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能转变后 基层央行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职能转变后 基层央行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基层央行科技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人力资源匮乏与电子化业务膨胀不对称的矛盾。造成科技人员工作负担过重,同时又缺少有效的约束机制,出现科技管理和计算机安全一人说了算的状况,很容易产生因个人主观原因而导致的安全隐患事故。
2、县行业务科技化的迅猛发展与科技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受经费和办公条件的制约,县支行在机房建设、硬件设备方面存在着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不能满足设备更新的基本需要,安全防范措施不力等问题。
3、科技安全的日益凸显与员工科技安全意识淡薄的矛盾。县支行大部分员工对计算机安全认识不到位,没有像重视金库一样重视计算机安全工作,没有投入足够精力定期去研究科技管理和计算机安全工作,分析本单位计算机安全现状和存在的安全隐患。一些业务人员对防范金融科技风险的意义认识不清,依然认为计算机安全管理是单位领导和科技人员的工作,与自己关系不大,安全意识淡薄。
4、科技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与内控制度落实不力的矛盾。一方面是上级行规定的内控制度落实不足。除上述所说的口令管理不规范外,还表现在计算机管理登记簿不能坚持按时填写,记载内容过于简单、不清晰等。另一方面,县支行自行制定的内控制度和操作规范相对不足,不利于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
二、加强基层央行科技工作的对策
1、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计算机安全领导小组的作用。市、县支行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计算机安全工作,把科技管理纳入单位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自上而下层层签订责任状,责任落实到人。计算机安全领导小组要坚持定期检查计算机安全工作,定期召开科技管理和计算机安全形势分析会,加强对员工的计算机安全教育,研究科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计算机安全状况,开展分类指导,真正做到科技工作常抓不懈。
2、以“科学的发展观”,加大科技投入。一方面,要加大机房建
设,按照机房建设标准,建设县支行专用机房,配备比较完备的供电、防盗、防水、防火、防雷电、防静电、防鼠害等安全防护措施。另一方面,要统一规划,统一制定切实有效的设备购置、更新计划,及时为重要业务系统配备备份机,对老化设备进行更新,以保证计算机业务系统和技术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3、加强组织建设,强化科技管理水平。上级科技部门要结合县支行实际情况制定一套操作性较强的科技工作管理办法,以便于科技管理和计算机安全自查。县支行在落实上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的同时,要结合基层实际制订出县支行科技工作管理办法。要根据县支行业务系统发展新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管理制度,在制度中明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和相应的考核标准,使日常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度的完善必须与落实到岗、落实到人结合起来,要经常性地就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及时查找隐患,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
4、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科技规范化管理水平。计算机无论怎样先进,归根到底要人来操作,各项制度再严密,也需要人去执行。因此,要强化全员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把计算机安全知识作为专门的一课,做到全员科技意识提高、规章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到人。要注重引进和培养科技人员,建议县支行配备2-3名专(兼)职科技人员。将系统维护与安全管理实现岗位分离,改变那种一人包揽全行科技管理与计算机安全工作的局面,实现岗位相互约束、监督。要强化对县支行科技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加快科技知识更新速度。一是要保证县支行科技设备、科技书籍、科技资料的购置更新经费,鼓励科技人员加强自学,努力提高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二是人民银行中心支行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每年组织一至二次计算机封闭式学习、培训。
2011年6月2号
第二篇:浅谈基层央行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浅谈基层央行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加强制度、规范操作、提高质量、高效运作、内部监督是央行防范化解会计风险的首要任务,也是当前基层央行会计工作的重心。笔者结合在会计部门工作实践,浅谈当前基层央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制度不全。近年来,随着中央银行会计业务不断发展变化,制度建设未能及时得到完善和补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支付系统的全面推广、会计集中核算及财务集中报账等,均需要完善和修订原有的业务规章及操作规范,避免与实际操作脱节,造成控制盲点。二是目前央行缺少对违反联行查询、查复制度行为进行处罚的规定细则,导致商业银行不履行协议义务。三是按照授权分责、监督制约的会计岗位设置原则,岗位设置的职责可交叉或合并;记账与复核岗位必须交叉;事后监督、同城清算、系统维护人员不得参与日常业务处理;印、押、证必须实行三人分管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因经办人员生病、休假或全行中心工作抽调会计人员的情况下违规兼替岗时有发生。
2、内控设计滞后。随着会计四集中的运作,原有的会计内控制度明显滞后,跟不上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不能有效的防范会计风险,更谈不上指导会计工作。如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制度》和《中国人民银行全国联行往来制度》分别于1987年(来源于新世纪范本网)制订和1973年修订,在管理内容和要求上过于陈旧。在实践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发行、保卫轻会计风险防范的错误倾向,只将内控单纯视为对会计人员工作的一般要求,而没有将其作为确保法律、法规、制度执行,致使会计业务潜伏着很大的风险隐患。
3、责权不清。从现实情况看,会计内控制度未形成一套系统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操作规程和评价标准,没有真正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会计工作的风险性与待遇
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人员的积极性。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致使会计人员提高工作质量、业务能力缺少动力,已成为内控制度失效、引发内部资金风险的重要根源。
4、机制不全。一是缺乏动态预警机制。按照“审慎性原则”,内部控制对风险的管理应以预防为主,现有的内控建设中着重强调了对业务环节的控制及事后监督检查控制,而忽视了对突发性事故或案件的预测预防,没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出会计内控软件,对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报警,起不到风险预防作用,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二是岗位轮换、交流制度得不到实质性落实。对重要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执行未落实,致使在业务操作中产生漏洞、存在风险。
5、人员素质不高。基层央行会计工作是一项原则性、专业性较强,风险性较高的工作,是央行的要害部门,对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不仅要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而在实际工作中,少数人员的知识结构不适应央行业务发展的需要,责任心不强,工作上被动应付,敷衍了事,操作上随意性大。
二、对策和建议
1、严制度,强措施。内部控制建设是会计控制管理的基础,其主要目标就是防范风险,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一是完善和修订现行制度。人民银行应本着精简、效能、实用的原则,尽快制定统一的内控制度。通过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做到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督促会计人员全面落实各项制度,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处理会计业务,在统筹兼顾的前提下,合理设置兼职岗位,提高工作效率,逐步形成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内控机制。二是加强制度落实的督促、检查和考核。使管理制度规范化、科学化,切实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以规范化的制度机制约束每个会计人员的行为。三是完善会计监督检查。把依法合规操作、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作为内控管理的重点,必须定期或
不定期地开展柜面、事中、事后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会计监督。
2、严程序,重管理。一是规范岗位操作流程,强调工作程序,强化岗位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原则,对会计所有岗位制订措施,避免制度悬空和失控。严格实行印、押、证领用与保管环节分离,坚决消除办理业务“一手清”的现象。这就需要科学设置岗位,合理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和权限,严禁越岗越权处理业务,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二是加强事后监督,建立事后监督检查和目标考核细则如《会计事后监督办法实施细则、监督流程、操作流程》以及相关的《档案管理、查询查复和安全保密工作制度》、《会计核算目标考核实施细则》,加强对会计核算监督考核的规范化,提高会计事后监督力度,推进事后监督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
3、严责任,明奖罚。一是理顺内部权责关系。基层银行现实的情况是人员较少,业务履盖面广。因此合理地设置岗位和制定岗位职责是优化劳动组织结构的关键。在岗位职责的设计上要体现“责权结合”的原则,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操作出现差错事故应承担的责任及岗位之间的制约。一般业务实行岗位分工授权,会计人员在分工范围内依据权限处理会计业务,禁止任何人超越职责权限处理会计帐务和更改会计帐务事项。重要会计事项及可能引发风险的会计事项必须由会计主管审批,对暂付款出帐、暂收款入帐等事项要经主管行长审批。二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按工作性质、劳动强度、工作质量进行量化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制定统一的标准,实行责、权、利挂钩制度,奖优罚劣,严格奖罚,明确不同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炼和发展,成为业务多面手和综合性人才,也是有效规避长期从事同一岗位而产生各种弊端的重要措施。
4、严机制,激活力。应建立起规范的业务操作程序和行之有效的内控执行机制,强化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一是预警防范机制。一般业务实行岗位分工授权,会计人员在分工范围内依据权限处理会计业务,对于重要会计事项及可能引发风险的必
须由会计主管授权如提取现金、大额签字、开销户、客户勾对账、重要单证、前台验印等要害部位,全部采取网络控制,建立事先预报,尽可能地预先控制好各种经营风险。二是推广强制休假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岗位轮换制度是会计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使会计人员掌握更多的会计业务,从而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成为业务多面手和综合性人才,也是有效规避长期从事同一岗位而产生各种弊端的重要措施。
5、严学习,正人本。一是加强政治学习。对会计人员要进行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法制方面的学习,使思想觉悟得到大幅度提高,以高度的责任心促使自已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二是加强业务学习。首先要认真学习《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会计法》、《票据法》等金融法律法规,增加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自律意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其次在强调会计人员自学成才的同时,采用以会代训,举办培训班,会计综合业务测试及岗位练兵等形式,在基层行形成人人钻研业务,人人为业务安全负责的良好氛围。把基层行会计从业人员由过去的经验决策向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专家决策方向转变。三是以人为本,把好用人关。基层央行作为地方金融业的管理机构,对于行业内诚信制度的建立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基层行要建立健全行业内的道德规范,建立“以人为本”的内控机制,明确行为标准,重视专家的作用,把好用人关。对会计人员实行严格的任职资格审查和政审制度、配备的会计人员必须无经济问题,在从事经商、办企业中无不良记录。实行会计人员任命制,切实把那些政治业务素质高、爱岗敬业、作风扎实、工作细致的人员调整充实到会计部门要害岗位上来。
第三篇:基层央行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央行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张润浩(陕西杨凌
712100)
摘要:基层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的派出机构,是有效履行金融监管职责的执行者,在履行金融管理职责中发挥着具体实施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基层央行的金融监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困扰着基层央行金融监管职能的充分发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基层央行金融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一个需要认真加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基层央行;金融监管;对策建议
一、基层央行金融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管理人才缺乏,实战经验不足
一是员工年龄结构老化。以某地市中支为例,全行员工平均年龄达到42周岁,其中44一55周岁职工占总数的48%。二是知识结构老化。以人民银行某市中支为例.具有本科学历经济金融专业毕业的只有28人,占23%。三是高素质人才匮乏。某地市中支全辖仅3人具有高级职称、1人为研究生学历。一方面.近几年新招录入行的大学毕业员工普遍缺乏金融从业经验,多数在工作中还需长期培训。另一方面,现阶段金融业务发展较快,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现有地市中支员工又由于忙于自身业务.很少有机会学习和了解商业银行的具体金融实务,加上缺乏横向流动机会,致使金融管理的感性认识和操作本领受到限制,缺少真正的实战经验,基层央行加强金融管理缺乏高素质人才支撑。
(二)管理手段退化,执法力量分散
金融管理长期以来是人民银行的执法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银监部门分设后,基层人民银行侧重金融服务工作,在相当长时间内,金融监管意识逐渐淡薄,对金融管理工作的监管理念、方法探索也停顿了。即使遇到处理监管事务也是回到过去的片面式合规性监管方式中。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实施监督检查,普遍做法是“各自为政,分头出击”,由各职能部门分别进行单项检查,征信管理、金融统计、反洗钱、国库管理、外汇管理等各项执法检查的对象、程序、内容、方式各不相同,没有整合监管资源,形成一个统一监管平台,未能 形成稳定的执法监管工作体系。监管手段退化,监督检查权力度不足,难以引起监管对象重视。
(三)职能定位模糊,内外环境不相匹配
从法律层面来讲,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被赋予反洗钱、征信业等新职能,但实际上这些新的职能没有得到很好地运用,加之未能区分履职层次和区域差异,统一以“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三大职能的标准来定位自身的履职模式,结果产生了地市中支履职定位不准、方向偏移等突出问题,以致丧失或弱化了地市中支原有的金融管理功能作用。(四)立法滞后
1.金融机构营业管理方面,法律文件长期实施,内容与现实差距太大。如《现金管理条例》、《国家金库条例》、《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规定的内容滞后于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情况。以国库为例,1985年颁布的《国家金库条例》及其1989年颁布的《细则》,整个思路和框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没有体现国库风险防范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国库核算业务的变化,以及国库电子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国库条例的滞后性与新业务的不匹配性逐渐暴露。一些重要的国库业务如国库监管、国库退库、国库拨款,以及一些新的国库业务,如支付系统往来、国库内部往来和横向联网等,没有明确的管理操作规定,使国库业务陷入制度肓区。国库对预算资金的监督权规定得过于笼统,职责分工与监督范围界定不具体,对财政预算单位的监管流于形式。国库人员在具体操作中,往往感到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2.综合执法检查方面。一是个别监管职责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如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其制度已日趋完善,但关于应缴存人民银行财政性存款的管理却不明确。如果发生金融机构拒绝上缴财政性存款,人民银行依据何程序如何检查、有违规行为依据什么法规处理,均没有法律法规或规章层面的规定。二是有的法规未及时修订。如对于金融机构为无贷款卡(无效卡)企业发放贷款的违规情况,处罚依据是人民银行总行1999年颁布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管理办法》,但目前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已升级为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之相适应的《贷款卡管理办法》在2006年11月向社会征求意见后至今未正式颁布实施,使基层央行缺乏有力的监管依据。又如在保障金融统 2 计信息及时、准确和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反馈方面,真正可供基层人民银行运用的执法依据不足。三是行政处罚依据缺失。如金融统计数据科目乱归属、漏统等问题,虽然问题突出,但落实到行政处罚,却无法归结到瞒报、数据虚假上来进行处罚,削弱了人民银行依法监管的威信和形象。
3.配套性规定未能跟上立法进程。对于一些新增监管职责的履行,如金融稳定、管理信贷征信业务等职责,由于缺乏配套的法规,导致基层央行面对金融机构的一些行为难以准确定性,也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对辖区日常金融监测上位法只是原则性规定,没有具体的实体法律、法规。如《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五章监督管理,没有规定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导致难以实行;又如第九条规定“国务院建立金融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目前尚未制定有关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了人民银行的建议检查权,目前尚未得以制度化,导致上述制度仅停留在纸面上;一些新的职能没有规定,根据国务院确定和人民银行 “三定”方案,人民银行被赋予了新的职责,这些职责有的已经在运作,有的仍然在设计之中,但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
(五)基层央行与银监部门的监管信息缺乏共享,缺少互补性监管
据统计,目前91.72%的基层行未与属地银监部门建立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机制,难以有效提高监管信息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在监管上缺少有效的互补,致使重复监管与监管真空并存,特别是交叉性监管业务,如民间借贷等.双方均未实施监管。基层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有形无实,监管主体权责不清,如地市级人民银行对基层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负有反洗钱监管责任,但却无法与只设到省一级的保监、证监机构进行有效的协调沟通。
(六)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机制流于形式,不能引起金融机构的重视 目前对金融机构风险评估机制主要是从日常检查和风险监测人手,体系不完整,由于人民银行的监管与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的开发和金融业务的增长脱节,风险评估机制不能有针对性地指出金融机构问题、不能全面反映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综合评价报告多数是各职能部门对有关情况进行整理,牵头部门汇总,缺乏对金融机构站位高、有价值、前瞻性强的评价。
二、加强基层央行金融监管的对策
(一)强化金融监管意识,树立监管地位和权威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进对中央银行加强金融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深度认识,坚定做好新形势下金融管理工作信心,为更好推进金融管理工作提供思想保障;二是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履职思路,以管理促服务,以服务带管理,在当好金融服务者的同时,勇于当好金融管理者,在管理与服务中寻找平衡,促进履职水平提升;三是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沟通,高度重视监管工作,把握金融管理工作的新定位,落实好监管责任,进一步明确基层央行的监管权限和工作职责,丰富监管内涵,努力实现与其它工作职能的有机结合;四是坚持“监管树权 立维护基层央行履职地位和权威。
(二)持续推进制度建设,扎实金融管理基础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推动金融管理工作归口管理。根据地市中支金融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加强金融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搭建金融管理平台,单设金融管理科,统筹安排辖内金融管理丁作。县支行应设立金融管理部,作为全辖金融管理资源整合的平台。二是深化制度建设,规范和理顺金融管理工作。继续完善《金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评价办法》等金融管理制度办法,试点建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办法》,以金融管理制度为执法监管框架,规范好具体实施程序,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管理;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供好人才保障。继续做好按管理、检查、调研分类建立金融管理人才库工作,为金融管理储备人才;完善好金融管理人才库管理办法,规范好突出业务专长和综合素质的人才选拔程序,筛选出一批业务骨干入库。拓宽选才用才视野,改革行员录用办法,重点在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选调一批优秀金融管理人才充实到基层人民银行金融管理部门中去,为基层央行有效提升履职水平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三)完善现有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
由于经济形势的发展和人民银行履职的变化,现有的法律体系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民银行履职的需要,需要对现有的监管法律法规进一步梳理、完善,并通过基层央行在监管中的实际情况对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如《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中很多条款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工作,对金融机构的执法检查中易造成适用条款的混淆,建议进行修改完善。制定《征信条例》、《金融统计管理条例》、《人民币银行账户管理条例》和《支付系统管理条例》;修改《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币管理条例》和《国家金库条例》等。同时,建 4 立健全与《国库管理条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操作规程和具体办法,如《预算收入管理办法》、《财政税务部门开户管理办法》、《国库款项拨付管理办法》及《国库款项退库管理办法》等。以明确的法律条文进一步明确国库在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职责,规范国库业务的操作和管理,使国库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建立健全人民银行金融风险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
2009年以来,新一轮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对中央银行改进和完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建立健全系统性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等赋予了新的内涵。我国“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金融业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人民银行结合自身履职中存在的法律障碍和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上赋予央行较大监管权的实际,推进金融业改革,完善金融调控机制,加强金融管理,拓展金融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民银行金融风险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以不断适应新时期、新任务对人民银行整体履职提出的新要求,确保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权力和金融机构的义务都有足够的法律依据作为支撑。
(五)强化监管信息沟通共享及监管协调
在基层央行间建立金融监管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实现区域内金融动态、风险状况、违法违规行为等信息沟通及数据共享。与属地银监部门建立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加强监管联合及协调,避免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现象的发生,提高金融监管效率。与公安、工商等执法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强化人民币反假等监管工作,有效提升监管效果。
(六)加强金融监管,强化履行职责的保障
充分应用人民银行九项金融监管现场检查权,加强对反洗钱、国库、人民币流通、支付结算和结算账户等业务的监管,加大查处力度;整合金融监管职能,强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综合业务执法检查,提高金融监管合力;发挥中央银行金融业务平台作用,优化中央银行金融服务。强化金融业务准人备案审核,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积极探索建立辖内金融风险集中评估防控工作机制,强化对新设金融机构和法人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加快建立对新兴涉金融产业的管理监督机制,做到全方位的金融风险监测,掌握金融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参考文献:
[1]郭徐荣.财政性存款的缴存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0(9):55.
[2]吴德军.如何加强金融机构财政性存敖缴存的监管[A].中国金融学会国库专业委员会.2009国库研究文集[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42.
[3]杜斌.论中央银行的纵向一体化与基层央行职能[J].金融研究,2006(09).
[4]周武.基层央行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海南金融.2006(08). [5]王家进.提升基层央行履职水平要发挥好六个作用[N].金融时报,2011.
作者简介:张润浩(1992),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级学生。
第四篇:浅谈基层央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基层央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人民银行崇左市中支纪检监察室
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作,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治本之策。近年来,人民银行总行一直强调基层行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力求从思想上筑牢领导干部的廉洁关、自律关。本文结合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实际,做了一些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三种定式。
(一)宣教工作程序式。某些基层央行对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重视不够,习惯于“讲讲课”、“开开会”、“写写总结”,往往是年初转发一下上级文件,年中开会通报一些案例、讨论时说一点套话,年底写一写总结。结果是,少数领导干部以工作忙为借口不参加日常教育,廉政会议及有关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参观展览仅派代表参加,学习心得则是抄一些或请别人代写。还有部分同志认为警示教育年年搞,逐渐产生了厌学心理,所以就强调业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考核严等客观理由,仅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作为每年都要履行的程序和形式敷衍了事。
(二)宣教工作呆板式。相当一部分基层央行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缺乏创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宣教形式仍旧老一套、格式化,每年一度机械地重温一次老制度、参观一次图片展览、1
播放一次警示教育片。结果是干部职工未能醒悟到自己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做了不应作的事会受到怎样的处罚。部分干部认为,呆板的宣教方式是一种单一的思想灌输,单纯的思想教化,这种教育形式已延续了若干年,没有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三)宣教工作管教式。有一些基层央行每隔一段时间会组织干部职工到监狱看一看,听一听罪犯现身说法,意在让干部职工感到那些贪官在狱中度日如年,渴望自由,可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受教育的形式。但是,有些单位过分注重这一形式,认为只要到监狱、看守所走一趟,看看那些人受什么样的罪,就可达到教育目的。结果是大部分人不以为然,部分同志觉得自己是普通员工,手中没有权利,贪污受贿与自己根本就没有关系。认为这种宣教方式应针对领导干部,重点不应放在一般职工方面。
二、问题的症结:缺乏三性。
(一)宣教内容缺乏基础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为党员干部长远、健康发展打基础。但是,部分基层央行往往疏忽反腐倡廉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没有把党的基础理论教育真正摆上重要位臵。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丧失了理想信念、人生观发生扭曲,利益观出现错位和法纪观念淡薄,走上了犯罪道路。
(二)宣教形式缺乏多样性。反腐倡廉宣教的形式,应从贴近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出发,不断改进和创新反腐倡廉教育的方式方法。当前,基层央行在反腐倡廉宣教方式
上由于缺乏灵活性、生动性和人情味,习惯于老一套,一些干部职工产生厌烦、抵触情绪,甚至有些党员干部认为“这种教育年年搞,我也没有进监牢”,不知不觉产生了麻痹思想,迷失了方向,极易导致坠入犯罪深渊。
(三)宣教实践缺乏针对性。“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是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从基层央行廉政宣教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宣传教育的对象上无论是普通群众和领导干部,或者是普通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都是采用一样的教育形式、一样的教育内容,既没有突出教育的重点,又没有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导致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自律意识不强,法纪观念淡薄,私欲膨胀,腐化堕落,受到法律制裁。从近几年人民银行违法犯罪的案件来看,涉案人员绝大多数是党员领导干部,涉案金额越大的也是职位越高的。
三、改进建议:三个着力。
(一)着力把握重点,增强反腐倡廉教育内容的基础性。反腐倡廉基础教育的内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重点:一是党的基础理论教育。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使党员干部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用践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体现共产党人高尚的精神和品格。二是群众观和权力观教育。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进行群众观、权力观和利益观的教育,引导其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和权力观、利益观,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增强接受监督意识,永远保持党员先进性。三是纪律和法律教育。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纪政纪和法律教育,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纪律和法律的重要性,增强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知晓、熟悉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行规行纪,自觉与违纪违法行为做斗争。
(二)着力丰富手段,增强反腐倡廉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基层央行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创新反腐倡廉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反腐倡廉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一方面,充分利用并发挥本单位党员活动室、职工之家、单位橱窗、系统网络等宣传阵地在反腐倡廉教育中的作用。同时,综合运用廉政党课、集体谈话、述职述廉、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反腐倡廉文艺作品、主题辩论等多种有效方式,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另一方面,不断创新反腐倡廉教育的载体,增强宣传教育的实用性,灵活开展“六廉”活动。
1.座谈“话廉”,召开“贤内助”座谈会,党委、纪委领导与干部职工家属进行面对面交流,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与领导干部家属签订廉政承诺书。向全体干部职工家属发出“当好贤内助,把好廉政关”倡议书。
2.报告“学廉”。邀请各级纪委、专家、典型作专题报告,教育干部职工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
3.演讲“赞廉”。举行反腐倡廉演讲会,促使干部职工“常
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4.读文“思廉”。有选择地购买相关书籍,如《腐败心理研究》、《清官故事》等,发动干部职工利用业余时间读书思廉。读书养廉,使廉洁意识和理念植根于大家心中。
5.爱心“践廉”。各级党委、纪委经常教育干部职工在日常中不幕奢华,克勤克俭,追求文明、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关心社会弱势群体,营造“扶贫济困,思廉思进”的良好氛围。
6.典型“明廉”,突出主旋律,弘扬正气。有针对的组织观看党风廉政电教片,以勤廉先进典型教育党员干部,用不同层次的反面典型警示不同层次的党员干部,使从中引以为戒,防止腐化堕落,真正做到廉洁自律。
(三)着力分类施教,增强反腐倡廉教育实践的针对性。基层央行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出现的不同问题、不同的时机和阶段,进行反腐倡廉教育,真正做到入情入理、入脑入心。一是因人施教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对领导干部着重加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尤其是抓好科学发展观、群众观的教育,辅之于警示教育;对广大党员干部着重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和纪律法律教育;对一般公职人员,着重抓好依法行政教育荣辱观和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因事施教。针对出现的不同问题开展教育,如把反腐倡
廉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方面,抓好任前教育、任中教育和离任教育;针对节假日、婚丧嫁娶过程中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问题,开展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三是因时施教。针对不同阶段和时机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如每年根据上级纪委的工作部署,对党员干部进行反腐倡廉形势教育,帮助党员树立信心;当前主要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十七大精神尤其是反腐倡廉精神的教育。另外,要将教育与查办案件有机结合,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的同时,开展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以案说纪,以此为戒,真正起到查处一案,治理一线,教育一片的效果,使廉政教育更有说服力,预防腐败更有推动力,反腐倡廉更有号召力。
二○一一年三月十六日
第五篇:当前基层央行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当前基层央行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文化作为软实力,可以有效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以及战斗力。因此,需要充分重视文化建设。基于此,文章结合基层央行的发展状况,就基层央行的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的建议。
文化是软实力,文化是竞争力,文化是生产力。作为基层人民银行,如何通过央行文化建设来增强广大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使其认真履行职责,已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一、目前基层央行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部分基层央行仅将文化建设写在“文头”、讲在“口头”、摆在“案头”,并没有放在“心头”,只作表面文章,力求在形式上“做秀”,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表现为部分基层央行由于缺乏对文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没有对文化建设工作予以足够重视,不能主动地对文化建设进行研究,不能将文化建设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抓深抓细。为了应付上级行文化建设工作的安排和要求,只是被动地以文件形式成立了文化建设领导工作组、制订了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随后在相关会议上讲了几次,在墙上挂了几块有关文化建设的板面,然后将文件及会议记录束之高阁,摆在了办公桌上,以备检查,就算万事大吉,结果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究其实只能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第二,部分基层央行仅将文化建设当作各项工作中的一项,并没有和全行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没有实现文化建设和业务工作的融合,硬将文化建设“割裂”成相对独立的一个“断层”,文化建设和其他工作“两张皮”。表现为部分基层央行由于对文化建设的作用认识不透,片面地把文化建设与业务工作看作是两码事,简单地把文化建设当作各项工作中的一项,没有把央行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渗透融入基层央行业务工作当中,没有把文化建设同全行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央行文化建设与各项工作任务未达到自觉自愿的统一,未形成协调配合的局面,央行文化未起到做好各项工作的推动作用,形成两张皮、两分离。
第三,部分基层央行文化建设并没有真正调动和凝聚起全体员工,没有得到全体员工的广泛参与,致使文化建设“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表现为部分基层央行由于对文化建设宣传发动不够,没有在全体员工中对文化建设形成共识、达成一致,结果使文化建设工作变成了少数几位领导、少数几个部门的事,其他员工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基层央行文化建设缺乏活力和动力,缺乏群众基础,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第四,部分基层央行对文化建设的内涵认识肤浅,简单地将学习培训、举行活动当作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使文化建设在实际执行中“歪曲化”,大有“一叶瞕目,不见泰山”的感觉。表现为部分基层央行由于对文化建设的内涵认识不清,对文化建设相关内容掌握不全,结果在文化建设中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仅找了一些文化建设方面的文章进行集中培训学习,让员工抄写了一定数量的笔记,撰写了几篇学习心得体会,举行了几场演讲比赛,组织了几次座谈交流,搞起了阶段性、运动式的文化建设活动,这样就认为是搞好文化建设了,可到头来提起央行文化还是一知半解、模棱两可,充其量只得到了皮毛丢掉了实质。
第五,部分基層央行并没有深入提炼具有自身特色的央行文化,仅引用、借用甚至抄袭其他机构的文化内容,使自身的文化变成了“四不像”。表现为部分基层央行由于急于求成、贪多图快,不是认真总结、研究、提炼本行员工在履行职责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被员工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等体现央行独特内涵、素质和风格的渗透于基层央行工作各个方面的文化,而是本着拿来主义的原则,从其他行或其他单位甚至在网络上摘抄一些文化建设的内容,简单地进行整理和拼凑,或改头换面,嫁接成自己的文化,结果这种借来的文化终因不符合本行实际、不具本地特色、缺乏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水土不服,难以存活。
二、解决目前基层央行文化建设存在主要问题的建议
第一,提高认识,调整思路,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将思想和行为自觉统一到文化建设中。基层央行员工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央行文化就是具有央行特色的精神理念,其核心和根本目标是大力提高央行员工的综合素质,凝练共同的央行精神、价值观念、管理理念,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构建高效的管理机制,养成规范的行为操守,树立良好的文明形象。通过基层央行文化建设,使广大员工把自身价值和央行发展联系起来,激发其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做货币政策的贯彻执行者、辖区金融稳定的维护者、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从而调整工作思路,把文化建设当作各项工作的基础和重中之重,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央行文化建设,使文化建设深入人心,从行动上积极落实文化建设,争做基层央行文化的践行者。
第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提高文化建设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基层央行员工是建设基层央行文化的主体,没有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形成优秀的基层央行文化。因此,对于基层央行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充分理解员工的人格和动机,重视员工的发展性和创造性,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合理要求,保证员工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要不断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积极创造条件为每个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及奖优罚劣的良好工作环境,从而使每位员工自觉把实现自我价值与实现央行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团体和个人的和谐发展。
第三,“三个结合”,融会贯通,充分打造文化建设和各项工作相辅相成的关系,形成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格局。基层央行文化建设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央行其他工作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做好“三个结合”,真正形成文化建设和央行其他工作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格局。一是要做好文化建设与具体业务工作的结合。将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渗透到具体业务中,用文化理念指导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通过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员工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各项具体业务的完成质量,使文化建设成为推动各项工作的不竭动力。二是要做好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的结合。制度是硬约束,文化是软约束,制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要秉承制度为用的文化管理理念,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在长期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文化赖以形成的条件才会完全具备,管理才可能由他律走向自律,从而过渡到文化管理阶段。三是要做好文化建设与道德修养的结合。要将从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精神和文化理念自觉运用到每位员工的道德修养中,用文化引导道德修养,用文化指导道德修养,在道德修养中体现文化,使每位员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第四,营造氛围,潜移默化,积极创造健康向上的文化建设环境,不断深入文化建设。一是通过对管理和文化发展现状等因素的深刻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本行能长期坚持的一系列文化准则,精心设计出具体基层央行文化建设目标和体系,提炼出具有本行特色的文化建设具体框架和内涵,并要设计出本行的文化建设手册,变抽象的理念为具体有形的载体。同时,要深入进行学习教育培训,努力把本行文化灌输给广大员工,形成上下一致的共识,逐步获得员工的认同,化为员工的行为规范。二是要大力营造文化建设的氛围,通过出版报、制作板面、摆放桌牌等方式,形成本行的长廊文化、楼道文化、部室文化、桌牌文化,让员工每时每刻、每处每地都能感受到文化,潜移默化,使员工自觉投身到文化建设中。三是要结合文化建设举行一些文体文化活动,通过举行撰写文化建设心得体会和文化建设征文的活动、组织文化建设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组织文化建设座谈会、组织文化建设书画摄影比赛等多种活动,让员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不断深入文化建设。
第五,持之以恒,不断创新,建立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文化建设常抓、常新、常好。央行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经过大量的、艰苦细致的长期工作,才能逐渐培育形成。因此,基层央行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把央行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央行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精心培育,认真维护,长期坚持,为基层央行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始终提供动力。同时,要重视央行文化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总结提炼,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不断丰富央行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为央行文化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注入活力,确保央行文化建设常新、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