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评估调整与备选方案
评估调整与备选方案
在现代职业规划领域中,变化是永恒的主题,大到国家政策的调整、完善,小到一个组织领导人的更替、组织制度的调整,产品的更新换代,乃至个人家庭的变化等等都会影响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以及生涯规划的执行过程。因此,要想赶上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就要时时注意个人的状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审视自我,不断的调整自我。不断的修正职业生涯的策略和目标,以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切实可行。因此,我结合自己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实际情况,对职业规划的内容进行了评估分析和作出相应的调整。
1.评估的内容:
(1)职业目标评估:项目经理-----预算工程师或自己创业
(2)职业路径评估:施工员、预算员、工程师、项目经理助理、项目经理-----预算员、预算工程师、助理,项目经理
(3)实施策略评估:学习、创业、就再业并学习-------学习、再学习、就业、创业
(4)其他因素评估:施工员(独身),就业(积累)--------项目经理(家庭),创业(团
队)
2.评估方法:
(1)对在校期间的规划完成情况以学校所组织的考试和考察结果为准。
(2)毕业后的目标完成情况以目标时间内是否完成为准。但因为社会的复杂性,所以允
许有一年左右的波动期。
(3)争取执业资格证方面达到目标时间是否考取为准。
3. 评估时间:小蜗认为毕业后五年内,一年评估一次是有必要的。在此期间,充分认识自我并随时调整进度和计划,为日后更好地生活与就业打下基础。
4.备选方案:
(1)在校期间的方案与主方案所规划的一致。
(2)毕业后可向预算员方向发展。
(3)职业通路:施工员——预算员——预算工程师——高级咨询师
5.规划调整原则:
(1)尊重个性和风格;(2)实施多元选择;(3)综合分析与评估;(4)以长远职业发展为出发点;(5)考虑家庭与家人的变化;(6)找到个人兴趣与工作的结合点。
第二篇:《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本书是美国著名的公共政策研究专家约翰·金登教授的享有盛誉的学术专著之一,也是该领域的权威教材之一。本书秉金登教授的一贯研究风格,借助其高超的调查和写作技巧,在政治学界独树一帜。他在本书中系统地分析了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即问题的提出、备选方案的产生和议程的建立等,并指出议程建立的重要性。本书对公共政策领域的教学、研究和实践都曾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公共政策的过程:(1)议程的建立;(2)备选方案的阐明;(3)阐明的备选方案之间做出一个权威性的选择;(4)决策的执行。主要探讨的是前两个过程:
1、议程的建立:把可能被视为引起了他们关注的那组主题的范围缩小至他们实际上的确关注的那个主题编目上,即参与者为什么处理一些问题而忽视其他问题。
2、备选方案的阐明:从范围上把一大批可能的备选方案缩小到实际上要从其中进行选择的那一批备选方案上,即为什么某些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很受重视而其他的备选方案则被忽视。
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
1、参与者:揭示了谁影响议程以及他们为什么影响议程。
2、过程:这些参与者影响议程和备选方案的过程。设想了三条过程溪流:问题溪流、政策溪流以及政治溪流。需要强调两点:①每一种参与者大体上都可能参与每一种过程。例如,政策不是分析人员的专有领地,政治也不是政治家的专有领地。尽管如此,参与者实际上通常在一定程度上都专注于一个过程或另一个过程。例如,学者更多参与的是政策形成过程而不是政治过程;而政党则更多的是参与政治过程而不是参与起草具体的政策建议过程。②参与者与过程各自都可能充当一种促进因素或者约束因素。作为一种促进因素,这些参与者或过程把某一主题提到议程上的更高位置,或者促使某一备选方案得到更为积极的考虑。例如,一位总统或国会委员会主席就可以决定使某一主题显得突出。或者说,一个问题之所以很突出,其原因在于发生了一场灾难或某一众所周知的指标发生了变化。作为一种约束因素,这些参与者或过程可以阻抑对某一主题或备选方案的重视。例如,压力集团对某一项目强有力的反对就可以使该项目在优先考虑的项目编目上地位下降甚或被驱逐出议程。再比如,当行政当局强调自己优先考虑的项目时,它就会限制人们关注其他主题的能力。对某一项目预算成本的担心也可以使该项目几乎不可能受到关注。
二、参与者的作用
讨论证实哪些参与者重要,哪些参与者被认为重要但结果却证明并不重要,以及参与者相互关联的方式和他们与议程建立过程的关联方式。主要通过三个问题来讨论:(1)每一种参与者的重要性;(2)每一种参与者发挥重要作用的方式;(3)每一种参与者可以获得的资源。
1、主要对议程建立起作用的参与者
(1)总统
非常重要,不仅能够单独建立行政部门人员的议程,而且还能够单独建立国会及政府外部人员的议程。能支配甚至决定政策议程,但却不能支配那些经过认真思考的备选方案,而且他也不能决定最后的结果。资源:①一套制度资源,其中包括否决权以及雇佣和解雇的特权。②组织上的资源,相对于国会,行政部门是一种更加一元的决策实体。③对公众注意力的控制权,因为公众注意力可以转
化成为一种压力来迫使其他的官员采纳总统的议程。④党派因素。当国会也受自己政党控制时总统对议程的推动就更少受限制。
(2)政治任命官
人们常常认为政治任命官成了其机构的俘虏,或者说,那些职业文官有办法弱化其被任命的上司的权威。但实际上,在本项研究中的访谈中发现他们属于经常被提及的角色。他们对议程的建立作用的本质:不是产生问题而是抬高问题。而且他们也从其与白宫的互动中得出他们所要优先考虑的事项,这样尽量就与总统不产生分歧。任职的非永久性使得他们有迅速行动的诱因。
(3)重要的国会议员:
他们的地位仅次于行政当局,并且远远比行政当局的任何单个组成部分的地位靠前。既影响议程的建立又对备选方案有某种控制能力。但他们主要是重要的议程建立者:①合法权威:国内政策领域的重大变革通常需要新的立法;②公开性:议员举行听证会、提出议案、发表演讲,这些都可以被新闻媒体在显著地位置加以报道,并可能会被有效地传递给其他参与者。③混合的信息:混合了实体因素和政治因素、混合了学术界的信息和压力集团的信息、混合了官僚和选民;④长期供职。
(4)媒体:
充当一种沟通角色,对公共舆论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参与者。常常被描绘成为有力的议程建立者,但本研究却发现不是这样。媒体的曝光等等往往不被视为真正重要的问题,更像是一些短期的麻烦事;媒体不是对议程产生独立的影响,而是报道政府中正在发生地事情。
(5)与选举有关的角色:
重要性处于中等,但对政府的政策议程仍然具有重大的间接影响。竞选活动的诺言、政党的宣言,对政府议程有重要影响:这个竞选者、政党的选举联盟的某个重要角色记住了这种承诺并且试图使他们兑现这种许诺。
2、主要对备选方案的阐明起主要作用的参与者
(1)学术专家:
重要性仅次于利益集团的一组非政府角色。对备选方案的影响要大于其对政府议程的影响。短期影响:政府中的政策制定者在学者的分析和建议与他们已经关注的问题直接相关时最听学者的话。长期影响:学术工作对思想的一般趋势有影响,这些思想反过来又会影响政策制定者的思想。
(2)职业官僚:
议程建立方面,行政部门的自上而下的模式惊人的准确,总统总能够支配他的政治任命官,政治任命官又能够支配职业文官,所以职业文官对议程建立方面的作用甚小,他们都是在执行一些现存的政策项目,而不是在集中精力于新的议程项目。他们对备选方案的阐明具有更多的影响。资源:①长期供职;②专长和经验;③他们与国会和利益集团成员的一套关系。
(3)国会办事人员:
由于他们自己容易接近一些重要的国会议员,能够集中自己的所有精力于特定的问题并且横跨政治和技术这两个领域,所以他们能够对重要人士关注的备选方案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他们所做的所有事情都不得超出雇用和能够雇用他们的议员所确定的范围。
还有未列进表中的利益集团:对议程建立的作用:有许多都不是积极促进活动,相反倒是一些消极的阻碍活动。他们常常试图保留它们目前正享有的特权和
利益,因而阻碍他们认为将会减少其利益的创新思想。对备选方案的影响:将自己的备选方案依附在一些别人可能已经使其地位显著地议程项目上。
这是我们按照参与人员主要对哪一个过程起作用来划分并阐述的,书本的安排是按照政府参与角色(总统、高级任命官、重要的国会议员、与选举有关的角色、职业官僚、国会办事人员)和非政府参与角色(利益集团、学术专家、媒体),在第2章和第3章分别阐述的。
三、过程
思想可以来自任何地方,可以来自每一个参与者,我们需要认识的关键不是思想的起源,即思想来自哪一个参与者,而是关注:所有因素是如何综合使得问题成为问题,从而进入议程的,即我们关注这样的一个过程。
1、问题溪流过程对议程建立的作用
问题溪流主要研究问题如何引起人们的关注、问题的界定、问题为什么消失等。其对议程建立有很重要的作用:
①如果某一给定的政策建议或主题与某一重要的问题联系在一起,那么它被提上议程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地提高。②一旦某一特定的问题被界定为紧迫的,那么完整的解决办法就要比其他的解决办法更受欢迎,而且,有些备选方案很突出,而其他的备选方案则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2、政治溪流过程对议程建立的作用
①国民情绪:对于适合国民情绪的项目有促进作用,对一些不适应国民情绪的项目则妨碍其受到关注。
②有组织的政治力量:有组织的力量之间的平衡对变革有妨碍作用,因为目前项目的受益者总是力图保护自己当前的利益。
③政府溪流中的政府:在政府中,人事调整对议程具有重大的影响。①担任权威职务上的人员改变他们优先考虑的项目并提出新的议程项目;②这些职位上的人事发生了变动,从而因为人事的调整而使一些优先考虑的新项目进入议程之中。
管理权限问题:行政机构和国会委员会都要求占地盘——①地盘之争妨碍了政府采取行动的可能性;②地盘的争夺常常实际上促进一个项目被提上议程,为了荣誉相互争夺某个他们感到将会受欢迎的动议;③许多潜在的议程项目之所以从来就没有成为某一给定政策制定者所关注的主题,主要是因为它们属于别人的权限范围。
3、政策溪流过程对备选方案阐明的作用
软化:政策企业家不仅试图软化常常趋向于受惯性约束并且会抵制重大变革的政策共同体而且还试图软化更加广泛的公众,使公众习惯于新的思想并且逐渐接受他们的政策建议。属于预备工作,如果没有这样的预备工作,即使在有利时机提出的一个政策建议也可能会没有人理睬。许多好的政策建议之所以没有人理睬,其原因在于它们在普通公众、专业化的公众或政策共同体尚未来得及准备听之前就出现了。
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过程:有些思想得到了阐明,从软化过程中幸存下来,并且基本上符合专业人员据以评估政策建议的标准。出现了一些比原政策建议更符合目的的组合,所讨论的备选方案目录缩小了,而且一些思想已经成为有待于认真思考的主要候选方案。
四、总结:
以上两个方面的阐述都渗透着我们所运用的一个模型——垃圾桶模型。垃圾筒模型的基础是马奇教授对组织行为的观察,他发现,在企业中工作的人们容易对某些行为模式产生偏好。这些模式成为他们个人选择问题的解决方法时宠爱有加的“宝贝儿”。作为结论,模型指出:不管问题发生在何时何地,人们都会以此为机会,来实施他们早已选定的解决方法。这会影响到决策的制定过程和最终结果。
该模型的另一特色,是将企业看作由一系列竞争性对策构成的集合体,随时等待着问题的出现。因此,在垃圾筒模型下,决策可视为问题、对策和决策者的选择三者的某一特定组合。从这个意义上,最终决策只不过是发生在垃圾筒内的淘金过程的副产品而已。
1、垃圾桶模型-特征
(1)目标模糊(problematicpreferences)
就该项特征整个组织本身所要追求的目标并不具体清楚,对各种施政目标的优先级也不明确,此意味着组织对各种施政目标的优先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视必要情况随时加以调整的。通常当一个组织发展到具有相当规模时,伴随而来的就是组织愈变愈复杂,它同时也会追求许多不同的目标,这些目标又可分成多项的次目标。当企图再将这些次目标加以具体化陈述时,则常会出现目标之间矛盾不一的情况。正如前面说过,组织目标是模糊的,施政目标的优先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挪动的。
(2)手段或方法的不确定(uncleartechnology)
第二项特征是对如何达成目标的手段或方法并不清楚。这种组织的成员通常只知道与本身职责相关的业务,对整个组织的运作充其量只有一些很基本和粗浅的认识。成员需要去尝试错误,从经验中去学习,甚至要在面对危机时摸索和思考解决的办法。本文指出该种组织是一个松散的结构,有时甚至是先决定了要做什么事或是有了行动(action),然后再去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以及做这件事的目标是什么,而不尽然像理性决策模式所主张的依逻辑思考的决策步骤以解决问题。
(3)流动性参与(fluidparticipation)
第三个特征是在政策形成的过程中,参与决策人员具有相当程度的的流动性,也就是说参与决策者可能前后完全不同,故同样的议题由于不同的人员出席讨论,结论也可能与原先规划完全不同。这种流动性参与以民主国家法案制定需经过国会审议为例:如以美国联邦政府来说,预算或是法案的制订不是行政部门所能全程主导、掌控或垄断。国会议员有可能在立法过程中,对法案加以修正或是杯葛,舆论、利益团体、或是游说团体也都会试图在政府决策的过程中施加影响力。
2、垃圾桶模型-四股力量
(1)问题(StreamofProblems)
决策本来就是企图解决问题,垃圾桶管理决策组织“问题”林林总总,有大有小。每一问题由下列三项来描述,分别为:进入时间,即问题浮现的时点;解决问题所需的能量;通路结构,即一些能触及到问题的选择。
(2)解决的方案的速度(RateofFlowofSolutions)
有了问题并不表示就有解决的方案,当问题与选择(决策的机会)配合时,会有解决方案流产生,而流动速率是指系统内产生解决方案的速率。如目前失业问题,显示我们的劳资双方与国家经济甚至教育体系都有有问题,但我们尚无较佳的解决方案。再则,很多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的问题,也不是有了方案就真的能解决问题。大学多元入学方案是一套解决方案,企图解决现行大学联招的一些问题,但是不是真的能解决大学联招现存的问题,会不会衍生出新的问题,则尚待观察。
(3)决策参与者(StreamfromParticipants)
决策参与者的重要性,前面已有提及。要注意的是,决策参与者不必然是一群在某时某地开会和参与讨论的人员或官员,有可能学术界、舆论界、民间团体、乃至一般老百姓,也加入某一政策的争辩且企图影响最后的决策。而决策参与者共识的建立,也是决策能否订定的关键之一。
(4)决策的机会(ChoiceOpportunitiesStream)
最后的一股力量是决策的机会,组织的决策时机,JohnKingdon(1984:P212)称之为政策之窗(policywindow)。政策的决定,要等待恰当的时机。政策之窗一开,机会一来,打铁趁热,决策就可定案。如果机会一失,代表政策之窗关闭,则需等待下一次机会的出现。
这四股力量(主流)很像四道河水,有时候各自流动,互不相干,有时又会形成交集。换句话说,什麽问题会浮上檯面,成为热门的议题,然后定下一个决策来试图解决(只能说是试图解决,因为,有时候问题是解决了,有时候问题并没有解决,有时候则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又衍生出另外一些问题),就看这四种力量的消长和互动。
在垃圾桶上安装感应式录音机,丢垃圾进去播出一则故事或笑话,效果远比那些惩罚手段好得多,既省钱,又不会让人们感到厌恶。同样,要解决员工在工作期间偷懒的问题,用监管和处罚的手段实际上也是很难奏效的,因为员工的工作成效主要还是要靠其用心努力。员工偷懒,是故意偷懒还是忙里偷闲?是员工自身的原因还是公司管理出了问题?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在处理员工偷懒问题上,加强沟通很重要。须注意的是,让员工超时且拘束地工作,已是不合时宜的管理方法;给员工多点理解、关心和体谅,会有助于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三篇:第二讲问题、议程与备选方案
第二讲 问题、议程与备选方案
一、公共政策问题
为什么决策者所关注的是这件事情而非另外一件事情?我曾经看到一些这样的情景:当部长应该处理的是一些真正重要的问题时,他却一直在应付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我一直都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一位美国联邦政府的高级行政人员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引出
1、指标
问题通常并不是通过某种政治压力或对人的认识的重视而引起政策决策者的关注的,引起关注的原因常常在于某些指标表明问题的存在。指标有许多种类,主要是政府或非政府机构都可以对各种活动和事件进行常规性的监控,并得到相应的数据。
决策者常常以两种方式来利用这些指标:一是评估问题的重要性,二是发觉问题的变化。
2、焦点事件、危机与符号
问题通常并不是因为这些指标而自明的,它们需要一些推动力来引起政府内部及其周围人们的关注。这一些推动力有的时候由像开始引起人们关注这个问题的一次危机、一种变得流行的符号或政策制定者的个人经历这样的一个焦点事件所提供的。
当一个问题达到危机的份上,它就变成了紧要的问题。直到出现危机之前,它只是许多问题中的一个问题。政府的政策一直都是并且永远都是危机的一个函数。整个立法过程都是在扑灭丛林大火,而不是建立一个好的消防部门。
——一位美国运输部门管理者的观点
危机、灾害、符号以及其他的焦点事件的影响:第一,它们可以强化对某一问题的某种预先存在的知觉,使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已经被忘记的问题上。第二,一次灾害或危机可以充当预警。如果后来的考虑真的证实了过去曾有一种需要关注的普遍状况,那么某种可能被视为问题的事情会引起人们的关注。第三,这些焦点事件可以与其他类似的事件配合起来影响政策问题的界定。如果就一次桥梁坍塌、一次空难、一家铁路公司破产尚不足以使人们意识到某一普遍问题地话,那么这些事件次数紧挨着一起发生则可能会使人们意识到某一普遍问题的存在。
3、反馈
反馈是政府官员收集信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反馈可以是正式的渠道,如各种统计报表、计划总结、评估报告,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如通过个人经历、特别渠道,或者个人经验。
4、问题的消失
为什么有些问题会从议程的显著地位上掉下来?原因在于:第一,政府认为他们已经解决过这个问题,便不再关注类似的问题。它并不关注问题是不是得到彻底解决,而是只需要了解有没有见过,如果见过并解决过,便不会引起政府的注意。第二,问题的强度变弱或范围减少,就会削弱对议程的影响力。第三,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也会消失,因为政府官员是有任期的,他们关注的焦点是相对有时效性的,如果问题不能解决,或者需要很长时间,这个问题就会慢慢被搁置。
(二)公共政策问题界定
1、状况与问题
状况和问题是有区别的,正如一位院外活动的说客所言:“如果你一支手上只有四个手指,那不是一个问题,那是一种状况。”当我们开始相信我们应该就一些状况而采取某种行动时,这些状况就可以被界定为问题。问题界定有很多利害关系,取决于问题是如何界定的。汽车公司把市场份额的问题界定为不公平的外来竞争和抑制性的政府规则,如果政府同意这个问题界定,就必须调整相关政策。但汽车公司市场份额的减少可能与产品质量下降、不恰当的公司决策等问题有关,如果这样界定问题,处理问题的责任就应该在汽车公司身上而不是政府。因此,问题界定和在问题界定上的斗争具有一些重要的后果。
2、价值观
一个人带入某一观察中的价值观在问题界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观察的状况与一个人对某一理想状态的知觉之间的不相配就变成了问题。
例如,那些相信利用政府来处理贫困问题的人们会把穷人的存在界定为一个问题,而那些不相信利用政府来处理贫困问题的人则会把穷人的存在界定为一种状况,并认为解决它不是一个“适合于政府采取行动的”问题。
3、对比
问题有时与对比有关。某些人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而没有受到这种照顾,这一事实就会因为这种有关的对比而被视为一个问题。
4、分类
问题与所归于的类型有很大的影响。如残疾人的运输工具问题,他们要求改装公交系统、地铁系统,主要是添置设备等以方便残疾人使用。对于这个问题,如果将之视为一个公民权利问题,则这些公交系统需要改进,因为残疾人人同等享受公交的权利。但如果将这视为一个交通问题,则没有必要改进,只需要采取其他一些适当的解决办法。
另如,船驳对船闸、码头和航道的使用需不需要交费?如果水路只是水资源地话,可能对它的政策可能就是如同灌溉或开垦一样,但如果水路是运输通道,则它是否会如同机场、道路、铁路那样要交纳一定的费用呢。
5、其他因素
与问题的解决无关的一些考虑也常常促使政府采取行动。政治家们常常找办法使自己出名。官僚们常常提出一些旨在有助于他们保住饭碗或扩大地盘的创新举措。流行价值观的变化也往往导致新的问题界定。仅利益集团的压力或偏好的其他表达方式就可以使问题赢得显著地位,而这与某一正在被解决的问题无关。
二、公共政策议程
1、政治溪流
独立于问题溪流和政策溪流而流淌的是政治溪流,它由诸如公众情绪,压力集团间的竞争、选举结果、政党力量格局、意识形态的强度以及政府的变更等因素构成。政治溪流中的这些发展对于议程具有强大的影响,因为新的议程项目变得重要,而其他项目在一个更为有利的时机之前一直都被束之高阁。
2、国民情绪或公共舆论
在一个国家里有大批的民众正沿着某些共同的路线思考,这种国民情绪以明显的方式经常发生变化,而且国民情绪或者公共舆论的这些变化对政策议程和政策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政府参与者对国民情绪的意识不仅可以用来促进一些项目被提上他们的政策议程,而且也可以用来抑制其他项目上升到议程的重要位置。
3、有组织的政治力量
它也可以指利益集团压力、政治动员以及政治精英行为 等。
至关重要的是要对有组织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共识与冲突有所认识。如果有组织的力量之间达成共识,将为政策确立提供强大的动力。如果有组织的力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冲突的话,那么支持与反对某一给定的政策建议或项目显著地出现在议程上的力量平衡被打破。支持与反对之间的均势不利于某一给定的政策建议,它表明了试图推进那种想法将会付出的代价。
在许多时候,有组织的力量之间的平衡可以减缓变化的进程。具有必备资源的重要利益群体通常不仅能够阻碍不合他们胃口的政策建议通过,而且甚至还可以阻止该政策建议受到重视。政府惯性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一个有利于现行项目的委托-受托方几乎不可避免会发展起来。一个政府项目一旦确立,从中受益的委托-受托方就会组织成强大的利益集团群,其目的在于保护他们从中获利的项目。这个委托-受托方不仅会抵御对项目的攻击,而且还会使可能改变项目的政策建议很难受到重视。
然而,对变革的对抗有时是可以被战胜的。国民情绪的变化、政府的变更以及由选举结果所导致的权力格局变动都足以战胜有组织的反对,并且足以规定政治溪流倾向于变革。在其他情况下,有组织的利益集团群自身也会发生变化。
4、政治溪流中的政府
政府行政当局发生了变化,就会随之带来政策议程的显著变化。
(1)关键人事的调整。人事的调整不仅产生新的议程项目,而且还会使另外一些在别的时间可能被认为值得考虑的项目得不到重视。
(2)管理权限问题。一般来说,宪法、法令以及规章的一个主要影响就是确立管理权限。行政机构和立法机关等都要求有权力,他们的职位受其权限的影响,议程的建立受权力争夺战的影响。有些项目之所以被忽视,是因为它们被权限的划界“划掉了”。
5、政治溪流中共识的建立
政治溪流中的共识是通过讨价还价来控制的。在政治溪流中,联盟是通过妥协以换取联盟的支持而建立的,或者是随着实际的联盟成员或潜在的联盟成员的讨价还价而建立的。一个人之所以加入联盟,其原因并不是在于他完全被说服相信那个行动步骤的好处,而是因为他害怕不加入联盟就会得不到加入联盟所带来的利益。政治溪流对于议程状态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该系统中所有的重要角色,不仅仅是政治家,都要判断政治溪流中各种力量的平衡是否有利于行动。他们还要判断普通公众是否会默认在精英层面上所追求的方向。
三、公共政策备选方案
我把议案草稿拿给参议员——我那时是一个很热心的年轻人,而且我们都爱开玩笑。大约过了20分钟,他暗示我该走了。我对他说:“但是,参议员先生,难道您不想就些向我提出任何问题吗?难道您不想讨论一下政策含义或别的什么事情吗?”“不想,”他说,“我明天才会提出这个议案。”“但是,参议员,”我说,“难道您连看都不会看一下这个议案吗?”“对,我现在不会看的,”他说,“我明天才会提出这个议案。”然后他又说:“我告诉您,尽管我们明天会提出这个议案,但是它的产生将需要20到25年。如果真的需要那么长的时间,那么我现在看它就没有太多的意义,不是吗?”
——一位政策参与者
1、政策共同体
政策共同体由某一特定政策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这些特定的政策领域如卫生领域、住房领域、环境保
护领域、司法审判领域。在这其中的任何一个领域,专业人员都分散在政府内外。他们中的有些人在国会的一些委员会供职,或者在诸如国会预算局或技术评估局这样的国会办事机构供职;另一些人则工作在市中心,在像规划与评估办公室和预算办公室这样的地方工作;还有一些人是学者、咨询顾问人员或利益集团的分析人员。但是,他们都关注某一个领域的政策问题。他们彼此之间还相互作用。它们各自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彼此不相互依赖。
2、政策倡议家
有的人希望看到自己的政策建议得到重视,或希望看到自己的备选方案成为最终选定的那组政策方案,他们力图向该政策共同体中的其他人推销自己的思想,这些人往往是政策倡议者。
他们既可能在政府内部或政府外部,也可能在选举产生的职位上或在被任命的职位上,还可能在利益集团或研究组织中。但是他们的明显特征犹如一个工商企业家一样:怀着未来会有所回报的希望而愿意投人自己的资源—时间、精力、声誉,而且有时还愿意投入资金。他们所得到的回报形式可能表现为他们所赞成的政策,因参与而产生的满足感,甚或个人职业安全感的增强或职位的提升。
3、软化
政策倡议家试图软化的对象:普通公众、某一特殊问题所特有的一种更为专业化的公众、政策共同体本身。
软化活动在一个政策建议受到重视之前是必要的。许多好的政策建议之所以没有被人理睬,其原因就在于它们在普通公众、专业化的公众或政策共同体未来得及准备听之前就出现了。最终,尽管这样的政策建议可能会再受到关注,但是那需要一段为之铺平道路的准备期。
政策倡议家可以运用许多不同的软化手段:提出一个议案、举行听证会、发表演讲、发表研究成果、报告以及其他的论文。
虽然有些软化活动很专门化,但是有些软化活动的目标则在于很普通的听众,而且这些软化活动是通过大众传媒进行的。软化活动有时包括飘放一些试探舆论的想法。如一位官僚通过将一段文字塞进领导的演讲中来对某一思想进行试验,以便了解所产生的反应。或者说,一位官员之所以提出一个议案,不是因为该议案那一年将会通过,而是因为他要检验一下“水深”并且测量对某一思想的接受状况。
4、得以留存的公共政策建议的条件
(1)技术可行性
仅仅注意拟订一个实际政策建议的所有技术细节就需要许多时间。这项工作有大量的细节。设计一个原则性的报告或一个总的建议是一回事,而实际拟订一个真正详细的政策建议所需要的所有技术性工作则是另一回事。
——一位政策分析者
(2)价值可接受性
在政策共同体中幸存下来的政策建议往往都符合那些专业人员的价值观。
5、有效备选方案的重要性
就政府议程和政策议程来说,仅有问题还不够,即便是有一个很紧迫的问题也不够,一般还要有一个行得通、已经被软化过、已经拟定的解决办法。
政府议程包括政府内部及其周围的人们正在给予认真关注的主题。而决策议程则只包括那些正在进入某种权威性决策状悉的主题。
可以获得一个可行的备选方案并不是在一项议程上具有很高地位的充分条件,因为许多好的政策建议常常会在决策系统周围“游荡”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如果一个问题被附上了解决办法,那么它被提上政府议程和决策议程的可能性就会显著增加。
四、政策之窗与溪流结合当你为某种事物进行游说的时候,你必须做的事情就是把你的联盟组织起来,你必须开足马力,必须把你的政治力量协调好,然后坐在那儿等待有利的事件。
——一个利益集团的分析人员
1、政策之窗的含义
政策窗口也就是根据给定的动议而采取行动的机会,它们并不经常打开,呈现并且只敞开很短暂的时间。如果参与者不能利用或者没有利用这些机会的话,就必须等待时机,直到下一次机会的降临。
一扇政策之窗的打开常常可以确立该队列中的先后次序。参与者之所以把一些项目置于其他项目之前,其基本原因在于他们相信这些政策建议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没有敞开政策之窗的指望,参与者就会松懈下来。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时间、政治资本、精力以及其他资源投入不可能有所收获的努力之中。许多潜在的项目之所以从来没有被提上议程,是因为它们的倡导者断定他们不值得去为之而做出努力。
2、政策之窗开启或关闭的原因
议程更多地受问题溪流和政治溪流的影响,而备选方案则更多地受政策溪流的影响。从根本上来看,一扇政策之窗之所以敞开,其原因在于政治溪流的变化(如行政当局的变更、国民情绪的变化);或者说,政策之窗之所以敞开,其原因在于一个新的问题引起了政府官员及其周围人们的关注。行政当局的变更可能是政策溪
流中最明显的政策之窗。
一旦政策之窗打开,它敞开的时间不长。政策之窗关闭的原因有多种:第一,参与者可能觉得他们已经通过决策或者立法把问题处理了。即使他们还没有把问题处理掉,业已采取了某种行动这一事实也会使人们暂时不再谈论那个问题。
第二,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参与者可能没有争取到行动。如果他们没有争取到行动的话,那么他们就不愿意投人更多的时间、精力、政治资本或者其他资源。第三,促使政策之窗打开的事件可能会从舞台上消失。例如,一次危机或者一个焦点事件,它们本质上都是短暂的。人们对一次空难或公路坍塌的激动心情只会持续那么长时间。或者说,导致政策之窗打开的资源可能不会长时间地持续增加。例如,一届新的行政当局只享受了几个月的“蜜月”,它的更替就不可避免,支持率就可能开始下降。第四,如果人事的变动打开了一扇政策之窗的话,那么人事就可能再度发生变化。第五,政策之窗有时之所以关闭,是因为没有可行的备选方案。如果没有可行的备选方案,机会就会失去。
政策之窗敞开的时间短暂,这一点有力地印证了“趁热打铁”这一句古老俗语的真谛。
“我认为,真正重大的步骤总是要么雷厉风行,要么根本就按兵不动。”
如果政策之窗是在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的情况下关闭的,那么它就可能很长时间不会再打开。
政策之窗也存在于参与者的知觉之中。他们可以觉察到它存在或者不存在,他们会对这扇政策之窗在未来出现的可能性做出评估,并且有时会做出错误的评估或者产生错觉。
3、政策之窗的容量
“两者都必须通过同一个委员会,它们必须经过同一个部门,并且必须经过该部门里的同一批人。这些问题有一个管道,而且你一次只能输人这么多。”担任这些重要职位的人们可以获得的时间很有限。在一个行政部门里,一些重大项目必须像经过漏斗一样穿过一个不断缩小的瓶颈的。
当一扇政策之窗敞开的时候,政策倡导者就意识到他们的机会来了,会抢着去利用这种机会,他们纷纷带去自己的政策建议,希望政策被采纳。因此,当一扇窗户真的敞开时,解决办法就会成群结队地涌向窗口,超载似乎必然会发生,因为可以获得的解决办法超过了政策窗口的处理容量。其结果,简单的、容易执行的政策建议被采纳,复杂、需要大量投入资源的政策建议被搁置。
4、对政策议程的争夺及政策之窗能力的扩大
因为政策之窗难得打开,时间又很短暂,因此一旦开启将成为政治家、政策倡议者争相进入的对象,从而对政策议程的争夺成为重要的政治活动。许多潜在的议程项目完全应当受到认真的关注,然而它们实际上在政府的政策议程中并没有上到很重要的位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它们在繁忙的事务中被挤到了一边。政策之窗的能力是变化的和可以调整的,在正当当权者刚执政的时候,政策处理能力会很强。另外,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和管理,可以提高政策受理和处理的能力。
5、可预测的政策之窗与不可预测的政策之窗
有时,政策之窗的打开具有很大的可预测性。各种固定的周期按照一个时间表打开和关闭政策之窗。尽管时间表的精确度有所区别,因而其可预测性也存在着差异,但是许多政策之窗的周期性仍然是显而易见的。有时,政策溪流的汇合在某种程度上是出于偶然。这些溪流的独立发展已经达到了它们各自都同时做好了结合准备的程度。一个问题被认识,一种解决办法可以获得,并且碰巧政治气候适宜,所有这一切都在同一时刻出现。
6、外溢及其力量
出现一扇有利于某一主题的政策之窗常常可以为另一个相同主题的敞开增加可能性。有时,利用某一特定的窗口可以确定一种将会指导某一政策领域内未来决策的原则。在另一些时候,一个先例可以从一个领域“溢入”一个相邻的领域。之所以有外溢的现象存在,是因为政策倡议者可能喜欢捞取创新的名声、政策联盟结构被改变尤其是抵制变革的联盟改变。
第一次成功可以产生极其强大的外溢效应。政策企业家受到鼓舞而转向下一个问题,联盟被转移,从类比和先例中获得的论点也站稳了脚跟。
7、政策之窗与溪流结合问题或者政治本身就可以建构政府议程。然而,如果所有三条溪流—问题溪流、政策溪流以及政治溪流—都汇合在一起的话,那么一个项目进入决策议程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增强,一项公共政策也就此出台。思考题:
1、公共政策的问题是如何被发现和界定的?
2、为什么有的问题成为政策议题,而有的没有?一项公共政策的形成,需要哪些力量的结合?
3、什么是政策之窗?为什么说制定和执行政策要“趁热打铁”?
第四篇:社区活动策划方案备选方案.
社区活动策划方案备选方案
一.社区服务日
1.主题: 送清凉
标题: 清凉社区行 关怀暧人心
骄阳红似火 服务暧家园
贴心送服务 温情暧家园
温馨家园 和谐社区
一言一行总关情,携手共创文明
目的: 迎勤XXXX公司成立十周年,提高物业服务水平, 服务态度,服务品质.赢得业主对我们的认可.将
物业工作再推一个新台阶.并增进业主与物业之间的关系.内容: 在社区内摆放清凉服务台,免费测量血压,免费赠送夏季清凉药品,如防暑药丸等惠民服务.在社区搭
建临时纳凉棚,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休息点和服务.经费: 横幅制作费,药品费用,血压计服务人员费用.2.主题: 整顿社区清洁
标题: 辛苦我一人 服务千万家
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挥手告别陋习,并肩走向文明
美德重在养成,文明贵在行动
目的: 迎勤XXXX公司成立十周年,建设更清洁,更美丽,更舒适的社区.提升服务水平,服务态度,服务品
质.迎得物业对我们服务的认可.并提倡居民自己维护小区内卫生及环境.内容: 在社区里开展清扫清洁整顿活动,打扫社区清洁,花坛建设,污水处理 等.提倡居民自己维护小
区内卫生及环境.经费: 横幅制作费等
3.主题:知识讲座
标题: 夏季防暑小知识
目的: 迎勤XXXX公司成立十周年,贴心送服务.切身关心业主的生活及健康.内容: 防暑小知识讲座.经费:场地和讲师费
4.主题:社区文化宣传栏建设
目的: 迎勤XXXX公司成立十周年,宣传勤诚达成立十周年,并增强社区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在社区文化宣传栏张贴海报等公司相关资料.经费:海报费用
5.主题: 百日安全活动
标题: 让小区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家庭和睦 邻里团结小区和谐
深化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人防技防能力
保平安 促和谐 百日安全日活动
目的: 迎勤XXXX公司成立十周年,全力建设安全,和谐社区,打造百日安全,无事故社区.为居民夏季安全,生活用电用水带去保障.内容:加强管理,加强用电用水等设备的检测及维修,避免事故的发生,创造和谐的社区.经费: 横幅制作费
6.主题: 在社区内提倡环保低碳生活观念
标题: 提高社区的品味从垃圾分类开始
参与垃圾分类,保护地球家园,共创美好世界
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共容呵护绿色家园
清爽地球靠大家, 低碳走进你我他
低碳引领环保时尚,品质生活从我做起。
低碳世博低碳生活 世博离我们不遥远
目的: 迎勤XXXX公司成立十周年, 引导业主将垃圾分类,使用环保购物带等.(有条件的可以免费派发环
保购物袋.)一系列环保活动.内容: 引导业主将垃圾分类,使用环保购物带等.(有条件的可以免费派发环保购物袋.)
经费: 横幅制作费
7.亲子运动会
8.摄影比赛
9.趣味活动(员工和业主可共同参与)
10.免费维修家电
11.消防演习
行政部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四日
第五篇:职业生涯规划评估与调整
职业生涯评估与调整
职业规划:卢梭说过,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激励人们努力奋斗,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目标。经过两年的学习,我们现在面临了一个问题—毕业,意味着我们离开求学知识的殿堂,开始步入社会寻求职业。因此,现在规划好今后的发展目标尤为重要,职业生涯设计是一种人生的设计,也是命运的设计。大一的一年了解专业知识,熟悉环境,明确目标,适应大学生活,大一的目标实现了,拿到了一次国家励志助学金,学院优秀团员,大二应坚持自己的目标,为以后能快速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努力。同时由于自己个方面的事,现在对大一的职业生涯规划做一下评估与调整。
专业技能:经过两年的学习,知识的汲取,各种证书的获得,使我变得成熟与稳重,从企业需要的人才来看,企业需求的有四方面的人才,专家型,技术型,决策型,管理型。从我自身的角度来看,我没有较高的学历。也就代表着我没有较深的理论技术,随着长时间的接触专业,可能会成为一名专家型人才,但是,并不代表我现在是,决策型我们不是公司的高层,也不能成为我们的目标,可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可以朝着那个目标前进,但是我们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与自身的情况。所以我决定在技术性和管理型上发展。而且,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我们不单单面对着我们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因为技术是你在企业的立足之本,还要在你学好自己知识的同时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我们不能确定我们所学的专业就不会在以后的发展中淘汰,现在企业最缺乏的是管理型和营销方面的人才。我们学的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我们面临的是钢厂,钢厂的企业,要的是利润,同时还要节能减排,就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能力,我们才能在企业中更好的发展,所以我在这学期开始报了会计班,想拥有一份除了专业以外的能力。
一、评估的内容 职业目标评估:
1、假如在公司内一直不被其中,一直被排挤,我们刚刚开始工作,好的报酬并不代表今后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和成长空间,我们现在至工作三年的任务不是为了挣钱而去工作我们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只有我们现在又更多的知识我们才能看清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自己的发展目标。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很少和实践相结合,所以,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会更多的实践知识,为我们的以后发展打下基础。然后我将重新选择公司。
2、假如公司在后期福利不好,或者工资水平与其他同等公司差距
悬殊时,我会选择离开公司,寻求新的公司。
3、假如公司倒闭,我会提前选好新的公司做准备,并且随时安排好自己以后的工作方向,至到公司结束运营后再到新的公司面试就职。
职业路径评估:
1、在大学阶段时,假如我发现我并不适合从事焊接工作时,我会选择走轧钢方向的路线,进入钢铁企业工作,并重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2、在工作初期,假如我发现我并不适合从事轧钢工作,我会考虑走管理方面还有会计财务方面发展方向。
3、在工作中期时,假如我发现我并适合从事轧钢工作,争取机会,我会进一步提高自己在轧钢方面的知识,会考虑靠去钢铁方面的研究生。
4、在工作后期是,如果发现我并不适合从事高层技术管理工作,我会选择提前退休,或者到新的公司就职。
实施策略评估:
1、如果短期内工作过于劳累或者压力偏大时,过后我会选择请假,到外地散心修养
2、如果长时间处于过度劳累或者压力过大时,我会选择其他公司。
其他因素评估
1、假如身体出现重大疾病时,我会选择辞职,带调理好身体之后,再度就业。
2、假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如需要大量资金时,我会酌情选择工资较高的工资就职或者是抵押贷款;如需要长时间陪伴家庭时,我会选择辞职,陪伴家庭度过难关。
3、经济状况不足以维持整个家庭的开支时,我会尽量缩减开支,同时寻找第二份职业填补家用。
二、评估的时间
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这要求我要做好职业目标的评估和调整,及时了解情况的变化,通过对实际情况和目标的实现程度分析,做好职业目标的考核,修改和调整,重新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目标,确保可行性,才能完成职业目标的实现。一般情况下,我会一年做一次评估规划,并在年头制定该年具体计划,并逐月修订,将具体计划按照年月周细分,并做好总结工作。积极修正和合核查策略和计划,保证目标有效实施。
在特殊情况下,例如职位变更或者职业变更时期,我会随时评估并进行相应调整,我会酌情缩短规划周期,做到事事有计划。
三、规划调整的原则
1、成功标准
我的成功标准是个人事务、职业生涯、家庭生活的协调发展。只要自己尽心尽力,能力也得到了发挥,每个阶段都有了切实的自我提高,即使目标没有实现(特别是经济目标)我也不会觉得失败,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本身就是一件失败的事情。
2、差距
A.从事钢铁企业的经验和与同事之间的协调配合; B.作为技术人员所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创新能力; C.身体适应能力有差距。D.社交圈太窄。
3、缩小差距的方法 A.教育培训方法
(1)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的时间,为自己补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广泛阅读相关书籍、选修、旁听相关课程、报考技能资格证书等。
(2)充分利用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争取更多的培训机会。B.讨论交流方法
(1)在校期间多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毕业后选择和其中某些人经常进行交流。
(2)在工作中积极与直接上司沟通、加深了解;利用校友众多的优势,参加校友联谊活动,经常和他们接触、交流。C.实践锻炼方法
(1)锻炼自己的注意力,在嘈杂的环境里也能思考问题,正常工作。在大而嘈杂的办公室里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训练。
(2)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生活习惯。每天保证睡眠6-8小时,每周锻炼三次以上。
(3)充分利用自身的工作条件扩大社交圈、重视同学交际圈、重视和每个人的交往,不论身份贵贱和亲疏程度。
系别:
班级:
学号:
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