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温州市职业教育研究会关于公布2012年
温州市职业教育研究会关于公布2012年 成职教论文(案例)评选结果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温州市2012年成职教论文(案例)评选工作已结束。根据
13届职成教论文(案温职研【2012】5号《关于举办温州市第例)交流评比活动的通知》要求,由各会员单位推荐,各县(市、区)教育局筛选报送,共收到论文(案例)216篇,经市论文评审小组专家认真评选审定,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何广的《爱在被爱中——《我心目中的家》中职写作课教学与感悟》等17篇论文获一等奖;温州华侨职专黄丽达的《中职财会专业家长会模式规划的探讨》等37篇论文获二等奖;洞头县职教中心林慧的64篇论文获三等奖。现将获奖名单予以《让教材为我所用》等
公布。希望各会员单位继续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的研究,为我市的职成教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附件:
一等奖(17篇)
二等奖(37篇)
三等奖(64篇)
第二篇:关于公布温州市小学劳动与技术
温教研[2007]43号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关于公布温州市小学劳动
与技术优质课评比结果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市局直属小学:
温州市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优质课评比已结束,经过评委认真评议,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现将评比结果公布如下:
一等奖(4名)
凌晨 温州市石坦巷小学李丹平阳县昆阳三小
吴小平平阳县鳌江十小富圣江 瓯海区白象鹅湖小学
二等奖(5名)
林婷婷 温州市上陡门二小朱娟娟乐清市翁垟二小 许一森 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翁素敏龙湾区元庄小学 倪侣佳 瓯海区实验小学
三等奖(3名)
高文英 苍南县龙港五小林薛迪泰顺县育才小学 周颖颖 文成县实验小学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二〇〇七年四月十六日
第三篇:关于模拟公布绍兴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关于公布绍兴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2009年优秀教学论文评选获奖名单的通知
各县(市)职教教研室、市区职、成校:
绍兴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2009年优秀教学论文经绍兴市职业教育22个专业(学科)教研大组和各县(市)职教教研室评选推荐,共收到参评论文228篇。经评定,最后共有篇182获奖,其中文化课类一等奖6篇,二等奖28篇,三等奖42篇,专业课类一等奖7篇,二等奖26篇,三等奖27篇,综合类一等奖7篇,二等奖16篇,三等奖23篇,获奖名单附后。
附件:绍兴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2009年优秀教学论文获奖名单
绍兴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二OO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附件:
绍兴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2009年优秀教学论文获奖名单
文化课类
一等奖(共6篇)
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绍兴县财经学校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计算机应用的实验尝试上虞市职业中专如何培养职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诸暨市轻工技校刍议初中与职高英语教学的高效衔接嵊州市职技校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新昌县职技校中职物理“模块化”课程改革探讨绍兴中专
二等奖(共28篇)
开展职校体育选项教学,促进教学相长绍兴县职教中心如何发挥英语课代表的作用绍兴县职教中心浅谈课堂即时评价在职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绍兴县职教中心初中数学与职高数学教学衔接的探讨浙江电子工程学校论网络作文讲评课的可行性绍兴县职教中心“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上虞市职业中专品味语言之美,学会“添羽成翼”上虞市职教中心关于在英语课堂如何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上虞市职业中专例谈职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诸暨市实验职中让辩论走进政治课堂诸暨市职教中心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诸暨市实验职中如何提高职高体育高考学生的综合素质嵊州市职教中心让职高数学教学更生活化嵊州市职教中心浅谈浙江高考中平面向量的命题特色嵊州市职技校鹰放长空自翱翔——谈英语实训的探索与实践新昌县大市聚职中“授鱼”不如“授渔”,“授渔”不如“授意”
——兼谈高中历史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定位与落实的方法
新昌县大市聚职中每一颗小树都能茁壮成长——职高数学中的分层教学新昌县拔茅职中让音乐课堂“预设”与“生成”共精彩新昌县大市聚职中浅谈中职数学在数控专业理论教学中的运用新昌县大市聚职中英语“头脑风暴式”复习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绍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锻炼习惯与教师角色转变绍兴市职教中心多媒体条件下的无效教学呈现绍兴市职教中心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绍兴市职教中心培养中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探索绍兴市职教中心春风又绿江南岸——论述职校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绍兴中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中职语文非提问式启发教学
绍兴中专回归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浅谈中职语文的写作教学
绍兴中专浅谈中职学校物理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嵊州市职技校
三等奖(共42篇)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进行教学中的运用于探索绍兴县财经学校
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绍兴县职教中心沈春红沈乐丰许颖俞柏芹潘雪中金忠义孟飞燕叶灵芝沈建金张国民何青章迎春戚建飞阮玲玲赵水君汪水君黄燕文邢赛勇沈巧瑜赵丽霞王亚红赖如财饶红为俞旭华钟彬文金洁马怡陶世英赵霞周秀女杨雅琴徐雪瑾沈兆钧董荣仁钱晓燕蒋晓玲
胜负已定——记辛酉政变胜败之因绍兴县财经学校沈莎 优化政治课堂教学的时间探索绍兴县财经学校张荣娣 精彩课堂且为“探究”舞——浅议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探究学习
绍兴县职教中心鲍洁敏 浅谈中职数学教育改革绍兴县园艺学校张胜建 对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选项教学前后的对比与分析上虞市职业中专王仁顺 新课程背景下中职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思考上虞市职教中心王银芳 大音希声,大爱无痕——论职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上虞市职教中心陈琳 浅谈中职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与方法诸暨市实验职中蒋佳平定向运动在职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诸暨市工业职校骆美 浅谈中职英语创新教学诸暨市轻工技校戴振刚 浅谈中职外贸英语教学诸暨市轻工技校徐巧美 浅谈职高数学后进生的形成与教学诸暨市工业职校抛锚式教学法在中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诸暨市职教中心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运用嵊州市职技校浅谈英语情感课堂的建构嵊州市职教中心农村职高英语合作学习研究嵊州市职教中心人品与花品——陶渊明与菊花之浅析嵊州市职教中心浅论地方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嵊州市职教中心对外语教学法的归纳与思考嵊州市职教中心在语文作业中张扬个性新昌县大市聚职中
展开求异的翅膀让思维自由翱翔——浅议微型小说中的求异思维
新昌县拔茅职中探析新课改下职高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新昌县拔茅职中课堂教学中探究有效性的研究新昌县职技校刍议当前职高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新昌县拔茅职中用心温暖冰冷的数学符号——谈职业中学数学作业批改新昌县拔茅职中手下留“情” 笔底生“辉”——浅谈语文作业批改的作用与技巧
新昌县拔茅职中寓心理品质的培养于语文教学中新昌县大市聚职中
如何组织体育游戏教学新昌县大市聚职中
谈中等职校历史课教学的定位新昌县大市聚职中
以人为本和谐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创设新昌县职技校也谈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实施愉快教育新昌县大市聚职中
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绍兴市职教中心职业学校学生耐久跑教学初探绍兴中专浅谈诗歌的鉴赏——从李煜的《虞美人》说起绍兴商业学校球体的形成公式及其教育意义绍兴商业学校浅谈职高学生物理兴趣的培养绍兴商业学校浅析如何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绍兴商业学校高中电学实验中常见误差分析诸暨市技工学校合理再现“物理情景” 确保教学“重过程”诸暨市职教中心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浙江电子工程学校
专业课类
一等奖(共7篇)
《机械基础》课程创新教学的探索绍兴县职教中心如何评价职高烹饪专业技能训练效果的思考上虞市职业中专如何培养学生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学习兴趣诸暨市实验职中留住人心,才能留住顾客的钱包——从嵊州市两家购物商场说起
嵊州市职技校中职数控专业《机械识图》项目教学课程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新昌县职技校ASP编程教学中的“扬长避短”和“饮水思源”绍兴市职教中心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染整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研究绍兴中专
二等奖(共26篇)
职校财会课堂教学的建构观绍兴县职教中心黄建勇 叶卫京 翁土根 裘杭 张英 朱利珍 邓小冬 姚新兵 张劲松 姜见知 何伟芳 蒋国桥 张连江 杨凯君 陈金燕 袁玉燕 叶建国 赖如财 王换新 陈新芳 孙海平孟建明 叶华玲 吴伟峰 金晓鑫 吴志燕 周建国 张晓双 沈云良 韦荣生 李晓红 章莉萍 张志源 潘美祥 求秋音 王飞 潘兴云
探究式演示实验在《电子线路》教学中的应用绍兴县职教中心季阿明 浅谈新形势下中职电子技能训练技巧浙江电子工程学校夏海根 巧用呈示行为策略提高机电专业操作技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上虞市职业中专 房永亮、叶娟萍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实例教学”六循法上虞市职业中专陈亮 数控加工专业课中“讲—练—评”教学法的探索上虞市职教中心刘建坤 机械基础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虞市职教中心王爱红 中职财会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运用绍兴市职教中心徐逸英 浅谈美术课堂中的现代化教学诸暨市轻工技校陈晓荣 90后中职学生数控实习探讨诸暨市实验职中褚天炜 《机械制图》快乐教学的探讨诸暨市轻工技校方建云 注重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嵊州市职技校金仁亚 职高Photoshop软件教学方法初探嵊州市职教中心魏樟燕 优化数控车床教学的探索嵊州市职技校王旭祥 数学教学为数控专业教学服务的有效尝试新昌县大市聚职中贾富良 三角函数与钳工技能新昌县拔茅职中卢学军 VB可视化程序设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新昌县大市聚职中潘利夫 谈少儿舞蹈艺术教育的几点问题绍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李菁 观察〃思考〃表现——提高中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创意能力的素描教学改革实践
绍兴市职教中心陈晓俊 “任务驱动”在中职饭店服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绍兴市职教中心单慧芳 钳工技能实训模块化教学实践探索绍兴市职教中心沈连水 突出工作流程的中职会计实训教学模式初探绍兴中专周铭梨 互动式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运用绍兴中专黄赛 加强绿色染整教学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绍兴中专魏丽丽 角色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绍兴商业学校顾冬梅 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绍兴商业学校彭晓美
三等奖(共27篇)
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中的应用绍兴县职教中心李淼良 职业学校《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教学模式的探讨浙江电子工程学校姚利敏 中职《建筑工程测量》任务型技能教学改革初探浙江电子工程学校屠国海 民俗风情旅游审美解析绍兴县职教中心林芝静 如何打造电子电工精品专业浙江电子工程学校方苗军 如何优化中职汽车专业课教学的初探上虞市职教中心严银海 CAXA软件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上虞市职业中专金富荣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讨上虞市职业中专王炜锋 桂花不开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诸暨市工业职校卢明 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专业技能课上的应用诸暨市轻工技校徐仲浩 项目教学法在钳工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诸暨市轻工技校张玉荣 心理护理在手术病人中的应用绍兴护士学校候东方 浅谈中职《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思路诸暨市实验职中钱巨锋 中职测量课实施项目教学的学习效果反馈调查诸暨市职教中心金允昌、夏娟萍 弹琴与说爱——培养农村幼师学生钢琴弹奏的兴趣研究嵊州市职教中心钱美平浅析案例教学在中职学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中的运用
嵊州市职技校朱琳 “任务驱动法”教学法在幼师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嵊州市职教中心裘晓东 职业高中幼师专业对口升学舞蹈课教学的体会与思考嵊州市职教中心周红 如何上好营销专业的会计课?——浅析现状与对策嵊州市职技校龚燕 巧妙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嵊州市职技校吴棋萍 搞好《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的几点认识嵊州市职技校俞晓枫 浅谈“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新昌县职技校金绿萍 提高中等职校AutoCAD教学质量的对策新昌县职技校潘成东 电工课中“授人以渔场”的教学尝试新昌县大市聚职中梁小海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新昌县职技校季红 浅谈尊重与赏识教育在职高旅游课堂中的应用新昌县职技校梁灿英 信用证在外贸专业教学中的优化设置绍兴市职教中心罗利敏
综合类
一等奖(共7篇)
建设现代农业实训基地,培养新农村实用人才绍兴县园艺学校钱伯康 校企合作创新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上虞市职教中心郑利荣 以校本培训为载体,构建“学习型”师资队伍诸暨市山下湖镇中心学校 徐海燕 职业高中培育特色专业之研究——嵊州市职教中心创办省示范专业工艺木雕主专业之探索嵊州市职教中心张建国 中职“项目教学”课程的实施、评价与管理新昌县职技校章小永、魏建 校外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绍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张红梅 关于在职业学校开展“三敬”教育的思考绍兴中专顾益明
二等奖(共16篇)
职校招生“难”现象成因与对策浙江电子工程学校王天龙 职高班主任聘任难题与破解对策浙江电子工程学校沈云良 谈问题教学中的“预防外问题”绍兴县财经学校王春琴 加快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上虞市职业中专姜松 加强成校能力建设,提升培训服务品质绍兴县孙端成人教育中心 王伟洲 经受挫折教育强化创业素质诸暨市轻工技校吴东亮 论中职新生的班主任工作策略诸暨市职教中心许奕芸、傅雨露 树立四种意识,做优秀农村成教教师诸暨市大唐镇中心学校傅燕 理性的呼唤诸暨市阮市镇中心学校柴国均 立足地方支柱产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嵊州市职教中心程学真 浅谈职业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嵊州市职技校周丽亚 同行互助听课与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嵊州市职教中心黄盈 以态度为核心的职业中学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新昌县拔茅职中宣铁凌 中职技能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新昌县职技校徐军英、魏建 中职机械专业“项目教学”课程模式的开发与实践新昌县职技校徐来阳 浅谈如何做好中职学校课表编排工作绍兴商业学校平建雄
三等奖(共23篇)
让学生笑着接受批语浙江电子工程学校金国平如何正确处理师生间的矛盾冲突浙江电子工程学校高彬彬 当代职高生情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绍兴县财经学校包秀娟 时代强音:盘活农业人力资源绍兴县园艺学校刘正伟 中职学校校服文化研究初探上虞市职教中心倪亮节 班主任谈话的小技巧诸暨市轻工技校寿玲玉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诸暨市实验职中王洁琴 中职生心理素质教育需要爱诸暨市实验职中沈佳平对农村成人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诸暨市岭北镇中心学校应金华 立足农村,做好为农服务的文章诸暨市同山镇中心学校边建平职高生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嵊州市职教中心王桦 立足班级,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嵊州市职教中心韩松丽 让教育教学快乐的探索——农村职高学生学习之终极目标研究
嵊州市职教中心李玉兰 让爱永驻教师心——班主任德育工作浅议嵊州市职教中心周幼群 转变职高“差生”的探究和实践嵊州市职教中心周桂芳 中学美术教学“四化”谈嵊州市职教中心蒋城均 浅议职高新生的入学教育新昌县职技校石益良 唤醒沉睡的自信激发可贵的潜能——谈对中职机械专业部分后进生的转化
新昌县职技校吕春姣 论中职学校教材的“二次开发”新昌县拔茅职中孙莹 有感于“破窗理论”绍兴中专王凤英 小议中职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与学生个性发展绍兴商业学校王建赟
让音乐构建起个性化的校园——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之我见 绍兴商业学校王苑 浅谈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的抓大放小绍兴商业学校单婵
第四篇: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
温政发〔2007〕4号
温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
“十五”期间,我市以就业为导向,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专业结构进一步完善,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市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现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我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把我市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必须统一思想认识,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二)我市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与服务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立足温州实际,完善多元办学机制,推进职业院校专业化、专业系列化改革,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努力形成与温州经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区域职业教育专业特色,致力于构建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普高职高横向渗透、中职高职纵向衔接、职前职后互为补充的具有温州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三)“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力争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达到1:1,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普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中、高等职业院校为社会输送20万名毕业生。力争建设一个融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基地。打造30所在校生规模在2000人以上的中等职业教育品牌学校。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全面开展企业职工和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为农村、企业提供技能培训30万人以上,培训经营管理人才 3万人。到2010年,使我市产业工人队伍中具有初级工以上技能水平的达到85%,中级工以上的达到45%,高级工以上的达到20%,全市城乡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
二、加强基础建设,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能力
(四)加强重点学校建设。按照我市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整合重组中、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新建和扩迁建职业院校,有重点地办好中等职业学校(包括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中专,下同),努力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规模。“十一
五”期间,市本级要新建一所能容纳在校生5000人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扩迁建温州市华侨职业中专等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及技师学院。各县(市、区)要办好2-4所骨干职业学校和重点职业学校。新建的工业片区要留足职业教育发展用地,搞好配套职业学校建设。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占有率达70%以上。
加快高等职业学院发展,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加大国家级示范高等职业学院的创建力度,做好温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去筹工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市场导向、合理定位、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基地可以建在一所学校,也可以由几所学校共建,还可以在一个县域区域内建立综合性的公共实训基地;鼓励企业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可以以某个联合办学的企业或生产车间、生产线为载体建立校企联办的实训基地,也可以引进企业在学校建立校企共有的实训基地。在2010年前,全市建成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主体的国家、省、市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0个。其中,省级以上实训基地15个,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2个。加强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实训基地的生产经营按有关规定给予享受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
(六)加强重点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为切入点和核心抓手,鼓励职业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引导职业院校合理调整专业结构,积极扩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类等紧缺人才相关专业的规模。根据我市产业结构布局的实际,以市、县级骨干职业院校为重点,逐步在全市各县(市、区)形成区域专业特色,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提升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至2010年,在全市再创建省、市示范专业40个,使我市拥有省、市级示范专业达到70个以上。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职业院校可以招录专业对口的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和企事业单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学生数和专业特点需要实行总额定编,按编拨付人员经费;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结构工资标准,解决“双师型”教师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大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训学习,到重点职业院校进修学习,到国外考察学习。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攻读相关专业的在职硕士学位、学历。通过培养、培训,力争到2010年全市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达80%以上,高技能“双师型”教师在专业教师中的比例达到30%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0%以上,并具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学历教师。
(八)加强课程建设。各级教育行政和教科研部门要根据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认真研究和推进职业教育教学领域里的改革,加强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建立由学校、行业协会、企业领导和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论证并审核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材,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工作。按照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的要求,建立新的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课程方法,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的建设,加大职业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积极推行“综合学分评价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办学和评价的自主权,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九)加强扶困助学机制建设。采用政府资助、学校减免、半工半读、社会
捐助等多种形式,对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城镇低收入家庭和涉农专业的职业院校学生减免学费。对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人、残疾学生以及农村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城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子女免收学费、代管费,将贫困生资助面扩大到职业院校在校生的10%左右。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资助,按国家有关高等院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免除职业院校农业种养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学费。设立中职学生优秀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实行奖励,特别要向艰苦专业的优秀学生倾斜。高职教育奖学金仍按高校奖学金有关规定执行。中职教育的助学金、奖学金所需的经费由各级财政予以保障。
(十)切实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对在各个职业领域具有绝技绝招、突出业绩的高技能人才,实行特殊奖励政策。在行业和企业的关键岗位推行“首席工人”制度,建立全市范围内“首席技师”的评选制度。加大对优秀技能型人才的宣传力度,每年表彰、奖励一批在生产一线的优秀技术工人,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十一)做好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十一五”期间,计划培训未能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7万人。培训专业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为主,其中先进制造业培训计划安排60%,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培训计划安排40%。全市建立40个左右的市级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基地,基地主要设在高职院校,国家级、省市级重点(示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也可设在实力雄厚、专业对口的大中型企业和社会短期培训机构。培训期满,经教育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考试考核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学历毕业证书和职业技能资格等级证书。培训基地(学校)和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帮助合格学生做好就业推荐工作。
三、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机制
(十二)各级政府要保证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提高教育经费支出中职业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要制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经常性事业生均拨款标准,保证职业技术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普通高中在校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并逐年提高,至2010年高于普通高中的1.5倍。职业技术学校的学费收入,要全额用于学校办学,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挤占和挪用。市财政每年安排职业教育专项资金5000万元以上,用于重点职业院校建设、实训基地建设、重点专业建设、师资培训、校企合作办学奖励、地方课程开发、贫困生帮扶、优秀学生奖励等。各县(市、区)也要相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经费划拨要综合考虑学校招生规模、专业特色、学校等级、教育质量等因素,逐步形成鼓励职业院校发展壮大的长效激励机制。
继续贯彻落实《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的通知》(温政发〔2006〕71号)精神,市财政按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安排好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专项经费,解决培训学生的学习费用、生活补贴费用、培训基地学校办学补贴和奖励费用以及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招生宣传等费用。
(十三)认真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使用的有关规定。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必须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工人的教育和培训。对未开展职工培训的企业,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依法进行统筹,统一组织培训。培训经费由地税部门统一征集,政府统筹用于职业培训。
(十四)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民间力量筹资兴办职业教育,走有温州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界参与的公办、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或出资办学,对通过政府部门或非赢利组织向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四、深化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十五)积极推进校企联合办学。各行业协会和企业,要将校企联合办学作为企业、行业事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主动参与职业学校教育目标、培养方向、招生计划、课程设置、评价制度的制定;企业可将依法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用于与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办学,联合开展职工培训;积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上课,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负责安排好对口联系学校的学生和教师的实习和实践,并向实习学生支付合理报酬。各职业院校要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和行业协会联系,围绕企业和行业的需要构建自己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共同研究解决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主动为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做好教育、科研服务工作以及提供人才和技术的支撑。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校企联合办学的统筹力度,积极推进校企联合办学,把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的实习和教师实践作为企业的重要职责,并列入合格和等级企业评估的标准。“十一五”期间,全市重点在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建立100家省市级职业院校学生校外实习示范基地。
围绕校企联合办学搞好职业教育领域的系列配套改革,构建具有温州特色的职业教育新模式。要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评价体制、实训基地、教师管理、投入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一系列配套改革,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企业和行业发展的要求。
积极支持和鼓励校企联合办学。校企联合办学建立的实训基地和校办产业可作为学校建设的抵押贷款。各级政府要建立专项资金,对积极参加校企联合办学,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职业院校单独或与企业联合创办的相应校办产业、企业用于学生实习的工厂、车间和实训基地的企业营业税、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由同级财政列收后用于办学。
(十六)推动职业院校体制改革创新。加强职业教育的统筹,加大职业教育资源重组力度,打破条块分割,形成部门合力。充分发挥公办职业院校的生力军作用,公办职业院校要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推动公、民办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推动公办职业院校和民办职业院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同时,继续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民办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收费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允许民办职业院校利用学生公寓、师生餐厅、校办企业等非教学设施的资产,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鼓励企业投资办学,企业用税后利润在本地投资兴办职业教育的,与其投资额对应的企业地方所得税部分,由同级财政列收后用于办学。进一步落实民办职业院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的同等待遇,切实解决民办职业院校教师的后顾之忧。
(十七)加大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双证制”,扩大在职业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数量。到2010年,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都要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重点职业院校的主体专业和省、市级示范专业按规定自主组织初、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其学生考核合格后,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考核管理,要根据新技术、新工艺,对学生职业技能提出新的要求,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十八)深化招生和学籍管理制度的改革。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要打破区域界限、年龄界限、时段界限,允许跨县市招生,允许中职学校招收相当初中毕业水平的学生,允许中职学校一年多次招生。建立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学制一般为三年,但根据专业的特殊性和企业用人波动性的需求,经市教育行政部门或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可以缩短或延长一年。学生在规定学年之内,学完基本课程,或取得合格学分,可以提前毕业。部分专业根据企业的需求,学生可以实行半工半读。
五、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十九)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市、县两级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职业院校建设纳入各工业片区的配套项目,努力把产业提升转入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轨道上来。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规划和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要优先考虑职业教育发展,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把职业教育的发展纳入市、县级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加强职业教育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足职成教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职成教育工作网络。
(二十)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教育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劳动保障局、市农办、市人事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参加。市教育局负责牵头职业院校教育和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市劳动保障局负责牵头企业职工培训、农民工培训、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工作;市农办负责牵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市经贸委负责牵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作。联席会议一般半年召开一次,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职业教育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统筹协调全市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十一)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及“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劳动保障、人事和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对违反规定、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的用人单位要给予处罚,并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二十二)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企业要把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制订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鼓励和支持在职职工参加培训、提高技能。大中型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要立足于自主培养,中小企业的高技能人才以校企合作方式培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要积极为企业职工培训提供服务。支持企业继续办好已有的职业院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二十三)加强督导检查。各级政府督导和督查部门要加强对各级各地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督导检查,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并将督查情况向社会公布。同时,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的舆论监督作用。
二○○七年二月二日
主题词:教育改革意见
发: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抄: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驻温部队,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新闻单位。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7年2月5日印发
第五篇:2012年温州市直属和鹿城区属初中招生办法公布
2012年温州市直属和鹿城区属初中招生办法公布
2012-04-26 11:30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张如如
浙江在线04月26日讯2012年温州市教育局直属和鹿城区属初中招生工作实施办法今天出台。公办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免费入学,取消特长生招生政策,温州市外国语、市绣山中学取消学校筛选政策。同时,各校辖区将在7月下旬划定。
报名时间看仔细招生政策要了解
根据规定,温州市直及鹿城区属初中的报名对象包括四类:隶属鹿城城区包括五马街道、南汇街道、滨江街道、松台街道、双屿街道〔原黄龙街道部分)等5个街道〕,并持有当地户口的小学应届毕业生;鹿城城区域内部队现役军人、办有人才居住证引进人才的子女;非鹿城城区户籍,在鹿城城区就读且父母有鹿城城区房屋产权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办有鹿城城区有效居(暂)住证新居民子女小学应届毕业生。
温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提醒,鹿城城区户口必须于2012年6月5日前登记,否则视为今年初中招生的非鹿城城区户口学生。各小学毕业生于5月3日至4日直接向所在学校报名。
外地回温的应届小学毕业生,持户口册、产权证(产权证不是学生父母的需带学生父母的身份证)、本人学籍证明、体检档案、近期免冠单寸照片二张,向市教育局中招办个别报名,报名时间为5月7日至9日。
办有鹿城城区有效居(暂)住证新居民子女小学应届毕业生,于7月12日至13日到温州市第三十九中学报名。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详见《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12年市局直属和鹿城区属初中招生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符合条件者,且参加温州社保1年以上优先给予安排就学。
根据规定,六类人员子女可享受照顾公办学校(初中、小学)分配入学,详见《通知》。
“学区房”如何划分基本不变中有微调
在温州第二中学、温州市实验中学(含广场、南浦校区)、温州市第八中学三所学校辖区内,新购房建筑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60平方米之内的,必须达到居住三年以上(居住时间不得迟于2009年8月31日)。产权办理时间不足三年的学生家长,应在报名时向学校提交居住三年的有关证明材料(包括水电费收据、电视费收据等原始凭据)。
房屋产权人为学生父母的,按产权证件所在地就近分配入学。房屋产权人为学生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且学生及其父母户口与上述房产权人在一起,学生父母又确无其他住房的,凭上述房产证所在地就近入学。因拆迁而变动居住地的(以拆迁安置协议书为凭证),属于就地安置的,在就地安置地安排入学;属外迁、且没有其他房屋产权的,2013年7月底前入住的,在外迁安置地就近入学。
华侨子女在国内监护人所在地就读初中的,视同就读地居民子女办理就读手续。其中,要求华侨子女出国前是鹿城城区户籍。
房产证在抵押或房产证未办理或正在办理的详见《通知》,另要注意,民间契约及协议均不视作初中招生的房产依据。
各校特长生招生暂停
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初中部今年将停招一年,明年继续招生,新增高中部并委托温州中学进行办学。
据悉,温州外国语学校、温州市绣山中学两所民办学校招生范围有变化,对象为鹿城区户籍小学应届毕业生或鹿城区小学应届毕业生。当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时,学校不再进行任何形式的筛选,而采用电脑派位形式进行招生。招生方案将于5月底公布,并于6月初完成招生工作。两所学校按教育成本收费,每学年1.8万元。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除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可招收体育和艺术特长的学校外,义务教育学校一律不得以特长生的名义招收学生。根据该政策,温州市艺术学校(温州市第七中学)和温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温州市九山学校)可面向全市进行特长生招生,但也不能进行文化测试,具体招生时间见校园网。
会上,市教育局中招办负责人还透露了部分小学和普通高中的招生信息。
今年市实验小学招生对象为上田村村民子女和拥有上田住宅小区房产且为鹿城城区(该区5个街道)户籍的居民子女;届时请家长要带齐户口簿、父母身份证、1寸照片2张、房产证、孩子接种预防证到学校报名。市籀园小学招收鹿城城区户籍适龄儿童,当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时采用电脑派位的方式招生;学校按成本收取学费,每学年1.45万元。
记者获悉,今年我市普通高中将根据本校的特色项目进行特长生招生,5月初将公布特长生招生政策,并于5月下旬完成招生工作。其中,普通高中保送生政策将于5月1日前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