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魏书生《谈学习指导》读后感
魏书生《谈学习指导》读后感
————发展学生记忆力
瓯北五中陈银燕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幸运垂青执著追求的人。魏书生选择了教育,历史选择了魏书生,中国终于有幸出现了具有哲学家头脑、改革家气魄和未来学家眼光的一代教育家。魏书生勤于思考,敢于改革,一步一脚印;魏书生善于总结,勇于创新,一步一层天。他的经验经过反复实践,已升华为一种技巧,一种艺术,一种境界。其中,“发展学生记忆力的艺术”这一书让我深有感触。
但丁说过:“明白以后不记忆,便不成为学问。”有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就是不注意发展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去主动记忆。怎样做比较好呢?徐特立说:我读书的方法总是以“定量”、“有恒”为主。不切实际的贪多,既不能理解又不能记忆。要理解,必须记忆基本的东西,必须“经常”、“量力”才成。他还说:“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做呢?魏书生的《训练记忆力》,讲述训练记忆力的很多方法。一分钟记忆力比赛、记忆力体操训练、列表记忆法、链式记忆法、口诀记忆法、分段记忆法、重复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朗读记忆法、复习记忆法、要事第一记忆法、要事最后影响记忆法,比较、归纳总结记忆法等等,给我们极大地帮助与参考价值。
魏老师便多次跟学生讲记忆力越用越好的道理。“记忆力如同开露天煤矿,上面的煤层挖掘的范围越大,潜在的煤层露出来的越多。如果只开巴掌大的小孔,那么大量的煤层只好一辈子埋藏着,与生俱来,无用而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用进废退的道理。”
魏老师曾做了简单的实验,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稿纸,再把教材拿出来。实验要求老师说正式开始时,大家按老师要求的页数,打开教科书。这样肯定是大家都没有读过,更没有背过的。然后大家立即从这页的第五行开始背,都不出声,背五分钟,我能背到哪一行便到哪一行,起点相同,终点不限。到五分钟时,大家都把书合上,放起来。然后在准备好的稿纸上默写自己背下来的那段文章,会背多少,默写多少,字数不限,多多益善。几次实验,结果都是这样。同学们信服了“用进废退”是规律,认识到记忆力真像肌肉一样,越用越锻炼就越强健有力。长期不用不动,强健有力的肌肉也会变得松弛无力。
我们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给学生们介绍一些记忆方法。如链式记忆法、五步记忆法、形象记忆法、夸张记忆法、朗诵记忆法、图表记忆法、活动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这些记忆方法各有所长,关键在于实践中不断根据自己的实际去运用。初用的时候,常常还会有不如自己按习惯记忆那样效果好。用得多了,记得多了,才会越来越熟练,才会感觉到方法的可贵。
2012-4-18
第二篇:《魏书生谈学习指导》读书心得
最近,我又重新学习了《魏书生谈学习指导》一书。
“教学是一门艺术。”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教材中语言、实例的内在美来营造课堂教学艺术化的氛围,使得教学活动上升为美的欣赏和创造,变紧张为轻松,改被动为主动,换枯燥乏味为充实有趣,使我们的教学更“优效”呢?我的体会是尽快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使学生养成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能力,以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对学生“投其所好”,采用艺术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态度,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正好给了我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他的课堂艺术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而是体现在课前、课后和课外;不仅仅是体现在教书上,而是体现在育人上;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师的如何教上,而是体现在学生的如何学上;不仅仅是看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学,而是看学生在课前学得怎么样。所以,魏书生的课堂艺术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效果的检测上。因此,纵观魏书生的教学全过程,魏书生的教学,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简单的教与学的互存关系,而存在着一种普普实实的教学组织环节和组织形式。
一、以游戏、竞赛为主的课堂教学。高中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对于简单刻板的知识传授会很快失去兴趣。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采用多种游戏活动,以活动和竞赛的方式开展新授和巩固,效果显著。当然,因为教学活动毕竟不同于游戏活动,它有着明显而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不能像游戏那样玩个痛快就完事,因此,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需求、知识结构,创设活跃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积极配合,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课堂里“玩”也始终有一个度,换一种说法也就是“玩也要玩得有艺术”。
二、合作学习。班级人数多是数学学习的不利因素,却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课堂上教师和每个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毕竟很少,学生之间多开展一对一的操练和交流是不错的弥补手段。而同桌对话和四人小组活动等方式则是课堂上常用的巩固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学会和同伴合作是教师在一开始要完成的任务,一旦学生能顺利进行合作,教师也能一劳永逸了。
三、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在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上的差别。因此,同一个老师在同一节课上讲的内容,学生的接受程度存在着差别。老师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一一补差,怎么办?此刻,老师千万别忘了你的得力助手:一群渴望当老师的孩子们。这个时候,老师合理分配一下,让会的学生带一个还没有学到位的学生,老师布置好要完成的内容,说好检查的时间等。
总而言之,教学的艺术主要体现在艺术参与性和愉悦性,教师既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参与行为的欣赏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获得参与的乐趣、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的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我深信,每个孩子都有潜力,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只要用智慧、爱心和耐心去发掘,他们的表现都将令人刮目相看。因此,我们要更加努力地探索教学中的艺术,使得孩子们能够真正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实现“优效”的课堂!
第三篇:《魏书生谈学习指导》读书心得(最终版)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
———读魏书生《谈学习指导》有感
“教学是一门艺术。”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教材中语言、实例的内在美来营造课堂教学艺术化的氛围,使得教学活动上升为美的欣赏和创造,变紧张为轻松,改被动为主动,换枯燥乏味为充实有趣,使我们的教学更“优效”呢?我的体会是尽快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使学生养成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能力,以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对学生“投其所好”,采用艺术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态度,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轻视学生对计算原理的探究过程,已经习惯了通过例题的讲解得出计算法则,然后组织机械操练,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这样不仅遏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会影响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新课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既要重视学生计算原理的获得,更要注重学生对计算原理的探究过程。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正好给了我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他的课堂艺术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而是体现在课前、课后和课外;不仅仅是体现在教书上,而是体现在育人上;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师的如何教上,而是体现在学生的如何学上;不仅仅是看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学,而是看学生在课前学得怎么样。所以,魏书生的课堂艺术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效果的检测上。因此,纵观魏书生的教学全过程,魏书生的教学,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简单的教与学的互存关系,而存在着一种普普实实的教学组织环节和组织形式。
一、以游戏、竞赛为主的课堂教学。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对于简单刻板的知识传授会很快失去兴趣。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采用多种游戏活动,以活动和竞赛的方式开展新授和巩固,效果显著。当然,因为教学活动毕竟不同于游戏活动,它有着明显而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不能像游戏那样玩个痛快就完事,因此,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需求、知识结构,创设活跃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积极配合,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课堂里“玩”也始终有一个度,换一种说法也就是“玩也要玩得有艺术”。
在学生容易出错的计算教学后,总会出现“想想做做”的改错题。做题时,我就问学生谁愿意当一回森林的卫士——啄木鸟,为生病的试题治病呢?学生跃跃欲试,情绪高涨,我就先布置第一小题让大家自己做,看谁第一个完成,找出“病因”,并说出“治病的方子”,第一题很简单就通过了。接下来学生更带劲了,按照同样的方法,先查病因,再开方子,很快几道错题在学生的手中迎刃而解,我们还评出了“治病小能手”。整堂课气氛活跃,给学生留下无限的回味。
二、合作学习。班级人数多是数学学习的不利因素,却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课堂上教师和每个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毕竟很少,学生之间多开展一对一的操练和交流是不错的弥补手段。而同桌对话和四人小组活动等方式则是课堂上常用的巩固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学会和同伴合作是教师在一开始要完成的任务,一旦学生能顺利进行合作,教师也能一劳永逸了。
三、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在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上的差别。因此,同一个老师在同一节课上讲的内容,学生的接受程度存在着差别。老师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一一补差,怎么办?此刻,老师千万别忘了你的得力助手:一群渴望当老师的孩子们。这个时候,老师合理分配一下,让会的学生带一个还没有学到位的学生,老师布置好要完成的内容,说好检查的时间等。
总而言之,教学的艺术主要体现在艺术参与性和愉悦性,教师既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参与行为的欣赏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获得参与的乐趣、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的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我深信,每个孩子都有潜力,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只要用智慧、爱心和耐心去发掘,他们的表现都将令人刮目相看。因此,我们要更加努力地探索教学中的艺术,使得孩子们能够真正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实现“优效”的课堂!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为学生创造自由探究的空间,给足学生自由摸索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舞台、为学生开辟自由展示的天地,让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学生感到学习计算同样精彩。
第四篇:魏书生学习指导之读后感
读书心得
(三)——《魏书生谈学习指导》
徐佳倩
今年寒假有幸阅读了魏书生老师的书籍《魏书生谈学习指导》。魏书生的教学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我觉得根本的一点是充分相信、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让每个学生有较多的学习机会,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比如怎样集中注意力,怎样训练记忆力,怎样发展思维能力,怎样计划,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记笔记,怎样复习,怎样提高复习效率等,他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情况形成适合自己的最优的方式。再一点,他非常注重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他和学生们形成共识:最重要的不是口号,不是认识,不是情感,而是习惯。因此学习生活力求养成习惯:坚持预习,按作息时间学习,认真听课,自主留作业,每天跑步,制定长期、中期、短期双休日、日学习计划,巧用时间的“边角余料”,学会自学整册教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习惯使魏书生和他的学生们忙而不乱,紧而有序。
在这本《谈学习指导》中,我对于第五块内容发展学生观察力的艺术,印象很深。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我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这块,把握的并不好。如何让学生观察,认真观察,自觉观察,在这本书里魏老师提出了一些较好的措施。首先观察要有目的性:只有当那种感知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时,它才能算是观察。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才能保证把观察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上,才能发现别人没有观察到的细节。其次,观察必须有条理性:任何一种事物本身都是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指导学生观察时,必须紧紧抓住客观事物的这一性质,有步骤、有条理地去进行观察。观察还要有理解性:观察包括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感知与思维。思维参与观察活动最突出的意义,就是它可以提高观察的理解性。观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敏锐性:敏锐性,即在观察过程中,善于发现一般人所不易发现或容易忽略的那些东西。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可贵独特之处就在于此。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谈到由于机遇发现了青霉素的时候也说过:“我唯一的功劳是没有忽视观察。”最后观察还需要复杂性:在观察的过程中,不能只注意那些预料的事物现象,而且还要重视观察那些意外的情况。很多重大的发现就正是在意料之外的情况下捕捉到的。在书中,魏老师还提供了一些观察方法,让我打开眼界。魏老师结合语文教学,教给了学生很多种方法,自然观察法、定点观察法、实验观察法、间接观察法、历史观察法、移位观察法、解剖观察法、比较观察法等。这几种方法都是我们平时很适合采用的,但却没有自己积累过的方法,实用性很大。总之,阅读过魏书生老师的书后,我又去网络上观看了他的一些视频,让我惊叹不已,魏老师都是从学生出发。魏老师经常教育学生:“人世间有什么?有阳光,有鲜花,有正义,有善良,有勤奋,有自强,有开朗,有快乐从世间还有阴云,有毒草,有邪淫,有凶 恶。有懒惰,有自卑,有狭隘,有忧虑。生活中原本有快乐,你善于寻找,善于站在快乐的一方,坚守住快乐的心理阵地,不让忧虑打进来,你便是快乐的人。”他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习的快乐、畅谈竞争的快乐、吃苦的快乐。这正是我最敬佩魏老师的地方。
第五篇:魏书生谈教学
魏书生谈教学
新加坡中学华文教师会于2005年首次邀请魏书生到新加坡讲学,获得华文教师的热烈反响。去年,中教会再次邀请魏书生到新加坡来,反应一样热烈。今年,在中教会的三度邀请下,魏书生又于日前到了新加坡,以“少教多学”为主题,向本地华文教师传授他的教育理念与心得。
不论是站在台上演讲或是在台下接受访谈,魏书生讲起话来都显得慢条斯理,一点也不给人咄咄逼人的感觉。访谈过程中,他以一贯低缓的调子说,“我习惯于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做好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他轻描淡写地说,在浮躁喧嚣的环境中无需添多一分喧嚣。他自己是以“闹中求静”的心态,在急功近利的时代里,用平常的心态去工作和生活。魏书生说:“我一向来主张苦中求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闹中求静。我的内心可以说是比较宁静的。因为事情要完成,再急也没有用。”
教育也应强调民主与科学。一般公认,在中国,魏书生的学生在学习上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学生们的自发性和积极性都很强,这也是魏书生教学上的过人之处。
魏书生说:“我的教学理念其实一点都不新鲜,我一靠民主,二靠科学,最根本的就是这些。过去我读佛经、读圣经、读马克思理论,发觉从佛教、孔夫子、基督教到马克思都是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教育的民主和其他的民主都一样,老师有了教学民主的想法,教与学之间有民主气氛,教学中多和学生商量,学生学习起来会更积极。思想上相互理解,感情上相互交流,教学效率就会高。我跟学生的关系一向来较好,民主就好象一座搭在师生之间的心灵之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师生之间的心灵桥梁就越宽。”
魏书生认为,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民主精神,首先要做到师生之间能够真正的互相沟通,甚至和学生建立“互助”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另一方面,教师也必须设法让学生理解其对教学、对人生的看法,才能让学生发挥积极性。他说:“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希望,学好的希望,教育上的民主是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想法,再给予学生指导,包括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后,接下来是一系列的自检、互检、师检的检查系统,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最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魏书生一再强调:“在采用这些方法时,首先要有民主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难处,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一起商量教学改革的态度。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或是站在学生的对面,一味强迫学生去学。”他说:“‘民主’是让学生主动去做,而科学的管理使学习形成习惯,习惯使事情变得简单,例如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凡事养成习惯,才能走向成功。因为人最怕一暴十寒。”
魏书生也认为,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他说:“我认为完善的人性就是每个人既有低层次的需要——衣、食、住、行,也有高层次的需要——劳动、学习、创造、亲情、友情、爱情、责任感、义务感,直到具有最高层次的需要,追求人类的理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