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动与收获
感动与收获
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苦,饿其体肤”。这次的拓展活动也许便是最好的证明了吧。立正,稍息,练队形,无一不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我们吃苦的精神。
逆境造就人才,顺境埋没人才。
在这次的拓展中,让我不禁想起了曾经的军训,正如这里所说“今天给我一群学生,明天还你一支部队”。魔鬼般的训练,钢铁般的纪律,简朴节约的作风,的却能唤起我们这新高三学员对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的共鸣。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没有泪水就没有感动。上刀山,下火海,急中生智,临危不惧,团结进取。毕业墙,又称逃生墙、胜利墙。是军训生活的一大难题,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犹如告别单纯的学生时代、步入高深莫测的社会殿堂,进入人生最重要最有创造力的阶段,不仅仅口头的勇气,更需要智慧与机敏,正是考验我们精神所在,大家起初认为做不到的是,几十个人如何可能翻越4米多高的围墙?然而这也是让我最感动的一个项目,以至于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当你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往上爬的时候,当别人把生的机会让给你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俯下身子回头看看那些愿意被我们踩,愿意把生得机会让给我们的那些可爱的人,我们要懂得感恩,懂得感谢那些在我们生命中给过我们帮助的人。克服外界的一切干扰,我们越战越勇,我们紧紧拉着对方,拖着对方,结果证明我们可以做到。音乐响起,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唱出了我们的感动,望着4米多高的围墙,同学们纷纷落泪了。的确,稍不留神,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同学的受伤。大家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创造了奇迹。
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青春时期一过,就会出现像秋天一样的优美的成熟时期,这时,生命的果实像熟稻子似的在美丽的平静的气氛中等待收获。”
三天的拓展过去了,而我的心里仍久久不能平静,一次拓展训练终生受益匪浅,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受用的东西,感谢学校组织这么好的活动,相信我们每个人在经历了这次拓展训练以后,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当中将会更加有激情,更加积极努力的付出,一起为创造出自己更好的明天,跟辉煌的明天努力吧
如果说青春是一首诗,那么挫折就是诗行的标点,每一次节奏的停顿都是情感的酝酿;如果说青春是一幅画,那么艰难就是画卷的色彩,每一种斑斓的绚丽都是成长的代价。三天的时间对于我们的漫漫人生是短暂的,但三天来的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旅途是深刻的,记忆是永恒的,历久弥新。那岁月的缆绳终将成为我们抛向空中的闪电,指导我们勇往直前!
第二篇:收获幸福与感动
收获幸福与感动
——做幸福的幼儿教师
幸福是什么?幸福有很多种,有人说,幸福是饥肠辘辘的时候,能够饱餐一顿;有人说,幸福是在完成忙碌工作以后,坐下来休息的惬意;还有人说,幸福是索取、是富有,幸福是荣耀……我认为的幸福是天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同生活同欢乐,当一名幼儿教师是幸福的。职业幸福也是一种幸福,有职业幸福感应该是当老师的最基本的素养,只有老师觉得是幸福的才有可能为孩子们带来幸福。我不再给大家讨论幸福所涵盖的任何意义,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是我从事幼教这二十多年来所收获的幸福与感动。
按当今时代的要求,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说优秀。我是从1985年开始当幼儿教师的,那时改革开放没几年,那时的幼儿园叫“育红斑”,课程是通用的七大领域。我刚开始去学校时,校长给我安排的是给小学代课,直到1987年,我才真正接触育红班的孩子,那时只有一个班,班里有112个孩子。我和当时的孙桂兰老师两个人带这个班。孩子太多了!又不是一个年龄段,大的小的都有,根本没办法上课,我们就商量将孩子们分开,一组一组的上,一个人上课时,另一组就在院子里的大核桃树下玩体育游戏…..这些不说了,经过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那时的教育体制根本不像现在这么完善,我当时的工资是每个月25元,然后是30元,好不容易涨到了50元,结果又推到村里发这个工资,且不按月发,而是到年底一块结算,扣除每年必须要交的什么提留款、义务工款等等,以后也就所剩无几。我的孩子当时还没断奶,可我从没因为家庭琐事耽误上课的事,因为孩子太多,老师太少了!这也是好久以前的事了,有些老师根本没经历过,也体会不到那时的情境。可就是这样,我除了正常上班以外,还自学取得了幼师专业合格证和幼儿师范毕业证。学会了识简谱、拉手风琴、弹脚踏琴。刚上班时,我只是爱唱,平时吼两嗓子不足为奇,可乐理知识我是一点不懂,在这里我得感谢孙主任的父亲—孙业香老师,可以说他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是他帮我在键盘上写上音阶,反复练习,我才慢慢懂得了C调怎么弹,F 调怎么弹。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现在练就的还可以,反正现在只要我会唱的曲子,我就能在键盘上弹出音来,教孩子们还是蛮可以的。
就这样,干到了2000年,有条件的学校开始把幼儿按年龄分班了,但也只是中大班,没有小班。我们园真正分班时是2003年,当时是中皋和东皋合园,园址在东皋的大队院里,刚合过去是3个老师,又招聘了2名,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尹凤莲和桑雪明老师,老师们的平均年龄在三十岁以上,可我们团结协作,把园内的各项工作都开展的井井有条,每次乡里的量化成绩都名列前茅,赢得了领导和家长们的广泛赞誉。在这种无怨无悔的工作中,大家都体验着实现自我价值和精神充实的幸福感,但我换来的却是老公的一句:你把爱都给幼儿园了!我当时没感觉怎么样,但现在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过去的日子,我感觉我确实为家做得太少了,包括现在患有半身不遂的婆婆,也是他做得比我多得多,我想等我哪天不干了我一定会好好补偿他的。
现在的幼儿园从东皋搬到中皋也有三个年头了,这三年里,我和老师们齐心协力,把我们园打造的既温馨又和谐。我们的校长给我们说:工作态度决定工作质量!我想,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我们的工作态度
应该是敬业、爱岗、奉献与尽职尽责。敬业爱岗与奉献是和谐社会倡导的一个长期口号,而尽职尽责才是每天工作的体现,你只有尽职尽责了,才能归属于敬业爱岗乃至奉献的精神层面上,只要工作努力了,做好了,到时侯有成绩和荣誉是顺理成章的,也是必然的。从业二十多年来我做到了尽职尽责。去年,中班的一个孩子家长早晨来到幼儿园,二话不说来到休息室抱着孩子的被子就走,被尹老师拦下了,又马上叫我去劝劝她,我了解了一下原因,原来是和她婆婆吵架了,要带孩子回娘家,还扬言要离婚不过了。我连哄带劝地随她回到了家,见孩子被她锁在了屋里,开门一看,孩子在床上哭着,地上满是碗的碎片,一片狼藉,门上的玻璃也砸坏了,她婆婆在院子里也不敢作声,看到这里,我赶紧给孩子穿衣服,又示意老人帮忙收拾屋子,然后又现身说法,劝她千万别离开家,她说:我才不相信你们家也吵架!我费了好大一会儿口舌,她才答应说临时不走了,可还是当着我的面把扫地的笤帚从婆婆手里夺过来,恶狠狠的扔到了门外。嗨!无论如何反正孩子跟我去幼儿园了,也不枉我跑这一趟,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这也算家长对我的尊重与信任吧?有家长的信任、尊重就意味着对老师的教育能力、人格的肯定,是对老师辛勤劳动的承认和报偿,这种被承认、认可的体验也是一种幸福的体验。我想:与人真诚的交流,想别人所想,哪怕是对我的一个肯定的眼神或是一句感谢的话,我觉得那都是幸福的。
二十多年来,我在幼教这块最富有生气的土地上播种着汗水,收获着幸福!没有花的张扬,但又花的色彩,也更有果的丰硕。在我所教过的孩子中,有的已经工作,有的进入大学深造……有时偶然遇到一个已不敢相
认的孩子叫一声“老师”,听着他们提起当年那些我早已忘记了的情景和细节,在对孩子的记忆渐渐清晰的时候,幸福感和满足感总会使我激动不已,这种感觉绝不是哪一次受奖和获得荣誉称号所能比拟的。我之所以珍惜这些,是因为这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是我真心的付出之后得到的最丰厚回报,这也是一种最大的成功。虽然我也为他们生过气,工作上也有不尽如意的地方,但是我还是热爱着这份工作,因为我喜欢孩子跟我说悄悄话的样子,喜欢看他们争先恐后帮老师做事的样子,喜欢他们因为相信我找我帮忙的样子,更喜欢他们因为通过自己的努力欢呼雀跃骄傲地说“我成功了”的样子……我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唱歌,一起跳舞。说到这里,我不光是幸福的,我也很感动。我不在乎别人说我:在你们跳舞的教师当中你的体型最难看!虽然和孩子一起跳时,我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我只要觉得自己快乐,幸福满足就行,无需别人认同。我喜欢孩子们,我不嫌弃孩子脏,为他们擦鼻涕,帮他们擦屁股;我也不嫌孩子闹,我会耐心的听他哭着断断续续的说完他为什么哭闹,然后在哄她安定下来;我也不嫌孩子烦,他每天都说:老师,我今天来没哭,老师我今天把菜吃干净了,老师我今天又得小红桃了……我觉得对孩子的爱不但体现在对孩子的态度上,也更表现在老师自身行为的态度上,幼儿园的孩子是照老师做的,跟老师学的。我给孩子们播种下爱的种子,收获的当然是享用一生的幸福。
幸福是快乐的源泉!只要我们的心中充满对孩子的爱,对家长的爱,对同事的爱,对幼儿园的爱,就一定会收获许多幸福,许多感动!我会在这条充满幸福的大路上一直走下去。
第三篇:付出收获感动
付出快乐感动
—讲述自己的故事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投向大地时,我便整装待发,满怀信心与希望准备投入新一天的工作了。每当这时,我心中都会默念,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所以我的心情也应是全新的——因为我面对的是四十个孩子鲜活的面容。他们每天都会带给我莫名的惊喜与感动,当我读懂了鲜活面容上那一双双富有个性的眼睛时,工作的繁杂,劳累便会立即消失,不复存在,这便是付出带来的快乐,这快乐一直在心底深深地感动着我。
这半学期的日子如今往常一样飞逝而过,但与往常不同的是,我送走了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个毕业班,由于是毕业班,所以无论是教学上还是生活上,都与以往的工作大不相同。
在教学中,我极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自主地活动,协调的合作,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有利于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发展。课堂上我们力求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思路由学生探索,方法由学生寻找,意义由学生概括,难点由学生突破,习作由学生点评。课堂上可以畅所 1
欲言,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每一课前,我们让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目标,自主搜集资料,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搜集的成果。如在讲《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时,同学们在课堂上展示了丰富的材料,有的从因特网上下载了精美的图片;有的从书籍中摘抄了有关的内容;有的同学将从网上下载的配有旁白介绍的各种海洋物产的资料,栩栩如生的介绍给同学们。这样一来,课文中提到的潮汐发电、石油开采平台、海水淡化方法等许多抽象的知识在学生的眼中就不再陌生,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新课程倡导师生互动的课堂形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是彼此增加了解、开拓思维的有效途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六人小组合作制”,小组成员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起探讨课内外难题,一起表演课本剧,成员之间互改文章等。小组和小组之间展开竞赛、评比,这种做法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又能培养学生与别人的合作能力。当学生们把自己动手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大家时,所洋溢出的兴奋与内心的喜悦,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曾经有人把教育比作一门艺术,我们认为教育更是一门表演艺术,课堂好比是舞台,教学设计好比是剧本,教师本人就是一个编剧,一个演员。只有倾注了情感心血写出的才是鲜活的剧本,感情丰富的演员演绎的剧本才能打动人心。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作为班主任的我,对这一点更是体会颇深。平时教育教学中,生活中,我努力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关爱,这成了我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扫除了与学生的心理界线,他们就愿意接近我,接受我,这是我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个性的必要条件,我能很准确的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和思想动态。我班的吴晓彤是为全校师生周知的活跃分子,她性格活泼,思想前位,就在开学不久,我发现他的书包、笔袋里有许多明星画片,而且一到午休、下课,便哼起了当今最流行的歌曲,诸如“老鼠爱大米”、“我爱周杰伦”什么的。而且每和同学说起这些时,都可见她眉飞色舞的样子。由于面临着向初中的过渡,我生怕她因此耽误学习,便几次找机会和她谈这些她所谓的偶像,然后我有意引导她去了解这些明星的成名经历,过了不久,她找到我说:“老师,我明白了您的用意,您是想让我明白这些成名者,都是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凭惊人的毅力,才有现在的成就。我崇拜他们,羡慕他们,所以我也会从现在开始努力,这样才不会是想您说的那样盲目的崇拜。”结果,她真的变了许多,学习和做事的态度都有变化,真好似有一种力量在牵引着她。我把着一切看在眼里,却喜在心上。
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深深明白了我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有着复杂情感体验的孩子,关心和信任,都是必不可少的。了解孩子的个性,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教育他们,有个性的教育才会是有效的。在亲近学生,研究学生,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也在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和平和的心态,并且真诚地关心他们,所以我的学生愿意亲近我,信服我,敬畏我,都把我当成好朋友。愿意把心里话告诉我。就这样,我们互相理解、信任,我的班主任工作开展起来也不像以前那样繁杂,而是逐渐走向了简单与轻松。师生间更是多了一种默契。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这一年中,有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有我自己的探索与尝试,无论是失败的落莫,还是收获的喜悦,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无悔于过去的一年,因为我们播洒了希望,我们付出
了汗水,我们努力了!
新课改,让我对教师职业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让我对我的每个学生都刮目相看,让我与学生共同感受快乐。
我爱这个职业,爱这些孩子,我无悔地付出着,充实地收获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让我快乐着!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得到孩子们的信任与理解,让我深深地感动着!
第四篇:奉献爱心,收获感动
奉献爱心
收获感动
——合肥三中 福利院温暖行
2013年6月3日下午14时30分,合肥三中校团委的老师领导两位学生代表联合学校民盟在合肥市社会福利院开展了“关爱儿童送温暖”活动。合肥社会福利院是合肥市孤儿的救济中心。来到福利院的综合大楼一楼,便可以看到孩子们的彩笔画,亮丽的颜色给福利院带来一丝阳光的气息。带着送给孩子们的玩具食品来到五楼。据福利院的老师说,福利院的孩子年龄都在三到八岁左右,大多都是有先天性疾病而被父母送到这里来的。陪着孩子们一起分享食物,一起玩游戏,整个福利院都充满着欢声笑语。
孤儿的生活学习问题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那些留在福利院的孩子们看起来和其他人没什么区别,但他们的心里总会有一处缺口,需要周围有爱心的人用温暖弥补。让我们行动起来,将爱与幸福传播,让社会充满阳光!
第五篇:名师引领,收获感动
名师引领,收获感动
——2014年省骨干教师学员跟岗学习工作总结
吕崇平教师工作室
名师引领,收获感动
——2014年省骨干教师学员跟岗学习工作总结
吕崇平教师工作室
踏着秋天的节拍,2014年11月23日至12月5日,来自汕头市的8位省级骨干班培训学员来到梅州市,来到“吕崇平教师工作室”跟岗学习。在15天的学习期间,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团结一心,不懈努力,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让学员们在收获教育教学理念与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人格与深情,正如学员们在感谢信中所言:“ 短短的二十天,我们有幸领略了让智慧之光照亮人生的先进办学理念,精益求精的教学追求,彰显出的团队精神令我们钦佩不已。感受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收获了友情。”当她们背上沉甸甸的行囊华丽转身的时候,充满心海的是无限的憧憬与依恋?? 回望15天的历程,我们细细盘点:
一、精心安排,抓好每一个细节
吕崇平教师工作室团队在主持人的带领下,早已开始筹划省级骨干班学员的培训活动,为了让学员们能学得舒心、学得充实,工作室团队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到方法、从学习到生活作了详细的安排,具体到每一天、到每一节课。食、宿、行、学,每一个环节,工作室成员无不亲自过问:选择了安静、温馨、实惠、便捷的田间大酒店,亲自关心学员们的吃饭问题,甚至精细到每天的食谱。由于学员跟岗学习的学校——江南育才小学正在兴建新的教学楼,工作室团队与学校校长沟通,拿出行政会议室供学员们集中办公。所有的这些??无不深深地感染着学员们,他们首先看到的是精益求精的精神。
二、建立健全了工作室的各项制度。
1、确立工作规划工作室确立了总体规划,根据工作室规划,结合学员实际情况,每个学员作出了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2、建立学习、考评制度
为务实、高效地开展工作,吕崇平主持人组织工作室成员认真学习“组建名师工作室”相关文件,领会精神,明确本工作室研究方向、工作目标,统一认识。
3、规范档案管理
工作室建立了相关档案,包括听评课资料,展示课录像和学员个人档案。
通过建章立制,为名师工作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导师引导,立足专业,提升素质。
为使《广东省2014年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工作跟岗学习阶段》的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创建浓厚的学术研讨氛围,我们加强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吕崇平教师工作室于2014年11月24日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省级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开班仪式,于2014年12月4日举行了广东省教育厅委托课题三级子课题的开题报告会。会议得到了省第二师范学院导师、梅州市教育局、梅江区教育局领导的亲切关怀。省导师不辞劳苦,从广州来到梅州,市、区教育局领导亲临现场参加会议。教师进修学校邹国良校长主持会议,工作室所在学校进行学校情况介绍,主持人吕崇平宣读跟岗学习计划,省骨干教师曾沫组长代表学员发言,省导师、市、区领导作了重要的讲话。8位省骨干教师进行了他们所选课题的开题报告,省导师陈静安教授和主持人对学员所选的课题的《开题报告》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大家还倾心听取了导师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和卓有成效的方法指导,并与导师进行了交流互动,在宽松、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提升了自我。
四、加强学习,相互研讨,内炼素质,圆满完成省骨干教师的跟岗学习任务。本次学习的任务是:“学员在真实的学校、课堂现场环境中观察和感悟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及研修团队的教育教学艺术,并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把“学、问、思、辩、行”等自主学习行为整合为一体,感受与体验名师教育思想,教学风格。”为此,主持人吕崇平老师为学员们上了一节精彩的知识讲座,谢红庆老师为学员介绍地方教育发展状况、地方教研活动;杨志东、丘春、巫智敏、梁雯老师分别为学员上了示范课。每听完一节课后,工作室成员就和学员们一起研讨:明确这是一节什么类型的课,每个步骤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采用的是什么方法,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有效;本节课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亮点在哪步?本节课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什么?若是你该如何上这节课?通过观摩这节课,你认为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时效性?让学员们学有所思,收获匪浅。
跟岗期间,每位学员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制作ppt课件,进行三级子课题的开题报告;参与工作室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说课、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教研活动,完成教学反思和读书笔记任务。
为了发挥骨干教师(学员)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学员们在吕崇平主持人及工作室成员的共同指导下,认真地学习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结合学科特点,收集补充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相关资料,跟岗学员通过上课、说课、评课、课例开发等教学活动,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每位学员都上了6节常态课、开发了一节优秀课例;8位学员8节优秀课例,我们专门组织了三天的省骨干教师的优秀课例展示活动现场会并录像,在气氛热烈的课后研讨会上,每位老师都畅所欲言,每位与会者都获得很大的收获。他们的课得到了全体听课的老师及领导的高度评价,认为这几节课构思精巧、层次清晰、教法新颖、别具特色的创新有效的课,使他们大开眼界,使他们觉得《课》原来可以这样上;教师亲切、大方、从容的教态;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以及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名师工作室寄托了领导们的殷切希望,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自己的成功做法,加强学习、共同成长,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课堂教学改革之路。我们将继续探索,继续为之而努力,而求索。学员们临行前只有一个愿望:希望能随时得到吕崇平工作室的指导!吕崇平老师爽快答应,今后将与大家建立共同的教研网络,在更广阔的田野中播撒教改的种子,绽放美丽的教育新世界。附:《本真、和谐、灵动》——省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跟岗学习优秀课例交流会上的发言附:
本真、和谐、灵动
——省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跟岗学习优秀课例交流会总结
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吕崇平
尊敬的省导师、省专家陈教授,亲爱的骨干老师们、工作室的同事们:
大家好!
来自汕头的8名省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开发的8节优秀课例的展示活动最后一节课例——曾沫老师的课《组合图形的面积》已展示完毕,刚才工作室成员,省骨干教师,省导师陈静安教授对曾沫老师执教的课《组合图形的面积》都作了精彩的点评,并给以了高度的评价,她的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也充分说明省骨干老师曾沫老师丰富的个人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展示了她很好的专业素养和很强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是我们此次三天交流活动的最大亮点之一。
此次,跟岗学习与以往的不同,时间只有短短的15天,完成的工作量与前两批骨干教师20天完成的工作量一样,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的省骨干教师们十多天来,不怕辛劳,克服困难,带着对家人的无限思念和牵挂,静下心来,潜心、刻苦钻研,积极研讨,努力工作,他们在学校经常工作到很晚才回酒店,(有几次都让我们学校的保卫把她们锁在二楼省骨干教师办公的小会议),晚上在酒店也常常加班到11二点,甚至一点、二点,有些骨干老师还带病坚持学习,例如柯秀玉老师,腰不行,还严格遵守跟岗纪律,坚持出满勤,每天都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和十足的干劲投入其中。他们对在这里开发的课例通过一次、二次、多次的试教,一次次的集体的研讨、磨课,一次又一次的修改预设,他们有的同课异构,有的同课同构,对不同的课型、课例进行研磨。在短短的两周时间,开发了8节优秀课例,这8节观摩课给我最深的印象是:犹如一道道丰盛的精神大餐,一扫近15天的忙碌与疲惫,带给我诸多震撼与思考。本真的价值追求,和谐的课堂内涵,灵动的呈现方式,他们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省骨干教师的先进性,很好的表现出他们的优秀品质。在他们身上没有一点职业倦态的痕迹,他们对工作总是充满激情,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此次跟岗学习活动,省骨干教师们开发的优秀课例我们工作室侧重于在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核心理念的研究和探讨“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策略为主题方面进行指导,旨在引领我们的骨干老师“遵引而不发,循不愤不启,求导之有度”,积极探索“从现实中来,在学生中做,归学生所有”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工作室成员,省骨干教师的优秀课例的研磨,展示,我们台上、台下的互动辩课,她们以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对“以学定教”做了具体的诠释,她们把跟岗学习活动看作是对自己的一次历练与展示的舞台,一次难得的交流、学习、提升的机会。她们也确实做到了,他们的课堂教学亦可谓风格各异,精彩纷呈。
省骨干教师跟岗学习优秀课例的展示活动,经过三天的交流展示研讨,现已圆满结束。
这8节观摩交流课的各有特点,但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置,情境
的创设,教学活动的设计始终贯彻新课程理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第一大亮点:情境的创设,简约而高效
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情境的创设要紧扣数学教学内容,不能
因为过分追求情境的外在花哨、有趣而忽视了内在实质的思考与探索,冲淡了数学味。情境的创设应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构建。综观8节课,无论是新课导入情境,还是新知探索情境,都力求简约而高效。
例如吴璇龙老师执教“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时,创设了通过用七巧板拼一拼,认一认,直接引入组合图形的面积;又如李映玲老师执教“数图形的学问”创设了有四个洞,任选一个洞进入,你能画出示意图表示这四个洞吗?以及学生在四人小组,每人与每个同学握一次手,共握了几次手,老师加入小组又共握了几次手?在生生握手、师生握手的活动中,初步感知数线段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简洁的握手活动中,教师通过几个指向性明确的问题使学生迅速进入新知的学习。
第二大亮点:以生为本,关注学习起点
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是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影响学习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8位骨干教师从她们的教学设计到课堂的展示,都体现了教师们在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起点方面所做的努力。例如,曾沫老师和沈冰姗老师执教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她们同课异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都紧扣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在知识的渗透、迁移中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激活原知(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及解题经验,为学习新知(组合图形的面积)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大亮点: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
“以学定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学”的实情出发,来设计教学,逐步化解学生“学”中所遇到的知识难点,使“教”为“学”服务,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例如,黄雪丹老师执教的“图形中的规律”实践活动的设计,一人摆,一人数小棒的根数,一人填学习卡,一人监督,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记录一次。通过摆小棒,小组说发现三角形的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规律。又如柯秀玉老师执教的“摸球游戏”通过小组成员轮流摸球,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第四大亮点:夯实基础,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教学中必须在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的同时,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如何落实四基,例如,曾沫、沈冰姗、吴璇龙三位老师同课异构执教的《组合图形面积》一课时,通过对课本例题的微调,引导学生在原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去解决新的问题。三位老师出示组合图形后设计了如何转化给定数据,如何结合所给的数据进行有效转化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探究、思考、推理、反思等过程以及算法多样化。将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与思考经验,策略性经验有机结合,并进一步感悟转化思想,真正做到了以双基为载体,关注基本思想,关注基本的活动经验,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
第二,曾沫老师,沈冰姗,吴璇龙三位老师同课异构执教的《组合图形面积》,他们同课异构,是具有挑战性的,同课异构难,同课同构更难。一方面展现了每位老师对文本解读的个性和教学设计能力。另一方面是执教者在相互碰撞中激发灵感,收获启发,从而进入课堂实现自己的教学设计,都上的很好。还有郭晓璇老师执教的《路程、时间与速度》,看似很简单的一节课,他创设情景,利用与众不同的比赛,揭示多种解法,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数学课程改革已经由原来的“双基”拓展为“四基”、“两能”,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骨干教师们在启发引导的过程中,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包括动手实践活动经验,数学思考活动经验、交流合作活动经验等等。这实际上强化了学生的学习经验,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某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认知的过程,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分析、学会研究,立足终生发展,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如黄雪丹老师执教的《图形中的规律》,让学生摆三角形,一排摆十个三角形,亲历摆的过程,最后用多媒体课件有序地呈现,让学生很直观的地获取操作活动经验和数学思考活动经验,有利于学生形成较好的认知结构。
第五大亮点: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使学生迅速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身临其境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一种有效途径。除生活的角度提出问题外,同时注重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少了一些形式,注重对数学本质的揭示。如:廖敏端老师的《商不变的规律》创设的情境《猴子分桃》。
这8节观摩交流课,无论是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教学的组织与设计,还是教学的理念,观念的体现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可以说每一节课都是成功的课,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主要表现在:
由于他们的个人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使我们看到,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不只是按教案教学,在课堂中遇到一些冲突和事件时,他们展示出了良好的深层次处理问题的能力。
第二,本真是数学课堂的价值追求。真实的教学设计,课例展示活动中的每一节课,成熟、合理,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并且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整体上每节课都比较扎实,我们看到了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努力,看到了这些教学环节落实在学生身上的发挥的作用,效果。
第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总体上,教师利用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因势利导的现象比较多,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
第四,注重引导学生反思认知行为过程,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即学生自己参与了数学活动,然后脱身出来,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看待自己刚才做了什么事情,把自己所做的过程至于被自己思考的地位上加以感悟,以便意识到深?在自己行为后面的实质。
第五,积极评价学生表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教学的一种必要的手段。无论是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能力技巧,还是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都离不开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本次课例展示骨干教师们的课堂教学都有一种内涵的“魔力”,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形成这种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精当的课堂评价语言。如:高高举起你自信的小手,选择倾听、真棒,还有允许学生把话说完,然后针对答问情况予以启发、点拨、引导,用夸张与幽默语言评价,如等等。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交流,倍感亲切和谐。让人觉得做他们的学生是非常幸福的。
第六,这8节展示、交流课,教师对《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理念和所规定的目标有较深入的理解,并且落实在自己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经历体验数学的学习过程。
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的目的和理念就是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在本次课例的展示活动中我们看到,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给学生活动讨论、合作表达的机会,尽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注重学生作为课堂资源在课堂中所生成的内容。每节课,学生参与的程度都很高,一方面表明在教学设计时有这样的理念,另一方面也表明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
(2)多元目标的落实。
《课程标准》提倡多元目标,知识技能、教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本次课例展示我们看到,他们对制定了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关注的程度很高,很好的把握了有效教学的灵魂。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的关注程度更高,通过设计一系列有过程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把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方法体现的淋漓尽致。例如:曾沫老师、沈冰姗老师、吴璇龙老师执教的“组合图形的面积”。通过让学生经历“实践操作活动:分割、添补——体验发现探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计算”的过程,又如: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落实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里面。她们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的设计,充实有效教学的内容,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形成基本技能。总之,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了在过程中让学生去体验,去经历。数学学习不仅是结果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过程,在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抓住了有效教学的根本。第七,教学设计呈现多样性和实效性。8节课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教学设计百花齐放,各有特色,有的设计比较严密,层层深入,有的设计比较开放,学生广泛参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常规性教学内容的教学注重既有新意,又扎扎实实。我们课改的目的不是追求几节有色彩的,有亮点的课,而是为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每节课要关注一些常规的教学环节,课初有旧知识的复习,课中有学生看书,课后有家庭作业,这样的上课方式是我们平时教学常用的,使老师们觉得这样的课离他们近,中间又有一些环节的设计是有新意的,可以学习来改进自己的教学。
(2)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本次课例展示,我们也看到有朴实元华、讲求实效的课,他们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教学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且注重实效,注重把所学的内容落实在每个学生身上。
(3)探索、合作与交流等方法运用合理。
在这些课中,朴实的教学过程,又是一大亮点,创设有效的情境,组织合理的活动,教学过程实实在在,不搞花架子,合作与交流不再是形式的,热闹的合作与简单的表面的交流,而是更加注重实效,教师对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努力追求合作与交流的实际效果。以上这些是我对本次课例的认识。
(二)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1.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一位专业人员,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很多。第一,个性品质。爱学生的心,好学精神,探究精神,宽容和鼓励学生的态度等等。这些心理品质是教师最重要的东西。第二,是基本功。普通话水平,板书的设计,语言的组织能力和感染力等等。这些教学基本功对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时非常重要的。第三,是学科素养。即要有良好的教学素养和深厚的教学底蕴,能把握教学中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养成,基本功的训练和教学素养的提高,是提高自己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这一点提出来与大家共勉。
2.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启发性,提高问题的思考性。
课堂提问的质量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注意课堂提问的设计和运用,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考验,一些课堂提问,如何有过细过小的倾向,也就是把问题分割的非常小,问题就会变得很简单,学生回答起来就会很容易,这样的课堂看起来很顺利,却没有深度。我们希望看到课堂中的冲突,看到真正的富于思考的问题,教师提出的富于思考的问题应该需要学生思考
一、两分钟才能回答,而且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我们需要的课是扎扎实实,富于学生思考和探索的课。
3.重视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
教师对课堂中生成资源的关注和处理是展示教师的能力和素养的表现。在本次课例展示看到的一些冲突,虽然教师有关注,但还不够。
总之,课改需要激情,需要动力,更需要广大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扎扎实实做,需要不断地反思、总结和提高。只有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认认真真地研究每一个问题,才能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还有许多需关注的地方,因时间关系就不再一一表述,以上是我不成熟的看法和思考。
最后我用三个词对省骨干教师15天的跟岗学习来进行高度的概括“本真、和谐、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