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计算机发展状况和我认为的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作业:当前计算机发展状况和我认为的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仙浩
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的体积不断在缩小,性能、速度却不断在提高。人类对科技知识的追求是无止境的,科学家们也在呕心沥血的探索研究更好、更快、功能更强的计算机。当前的社会已经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智能化的社会。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工商、教育、医药、政府、娱乐、科研等各个领域。我们的生活早已和计算机密不可分。
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是历史的一个必然结果。当代科学技术作为强大推动力,企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贸易范围扩大,贸易量激增,这对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提出了严峻挑战。计算机理所当然成为了完成繁多工作量的绝好工具。计算机经历了计算、统计为主要使命的阶段以后,如今企业信息系统的使用(如ERP软件、CRM软件、SCM软件,财务软件等)为企业发展中创新思想,拓宽脉络,管理分配合理、劳资公平准确都大有裨益。
就计算机自身来说,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进步,计算机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技术障碍已被突破。在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需求无疑是刺激计算机不断进步的强大驱动力。同时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是芯片更新的催化剂,信息的网络共享是技术进步的关键点,这不但缩短了研发周期。还使得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当前的普及度已越来越广。
此外科研数据的整理与模拟,医药的分析与检测,教育教学直与观效率提高以及丰富多彩的音频、视频、图像等等都是当代计算机发展的一个又一个例证,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计算机明日的发展方向将更加广阔。
我们看到,计算机越来越人性化、智能化。当下以致未来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计算机具有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的能力。计算机智能化的包括模拟识别、物形分析、自然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自动程序设计、学习系统和智能机器人等。未来的计算机在交互式软件和芯片在这些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改进。计算机可以通过语音、动作手势甚至习惯自动执行命令。它将收集主人的每次行动并逐渐理解他的需求,把握他的心意,进而主动为主人有方向新的提供信息。此外,更有个性的计算机将基于最可靠的个人认证系统(例如手纹、声控或虹膜),这样便能最大程度地保障用户的隐私不受侵犯。
展望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必然要经历很多新的突破。时下iphone受到世界潮流的追捧,被称作科技史上伟大的艺术品。ipad则开启了平板电脑的新领域。随着人们需求层次的越来越高,未来的计算机很可能先从形态上可能会发生更加丰富的变化,不再千机一面。他可能变成一张纸可以折起来,也可能变得更小,你通过它投射出的三维虚拟电脑就可以进行操作。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计算机将是微电子技术、光学技术、超导技术和电子仿生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它的运算能力更强,甚至是现在的300倍,它的存储能力将更加惊人,它的耗能将更小,散热少。
未来的计算机普及度会越来越高,甚至无处不在,而价格则可能会变得非常低廉。其实,未来的计算机是难以猜测的,或者也可以说任意猜测的,就像你从不曾想到50年前的真空电子管,会有今天这样风靡全球的局面。
第二篇:当前互联网及应用软件发展的状况和我认为的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作业:当前互联网及应用软件发展的状况和我认为的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仙浩 “网络才是计算机。”1997年,比尔盖茨先生在全球计算机技术博览会上如是说。这一经典论点充分体现出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基础地位。浏览新闻、QQ聊天、收发Email、论坛交流、撰写博客、收集资料、学习成长、电子商务、远程会议协作、网上购物……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进行着。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众所周知,互联网于六七十年代起源于美国,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出现以来一直以来,它都以惊人的速度在变化,带给世人越来越多的惊喜与便利。中国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起步较晚。但正应了中国‘“后来者居上”的老话,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互联网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下面就以中国为例来谈谈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互联网的用途越来越广泛。起初,互联网是设计目的是为了国家军事用途,距离老百姓很遥远。互联网顾名思义就是将各个部分连接起来,建立联系。行业媒体、企业、网站、政府以及资源这一个个名词就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构建起了网络。在以前它们相互之间没有结合点、没有交流空间、没有合作典范、对相关领域缺乏热情和好奇心。媒体被法律赋予了舆论监督的权利,网络的使用增加了消息传播的迅速性、广泛性以及多样性。这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了解世界各个角落的信息,关注重大事件最新动态,监督权利实施的公平与公正。不得不提的是企业是互联网的极大受益者。网络招聘是时下流行的招聘模式,企业把需要的人才要求公布在网络上,短时间内就会有大批的人才发现信息,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拓宽了选择范围。同时商业模式得到创新,以实现广告销售、增值服务、网络经营与传统经营的同步模式。近年来,政府作出积极努力,全力打造网络政府、阳光政府。这种方式增进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交流,更多听取民声意见,公众参与,公众监督。阳光政府就是要做到工作透明化、政绩显著化,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宏愿。媒体监督政府权利的实施,政府对企业发展及时作出决策,群众通过网络参与政府活动,这样这个社会才会高效和谐的发展下去。当前娱乐与应用是网络使用的重要方向。观看视频,浏览新闻,通讯社交、网上购物、网络游戏等占据网络应用的很大一部分。
互联网的上网终端开始改变。网民不再单一的利用电脑浏览网络,手机上网用户的比例明显升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年6月统计我国手机网民已达3.18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越发成熟,我们对互联网的未来也充满了信心,我认为互联网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 一是互联网的天平会向知识创造们倾斜。前二三十年互联网创作者无偿的贡献自己的智力成果,这种无偿贡献养育了互联网的繁荣。随着体系的完善。互联网上的创作者们也应有选择的权利。为了宣扬思想,他们可以免费,感觉自己的智力劳动有价值,也可以标价出售。这种选择权的回归将对创造者更有利。要创造更多有价值的高质量的作品,就必须让知识,信息,智慧体现价值。
二是互联网的搜索方式将会扩大化。机器搜索毕竟无法完全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新浪爱问,百度知道,雅虎知识堂等正在智能化方向上进行探索。如何更好的实现互联网与人类的智交流,是值得注意的重要方向。
三是互联网从有线网络向无线网络发展。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无线传输速率,覆盖面,和稳定性得到很大提高,无线网络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
网络的发展方兴未艾,电脑应用软件进步的步伐紧随其后。网络的兴起对电脑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对新要求的实现就是要靠应用软件来实现。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没有软件就没有计算机应用,也就没有信息化。
网络的进步带动了软件行业的发展,而丰富的软件也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我国软件起步于80年代初,已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和规模生产能力,但总体水平还处于初
级阶段。与印度、爱尔兰等相较,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明确清晰的软件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在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方面还没有真正到位,发展环境还没有实现优化,再加上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国产软件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还不能为国民经济提供足够的支撑,使得我国在软件产业发展方面,处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夹缝”之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未见缩小,反而有日益扩大之势。长此以往,如果不从根本上加快软件产业的发展,我国将痛失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的大好时机,形势的紧迫性和严峻性可想而知。
我们展望一下未来软件产业发展的趋势,趋势应该是“五化”,分别是网络化、服务化、智能化、平台化、融合化。
网络化将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计算技术的重心正在从计算机转向互联网,互联网已经成为了软件开发部署和运行的一个平台。随着通信、计算机、广播电视等网络加快融合发展,信息化发展的基点日益从终端转向网络,基于网络服务的软件开发和应用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服务化是网络转型了本质和特点,软件开发技术和应用模式正在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云计算是软件服务化的模式,可以按照用户需要,动态的来提供计算、存储、应用等各类资源,具有可动态的伸缩性,使用成本比较低,可管理性好,节约能耗,安全便捷等优点,在服务化的大趋势下,向用户提供软件服务的体验,将来成为竞争的重要因素。
智能化是软件技术发展的永恒的主题,软件能够从复杂多样的海量的数据当中,自动高效的提取所需要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软件开发语言更加的高级化,开发工具也更加的集成化。
软件发展趋势的平台化。将是软件技术和产品发展的新引擎,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相互的渗透,向一体化的软件平台进行演变,平台化的趋势下,软件的竞争从单一产品的竞争发展为平台间的竞争,未来软件产业将围绕主流软件平台构造整个软件产业链。注重软件与硬件的融合。硬件通过软件提升功能,软件通过硬件找到新的市场,二者融合日益成为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方向。
第五,融合化是最后一个趋势,是软件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空间,软硬结合,软件与网络的结合,产品与业务的融合,软件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不断深化,融合化趋势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第三篇:当前农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在黄冈市莲花村的社会实践
——当前农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农业之于中国有着特殊的情感、意义和地位。纵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一个封建的农业大国形象绵延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提倡农业、治理农业、发展农业是历朝历代围绕的大主题。以农业为主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更是孕育和发展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精髓和思维方式。这些东西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根深蒂固。无论是朝代更替,还是时代兴衰,庞大的农民阶级作为社会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稳定发展和推动社会进程的关键因素。近代中国的几次革命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然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由于特殊的现状和发展的需要,现代化、工业化成为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另一方面,中国农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可能成为经济快速恢复的主体。为此,在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农业的发展在纵向上看是快的,但在横向上却是滞后的。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极端不平衡让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受到了挑战。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农民工进城、农业产量下降、城市就业、社会安定等问题逐渐凸显。在“三农”问题呈现之后,中共中央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集中力量帮扶农业、改善农村、惠及农民,提出了“工业带引农业,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逐步解决复杂庞大的农业问题。由此可见,中共在正确领导和英明决策的同时,也意识到农业在中国的特殊性——中国的发展不能不重视农业,不能放弃农业,更不能脱离农业。这是因为中国十几亿的人口需要农
业,庞大的农民阶级需要农业,经济全球化的危机性更要求农业储备。因此,农业是基础的本质变不了;在中国,农业是社会进步发展的瓶颈也变不了。
当前,中国农业问题备受关注,各项惠农政策对农业的刺激也收到了显著成效。然而,新时期有着新问题,农村“科技含量低、生活水平低、人均收入低”的现象依然普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似乎是农业和农村在继村民自治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制度性改革的推动发展后的又一次历史性的转型期。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寻找和突破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成了首要问题。
在我调查的浠水县兰溪镇莲花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典型的农业现状。该村在丘陵地区,以梯田和山地居多,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水稻和棉花。其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极低,几乎靠人力劳动完成。该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平均年龄达到53岁,留守家中的主要以老人和小孩为主。各家仅靠农业获得的收入不均,差别较大,多者年收入达10000余元,少者年收入在2000元左右。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是耕种面积的多少。全村几乎没有农副业,87.2%的农户主要以外出务工作为经济来源。
对于农业生产,全村很少有人响应“科技兴农”的号召,大多数以老的农业种植经验为主,对于当地的耕地结构和土质一无所知,对于适合本地的高经济作物也知之甚少。村民的文化水平集中在小学程度,很少学习和获知中央关于农村发展变化的政策。他们主要的信息渠道是电视新闻和村干部宣传告知,几乎没有其他的形式。
在政治、文化生活中,村民表现不积极。由于农业税的取消和村委的改制,村务工作大量减少,主要以计划生育及财务工作为主,形成了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氛围。他们对于村委的选举重视程度有限,也很少有人能明确知道村委会的义务功能和村民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文化生活主要以麻将等娱乐性质的赌博为主,少有其他积极向上的文娱形式。
目前,93.7%的村民住上了砖瓦房,温饱问题全部解决,家庭子女基本能够保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人均年消费500元。农村医疗合作和农业补贴基本到位,农村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多数村民对现有的生活状况基本满意,但希望农业自身有新的突破,农民能够完全依靠农业生活得很好。
从上述一个中等农村的发展现状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很多中国现有农业的特点。其一,以城市为中心的郊区农村多处在丘陵地带,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面临着很大困难。其二,科技兴农的含量极低,农民增收的渠道尚未打开。其三,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尚未形成体系,“单打独斗”已经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其四,农业生产“老龄化”,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其五,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思想不端正,认识偏颇,大量外出务工,造成农业荒废。其六,信息渠道闭塞,村民的民主意识有待提高。其七,村民的文娱生活单一,需要改善和丰富。这七种农业现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解决农业问题难以立竿见影的根本原因。概括来说,他们是欠发展的思想文化和农业科技制约生产体系;欠发展的农业科技和生产体系又侵蚀思想文
化;欠发展的思想文化和生产体系又限制农业科技。因此,这个往复的恶性循环就决定我们在解决农业问题时不能单独从某一方面下手,而是要全面出击,多方协调,综合改善,否则会因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而收效甚微。当然,这七项现状所指向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农业发展的滞后和日新月异的不断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需要之间的矛盾。对于之一矛盾,我们要正确的把握两点。首先,中国农业的特点和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农业发展不可能超过工业和第三产业,只能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尽一切力量缩小与其他产业的差距。其次,中国农业的发展和提升空间还很大,是可以逐步兴起的。
在充分把握农业现状和发展规律的情况下,针对农业的发展,我们应重点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实施惠农政策,完善农村社会福利。惠农政策体现着中央的两层意图。其一,改善农民生活状况,其二,刺激农业生产。任何一个产业,只有充分自救才是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我们要利用好惠农政策的刺激功能,做到缓刺激、区别刺激和有效刺激,达到惠农不是养农而是帮农的目的。
二,基层政府和村委会要帮助构建和完善农村的市场体系、金融体系、生产销售体系。构建和完善这三大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具体可以从农业信贷、高经济作物生产指导加工和销售等方面做起。
三,加强政府引导和宣传。由政府牵头,对当地农业生产进行利益最大化的规划。在绝对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鼓励农民大力促生
产,收购并帮助销售这些农产品,最大限度地打开农民增收的经济渠道。
四,对机械化,科技化农业要不断尝试。村委会要注重对当地农民科学技术和文化政策的宣传和普及。力争做到“人人将科技,人人讲政策”的农业生产形势。
五,加强思想引导,用科学的农业发展观武装人、动员人、留住人,逐渐改善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和农业荒废的现状。这一现状的改善是农业发展前进的标志和关键。基层政府要扎实深入的做这项工作,以实际行动影响人,以鲜活实例说服人,以美好前景感召人。
六,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丰富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娱生活。村民活跃的政治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和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一切可能活跃村民的民主意识,这不仅能让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升一个层次,还能集思广益创新农业发展之路。
农业发展对中国来说有着很重要的战略地位,庞大的农民阶级也一直适党和政府的重点关注对象。解决好农业问题是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本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一步一步妥善地处理和引导,做到不调查不发言,不总结不实施,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上述是我调查所得到的情况和分析,希望有所参考价值。
第四篇: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状况分析
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格局、新方式和新问题
学校:
院系:
专业:财务管理
姓名:
学号:
正文:
国际贸易作为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交换的交换活动,早期的从某一集中地域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到地理大发现之后洲际之间、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活动,从开始萌芽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从国际贸易起步发展到今天在全球经济中开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的的内容和形式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越来越多的实务操作经验也充实到国际贸易理论当中,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向前发展。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明显加速,并且已经进入到了新一轮的增长期,根据2012年WTO官方发布的数据,2011年世界货物贸易额为182170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19%,中国、美国、德国为前三大出口国,占全球出口比重分别为10.4%、8.1%和8.1%。美国、中国、德国为前三大进口国,占全球进口比重分别为12.3%、9.5%和6.8%。若不考虑欧盟内部贸易,欧盟为世界最大出口方和进口方,占全球出口、进口比重分别为14.9%和16.2%,虽然数据全部反映全球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货物贸易总额看出来,全球范围内,国际贸易已经呈现出强势的发展势头,在这个大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已经呈现一定的新格局。
首先,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但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成为国际贸易格局中的新生崛起力量。
从一贯的经济发展上看,美国、日本、欧盟在世界经济体中的地位无可替代,这三者的经济总量占到了全球经济总量的80%以上,反映到国际贸易上,自然体现出三者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2004年,德国、美国和日本在世界货物出口中的份额已分别达到10%、9%和6.2%。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世界货物出口70%以上的份额和服务贸易90%以上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并在国际交换中获得了大部分贸易利益。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即是贸易规则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自然在很多方面制订了对自己有利的政策,而在国际间的贸易中,发展中国
家又不得不遵循这些规则,事实上严重损害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利益,而伴随政治上多极化的发展,“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发达国家开始越来越多的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展现自信,而中国在近年的国际贸易中已然成为亮点,这一点不仅仅表现在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和排名的不断上升,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对世界的贡献也越来越突出,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以每年一名的速度上升,在2004年,中国的全球贸易总额达到了11548亿美元,超越了长期处于第二位的日本,跃升至世界第三,而后又再次超过德国,跃升至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在全球货物贸易总量和增量的比重分别达到了6.4%和20%,凸显了自己作为“世界经济发动机”的重要地位。
另外,全球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2004年,区域内贸易总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比重已超过50%。四是国家之间的竞争正在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转变。区域贸易安排已经成为各国争取市场资源、扩大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地位的战略手段,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正因为这些新格局的出现,国际贸易的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除了原来在国际贸易当中比较流行的逐笔售定外,包销、代理、寄售、拍卖、招投标、期货交易、对销贸易等等,都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出现并发展,而近年来因为电子商务市场的迅猛发展,在国际贸易中采用电子商务进行货物和劳务交易的例子也比比皆是,特别是因为采用电子商务方式以后,交易双方都能很快的了解对方,并且可以详细的了解货物信息,同时,得益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国际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国际贸易的进行变的更加的快捷和迅速,具体表现在:第一,物色贸易伙伴。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一个国家的进出口企业就可以找到另外一国的贸易伙伴,同时,国外的客户同样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找到其他国家的货物提供商。第二,提供咨询、洽谈。方便国际贸易业务的开展。第三,网上的订购与交易。第四,交易管理。电子商务进入国际贸易领域可以使国际的间贸易实现无纸化、网络化,从事进出口的企业可以直接通过银行办理进出口、银行、税务、运输等有关方面的票据和凭证业务。并大幅削减交易成本和费用。同时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化,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从长远来讲,将电子商务引入国际贸易领域必将推动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必将给国际贸易领域带来一场全新的革命。
正如前面所讲,发达国家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国际贸易中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在许多方面对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造成了损害,而中国更是成为了10年来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对多的国家,另外一方面,发达国家之间近年来贸易纠纷也非常频繁。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现今国际贸易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同样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的,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愈加频繁,贸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前,各国经济景气的不均衡性、产业和贸易结构的竞争性、区域贸易集团的排它性、贸易分配利益的两极化以及经贸问题的政治化都是造成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当前世界已进入贸易争端的高发期,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基于战略利益考虑而引发的贸易摩擦增多。2004年美国和欧盟就航空业补贴问题相互指控,并最终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二是贸易保护的手段不断翻新。各种技术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新式武器,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争端。三是摩擦从单纯的贸易问题转向更为综合的领域。社会保障问题、汇率制度问题等已成为摩擦的新领域,资源摩擦与贸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四是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最大受害国。
另外,国际贸易规则的不完善,也是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之前的规则主要是发达国家制定的缘由,发展中国家在加入WTO之后,提出对规则适当的进行修正和调整,但是目前还没有什么可观的成果,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出现贸易争端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停止向世界贸易组织申诉的步伐,但是往往成效甚微。这就使得WTO必须感受到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迫切愿望,进一步提高世贸规则的公平化、合理化,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保证全球、各区域经济组织之间的国际贸易得以正常进行,提高国际贸易的发展水平。
第五篇: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分析
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分析
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能略好于2013年,但制约外贸稳定回升的阻力依然存在。
从国际看,随着各国宏观政策力度加大,欧债危机略有缓和,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趋于稳定,市场信心和发展预期有所提振,2013年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可能有所改善。但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削弱经济增长潜力,刺激经济政策措施的副作用日益凸显,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困难较多,加上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剧,世界经济低增长、高风险态势不会明显改观。
从外部看,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下行风险增大。从目前情况看,2013年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只要不出现大的外部冲击,再度出现危机或“二次衰退”属小概率事件。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历时三年,其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露,旧疾未愈,又添新伤,更加凸显了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世界经济增速可能长期低位徘徊,面临下行的严重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将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从4.5%下调至4.0%。2013年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主要有:
一是欧洲主权债务风险上升。欧洲问题国家债务规模史无前例,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在从希腊等边缘国家向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国家扩散,从公共财政领域向银行体系扩散,市场信心极其脆弱,引发金融市场持续大幅震荡。各成员国债务链相互交织、经济联系紧密,危机加深并拖累银行系统和实体经济的可能性上升。随着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陆续进入偿还高峰期,如果不能及时出台有效的救助措施,一旦欧洲银行业风险集中爆发,必将对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产生新的重大冲击。
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从目前情况看,世界经济复苏动力比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有所恢复,但总体呈现政策支撑效应减弱、传统增长动力仍较疲弱、新增长动力尚未形成的格局。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消费投资需求疲弱,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新增长点尚未形成。财政金融政策空间已十分有限,为应对债务问题而采取的财政紧缩政策会削弱经济增长动力,“流动性陷阱”导致扩张性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到制约。新兴经济体则面临通胀上升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
三是全球性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相继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全球性通胀压力持续加大。今年以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价格“高烧不退”,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持续整体走高。9月越南、印度、巴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上涨22.4%、9.7%、7.3%;美国、英国分别上升3.9%和5.2%,欧元区连续十个月超过欧洲央行设定的2%调控目标。目前,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强化宽松货币政策。英国已经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央行维持低利率并将重启长期再融资操作,美国宣布将低利率水平维持到2013年中期,并推出4000亿美元规模的扭曲操作。土耳其、巴西等部分新兴国家货币政策也从抑通胀向促增长转变。未来一段时期,国际资本大规模无序流动风险增大,大宗商品市场可能频繁大幅震荡,全球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四是非经济因素干扰不断增多。国际金融危机阴霾不散可能进一步影响相关国家社会稳定,一些国家通胀、失业、社保等问题和两极分化加剧相互叠加,可能导致政局不稳、社会矛盾冲突加剧,各种风险触发点增多,都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难以预料的冲击。去年以来,英国、德国、希腊、法国、泰国等多个国家爆发大规模群众抗议示威或骚乱。近期,旨在声讨金融制度偏袒权贵和富人的“占领华尔街”示威游行,短短两个月已蔓延至四大洲1500多个城市。此外,中东地区局势动荡仍在持续,直接影响全球石油稳定供应。
五是国际金融和商品市场仍可能持续动荡。近期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均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巴西等也降息刺激经济,可能引发各国货币汇率频繁大幅波动,国际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冲击全球金融稳定。美国、俄罗斯等粮食主产地遭受重大干旱,导致全球小麦、玉米减产,中东地缘政治持续紧张极易冲击石油供应,加上全球货币政策宽松,投机资本涌入商品市场炒作牟利,农产品和能源价格面临较大上涨压力。
六是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在经济复苏没有明显起色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为缓解就业压力,对外采取部分关闭国内市场的办法,扶持本土产业,阻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投资活动。世贸组织监测,2012年10月至2012年5月,各成员共采取182项新贸易限制措施,影响全球进口额的0.9%,且限制措施应对危机的一面下降,刺激本国产业复兴的一面上升,影响更为深远。一些国家对新兴产业领域的跨国投资态度保守,想方设法加以限制。在选举政治的催化下,部分国家经贸政策甚至出现“去全球化”的危险倾向。
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和下行风险增加,势必对中国外贸稳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
一是国际市场需求不振。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补库存效应减弱,明年外需有可能继续萎缩。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持续恶化。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年初70左右一路下跌至9月份的45.4。欧盟迫于主权债务危机,各成员国不得不紧缩财政,既制约经济复苏,又将不可避免影响社保、养老等福利支出,削弱消费者支出意愿。9月份欧盟消费者信心指数为负19.1,为25个月来新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也将抑制需求增长,制约中国企业进一步开拓新市场。今年前9个月,巴西进口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7个百分点。
二是融资难度增大加剧外需萎缩风险。欧洲银行系统受主权债务危机牵累陷入困境,各家银行纷纷收缩业务范围、降低风险忍耐度,造成信贷银根紧张、融资输血功能受阻,贸易融资深受影响,加大外需萎缩风险。美国银行业也远没有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经济增速放缓减少了贷款需求,低利率降低了投资回报,市场波动加剧增加了投资风险,加强监管抬高了经营成本,经营压力越来越大。金融系统不稳定将是影响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变数。
三是经贸摩擦形势更加严峻。尽管今年以来针对我国的贸易救济案件数量和案值有所下降,但摩擦强度不减,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屡遭滥用,政策性和体制性摩擦更加突出。部分发达国家经济衰退与选举政治周期叠加,经贸问题政治化倾向明显,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形形色色的“中国责任论”层出不穷,要求中国承担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国际责任。
四是非经济因素可能对中国外贸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冲击。中东局势动荡对中国企业开拓中东市场以及稳定石油供应的影响仍不容忽视。近年来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频发,不排除个别国家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从而影响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此外,“占领华尔街”运动的走向仍不确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一运动对我国经济乃至外贸的影响要密切关注。
从国内看,保持我国外贸平稳发展既具备一定基础和有利条件,也面临成本上升等压力。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内在优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必将对中国外贸发展形成强有力支撑。同时,我国外贸传统比较优势依然存在,新的竞争优势逐步形成,市场多元化战略稳步推进,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成长,特别是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磨练和洗礼,抵御风险、拓展市场和创新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但是,国内一些制约外贸发展的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叠加,外贸企业经营压力明显增加。劳动力工资、原材料价格、人民币汇率、贷款利息、厂房租金等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外贸企业的价格优势,挤占了企业利润,致使外贸企业尤其是小微型外贸企业不堪重负。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导致有单不敢接、不愿接,也将加大结构调整难度。商务部重点联系企业出口利润指数由今年4月份的106.9降至9月份的101.2。利润下降导致企业技改、研发、品牌等环节投入不足。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比2012年可能有所回落。在国内能源资源需求不断增加、扩大进口政策支持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进口增长有望继续快于出口,贸易平衡状况将进一步改善。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对外贸易将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努力克服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注重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和地区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强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坚定不移地扩大进口,为企业扩大进口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继续为全球贸易平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