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室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之QSP11管理评审程序
XXXX公司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
XXXX-QSP11: 2008
程 序 文 件
管理评审程序
版 次:B/0页 次:1~
4编 制:日 期:2007-12-10审 核:日 期:2007-12-12批 准:日 期:2007-12-1
5受控印章:
持 有 人:
2008-01-01发布2008-01-01实施
XXXX公司实验室发布
1目的为保持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适应性和有效性,满足评审准则和用户的要求,特编制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实验室管理层对管理体系适应性、有效性和检测活动有效性的评审,包括对质量目标的评审。
3职责和权限
3.1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评审,批准管理评审计划、议定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及管理评审报告。
3.2质量主管:协助最高管理者制定管理评审计划,组织落实管理评审会议有关评审议题的报告,参加管理评审,负责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内部审核结果和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编写管理评审报告,负责组织落实管理评审议定改进措施的实施,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
3.3技术主管:参加管理评审,报告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和质量控制活动情况,报告实验室检测/校准能力和资源情况。3.4相关部门负责人:按管理评审会议议题要求准备相应的报告。3.5资料员:归档保存管理评审的记录。3.6最高管理者应当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工作程序
4.1管理评审计划
4.1.1实验室的管理评审通常每年进行一次(年度管理评审),《管理评审计划》由质量主管协助最高管理者制订,经最高管理者批准。
4.1.2在下列情况下,最高管理者可适时安排专题管理评审:
-----实验室组织结构、检测/校准任务、资源发生重大变化与调整时;-----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相关方连续投诉时;
-----法律、法规、标准(包括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其他外部要求发生变化时;
-----最高管理者认为有必要时,如实验室评审之前或之后、监督评审之前或之后等。4.1.3年度管理评审计划应包括:
-----评审目的;
-----参加评审部门/人员;-----评审内容;
-----评审的准备工作要求;-----评审时间安排等。
附加管理评审计划可参照年度管理评审计划,但内容可列专题。4.2管理评审的内容和议题
4.2.1最高管理者或授权管理者代表在每个年度里根据以下议题和时机对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评审:
-----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实验室的总体目标;-----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管理体系文件的适用性,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近期内部审核结果;-----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效果;-----外部机构进行评审的结果;-----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客户的反馈意见;
-----客户对服务和检测质量的投诉;-----改进的建议;
-----其他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员工培训;-----新增扩检测项目的准备情况;-----下一年度的质量目标和活动计划。4.3管理评审准备工作
4.3.1质量主管和技术主管分别组织落实管理评审会议文件和报告。
4.3.2相关负责人准备并提交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管理评审所需资料。技术方面的材料要提供各种数据和分析,如:比对或能力验证数据,分析评价数据,质量控制水平,统计分析结果,培训人数,员工考核分数等;管理方面的材料应当有足够的客观证据和具体的行为对象,如涉及的文件、部门、事件、人员、设备、设施,包括员工的合理化建议等,并如实反映质量事故的严重程度和损失的数额等。
4.3.3最高管理者决定专题管理评审时,视评审内容责成质量主管或技术主管适时制定专题管理评审计划:
-----与技术运作有关的专题管理评审准备工作由技术主管负责,检测室配合;-----与质量管理和支持服务有关的专题管理评审准备工作由质量主管负责,综合业务室配合。
4.3.4评审计划由综合业务室通知到每一位与会者。与会者应根据管理评审的内容和要求认真准备与自己分管工作有关的会议文件,向管理评审会议做书面报告。4.3.5与专题管理评审有关的人员收到专题管理评审计划后,按要求准备和提供专题管理评审所需资料。4.4评审活动
4.4.1管理评审会议由最高管理者或授权管理者代表主持;管理评审通知召集的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参加并签到,指定人员做记录,并整理会议纪要。
4.4.2技术和质量主管应分别向管理评审会议书面报告上次评审以来管理体系运行和技术运作的总体情况,各有关部门按管理评审计划的要求作专项报告。4.4.3会议按确定的评审内容进行逐项评审。
4.4.4最高管理者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做出结论,对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对评审后的改进活动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要求。
4.4.5质量主管负责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落实责任部门、限定完成日期。4.5管理评审报告
4.5.1质量主管负责编制《管理评审报告》,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分发到相关部门/人员。
4.5.2《管理评审报告》内容包括:评审日期、参加人员;评审目的;评审依据;评审内容;评审过程;评审结论;不符合项说明;不符合项整改措施具体建议;下一年度的目标和活动计划等。
4.6整改措施的实施与跟踪验证
4.6.1综合业务室协助质量主管根据管理评审结果编制《纠正□/预防□措施要求通知单》,质量主管审核后报最高管理者批准。责任部门根据《纠正□/预防□措施要求通知单》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质量主管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当确认整改效果达到预期要求后即可关闭整改活动,并将改进实施效果向最高管理者报告。4.6.2对于专题管理评审,如认监委现场评审后的附加管理评审,应就整改结果提出《管理评审整改报告》。《整改报告》的内容包括:整改计划、整改方案、整改结果、整改措施见证材料等。
4.6.3质量主管应将本次管理评审的文件归档。待下次管理评审时将上次评审的整改执行情况作为首项评审内容。4.7文件归档保存
管理评审全部结束后,质量负责人应执行《记录管理程序》,收集管理评审相关的所有资料、文件和记录清单,并移交综合业务室归档保存,保存期限至少5年。由管理评审结果引起的体系文件更改执行《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4.8预防措施
最高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来自管理评审的信息,当发现管理体系屡次出现同一性质的问题时,应与技术和质量主管分析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管理体系的运作发生偏离。
5相关文件和附表
a.XXXX-QSP03:2008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 b.XXXX-QSP09:2008记录管理程序
c.XXXX-QSP08:2008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d.XXXX-QRC11/01:2008管理评审计划 e.XXXX-QRC11/02:2008管理评审报告 f.XXXX-QRC11/03:2008部门工作报告 g.XXXX-QRC11/04:2008改进要求表
第二篇:实验室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之QSP10内部审核程序
XXXX公司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
XXXX-QSP10: 2008
程 序 文 件
内部审核程序
版 次:B/0页 次:1~
5编 制:日 期:2007-12-10审 核:日 期:2007-12-12批 准:日 期:2007-12-15
受控印章:
持 有 人:
2008-01-01发布2008-01-01实施
XXXX公司实验室发布
1目的为验证管理体系是否持续符合《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5481:2000)、《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能否得到有效实施、保持和改进,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所有区域和所有要素的内部审核。
3职责和权限
3.1最高管理者:批准内部审核计划,确保内部审核所需的资源。
3.2质量主管:全面负责策划和实施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制定内部审核计划,确定内部审核组长和审核员,批准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内部审核结果并负责。
3.3综合业务室:协助质量主管编制和组织实施内部审核计划,负责内部审核资料、记录的保管。
3.4内部审核组长:编制、实施本次内部审核实施计划,编写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3.5内审员:根据审核组长分配的任务开展内部审核工作。3.6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积极配合内部审核组开展审核工作。3.7质量主管应当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工作程序
4.1内部审核计划
4.1.1根据受审核区域及其活动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并根据以往审核结果和管理层的需要,质量主管策划实验室审核方案,编制《内部审核计划》,确定审核范围、频次和方法,报最高管理者审核批准。内部审核每年不少于一次,并要求覆盖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和所有部门。
4.1.2出现以下情况时,由质量主管策划并上报最高管理者批准,及时组织附加内审:
-----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客户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发生严重不符合检测工作或偏离实验室的政策、程序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化;-----在接受第二方、第三方审核之前。4.2内部审核准备
4.2.1审核员应由经过培训并熟悉管理体系、由最高管理者任命为审核员的人员担任。4.2.2质量主管负责组织落实审核组,确定审核组成员,指定审核组长。
4.2.3审核组长负责本次内审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只要人力资源允许,安排审核任务时注意审核员不审核与自己工作直接相关的部分。
4.2.4审核组长组织审核组成员编制本次《内部审核实施计划》,经质量主管审核后,上报最高管理者批准。《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内容包括:
-----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和方法;-----审核组成员及分工;-----审核要点;-----审核日程安排等。
4.2.5在了解受审核部门的具体情况后,审核组长组织编写《内审检查表》,详细列出审核内容、审核方法。《内审检查表》力求覆盖审核计划范围、审核方法明确,经审核组长审核后,由质量主管批准。
4.2.6综合业务室应配合组织、协调内部审核实施工作,提前向受审核部门发出《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并将《内审检查表》及内部审核相关资料提供给各审核员。4.2.7受审核部门接到《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后应:
-----如对审核安排有异议,可在审核三天前通知综合业务室和内审组,通过协商调整审核计划;
-----做好必要的审核准备工作,并确定陪同人员(如有必要)。4.3内部审核的实施 4.3.1首次会议
-----参加会议人员:实验室管理层、内审组成员、综合业务室成员;-----审核组长主持会议,综合业务室人员做记录,与会人员签到;
-----会议内容:由审核组长介绍本次内部审核目的、范围、依据、方式、日程安排及有关事项。4.3.2现场审核
-----审核组成员按照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展开内审工作,并根据《内审检查表》进行检查;
-----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应公正、客观、实事求是;
-----审核员应及时记录内审中发现的问题,其中不符合项的客观证据,要当场与该项工作的主管或当事人进行确认,以保证被受审核的部门理解和接受,便于纠正;
-----审核员应及时记录内审中发现的潜在不符合问题,通知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并报告审核组长;
-----审核组长应每日召开内审碰头会,及时交流当天审核情况,对不符合项进行整理、评议;
-----审核组长在现场审核完成后,依据实验室评审准则、管理体系文件、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要求,必要时还要依据检测合同的要求,确认不符合项,讨论内部审核结论。4.3.3不符合项报告
4.3.3.1《不符合项报告》内容包括:
-----受审核部门或岗位;
-----不符合项陈述,明确不符合管理体系文件的具体条款;-----责任部门确认;-----责任部门进行原因分析;
-----责任部门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审核员对纠正或预防措施的评审和验证。现场审核结束前应完成其中的前三项。4.3.4末次会议
-----参加会议人员:实验室管理层、内审组成员、相关部门人员及综合业务室成员,与会人员签到;
-----审核组长主持会议,综合业务室人员做记录;
-----会议内容:由审核组长重申内部审核目的,宣读《不符合报告》,提出纠正或预防措施要求及完成日期,口头宣布内部审核报告;
-----质量主管和相关人员讲话。4.3.5纠正或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
4.3.5.1各责任部门和人员接到《不符合项报告》后,按要求分析原因并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责任部门主管和审核员确认签字后报审核组。重大的纠正或预防措施需经质量主管审核,报最高管理者批准。
4.3.5.2审核员按预定日期对纠正或预防措施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验证其有效性,在《不符合项报告》中填写验证评价。原则上谁开具《不符合项报告》谁负责跟踪验证,特殊情况可由质量主管另行授权,但需保证跟踪验证人员了解有关审核背景。4.3.5.3如不符合项的整改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或未达到预期效果,审核组长应向质量主管报告,由其作出处理。
4.3.5.4每个《不符合项报告》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得到有效验证后才允许关闭。4.3.5.5如果不符合项可能影响到实验室检测的结果,经质量和技术主管确认批准后书面通知客户。
4.3.6内部审核总结报告
4.3.6.1现场审核结束后一周内,审核组长编写《内部审核总结报告》,报质量主管批准。综合业务室将其登记并发送至最高管理者、技术主管、质量主管、受审核部门和相关人员。报告内容包括:
-----受审核部门、审核目的、范围、方法、依据和日期;-----内部审核参加人员及职务;-----内部审核综述;-----不符合项报告;-----内部审核不符合项分析;-----改进建议。4.4文件的保存
内部审核工作全部结束后,审核组长应执行《记录管理程序》,整理出内审相关的所有资料、文件和记录,并移交综合业务室保存。
4.5质量主管将《内部审核总结报告》报管理评审会议评审。
5相关文件和附表
a.XXXX-QSP07:2008不符合检测工作的管理程序 b.XXXX-QSP08:2008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c.XXXX-QSP09:2008记录管理程序 d.XXXX-QRC10/01:2008内部审核计划表 e.XXXX-QRC10/02:2008内部审核实施计划表 f.XXXX-QRC10/03:2008内部审核检查表 g.XXXX-QRC10/04:2008不符合项报告 h.XXXX-QRC10/05:2008内部审核总结报告
第三篇:程序文件质量体系记录清单
质量记录清单
1.TZ—JL—001 文件/发放回收记录表 2.TZ—JL—002 文件更改记录表 3.TZ—JL—003 受控文件清单 4.TZ—JL—004 外来文件登记审批表 5.TZ—JL—005 供方调查记录 6.TZ—JL—006 供方评定记录表 7.TZ—JL—007 合格供方名录 8.TZ—JL—008 物品验收单 9.TZ—JL—009 物品领用单 10.TZ—JL—010 物品报废申请表 11.TZ—JL—011 委托检测合同书 12.TZ—JL—012 合同登记汇总表 13.TZ—JL—013 合同评审表 14.TZ—JL—014 申诉/投诉处理记录 15.TZ—JL—015 申诉/投诉登记表 16.TZ—JL—016 改进措施及实施情况表 17.TZ—JL—017 纠正和预防措施验证记录 18.TZ—JL—018 预防措施报告 19.TZ—JL—019 文件借阅登记表 20.TZ—JL—020 文件销毁记录 21.TZ—JL—021 内部审核检查表 22.TZ—JL—022 内部审核计划 23.TZ—JL—023 不符合(有缺陷)项报告 24.TZ—JL—024 管理体系内审报告
25.TZ—JL—025 不符合(有缺陷)项整改及验证报告 26.TZ—JL—026 会议签到表表 27.TZ—JL—027 会议记录表
28.TZ—JL—028 管理评审实施计划 29.TZ—JL—029 管理评审报告 30.TZ—JL—030 培训计划表 31.TZ—JL—031 岗位考核记录 32.TZ—JL—032 培训/验证记录表
33.TZ—JL—033 实验室工作人员上岗资格证(另附)34.TZ—JL—034 人员培训情况登记表 35.TZ—JL—035 任命书
36.TZ—JL—036 实验室环境检测记录 37.TZ—JL—037 设施与环境检查及处理记录 38.TZ—JL—038 检查样品流转单 39.TZ—JL—039 样品状态标示 40.TZ—JL—040 样品登记表
41.TZ—JL—041 检测原始记录(另附)42.TZ—JL—042 非标方法、检测细则确认表 43.TZ—JL—043 原认可/认证项目能力变更确认表 44.TZ—JL—044 新开展的检测标准确认表 45.TZ—JL—045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46.TZ—JL—046 购置设备审批表 47.TZ—JL—047 设备验收记录单
48.TZ—JL—048 设备使用/报废/恢复使用审批表 49.TZ—JL—049 设备使用登记表
50.TZ—JL—050 设备维护计划及实施情况记录表 51.TZ—JL—051 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 52.TZ—JL—052 仪器设备检定与校准记录 53.TZ—JL—053 抽样记录 54.TZ—JL—054 质量控制计划 55.TZ—JL—055 质量控制实施记录表 56.TZ—JL—056 监控技术方法有效性评审表
57.TZ—JL—057 检测报告(另附)58.TZ—JL—058 更改检测报告审批表 59.TZ—JL—059 检测事故与差错登记表 60.TZ—JL—060 来客登记表 61.TZ—JL—061 授权签字人一览表 62.TZ—JL—062 63.TZ—JL—063 64.TZ—JL—064 65.TZ—JL—065 66.TZ—JL—066 67.TZ—JL—067 68.TZ—JL—068 69.TZ—JL—069 70.TZ—JL—070 71.TZ—JL—071 72.TZ—JL—072 73.TZ—JL—073 74.TZ—JL—074 75.TZ—JL—075 76.TZ—JL—076 77.TZ—JL—077 78.TZ—JL—078 79.TZ—JL—079 80.TZ—JL—080 81.TZ—JL—081 82.TZ—JL—082 83.TZ—JL—083
授权书 培训记录表
实验室人员上岗审批表 特殊类型检验人员授权书 培训申请表 培训计划表 人员考核成绩登记表 检测报告增补登记表 允许偏离审批表
允许偏离委托检验登记表
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计划实施记录比对能力验证计划 新项目申请表 新项目评审表 新项目验收表 更新标准审批表 检测分包评审表 检测分包协议书 检测分包情况考察表 分包工作记录表 设备期间核查记录表 设备期间核查计划
第四篇:管理评审程序
管理评审程序
1.目的
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总经理组织公司的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的评审。
3.职责
3.1 公司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会议;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编制管理评审的计划;编制管理评审报告;提供全面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报告(包括方针和目标的实施情况);对管理评审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跟踪和验证。
3.3 公司各部门主管领导负责准备并提供本部门主管的各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活动的实施情况报告;制定并实施管理评审中与本部门有关的各项纠正和预防措施。
4.工作程序 4.1 评审频次
4.1.1 一般情况下,公司于每年的12月下旬进行一次管理评审。4.1.2 在下列情况下,由公司总经理提出,适时进行管理评审:
① 当公司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市场战略及社会要求或环境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
② 当公司发生重大质量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重大OHS事故或相关方有重大投诉时; ③ 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发生变更时; ④ 当总经理认为必要时。4.2 评审人员
4.2.1 管理评审由公司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者代表协助。由管理者代表作好与管理评审有关的各项准备工作。
4.2.2 参加管理评审的人员通常有:各职能部门经理、主管。4.2.3 必要时,由总经理决定是否需要增加参与管理评审的人员。4.2.4 每次管理评审的参加人员,在管理评审计划中做出具体规定。4.3 管理评审计划
4.3.1 一般情况下,在每年的11月初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如发生4.1.2之情况,则适时编制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计划由管理者代表编制。管理评审计划的内容包括:评审目的、评审内容、评审人员、时间安排、评审方法、评审输入的准备等。管理评审计划报总经理批准。4.3.2 管理者代表负责将总经理批准后的管理评审计划下发给参加管理评审的有关人员。4.3.3管理评审计划的审批原件由管理者代表归档保存。4.4 管理评审的输入 4.4.1 评审输入的准备
参加管理评审的人员在收到管理评审计划后,依据评审目的和内容,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记录,在二周内,准备好需提交的资料。通常情况下,各职能部门/人员应按以下分工,准备管理评审所需的各类总结性报告和资料(这些报告和资料可以汇总在一份报告里): ① 质量环境安全部(QEHS)
◆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状况的总结报告。◆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总结报告。
◆ 应急准备和响应情况总结,事件、事故调查处理情况总结报告。◆ 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报告。
◆ 监视和测量报告(在报告里,对环境表现数据的监测(污染物排放的监测,资源、能源消耗的监测)情况,OHS运行参数的监测情况,运行控制的监控情况,产品质量统计分析情况,目标、指标的符合情况,管理方案完成进度,法律法规遵循情况的检查进行总结)。◆ 相关方的投诉、建议及其要求报告。
◆ 改进建议(可涉及目标、管理方案的调整,资源增加等内容),本部门目标、管理方案实施情况报告。
② 产品研发部(R&D)
◆ 产品开发、改进情况报告。
◆ 新产品开发中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情况。◆ 新产品开发中防止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情况。◆ 减少电脑辐射的措施。
◆ 改进建议,本部门目标、管理方案实施情况报告。③ 生产技术部(PE)
◆ 生产过程测量和监控情况报告(包括特殊过程的确认及监控情况,生产过程的能力信息等)。
◆ 设备管理情况报告(含压力容器管理情况、设备安全运行情况)。◆ 设施、设备更新、调整时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情况。
◆ 设备运行中的环境保护情况(如对设备噪声的控制,对漏、滴油的控制与处理等等)。◆ 设施、设备更新、调整时的环境因素控制情况。◆ 新、改、扩建工程中环境保护的情况。◆ 生产用电、用水、用气情况分析报告。◆ 污水处理情况。
◆ 对工程施工单位环境、OHS施加影响的报告。
◆ 改进建议,本部门目标、管理方案实施情况报告。④ 生产部
◆ 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报告。◆ 生产成本、物料耗损情况报告。◆ 生产现场质量控制情况报告。
◆ 工作场所的风险(噪音、有毒化学品的使用等)控制情况报告。◆ 工作场所事故、事件统计报告。◆ 工艺纪律执行情况报告。◆ 工时合理性分析报告。
◆ 生产中噪音、废气、污水、废弃物、有毒化学品的控制情况报告。◆ 物料消耗分析报告。
◆ 改进建议,本部门目标、管理方案实施情况报告。⑤ 仓库
◆ 仓库管理、产品贮存状况报告。
◆ 仓库安全管理情况(防火、化学品的管理等)。
◆ 改进建议,本部门OHS目标、OHS管理方案实施情况报告。⑥ 采购部
◆ 供应商业绩情况报告。◆ 供应商业绩情况报告。
◆ 对生产物资供应商施加环境、OHS影响的报告。◆ 改进建议,本部门目标、管理方案实施情况报告。⑦ 人事行政部
◆ 组织机构适宜性、人力资源的总体分析报告(分析人力资源的配置是否与消除和降低OHS风险、消除和降低环境污染相适应,等等)。◆ 人员培训情况报告。◆ 消防演习情况总结报告。
◆ 员工健康情况检查、劳动纪律检查总结报告。
◆ 对生活物资供应商、废弃物回收商环境、OHS施加影响的报告。◆ 改进建议(包括员工合理化建议),本部门目标、管理方案实施情况报告。⑧ 营销部
◆ 服务情况报告(包括顾客的满意度、与顾客沟通的情况、顾客投诉处理的情况以及顾客反馈的其他信息)。
◆ 本销售及市场分析报告(报告中应说明有无对管理体系产生影响的市场环境变化,等等)。
◆ 对运输公司、报关公司环境、OHS施加影响的报告。◆ 新产品开发建议(含产品环境、安全建议)。◆ 客户使用产品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出差过程中出现的事故情况总结。◆ 合同的执行状况报告。
◆ 改进建议,本部门目标、管理方案实施情况报告。⑨ 生产车间
◆ 生产计划完成情况报告。◆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情况报告。◆ 生产现场质量控制情况报告。
◆ 生产中噪音、废气、污水、废弃物、有毒化学品的控制情况报告。◆ 物料、能源消耗分析报告。◆ 工作场所事故、事件统计报告。◆ 生产安全情况报告。
◆ 改进建议,本部门目标、管理方案实施情况报告。⑩ 总经理
必要时,总经理就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战略提交报告。11 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对各部门提交的报告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编写“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内容包括: ◆ 方针、目标实施情况。
◆ 前次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效果评价。◆ 内、外部审核的结果。
◆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变动、组织结构的变动以及其他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法律法规的变化等)。
◆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的初步总体评价。◆ 改进建议。
4.4.2评审输入资料的提交
① 各职能部门准备的各类报告应于管理评审实施前一周提交给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在此基础上,准备好全面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② 各职能部门/人员应按管理评审计划中所确定的参加本次管理评审的人数,准备相应数量的报告/资料,提交管理评审,并另外准备一份交管理者代表归档保存。4.5
召开管理评审会
4.5.1本公司所进行的管理评审通常以会议的形式进行,管理评审会由总经理主持,管理者代表负责会议的准备工作,作好会议签到和会议记录并予以保存。4.5.2管理评审的内容
参加管理评审会的人员应按管理评审计划的安排,对所提交的报告/资料进行逐项的分析并就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 方针是否适宜?方针实现程度如何?是否需要更新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 现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是否适宜。风险的现有水平和现行控制措施是否有效?
◆ 现有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是否适宜?现行环境控制措施是否有效?
◆ 过程控制情况如何(包括过程是否受控?某些过程是否需要改善或优化)? ◆ 产品质量状况如何(有无重大质量问题)? ◆ 环境、OHS绩效趋势。
◆ 事故和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 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 顾客的满意度、与顾客沟通的情况、顾客投诉处理的情况以及顾客反馈的其他信息。◆ 相关方的投诉、建议及其要求。◆ 法规和其他要求符合性状况如何?
◆ 资源是否配置得当,能否满足实现方针和目标的要求?
◆ 组织结构、管理职能是否合适和协调?活动及其相应文件是否需要修正? ◆ 自前次管理评审以来所进行的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的结果及其有效性。◆ 管理体系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 需要改进和加强的领域是什么?
4.5.3 管理评审中应对确定的改进项目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落实责任部门。4.5.4 评审结论(评审输出)
总经理在以上评审的基础上作出评审结论并对评审后的改进活动提出明确要求。评审结论包括:
① 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结论。② 组织机构是否需要调整。
③ 管理体系文件(主要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是否需要修改。
④ 资源配备是否充足,是否需要调整增加。
⑤ 方针、目标、管理方案是否适宜?是否需要修改。
⑥ 制订下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的建议。⑦ 需要修改的管理体系要素、过程和产品(如有的话)。4.6 管理评审报告
4.6.1管理评审结束后三日内,由管理者代表编写出“管理评审报告”。
内容包括:评审目的、评审日期、评审内容、评审时间、组织人、参加人员、管理评审结论(包括采取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
4.6.2管理评审报告经总经理审批后,由管理者代表负责在管理评审结束7个工作日内,分发给参加管理评审会的有关部门/人员。4.7 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与验证
4.7.1 对管理评审中确定的突破性改进项目,按《持续改进控制程序》的要求实施与验证。4.7.2 对管理评审中确定的维持性改进项目,由质量环境安全部(QEHS)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下发给相应的责任部门。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与跟踪验证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8 管理者代表负责按《记录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保存与管理评审有关的记录。4.9
由管理评审所引起的文件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5.支持性文件
5.1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5.2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3 《记录控制程序》 5.4 《文件控制程序》
6.记录
6.1 管理评审计划 6.2 管理评审报告
6.3 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 6.4 各类评审输入资料
第五篇:管理评审程序
管理评审程序
1.目的
为有计划地开展本监测中心的质量管理评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特编制本程序。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监测中心质量体系文件的实施及改进措施的落实。3.职责
3.1.监测中心主任
监测中心主任主持管理评审,每组织对监测中心的质量体系进行管理评审,确定管理评审日期,对管理评审的结论负责。3.2.技术负责人
(1)参加管理评审,向监测中心主任及管理评审会议报告内审结果。(2)对要改进的措施负责组织实施,并跟踪方案。
3.3.质量负责人
质量负责人负责管理评审汁划的落实和组织协调工作,并督查管理评审后的跟踪检查工作。
3.4.监测业务室
(1)负责管理评审的具体实施工作,负责收集和提供管理评审所需资料。(2)归梢保存质量管理评审的记录。
3.5.其他部门
各相关部门提供有关评审资料,负责评审中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具体实施工作。4.程序
4.1.管理评审计划
4.1.1.管理评审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质量负责人制定“管理评审计划”。计划中 应明确评审所需要准备的资料和资料的提供部门,经中心主任批准后于管理评审前一个月下达至各相关部门及负责人员,以做好管理评审前的准备工作。评审计划的内容包括:
(1)评审目的、评审内容、评审时间和评审方式。
(2)评审资料的提供部门。(3)参加评审的部门及人员。4.1.2.管理评审会议每年一次,两次评审问隔一般不超过12个月,如因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检测工作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有客户重大投诉、市场需求有重大变化.最高管理者可决定增加评审次数或临时组织进行评审。4.2.管理评审的时机
监测中心主任在每根据以下需要对质量体系进行管理评审:(1)质量体系一年的运行周期。
(2)在全年内审工作中发现质量体系存在待改进和调整的问题。
(3)对质量体系文件的内审结果评审时。
(4)委托人对质量体系提出要求时。
(5)内部质量控制方案和参加能力验证的实施效果。
4.3.管理评审内容
(I)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2)组织机构岗位设置、职责、权限、组织接口及资源自己置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3)质量体系文件(包括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4)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结果。
(5)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结果报告。
(6)客户投诉及处理结果报告。
(7)管理人员和质量监督员一年来管理与监督情况报告。
(8)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分析与对策报告。
(9)前一次管理评审的输出。
(10)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执行情况报告。(I I)实验室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报告。
(12)调查收集客户反馈意见,汇总分析报告。
(13)其他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员工培训教育的状况分析)报告。4.4.管理评审实施
4.4.1.业务管理室负责评审准备,收集汇总有关的评审资料。
4.4.2.中心主任主持管理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
4.4.3.质量负责人汇报前一阶段质量体系运行和检测工作情况。
4.4.4.披评审计划安排,各相关部门按评审计划要求进行专项或书面报告。
4.4.5.针对4.4.3条和4.4.4条中的问题,会议进行讨论、分析。4.4.6.业务管理室负责记录管理评审会议内容,填写管理评审会议记录。
4.4.7.管理评审报告。
业务管理室依据管理评审会议提出的结论意见编制“管理评审报告”,提出完善质量体系、修订质量体系文件的建议或意见,经质量负责人审查,报中心主任批准下达执行。
管理评审报告内容一般包括:
(1)评审概况,包括进行本次管理评审的目的、内容、评审人员、评审日期等。(2)对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及效果的综合评价。
(3)针对检测机构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分析质量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4)关于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决定及要求。
(5)管理评审的结论。
4.5.管理评审改进措施
4.5.1.管理评审中提出的改进措施,由责任部门制定改进措施的实施与验证计划,进行质量改进,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具体实施。
4.5.2.业务管理室负责检查、验证改进措施汁划的实施效果,并做好验证确认的记录。4.5.3.质量体系文件需要更改时,由业务管理室组织原编制部门按照《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进行更改。
4.5.4.监测中心在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和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应按管理评审整改内容与完成情况表的形式记录并存梢保存。5.附表及相关程序文件
(1)管理评审会议记录见表——(2)管理评审报告见表——
(3)管理评审整改内容与完成情况表见表——
(4)《记录与档案管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