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证明一个命题的一般步骤是
证明一个命题的一般步骤是:
分三点分析,写出证明的步骤!
已知
求证
证明
证明由条件(已知)出发,经过一步一步的推理,最后推出结论(求证)正确的过程。
第二篇:活动策划一般步骤
公关专题活动策划书
活动主题
活动背景
活动目的目标公众
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内容
活动效果预测
信息传播策略(前期、中期、后期)
工作程序及分工
实现活动的方案措施
邀请……主办,…….承办,……协办,政府批准,成立小组 活动场地布置(总体构想)
活动经费预算
活动评估标准(量化)
其他有关事项
公关专题活动实施方案
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会议时间地点
会议出席人员
主持人发言人
主席台座位
会议程序
会议发言发展
会议现场布置
视听设备准备
签到处用品准备
记者资料准备
邀请媒体单位
活动职责分工
活动经费预算
活动工作程序和时间流程表
一般活动所要提供的资料 策划书
策划书PPT展示
主持人台词
领导、嘉宾发言稿
活动流程表
活动预算表
成本计算单
节目单
新闻通稿
完整的活动策划方案所包含的要点:活动策划书的结构:
1.活动目的;
2.活动对象;
3.活动主题;
4.活动现场规划;
5.活动执行流程;
6.活动信息传播计划;
7.活动预算;
8.活动效果评估
庆典活动策划书
目录
前言
组织策划机构简介
第一部分:庆典概况
第二部分:宣传方案
第三部分:有形展示
第四部分:互动环节
第五部分:促销方案
第六部分:庆典程序表
第七部分:庆典日程安排表 第八部分:经费预算表
活动策划要点
活动主题 活动背景 活动目的 目标公众 活动时间和地点 活动内容 效果预测 信息传播策略 工作程序及分工
第三篇:一般纳税人申请步骤
一般纳税人申请步骤
来源:作者:日期:11-04-08
【问】我公司是2月底注册的,一直都没有发生收入,而且工厂也还没有竣工(大概还要一年左右)现在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如果要申请一般纳税人,需要怎么去办理?
【解答】申请步骤如下:
1、纳税人向区(分)局、基层分局的申报管理科文书受理窗口领取并填写《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通用申请书》,连同如下资料呈交申报管理科的文书受理窗口:
(1)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副本;
(2)法人代表、办税员的身份证明(身份证或护照);
(3)经营场地资料(房产证或租赁合同);
(4)银行账号证明;
(5)分支机构申请认定时,应同时提供总机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批复书,以及总机构确认其为统一核算分支机构的证明材料;
(6)出口企业、盐业批发企业,应提供有关部门出具的批准其从事进出口业务或盐业批发业务的证明材料;
(7)实际纳税及销售预测的相关资料;
(8)所属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申请人必须提交上述证件资料的原件和经签章的复印件。
2、暂认定一般纳税人期满申请转正
新办企业在暂认定一般纳税人期满后的十日内,必须申请转正,应向所属的区(分)局申报管理科领取并填写《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通用申请书》,并同以下资料同时呈报申报管理科:
(1)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
(2)公司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
(3)银行账户证明;
(4)经营场地证明(房产证或租赁合同);
(5)分支机构申请的,应同时提供总机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批复书,以及总机构确认其统一核算分支机构的证明材料;
(6)出口企业、盐业批发企业还应提供有关部门出具的批准其从事进出口业务或盐业批发业务的证明材料;
(7)财务报表;
(8)法人身份证、会计证、办税员证复印件;
(9)应交增值税明细账设置和核算方法说明书;
(10)实际销售额、实际纳税情况。
区(分)局、基层分局的申报管理科文书受理窗口接到纳税人的申请资料后,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制发《税务文书领取通知单》交纳税人,并将相关资料转交给纳税人所属的管理科。
3.审核
管理科初审后,连同相关资料转交分管业务副局长。
分管业务副局长审批后,分两种情况处理:
(1)对新办企业和已开业满12个月的小规模纳税人不同意认定申请的,连同纳税人所附送的资料退回申报管理科的文书受理窗口,并退回纳税人。同时制发《不予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通知书》。
第四篇:教师培训:快乐学习,是一个伪命题
快乐学习,是一个伪命题
文/卢望军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西式教育正撒着弥天大谎,但却蒙骗了亿万中国人》。作为一个一线教师,一个从2003年开始,即被教育改革的春风吹拂的年轻教师,读罢此文,我真有“头涔涔而泪潸潸”之感。
此文的观点之一:西方宽松的教育正在偷偷地完成社会分层。从宽松的几乎没有任何压力的公立学校快乐学习几年之后,西方国家大多数孩子的命运不外乎这几种:或者去社区大学再混几年,或者直接去找些社会底层的体力工作度日,或者直接开始拿失业补助,在街上闲逛。可以想见的是,他们的后代也无非是这样的命运,无法实现社会阶层的提升——因为,“在美国,一个不去辅导班补课,不花大价钱去学习才艺参加社会活动去丰富自己履历的孩子几乎没有可能进入名牌大学”。西方最好的教育资源不在公立学校,而在私立学校。当你没有能力进入昂贵的私立学校,也没有钱从课外辅导班购买优质教育资源的时候,你,就自然而然的无法实现人生阶层的向上流动——于是,在不动声色之中,西方教育完成了社会分层。处于其中的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在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中被甩在后面的。在一锅温水中,青蛙的四肢慢慢地变得酥软,当水上升到足以致命的温度时,它早就失去了奋力一跃的能力。
在中国,读书,曾经是天下寒门学子出人头地的唯一方式,“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与魏晋时期的征辟制度相比,科举考试为广大寒门学子提供了飞黄腾达的可能性。英雄不问出身,只要你能够通过考试,那么即使是像范进那样穷得在集市上卖掉老母鸡买米下锅的老朽,也会立刻身价百倍,成为人中龙凤;而如果你还恰好懂得经营,例如贾雨村,从此青云直上也未可知。
在中国,我们的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曾经是绝大所数农家子弟改变命运的最方便快捷的途径,学校乃是神圣的知识殿堂,教师更是高人一等的知识分子。那时,文化事业既不像现在这样繁荣,社会教育资源也是稀缺,于是,所有的希望,都在课堂、都在老师身上。通过课堂上扎扎实实地学习,通过老师可能并不高明但是绝对勤勉的教学,很多农村孩子,敲开了大学、中专的门,从此不再劳力,而是开始劳心,过上另一种迥异于祖辈父辈的生活。
可是,如今,这一切,也就是说下层百姓依托读书改变命运的希望,正像天空中的臭氧层一样,变得越来越稀薄,逐渐渺茫。因为,孩子们仅仅依靠学校依靠课堂,已经学不到足够能够考取名牌大学的知识,名牌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正在日益降低——这固然是因为考试的难度加大了,但难道不也是因为我们中小学课堂教学上的“干货”正在缩水?而寒门学子即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挤进大学的门,毕业之后也发现自己仍然无法找到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这固然是因为就业竞争压力大,但难道不也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实在没有在大学课堂里学到什么东西?
而有些人,比如那些在西方国家呆了三五年的“小海龟”,那些到西方国家溜达了十天半个月的旅游者,甚至是只通过某些报刊杂志或电视报导捕风捉影的人,看到一点表象,学得一点皮毛,就在国内扯起一面大旗,创立一种新的理念,拼凑出一种模式,在还没有经过实践验证真伪的时候,就急急忙忙地欲在神州大地推广,并且还被誉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春风”,俨然是中国教育“救世主”甚至是“创世主”,这不是急功近利、沽名钓誉,又是什么?可怜我天朝某些国民,总以为外国的月亮都是圆的,面对一种思潮,一个热门,未经思考就全盘接受,囫囵吞枣不说,还自以为是,恨不能“天下大同”。呜呼,何其可悲可笑!我近两年与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刻意保持距离,也对每一种热火朝天的教育理念慎思明辨,目的就在于,怕自己,盲目跟风上当,以至于误人子弟!
教育是回归常识,而不是追赶时髦。什么是教育的常识?简言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或者三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有些人,以为一分耕耘就能够有三分收获,甚至只问收获不问耕耘,企图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比如一种最可笑的事情就是,上课老师不能讲。老师满堂灌填鸭式当然不行,可是矫枉过正一言不发当观众就能够出培养优秀的学生吗?以这样的逻辑,岂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当老师?因为这样的课堂上,老师并不需要“传道授业解惑”,只要“注视倾听鼓掌”就可以了。?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一线教师,学养远远没有达到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不强调老师的向内生长修炼内功,而注重课堂外在形式的改变,纠结于课堂上讲多讲少的问题,不是本末倒置么?
窃以为,中小学课堂的全面失守,是从课堂模式改革开始的,严谨一点说,是从没有经过审慎思考全盘考虑稳步推进的课堂模式改革开始的。我们注重了学生的热闹,却没有促进学生的思考;我们激发了学生嘴巴的热情,却忽略了学生耳朵和大脑的功能;我们注重了参与的数量,却无法兼顾发言的质量。而更可悲的是,我们的教材编得简单,我们在课堂上教得简单,考试却依然那么难,甚至更难,学生怎么办?找补习班!除了找补习班上小课开开小灶,还有更好的提高成绩的方式吗?我们口口声声提倡减负,实际上,却把想要学好有更长远打算的学生逼进了课外辅导班的教室——一把尺子要求所有的孩子刻苦勤奋学习固然是一种教育的专制,但是一把尺子要求所有的孩子轻松快乐毫无压力地学习,难道不也是一种专制?
举一个最小的例子,自从中小学不讲语法之后,我从初中教到小学,就没有发现一个能够把“的、地、得”全用对的学生。你跟他们讲名词前面用“的”,动词之前用“地”,补语之前用“得”,他们会很傻很天真地看着你,以为你在说天书讲外语。
《西式教育正撒着弥天大谎,但却蒙骗了亿万中国人》一文的观点之二:中国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平民子弟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受苦受累。而西方的教育则是一个分层机制,它的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是啊,中国教育成就了多少寒门学子!中国教育一向强调“苦读”,以苦作为航行无涯学海的小舟。韦编三绝、囊萤映雪、悬梁刺股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是我们烂熟于心的训诫。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有大成就之人,哪一个不是经历了凡夫俗子难以想象的磨砺,才得以超凡脱俗?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花为了一个季节的芬芳尚且要如此搏击苦寒,而况人乎?
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自己,也正是经由考试经由苦读来改变命运的。我记得我们初三毕业那一年,除去寒暑假,我们一年之中,只放了三天假:一天是中秋节,一天是段考之后老师改卷,一天是元宵节。我们是住校生,每个星期只有星期五回家住一个晚上,其余时间都在学校在老师的陪伴下度过。十四五岁的年纪,成天跟同学在一起,早上六点起床,到晚上十点睡觉,学习,锻炼,玩耍,天天如此,但真的没有什么苦和累的感觉——父母也好,老师也好,也没有人觉得我们辛苦,没有人提出要给我们减负,但似乎,也并没有哪个同学因为学习辛苦而抑郁,而心理障碍,而一无是处。当时并没有补课费这一种东西,我们只是带了自己吃饭的米而已;而我们的复习资料,全部都是老师手写钢板、用油印机一张一张推出来的——我曾经帮老师推过一两次,知道必须很用力而且均匀用力,才会推出清晰的效果。假设当初没有老师和我们一起苦拼,哪有我和我的同学今天安逸的生活?我将会在哪个地方打工,拿着低廉的工资,然后像候鸟一样随着季节迁徙?
所以,有时候,我想,“孩子学习辛苦,负担重”是不是一种被人为地制造出来,并且放大的感受呢?因为成人世界不断念念叨叨,所以,孩子就把这理论挪用过来,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以此获得更多的游戏、玩具、吃喝玩乐?好逸恶劳是天性,刻苦自励是人性,提倡吃苦耐劳,提倡艰苦朴素,是用人性的力量,改造天性的怠惰,这是每个人的一生的必修课。
可是如今,在教育改革、学生减负、课堂改革等等理论指导下,很多学校很多老师,以不考试不排名为能事,以不布置作业为能事,以老师课堂上不讲少讲为硬性指标,以孩子们热热闹闹叽叽喳喳为硬性指标,蚕食了课堂应有的质量,导致了教学质量的全面下滑。所谓教学质量,不全部指考试成绩,但考试成绩一定也是指标之一,而且是重要指标之一——因为考试,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用规范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所思所想,本身也是一种能力。
教学质量的下滑,在农村里面表现尤为突出。减负后的农村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没有什么作业,也没有什么负担,学习负担轻之又轻。那么,课余的时间,他们在做什么呢?看电视,玩游戏,逗留在网吧,或者呼呼大睡。当他们的父母还没有足够的家庭教育的常识,而学校又急急忙忙地减负的情况下,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就处在一个虚空状态了。对了,有人是不是想说做家务?我不知道别的地方情况怎么样,就我的家乡,我家的两个高中侄儿来看,农村这些孩子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懒得出奇的。那么,这些轻松学习的孩子,成绩到底怎么样呢?有没有实现飞跃?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原来在初中的时候,我的常年教初三的同事每年都用一道数学题来考察他所认为的基础差的孩子的水平。这道题是“ + =?”。年年班班都有学生的答案是“ ”。而关键是这样的孩子,智商没有一点问题。呜呼,学生的知识水平,其差如此!
后来我到岳阳市直小学教书之后,发现市直孩子的文化成绩比农村孩子的成绩不知高出多少,而艺术素养更是天壤之别。至于做家务,我相信我们134班的孩子能够做的饭菜,比绝大所数农村孩子的色香味都要好!城市里面的孩子也许真的没有一般人所认为的快乐自由的童年,但是,他们会有一个更自由快乐的未来,能够有更多自主地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机会——即使是现在,你就一定能够确定,那些在补习班里弹着钢琴、调着色彩、翩翩起舞或者引吭高歌的孩子,不比那些窝在沙发上看冗长的连续剧或者蹲在别人墙角蹭wifi玩游戏的农村孩子快乐?而农村里面那些自由散漫长大的孩子,一旦走上社会,面临工作,就只有被选择的机会。因为他们懂得的实在太少,能够胜任的工作也实在太少,而过度的自由散漫,也导致了他们对社会公德和行业规则的漠视。
也许,他们会浪迹街头,成为一个流浪汉;也许他们会铤而走险,沦为阶下囚;更多的是寄居在一个流水线上某个岗位上,蜗居在一个很偏僻的角落,拿不多的工资,做很多的事,然后,像一颗草一样,自生自灭。当我们因为流浪汉影响市容而对他们加以驱逐的时候,当我们因为阶下囚危害公共安全而对他们绳之以法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当初,当他们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国家、社会、家庭,可曾给过他改变命运的机会,或者忠告?
这,不就是西方教育正在偷偷完成的社会分层?!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当下,在课堂模式日新月异的当下,在快乐学习成为国人的共识的当下,作为一个从农村到城市的中小学教师,尚且年轻的教师,我不是要倒行逆施,只是深深地忧虑:那些农村的孩子,将来拿什么去和城市里面高学分、高素质的孩子竞争!那些农村的孩子,如果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都丢失了,要怎样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分得一杯羹?那些农村的孩子,如果不能够在课堂上学到足够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要如何去敲开名牌大学甚至是普通大学的门?
换言之,如果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则教育的尊严何在?教师的尊严何在?教育为国计民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俗话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所以,别再用西方的快乐学习来蛊惑不谙世事的孩子们和不明就里的家长们了吧!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孩子,尤其是我们农村里的那些寒门学子,还远远不到享受的时候!
那么,城市里面家境殷实的孩子们,就可以快乐轻松地坐享父辈的福利了吗?非也!
君不见,魏晋南北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虽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可你不能否认的是,王导、王羲之、谢玄、谢安的确是公认的天下名士,而且流芳百世!
君不见,“国民老公”王思聪中学读的是“温彻斯特公学”,大学读是“UCL:伦敦大学学院”。王思聪的大学校友多的是如雷贯耳的人物,比如印度国父甘地、日本首任内阁首相伊藤博文,还有肯尼亚国父乔莫•肯雅塔、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等。那些以为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只会和网红传绯闻的人,那些看到“富二代”“官二代”就拍板砖吐口水的人,脑子严重进水了!
我常常看见,很多人会以马云为例子,说明人如果求学时代是个顽童,成绩差是不会影响未来的成就的。言外之意,所有今天成绩差的人,将来都可以像马云一样平步青云,而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都是只会读死书高分低能的废物。可是很多人忘记跟孩子讲的是这样一个事实:虽然马云小学考重点中学,考了三次没有考上,大学也是考了三次才最终如愿,但关键是人家马云知道,成绩再差,也要读书。
读书,才靠谱——过了这么多年,这世界的金科玉律,仍然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是,我们现在所读之书,不仅仅是“四书五经”,而是“百科全书”,是一切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和自身完善的知识。
说了这么多,归结于一句话:教育,请让人终身热爱学习;教师,请好好守住课堂的阵地;学生,若想成才,请做好吃苦的准备!因为所谓快乐学习,乃是一个大大的伪命题。
快乐,不是学习的方法,也不是学习的过程,而是,学习的结果。所以,这个命题的正确表述,应该是——学习快乐!
因为学习,所以快乐!
第五篇:副部级监管正部级是一个伪命题
副部级监管正部级是一个伪命题
有媒体报道,今年国务院再次进行机构改革,可机构设置中仍有一些“小问题”:副部级的国家铁路局要监管可能是正部级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副部级的国家能源局要监管的企业不少和它平级……这怎么管?有公共管理专家认为:“目前来说,关系上没理顺。”
这样的逻辑,等于是说,监管机构必须比监管对象级别高。副部级企业,必须是正部级机构来监管;正部级企业,只能由国务院亲自监管,至少也得是一个平级机构负责。现在既然关系“没理顺”,似乎已经注定了监管要失败。
这种看法很不专业,如果公共管理专家也持类似观点,那就十分地荒唐可笑。政府监管的本质,就是适用法律法规以及相应政策,对监管对象的市场行为进行规范。监管须有法律依据,而监管的效力源于法律,与监管机构的级别无关,也不因监管对象的所谓级别而增损。作为监管对象的企业级别再高,也承担守法义务,必须无条件服从监管。
我们经常说,“权大一级压死人”,或者“下级服从上级”,这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现实。但低级别的政府机构“管”级别高的监管对象,其实也是常态。哪怕监管机构级别再高,具体行使监管职能的也只是其二级部门,甚至可以具体到一名处长。在中国古代,台谏机构级别很低,却可以纠察百官。真正管事的是权力,是得到授权的官员,而不是非人格的机构本身。
以为正部级才有资格监管副部级的思维,其实是有“行政级别癖”,它扭曲了政府监管效力的本质。现阶段,一些央企关乎国计民生,而且仍带有企业办社会的特征,国家赋予它们一定行政级别。这种级别享有相应的对内管理权限,也享受一定政治待遇,但与公权力是两个不同范畴。政府监管机构行使公权力,企业是其监管对象,其级别再高,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幻想权大压人,现在是一种流行病,它把公共管理的成败系于监管机构的级别上,汲汲乎级别。铁路总公司是正部级,国家铁路局作为监管者可能觉得很委曲;那些与监管对象同一级别的监管机构,可能也觉得自己级别压不住人。按照这种逻辑,副部级甚至司局级即可完成的监管,非得要“官升一级”。这正是政府机构不断膨胀的根源所在。
我们一直强调建设“小政府”,考诸国际经验,很多国家正是较少内阁部长控制大量低级别甚至无级别的政府机构,实现了完善的公共管理。比如我们的食药监管总局刚升格为正部级,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雇员近万人,却只是美国健康及人类服务部下辖的一个联邦机构。它的权威性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但这种权威性并非来其自行政级别,而是来自法律及其执法的高效。要把市场管好,监管机构的级别不是决定性因素。
换句话说,政府监管靠法治。法治确立,获得法律授权的监管机构就有了权威,至于它是何种级别,其实并不重要。既然政府监管机构淡化了级别观念,把某些企业定为部级、副部级就没有道理了。监管对象没有级别,监管机构的级别除了满足官员的官瘾,也就没有太大管理学意义。政府正可以大量压缩机构、降低机构级别,减少开支,提高效率,所谓“小政府”也就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