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年级品德与生活学业考核方案 杨曼丽
三年级品德与生活学科考核方案
一、评价目的通过对品德与生活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行为转变的情况做出确认,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的形成。
二、评价原则
1、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和赞赏。
2、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道德行为,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家长、社会及有关人士共同参与评价,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三、评价的具体内容:
(一)、学习过程评价
1、课前准备10分;
2、课堂表现10分;
3、合作学习10分;
4、实践操作30分
前面三个部分每月考评一次,每次A等得分2.5,B等2分,C等
1.5分;最后一项由三次课堂作业成绩构成。
(二)、期末测查。
1、作品测试部分20分,由本册的两次有关平面示意图的制作为考核对象。
2、书面测试20分,根据本册教学要求完成一套测试题。
四、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
在呈现评价结果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评价采用百分制的方式,定性评价采用等级描述的形式等级为学生的最后总分,这样对学生的评价会更全面。
第二篇:品德与生活期末考核评价方案
品德与社会考核评价方案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了解更多的信息,促进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发展。” 因此,我们要改变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评价,克服过去“教师一人定乾坤” 这样一种评价主体单一的弊端,遵循价值导向原则、民主互动原则、激励发展原则和评价反馈原则,鼓励学生本人、同学之间进行评价,将评价变为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形成评价活动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如下:
(1)平时学习表现:包括课堂学习和平时的行为表现、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由科任教师按学生表现情况确定成绩,占结果的30%。
(2)实践性学习: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占结果的20%。
(3)期末检测:只进行期末检查,期末检测成绩占结果的50%。可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途径立体进行允许学生申请进行第二次考试(补考),并记录其最高分数。
按照等级给予综合性的评价。
针对本学科对于学生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期末综合能力测试,既对于学生在本学期、本学科的学习状况进行一下全面的反馈与总结,也对于教师在本学科的教学上进行一下反思,促进今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进一步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成绩。
第三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考核方案宋桂平
2012-2013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考核方案
华山小学宋桂平
一考察目的:通过对品德与生活的考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行为转变的情况做出确认,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的形成。
二、考察原则
1、考察方法的多样化
品德与生活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考察学生,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考察。
三考查内容:交流与合作。热心参与交流合作,能考察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
四考察方法
学生学习考察,我是通过三部分进行的:1.学生发展性评价考察,即阶段性考察,适用于学生的日常表现的评估;2.期末知识能力掌握情况考察,采用开卷测试的形式考察,主要考察适用于绢面的内容。
通过考察,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可以采用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平日表现记录、测验与考试、及时评语、评议等方法。考察形式采用书面检测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反应小学生道德与认识的行为表现,应与履行小学行为规范的情况相结合。
第四篇:实验小学 《品德与生活(社会)》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县实验小学
《品德与生活(社会)》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评价对象: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品德与生活》为1-2年级的全体学生;《品德与社会》为3-6年级的全体学生。
评价内容: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能力、道德行为。
评价方法:根据我市实施本课程的具体情况,课程学习的具体评价方法是: 1-2年级(《品德与生活》、《滨海县实验小学常规管理要求》
不进行书面测试。由任课教师将本学期课程学习的内容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相关内容相结合,列出本学期考查的若干条目,然后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和家长评的方法对该生的成绩作出评定。其中学生自评和家长评各占20%,学生互评和教师评各占30%。
3-6年级(《品德与社会》、《滨海县实验小学常规管理要求》
本学段的成绩评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课程学习成绩的评定。可采用书面考查的形式。考查的内容为本学期课程学习必须掌握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行为。所出试题应以提供学习生活、社会生活的情景为主,不要搞死记硬背的东西,充分体现本课程开放性,生活性的特点。本部分占学业成绩评定的40%。第二部分也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和家长评的方法进行,考察的内容亦是本学期所学内容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关要点相符合的日常行为表现。本部分占学业成绩评定的60%,参与评价的各个主体各占15%。
第五篇:品德与生活考查方案
品德与生活(社会)
学 业 水平测 试 方 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深化我镇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建立健全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加强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考核,促进各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为学生认识社会、平等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而奠定基础。结合《泰安市中小学教师考评指导意见》、《泰安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特制定《安站镇品德与生活(社会)学业水平测试方案》。
二、测试原则:
1、口试、笔试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公正、公平的原则;
3、理论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4、教研室考查与学校考查相结合的原则;
5、全员参与与分组进行的原则。
三、测试方法及方式:
教研室成立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生学业测试小组,负责对学生的测评。学校依据班内学生情况,把学生按平时学业情况分为若干小组。考查前学校要提供各班学生分组情况的名单。
1、口试:
适用于各年级,从学校提供的名单中任意抽取其中的几组,让他们口答抽取的题目,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得熟练程度,学生的应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给学生评出等级。
2、笔试:
主要适用于三至六年级,教研室在考查时,提前准备好测试题,到各单位后,先抽取笔试的小组,再由从测试题中抽取一组测试题,当场对学生进行测试。
3、实践:
根据各年级教材的特点,从中选出一些能够直接操作的题目(如一些地理知识等)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去,根据其表现评出等级。
四、成绩核算:
1、四个等级的取值范围:
A级:85—100;B级:75—84;C级:60—74;D级:60分以下。
2、评委根据学生现场完成情况评定出相应等级,再根据三种测评方式中获得ABCD等级的多少,算出该班ABCD各所得的数目,最后折算出该班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所得的等级,并计入学校考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