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增强学习能力提高高年级学生互相评改习作能力的研究》
《增强学习能力提高高年级学生互相评改习作能力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21世纪是知识竞争,人才竞争的时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小学习作中,自评自改需要较强的评改能力和较高的自觉性,实施起来有难度。相比之下,互动评改顺应了儿童心理,能有效调动评改积极性,帮助儿童迅速领悟习作的要领、技巧,提高写作。批改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学生作文情况的检查、评估、交流和总结,又是对学生继续修改作文的指导。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我们语文教师一直被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所困扰着,学生怕写作文,写出的文章空洞无物,言不由衷。久而久之,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甚至视作文为畏途,一写作文就犯头痛。每次批改作文,教师辛辛苦苦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的作文发下去后,学生并不领情,教师在作文本上批改出的错别字、错误标点、语句不通、结构内容等有必要修改的问题,学生并不重视,据统计学生拿到作文最关心成绩的占76%,关心好句子的占17%,关心老师评语的占7%。教师精疲力竭,学生作文收效甚微。学生拿到被教师修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后,一般看一看分数后,就将作文本丢在一旁。至于老师。
我校处于弹子石CBD的城乡结合处。本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建设面貌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处于由农村向城镇化发展的转型阶段,但是人的素质、观念等却远远落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我校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和外来打工者。本校招生地段的社会环境复杂,外来人员众多,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大多是小学文化,工作也不固定。他们整天忙于工作,奔波劳碌,疏于
对孩子的教育,甚至无时间顾及教育孩子。由于缺乏良好的社会和家庭教育氛围,大多数学生在习作方面没有养成良好习惯,习作能力低下。目前国家正在实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强调在小学教育中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使青少年打好做人、求知、生活、健体的基础,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健康成长,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本学期我们提出了《增强学习能力提高高年级学生互相评改习作能力的研究》的课题,对此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
1.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调查和分析高年级小学生互相评改习作能力的现状。
2.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明确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生语文学习互相评改习作能力相关要求。
3.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从多个层面探讨培养小学生互相评改习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构建操作性强的实施策略。
三.研究内容:
1.通过文献研究,使老师明确新课程改革对高年级学生互相评改习作能力的相关要求。
2.调查和分析五、六年级学生在现阶段的语文互相评改习作能力的主要表现及存在的问题。
3.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家校协作等四个层面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高年级学生课堂上互相评改习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挖掘学校教研组工作对培养学生互相
评改习作能力的促进作用。
(2)创建良好的班风、学风,加强个体指导,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互相评改习作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互相评改习作的学习习惯。
(3)在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互相评改习作的学习习惯。
(4)加强家校协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相结合。通过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习作的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习作的归因分析。
2、文献研究法。收集、学习相关理论资料、借鉴先进经验。
3、行动研究法。用理论指导实践,对学生进行提高相互评改习作能力的培养。
4、个案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注重个别案例,有助于积累经验的积累,以实现由个别到一般的经验总结,为理论总结奠定基础。
5、经验总结法。根据教学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
五.研究措施:
1.通过收集与本课题实验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筹备资料库,为本课题的研究做好准备。
2.强化理论学习:每位课题组成员至少阅读两种优秀的教育报刊或杂志;鼓励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先进的经验,实现资源共享;每月学习一次与课题相关的优秀推荐论文,并组织讨论与交流。
3.规范制度,保证课题实施:坚持每月一次的课题组例会制度,及时分析
总结前阶段工作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不定期开设科研沙龙,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4.进行资料积累,要求教师把既是重要参考资料又是成果的课题研究资料、学习材料及时整理好,学期结束时及时收缴与归档,以便于同组成员学习借鉴其中有价值的经验。
5.撰写研究性文章,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每学期撰写与课题有关的论文。
6.充分利用学术委员会指导老师的作用提高课题研究效率。
六.研究对象:
五年级一班、五年级二班、五年级三班、六年级一班、六年级二班、六年级三班、七.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1.研究报告
2.论文集
3、个案集
八.人员分工:
1.课题小组成员:杨眉、欧邦霞、唐敏、吴欣梅
2.人员分工:
(1)学习调查阶段:
①明确新课程改革对高年级学生互相评改习作能力的相关要求。
负责人:杨眉、欧邦霞、唐敏、吴欣梅
②调查高年级学生在现阶段互相评改习作能力的主要表现及存在的问题。
负责人:杨眉、唐敏
(2)实施操作阶段
①分析高年级学生在现阶段互相评改习作能力的现状及提高学生互相评改习作能力的实施策略。
负责人:杨眉、吴欣梅、②召开《提高高年级学生在现阶段的互相评改习作能力的座谈会》 负责人:杨眉、欧邦霞
③会议记录、阶段计划、阶段小结
负责人:杨眉、欧邦霞、唐敏、吴欣梅
(3)汇编总结阶段
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鉴定会,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负责人:杨眉、欧邦霞
第二篇:增强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增强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本报评论员)3月11日,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之前,首先学习了新华社记者慎海雄撰写的《领导干部要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表率》一文。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长勇对全司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提升素质,推进昆钢科学发展提出了要求。
首先,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是一个发展的社会、创新的社会,而创新和发展都需要知识,具备知识就需要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才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不至于成为流沙,被时代的洪流所抛弃。其次,学习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我们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挣脱危机束缚,抢抓机遇,找到超常规发展的路子,可以说是世界各国争相探讨的课题。昆钢作为一个有着7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更需要我们不断学习。要实现年产钢1000万吨,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目标,毫无疑问我们还存在着许多困难,要实现目标,只有迎难而上,克服困难。而不断地学习,正是我们克服困难的一大法宝。再次,学习是个人和企业共同发展的需要。随着昆钢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产业覆盖面越来越广,无论是管理、技术还是新产业的相关知识,都急需我们不断地学习。学习关乎到昆钢人发展昆钢的水平和能力够不够、关乎到昆钢发展得好不好,发展得快不快,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决定着昆钢的未来,我们的明天。所以,我们要勤于学习,更要善于学习,惟其如此,才能取得我们希望达到的效果。
一、要端正学习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不少领导干部常常感慨工作繁忙,无暇读书学习,其实那不过是为自己的“懒惰”寻找一种开脱的理由与安慰罢了。新华社记者慎海雄在《领导干部要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表率》一文中阐述得再明白不过:一个人如果以40年工作时间计算,就是14600天,如果每天“挤”出10分钟时间读书,40年就是146000分钟,可读10万字的书440本。可见,工作忙是事实,但这并不是不学习的理由,而所谓没有时间读书更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它完全是一种托词和借口,从根本上看还是由于没有培养成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的良好素质。
二、学习要有针对性。爱学习是好事,但首先得找准方向,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昆钢的发展需要进行学习,既要学习岗位专业知识、市场经济理论和相关知识,还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通过学习培育创新能力,增强工作才干,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三、要树立马列主义的学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要让知识为我所用。如果学而不用,学得再多,也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没有多少价值可言。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学而实习之,通过理论指导实践,使知识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达到学而有用,学有所用,学用相长,使学习成为提高自我综合素质,促进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四、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实现学习成果的交流和共享。温家宝总理说过:读书决定一个人的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像昆钢这样一个国有特大型企业,如果仅仅依靠单个人或少数人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领导干部要做学习的表率,并调动每个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整体学习能力,按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形成学习成果共享的氛围。在这方面,公司已超前思考并高度重视,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了“大讲坛活动”。大讲坛自开办以来,已举办了16期,收到了十分可佳的效果。
五、要持之以恒。学习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我们应像练拳一样“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持之以恒。在学习中,一定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自觉养成爱学习、勤学习的良好习惯,让习惯成为一种自然。自觉、自愿、愉悦地去学习,将学习当作生活、工作的一部分。
选择了学习,就选择了进步。为了个人、企业、社会的进步,让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吧!特别是领导干部,更是要起好表率作用,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坚持在学习中感悟人生、提升境界,在学习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在学习中把握规律、探求真理,在学习中推动昆钢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和谐发展。
第三篇: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评改习作的策略研究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评改习作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要求高年级“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在“评价建议”部分,更是专门强调“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传统作文精批细改的方法,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在我国作为评价手段之一的作文评改,更是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像著名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提出“全班改、轮流改、重点改”的形式。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势在必行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能力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初改――字斟句酌
刚开始评改作文,起点不要定太高,首先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进行投影,其他学生则要分别完成以下任务:阅读者要及时发现文中的错别字,聆听者要分别找出文中的语句不通顺、语法错误以及文章精彩之处,将错别字、语句不通、语法错误进行修正。在赏评别人的作品时,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带着一双 “发现美的眼睛”,以学习的态度将文章中精彩片段找出来,大家共同欣赏、共同批注,说明该句的精彩之处体现在何处,比如想象力丰富、描写到位或者成语运用十分恰当等等。当然也要发现不足,即对语句不当之处要做讨论,找出修改的方法,使得整篇文章语句通顺、措辞恰当。总之,读是评改的第一步,一切的美丑尽在朗读中现行。
二改――聚焦重点
刚开始进行习作评点,孩 子们都无从下手。因此,我就引导对于后进生,这种帮扶显得更有实效。引导孩子们商议、讨沦评改的方法、标准。从而针对标准进行集体评改,掌握评改的一般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抓住习作中仔在的一两个主要问题,共同来评点,重点突出,分析深入,有助于学到规律性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
三改――由扶到放
口头的评说为孩子们撰写评语打下基础,然而,有的孩子口头评说没有问题,一到评语撰写,就出现了表达不清的现象。因为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是一个质的提升。书面表达的意思要求更加紧凑集中,对语言的要求更高,要帮学生过好这个 “坎 ”。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采用模仿的策略,帮学逐步学会能较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我觉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这两个词用得特别好,充分写出了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心情。”发现不通顺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上:“这个地方看不明白,意思表达不清楚。”或者“此处这样写,你觉得合适吗”等,提醒作者进行修改。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评语撰写的一般方法,尤其是后进生,这种帮扶显得更有实效。
四改――仿出精彩
通过 “仿 ”,学 生能够比较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在评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表达方式上的问题。因此,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还需要进一步地引导。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呈现评语-讨论交流一 把握分寸 ”的方式,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进一步提高学生评语撰写的艺术。
一、品 “褒”与 “贬”
每一篇作文都?A注了孩子的许多心血。不管交上来的作文写得怎么样,都是付出努力写出来的。他付出心血当然渴望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赞赏。评点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尽量用鼓励的、带有启发性的语言来评改同学的文章。具体操作如下,我把孩子们的评语展示出来:
1.你的文章中错别字太多了,以后要注意。
2.事情经过写的不够具体,看都看不懂。
3.写景的文章如果能加入自己的想像就更好了……
接着,我让小组讨论:如果这些评语是评价你的文章,你最喜欢哪种说法?全班14个小组,大家讨论的结果几乎一致:都喜欢3号的评语,其他的评语看了心情不爽。于是我引导大家思考:那么,以后我们在写评语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通过这种心与心得交流,使使鼓励型、委婉型、商量型、善于发现优点型的评语更深入人心,从而明确了评语撰写的主流方向―先肯定优点后委婉提出建议。
二、品 “理 ”与 “趣 ”
在一段时间里,孩子们能够有板有眼地进行评点,但我觉得理性有余、趣味不足,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同一个意思有很多种表达的方式。在评的时候,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能够有个性地表达。用同样的方法,我搜集了许多生动有趣的评语让孩子们欣赏,孩子们 一边读着这些有趣的评语,一边笑,原来评语也可以写得这么有意思。在欢笑声中,大家懂了:好的评语不仅可以给别人启发和鼓励,还可以写得妙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创 改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学 生掌握了评语撰写的一些 方法,通 过积淀 ― 模仿 ― 再造,为创 新奠定了基础。放是创的前提,因此,我采用的主要是 “放 ”的策略,让学生自由评点。
孩子们是最有创造力的,在平等自由、思维碰撞的氛围 中,撰写评语的方式也百花齐放:各人边 自由默读边评写: 评的同学和作者本人口头交流,作者 记写评语;小组内,一人朗读、执笔,组员共同评改;评改小组七嘴八舌讨论后 撰写综合性评语等。在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扎实的文字功底、独到的文字体验、独特的文字形式。
文章是改好的,因为 修改是思维的深加工,是习作者思维和情感发展更紧要的一环。教会学生自主评改作文,就像是为孩子打开了一扇走进习作殿堂的大门。让他们体悟如何尊重别人,领会如何流畅表达,体验习作带来的乐趣。
第四篇:创新作文评改方式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创新作文评改方式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学生难写,老师难批。批改作文是语文教师一项极其繁重的事务,一叠叠作文本像一座座山,压得教师“苦不堪言”。而且,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由语文老师说了算,“学生写,教师改,改好就完事”的作文教学与评改方式现在依然普遍盛行,不仅单调乏味,而且劳而无功。“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叶圣陶)因为,作文本一发下,学生最关心的根本不是老师怎么提示,怎么批改,而是得分的高低。久而久之,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作文的情感、兴趣与态度。因此,一定要切实改变“老师改,学生看”的传统观念,把语文教师从低效劳动中解放出来,改革作文批改方法,多元化、多角度评价作文,发挥作文评改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一、人人参与,超越自我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应是评价的主人。批改是对作文的一次鉴赏与修改的过程,作者的参与理所当然的,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把学生置于事外,单凭教师的评改去代替学生的批改,错失了学生自我修正的大好机会,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少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还错误地认为满纸红批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还要长期坚持下去,事实上,这一错误的做法必须及时予以纠正。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彼此的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如此看来,学生批改作文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和作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的作文写好后,让学生自己积极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这样学生就能在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中提高写作与修改的能力。
1.互批互改。每次抽签决定合作伙伴,相互批改,主要改正错别字,用得不准确的词语,不通顺的句子,用得不恰当的标点符号等,改后相互交换批改意见,指出优点与不足之处,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时,可以立刻与作者商量,达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2.小组评改。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激起学生“为师”的欲望,引发作文批改的兴趣。每小组由三到五人组成,由作文基础好的同学担任组长。小组里每人拿出自己的作文,轮流朗读,大家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评改。主要看是否符合本次作文要求,是否围绕中心选材,是否抓住重点,条理是否清晰,语句是否通顺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哪里需要改进,学生在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找出自己的差距,知道应该怎样把自己的作文写得更好。“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学生在互相批改中会渐渐形成浓厚的作文兴趣,悟出一些作文之道来,往往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3.集体交流。学生在小组评改后,选出小组最好的一二篇作文,教师用投影展示出来。然后,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大声、自由地朗读后,对照自己的作文发表各自的意见。哪里写得好?为什么?给你哪些写作上的启迪?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中及时予以点拨总结,提高学生对自己作文的再认识。
经过以上的环节,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评价,成为评价的主体。他们在参与评价中也对自己的作文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学会了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不断超越自我。
二、师生互评,激励自我师生互评即是教师在对学生作文批改后,精心地在学生的作文后写上激励评语,然后,学生针对老师的评语,要写出自己发自肺腑的反评,并附于老师评语后。通过互评,能使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自己的作文有更深的体会,同时反评也能使教师得到反馈,从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样的互评也为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之桥,师生的情感得到了交流,智慧得到了碰撞,心灵得到了沟通,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得到了诱发,孩子们也不再为写作而烦恼,而是在快乐中作文,这也与新课标中“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倡议是相吻合的。
在作文评改中,教师的激励评价和学生的反评发挥着重要功能。教师既有评价功能又有导向作用的精妙评语,能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学生的反评既要有作文反思,又要有“悄悄话”,真实的反评不但提升了学生的水平,也为学生提供了向老师倾诉心语的“信箱”。有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写作,曾经是我感觉最烦恼的事。自从我们语文老师开展作文的互动评改之后,一切都变了。老师的批语,充满温馨与鼓励,让人看了,内心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澎湃。我们班的同学都愿意在老师的评语后写上自己的一段话,与老师交流写作技巧,沟通情感。久而久之,我们都爱上了作文,仿佛一日不写,就像见不着老师似的。现在,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作文的快乐。”这样的师生互动式作文评价模式,真正发挥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激发了学生写作欲望,促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
三、社会评价,展示自我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我们还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多姿多彩的社会大舞台,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自由空间。
我们可以通过办手抄报、汇编个人、班级优秀作文集,进行班与班或校与校的交流、评比;在学校宣传栏等地开辟“学生习作专栏”,只要学生认为自己写得好的、字迹工整的都可以张贴,接受社会的评价;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向报刊投稿,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与氛围,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另外,网络交流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形式,正以其快速的反应广受青少年的青睐。作为教师,我们更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以网络为作文活动的平台,加强师生在网上交流、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在网络作文中,评价是多元主体的评价,学生自己、教师、同学、家长以及其他网友等共同参与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作文取得的进步与成绩。其中,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人,这样就比传统作文只有老师写评语、学生自己一个人看评语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评价人的身份、学识、年龄、个性特点有很大的差异, 对同一篇习作,可以看到不同的评价语言,这些语言充满着鲜明的个性特点。这些个性化的语言彼此碰撞, 在网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语言评价体系。如:池州新闻网的“小记者园地”,一些比较出名的作文网站,班级QQ群,都是学生发表作文的空间,学生可以随时把自己写的东西发上去,不管是老师布置的,还是平时自己写的随笔、日记等,都可以展示出来,文体、篇幅不限。教师要经常上去欣赏、评论,同学之间互相“串串门”,互评作文。教师还要特别留意那些非常用心评价别人作文并回帖发表中肯意见的同学,给予他们奖励。
只有多元并举,创新作文评改方式,才能革除传统作文教学中大一统的、单向的、片面的、总结性的评价模式,用互动的、发展的、欣赏的、多层次、多视角的观点去评改学生的作文,把作文评价的过程,变成不断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从而有效唤起学生的写作需要,培植学生的创作动机,促使学生形成强大的写作内驱力。
第五篇: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教学计划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教学计划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针,深入学习《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指南》,以武夷山市教研室的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探求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结合本校实际,深入我校小学朗读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的研究,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二、工作目标
1、制定开题报告、细则。
2、建立课题组、确定实验教师、实验班级。
3、组织实验教师对课题涉及的问题进行研讨,做好实验前测(问卷调查)。及时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写好调研报告。
4、培训实验人员,组织实验人员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和科研理论。
三、具体工作
1、高度重视,责任到人,把课题研究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定期研究实验工作情况,及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2、抓好实验人员的培训,提高实验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组织好实验人员的理论学习,规定学习的内容、方法、时间和要求,使实验教师具备应有的.理论基础,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①加强实验人员的业务理论学习,提高研究能力。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落伍于社会。本学期,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将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课题的有关文献、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朗读能力对策的研究”的文章、经验,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坚持本学期四次的理论学习,丰富头脑,提高理论水平。
②指导教师写好阶段工作计划,做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具有操作性。
③指导教师做好实验的操作,围绕课题设计活动,平时严格按计划进行研究、不断完善实验。
④根据市教研室要求,在新浪网注册申请博客,建立课题列表,每月在博客上撰写课题动态信息3篇以上,及时反映课题研究动态。
3、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认真分析教师在朗读教学改革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每位实验教师都要上一节研讨课,课题组成员一起听课并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寻找解决的办法。每学期实验教师要上一节公开课,写一份优秀教案,总结一点经验,提炼一种模式。
4、开展各种各样的课题活动。
5、建立实验工作制度,规范实验工作。
6、进行课题论证。
7、做好实验前测。
实验前测是了解实验教师和学生的现有状况的一种手段,要重视课题的前测工作。由课题组确定前测内容,并做好前测统计分析报告,包括班级的前测统计分析报告,把全校实验班的测试统计在一起形成学校的前测统计分析报告,最后课题组结合全课题组的测试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形成总课题组的前测统计分析报告,形成第一手资料,为以后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8、搞好实验档案管理工作。
9、期末做好总结工作。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我们为了深入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解决朗读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其朗读能力,从而培养其具有良好的语感及语文综合能力。通过研究,使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加强,总结出小学朗读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主要工作
1、加强宣传与培训工作,努力营造阅读、朗读的文化氛围。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班队会等多种形式在师生中进行朗读教学的宣传与学习,使教师的朗读教学理论得到加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得到培养,从而达到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
2、扎实开展课题实验研究活动。
一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初步探索适合小学生朗读教学的策略、方法和有效途径。
二是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师朗读能力,做好学生的榜样作用。
三是开展多项活动,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四是注重经验的总结与积累。教师要发扬以往研究的优势,继续做好教学反思、阶段小结工作。
三、具体措施
1、切实加强课题工作的`管理。
一是完善课题工作的管理机制,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定研究计划,组织课题实验,安排课题研究活动,课题组成员承担课题实验,并收集实验研究过程资料,使课题研究工作扎实而有序地开展,并取得成效。
2、加强理论培训。
为了帮助教师更新观念,增强科研意识,提高实验研究水平,我们要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一是坚持学习制度,双周一次的教研日,安排学习内容。
二是鼓励教师多渠道自修。
三是课题组成员每人要求每学期开展一次讲座,既提高开设讲座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也提高课题组成员的专业理论水平。以此促进实验教师尽快提高业务。
3、开展好研究活动。
定期举行实验教师的研究活动,对有共性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具体行动:
一是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汇报课,把研究成果展现出来,尤其要看教师调动孩子们的朗读兴趣的能力,以及指导孩子们更好地朗读的方法。
二是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设计好一堂朗读教学设计。
三是每两周定期召开课题研讨活动,明确思路,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实验水平。
4、加强反思,促进提高。
从课文入手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是行动研究,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计划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等矛盾。经常反思会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教师通过说课、评课、撰写教学随笔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反思,深入到自己的教学实际中去反思,以此达到新的教学观的形成。
5、整理好教学研究资料。把在实验过程中的见解形成过程、思想的碰撞、观点和交锋、点滴的收获及意外的喜悦或遗憾一并记录下来,每学期上交一篇教学案例和一篇有实效的经验总结。经常坐下来一起探讨、反思,以达到更大的进步!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教学计划3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阅读,它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头交际等各方面的教学。而朗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阅读教学中的最为基础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十分重视。三个学段的阅读部分都率先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训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朗读的习惯。
2、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实践,以朗读能力的训练为突破口,创设对话式课堂。
3、通过训练,激发教师课堂教学智慧,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师生获得共同成长。
三、培养措施:
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2、激发朗读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去阅读。
3、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中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及时表扬,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指导朗读,打好学生朗读的基础。朗读要正确,这是基础要求。要读的正确,必须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读书时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要做到朗读的流利。
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你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