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五个基本流程就是指

时间:2019-05-15 09:4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五个基本流程就是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五个基本流程就是指》。

第一篇: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五个基本流程就是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五个基本流程就是指“解读课程目标、分析教学内容、陈述教学目标、安排教学事件、开展教学评价”五个环节。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的活动进行的评价。从课堂教学任务上来看,教师要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和系统的计划,比如,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之间的配合,教师在整节课堂中的如何体现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如何整合有效课程资源、还有用什么方式组织学生参与课堂,都要在整节课的表现出来,而教学评价应该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因为评价对引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也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来。让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

我认为最难是教学评价。现在就结合自己的理解淡淡自己的一些看法:课堂评价语言广泛地用于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起着重要的鼓励和激励作用,积极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但长期以来,大部分的教师使用的课堂评价语言普遍存在着“单

一、不准确、低效”的问题。如何高效地使用课堂评价语言,真正起到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只认为教师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选用评价语言要准确;(2)使用评价语言要多样;(3)采用评价语言要有效。可是到具体运用时又当如何进行选择,如何恰当地落实。还真应当思考。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流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流程(5000字)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流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

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教学设计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

构。

解决问题是学习的目标,学生要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进

行学习。

交流的过程促进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群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为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交流、达成共识后,由各组组长汇报学习的成果。学生的回答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不合理之分,教师可提出适当的建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所以课后要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地运用。引用紫藤花园 的 小学数学情景串教学法(教学流

程)

一、.复习课教学

1、创设情境,整体回顾。

2、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1)回顾知识,自主梳理

(2)交流展示,引导建构

(3)提炼方法,认知内化

3、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二、练习课教学

1、创设情境,回顾疏理。

2、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1)巩固新知——基本练

(2)克服定势——变式练

(3)串线成网——综合练.(4)拓展延伸——发展练

3、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三、综合与实践教学

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 分析主题,制定探究方案 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 展示成果,进行总结评

四、可能性教学

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作交流,建构概念

五、图形与位置教学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践操作,积累经验

六、图形的运动教学

提供素材,感知现象 拟运动,探究方法

运用素材,直观感知 巩固拓展,应用知识

直观感受,探究新知拓展应用,发展思维

研究素材,掌握特征 拓展创新,体验应用

合实模

七、统计教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探究方法。

(1)针对问题,收集数据.(2)整理数据,学习方法

(3)分析决策,解决问题

3、自主练习,应用方法

4、总结全课,整理方法

八、图形与测量教学

创设情境,提供素材。积极思考,引导猜想。作验证,总结公式。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九、解决问题教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探究方法 建立模型

(1)独立尝试,探索问题

(2)组内交流,归纳方法

(3)组间交流,建立模型

3、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4、引导总结,构建网络

十、探索规律教学

创设情境,感知规律。研究素材,猜测规律。论交流,验证规律。巩固拓展,应用规律。

十一、计算教学

讨 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算法交流,分析比较。沟通优化,促进发展。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概念教学的基本流程例谈:

1、现实情境,感知概念(弄清概念的来源)

主要目的通过现实情境了解概念的来源,初步感知概念。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通过分蛋糕的情境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有些问题在整数范围内不能解决需要一种新的数

字,另一方面初步了解表示“半个”的意义。

注意的问题;并不一定所有的概念都有一个现实情境,或者说有些概念并不一定必须要寻找生活的原型。例如:《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节,教材上提供的情境图与三年级上册的情境图属于同一个层次,这一情境图对于初次认识平行四边形是合适的,但是对于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起点就低了。就需要老师们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对情境进行创新。有的老师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前面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其中包括平行四边形)?你认为研究平面图形应该研究什么?(学生:研究边和角)。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这也是一个现实情

境,是一个数学的情境。所以,情境可以是现实生活,也可

以是数学的。

2、探索研究,形成概念(经历探索研究概念形成的全过

程)。

这一环节要突出学生的实践和操作,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参与研究概念的特点、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动手折、研究每一部分的意义,通过折纸、研究体会理解了“平均分,和其中的1分是”

几分之一的本质属性。

3、体会理解,抽象概念(体验、感悟理解概念,总结概

念的特点,抽象概念的意义)。

在充分研究、理解概念意义的基础上能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总结概括概念(能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即可,严密的概念需要教师及时的提升总结)。

4、拓展应用,巩固概念,(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指导学生学会用概念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

在2008年韩国栋主任就对课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结合县组织的系列达标课对数学课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讨。那时我已经了解了基本的教学模式,但对于这种课到底怎样上还存在困惑,这次的培训不但让我了解了课如何上,更加深入的掌握了五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及教育理念,对其中的教学策略、注意问题更明确。

计算课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的具体流程为:列算式---说意义---试做---汇报交流---算法优化。

对于计算教学我们研究的较多,而且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但往往我们更加重视计算的真确率,从而忽视了计算的过程以及对算理的研究,特别是计算课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更容易忽视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也就是学生对自己所列算式的解说。我感觉对学生来说列算式不难,难在说题意上,我们发现我们的新课型注意了这点让学生“说意义”,只有真正理解了题意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二)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具体流程为:自主探索(整理信息——列式——理由——解答)——合作交流(交流——汇报)——总结提升(优化)。

对于解决问题这种课型我想从我听过的两节课谈起:一节是高春霞老师讲的相遇问题,一节是吴正宪老师讲的二年级两步运算的问题,这两节课都很好的运用了我们的新课型。他们都把重点放在了自主探索中的整理信息上。因为只有把信息整理到位也就是学生真正的了解题意|——理解题意——掌握题意,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两位教师利用读题、说题、直观演示、画题等不同的方法深入的对题意进行解析,而且吴正宪老师还利用辩论会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让学生在争论中发现问题的关键,明确解题的入手点。两位教师的做法为我们以后上这种课型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探究课

探究课的具体流程为:猜测——验证——结论。我们的教材中许多课是非常适合用探究课的模式教学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等,这种课让学生真正的融入课堂,让他们感到他们就是课堂的主人。通过自己的猜测、验证,直至得出结论。让他们体会数学家探讨知识的过程,体会数学的神秘。

(四)统计课

统计课的具体流程为:产生统计的必要性——探索统计方法——分析统计结果。

统计课的关键是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经历统计的过程,学会分析统计的结果。新的课型就是从这三方面进行解读的,让我们的学生经过这三个教学流程把数学应用于生活,让生活更加的有目标。

概率课的具体流程为:猜测——验证——结论(三步)

猜测——实验——分析——推断——结论(五步)

五步教学模式一般用在等可能性的教学中。我们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有的是0,还有的是1,更多的是0——1之间的某一个数。教会学生猜测才能更了解生活,教会学生验证才能体会事件发生的概率有大有小,教会学生根据结论来决策,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有利于学生在社会上更好的生存。

总之,无论哪种课型模式只有我们教师真心去研究,去探索,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落到实处,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荐荐小初学二

数数

学学

教教

案案案

[1000(800 [1000

字字

])荐生活中的数学教字] 荐人教版初一上数学教案(全册)[1500字] 荐工程数学教案(500字)

第三篇: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解读课

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解读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析;根据教学内容陈述教学目标;陈述教学事件目标;开展教学目标。等五个环节。

我觉得最难理解的是教学评价。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进行的评价。教学评价是“持续不断的”、“形式多样的”、“影响深刻的”。教师在传统的科学教学活动中,科学学习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评价注重近期的、显性的效果,衡量指标是刚性的、偏于理性的,评价方法单一,强调定量分析,大多以笔试题、客观题为主。

我认为在教学中实施开展教学评价往往会遇到以下问题:

1、如何体现 “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如何体现“形成性评价”(即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一方面考试是学科终结性评价的主要手段,通过考试可监控小学科学教学质量,能加强科学学科地位,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

另一方面考试又是一把“双忍剑”,教师的心思只为了应付考试,也让考试“指挥”着科学教学课堂实践,未能更好体现科学教学新理念。

2、如何体现既关注学业成绩又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即从只关注结果“总结性”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性”和“发展性”?从只关注传统“双基”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变?

3、“忙碌”的科学教师如何更好体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4、科学新课程倡导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制度很难有效地建立起来。

第四篇:在课程所介绍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流程的五个环节中

在课程所介绍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流程的五个环节中,您最难理解的是哪个环节,简单谈谈原因?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榆阳镇王家楼小学 曹业强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五个基本流程就是指“解读课程目标、分析教学内容、陈述教学目标、安排教学事件、开展教学评价”五个环节。我认为最难是教学评价。因为他与现实的评价有不同。

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的活动进行的评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考试仍是评价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主要手段,一切向分数看齐,成绩不好,说什么都是空的,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困惑,用什么样的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技能的形成、能力的提高,使科学教学和其他学科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就课堂教学来看,科学以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科学探究为主,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农村学校所不能做到的,没有专业教师,没有实验实习基地,甚至没有充足的实验器材,使得很多问题都只能纸上谈兵,落不到实处。因此当务之急是改变评价方法,改变评价理念,不要唯分数论。

第五篇:小学科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教学模式从多角度进行了实践、分析与提炼,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教学模式。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把众多教学模式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信息加工教学模式、个性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行为控制教学模式。我们认为,“信息加工教学模式”更符合小学科学教学的普遍规律,所以,我们选取了“小学科学信息加工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

一、信息加工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国外教学理论

这类教学模式依据信息加工理论,把教学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 程。目前教育界在信息加工教学模式的研究领域认可度较高的有皮亚杰“以信息处理能力的发展研究为基础”的模式;有加涅的“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模式;有布鲁纳“概念获得”模式。

(二)国内课改教育理论

1、我区模块教学思想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3、新课改以来认可度较高的“主体性教育理论”、“生本教学思想”、“探究性教学理论”等。

二、小学科学基本教学模式的模块框架及说明:

(一)、基本教学模式框架:

多元导入,聚焦问题 问题引领,收集信息 整理信息,明细概念 拓展链接,迁移应用

(二)、基本模式模块框架的说明

第一模块:多元导入,聚焦问题

此环节属于信息输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游戏、谈话、讲述等

形式,给学生输入能诱发学生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梳理出直接指向教学目标的关键问题。

设计的目的:明确研究方向。有了问题,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学生的思维活动就具有解决任务的性质。这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

理论依据:

《科学课程标准》: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科学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从生活经历中提出的鲜活问题以及教学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要能够根据这些情况适当地调整、补充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

《科学课程标准》—“学习建议”: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模块教学思想》---问题意识培养 操作要点:

1、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科学的前概念),创设多元化的问题情境(如温故知新、设置悬念、创设情境、迁移类推、联系生活、媒体演示等),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

2、在学生广泛提问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梳理问题,聚焦形成每节课的核心问题---学习目标。

3、如果学生的提问不全面,教师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参与到提出问题的环节。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直接提出问题。

4、一般在2-3分钟,最长不能超过5分钟。注意事项:

1、无论是怎样的导入,都要与所学内容相关联,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此环节教师特别注意要把确有价值的、学生在探究中产生的与本课教学内容有直接关系的问题及时地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使之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如果问题与本课教学目标无关,或学生暂时无能力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鼓励,并引导学生课后进行研究,以免冲淡学习目标。

教学案例:《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在水中有些物体是浮着的(如:带盖的小瓶、橡胶小鸭子、塑料空心盒),有些物体是沉入水底的(如:柿子、橡皮泥、薄金属片),下面我再请大家看一个在水中的物体,请注意观察,这个物体和上节课我们看到的物体有什么区别?(拉长)(展示潜水艇的画面),生:上节课我们见过的物体或者是沉,或者是浮,这个物体在水中一会浮一会沉。师:的确,像同学们看到的一样,水中物体的沉浮是可以改变的,面对这种现象,你们脑海中产生了哪些想要研究的问题呢? 生:水中物体为什么能改变沉浮? 人们是怎样改变水中物体沉浮的?

师:你们真不错,提出了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告诉大家第一个问题涉及到知识比较深了,中学物理课本里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去研究。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研究“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好吗? 生:好。

板书: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第二模块:问题引领,收集信息

此环节属于在问题引领之下,收集“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的过程。此环节包括关于怎样收集信息方案的拟定以及收集信息的过程,一般包括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观察、阅读、操作)等收集信息的相关活动。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

1、明确学生的探究活动的指向性。

2、引领学生针对要研究的问题拟定收集相关信息的方法路径,并在实践中收集到与教学目标相关的信息。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养成善于合作、学会倾听、尊重事实等良

好品质。理论依据:

《科学课程标准》: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

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科学课程标准》—“学习建议”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2、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3、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4、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5、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科学课程标准》: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例如蚂蚁、金鱼)

《模块教学思想》---自主学习、多元对话、学习实践 操作要点:

1、紧紧扭住“焦点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后续学习活动。

2、关注学生探究过程中“行”与“思”的协调联动。

3、给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

4、尽可能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

5、教师应提供适时适度的指导。

6、必要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收集信息提供便利。

7、采取多元评价维系学生的探究兴趣,确保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偏离学习目标。

8、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9、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

10、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注意事项:

1、课前教师应对材料进行可行性检测。

2、控制好材料出示的时机。

3、提示学生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并及时做好相关记录。

教学案例:《气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猜想、设计方案、实验的过程

一、猜想假设

(师)真是个肯动脑筋、爱思考的人,能联系以前的知识,猜测处空气热胀冷缩。(板书:空气——热胀冷缩)同学们觉得空气能不能热胀冷缩?(生)我觉得不能(生)我觉得能

(生)我觉得能热胀,不能冷缩

(师)有的同学说能,有的说不能,那我们怎么办?(生)做试验。

二、设计试验方案 设计试验方案

(师)对了,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那么这个实验该怎么做呢?先让我们回忆空气的基本性质。

(生)空气是流动的、空气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

(师)既然空气具有这样的性质,我们要想验证空气能不能热胀冷缩,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验证空气能不能热胀冷缩首先要准备一部分空气,可空气是流动的,我怎么抓住它呢?(师)是呀,这可真让人为难。谁能帮他克服这个困难。(生)可以把空气放在一个容器里(生)这个容器还必须要封严(师)为什么

(生)因为空气会流动,不封严空气会跑掉的。(师)真聪明,解决了一个困难?谁还有其他的困难?(生)验证空气能不能热胀冷缩,怎样使空气受冷、受热呢?(生)可以用酒精灯加热,用凉水使空气受冷。(师)这个办法好。

(生)还可以把装空气的容器放在热水里加热。

(生)老师,我还有个问题,空气是看不见的,受热后如果体积膨胀了,我们也看不出来呀?(生)对呀,空气遇冷体积如果收缩了我们也看不到。

(师)那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生不作声)能不能借助其他的物体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种实验材料,(介绍材料)看看能不能用这些材料

解决我们的困难。小组先讨论讨论。(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的时候,老师通过观察发现许多同学都找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有的同学早就迫不及待,想一吐为快了,哪组先来说说你们想借助什么物体观察到空气体积的变化?

(生)我们组觉得借助气球能观察到空气体积的变化。

(生)气球里的空气膨胀了,气球就会变大,空气收缩,气球就会变小。(生)我补充,气球必须要系严。(生)还可以把气球套在烧瓶上。

(师)可以借助气球,还可以借助什么物体?

(生)我们觉得可以借助塑料袋。把塑料袋套在烧瓶上。

(生)我们有不同意见。我们觉得那样不容易操作,还不如就把塑料袋装满空气系紧。

(师)哪个更简便易操作?(生)第二个。

(师)还可以借助什么物体?(生)我们想借助塑料瓶

(生)我在家用凉水洗过饮料瓶,我并没有发现饮料瓶瘪下去。

(师)这说明饮料瓶这种材料效果不明显,如果我们在实验中遇到这种效果不明显的材料时,该怎么办?(生)换别的材料

(生)我们想借助瘪了的乒乓球

(生)我们想借助烧瓶、玻璃管、气球,把套着玻璃管的软塞插在烧瓶上,把气球套在软塞上。

(师)这个主意也不错。还有哪个小组用了不同的材料?没有了,同学们已经很不错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想出这么多的好点子,真棒!你们想不想利用自己想到的方法亲自动手实验,验证空气能不能热胀冷缩呀?(生)想

(师)我们在实验的时候可能要用到热水,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需要什么材料请小组长到附近的推车上去取。

三、实验操作(学生实验略)

第三模块:梳理信息,明晰概念

此环节属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引领学生对上一环节收集到“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对比、归纳、整理,最终形成科学结论,明晰科学概念。

理论依据: 《课程标准》:

1、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3、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模块教学思想》---多元对话

操作要点:

1、要求学生首先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甄别,然后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交流展示。

2、提示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变成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而不是念报告单。

3、引领学生认真倾听,并对他人的发言在思考中做出判断,以便及时补充和质疑。

4、采取多元评价确保学生的交流活动不偏离学习目标。注意事项:

(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2)不要过早说出结论;也不能以一两个学生的汇报作为结论。(3)当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交流遇到困难或出现分歧时,教师运用启发、点拨、追问等策略引导学生在进一步思考、交流甚至碰撞中逐步明晰科学概念。尽量不要直接告诉答案。

教学案例:《气体受冷受热的研究》---汇报交流 明晰概念

一、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做实验真是兴趣高昂,相信同学们都得到了结论。下面你们把本组的实验展示给大家,汇报时要注意说清以下几点。(出示提示)(生)(用气球,热水加热)(生)(用气球,热水加热用烧杯)(生)(把气球套在插在烧杯上的玻璃管上)

(生)发现一种新的方法,把插有玻璃管的烧杯放在热水里,玻璃管放在水里,出现水泡。把烧杯放在冷水里,水会被吸到管里。

(生)老师我觉得在这个玻璃管里放几滴水,把烧杯放在热水里,水柱可能会向外移动,再把烧杯放在凉水里,水柱可能会向里移动。(师)真像他说得那样吗?我们来试试吧。我直接用手的温度给烧杯加热行吗?(接着做实验)

(生)我们小组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它鼓了起来,再放到冷水里,不能瘪下去,我们想可能使这种材料效果不明显,我们就选用的气球,和第一小组作的一样。

(生)我们小组用塑料袋。

二、明晰概念

(师)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证实了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空气是气体的一类,你能不能通过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推测出气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生)能(生)不能(师)我们班的一部分同学推测对了,其实科学家早就证实了空气以及其他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空气——气体)

(师)以前我们学过固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怎么把它们综合在一起?(生)固体、液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生)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物体)

(师)在特殊情况下物体也有冷涨的现象,比如水结成冰体积就膨胀了,所以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只是在一般情况下。(板书:在一般情况下)

第四模块:拓展链接,迁移应用

此环节属于把学生课内形成的科学知识、探究兴趣延伸到课外上信息输出过程,即对科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教学中可以采取判断、举例、预测、制作、实验等形式出现。

理论依据:

《科学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科学课程标准》学习建议中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而这种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模块教学思想》---学习实践 操作要点:

1、拓展活动应该在当堂学生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形成的科学技能的基础

上展开。

2、拓展活动的设计应不超出学生能力所及。

3、及时把握学生后续探究活动的进展情况,并予以必要的指导和评价。教学案例:《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分析解决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行探究,得到了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四种科学的方法,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改变物体浮沉的现象,你知道吗?

师:(如果学生说出潜水艇,则做以下处理)大家了解的可真多,不过我发现同学们对如何改变潜水艇的沉浮特别感兴趣,你们想知道它是怎样改变沉浮的吗? 师:(播放潜水艇工作原理CAI课件)。

师:其实,除了刚才大家谈到的几种现象,人们利用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例子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在课下通过上网、读报、实地考察等形式进一步了解,还可以利用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搞一项发明创造,老师祝你们成功!下课。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与现行小学科学教材内容相匹配的五种课型的教学模式框架。(其它模块同上,区别就在于第二模块——“问题引领,分步落实”模块因课型不同而不同,所以不再一一对这五种课型模式加以说明)

下载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五个基本流程就是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五个基本流程就是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杨 霞 一、学习目的 认识教学设计的思想和理论发展进程,了解"以教师为中心"的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和"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第二代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认识磁铁 大八里小学杨志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根据形状取的的名称。 2.磁铁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3.磁性和磁极。 过程与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过程教学设计研究》成果概述 (省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成果负责人: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陈素平 我国世纪之交的课程改革在小学首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实验稿)》、《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为指导,旨在培养学生形成现代科......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类别:┊作者:周学松┊发布日期:2011-6-7 17:21:00 让科学课堂彰显生活特色 ——《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东营市实验小学 曹丽红 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2、想知道,爱提问;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3、知道土壤的种类。二、教......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学习目标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 1.观看视频 (1) 教学设计的思考过程 (2) 教学设计模版 2. 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比较学习前后自己多教学设计的......

    流程设计的五个方法

    流程设计的五个方法 作者:张国祥 有网友问流程设计方法,我感到这个问题我在回答有关流程管理的系列文章中应该都有说明,如《流程分析方法》、《流程优化方法》以及流程图使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