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伦理认知现状调查研究(大全)
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伦理认知现状调查研究
王 燕 陈俊国*
(第三军医大学训练部,400038,重庆)
摘要:教育评价的伦理认知是基于对高等教育评价过程的道德观察。了解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评价的伦理认知情况,旨在从伦理学视角研究高等教育评价所呈现的伦理现象。基于对我国七所高校的实证调查,从高等教育评价的内涵、主体、行为、流程以及目标等环节进行讨论与分析,为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摆脱伦理困境提供思路。
关键词:伦理;认知;高等教育评价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教育评价指标的逐步确立,高等教育评价活动已经作为我国各大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重评”、“为评”的工作宗旨下,很多高校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也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从诸多方面显示出伦理困境,从本研究的伦理认知现状实证研究再一次充分认证这一观点,而且从伦理角度的审视也是检验高等教育评价行为的实效性、可靠性的必然标准。
一、研究目的教育评价的伦理认知是指评价客体或评价对象对教育评价的客观认识程度以及评价主体或评价人员在评价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及职业素养等伦理问题的认知程度。对高等教育评价的伦理认知现状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伦理规范情况。基于对高等教育评价这一活动在我国各高等教育院校普遍开展,面对教育评价的形式及内涵,评价客体是否对评价有正确的理解与理性的把握需要进行适当的摸底,并针对认知的情况了解高等教育评价是否遵守教育伦理的原则,评价的实施是否符合人道、公正及理性的伦理精神
[1]。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以高校教师及从事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这两类群体的意义在于,他们是与高等教育评价直接接触,并属于评价的真接利益相关对象。调查分别选取位于我国中、西部7所大学为样本,其中之“211工程”院校2所,军事院校1所,其它普通院校4所,7所院校均参加过全国(全军)范围开展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评估结果分别为优秀(6所)、良好(1所)。
二、研究方法与实施情况
根据研究的需要,本调查主要从评价的内涵认知、功能认知、主体认知、流程认知、行为认知以及目标认知等方面进行。问卷设计借鉴了国内外学者对高等教育评价的伦理问题研究成果,结合当前本科教学评估的特点,经过专家咨询及个别访谈,经课题组多次讨论修订而成。问卷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与分层抽样的方法,确保样本分析的均匀性及总体的代表性,增强了整体问卷结果的信度。问卷的结果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2份,问卷有效率为88.0%。
三、调查内容分析与结果
(一)评价内涵伦理认知情况调查
“评价内涵伦理认知”旨在了解研究对象对评价的内涵、概念的熟悉程度以及理
解程度。研究从教育评价的内涵以及调查对象对教育评价的理解两方面来分析教育评价的内涵认知情况。调查显示,对教育评价的内涵或概念非常了解的仅占5.4%,有一定了解的占用1.9%,绝大多数调查对象(66.5%)表示对教育评价只是略有了解;然而,在对教育评价进行描述性问答时,有49.4%的调查对象认为“教育评价是改善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20.2%的调查对象则认为“教育评价是国家、政府或学校的一种行政行为”,17.6%的调查对象理解“教育评价是教学实践中的一种管理手段”,还有11.1%则认为“教育评价是形式大于内容的工作”。调查中,将高校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对内涵认知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在评价内涵认知的熟悉程度上差异性显著(P<0.05)。此外,行政管理人员在评价内涵方面熟悉程度较高,教师相对较低。
(二)评价功能伦理认知情况调查
“评价功能伦理认知”调查的主要意图在于了解研究对象如何理解他们所经历的评价,在他们眼中教育评价体现了怎样的功能。研究主要从行政管理职能、教育功能、问责功能三方面进行追问。调查显示,49.4%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大学教学评价体现的主要功能是问责功能;其次,认为评价是一种行政管理功能的占20.2%;17.6%的调查对象认为高等教育评价体现的是教育功能;还有5.1%的调查对象认为存在其他理解,包括鉴定功能、批判功能、导向功能等。从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研究对象把高等教育评价理解为一种行政手段。
(三)评价主体伦理认知情况调查
研究评价主体的伦理认知情况,旨在了解目前我国以政府为主体的教育评价形式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教育评价产生的影响。通过本研究的调查显示,认为以政府为主体的评价对评价意义有一定影响的占到53.7%,认为影响非常大的占到15.6%,一般的占到28.7%。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调查对象认为政府作为高等教育评价的主体,对教育评价的意义会有影响。同时,研究还对评价以政府为主体所产生的伦理问题进行调查,其中45%认为这种评价主体观使“管理职能被放大”,48.6%认为“被评价者完全处于一种下级对上级的被动地位”,53.7%认为这种形式的评价会“因为迎合评价主体的喜好,产生应付和防卫的心理,使评价趋于功利主义”,还有49.4%的人认为这种评价会产生“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
(四)评价流程伦理认知情况调查
“评价流程伦理认知”包括对评价形式、评价人员、评价方法、以及相关流程的认知调查。从调查可以看出,表示“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教育评价流程的仅占28.7%,说明大部分高等教育工作者对高等教育评价的基本流程、评价人员情况、评价方式等的认知程度并不高。从而可以看出教育评价的宣传与导向力度还不够,评价对象不能清楚的了解评价开展的流程与执行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的公开、透明的伦理原则。调查中,分别对高校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对流程认知进行了对比分析,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在评价流程认知的熟悉程度上也呈现差异性显著(P<0.05)。行政管理人员表示在评价流程方面熟悉程度较高,教师相对较低。
(五)评价行为伦理认知情况调查
“评价行为伦理认知”的调查,旨在了解评价对象所体会的评价行为是否受到尊重以及利益是否受到维护等情况。调查显示,69%的调查对象认为“尊重及维护评价对象利
益的评价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调查评价行为带给评价对象的伦理态度方面,也有64.8%的调查对象表示“非常有必要”。与此同时,通过问卷了解调查对象对“评价行为有无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原则”的认知情况。调查显示,认为“有”或“没有”的各占总调查人数的45.7%和40.9%;在调查影响其公正性的原因时,27.8%认为“评价行为缺乏以人为本的观念”,其次25.3%认为“有形式主义的需要”,19%认为“评价属于少数人的活动,代表性不够权威”,还有18.8%认为“评价过程不够透明”,13.6%认为“缺少诚信”等。
(六)评价目标伦理认知情况
通过了解目前的教育评价目标是否与教育评价的本质保持一致,是否存在由评价所导致或引发的价值偏倚等是评价目标伦理认知的调查意图。[2]尝试询问调查对象是否认为目前的评价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调查显示,27.3%的调查对象认为“完全是”,47.7%的调查对象认为“部分是”,选择“完全不是”的有1.4%,表示“不清楚”的有23.6%;针对当前教育评价目标更为关注或侧重的内容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侧重于提高学生的素质”的有15.3%,认为“侧重于改善教学质量”的有22.2%,认为是“为奖惩作参考”的有29.3%,认为“侧重于针对上级考评”的27.6%,“侧重于提升学校知名度”的有25.0%,其他观点还有2.8%。
五、调查结论
高等教育评价伦理认知现状的调查是从宏观层面的描述性调查以及从现实的角度展开的对高等教育评价的伦理思考,围绕教育评价相关的伦理因素,了解和把握高等教育评价在评价对象心中的价值定位,从而分析高等教育评价的伦理困境及其原因。通过调查归纳为以下结论。
1.对评价内涵的理解存在差异,功能性价值没有被广泛认同
当被评价方,尚未在概念认知与心理认知方面充分得到正确的信息引导时,所经历的评价势必会造成结果的偏倚。如果在评价之前或之后对其基本的内涵与功能属性还不能有实质的认知,则说明评价的制定与实施存在影响公平与真实性的隐患。通过对评价内涵以及功能的认知调查表明,高等教育评价的大部分对象都对教育评价的内涵并不十分了解,在功能认知方面,问责和行政管理功能也成为多数人的认知表现,认为评价的目标更倾向于为奖惩作参考以及针对上级的考评和提升学校知名度的手段等,对于教育评价本质的教育性功能价值并没有被广泛认同。
2.主体的单一性主导地位,掩盖了高校与社会利益群体的伦理诉求
评价的主体构成是评价活动的关键因素,对评价活动的实质价值的实现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3]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政府集权控制体制,使目前我国以政府为评价主体的评价模式存在着多种公认的弊端,并且,在参与评价的主动性方面,更多调查对象表示完全处于一种下级对上级的被动地位,而且被评价者慢慢已经适应这种被动角色,是迫于社会与学校的压力下被动参与,评价对象为了迎合评价主体的喜好,产生 “重硬件、轻软件”或者腐败行为;应付和防卫的心理特点使评价更趋于功利等等,从而形成伦理问题。
3.科学主义的评价范式,缺乏了合理性的探索与人文关怀
“科学主义”的教育观认为,用科学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追求更精确、定量、客观的科学描述教育行为,并且奉行科学原则,定义教育规范和学科,追求教育效率最大
化等。这种科学主义的思想观念带给教学评价深刻的影响。教育评价需要科学主义的理念,但在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调查中,较多数研究对象表示对评价科学性存在质疑的原因主要表现在评价中缺少人文关怀,评价体系中应注重定性分析与量化技术的结合,应当把高等教育中不能定量的价值进行理性的评价,特别是不同高校的文化价值、办学特色、技术潜力以及由于地域不同带来的差异性也体现在评价体系中,真正意义上体现合理性的伦理价值。
4.职业伦理规范的缺失,影响了评价行为的公平性原则
评价行为的规范程度归属于职业伦理范畴,需要给予明确的界定与培训。评价行为的适当性与道德表现直接影响评价的公平性原则。[4]对于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价,在评价的行为方面规定的并不具体,也缺少科学的规范性制度约束。通过对评价行为认知的调查表明,在尊重及维护评价对象的利益方面研究对象有较高的需求,同理可以说明这一方面的缺失容易使评价行为受到质疑。高等教育评价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本质功能,规范教育行为,使教育评价在方法上既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又能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目前高等教育评价需要探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陈闻晋,薛玉刚.教育评价中的伦理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4,3:49-51
[2]龚孝华.我国学校教育评价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4):37-40
[3]唐晓萍.高等教育评价的价值观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5,(15):54-55
[4] 蔡敏.美国教育评价的伦理规范建设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6(32):18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构建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伦理规范体
系的研究”(09XZX01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王燕(1981-),女,山东泰安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陈俊国(1955-),男,北京人,重庆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第三军医大学医学
教育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及卫生事业管理研究。
通讯作者联系方式: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第三军医大学训练部医学教育研究室,400038,陈俊国电话023-68752081,***,***
电子邮箱:wangyanz1981@yahoo.com.cn
Investigation study on the Ethical Cognition Situation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WANG Yan &CHEN Jun-guo
(Training Department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8;China;)Abstract: Cognitions about the education evaluation ethics is based on the moral obser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f the ethical cogni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wanted to know the ethics phenomenon in the present of
higher evaluation from the ethics study.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nd analyses the evaluation’s purport, main body, behavior, processes and purpose in the
present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Keywords: ethics;cognition;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第二篇:我国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公共行政伦理不仅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中国公共行政伦理建设的根本途径。
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可以概括为行政伦理的缺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部分行政人员缺乏行政良心。所谓的行政良心,张康之的《行政伦理学教程》中给了明确的定义:行政良心是指行政人员在其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中所形成的深刻的道德责任意识和对自我的行政行为进行自我道德评价的能力。
现今的行政人员是否能够做到看到自己责任范围之内的人民利益受到损害而感到焦虑不安、深深自责?答案是否定的。虽然这么下结论有些过于片面,但是至少不能说所有的行政人员在这种情况下都能自责。人民网有过这样一个报道:安工程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也是良心工程。《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及时予以维修、改造。”但全国校舍安全工程实施3年来,26个县(市、区)未为此投一分钱,除了要考问地方官员的政策执行力,也要追问他们的社会责任和行政良心。这些县领导认为将资金投入到学校校舍建设中步入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见效快,所以也就完全忽视了广大中小学孩子们的校舍安全问题,既然都已经忽视,又何来会为此感到自责不安呢?!也许你会提到,不是也有报道说云南嵩明县领导“蜗居”老房子办公,学校却成为当地最好建筑吗?是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领导有教师情节有着密切关系。而且,既然这个事件作为新闻来报道,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就说明这类的事情在中国是个新鲜的事情,极少发生的事情。当有一天,人们对学校是一个地区最好的建筑的事情不再感到大惊小怪了,那我们那些中小学的孩子们的安全问题也就有个保障了。
根据李建华的观点,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是处理权利和利益关系的问题,也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就是这些行政主体如何利用所掌握的公共权力调节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的问题。【摘自王伟 鄯爱红编著的《行政伦理学》】
2002年人事部印发了《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公务员要做到政治坚定、忠于国家、勤政为民、依法行政、务实创新、清正廉洁、团结合作、品行端正。按照上面的规则来衡量的话,我国现在有部分的行政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与利益观,这部分人员没有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而是把权力当做谋取个人或者少数人私利的工具。我们的大多数领导干部都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作为人民服务的手段,牢记党的宗旨,自觉践行“三个代表”,殚精竭虑,一心为民;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不能正确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有的把权力当作获得金钱、美色的工具;有的把权力当作个人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途径;有的把权力视为个人“私恩”的产物,甚至把权力作为对个别人效忠的工具;还有的把权力当儿戏,对人民赋予的权力极不负责,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甚至胡作非为,草菅人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些权力“错位”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却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败坏了党的形象和威信。现实生活中,官本位思想的行政人员不在少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是现在去行政部门办理各种业务或者事情所面对的情况的真实体现和概括,这个概括有些尴尬,让原本应该是人民公仆的行政人员地位飞跃到了人民主人的位置。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保证权力廉洁、预防腐败的迫切需要。权力观问题,始终与权力的廉洁与否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腐败问题的发生,无不是权力腐败的表现,而权力腐败的出现,又在很大程度上由权力观错误所致。大量事实证明,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在权力观上出现偏差,把权力视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就必然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把权力变成中饱私囊的手段。因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迫切要求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尤为重要的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预防腐败的一道牢固防线。不能让这些行政人员失去约束,让有限的绝对权力无限膨胀成为没有任何边界约束的绝对权力。
权力观和利益观的缺失或者说是错误偏差让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首先是行政效率的低效。行政效率低效是指行政法律制度没有以尽可能小的经济耗费获取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主要在我国的表现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扯皮推诿,手续繁杂,文件、会议成灾,形式主义严重,纪律松弛,不核算费用,官僚主义严重。行政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高效的政府会赢得人民和社会的好评和极力拥护,而这对于提高政府的权威、感召力、影响力、诚信度,实现政府与社会和公民的良性互动,降低政策的执行成本,推动社会全方位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目前行政人员最爱做的事情肯定是踢皮球,当群众低头哈腰的好不容易进了难进的门,部分行政官员多会考虑,反正还有其他的部门或者机构呢,何必耽误自己喝茶看报的悠闲时光,就直接把这个皮球踢给了其他的部门,群众被打发到了其他有关部门,必然也会被告知这里不能解决你的事情,又踢给了别的部门,这来来回回的踢皮球中,行政人员是“锻炼了身体”,可却是让需要办事情的群众迷糊了,到底这个有关部门是个什么门?为何我这普通老百姓如此难进这个门?虽然说行政效率而言,并不一定是越快越好,而是应该让时间使用的合理。对公民来说,到政府机关办理有关事务,有一个时间预期。在最不好找的有关部门相互踢皮球的过程中,群众需要解决的事情早就过了期限,群众的耐心早就磨灭了。当然效率并不是公共行政唯一的价值追求和终极目标,公共行政在现代社会很大程度上还应该促进公民社会所拥有的基本价值,如自由、秩序、正义、公民利益和公共利益等基本价值的实现。【摘自王伟 鄯爱红编著的《行政伦理学》第四章】
我国人民是主人,政府也是人民的政府,政府中的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人民赋予他们权力,而这种权力同时也是一种责任。人民公仆要时刻认识到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责任,不要因为手中拥有了人民赋予的权力就凌驾于人民至上,由人民公仆变成了人民的主人,要知道手中的权力而非权利,不能不仅不造福人民,为人民服务,还要用这些权力来为个人谋福利争利益。作为人民的公仆,不仅积极为人民服务,还要对各方面的意见兼容并蓄才是科学的态度和作风。还要处理好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例如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在这里当然是指人民的、国家的利益,这些行政主体要深刻认识到自身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不能为了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就牺牲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要做好利益的权衡、分配和调节工作。
正确处理个人与整体、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奉献与索取各种利益关系,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清正廉洁、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防止和纠正对公民权利的损害。长期以来,“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句话在相当多的人心中只不过是一句口号而已,而“官本位”的思想却根深蒂固。因此,真正树立起“权力来自于人民的赋予”这一观念对很多公职人员来说非常必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树立起“管理就是服务”、“执法就是服务”的观念。让这些行政人员充分认识到一切涉入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不能歧视。
目前我国的行政队伍之中很少谈及行政伦理观。张康之与李传军主编的《行政伦理学教程》中提到:行政伦理观是在根本价值的层面上影响或者指导每一个行政人员,影响或者知道各级政府、各类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长期以来,在公共行政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科学馆,而作为实质理性的伦理观的构建被人忽视了。因此导致了公共行政的方向常常迷失,公共行政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实现的基本功能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确立和完善行政人格是行政伦理观的价值目标,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在追求和是实现公共行政的价值的过程中,需要增强行政伦理观中的主体意识。一方面,行政主体有必要有权利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开展行政工作的能力去创造性地实现公共行政的价值;另一方面,注意所创造和获得的行政价值如何,与行政主体自身的需要、能力以及他们的自觉性的高低有关。做到这两方面的统一,是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理解公共行政的价值、处理公共行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时所应牢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培育出优秀的公共行政人格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从我国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务之急是要努力压缩办事时间,同时提高行政行为的正确度。压缩办事时间,是服务对象最直接的要求;而提高行政行为的正确度,意义在于降低社会运行成本,使行政效率最终实现其社会价值。
(一)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简化行政行为内部环节,大力压缩办事时间。
(二)改善行政成本结构。提高行政行为的正确度,可能意味着要适当提高一些环节的行政成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为了降低行政行为的外部成本,即降低社会运行成本,适当提高行政机关内部成本是必要的。如果整体提高行政成本不可行,则唯一途径就是改善现行行政成本结构。
其次是行政公正问题。实体公正是行政公正的本质要求。要做到1.依法办事,不偏私。
2、平等对待相对人,不歧视。
3、合理考虑相关因素,不专断。
而目前我国行政问题处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个别行政官员或者行政主义不依法办事,徇私舞弊。根据晨报讯报道,11月14日,凤阳县地方税务局原稽查局局长李彬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和受贿案在明光市法院宣判,被告人李彬因犯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3万元。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年零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六个月,并处没收个人财产3万元。这只是行政体系这棵参天大树被发现的一只蛀虫而已,作为一个普通群众站在树的外面很难看到里面到底隐藏了多少只蛀虫,但可以肯定的是数量远远多于被发现的这些蛀虫。可是,既然蛀虫如此之多为什么只有一些被发现了呢?原因就在于官员之间徇私舞弊,相互包庇,而群众对此却没有一点知情权,监督权,自然难以被发现了。
再次是现实生活中行政道德失范的现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经济类的失范、政治类的失范、违反社会公德的失范等。经济类的示范主要包括贪污、挪用公款、违法经商和隐匿个人财产;政治类的失范主要包括官僚主义和权钱交易。【摘自《行政伦理学教程》张康之 李传军主编】
造成上述几类行政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行政体制方面来看,由于经济体制转型期,新体制从开始搭建到步入良性运行轨道需要有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各种配套法规、制度不可能同时跟进落实,势必存在一个监督管理上的“真空”地带。由于缺乏强有利的监督制约机制,直接导致了在这些“真空”地带上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必然导致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旧的伦理道德规范被冲破,新的伦理道德规范尚未确立,西方资产阶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趁虚而入,传统的封建宗法道德思想、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观念沉渣泛起,使得伦理道德大的社会环境变得无序起来,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扭曲,加之现阶段对于行政人员正当利益补偿上的不足,直接造成了行政人员行为伦理选择上的差误。
要解决我国伦理问题,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首先,是进一步加强行政伦理制度建设,建立赏善罚恶的机制。现如今的很多不当的行政行为的出现都是因为没有一个有力的制度来制约和管理。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为防患于未然,应该加强和完善行政伦理监督机制的构建,从而有效实施行政伦理监督。而完善行政伦理监督机制需要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必须进一步完善监督防范机制,惩治腐败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廉洁自律机制,并且讲这四个机制统一成一个整体。【摘自王伟 鄯爱红编著的《行政伦理学》第六章】鄯爱红在接受一个采访时说,我们应该把加强官员的道德建设作为惩治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的说,应该从教育、管理、监督、修养四个环节上加强干部的作风建设。
完善监督防范机制,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形成能够有效防范腐败的机制体制,加大从源头上的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人民赋予行政主体以权力,同时也应该有权利监督这个权力的实施,同时完善对权力的制约。还应该完善反腐倡廉相关法律和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从政行为的制度,当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时就要严肃处理,建立一系列的惩处制度。
完善惩治腐败的机制,要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严格依法办案,提高执法水平,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任何人任何事的处理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进行处理。从公共利益的角度来界定行政伦理,公共利益是行政伦理的出发点。通过这些手段和工具来实现抑制行政腐败,重塑政府信任。
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公正待遇机制,从而使公务员等行政人员没有违法犯罪的动机,不必腐败。公务员的工资按时发放,进行必要的津贴补助,享受国家的一些优惠性政策,工资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对工作人员的贡献进行一定的奖励,完善退休制度。
建立廉洁自律机制,从思想源头上避免公务员等行政工作人员腐败的问题。我认为,思想层面的教育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最根本的。上面几个方法和机制都是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他律或者是外部监督约束,廉洁自律机制是自律的主要方法。加强对广大公务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使其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从而能够禁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
而完善行政伦理监督体系的话要将自律和他律,内部思想的提高和外部机制的建立结合起来。
外部监督包括:(1)权力监督。也就是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例如行使罢免权,行使质询权,行使观察权和检察权。(2)政党监督。包括日常监督,专门监督和信访监督。(3)社会团体及群众舆论的监督。由社会各界,各人民团体,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以及新闻舆论单位等的监督。让公众认识到自身有权利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督,这种权利有利于抑制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违法违纪操作行为。
内部监督包括:(1)一般监督。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的监督,职能监督和主管监督。(2)行政监察。也就是行政系统内部设立专门的监察机关对行政工作进行监督。(3)审计监督。根据会议记录等有关经济资料和国家有关法规,由国家专门设立的审计机关的监督检查行为。
加强公共行政伦理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我们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来推进公共行政伦理建设,又要通过加强公共行政伦理建设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和法制与德治保障。加强作为政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行政伦理建设,法制化是其中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同志1986年6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三卷第164页)在这个根本意义上,中国公共行政伦理建设必须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强有力的支持。
其次是充分发挥公务员的道德主体自律性,是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的关键。让公务员做到以下三点:
一、认识上的自觉。即公务员对行政伦理规范的遵循,并不是对外在要求的盲目信奉和被迫执行,而是建立在对道德必然性深刻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自觉。二,情感上的自愿。公务员把根据自己所选择的道德价值目标去行动,视作一种乐趣、需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行政伦理能与道德认识一起融合成坚定的道德信念,成为其道德行为的动力。三,行为上的自主和自择。把一般性的伦理规范转化为具体指令的自主性和在不同的甚至相反的伦理规范中作出选择的自择性。即在复杂的道德生活中,公务员能够根据主客体的价值关系,正确判定道德规范的等级,勇于选取最值得选取的道德价值,遵循最值得遵循的伦理准则。
其三是开展行政伦理教育,营造良好的行政道德环境。
现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无时无地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会受到急剧膨胀的物欲横流对行政道德主体的侵蚀,乃至出现行政道德主体的严重“变质”。公务员道德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其行政伦理水平的提高和道德人格的提升。切实抓好公务员的行政伦理教育,加强公务员的道德修养是最基本的途径,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能力、养成道德习惯的过程,引导公务员以公共利益作为自身行为的价值取向和最终目标。
第三篇:高等教育现状
高等教育的性质,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注:以上为中国的高等教育的定义)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大学,后来历经发展,主要是英国、德国、美国的大学的不断转型,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三项职能即: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为1022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为108.36万人和340.87万人;全国招收研究生7.25万人,其中博士学位招生1.50万人、硕士学位招生5.73万人、研究生班研究生200余人,在学研究生达到19.89万人;全国成人高等学校962所,招生 100.14万人,毕业82.57万人,在校学生282.22万人。1998年,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包括成人高等学校)为623.10万人。
第四篇:我国公共伦理现状、问题、成因及对策
一、我国公共伦理现状
1.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我国传统伦理观念造成了公共伦理观念缺失的思想和意识困境。一直以来, 主流文化观念对公与私的关系缺乏辩证认识, 具体表现在以公私对立、崇公抑私、公私两无为典型的公私关系的错误定位, 以重个人修养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私德关系而忽视个人对社会和国家的公德关系为典型的公共道德的理解偏差, 以私人关系的亲情伦理被泛化为整个社会的存在方式、符合情理而不合法理、送礼文化、礼深情重等为典型的公共伦理的理性缺失和以历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传统政治文化导致的权力崇拜、与世无争为典型的公民参政意识的淡漠。
二、我国公共伦理问题
1.缺乏强制性制度约束力量的保障。
2.把“情”摆在首位,然后才是“理”、“法”。并且将官员个人道德修养看作是一切行为的基础,但是单纯的依赖个人修养,是不能达到重塑良好人格这一目的的。
3.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进行公共伦理建设所依赖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导致社会伦理道德的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公共管理人员会有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冲动,败坏了社会的伦理道德环境,弱化了社会舆论力量。
三、我国公共伦理问题成因
1.社会上对于伦理问题尤其是公共管理伦理重视不够, 理论界对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管理伦理规范缺乏深入、系统、透彻的研究, 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善、公平、正义等伦理范围缺乏可操作的、具体的解释, 这就导致了实践中伦理建设的具体目标不明确。
2.一些公共管理组织以赢利性组织的伦理规范进行员工选聘和管理, 处理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这不仅导致了公共管理伦理水平的下降, 降低了公共管理服务水平, 同时还激化了社会矛盾, 有的公共管理组织甚至以亲情伦理、教育伦理和职业伦理教育替代了公共管理伦理教育, 使公共管理伦理教育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性..;
3.伦理教育公益性特点不明显, 政府有关部门、大众传播媒体在这一领域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够, 公共管理伦理教育受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驱使的现象较为严重;
4.伦理教育体系不健全, 公共伦理范畴概念不明确、缺乏导向性和实践性, 教育内容陈旧, 体系不科学, 方法简单、手段落后,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 仍在沿用传统社会道德伦理指导现阶段公共管理者行为;
四、对我国公共伦理建设的思考
1.推进公共伦理制度的法律化
公共伦理立法,是把伦理行为上升为法律行为,使伦理具有与上层建筑的政治、法律同等地位的监督、执法权力的法律效力和作用。道德良心作为软件必须通过政治法律等硬件系统的功能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如果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再好的道德体系也很难对社会产生现实的影响。
2.加强政务公开的制度建设
政务公开制度是实现公众对公共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的有力途径。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增加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可以确保政府机关时刻处于社会监督之下。唯其如此,才能防止权力滥用,及时有效地消除腐败,增强人民对国家政权的信赖,巩固党与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保证党
3.构建公共伦理制度建设的专门机构
对于违反公共伦理规范的公务员予以严肃惩处,是使公务员遵守公共伦理规范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强化公共伦理规范的执法监督,设立专门的行政伦理机关,并以立法的形式确定其职责和权限,负责对公务员从政道德行为进行监督并对违反从政道德行为进行惩处。
第五篇:我国环境污染的调查研究
我国环境污染的调查研究
1一我国环境污染现状大体概述
1污染种类:水污染
海洋污染
大气污染
土壤污染
2污染范围
3污染程度
二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三解决策略
进入21世纪以来,保护环境爱护生态已成为人人张口必提的话题。当然 这与环境不断恶化有着密不想关的干系。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以空前的速度建立了现代的物质文明,但同时也对自然造成了血淋淋的伤害————
环境污染现状
水源:新华网报道,对中国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地下水只有3%。
土壤: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共约1.5亿亩;此外,因污水灌溉而污染的耕地有3250万亩;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占地和毁田的约有200万亩,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由此,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
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中国国家地理
空气:目前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遭到破坏三个方面。中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最为严重。新闻网
海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一直比较严重。.从1999到2004年海洋沉积物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近海和远海海域的海洋沉积物质量总体上保持良好,沉积物污染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但部分近岸海域沉积物受到污染比较严重,尤其是一些河口、海湾的沉积物污染较重。——中国日报网当代环境污染特征
首先突出的是 化学性污染大大增加,WHO环境规划署登记的有污染化学品在10万种以上,而且在每年递增。且具有潜在毒性的物质已渗透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各个领域。三鹿奶粉,红心鸭蛋是最鲜明的例子。
其次,污染表现为低浓度、长时间、慢效应生活环境中的污染因子浓度通常比生产环境中浓度低的多,但由于人群长期生活
在这种环境下,因此作用面广,机体内累积剂量大,累积损伤大,表现为低剂量、长时间的慢性中毒。
最后,进入环境的化合物高度稳定,半衰期极长,甚至不能被生物降解,例如电池埋在土里,很多年都难以被降解,造成突然碱化,失去繁殖能力。
3污染范围
地域广:从环境污染的地域来看,已经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迅速蔓延至全国。尤其是近几年,西部大开发政策后,西部经济迅速上升,但环境却急剧下降,昔日清澈见底的一条条小溪变成臭水沟,丽江都不在美丽。空间广:从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看,从天空到海洋,从陆地到河流,从地表到地下,无论是空气、水源还是土壤,都广泛地被严重污染。
4污染程度
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灾难在历史上并非罕见,然而,中国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堪比史上最严重。比如,臭名昭著的伦敦大雾与今日的北京雾霾当属同一级别。
比如目前我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华南部分城市约有一半的耕地遭受镉、砷、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成为“毒土”。
—— 水:我国每年生活与工业产生废水量为每年22.9亿吨。主要污染物,约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凤凰卫视
污染原因
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工业废水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等特点,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据调查,1998年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184亿吨。
土壤的污染,一般是通过大气与水污染的转化而产生,它们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相互重叠和交叉进行,属于点污染的一类。随着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农业化学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使土壤遭受更严重。
大气污染源可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大类。自然污染源是由于自然原因而形成,人为污源是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形成。
海洋污染最突出的地区在沿海地区及海上交通线附近,造成海洋污染最明显的原因是沿海城市、工矿区的废弃物排放以及海上的石油开采及交通运输动过程中的石油泄漏、废弃物排放等。
为了防治环境污染,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此外,还开展了一系列及时有效的措施。
减少水污染,取决于减少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废水量。首先可采用改革工艺,减少甚至不排废水,或者降低有毒废水的毒性。其次重复利用废水。
土壤污染则需要分开污染类型,如农药污染、农膜污染、重金属污染,不同的污染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农药污染一般用微生物降解。农膜主要是机械或人工回收。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技术海洋污染,控制海洋石油污染是最重要的,也是减轻海洋污染最有效的手段。对此,要防止油船、海上输油管道和石油平台的溢油事故;,消除或减轻已发生的油污染的后果;加强海洋油污染的常规监测和应急监视监测。
治理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可以有减少燃烧。集中供热、限制汽车数量、杜绝燃化炮竹,并且改进制冷技术,限制使用氟利昂制冷剂。限制乱砍乱伐,指数造林。长久必须 治理腐败,落实环保管理。变罚款为治理。
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势还十分严峻,环境工作任重而道远。人类要生存,世界要发展,我们就要用自己的智慧保护全球赖以生存的资源,这对于经济发展和民族昌盛都非常重要。让我们大家来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天常蓝、水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