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及方法是什么?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

时间:2019-05-15 09:4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及方法是什么?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及方法是什么?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

第一篇: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及方法是什么?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及方法是什么?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因课而定、因人而异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

答: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对教学活动的社会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评价的目的在于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 , 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精神就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贯穿这一精神,我个人认为,评价就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或身心发展情况,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最终使学生朝着既定目标迈进。

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有:

1、教师观察记录后采用描述性的评语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教师可为每一学生做一个评价本,将孩子一周的表现记录、总结在上面,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4、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析。比如对孩子的优秀作业进行展示。

5、个案分析。教师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它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对问题学生、学困生、特优生都可以采取个案分析的评价。

6、纸笔测试:检查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况。

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以上方式、方法,并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创新,使其不断完善。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因课而定、因人而异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

当班主任,每天都要面对一群年龄相仿,思想各异,性格不同的学生,处理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是班主任(多是品德与生活老师)每天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工作,对他们的评价其实就是工作的重心。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我们要做 1

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如,对待后进生,首先要分析他后进的原因,再对症下药,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不断地鼓励他们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去照亮偏“暗”的地方。我班有一孩子,只要离开老师,他就为所欲为,还在墙上乱画,但让他干劳动,却踏实能干。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他既赏识又批评,在上到“热爱劳动”这一内容时,我会表扬他,而在上到“热爱学校”时,我让全班同学和他一起反思,在对其进行评价。这样,对孩子做到以导促提高,以评促发展。

第二篇: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一直追求的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我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如下:

“尝试自学、感知目标——情境导入、明确目标——合作交流、探究研讨———补充拓展、学以致用——评价反馈、总结梳理”。具体表现为:

一是课前老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引领学生依据文本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学生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获取需要的信息,加以归纳整理,并有效利用,这样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认识。这样学生在课堂中能充分展示,尽情交流探究,使智慧才华得到发挥,大大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前的准备活动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是教学目标得以达成的前提。翻开课本,我们会发现教材每一课的板块内容主要以图片、话题等进行情境设置为主,文字表述较少,教学上有极大的弹性空间。如果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那么学科的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才能成为“源头活水”。

二是课中重视师生、生生间的有效合作和探究。

新课程倡导,课堂上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品德教学实效性。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生生合作学习便彰显了它的魅力。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时,我们将学生们以4人为单位分成一个小组,小组成员的搭配采取高中低(即一名优秀学生、两名中游学生和一名暂时发展不理想的学生)、男女生合理分配,保证每个小组势力均衡,同时每组由善于表达、组织能力强、纪律性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以组织、管理、协调小组的学习活动,以确保合作学习时的实效性。学生通过小组、集体、师生合作,达到对基础内容的把握,了解学生的困惑所在,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景、案例,让学生采用讨论、争辩、交流、表现等多种方式去探究、体验、领悟与表达,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和提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参与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正确的倾听、思考、交流。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学会学以致用,形成相关基本技能。同时,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并根据教学进行适时评价、总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大多采用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奖励机制,即除了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大显身手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乐于与组员互助合作、共同提高的过程性奖励。同时,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精心组织、适时引导、调控密不可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绝对不能布置完合作学习的任务后,便把自己当作饶有兴致的一个旁观者。相反,教师应发挥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等多重角色,为学生的合作学习保驾护航。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倾听不同声音,以生成课堂的精彩。最后,借助课后延伸活动让学生品质提升。课后实践延伸是为了使课堂教学取得“知行统一”的实效。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形式多样的课后延伸作业,有调查、收集、体验、宣传、写作等。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没有硬性的要求,让学生尽力而为,不成为他们的负担。有的让学生当天完成,有的是在一周内做完,有的则要求学生在较长的时间都坚持去做。

第三篇:临沂市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研讨会

临沂市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

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张慧敏 大茅墩小学

临沂市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研讨会

心得体会

月16日,我代表朱芦镇去沂水参加了临沂市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研讨会。听了八节一年级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真的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现就这次学习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这是自我教学以来第一次外出听课学习,我发现出去听课比在学校闭门造车受益要快要多,要来得直接。听优秀教师讲课的确是一种享受,这次外出学习的时间很紧张,讲课的密度很大。让我一直苦恼,不知如何去讲解的课,经这些优秀教师讲完后,让我对这门课有种拨开云雾见云天的感触。八位教师,不同的方式,同样的主题,为我们诠释一堂堂优质课。

一、听课收获

首先说说这八位老师,这八位教师分别来自临沂市各个县区,都是经过讲课比赛获奖的优秀教师、教研员。她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对教材的独特的见解为我们讲述了两节课。分别是一年级上册的“这是我的心意”“想个好办法,留住大自然的美”。两堂优质课为我们诠释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两个主题,以及品德与生活的课堂应该如何进行。

接下来就每节课做具体感悟。第一节课是杨帆老师讲的“这是我的心意”。这堂课杨老师用“今早谁送你来的学校?”导入本节课。然后杨老师通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引发学生善于发现的眼睛。接着就是两个活动。活动一:爱的发现,活动二:特别的爱,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孩子对自己的家人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爸爸妈妈在爱我们,我们也要爱爸爸妈妈。最后的课后践行杨老师让孩子们继续观察家人并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心意,达成本节课的爱的延续。整节课非常完美。真实,细心,精炼,紧凑,高效。

第二节课是陈常梅老师的课。课题也是“这是我的心意”。这堂课陈老师也是谈话导入,本节课我认为最好的就是陈老师选择的视频课件非常好,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看少儿频道,陈老师截取了少儿频道“红果果 绿泡泡”的节目开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瞬间课堂活跃起来。最后在《我爱我的家》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整个环节环环相扣,连贯性好,而且陈老师的语言特别有亲和力。

第三节是孙霞老师的课。孙老师的课紧扣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有层次性,教学过程思路清晰。贴近生活,通过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强化了道德意识,辅放结合,让学生在感受爱的同时学会回报。在润物无声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同时孙老师敢于大胆的整合教材,注重细节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孙老师抓住习惯养成的教育,例如,说一句完整的话,养成良好的坐姿等。本堂课的亮点就是孙老师的语言特别有渲染力,让学生入情入境,有大师的防范。值得我们学习。最后这堂“这是我的心意”是由刘化红老师讲的。刘老师的课同样具备以上老师的一些优点,刘老师开头用儿子送给她的礼物幸运星来鼓励学生去积极回答问题,很到位,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这堂课上的亮点就是刘老师的评价语言很丰富,以及对学生习惯的养成,师生评,生生评很注重。课堂最后以情到深处意更浓让学生带领自己的亲情树继续表达自己的心意做完结。思路清晰,环环相扣。

四位老师讲完“这是我的心意”后又有四位老师对“想个好办法,留住大自然”这节课进行了讲解。分别有赵瑞红老师,彭秀红老师,孙丽丽老师,靳彦艳老师。本节课的重点是留住大自然的美,难点是怎样留住大自然的美。这四位老师都紧扣教学目标,层次清晰,时效性强,巧妙灵活的实现了教材在课堂上的整合。内容富有生活性。这四堂课都围绕:感受美,欣赏美,留住美,展示美,四个方面进行。从课堂上可以看出这四位老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对教学策略,课程标准以及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都做了精细准备,在课堂上一丝不苟。每副图片每个视频都让学生发出内心的赞叹,不由自主的表达出自己的内心:大自然真美。在这四节课中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赵瑞红老师的课,她在让学生做手工的时候对做的好的同学发小蝴蝶做奖励,本以为这只是一个奖励,但在课的最后来时却用这些小蝴蝶让学生把它们贴到自己喜欢的图片上,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发现,赞美能力。在彭老师的课上也有一个亮点,彭老师当堂给学生拍照,留下他们制作时的美丽瞬间,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拍照可以留住美。孙老师和靳老师都用了变魔术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图片粘贴可以留住大自然的美。生动形象直观。

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相对比而言不是很好讲,毕竟学生才刚刚入学两个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是很难掌控的。然而这些讲课的老师在课堂的掌控上表现的非常得心应手。不是自己的孩子,但他们用自己方式,让孩子们开心的走进课堂,快乐的上课,满载而归。

我其实和一年级的学生一样刚刚入学,现在处于一种懵懂时期,不过这次听了这些老师的课真的让我感触良多,课堂观摩就是学习的盛宴。

二、评课收获

初登讲台的我,虽说对这些优秀教师的课有很多感慨,但还是外行人看热闹的感觉。特别在评课上,从没有去评过课,真是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在我周围老师,教研员的帮助下,现在知道了该从哪些方面去评一堂课。评一节课首先要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老师是否是按教学目标来进行和的,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等;然后看本节课的设计,在设计方面有哪些亮点:第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处理,比如低年级的学生要特备注意习惯的养成等;最后就是对老师素质的整体评价。听完一些教师的评课我发现我在听课时候的遗漏。我在听课方面还需要进步,有重点,有方向的去听,记录要有针对性。

三、徐科长讲话 研讨会最后徐科长对这些老师做了一个整体评价。首先说了他们的优势:教材挖掘细致,有创意;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达成度高;教学层次清晰,有梯度;教学活动多样,效果好;教学事件真实,重生活。接着对他们提了两个建议:要进一步细化教材,精细教学环节;在最大化教学效益上下工夫。

由于这两堂课是不同的专题,徐科长在关于专题研究上专门做了讲述。

1、在研究课标中立体课题。品德与生活总共有四个专题,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人有爱心的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还要注意在不同专题上要采用不同的教法。比如在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教法要求有整体体验。在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中,要通过动手动脑探究完成等。

2、在研究教材中精细专题。首先要细,认真研究教参,从大局把握。其次,从小处着手,认真研究教材。最后在了解学生中落实专题。

总之,本次通过听课,评课,徐科长的讲话,让我受益匪浅,我的学习才刚刚开始,学习的机会还有很多。我会像本次学习一样,积极参加,认真学习,虚心请教,反省反思,争取每一次的学习有每一次收获。对刚刚踏入教师队伍的我来说,就是一个懵懂的少年,但又肩负着培养祖国花朵的重任,所以我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水平,通过外出学习不断地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大脑储存,扩展自己的思维,通过实践探索,自我反思,不断地积累经验,完善自我,让自己更强,更自信,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学生。

第四篇: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模式

“两段四步八环”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模式

两段是指把每一课分成两大阶段,即第一阶段为自主学习,第二阶段为课上展示交流。这是根据市教研室的要求:按每一大课准备,采取大预习,大展示的精神来确定的每一课的上法。(突出了自主学习和展示交流。)

四步是指每一课可以按照四个基本的步骤来上,分别为: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达标检测、总结提升。

八环是指每一课要按照八个基本的环节来组织,分别是:

自主学习(收集整理、组内交流)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检测(课内巩固、知识检测)总结提升(系统梳理、总结提升)

1、自主学习(收集整理、组内交流)。

根据学案的要求,利用课下时间,通过参观、采访、调查、阅读、上网查询等方式,收集一些资料,并自主整理收集到的资料,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探究,旨在锻炼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和合作共享态度。

2、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组织各小组在班内展示交流,交流的方式要发挥好小组的作用,根据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可以采用游戏、模拟表演、讲故事、小制作等方式在班内交流,在展示中对于一些学生说不完整、或疑惑之处等,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解决,尽量发挥小组的作用,教师也要适时适当地进行点拨,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达到解决解决问题的目的。

3、达标检测(课内巩固、知识检测)。

先对一些基本知识进行巩固,然后针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进行检测,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4、总结提升(系统梳理、总结提升)。

对学习的知识进行简单梳理,科学评价,再次明理,升华学生的情感。

第五篇:品社论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中心小学

望西建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数学教学质量,已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但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还不多见。本人接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已有年余,所任教班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有很大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现就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源于现实生活,注重学生体验。

小学生品德的形成,主要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学会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领悟生活,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他们健康、向上、积极的人格发展。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引领学生走进社会,探索实践。

在品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去勇于探索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其实,在这些方面,品社教材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活动。如教学《长江两岸是家乡》中的《高峡出平湖》时,我就向学校领导打报告,充分利用学校与三峡大坝毗邻而居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将学生带至三峡大坝、坛子岭,让学生在观察与倾听中确实感受三峡工程的宏伟气势,知道了三峡工程具有通航、防洪蓄水、发电和补水的四大作用。深入了解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体验三峡建设者的艰辛劳动,感知科学技术在三峡工程建设中的巨大作用,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爱学习、爱科学的巨大热情和作为一个三峡人的幸福感、自豪感。这样的课外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有效性,是教室内的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小学生道德的形成,源于儿童社会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道德,也没有与社会脱离了的生活。小学生品德的形成取决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

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要加强小组合作,注重讨论交流。在教学中,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展示汇报各个环节是提高品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自主学习”要有自学指导或自学提纲,自学指导或自学提纲具有自学指导作用。它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等等。

“小组合作”重在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男女搭配、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明确小组组员分工。一般情况下四人小组应有四个角色:小组长、记录人、汇报人、评价人。组内角色分工还要经常轮换,互相补位,以使每个小组成员能够担任多种角色,既能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能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的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讨论交流”是品社教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的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在交流中提高表达能力。

“展示汇报”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交流的情况,把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在班上进行展示汇报。展示汇报方式可多样。如语言陈述、操作演示、板书演示、课本剧表演、小白板展示、多媒体演示等。

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要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

在近两年的品社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三活”。即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教学途径多样灵活。

师生关系平等鲜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学生称老师为“恩师”,把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老师誉为“良师益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师生关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它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师生关系紧张的案例并不鲜见。尤其被教师们称着“小学科”《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更是如此。

创设活动,使活动形式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等,在教学中,我创设活动时,是从这几方面着手进行的:1.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活动形式;2.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活动形式;3.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活动形式。

训练习惯,使活动具有有效性。在教学中,大量活动的使用,对学生的要求首先就在于行为习惯的训练上。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口的广阔空间,为他们施展才能提供了机会,如果不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训练,也许合作学习就变成自顾自的述说、表演。在学生探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不仅要听老师的讲解,更要学会听取同学的意见,从中找到与自己的想法一致与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比较,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弥补同学的不足,同时也完善自己的想法。按这样的要求开展活动,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总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它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的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品德与社会》又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程。教师应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进取精神,这才是本课程的真正目的所在。

我们应该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不断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有效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载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及方法是什么?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及方法是什么?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品社论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明德小学 樊小华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数学教学质量,已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但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还不......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课稿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课稿 桃坝小学 廖道鹏 我在教研组的安排下,有幸听了本校李老师作了数节品德课,收获多多,具体情况如下: 感受: 1.课程标准深入教师之心。从这几节课上,能够......

    2013年临沂市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

    2013年临沂市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 11月4日至6日,我有幸在魅力沂水参加了临沂市2013年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研讨会。我深感身上责任重大,于是听的格外仔细......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案

    爸爸妈妈不在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培养学生敬爱长辈,主动做家务,生活中遇到问题要积极动脑思考,分辨是非,礼貌待客,举止文明等良好习惯。 过程方法 1、初步懂得爸爸妈妈不在家时......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 教材分析:教材主要以儿童生活的空间线索安排活动主题,形成灵活、有序发展的主题序列。在教育活动目标与内容的分布上考虑综......

    小学品德与生活(5篇)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东冶联校古河完小陈鲜丽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首先,《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案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案:《春游去哪里》 教学内容 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春游去哪里》。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跟随家长去旅游,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