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下乡心里感悟(陈品质)
三下乡心里感悟
明媚的阳光照耀在光洁的大地,一阵微凉的清风把夏日的炎热吹走,仿佛万物都充满了勃勃生机。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了这次的活动——三下乡支教活动。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值得参加,值得回忆的活动。
我们支教活动的地点在吴川四维小学。这来到四维小学之前,我心里一直在期待,一直在计划我到那里的所做的事情将会是怎样的!我一直在想那里的学生是不是很可爱,很调皮,很聪明……
于是我怀着想象的心情来到了这间小学。但却被学校的环境掩盖了我的喜悦,梦幻般的学校竟是这种模样——除了空地上与住宿地方,建筑的一栋三层的楼房,其余的地方杂草丛生,郁郁葱葱。于是自我安慰,小学嘛,小学就是很小的嘛!
最让我觉得煎熬的就是睡觉的地方,这里没有床位,只能打地铺。虽然只有五天,但很快就会过去。
早上起床的时候一阵爽朗的声音透过窗外进入房间,原来是学生们已早早来到学校。此情此景让我仿佛回到了读小学的情景——嘴里哼着欢快的儿歌,结伴成群地欢喜地来到学校。此时我心灵上像是得到了慰藉。
一直以来当老师是我梦寐以求的,正好这样可以过过当老师的瘾。今天正好有我的课,于是队长正好把班主任委托于我,让我有不小的震惊(这样我可以当一下老大了,嘿嘿……开心哪)
第一次上课正好是我擅长的科目——语文。不过却没有课本,确实挺有挑战性的。于是我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我所看过的有意义的电影来讲课。这样不仅使课堂生动化,而且可以挺好学生的积极性。正好我上的是六年级的课。于是我通过《猩球崛起》这部电影来给他们讲课,他们都认真地听我讲课。一阵欣慰的笑容洋溢在我的脸上。
说真的,一节课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极其重要的。这比你讲一大堆课本里的知识要有用的多。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的就是那一堂辩论课。课后学生居然发短信来表扬我,让我有点受宠若惊。
教好学生不容易,上好一堂课更不容易。我明白做老师是多么的不容易,一个好老师要具有耐心,真心,信心这三心才能在教学上有所成功。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但让我受益匪浅。学生都非常喜欢与我交流,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鼓励。
我的学生曾经对我说过:老师,不论将来怎么样,你一定要坚持你的教学方法,不要放弃。我应该对你说声谢谢的,谢谢你的鼓励与肯定。那些可爱的学生,谢谢你们让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陈品质
第二篇:三下乡感悟
三下乡感悟
感谢自然赋予我们生命,感谢父母养育了我们,感谢老师的辛苦栽培,感谢祖国,感谢集体,感谢队友„„ 我们要感谢的太多,在将来的生活中,我们要抱着感恩的心,用行动回报社会。
在三下乡的这些天里,我去了和我们出生一样偏僻贫穷的山区,接触了和我的父老乡亲一样质朴、善良、勤劳的百姓,见到了和我们小时候一样懵懂的孩子。农村和城市差距很大,科技、文化、卫生等普及不是很到位,百姓经济收入低、生活艰苦,孩子读书也不容易。看到这些,我们感觉咱青年一代责任重大,要做的事太多;看到这些,我们又感觉自己能力有限,更应该努力学习知识能力来帮助他们;看到这些,我们觉得以后应该回到他们身边,一起发展前进。我们是人民的孩子,应该服务人民,贡献力量。
我们之所以能在这么稳定、美好的环境下工作学习和生活,是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先烈用勤劳的双手和壮昂的血肉换来的;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在艰难的历程中创造的;是人类的智、人类的开拓凝精神结的。我们要为祖辈和先烈致敬,为国家和党而自豪,用智慧去开拓前进。我们要永怀先辈的精神,珍惜生命,抓住机遇,努力学习进步,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回报社会。我们要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共筑中华美好家园。
我们的祖辈之所以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生活创造,是因为他们有开拓进取、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依着“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适办法,干才有希望”的思想精神,村民们脚踏实地,坚强地生活在这片土地。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地理条件,百姓选择的不是离开,而是因地制宜互相帮助实现共同富裕。感谢西畴精神,感谢这里的风土人情,它们感动了我、鼓舞了我,让我更有勇气和激情去拼搏、去创造。
人与人要团结合作才能发挥更强有力的效果,很高兴我们能顺利完成三下乡的各项工作,这是我们各个队员团结和配合的成果。我很荣幸能和众队友同道开展工作,这是我们的起点,以后我们更要多地参加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感谢我们这次经历,感谢各位可爱的伙伴,感谢每个过程中的细节。我记着,记着每一个感动,每一张笑脸,每一幅画面„„
冶专建工学院造价1121班李锦勇
第三篇:三下乡感悟
三下乡感悟
08生本一
李灿
2008574141
(一)我看农村教育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周家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
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非遮盖问题,才能抓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发展阻
碍了教育发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二)我为乡亲献计策
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周家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周家村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在村庄规划上,做到了公路通到家家户户大门口,极大地方便了村民;路旁栽种柿子树,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为村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这可能是我国农村规划之创举,大有为之大力宣传的必要。
经济发展方面,农业往立体结构方向发展。注意了抓好经济作物和加大力度发展高效田的同时保持粮食产量。此举既保证了村民粮食自给,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村民朴素民风,村里还制定了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保证了 村里良好风气的形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然而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他们却没有止步不前,而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为此,我们同父老乡亲们一同探索前进的路。
乡亲们都想到建立自己村的工厂,把自己生产的苹果加工成成品再销售出去,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然而另一方面领导们却考虑着要承当巨大投资风险,基于此,他们的梦想迟迟没有实现。现今,农村收入不高,集体基金有限,承当风险能力极小,在如此现状下,村领导们当然是不敢贸然行事的----成功了是英雄,失败了却无颜面对乡亲父老。的确,暂不说基地太小而带来的原材料供应不足和技术问题,就连产品销售渠道也够戗。不过,在现有条件下,建立低投入,高回收,运转周期短的小型企业(如生产洗涤用品的企业)倒是比较可行的。
现在,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经济作物和种高效田。高效田是给外国公司制种,公司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并负责回收种子,村民只需出土地和劳力。通过这条路致富,村民是辛苦些,但比较之下,这是迄今为止最有保障的致富之道。为此,加大宣传,极大限度地吸引外商投资,发展高效田,是周家村近几年致富的首选之路。
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薄弱,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其时,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就那短短的五天,我和周家村结下了不解的情节,或许就像大家所说的,她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在以后的生活中,她会永远让我牵挂。有时候我想,一个人也许就为某种情感而活,为某些人而活。生我者、我生者;养我者、我养者;爱我者、我爱者,这也许就是一个人活着的理由。周家村的乡亲啊!我将在城市的一角永远地为你们而活、而努力。
(三)三下乡的意义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 “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我们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的“四个统一”的具体行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
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
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按照江泽民同志得出的“四个统一”的要求,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了解国情。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深化对改革开放的理解。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
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篇:三下乡 支教感悟
支教感悟
(山东科技大学星火公益队员 郝姣姣)
这个暑假,我很荣幸地成为了一名支教志愿者,并且认识到了一群懂得默默奉献、真诚地队员。作为山东科技大学星火公益的一员,我感到万分地骄傲和自豪。这次,协会经过层层选拔,最终26名志愿者分成两个队伍,分别前往微山湖爱护小学和黄埠庄小学进行20天的义务支教。如今,支教已经过去了好久,但是支教给予我的感动却是我学生生活最精彩的回忆。20天的生活虽然短暂,但是我们每个队员都过的很踏实,很开心,从心底感受到了支教带给我们的震撼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要帮助孩子们的信念。
从准备到结束的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在大家相互帮助下,这次支教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支教期间,队员们除了日常基本的教学管理和备课之外,我们会有例会制度。每天,我们都会互相聊一聊遇到的各种问题,不仅可以寻求解决的方法,还可以增进队员之间的感情,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虽然在讨论中出现过摩擦,意见纷争,但是都会得到及时的解决,每一次的例会,队员之间都会更加相互理解、包容。
支教后期,队员们对各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家访,并且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问题。我支教的学校由于其地址位置特殊,西邻京杭大运河,南靠微山湖,使得家长常年在外赚钱,把孩子交个家里的老人,导致孩子的学习出现了各种问题。有个队员曾经说过一句话‘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父母都不在身边’。这句话也道出了支教队员的无可奈何。我想不仅是在爱湖小学,其他地区支教的志愿者们也都会遇到这个问题。目前,我们能做的却很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
支教结束后,队员们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了学生,虽然有太多的不舍,但分别总是那么的残忍。我们将孩子们的表现以及对他们的期待写在卡片上,因为我们也知道,能为他们做的事情不多,但也希望孩子们能在我们的鼓励和引导下,至少能够做一个对社会无害的人。我们能力有限,只是希望短短的20天,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一丝丝的快乐。离别前,孩子为我们也写了一些小卡片,当看到她们写的内容时,我们都很欣慰,‘老师我会好好地练字’‘老师,我会认真学习’......看到这些我们已经很满足了,无论今后怎样,孩子的内心是得到了一点改变的。支教结束后的几天,孩子们仍旧很难过,给我们发信息打电话,而支教队员也对这些情况进行了妥善的处理,让孩子们仍旧感受到支教队员的温暖帮助。
支教有苦有乐,有喜有悲,有无奈也有感动,这一次,我相信队员们都会有很深刻地感悟,只要我们带着这份纯真的心情,不管以后遇到什么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孩子给予我们的笑脸,是最好的馈赠;孩子们给予我们的感动,是我们一生值得怀念的财富。时时感恩,心存纯真,相信社会也会更加美好。
第五篇:感悟“三下乡”
感悟“三下乡”
为期六天的“三下乡”就要临近尾声了,这是我们信计1102班的一个团队八个人在阳泉市盂县一起走过的六天,八个人吃住都在一起,一起走农村,一起上学校,一起在大街上调研,一起讨论,由开始的散漫,贪玩,偷懒,到后来的积极,认真,争先恐后,在此我们团队完成了一次升华。一样的衣服,印着“太原理工大学志愿者”,看上去是那么的耀眼,那正是我们此行的身份。
六天的时间是累的,苦的:每天至少工作八小时,走向农村,不仅路程长,一路颠簸,更是尘土飞扬,到了目的地,我们一个个都变成一个灰人,而每天必须保证走访两个村庄,这样来回就是三天,我想很难有人能人忍受这样的旅途的,但我们坚持了;在学校,我们联系老师,与学生交流,讲座,跑上跑下,体会了当小讲师的辛苦,有时候,一上午难喝一口水,而在学校展开的各种调研也是一件繁重任务,每天必须保证一定的工作量,才能完成任务;走在街上,虽然北方已进入秋天,太阳不是那么的烈,但是站久了还是让人感觉头晕,况且在大街上,人们的不信任度增加,虽然人多,但并没有给我们的调研工作减轻负担。
六天的时间同样是甜的,收获的:八个人共同生活,一起讨论社会实践的各种细节,晚上谈一天心得体会。在农村,和乡亲们亲切交流,给留守儿童讲故事,一起玩;在学校,和同学们谈我们作为过”来人”一些心得和经验,给予我们一些能力范围的帮助,也是相当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在街上,我们却是其乐融融,认真向每一个路人询
问,有时候甚至和路人的孩子玩乐起来,忘却了徒步旅游的疲劳。也许正因为白天疲惫,晚上我们睡得特别香甜,一个个呼噜打得响。
六天的奔波,六天的疲劳,六天的收获。在即将完成工作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没错,虽然这次“三下乡”只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但我们每个人心中却是多了一个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东西。不知道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否,但至少这次社会实践,我们却是收获颇多,我们很感谢有着这样社会实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