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09:5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第一篇: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4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选考内容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表达运用 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1.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注: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2.发展等级(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二篇: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大纲是高考最重要的参考资料,所以一定要花时间去熟悉考纲。为了帮助考生了解政治考试大纲,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2018年全国高考政治考试大纲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内容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8年高考政治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018年高考政治大纲考试范围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高考政治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

(3)融资

8.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

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

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高考政治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我国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第四部分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实践 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8)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8)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高考政治时事政治

1.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4月至考试当年3月)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高考政治考试技巧

一、坚定信心,充分利用和分配时间 1.要充分分配时间:

充分利用时间是考好各科的共性,也有政治科复习本身的特殊要求。在高三学年里学政治的时间应比高

一、高二的时间多得多;特别是到了五、六月份,花在政治上的时间至少应保证在保证1/4以上;考前几周甚至可以达到1/3—1/2(这是由政治科不同于中英数的独自特点决定的,政治科对基础的要求不像中英数那么高,在短时间内加强训练复习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过去有人称政治“是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大”,但在考前这一年及考前一、二个月内,要投入更多,否则是无效益可言的);每天复习政治(包括早上、下午及晚修、周末可自由支配时间)的时间应保障有1/6—1/5。

2.要充分利用时间:

充分利用时间的另一要求就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一切干扰(包括不正的班风、自己不良情绪、不当朋友、不良习惯等影响);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计划;讲究学习、复习方法,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虚心听从老师的引导,按部就班进行复习;上课认真听讲,不要开小差;切忌自满、自以为是,一两次考试成绩不错就沾沾自喜,以为已经可以了,不再努力;对于不懂或不清楚的问题应及时问老师,不要有思想负担。

二、抓好书本(基础)是关键

1.对课本内容要熟:

对课本内容要多看,看的遍数多,反复记忆多对课本内容就越熟,考起来速度才会快,准确性才会高。题目再难,也是与书本内容联系的,“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书本的原理、观点熟,用起来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反复多遍——这是最一般的学习规律,也是做题能多得分的最基本要领。

2.自己复习可分为每一轮几步走,多轮进行的方法: 第一轮复习,第一步从宏观上熟悉相关内容的整体结构,相互联系——一定要对相关内容(可以是一整本书的内容,也可以是一本书中某部分的内容,如唯物论或辩证法部分的主要原理观点)进行归类整理,尽可能先脱离书本将其用网络框架等形式将结构图整理出——政治要背,在这里主要就是指背联系、背系统;同时要特别注意对目录的章节编排很熟悉。第二步,在弄清总体系统结构的前提下对课本内容进行细看,包括概念、事例、谚语、格言、关键字句、分析过程、分析依据、结论、重要意义、要求及错误观点、危害等等。然后第三步进行有选择性的整理理解记忆。

三、掌握答题方法,训练、提高答题能力

1.答好主观性政治题的一般要求:

(1)字迹要端正、清楚,语言规范,尽量用政治(课)术语。

(2)要有层次,分好自然段,切忌答题不分段,留太多空白或将答案挤在答卷中间。

(3)答题必须遵循的一般步骤:

先审题,读清题意要求;思考题目与事件(例)之间的内在联系;题目或事例所包含的有关原理及内容;对材料或事例进行分析(包括正确的依据、实行的必要性、重要性;错误的依据、危害等。在围绕反面的认识或做法时一般可采用的语句有:“我们要反对……克服……”、“在认识(理论、思想)上,分清……,在实践中克服……”、“不坚持……就会造成……危害”、“这题的错误在于它没有说明……没有分清……没有看到……”、“在实践中会带来(导致、造成、影响)……”“题中提到的现象是暂时的,表面的”等等)(4)要注重答题训练能力训练。

近几年来政治高考越来越灵活,要靠出高分,必须要具备相应能力(审题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文字处理能力、考前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运用基本原理举一反三的能力,等等),能力越强,获取高分的可能就越大。所以,在考前的这一年里,必须在平时注重答题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第三篇:2014年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语文Word版

2014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核目标与要求

2013年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Ⅲ.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运用 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注: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词篇目(高中14

篇,初中50篇)

一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初中50篇)

1.《论语》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前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渊明

8.《三峡》郦道元

9.《马说》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7、《关睢》诗经

18.《蒹葭》诗经

19.《观沧海》曹操

20.《饮酒》陶渊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湾

23.《使至塞上》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难》李白

26.《望岳》杜甫

27.《春望》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观刈麦》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李贺

35.《赤壁》杜牧

36.《泊秦淮》

杜牧

37.《夜雨寄北》李商隐

38.《无题》李商隐

39.《相间欢》李虞

40.《渔家傲》范仲淹

41.《浣溪沙》晏殊

42.《登飞来峰》王安石

4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苏轼

44.《水调歌头》苏轼

45.《游山西村》陆游

46.《破阵子》辛弃疾

47.《过零丁洋》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龚自珍

二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高中 14篇)

1.《劝学》荀子

2.《逍遥游》庄子

3.《师说》韩愈

4.《阿房宫赋》杜牧

5.《赤壁赋》苏轼

6.《氓》诗经

7.《离骚》屈原

8.《蜀道难》李白

9.《登高》杜甫

10.《琵琶行》白居易

11.《锦瑟》李商隐

12.《虞美人》李煜

1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注】考试说明没有变化。仅样题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两篇样题换成了“中国小说”。

第四篇:2014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及与13年对比说明

2014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核目标与要求

2013年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Ⅲ.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运用 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注: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词篇目(高中14

篇,初中50篇)

一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初中50篇)

1.《论语》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前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渊明

8.《三峡》郦道元

9.《马说》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7、《关睢》诗经

18.《蒹葭》诗经

19.《观沧海》曹操

20.《饮酒》陶渊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湾

23.《使至塞上》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难》李白

26.《望岳》杜甫

27.《春望》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观刈麦》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李贺

35.《赤壁》杜牧

36.《泊秦淮》

杜牧

37.《夜雨寄北》李商隐

38.《无题》李商隐

39.《相间欢》李虞

40.《渔家傲》范仲淹

41.《浣溪沙》晏殊

42.《登飞来峰》王安石

4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苏轼

44.《水调歌头》苏轼

45.《游山西村》陆游

46.《破阵子》辛弃疾

47.《过零丁洋》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龚自珍

二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高中 14篇)

1.《劝学》荀子

2.《逍遥游》庄子

3.《师说》韩愈

4.《阿房宫赋》杜牧

5.《赤壁赋》苏轼

6.《氓》诗经

7.《离骚》屈原

8.《蜀道难》李白

9.《登高》杜甫

10.《琵琶行》白居易

11.《锦瑟》李商隐

12.《虞美人》李煜

1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注】考试说明没有变化。仅样题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两篇样题换成了“中国小说”。

14年与13年全国新课标考试说明对比(语文学科)

1.考试说明的内容基本相同。试题结构、赋分、题型、默写范围无变化。

2.题型示例有两处变化:

(1)13年文学类文本阅读样题的篇目为《林冲见差拨》《二十年以后》,一篇中国小说,一篇外国小说。14年换下了外国小说《二十年以后》,而换上了中国小说《孕妇和牛》;即14年样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只有两篇中国小说。

(2)语用题在13年题型示例基础上,增加了一道语言表达得体题,考查应用文中语言表达得体。

第五篇:11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生物(新课标版)

2011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生物(新课标)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和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考试的能力与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

些生物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新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选考部分在新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必考部分的试题考生是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考生需要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具体选考内容由各省区自行规定。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生物知识内容表

(一)必考部分

知识内容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糖类、Ⅱ Ⅱ Ⅰ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2 细胞的结构要求

Ⅱ Ⅱ Ⅱ Ⅱ(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2)多种多样的Ⅰ

细胞(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3 细胞的代谢

(1)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4)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6)细胞呼吸

1-4 细胞的增殖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2)细胞的无丝分裂(3)细胞的有丝分裂 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细胞的分化(2)细胞的全能性(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Ⅱ Ⅱ Ⅱ Ⅱ Ⅱ ⅡⅠ Ⅰ ⅡⅡ Ⅱ Ⅱ Ⅱ

下载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英语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

    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英语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 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语言知识 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见附录1至附录5......

    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大纲必背古诗词篇目

    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大纲必背古诗词篇目 高中14篇: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

    201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英语)

    201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英语) 一、语言知识 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见附录1至附录5),要求词汇量为3500左右。二、语言运用 1......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官网:www.xiexiebang.com 语 文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最终5篇)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总纲) 总 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

    新课标2011年文科综合高考考试大纲

    新课标2011年文科综合高考考试大纲 政治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

    高考生物新课标大纲

    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展新型乡镇企业 在新的经济形势和环境下,乡镇企业的创新发展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必然选择。以下就无锡市加快发展新型乡镇企业的思路,寻求目前乡镇企业......

    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与2013年对比变化情况

    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与2013年对比变化情况 一、考试说明的内容基本相同。试题结构、赋分、题型、默写范围无变化。 二、题型示例有两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