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叙事:让学生感受_doc_file(47)
教育叙事:
让学生感受生活课堂的幸福
贾凤
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后,利用三角形的相似,可以结局机械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的问题。
师:学校想换一根旗杆绳,再不放倒旗杆的条件下,你怎样知道旗杆的高度?如何不爬上高楼就能测出楼房的高度?不过河就能测出河面的宽度?请同学们探讨研究一下,分小组设计出方案。
同学们个个兴致勃勃,纷纷发表个人意见和看法。课堂上,学生那质疑发问的声音,讨论研究的声音,思维碰撞、争论的声音,不绝于耳。最后各小组达成共识,课堂内汇报交流,展示自己的想法、做法。
生1:用测角仪器在地面上确定一点,使观察点的仰角视线恰好看到旗杆顶部,用米尺测出观察点到旗杆底部的距离,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关系来解决。
生2:但只有一条边和一个角怎样解决?
生1:让这个角是30度或45度或60度,不久可以计算了吗?
师:如果是一般的角度呢?能否解决呢?是否可以借助其他工具(例如固定长度的木杆),利用太阳光线构造台相似三角形来解决呢?试试看。
(有了这样的方法和思路,同学们便又开始了经历“探索物体的高度”的探究、发现之旅,让学生在充分的实践活动中探索、研究、理解、计算,在探究中有所发现,再发现中有所感悟,在感悟中获得知识经验、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提炼出问题,在班级内交流研讨。
生3: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物体的高度时,利用标杆,借助于相似三角形类计算高度。生4:测量数的高度和旗杆高度等这些能到达底部的物体高度时,在地面的同一条线上定两个点,测出距离使仪器与被测物体的顶端在同一视线上,利用相似三角形来解决。
生5:测量河面或湖面宽度时,只要在同一岸边确定好位置点,构造相似形,从而计算宽度。
整个课堂,通过教师根据问题解决的发展态势,不断施以激励性、赏识性、启发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数学课堂是演绎生活的课堂。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是他们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是他们生命活动的主要表现场所。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想象、去创造、去探索、去思辨,在发现和创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施以人性化的评价,鼓励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行为,不仅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以及敢想、敢问、乐于探索的精神。当我们的孩子们在教师的关注和评价下,积极参与了,思维活跃了、体验感悟了,发现创造了,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课堂是演绎生活的丰富天地,那我们的课堂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
第二篇:让学生感受音乐美
让学生感受音乐美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思考
摘要:音乐教育是实施人文教育和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也是我们音乐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感受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也是表现音乐、创作音乐的前提。尤其是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来说,让学生学会感受音乐美才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摒弃过度追求创造而忽略感受的教学模式,坚持听觉与视觉、欣赏与活动、语言描绘与想象、知识技能与表现发挥的四个结合,不断追求目标的适龄化、师生关系的平等化、教学内容的立体化、教学评价的差异化,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音乐的形态美、动作美、内涵美、创造美,才能使我们的音乐教育由“美”向“善”达“真”,实现其满足人类精神文化需求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中小学 音乐教育 课堂教学 感受 模式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好的音乐课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快乐!但是,长期以来,在中小学音乐课中,枯燥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孩子们对机械呆板的音乐课已产生了深深的厌烦情绪。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育要关注审美,重视实践和兴趣爱好!因此,我们 的音乐课确实应从学生出发,试着从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和探视我们音乐课的教学方式,还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权!那我们的学生们究竟喜欢什么样的音乐课呢?他们心中所希望的音乐课应该是怎样的一种面貌呢?作为音乐未来教育者的我们, 该如何打破旧的教学观念,构筑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呢?
一、孩子眼中的与音乐课密切相关问题的调查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现在的孩子在想些什么,他们眼中的音乐课是怎样的,他们希望上什么样的音乐课,这是当今的音乐教育者必须了解的问题。为此,本人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分两批对泗阳县20所中小学中的1000名在校学生进行了无记名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1.你喜欢上音乐课吗?其中,喜欢占(98.3%,不喜欢的占1.7%。2.你喜欢什么样的音乐课?选择以老师教为主的讲授课为10.78%,选择听和看为主的欣赏课的为34.56%,选择以自我发挥为主的表演课的为43.62%,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游戏课的为78.21%,选择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的为52.83%。
3.你认为音乐课中你学到了什么?其中,认为学到了课本上的几首歌曲是97.8%,认为学懂乐理知识的是19.2%,认为感受到了音乐美的是27.6%,认为学会了表现与创造简单素材的能力的是5.5%。
4.你们音乐老师经常在课堂中表扬你们吗?经常为76.7%,偶尔是13.5%,没有占 9.8%。
5.你们上音乐课时老师是怎样上的?选择“按照课本教会歌曲,主要以唱为主,很少讲别的”占58.3%,选择“不管你们,你们愿意听就听,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占10.2%,选择“以自由发挥为主,可跳、可唱、可表演,视个人兴趣定”的占15.6%,选择“欣赏为主,很少其 它内容”的占14.29%,选择“除课本以外,还教其它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占23%。
6.你们音乐老师上课时态度怎样?学生认为:微笑上课以鼓励为主占72.5%,经常打骂学生凶巴巴的占5.3%,很冷淡上完课就走了占28.7%,都不是占3.5%。
7.你们希望音乐老师上课时,时刻与你们一起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吗?表达希望的占96%,不希望的占4%。
8.你希望音乐课老师教一些除课本以外的有关的东西吗?表达希望的占91.31%,不希望的占8.69%。
9.如果你希望老师教一些其它的东两,你希望是那些(可多选):选择流行音乐、儿童歌曲、音乐名家、音乐知识、中国戏曲、民族乐器、西洋乐器、外国歌曲的分别为58.04%、55.43%、43.47%、28.91%、12.3%、31.52%、17.39%、8.26%。
10.你认为音乐课一定要在教室中上吗?认为不应该的占64.14%,应该的占35.86%。
11.你希望经常在音乐课中与他人合作吗?A.希望的占(90.22%,不希望的占9.78%。
12.对你的音乐老师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希望老师在音乐课堂中给每个同学表现的机会的占78.3%。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1.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比较喜欢音乐课.少数小学生不喜欢音乐课是因为音乐课内容太简单或乐理知识太复杂。
2.现在的小学生音乐课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偏向课本固定内容及复杂的音乐知识理论,很少去发掘学生的音乐感知鉴赏能力,去表现美、创造美。3.现在的小学生希望老师与自己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且和谐的,希望老师能和自己打成一片,去共同完成音乐课的过程。更愿意音乐课的活动空间大些,如操场、草坪、田野等场地,与大自然拥抱,去体味音乐无限魅力。
4.现在的小学生求知欲望很强,学科的系统性,知识的连贯性,各科的综合性都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必须注意的问题,让我们的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充分开发他们内在的潜力。
5.现在教师在课上的评价机制仍然是“一刀切”,不够尊重发展孩子的差异性,致使一部分同学在音乐课堂上感觉自己游离于课堂之外。
二、注重四个结合,让学生感受音乐美
黑格尔说:“音乐是情的艺术。”作为情感艺术的音乐教育,必须遵循美育自育的规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基本要素的感受能力,并通过多种感觉的协调活动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美,使他们在声情并茂中张扬自身的个性,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去。因此,结合调查结论,我觉得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学生学会感受音乐的多种美,培养其学习兴趣。
1.注重听觉与视觉的结合,感受音乐的形态美。
音乐与美术都是情感艺术,都是美育的的组成部分。音乐是声音艺术,时间艺术,是从听觉上去感受美。美术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是从视觉上去获得美。音乐与美术的有机结合,就是 从听觉与视觉两个感官、两个侧面去感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产生1+1>2的整体效果。有人说音乐也是一幅画,是用音乐作色彩、旋律作线条描绘出的用听觉去观察的心灵之画。你看音乐中的1、2、3、4、5、6、7与美术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是多么奇妙的结合呀!无疑,音乐的本质是听,听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理解的过程,加强记忆与锻炼思维的过 程。音乐是听者从听到的音乐效果(包括音高、音准、节奏、节拍)中体会旋律和情感的过程。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同时还受生活、环境、知识、经历的限制,不可能对音乐所表现出来的事物和意境都有深刻的理解.也就必然会有感知的误区和盲点。因此,单靠听难免会产生厌倦感,也就不能全身心的投人,无法深切感受音乐的美。把听觉与视觉结合起来,是把有形的色彩融人到无形的声音中去,让音乐呈现出色彩鲜艳的画面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形态美。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做到: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图。插图往往直接点明了歌曲的风格、寓意背景、提示主题,或者示范姿势、标明动作。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就能帮助他们感知理解、开阔视野、加强记忆、启迪思维。其次,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优势。幻灯片、录像、CD、VCD等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洁、直观形象,他们通过图像、文字、音响特别是声音与面面的同步处理,展示音乐表现的情景.使悦耳动听的旋律与神奇变幻的画面综合,以此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其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2.注重欣赏与活动的结合,感受音乐的动作美。
音乐教育家柯伦达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的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这就提示了音乐具有其运动特征。因此,音乐教育首先要和体育活动相融合。例如: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寓音乐于游戏之中,正是借助身体力行的活动来表达旋律的运动方向。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游唱占了30%的比重,可见音乐中渗透体育知识、体育技巧和体育活动。其次,舞蹈与音乐本是一对孪生姐 妹,舞动是展示和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我们知道,音乐的显著特征如速度、节奏、力度等本身就具有活跃的动作性,音乐特征的发展变化(如力度变化、节奏变化)和不同的风格(如进行曲、摇篮曲)光靠欣赏或者讲解,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无法在记忆中烙下烙印。只有通过身体的运动,比如摇摆、跳跃乃至肢体的伸曲等作出反应才能事半功倍。当学生听到进行曲能自然地、雄赳赳气昂昂地踏起正步,听到圆舞曲则能尽情舒展双臂,畅漾于欢乐的舞海,当夜深人静听起摇篮曲则能伸出小手轻轻柔柔地在空气中抚摸的时候,他们的身体也就会成为一种乐器,情感也有所抚慰。此外,在日常教学组织中一定要做到三个避免:一是避免永远学生整齐的坐着,教师在讲台上的单一的组织模式;二是避免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反复学习同一内容,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三是避免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只动嘴,不用眼、手、足等其他感官。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产。”这就是说,情有所感,心有所动。当欣赏与活动得到完美的结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有声有色,情景交融,音乐的动作美就得到了最佳的体现。
3.注重语言与想象的结合,感受音乐的内涵美。
音乐最主要的审美特征是情感表现,其心理过程是感知——想象——体验——理解。欣赏是一种感知,是经过听觉实现的审美活动。当我们深情地唱起《我爱你,中国》,眼前就仿佛看到了巍峨的靑松、无边的森林、南海的渔火、北国的飞雪……思维沉浸于丰富的意境中,涌动起无限的梦幻,让我不得不赞叹祖国广袤无垠、深邃内敛、永不屈服的坚强意志和精神之韵。
但想象不是幻觉,它是以感知作为基础的思维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想象离不开老师的语言描绘。教师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拨动学生的心灵 琴弦,以饱满的精神倾注到音乐之中并进人到表达的最佳状态,并通过语言神态来感染学生,而学生的感想又通过言语传递给老师,教师的语言描绘是提示音乐崇高思想和深厚感情的最佳工具,而学生的言语则是他们内心情感最真实的表达。师生之间这种知识、心理、情感互相交流相互传递,是任何媒体都无法替代的。
但是音乐课毕竟不是语言文字课,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要有鲜明的文学色彩,要求普通话标准流利,字正腔圆,如同音乐一样有旋律、有节奏、有力度、有速度,抑扬顿挫、感情充沛、变化有致、紧松有度;其次,能准确精练地表达作品的创作意境,诠释其思想感情;再次,要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把音乐形象鲜活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进人到音乐的神奇瑰丽之中从而受到艺术的熏陶。优美的语言表达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和启迪,这种语言是与音乐美的完美和谐的统一,才真正是音乐内涵美的魅力所在。第三,课堂提问的语言设计要考究。作为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是一种智慧的发掘、灵感的启示。这就是要求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和神秘感,要能勾起学生的新鲜感和对音乐的好奇心,并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音乐。因此,课堂提问立意要鲜明,不要提一些简要的毫无想象力问题,如“喜欢不喜欢?”或“这音乐好听吗?”等。有时,语言的神秘和具有暗示性的提问设计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四,导入语和结束语要与音乐相融合。音乐是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它和其他艺术形式特别是文学有着不解之缘。精妙的语言导入是引入入胜的引子,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还可以引导其更快地进入音乐的特定情景中,牢牢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之产生新奇感,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结束语是一堂课前后呼应的点睛之笔。简短而隽永的结束语是意犹未尽的尾声,它不仅是一节课的回顾和总结,还可以深化人文主 题。当耐人寻味的话语和美妙的音乐又一次在耳边想起时,那种共鸣,余音袅袅,耐人寻味。
4.注重技能与表现发挥想结合,感受音乐的创造美。
现代音乐教育的目的已经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播转向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特点的全面素质发展,因此,尽量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自我发挥,自由地想象,自由地表现,自由地创造,这是我们期盼的音乐教学。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而学习音乐则是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愿望,所以,架设与提供让学生展示表现的平台是音乐教授得法的重要标志。比如,围绕音乐歌曲形象的讲授发表自己想象的意见,同学间相互补充,能使音乐形象更准确、更清晰、更生动、更丰满;比如用色彩描绘形象中画面,交流意境的理解,可以使线条、色彩更趋于合理;比如在理解歌词、乐曲内容时,举手投足、低头弯腰、即兴表演、自编自演,越是令人捧腹就越能体现分阶段的全身心投人:再比如体会情绪特色时,通过改变节拍、节奏、速度、强弱关系进行二度创作将3/4拍的歌曲改成2/4拍,那定是别有一番韵味……英国教育家皮斯博说的好:“如果想使儿童能够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富有想象力,你就应当采取能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就是说,我们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和引路人,细心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干”的氛围,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鼓励他们异想天开。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心灵去观察世界,“一千个人的头脑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很正常的艺术效果,绝不能横加指责,讽刺挖苦,因为你熄灭的很可能是一千个未来天才音乐家的灵光。当音乐的知识技能成为自我表现的基础,当学生的思维进人自由发挥的王国,其闪现的正是音乐的创造美的光斑。音乐与心灵融为一体,学习与创造融为一体,这正是我们追求的音乐教学的最大成功。
三、课堂教学追求四个实现,构建音乐课堂教学新型模式 音乐无高考指挥棒,所以,为了让学生学会感受音乐美,在此基础上学会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我们就必须放开手脚,让孩子们觉得学习音乐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这就需要我们构建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一个能够突出“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目标实现适龄化。
作为教师,每次备课首先填写的都是“教学目标”。但我们传统的教学目标多偏重以音乐技能技巧为核心,忽视了“以人为本”,以致割裂了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以及与人类社会各种文化有机联系,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众多学生由于无法跨越技能技巧的障碍而产生了对音乐的冷漠和厌倦。识谱教学已强化了20多年,可至今能读谱的学生仍然廖廖无几;“革命歌曲”我们认真地教了一首又一首,从《学习雷锋好榜样》到《歌唱二小放牛郎》,可学生们滿口哼唱的全是“庸俗小曲“,学生们用自已的方式来表达对教学的不满和对音乐本能的热爱。
其实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快乐,享受美好,这才是我们音乐教育者应关注的焦点和努力的方向,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題过教学让学生感受美、鉴赏、表现和创造美,塑造其完美人格,并通过他们创编、传承和发展音乐文化。如在学习《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这首歌时,教学目标除了要求学生正确掌握演唱姿势,音髙、节奏外,教师还应从渗透心理教育的角度着手,把引导学生感受雷锋叔叔不朽的人格魅力、加速学生情感的升华、获得求知的动力等列 人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受到完美人格的熏陶,提高其心灵的境界,使音乐教育成为真正的审美教育。
在教改轰轰烈烈进行着的今天,我们要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大批新时期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的人,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我们有责任唤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全体学生提供实践和体验的机会,而不是让他们在音乐的殿堂外徬徨。
2.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实现平等化。
众所周知,教育的过程既不是一个老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简单过程,也不是一个学生自我潜能开发的简单过程,它是一个知识再创造的过程。所以,过去的好老师课堂上像个演员,遗憾的是只把学生当观众。今后的好老师应该让全部学生变成演员并结合他们的特点分配不同的角色,教师既是导演又是观众和评判,还是众多角色中的一员。教师应以一种平等的心态来进行教学,真正倾听学生的声音,真正把学生当成朋友,而不是征服、压制、压服的对象。告诉学生老师自己也会经常犯错误,学生从老师那里了解到的知识不一定可靠,让学生获得一种具有批判精神的主体意识,进人创造性的学习状态。
作为一位音乐教师,必须意识到音乐教学的使命必须发生变化,音乐教师必须从一个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音乐生活的指导者。真正深人地和学生对话和交流,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创建属于他们的音乐生活。教师应用自己的音乐世界与学生的音乐世界碰撞、交融,创造新世纪的音乐世界。形成师生民主合作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3.课堂教学内容实现立体化。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仅仅有音乐内容的存在是不够的。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 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在各科内容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中,促进学生艺术素质的形成。
在堂教学中,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将体、美、德、劳等学科有机渗透到音乐教学之中,使音乐课更加丰富多彩,静中有动,动中含静,有声有色,情景交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开联想,积极思维,勇于创造,由此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唱游教学中渗透体育运动、劳技教育,可使谏堂气氛生动活泼;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美术,使学生能深层次地体味理解音乐美学;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比任何说教的方式都有效果。渗透到某一教学内容中,只要教学效果好,多而不乱,能够体现音乐课主题,达到教学目标,就是很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立体化。
4.课堂教学评价实现差异化。
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是:评价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评价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学生学习上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在音乐方面也是如此,尤其是对音乐技能的掌握,学生的差异十分显著。如果非要让一个某方面能力欠缺的学生,不折不扣地达到全班统一的要求,甚至达到老师的理想要求,也许经过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比如挤占学生的自由时间进行补课、个别教育等),可以勉强达到,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是不合理的,也是缺乏效率的。我们不应该让学生把精力过多地放在自己不擅长也不喜欢的项目上,而应该让学生自己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放到他喜欢的、感兴趣的项目中去。因此应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享受成功,得到发展。音乐是美的,因为她是用人类情感来实现创作与欣赏的;教学也是美的,因为她需要教师用智慧去和学生的心灵撞击出璀璨的生命火花。
让我们共同努力,深刻领会落实新课标提出的“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理念精髓,在音乐教学中创立更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音乐实践方式,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种课型的音乐教学模式,才能真正为学生感受鉴赏音乐、学习表现音乐、体验创造音乐、终身喜爱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2.《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刘堂江著,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
3.《本领恐慌》,王小平著,海南出版社出版 4.《学生第一》,李希贵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5.《第56号教室的奇迹》,雷夫艾斯奎斯著,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
6.《中国音乐教育》2013年第6-12期 7.《中小学音乐教育》2013年第1-12期
第三篇:让学生感受严父慈母之爱
让学生感受严父慈母之爱
聂和万
我们是人民的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是培养祖国的花朵;站在三尺讲台前,面对许许多多充满求才之心,渴望求知之欲的学生,我们教师对待教育事业应该有一腔热血,对待学生应该是满腔热情。我们不能忘了自己的神圣职责,以德立教,执教为民。从教师的重任来说,我们应该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把一颗忠心奉献给教育事业,把一颗爱心奉献给学生,把一颗信心留给自己。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要想在很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一番不平凡的事业,又尤其是对匀们理工学校来说,就应该更要关心自己的学生,爱严相济,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严父慈母之爱,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成人才的良苦用心。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关爱学生成长的重要表现 所谓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在长期生活和学习中形成的一种自觉良好的行为。这一点我认为对每个学生十分重要,我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用尽心思主要从如下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首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终身教育,学生以学为主,要学习就得靠自觉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极为重要,每天早晨我很早到校,组织学生读背语文、外语、专业课。针对部分学生英语厅局级差,我就安排八名同学轮流领读,对来回得早的认真读书的同学每月进行总结奖励。这样,在教室读书学生越来越多。最后几乎是全班,并且书声朗朗。早前到教室读书既增强了学生组织纪律性,又提高 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其次,让学生养成了做好人好事的好习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是很难的,是要经过长时间训练,要从小事做起,从平时做起,甚至训练使学生主、产生心条件反应,看见地上有纸屑自动捡起,看见宿舍未打扫自觉打扫,看见别人做好人好事自己也想做,先强化训练培养后才能养成自觉性。我在班上规定:每人每天做一件好事,一月做三十件,怎样做呢?就从班上做起,从校内做起;再到校外、社会上去做。做些什么好事呢?从小事做起。如:自觉擦黑板、倒垃圾、擦地板、捡纸屑、擦窗户、抬水、捡地上有用的粉笔头、抹讲台。寝室里别人忘记打扫,你就主动打扫;黑板报抢着去办,卫生区里主动捡杂物、星期天下午出校时遇到老人、孩子、盲人等弱者,有机会就给予帮助。对于做好人好事,有几位学生一个月内竟做了60件以上好事,学生都养成了做好人好事的好习惯。无论是本班还是外班同学间彼此交往要真诚,要有集体主义精神,但又不要过分去追求个人,班级的荣誉。同学们之间要团结,要相互学习,尽量多看别人的长处,多说别人的好话,教育学生不能背后说别人坏话,更不能制造矛盾,闹纠纷。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别人就愿意和你交往,你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女朋友。另外,我多次教育学生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识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鉴别和判断能力,不能纵容坏人坏事,不要同顽劣学生一唱一和,做一个文明的学生。通过教育,本期来,我班没有学生打架斗殴的现象,同学们之间能做到相互团结,相互帮助,建立了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最后使学生养成主动接受批评意见的好习惯。学生经常有缺点和错误,老师经常要处理学生中的矛盾,这个问题很伤脑筋,如果没有把握好,就会导致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影响同学之间关系。我解决的方法象庖丁解牛一样,把握要点,顺势而下,不要在骨头上乱砍,方法不对吃力不 好看,并且不能解决问题。我解决问题的三部曲是明理——知错——改错。明理作为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道德修养,应该怎样宽厚待人。行为要怎样规范,心胸宽阔,不要做小鸡肚人。跟老师谈话时态度要端正。如:站立姿势、言语、表情都要虚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给他“治病”,是好心肠。明了理学生就会尊重老师的意见。知错我采取的方法是首先做自我批评。我错在哪里,不要纠缠别人的缺点。这样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着是教育学生改正错误。总之我向学生灌输的是: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缺点和错误,关键是能接受意见,接受批评和改正错误,改正越迅速越好,让学生接受批评意见最关键的一步是当时学生的态度我提前思想明确,尽力将偶发错误转化为自我教育契机;其次老师的态度也要好,头脑要冷静,心理要气和;最后是处理问题思路要清楚。解决问题要彻底,达到不为而治。
二、热爱学生就应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校有校规,班有班纪,纪律是搞好工作学习的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要受法、规、纪的约束,学生既是受管理着,也同样是管理者,学生应是班级管理人的主人,让每个学生有责任感和自信心,有成就感。国此,我建立了班务管理缺席具体方法是,以周为单位,每星期民主选举十四名同学值日,班委会七名干部、每天一名,每天值日人数是三名(一名干部,两名学生)要求值日生对当天早晨、中午、晚饭后课间活动、出缺 席、做好人好事、卫生、晚寝等情况全面记载,要求记载事情要客观公正、不虚假、不伪造。另外,规定每晚读报时间由值日生汇报,内容是:
1、反映当天典型情况;
2、指出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3、提出希望。每日一汇报,每周一小节,每月一总结。在全本学生中每月展开自我总结活动,寻找自己的缺点,总结自己的成绩,看看自己的进步。另外,相互夸奖,欣赏别人的长处,每月对模范学生给予奖励,最优秀者评国理工之星。学生的自我管理调动了学生内在激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提高了班级管理质量,增强了同学们组织纪律性。提高了全体学生思想素质,学生学会了管理方法,现在班上有无老师都是一个样,同学们自觉遵守纪律,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由于采用了班委值日管理制度,我的感觉是当一个班主任很轻松,很愉快。
三、关心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扬起个性的风帆。
物与物之所以有区别是因为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属性,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是有各自的修改人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与此,对于学生情绪来说可能有听讲型,冲动型,表现型,低沉性的区别,由于个性的不同,教师对他们的教育也就不同,听话型的不采取聚合鼓励的方法促进步,冲动型我就启迪理智来制怒,表现型我就因势力导促提高,低沉型则唤醒自信促进成功,比如一次班长发现冲动型学生:张立新课桌里有三本厚厚的武侠小说,当时就缴了。可是这一缴,该同学却发怒了,大叫大喊:“你交老师吧,我不怕。”接着在抽屉里拿出一本语文书撕成碎片。当值日生来告诉我时,我没有及时找这个学生,而是先来班上了解情况,只见这位学生桌位底下是一堆撕破的文书碎片,再瞧他的抽屉里尽量废纸和食品袋,还有一面镜子和一把梳子,除此之外,再无他物。班长在一旁哭着说:“我不干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没有发火,因为我知道该生是个易冲动的学生山我们老师处理问题可不能冲动,粗暴。再通过了解同学们说该生三本厚厚武侠小说是他花20元押金在外面书摊上租来的,当然老师处理时就要慎重,于是我先来到办公室将三本厚厚的小说送给了该生,并且将我的语文拿给他,后来我又帮他凑齐了数学,外语,专业课本。书拿他时他没有作声,低下了头,让他稳定情绪后,第二天,我找该生谈话,首先让他明理、知荣辱,纠正厌学思想。事后,他向我交了二页纸的认识书,内容多数是感激老师对他的教育和帮助,感情真挚。我替还了他所谓的认识书,亲切地对他说字迹公正,书写很好,你能认识自己的错误感激老师班干的帮助,你就是好学生,不是吗,你的字练的很好,说明你很有毅力,希望你以后热爱学习。如果这样的学生硬性对他处理就会发生学生与班干,学生与老师之间对立情绪,一个人的个性还是坏事,我班有个干部,个性很强,批评人暴躁如雷,甚至出手打人,学生都怕他,但不服他,许多同学经常提他的意见,但这班干对工作非常负责,老师叫他做事说一不二,有他的优点,也有的缺点。像这样的干部我冰经常找他谈话,教育他以理服人,压而不服的道理。因势利导,在我的说服教育下,该干部明了理,改变了以前的暴躁性情。成为了同学们既害怕又喜欢、受同学们尊敬的好干部,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利用个性正确心花怒放促进成才,因为成才需要个性。
四、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同样是热爱学生。一个人总是生活学习在一个集体里面。个体离开了集体就没有力量,我教育学生要热爱集体,使我们班级体成为一个战斗的集体,团结的集体,充满力量的集体,生机勃勃的集体。人人离不开集体,个个要热爱集体;人人为集体争荣誉,个个有集体主义荣誉感;班荣我荣,班耻我耻。同学们看到量化栏里哪一栏得分少,回到班上就自发议论是谁影响我们班集体失了分。真正是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像吸烟喝酒有损班荣誉的,同学们就自然不做了;翻墙外出上网有损于学生的形象,同学们不为了;对清洁卫生有荣班誉的事,同学们抢着干。晚熄灯睡觉无人说话是荣,同学们自觉奠定;好人好事能为班争光,同学们积极去做。同学们有良好的集体主义荣誉感,思想纯了,品行端正了,一个良好的班风就行成了。
五、“严父慈母”是理工学生最需要的真诚之爱。
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是严父又是慈母,学校因学生而存在,班级因学生而建立,没有学生,学校、班级、老师都失了存在的理由。特别是我们学校的学生,老师更要关爱、尊重与信任他们,尤其是“差生”,他们本身就有被爱的饥渴感,有许多学生父母双亲都在外地打工,由于平时缺少父母的关爱,养成了孤僻、倔强的脾气,我们当老师的待他们要以医生的心肠去治疗他们。决不能用医生的眼光去挑剔他的毛病,让每个同学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个差生都有追求改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在班上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熟能无过,一个人有缺点和错误没有什么了不起,最要紧的是你要迅速诚恳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改正去掉不良的作风和习惯。对于顽劣学生不能一棒打死,要从积极地方面鼓励学生,我常常对学生说:我不用有色眼镜看一个人的面孔,绝对是用发展的眼光看一个人的成长如果你今天有进步,老师会表扬你,如果明天有缺点我就要批评你,我绝对客观、公正待人。勉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改变自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为一个老师,我想要以真诚的心关爱自己的学生,以情感去打动自己的学生,以平静的心态对待沉重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发现学生的亮点,及时肯定;发现学生有成绩,迅速表扬;发现学生有困难,热心帮助;发现学生有缺点,要耐心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师生真情在,理工就是美好的。
第四篇:区域地理教学让学生感受地理的魅力
区域地理教学让学生感受地理的魅力
初中地理是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自然与人文的差异和联系。七年级下册的地理课程内容丰富,灵活多样,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感觉目录中提到的地区或国家的名称很熟悉,但又不能说出具体内容来,学生也很好奇我们的地理课会从哪方面学习这些知识,他们期待着老师是导游,期待着有趣的地理课堂。通过几轮的教学,我也在总结如何在达成课标的基础上实现课堂的丰富有趣。
一、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学生对世界区域地理的好奇心在多样的文化景观图片或是新奇的自然现象,或是与这一地有关的新闻事件。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准备大量的新闻资料或最新的事件,与这一地有关的历史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拥有丰富的知识,是驾驭课堂的前提。例如,在讲解中东时,我会给同学们搜集关于中东的短片,讲解中东的宗教历史,看中东沙漠变绿洲的图片,介绍石油贵族的生活,让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解七星级酒店的奢华等等,在一系列的介绍中,让学生自己去书中给出的图表中自己查找原因,分析石油的分布、气候的特点,地理位置的特点等知识点。这样的课堂是学生主动在解决问题,是在培养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用专业的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实践中发现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学习,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的知识,增长的见识。
二、打好基础,提高能力。
区域地理每一节的内容不同,但学习方法有机通之处,尤其自然部分,例如,气温降水图表的分析,掌握了方法,各种不同类型都可能分析,教学中要注意自然知识的连贯性。
我们每周只有两节课,学生课后很少时候复习地理,有时读图的方法需要在课上多重复。例如,在讲东南亚时已分析过热带季风的气候特点,在讲印度时,给出孟买的气温降水图,也是热带季风气候,但仍然有很多同学不知道气候特点,或不能确定这两个地方气候特点一样。这时要让同学们再来看教科书第七页的亚洲气候类型图,读出两地同是热带季风气候,再来对比两地气温降水图的异同,根据我们学生的情况,有时还是要再详细讲解如何读气温降水图。这样的对比重复有时还是必要的,也为后面分析其它区域打基础。
三、注意世界图与区域图的联合应用,给学生地理整体性的印象。在检测学生学习成果时,我们经常给出某个地区的局部图,例如,给出东南亚或印度的简图,但发现有的学生不知道这个局部图在世界图的哪个位置,后来在教学中我经常在分析局部图的时候同时给出一张小的世界地图,并标出局部在世界的位置。这样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知识落实会好些。
四、适度开放,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走上讲台,从学生的视角来讲解地理知识,这也是大家在尝试的教学方法。我曾在去年教初一下册时,让几个班学生试着讲解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时没有给学生界定范围,只要与这节有关的内容都可能,然后老师再补充,发现学生很用心备课,课
上同学们也很认真听,但后来,听课的学生还是反映这样效率较低。接下来我只让学生介绍某一方面的内容,例如,日本让学生讲解文化和地震,这样不涉及地理专业知识的讲解,效果好很多,听者也有兴趣,大家还争着讲解,这样活跃了课堂,也给了学生锻炼机会。
每次学习七年下册的时候我总会感觉到学生对我们地理老师亲近很多,主动来找老师的也多了,看到我时总会给我讲一些世界新奇的新闻或故事,也有的同学问我一些很专业的地理问题,这让我感受到了老师的成就感,也在思考知识是无穷的,教师永远只的引领者,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指给他,如果我们的地理课通过选取的几个区域教学,最终让学生领会到如何学习,并对知识产生好奇心,产生去探寻更多知识的愿望,那我们就达到目的了。
第五篇: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艺术美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艺术美
广汉市南兴镇三星学校
向廷艳
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呈现以下的逻辑: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前提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策略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保障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放意味着与封闭相对立。它的要求吻合于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向生活回归。“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正如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斯所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语文大视野:坚持三个面向,使语文富有时代气息,具有国际视野和超前意识。
2、大语文观:打破教材“圣经”观念,推倒学科“壁垒”,走出教材、课堂方寸天地。
3、教学内容: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用教材教”。
4、教学方式: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5、教学时空:把教材、课堂当作语文学习的向导、镜子和窗口,给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正是基于以上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受到艺术美的熏陶呢?我认为首先得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说起。汉语语音富有音乐性,具有乐音美。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总体特征是以形表意,汉字形体优美,音、形、义结合,具有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等特点。词语丰富,词语在语用上,贴合情境,意趣悠远。篇章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内容就更加丰富多彩,故事生动有趣,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思想内涵深刻发人深省,表现了人类精神品质中的真善美。一句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本身就很美。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品味到这种语言文字所描绘出来的画面美、意境美、情趣美。其次,语言文字在朗诵或者朗读的过程中,读中的轻、重、缓、急、虚、实、浓、淡、刚、柔、隐、现,本身也体现了朗诵艺术之美。另外,汉字的书写更是体现了书法艺术的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感悟艺术美,以此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探索的方向。
为了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到艺术美,我重点从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入手。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开展了“轻扣诗歌的大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事先给了学生两周时间搜集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或者是有关古诗词的歌曲、舞蹈,然后先分组展示自己搜集的精彩内容。再从小组中选出精彩的古诗词节目到班上来汇报表演。有的学生配乐朗诵了自己喜欢的古诗,并给大家讲解了自己了解到的古诗的意思;有的学生演唱了有关古诗词的歌曲:有邓丽君演唱的《明月几时有》、徐小凤演唱的《相见时难别亦难》;还有的同学随着歌曲跳起了古典舞。我还给同学们展示了自己根据古诗《拜新月》画的一幅国画,画上的姑娘罗带飘飘,正低眉颔首在月下虔诚地膜拜,向着皎洁的月亮诉说心事。当我配上古乐朗诵这首诗时,赢得了同学们的啧啧赞叹。活动结束时大家还意犹未尽,都想下次再开展这样的活动。还有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我在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时,不仅让学生欣赏了对联和一些古诗词中的名句,还让学生欣赏了传统的京剧《贵妃醉酒》片断,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片断和黄梅戏《女驸马》片断。学生看得很入神,看后,我让学生谈感想,大家都很高兴地谈到了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原来是这么丰富多彩。有的同学还谈到了戏曲不但服饰美、唱腔美、动作美,而且人物的唱词也很美。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艺术美,不仅体现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面,还体现在大语文教学观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例如:在上《月光曲》这一课时,可以对照着描写月光曲所表现的景象那段文字,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再分层来理解月光曲所展现的景物变化:月亮逐渐升高----月亮穿过微云----月下海潮汹涌。让学生不但体会到语言文字描写的意境,还能体会到乐曲所描绘的这种意境,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通感:文学艺术和音乐绘画艺术原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艺术美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例如:我班好多同学爱唱歌,我就建议她(他)们把歌词摘抄在日记本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并体会歌词所讲的意思。有时,我会和学生探讨歌词的意思,以此评价歌词写得好不好。我们通过朗诵评价歌词《隐形的翅膀》: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大家都觉得这首歌曲不但好听,而且歌词富有激励性,于是就把这首歌定为了我们班的班歌。理解歌词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多听内容积极健康的歌曲,还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语文训练的材料处处皆是。正所谓:“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体会艺术美,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的画面画一画。例如:《燕子》一课的学习,学完课文后,我就让学生把燕子穿梭于高柳繁花之中或者停歇于电线上构成五线谱的景象画一画,然后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这让学生感觉课后作业很特别,尤其让喜欢画画的同学感到高兴,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告诉学生文学艺术的美还体现在他们的作文中,写作文的时候,他们自己就是一位作家。如果他们善于观察感受生活,并且正确运用积累的词语和句子,就能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也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会为苦苦地编造作文而烦恼,患上“作文恐惧症”。因为作文的源泉就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也是不一样的,当然写出来的作文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和“题海战术”完全不同的学习效果。这种效果也许不如“题海战术”的考试分数那么高,但它却丰富了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获得了更长远发展的潜力,从而让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