度和标准,协调与社会保障有关的部门的工作,对保障基金保值增值进行决策,按政策规定审核确认社会保障对象的资格及其待遇标准,并承担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在社会保障管理委员会下设四个机构:一是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生育保险四者统一的社保局;二是设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两者统一的劳动局;三是设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三者统一的民政局;四是设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局。四个机构都对社会保障管理委员会负责,并接受其领导

二是依法设立具有法律人格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心。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心要按照社会保障行政性与事业性分开的原则,负责基金的收缴、管理、支付、保值与增值。所有的社保资金由统一的资金机构负责收缴;统一收缴后的社保资金,再按各保险项目分别设置账户,实行分别管理;社保资金的具体支付可委托银行操作,而支付标准、对象则由社保操作机构确定;社会保障管理中心还要负责研究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营运的方法和渠道,研究投资风险、收益和回报率,以实现基金的保值与增值。

三是建立确保基金安全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主要有行政监管体系、法律监管体系和社会监督体系三种形式。行政监管体系不仅有主管部门的业务监管,还有横向相关部门如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对基金运行过程的监管;法律监管体系对社会保障各项目资金收支管理做出统一的规定,明确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投资运营机构、受益对象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同时,在预算、税收、审计、会计等相关法律中对社保基金的管理做出相应的规定;社会监督体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和全体公民的民主监督。

3、积极推进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第一,在中国宪法里明确写入“国家建立健全同社会保障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世界上大约有70%的国家宪法中包含了社会保障。中国能够把这点写到宪法中去,既能表明国家建立这个制度的目标、方向和决心,也能很好地推进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第二,加快制定《社会保障法》和其他相关法规。《社会保障法》是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其重要性勿庸置疑,应加快立法步伐;同时,要抓紧制订《社会保险法》、《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立法,全面促进社会保障制度法制化,为完善制度和依法管理社会保障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第三,加强有关社会保障的各种法律的宣传,严格监察、执法,提高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提高用人单位依法参保缴费的自觉性,提高劳动者依法维权的意识。

4.发挥商业保险在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有异曲同工之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都是国家通过立法实施的以保障基本生活为目的的社会保障制度,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商业保险在这个基础上发挥补充作用。它通过保险制度的安排,应用大数法则和概率原理,集合多数经济单位,建立雄厚的保险基金,对约定的灾害事故或意外损失给予经济补偿,从而起到稳定社会经济生活的积极作用;它通过资金融通、资金运用等手段,达到资金升值增值的目的,从而强化保险社会保障功能;它通过社会管理功能,参与到社会安全管理、社会救助活动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各个环节,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需求。因此,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总之,如何建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这将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再一次腾飞等诸多方面。

下载中国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现状调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现状调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2008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作者郑英 系别 经济与管理科学系 专业会计学 年级2008级 学号成绩......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马忠利 调查时间:2012-6-05 调查地点:宁夏银川贺兰县部分乡镇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它包括人们......

    农村居民医疗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居民医疗基本现状调查报告(下) 2007年07月30日 星期一 14:49 2、农村基本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此的建议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桐乡市高桥镇落晚村的医疗基本现状,现根据发放的96......

    关于青岛市崂山区农村居民收支状况的调查研究

    中国是一个农民大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支出、生活状 况等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 否又快又好运行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中国海洋......

    国内金融机构现状调查研究

    国内金融机构现状调查研究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为领导,以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中学化学实验现状调查研究

    中学化学实验现状调查研究中学化学实验是组成中学科学教育的一部分, 而科学教育又可分为互为关联的四层内容, 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中学化学实......

    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舒文娟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5期 【摘要】选拔大学生到村和社区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加快社会......

    大学生旅游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生旅游现状调查研究 ——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学生为例 一、选择的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在生活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大。人们比过去更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