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语》读书论坛发言稿
读书论坛发言稿
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希望小学全体老师欢聚一堂,共同品读一部千百年来被奉为经典的书——《论语》。虽然这部圣贤之书对于我们大部分老师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但如果我们想要做到对它了如指掌则难度不小。可是一本书的出现改变的这种情况,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凭借她对《论语》高深的造诣,用深入浅出的分析,贴近生活的举例,旁征博引为我们在浩瀚的书海中修筑了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它就是——《于丹<论语>心得》。
《论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就是我们开展本次论坛的目的。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工作中都会遇到很多情况,而对这些琐事的理解每个人都不一样,如何才能避免理解上的偏差,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品读《论语》吧,因为它涵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管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教育学生的种种方法,还是遇到挫折时自我调节。但是要寻觅到这些金科玉律,闭门造车显然是不合适的,利用大师的引导,利用大家的智慧才是最便捷的途径。
“幸福”是我们希望小学全体师生努力的方向,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也是最捉摸不透的。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当我们品读了《论语》之后是否形成了比较统一,至少不会迥然不同呢?我急切的期待着老师们的高论,希望在其中能够得到建设幸福校园最有建设性,最有实效的建议。
于丹在《论语心得》的扉页上写道:“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道”可以是生活,可以是人生,也可以是我们深深爱着的教育事业,它其实并不遥远,只要我们有包容的态度、积极的心态,我们都会在不远的将来迈入种种康庄大“道”。最后,我借用于教授的话,“幸福不远人,让我们在共同努力下,幸福,快乐。”
谢谢大家!
第二篇:读书论坛发言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临江新城实验小学的陈亚飞,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暑假读书的感悟,说说是分享,其实更多的是向各位来拾贝的,这次我读的是一本名叫《小学科学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的书,今天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说说我的感悟。
1、一个故事引发的思考,2、为什么要进行有效教学,3、什么是有效教学,4、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费曼的故事
(课件呈现费曼的故事),读完了故事,相信大家都会觉得费曼的父亲对费曼进行的是有效教学,而那个小朋友的父亲进行的是低效教学,因为同样都是教学,小朋友只学到了那只鸟的名字,而费曼学到的是一种探究鸟特性的技能---观察探究。
二、为什么要进行有效教学
提倡有效教学,主要还缘于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现象严重。教师的不少行为偏离了教学规律或教学规范,存在着8大不良教学行为:盲从性、强制性、偏失性、偏见性、滞后性、缺乏科学性、缺乏艺术性、缺乏创新性,这样的教学结果就是课堂无效或低效,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拿“盲从性、强制性”举个例子,如果课堂上当学生提出教材有误时,有些老师会说那我们课后再研究下,这类老师是好的,但更多时候我们会说书本是权威老师编写的,一般不会错的,或者客气地和他说,你心里有疑问可以,考试一定要按照书本上来的哦。“缺乏艺术性”来说,现在学生都很喜欢上科学课,那是因为他们喜欢科学课上的瓶瓶罐罐,喜欢科学课上不受拘束的感觉,而无法体会科学的艺术性,科学的美感。
三、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20世纪以前,认为教学是艺术,20世纪上半叶,认为教学也是科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有效教学的三重意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课堂具有的特质:人人参与、规则明确、同伴互助、边学边做、适度竞争、及时评价、主动反思、身心安全,这个精神在老年活动室中经常可以寻到。
我们进行有效教学的追求就是三部曲,希望从授人以鱼,转变成授人以渔,再升华成悟其渔识。
四、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
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有三大点,1、课前了解学生前概念,构建科学概念 2 课中进行长时探究,互动交流
3、科学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1、课前了解学生前概念,构建科学概念
了解学生前概念的方法:观察法、访谈法、画图法、问卷调查法,构建科学概念的方法:与前概念产生冲突,亲历体验探究过程,在实际中运用概念,组织长期观察活动,拿“亲历体验探究过程”举个例子,四上“溶解”单元中,酒精灯是用外焰来加热的,如果教师只是嘴上说说,板书下,基本没效果的,因为在他们的前概念里,应该是用焰心来加热的,焰心是最热的部分,听见过有个名师是这么来突破这个难点的,他给每个小组一根小木棒,让他们把木棒放在火焰的不同位置,看看在火焰不同位置木棒被烧焦的程度,我想这样亲历过了,学生们肯定不会忘记了的。
2、课中进行长时探究,互动交流
长时探究和互动交流是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圆,没有长时探究,学生没东西可以相互交流,没有相互交流,长时探究没意义。在进行长时探究时,要注意时间的保证,探究主题的选择,保持兴趣,可以通过一张任务单,上面写明要求和任务,像闯关一样一关关下去。互动交流,也要注意时间保证,交流内容,交流习惯,交流不是漫无目地,不是把实验步骤复述一遍,也不是简单汇报实验结果,但愿还有学生的心得,学生实验中产生的质疑。,3、科学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当前评价存在的问题:评价内容单一,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不够,评价语言肤浅,缺失科学课特色,评价主体的单一化,评价工作坚持不够,降低了评价的效果。往往我们的评价语是一语打全堂,任何课任何时候都是这些评价词,我们不妨可以参考下《小学科学课堂常规评价激励语100句》。
制定一个形成性评价,课堂评价(20%),其中倾听(5%)、发言(5%)、实验操作(10%),作业评价(20%),其中课前准备作业(5%)、课堂作业(10%)、课后延伸(5%),单元评价(20%),每单元占5%,期末测试(40%)
这次暑假读书,让我感觉自己知道的真的太少了,对专业的理论积淀得太少了,仰望星空,我们看到了什么,俯视大地,我们有什么感觉,平视我们的世界,我们又了解多少,老师们,但愿我们能常捧起书本,多给自己充充电。
谢谢大家!
第三篇:读书论坛
多读书,做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
——读书论坛发言稿
齐村镇中心小学 李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谈的主题是《多读书,做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有人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种看法在社会发展速度很慢的年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当代这样一个发展极为迅速的社会,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一桶长期不更新、不流动的水,会变成死水。一个教师的知识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他的知识就会变得陈旧,变得无用。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当今社会,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原始教学设备越来越显得格格不入;教师传,学生受的传统教学理念早已落后陈旧,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常教常新。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书,做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做与时俱进的教育者。
为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我校扎实有序的展开了读书活动。回首这学期的读书学习过程,我感受着读书带给我的希望;领略着读书带给我的激情;品味着读书带给我的喜悦。
前不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它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在此谈谈我的体会。我所教的班级有个男生葛佳伟,说起他的成绩那真是“让人忧心忡忡”,提起体育活动他眉飞色舞,侃侃而谈;提起语数却垂头丧气,寡言少语。家庭作业是天天不做。可怜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长期以来的学习习惯使他谈"文"色变,更别说兴趣了,这曾经使我一筹莫展,几次想放弃他,然而读过《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却让我改变了这种观点。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书中提到这个问题就是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变得枯燥无味,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作为一位老师,我非常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们能对语文更感兴趣一些,学习更积极主动一些,学习热情更高涨一些,我想这是我追求的目标,但如何才能把课上得更生动、更有趣、更吸引人呢?兴趣的源泉在哪儿呢?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兴趣的秘密何在”,我们“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的任务就是要不断的扶植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帮助他们实现这种愿望。《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让我领悟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教育思想,从中得到许多启迪和教育,让自己的思想与灵性飞舞,使自己的教育品质得以有效地提升,从而让我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传递,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
如果说《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使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更有魅力,那么《新课改的探索实践》和《教育心理学》则让我懂得作为一个班主任怎样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班级管理。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程度。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班集体建设的实践中去。在新课程改新理念指导下,我转变了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主持和管理班级,使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人人有机会得到锻炼,成为主动发展的“主人”。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我让每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和时间,把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根据学生们的建议,设立多种岗位进行管理班级。于是同学骂人了有人管,地脏了有人打扫,图书乱了有人整理,同学有困难了,大家互相帮助。让学生自己组织班会。大胆吸收一些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样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把班级当乐园,把学习当趣事,使班级形成了“严谨勤奋、团结互助、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良好班风。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思想觉悟提高了,主人翁精神意识加强了。同学们在团结互助、积极奋进的班集体中,得到了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班级建设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只有充分给学生发展的舞台,才能让学生尽情地发挥,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常言道:花有花的光彩,叶有叶的荣耀,根有根的富足。我想说,面对读书,我是快乐的,充实的。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以培养新世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但仍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相信我们会把这次读书活动作为起点而不是终点,把读书和学习作为我们终生的必修课,因为教师只有多读书,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雄鹰在宽阔的碧空中搏击风雨,鱼儿在无边无际的海洋里劈波斩浪,我们在丰富的书籍里获取精神食粮,在书籍这片海阔天空中快乐的成长!让我们多读书吧,力争做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读《21世纪教子方法》心得体会
齐村镇中心小学 李丽
古人有训:立身以立学为本,立学以读书为根。鱼离水则鳞枯,人离书则神索„„因此,闲暇之余,总忘不了翻阅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刊报,希望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近来,我又读了一书,其名叫《21世纪教子方法》。这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重点介绍了教子方法和教子技巧;下册则把成功学和家庭教育学融为一体进行阐述,指导家长怎样成功教育孩子。
读了这书,确实令我受益匪浅,兴奋不已!因为站在母亲的角度,看了这书,对教子方法和教子技巧上有着更丰富、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和指导内涵。而站在为人师的这一角度,看了这书,意义更是深远了。不是吗?一位教师是多少孩子的“家长”。
其实,这书所阐述的分论点很多,但让我心泛涟漪、感触最深的有三点:一是树立和维护孩子的自信心。对这一点,作者非常强调,在每一章节里几乎都有提到。而每看到这,它总会让我的心隐隐作痛,难受之极。它逼我反思:在“树立和维护孩子的自信心”方面,我们作出了多少努力?二是赏识教育。以前,总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表扬加激励,而并没有批评。而今,读了这书,才豁然开朗,原来赏识教育并非如此。它是以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为原则,还要有及时的批评和耐心的纠正。而这里所说的批评并不是声色俱厉,而是让孩子在不知道受教育的情况下已接受了批评。这“赏识教育”唤回了我的记忆,让我想起当初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的教育。那时,孩子说话含糊不清,走路歪斜难看,但父母没有责骂,只有鼓励,表扬,微笑。孩子在欢乐中学,父母在欣赏中教,结果孩子进步特快。反之,要是当初父母发脾气,打骂孩子,结果孩子又会怎么样呢?不成哑巴或结巴才怪!这就是心态造就能力啊!心情好,一好百好,心情不好,一了百了。三是快速记忆。书中描述一个有生理缺陷的聋孩周婷婷,采用了这种快速记忆,在三、四分钟内,能快速地一字不漏地把十多个生词背记出来。读到这里,能不惊骇万分,感慨万千!这还得了?天哪!为何我们四肢齐备,五官健全的孩子却不能?我们的教育错在哪儿?我不由自主地陷进了苦思冥想中„„脑海里一次次出现了快速记忆的概念和好处。我寻思着:在教学中,能不能借鉴于它?很快,我的心中有数了!想通后,我的心舒畅多了。
都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是为了学以至用!尽信其书不如无。读书就得学会灵活贯通,做到举一反三,去伪存真。更要做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无益于身心的书莫读。只有这样敏而好学,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当然,读书的滋味,一言难尽。其味像饮斋啡,如品好茶,似吸牛奶,是喝苦药。但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呀!生命的短暂,知识的无穷。我们只好用这有限的生命,心系书香,灵飘书海,魂游书山,寻觅睿智,盛满智囊,令自己独具慧根。这样,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为人的最高价值!为此,苦也得读。这就是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第四篇:读书论坛
孙村小学读书论坛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旨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学他人,促自己,让自己在‘读’中受益,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成长。多读书,让手中的教材活起来,让我们的课堂生动起来;多读书,让自己的人生丰厚起来,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教育工作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交流,可以使大家分享智慧,分享见识,还可以切实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期在说课、讲课、经验交流等活动中能一展个人风采。这就是我们举行教师读书交流活动的意义所在。
二、活动对象:全校教师
三、活动时间及安排
1、启动阶段:2012年3月
2、自读阶段:2012年3月—5月
3、交流阶段:2012年6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四、活动方式:
1、撰写学习笔记。5000字以上,要求字迹工整,有摘记,有感悟。
2、交流学习心得。通过演讲的方式,将读书心得与大家交流分享,发言时间不少于8分钟。发言内容可以谈谈你的读书心得体会,也可以摘取自认为最有价值或精彩的句子或片段进行赏析,最好能结合你的教学实际发表言论。成员做好笔记,借鉴他人,积累知识,丰富自己。
五、推荐阅读书籍(仅参考):
《心态决定命运》
《致青年教师》
《今天我们如何做教师》
《窗边的小豆豆》
《不跪着教书》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
《班主任工作漫谈》
《用生命润泽生命》
《给教师的建议》
《前方是什么》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教育的十字路口》
《育人三部曲》
《向孩子学习》
《教育的奇迹》
《中国教育家评传》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
《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
《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
六、评比规则
1、本次旨在促进教师阅读,提倡教师快乐、轻松、有效阅读。共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
2、总成绩以百分计,其中“学习笔记”成绩占百分之三十,“心得交流”成绩占百分之七十。
3、本次读书活动与学期末考评挂钩,凡参与者在考评中加2分,另外一等奖3分,二等奖2分,三等奖1分。
七、活动要求
1、各位教师要积极参加读书论坛活动,认真撰写读书笔记。
2、撰写一篇读书心得,参加读书论坛。
3、读书论坛演讲不少于8分钟,要求脱稿。
4、读书论坛演讲要求教师仪表大方,讲普通话。
八、评委
全体参与教师
济南高新区孙村小学
2012.3
第五篇:读书论坛发言稿:让读书照亮前路
对于老师的建议,这本书,我有一种深刻的感觉。早在2006年第一次阅读,近十年前。当时,圆圈的一点点,写作和绘画,非常认真,意识形态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在阅读了超过三千字的文章的写作,非常惊讶和非常幸运的中国教育新闻组织的国家教师竞争论文奖。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年,我的儿子还在幼儿园;现在,他已经阅读了第三天,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有一天,有一天和我的儿子聊天,我不经意地问他一个问题:你感觉你的同学,多少是研究父母的压力或压力和学习?而多少是因为好奇心的知识是有兴趣学习和想学习?他回答说:习喜我。我听了他,觉得很开心。我对他说:你知道吗?你的句子,比你承认进入前十名,比你承认的着名大学,让我高兴。
你为什么这么说?我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的第一身份是母亲(或父亲),第二身份是老师,这两个身份是相互加强的。在阅读Suhomlinski对教师的建议之前,无论是作为母亲还是作为教师,教育的终极意义从来没有有意识地思考,每天在课程准备,课堂,校正工作,考试,加工学生之间的矛盾完成的学校安排的教育和教学任务这些琐碎的工作,似乎这都是教育。但是看老师的建议,我有教育的终极目的和第一次深入思考的真正意义,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苏霍林斯基已经在书中有这样的话:我希望当我的学生离开学校,不是多少知识被带走,更重要的是拿走知识的火花,使它的生活不从时间烧坏。也就是说,从那时起,作为一个母亲,我必须尽最大努力帮助孩子们抵制一些不好的方式学习对孩子兴趣的兴趣,我会帮助他复制一些无聊的机器重复已经掌握的家庭作业,我不给他任何训练班补习班,我做我最好的能力挖掘隐藏在知识里面的乐趣 快乐。作为老师,我不知不觉地发展了一种习惯:在课堂上非常重视学生的情绪,知识,即使是重要的,但学生的兴趣不高,情绪低落,我会感到内疚和不安,我会改变方式,或者把这些知识放在一边,调整我的教学内容。我喜欢我的学生盯着我课堂上惊讶的眼睛,我喜欢看到他们的启发的好奇和好奇心。
在人类思想的深度,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感觉他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险家,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他在书中说。需要特别强壮,但如果你不给它食物,这种需要会褪色,对知识的兴趣会消失。他们的教导,以及事物的相互作用。所以,当我的学生家长非常痛苦地问我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当我总是 说,不要给他死去做这个问题,给他更多的书,带他去自然,在生活中,给他更现实的问题让他思考。
在这本书中,最感动我的是Sukhomlinski的同情。西方版的小学三年级语言课本中有一种文字从来没有枯萎的玫瑰,是关于一个小女孩脱下学校花房打开最大和最美丽的玫瑰,校长Suhomlins基本上后看,问她为什么起飞玫瑰,小女孩说她的祖母在床上病了,她想让我的祖母看到最大和最美丽的花。苏霍金斯基听到,拿了两个人说:这一个给你,因为你是一个孩子知道如何爱;另一个给你的母亲,因为她养了一个好女儿。这个故事很简单,但想想它,这反映了苏霍林斯基以人为本的同情。在我们的现实中,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会发生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耐心问你为什么选这朵花?王东生老师在他的不跪教,这本书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他把上半年的故事作为材料的标题,让学生写,结果,数百高中生,写全部 是教育家Sukhomlinski使用精湛的教育手段让小女孩现场忏悔,或写教育家Sukhomlinski对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孩子和担心...传统道德讲道深人,使学生熟悉。但我们缺乏什么?王东生老师说:我们缺乏人的美丽和人的感觉,缺乏同情和同情。是的,我们严格要求学生,但容易忘记我们原来的感觉,更少的理解,尊重和宽容的怜悯。例如,当我们面对一个运行上帝或玩小工具的孩子时,我们会批评他不要专注,不要仔细听。和苏霍林斯基说:这是一个孩子,他沉浸在这个光滑,缓慢但不可抗拒的童年河流,你谈论的东西没有听他的时间与成人不喜欢相同,他缺乏的控制的充分利用时间。你也可以带孩子的船,带他们一段时间,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你相信,如果你学会这样做,那么在学校生活中将避免彼此产生的许多冲突:教师不明白孩子做什么,为什么这 所以孩子们不明白老师最后要他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