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能改造王读后感
观全能改造王有感
一个十坪大小的空间能被改造成一个具有强大收纳功能,并且不失时尚感,同时融合了自然气息的全新面貌,日本的设计师总是能用他们惊人的创造力给我们带来一个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因为没能和大家一起看视频,我自己在网上看了两期的节目,12月30日和12月26日。让我感触较深的是12月26日那期。在节目里,埜林家位于京都府京都市,是位于铁路旁五连栋最中间的一家,已经有80年的“高龄”了,具有显著的町式风格。虽然承担着支撑五连栋的作用,但是这座房子却是实实在在的危房,从房屋的骨架,格局和生活方式的安排都暴露出很严重的问题,给这家人的生活带来不小的危险威胁并且很不方便。他们想接外婆一起住,但是这样破陋的房子实在不允许他们梦想的实现。设计师坂田基祯在京町家土生土长,他熟悉这种町家式的建筑,他认为这种风格的建筑最大的特点是不隔绝大自然,和现代建筑有很大区别,也是一个最大的优点。但是他的改造不仅仅局限在这点。他最令人赞叹的地方是在埜林家无法改变房屋骨架结构的情况,把劣势都转变成了优势,比如充分利用了距离地面有半米的地基下的空间,使它们成为一个具有超强收纳功能的空间,通过滑道和空间转换的思维方向,物品各就其位,各尽所用,整整齐齐,既避免的空间因过多杂物而显得凌乱,又妥善安置了物品,同时一个空间多种生活方式,实在令人佩服。还有一点令人佩服之处,就是设计师帮助埜林家实现了接外婆来住的梦想后,还帮他们预想到了未来的生活,让他们能更方便地照顾外婆今后的生活,这种预见性的设计中国设计师似乎还比较缺乏。
日本的民居与中国有很大不同,设计的风格和理念当然也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他们的一些先进的理念仍是值得中国设计师学习和借鉴的。日本人注重装修实用,不浪费每寸空间,善于处理很多细节。日本的民居一般面积不大,因此他们十分重视房屋空间的收纳能力,同时在力求简约的情况下又不失时尚感,达到力与美的结合。同时他们十分注重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充分利用自然光能、风能和热能,这样不仅减少了能耗,还可以与大自然融合一起,让人充分体会生命的美好。
国内也有类似的家装节目,我看过一些,最大的感触是我们的设计师,大多执行现在所谓流行的轻装修重装饰的理念,讲究浪漫和情调,实用上可能不及《全能改造王》。我是个实用主义者,因此我对国内的这种家装观念颇有微词。也许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居一词渐渐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环境的品位,除了改装自己之外,也希望生活的住所可以显示出自己的品味和地位。于是有的开始模仿国外的各种家居风格,比如欧式田园,美式田园,地中海,希腊风情等等,而有的人把目光转向了重视中式家居,但其中可能还会掺杂着封建
残留,认为富丽堂皇才是地位的象征。以上种种,无论何种风格,目前的现状似乎是我们必须花费大量的金钱去装修,不仅产生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包括材料的和空间的,而且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并且这些装修常常只是一时的流行,过一段时间可能就该下岗了。
并且我们的房屋基础构造都是钢筋水泥,改造一次不太容易,改造出来的又真正是自己想要的吗?
我认为日本的设计师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用严谨的思维充分考虑了各种细节,从建筑整体到最细微的角落,居民在其中生活的情形和未来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同时还能从大处出发,引导住在里面的人到一个更高的高度,还原生命本真。
虽然中国的室内设计师已经越来越多,但是真正具有高水平的屈指可数,不过可喜的是,渐渐出现一些富有个性的设计师,他们在建筑上有较高的造诣,同时在室内设计上也有着自己十分独特的见解,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如高文安、洪约瑟、何周礼、何宗宪、梁景华、梁志天、关玉良、程允贤、廖兴裕等。其中梁志天是我最敬仰的一位室内设计师,梁志天(Steve Leung),香港十大顶尖设计师之一,香港香岛道、布力经、寿臣山村道不少豪宅的室内设计,华置主席刘銮雄、和黄董事总经理霍建宁办公室及居所设计,都由Steve一手完成,并赢得同行一致好评。其设计独特之处,在于能够揉和建筑及室内设计两大学问,对空间的运用及美感营造相当敏锐。“进入屋内,我首先想到空间,而非颜色。颜色清淡不是问题,因为生气来自屋中的人。家,最重要的感觉是优悠和无拘无束。”因此,他的设计总是简单素净,却没有冷清的感觉,家居设计总是以实用为本,配合个人需要。他说现代人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而活,因此他的设计总是追求的是实用简约的生活方式。
我想,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实在太快,都希望回到家中可以喘息,一种简约实用的生活方式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过时的吧。不过,我在想日本人的家中追强大的收纳能力,家里好像机关重重,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年人反而是一种麻烦呢?呵呵。如果以后有机会去那里生活一段时间,这样就清楚了。
第二篇:全能住宅改造王观后感
《全能住宅改造王》观后感
住宅改造,顾名思义就是对住宅不适用的地方进行改动或重新建造,这其中室内设计占主导地位。看了《全能住宅改造王——上下共十坪的家》之后,对于改造前委托者窘迫的生活现状感到忧虑,而改造之后,更是对设计师巧妙地设计手法及缜密的女性思维感到敬佩!
佐藤家的住宅一二层面积加起来共10坪,也就是34㎡左右,每层只有十几平米,这对于三口之家的舒适度来讲是很低的,更何况还有一个不断长大的小孩。如图是佐藤家改造
前的平面图,一层是客厅和浴室,二层是卧室。一二层通过一个狭小的楼梯连接。小巧的家有着一个小巧的玄关,玄关进去却被墙挡住,因为墙的另一边是厨房,所以只能从玄关处右转进入狭小的客厅,客厅四周摆满了各种生活和家居用品由于摆放不合理,导致位于墙边的储物柜门被堵住,进而使得整个空间更加拥挤。而要去到住宅的另一个重要生活空间则需要穿过客厅,走到房间的最里面才能抵达通往二楼的卧室。二层与一层一样有着空间狭小物品无处摆放的困扰。在卧室的另一边有一个狭窄的抬高的阳台,阳台再往外是一层的部分坡屋顶。
设计师对整栋住宅进行了改造,将房屋拆掉只剩下承重的柱子及部分楼板。对于这位“界限的自由主义者”,这栋小住宅已经不需要界限了,也“完全扬弃‘房间’这种把屋子隔间的概念”,改变居住者的生活形式。首先将空间流线简化,把楼梯位置改放在住宅入口玄关的正前方,房间有足够长度容纳一个直跑楼梯,这样也将一层的功能房间隔断,对空间进行限定,并在楼梯踏步下方做了储存功能的抽屉,拓展了储存空间。同时,设计师将功能房间进行均等布置,保留一楼的浴室,将原本在一楼的厨房及客厅放在了二楼,将原本在二楼的卧室放在了一楼,这样一层大空间的卧室及与其紧密联系的小空间浴室同二层大空间的客餐厅及开放的小空间厨房形成了面积上的平衡。之所以将大空间的卧室与客厅进行对换,是考虑到二层有着充足的日照,而一层则相对阴暗,设计师“想在最舒适的地方设置客厅和厨房”,因为这是日常活动最多的地方。而在整个设计中,最能体现设计师“充满女性的感性与温柔”的地方是二楼阳台的改造,这也是体现日本人生活的精神性场所。首先是扩大阳台面积,将一层的坡屋顶扩展到阳台中,并将阳台与二层客厅之间的高差消除,这样也在感官上扩大了室内面积。扩大后的阳台成为全家人日常休闲的场所,设计师还在阳台上开洞,是为了将阳光引入到一层的玄关及过道,并在洞口处安装了一张小巧的玻璃方桌,既增强了一层的光照,又增加了二层空间的功能性与趣味性,那张可伸缩可翻转玻璃桌还兼顾了便捷及卫生。真是一举多得的创意!之所以觉得阳台的设计体现了日本人生活的精神性,是因为设计是考虑到了人对于自然光与生俱来的亲近。设计师将使用时间最长的空间放在了阳光最充足的地方,并将阳光引入原本狭小阴暗却要承担诸多储存功能的一层空间,对于一个开在屋顶的摄光洞口来讲,历来在众多精神性场所运用的较多,例如罗马时期的万神庙巨大穹顶中间的洞口,乃至后来的文化性新建筑,都有着许许多多在屋顶开动得案例。这一设计体现了日本人精神世界中的禅意,而阳台的设计则体现了日本人沿袭的中国人历来乐山水的精神品质。
这也难怪委托人看到改造后的建筑激动得掉眼泪,设计师不仅解决的储存空间不足的难题,还为整个家带来了大自然,带来了温馨!
第三篇:讲话(作文全能辅导王)
关工委《作文全能辅导王》《帮你学作文》
赠送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教育局党委书记赵勇
2010年5月1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和风送暖,春暖花开。我们欢聚在土左旗第六小学,感受爱的气息充盈师生间,充满校园中。
天地有爱,化生万物;自然有爱,云行雨施;人间有爱,生命不息。爱如一条纽带,心与心在这里相连;爱如一支彩笔,饱含人间真情,书写着最高尚的社会道德和精神信仰,书写着最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智慧、科学、技能。
现在城里的孩子生活在和谐幸福优雅的环境中,要读书就有好书读,同学们可否知道,当我们的孩子沉浸在童话世界做梦的时候;摇头晃脑背唐诗宋词的时候;捧着科普读物遐想连篇的时候,我们还有好多好多的少年儿童处于贫困之中,不要说充满诱惑的课外书籍,就是连课本也没有,仅靠老师在黑板上传抄!我只想说他们也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有责任帮助这些孩子使他们幸福地生活,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健康的成长。
读书,足于怡情;读书,足于博彩;读书,足于长智。我们不能看着他们永远落后,要让他们好好读书,学好本领,1改变乡村的贫困状况。市关工委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爱心之桥,赠送《作文全能辅导王》《帮你学作文》,1、2年级将得到《帮你学作文》每班一套,3、4、5年级将得到《作文全能辅导王》每班一套,将北京金品天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中国言实出版社的《作文全能辅导王》和《帮你学作文》赠送到教师手中,供老师和学生阅读。此项爱心赠送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更多更需要的知识,让每一本书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让孩子们体会更多更需要的爱,让爱充满校园,永铸孩子们的心田。可以让孩子们从小体会爱、学会爱、奉献爱。
希望各学校以本次爱心赠书活动为契机,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班团队会大力宣传爱心赠书活动,广泛组织开展写作文,传爱心;讲普通话,做文明人;写规范字,当好学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激励同学们积极参加读书活动、奉献爱心活动。
同在蓝天下,爱心送校园,共同为孩子们建立小书屋,编织一片希望的蓝天。送一份书香,赠一份爱心。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的学子中,多一份书香,多一份感激,多一份智慧的人会越来越多。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希望看到爱的火焰熊熊燃烧、传递、充满校园。
最后,衷心感谢关工委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传递知识,传递文明,传递爱心。一本书的价值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但一个人的爱心无法用金钱来鉴定。因为爱心是多么高贵的品质,也是无比巨大的力量!一本书、一声问候、一句叮咛、一个帮助,都将累积我们的爱心。今天,让我们
将爱心传递到每一位孩子,将爱心凝聚在校园。因为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太阳和爱心是永恒的,爱心无限,生命不息。
第四篇:《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孔子和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史上有着世界知名度的伟大教育家。孔子和陶行知的思想既有一脉相通之处,又打上了各自的时代烙印。从孔子到陶行知到新课程,其教育理念之所以有诸多相通之处,是因为他们教育理念的终极追求都是以实现人的发展与完善为鹄的,我们可以具体地解读为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育目标的基础性以及教育内容的生活化等。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重新审视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与实践,将会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活动之中,将会为我国目前许多地区和学校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同时,教师在不断丰富、发展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由此可见,陶先生把“教学做合一”看作生活教育的根本方法。毛泽东同志指出“陶行知主张知行合一,提倡生活教育,把教的、学的、做的统一起来,这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陶先生的教育理论对后来形成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审视他“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把他的理论放到新课改的背景下来认识,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陶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强调学生学习时要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动脑。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学生能用这方法和能力,去适应干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离开先生也能单独做事。”这里的学习已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主的合作、交流、探究,充满兴趣,全身心投入,去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功走向事业的成功。试看我们今天的课改,不是正在走向大师所说的正确道路吗?在新课改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凛然不可侵犯的权威,而是新课堂的建设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不是在“教材”,而是在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共建。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互动,共同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氛围。课堂活动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由注重学生的单向发展转向多向发展教学内容由拘限于课本延伸到社会和生活,拘限于现成知识拓展到运用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教学手段由一支粉笔打天下转向使用多媒体。这些改革,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提倡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帮助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 的精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纲要》强调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新课程中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程,就是强调陶先生说的“ 做” 实践整个课程设置中的地位,说明实践对学生终身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2】
研究性学习至少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新课程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二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革命。这是符合“社会即学校理念的,也是“做”在新课程上的具体表现。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调查、实验、采访、查阅资料使学生的学习方式顿时丰富多彩起来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亲临社会实践并得到学习体验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合作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正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界最重大的改革之一,新课改突出了有利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理念,反映了现代化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了课程的综合化,特别是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与社会、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能力,这一思想与上个世纪年代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课程理论一脉相承,一理相通。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紧密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创造性地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为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期望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工作。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第五篇:《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息烽县南门小学:黄芳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重新审视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与实践,将会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活动之中,将会为我国目前许多地区和学校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同时,教师在不断丰富、发展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由此可见,陶先生把“教学做合一”看作生活教育的根本方法。陶先生的教育理论对后来形成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审视他“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把他的理论放到新课改的背景下来认识,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陶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强调学生学习时要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动脑。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学生能用这方法和能力,去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离开先生也能单独做事。”这里的学习已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主的合作、交流、探究,充满兴趣,全身心投入,去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功走向事业的成功。试看我们今天的课改,不是正在走向大师所说的正确道路吗?在新课改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凛然不可侵犯的权威,而是新课堂的建设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读后感《《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教师不是在“教材”,而是在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共建。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互动,共同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氛围。课堂活动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由注重学生的单向发展转向多向发展。这些改革,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提倡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帮助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精神。《纲要》强调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新课程中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程,就是强调陶先生说的“做”实践整个课程设置中的地位,说明实践对学生终身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性学习至少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新课程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二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革命。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调查、实验、采访、查阅资料使学生的学习方式顿时丰富多彩起来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亲临社会实践并得到学习体验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合作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正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界最重大的改革之一,新课改突出了有利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理念,反映了现代化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了课程的综合化,特别是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与社会、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能力,这一思想与上个世纪年代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课程理论一脉相承,一理相通。总之,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紧密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创造性地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积极投身教育改革,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附阅读书目:《与专家谈心理调节》《用坚持把信念变钻石》《金色、、梧桐》《似水流年》《烟雨飘过》《中国教育改造》《现代大职业教育之路》《学习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