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推理与证明第2课时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09:36: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七章 推理与证明第2课时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七章 推理与证明第2课时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第一篇:第七章 推理与证明第2课时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第七章 推理与证明第(理)95~96页)2课时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对应学生用书(文)、1.已知向量m=(1,1)与向量n=(x,2-2x)垂直,则x=________.

答案:

2解析:m·n=x+(2-2x)=2-x.∵ m⊥n,∴ m·n=0,即x=2.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果a>b,那么a>b”时,假设的内容应为______________. 答案:a=b或a

3333解析:根据反证法的步骤,假设是对原命题结论的否定,即a=b或a5-7

解析:由分析法可得,要证6-22>5-7,只需证6+7>5+22,即证13+242>13+41010.因为42>40,所以6-5-7成立.

4.定义集合运算:A·B={Z|Z=xy,x∈A,y∈B},设集合A={-1,0,1},B={sinα,cosα},则集合A·B的所有元素之和为________.

答案:0

π解析:依题意知α≠kπ+,k∈Z.423π2①α=kπ+(k∈Z)时,B=,422

22A·B=0,; 22

π②α=2kπ或α=2kπ+∈Z)时,B={0,1},A·B={0,1,-1}; 2

π③α=2kπ+π或α=2kπ-(k∈Z)时,B={0,-1},A·B={0,1,-1}; 2

kπ3π④α≠α≠kπ+∈Z)时,B={sinα,cosα},A·B={0,sinα,cosα,-sinα,24

-cosα}.

综上可知A·B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0.115.(选修12P44练习题4改编)设a、b为两个正数,且a+b=1≥μ恒成立ab的μ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4]

1111ba=2+≥2+2解析:∵ a+b=1,且a、b为两个正数,∴ +=(a+b)abababab

1=4.要使得≥μ恒成立,只要μ≤

4.ab

1.直接证明

(1)定义: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2)一般形式

本题条件

已知定义已知公理已知定理ÞAÞBÞ

C„本题结论.

(3)综合法

① 定义:从已知条件出发,以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为依据,逐步下推,直到推出要证明的结论为止.这种证明方法称为综合法.

② 推证过程

已知条件Þ

„Þ

Þ结论

(4)分析法

① 定义:从问题的结论出发,追溯导致结论成立的条件,逐步上溯,直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和已知条件或已知事实吻合为止.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分析法.

② 推证过程

结论

Ü„Ü„Ü

已知条件

2.间接证明

(1)常用的间接证明方法有(2)反证法的基本步骤

① 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定原结论的反面为真.

② 归谬——从反设和已知出发,经过一系列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矛盾结果. ③ 存真——由矛盾结果,断定反设不真,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 [备课札记]

题型1 直接证明(综合法和分析法)

例1 数列{an}的前n项和记为Sn,已知a1=1,an+1=

S

(1)数列n是等比数列;

n+

2(n=1,2,3,„),证明: nn

(2)Sn+1=4an.n+2

(n=1,2,3,„),∴(n+2)Sn=n(Sn+1-Sn),nn

Sn+1S整理得nSn+1=2(n+1)Sn,∴,nn+

1Sn+1n+1S即2,∴ 数列n是等比数列.

Sn

Sn+1Sn-1Sn-1

(2)由(1)知:=(n≥2),于是Sn+1=4·(n+4an(n≥2).又a2=3S1

n+1n-1n-1

=3,∴ S2=a1+a2=1+3=4a1,∴ 对一切n∈N*,都有Sn+1=4an.例2 设a、b、c均为大于1的正数,且ab=10,求证:logac+logbc≥4lgc.lgclgc

证明:(分析法)由于a>1,b>1,c>1,故要证明logac+logbc≥4lgc,只要证明lgalgb

lga+lgb

14lgc,即≥4,因为ab=10,故lga+lgb=1.≥4,由于a>1,b>1,故

lgalgblga·lgb

lga+lgb21211

lga>0,lgb>0,所以0

4lgalgb2

变式训练

设首项为a1的正项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q为非零常数,已知对任意正整数n、m,Sn+m=Sm+qmSn总成立.求证:数列{an}是等比数列.

证明:因为对任意正整数n、m,Sn+m=Sm+qmSn总成立,令n=m=1,得S2=S1+qS1,则a2=qa1.令m=1,得Sn+1=S1+qSn ①,从而Sn+2=S1+qSn+1 ②,②-①得an+2=qan+1(n≥1),综上得an+1=qan(n≥1),所以数列{an}是等比数列.

题型2 间接证明(反证法)

证明:(1)∵ an+1=Sn+1-Sn,an+1=

例3 证明:2,3,5不能为同一等差数列中的三项.

证明:假设2,3,5为同一等差数列的三项,则存在整数m、n满足3=2+md ①,

=2+nd②,①×n-②×m3n5m=2(n-m),两边平方得3n2+5m2-15mn=2(n-m)2,左边为无理数,右边为有理数,且有理数≠不能为同一等差数列的三项.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

已知下列三个方程:x2+4ax-4a+3=0,x2+(a-1)x+a2=0,x2+2ax-2a=0,其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若方程没有一个实数根,则

16a-4(3-4a)<0,

3(a-1)2-4a2<0,解之得-2-1.4a2+8a<0,3

a≥-1或a≤.故三个方程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的a的取值范围是a

2

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b(a、b∈Z)是偶数,那么a、b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那么反设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假设a、b都是奇数(a、b都不是偶数)

解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时反设的内容是否定结论.

2.已知a、b、c∈(0,+∞)且a<c,b<c+1,若以a、b、c为三边构造三角形,ab

则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10,16)

解析:要以a、b、c为三边构造三角形,需要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

19b9a=10之差小于第三边,而ac恒成立.而a+b=(a+b)abab

11111019

16,∴c<16.又>,=1,∴c>10,∴10

1f0(x)-,fn(x)=fn-1(x,(n≥1,n≥N),3.设函数f0(x)=1-x2,f1(x)=22

n11

则方程f1(x)=________个实数根,方程fn(x)=3有________个实数根.

3+

答案:4 2n1

1111

51-x2=x2-= x2=x2=有4个解. 解析:f1(x)=22366

∵ 可推出n=1,2,3„,根个数分别为22,23,24,1n+∴ 通过类比得出fn(x)=3有2n1个实数根.

4.若实数x、y、m满足|x-m|>|y-m|,则称x比y远离m.(1)若x2-1比1远离0,求x的取值范围;

(2)对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正数a、b,证明:a3+b3比a2b+ab2远离ab.(1)解:x∈(-∞2)∪(2,+∞).

(2)证明:对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正数a、b,有 a3+b3ab,a2b+ab2ab.因为|a3+b3-ab|-|a2b+ab2-2ab=(a+b)(a-b)2>0,所以|a

3+b3-2abab|>|a2b+ab2-2abab|,即a3+b3比a2b+ab2远离2abab.1.已知a>b>c,且a+b+c=0,求证:b-证明:要证b-ac<3a,只需证b2-ac<3a2.∵ a+b+c=0,∴ 只需证b2+a(a+b)<3a2,只需证2a2-ab-b2>0,只需证(a-b)(2a+b)>0,只需证(a-b)(a-c)>0.∵ a>b>c,∴ a-b>0,a-c>0,∴(a-b)(a-c)>0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2.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0,公差d>0,前n项和为Sn,且m+n=2p(m、n、p∈N*),求证:Sn+Sm≥2Sp.证明:∵m2+n2≥2mn,∴2(m2+n2)≥(m+n)2.又m+n=2p,∴m2+n2≥2p2.3.如图,ABCD为直角梯形,∠BCD=∠CDA=90°,AD=2BC=2CD,P为平面ABCD外一点,且PB⊥BD.(1)求证:PA⊥BD;

(2)若PC与CD不垂直,求证:PA≠PD.证明:(1)因为ABCD为直角梯形,AD2AB2BD,所以AD2=AB2+BD2,因此AB⊥BD.又PB⊥BD,AB∩PB=B,AB,PBÌ平面PAB,所以BD⊥平面PAB,又PAÌ平面PAB,所以PA⊥BD.(2)假设PA=PD,取AD中点N,连结PN、BN,则PN⊥AD,BN⊥AD,且PN∩BN=N,所以AD⊥平面PNB,得PB⊥AD.又PB⊥BD,且AD∩BD=D,得PB⊥平面ABCD,所以PB⊥CD.又因为BC⊥CD,且PB∩BC=B,所以CD⊥平面PBC,所以CD⊥PC,与已知条件PC与CD不垂直矛盾,所以PA≠PD.x-

24.已知f(x)=ax(a>1).

x+

1(1)证明f(x)在(-1,+∞)上为增函数;(2)用反证法证明方程f(x)=0没有负数根.

证明:(1)设-1<x1<x2,则x2-x1>0,ax2-x1>1,ax1>0,x1+1>0,x2+1>0,x-2x-23(x-x)

从而f(x2)-f(x1)=ax2-ax1+-ax1(ax2-x1-1)+>0,所以

x2+1x1+1(x2+1)(x1+1)

f(x)在(-1,+∞)上为增函数.

x0-2

(2)设存在x0<0(x0≠-1)使f(x0)=0,则ax0=-x0+1

x0-21

由0<ax0<10<-<1,即<x0<2,此与x0<0矛盾,故x0不存在.

2x0+1

1.分析法的特点是从未知看已知,逐步靠拢已知,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看未知,逐步推出未知.分析法和综合法各有优缺点.分析法思考起来比较自然,容易寻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缺点是思路逆行,叙述较烦;综合法从条件推出结论,较简捷地解决问题,但不便于思考,实际证明时常常两法兼用,先用分析法探索证明途径,然后再用综合法叙述出来.

2.反证法是从否定结论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导出矛盾,说明结论的否定是错误的,从而肯定原结论是正确的证明方法.适宜用反证法证明的数学命题:①结论本身是以否定形式出现的一类命题;②关于唯一性、存在性的命题;③结论以“至多”“至少”等形式出现的命题;④结论的反面比原结论更具体更容易研究的命题.

请使用课时训练(B)第2课时(见活页).[备课札记]

第二篇:第2讲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第2讲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013年高考会这样考】

1.在历年的高考中,证明方法是常考内容,考查的主要方式是对它们原理的理解和用法.难度多为中档题,也有高档题.

2.从考查形式上看,主要以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与方程、数列等知识为载体,考查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等方法.

【复习指导】

在备考中,对本部分的内容,要抓住关键,即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要搞清三种方法的特点,把握三种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一般步骤,熟悉三种方法适用于解决的问题的类型,同时也要加强训练,达到熟能生巧,有效运用它们的目的.

基础梳理

1.直接证明

(1)综合法

①定义: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②框图表示:P⇒Q1→Q1⇒Q2→Q2⇒Q3→„→Qn⇒Q

(其中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表示要证的结论).

(2)分析法

①定义: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②框图表示:Q⇐P1→P1⇐P2→P2⇐P3→„→

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2.间接证明

一般地,由证明p⇒q转向证明:綈q⇒r⇒„⇒t

.t与假设矛盾,或与某个真命题矛盾.从而判定綈q为假,推出q为真的方法,叫做反证法.

一个关系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关系

分析法与综合法相辅相成,对较复杂的问题,常常先从结论进行分析,寻求结论与条件、基

础知识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再运用综合法证明,或者在证明时将两种方法交叉使用.

两个防范

题推理而推出矛盾结果,其推理过程是错误的.

证„”“就要证„”等分析到一个明显成立的结论P,再说明所要证明的数学问题成立.

双基自测

1.(人教A版教材习题改编)p=+,q=ma+nc正数),则p、q的大小为().

A.p≥qB.p≤qC.p>qD.不确定

解析 q= ab++cd≥ab+2abcd+cd nm+m、n、a、b、c、d均为mn

madabc=ab+cd=p,当且仅当= nm

答案 B

2.设a=lg 2+lg 5,b=ex(x<0),则a与b大小关系为().

A.a>b

C.a=b

解析 a=lg 2+lg 5=1,b=ex,当x<0时,0<b<1.∴a>b.答案 A

3.否定“自然数a,b,c中恰有一个偶数”时,正确的反设为().

A.a,b,c都是奇数

B.a,b,c都是偶数

C.a,b,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D.a,b,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或都是奇数

解析 ∵a,b,c恰有一个偶数,即a,b,c中只有一个偶数,其反面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偶数或没有一个偶数即全都是奇数,故只有D正确.

答案 D

4.(2012·广州调研)设a、b∈R,若a-|b|>0,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A.b-a>0B.a3+b3<0C.a2-b2<0D.b+a>0

解析 ∵a-|b|>0,∴|b|<a,∴a>0,∴-a<b<a,∴b+a>0.答案 D B.a<b D.a≤b

5.在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时,如果原命题的否定事项不止一个时,必须将结论的否定情况逐一驳倒,才能肯定原命题的正确.

例如:在△ABC中,若AB=AC,P是△ABC内一点,∠APB>∠APC,求证:∠BAP<∠CAP,用反证法证明时应分:假设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

答案 ∠BAP=∠CAP ∠BAP>∠CAP

考向一 综合法的应用

a2b2c2【例1】►设a,b,c>0,证明:a+b+c.bca

[审题视点] 用综合法证明,可考虑运用基本不等式.

证明 ∵a,b,c>0,根据均值不等式,a2b2c2有+b≥2a,c≥2b+a≥2c.bca

a2b2c2三式相加:+a+b+c≥2(a+b+c). bca

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a2b2c2即+a+b+c

.bca

综合法是一种由因导果的证明方法,即由已知条件出发,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等式或不等式成立.因此,综合法又叫做顺推证法或由因导果法.其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方法,这就要保证前提正确,推理合乎规律,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性.

11【训练1】 设a,b为互不相等的正数,且a+b=1,证明:>4.ab

1111ba·证明 (a+b)=2+2+2=4.ababab

11又a与b不相等.故>4.ab

考向二 分析法的应用

a+mb2≤a+mb.【例2】►已知m>0,a,b∈R,求证:1+m1+m

[审题视点] 先去分母,合并同类项,化成积式.

证明 ∵m>0,∴1+m>0.所以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明(a+mb)2≤(1+m)(a2+mb2),即证m(a2-2ab+b2)≥0,即证(a-b)2≥0,而(a-b)2≥0显然成立,2

2故原不等式得证.

逆向思考是用分析法证题的主要思想,通过反推,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正确把握转化方向是使问题顺利获解的关键.

【训练2】 已知a,b,m都是正数,且a<b.a+ma求证:b+mb

a+ma证明 要证明,由于a,b,m都是正数,b+mb

只需证a(b+m)<b(a+m),只需证am<bm,由于m>0,所以,只需证a<b.已知a<b,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说明:本题还可用作差比较法、综合法、反证法)

考向三 反证法的应用

【例3】►已知函数f(x)=ax+x-2(a>1). x+

1(1)证明:函数f(x)在(-1,+∞)上为增函数.

(2)用反证法证明f(x)=0没有负根.

[审题视点] 第(1)问用单调增函数的定义证明;第(2)问假设存在x0<0后,应推导出x0的范围与x0<0矛盾即可.

证明(1)法一 任取x1,x2∈(-1,+∞),不妨设x1<x2,则x2-x1>0,ax2-x1>1,且ax1>0.所以ax2-ax1=ax1(ax2-x1-1)>0.又因为x1+1>0,x2+1>0,所以

x2-2x1+1-x1-2x2+13x2-x1=0,x2+1x1+1x2+1x1+1

于是f(x2)-f(x1)=ax2-ax1+x2-2x1-2>0,x2+1x1+1x2-2x1-2-=x2+1x1+1

故函数f(x)在(-1,+∞)上为增函数.

法二 f′(x)=axln a+30,x+1∴f(x)在(-1,+∞)上为增函数.

x0-2x0-2(2)假设存在x0<0(x0≠-1)满足f(x0)=0,则ax0=-又0<ax0<1,所以0<-x0+1x0+1

11,即<x0<2,与x0<0(x0≠-1)假设矛盾.故f(x0)=0没有负根.

当一个命题的结论是以“至多”,“至少”、“唯一”或以否定形式出现时,宜

用反证法来证,反证法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矛盾可以是:①与已知条件矛盾;②与假设矛盾;③与定义、公理、定理矛盾;④与事实矛盾等方面,反证法常常是解决某些“疑难”问题的有力工具,是数学证明中的一件有力武器.

【训练3】 已知a,b为非零向量,且a,b不平行,求证:向量a+b与a-b不平行. 证明 假设向量a+b与a-b平行,即存在实数λ使a+b=λ(a-b)成立,则(1-λ)a+(1+λ)b=0,∵a,b不平行,1-λ=0,λ=1,∴得 1+λ=0,λ=-1,

所以方程组无解,故假设不成立,故原命题成立.

规范解答24——怎样用反证法证明问题

【问题研究】 反证法是主要的间接证明方法,其基本特点是反设结论,导出矛盾,当问题从正面证明无法入手时,就可以考虑使用反证法进行证明.在高考中,对反证法的考查往往是在试题中某个重要的步骤进行.【解决方案】 首先反设,且反设必须恰当,然后再推理、得出矛盾,最后肯定.【示例】►(本题满分12分)(2011·安徽)设直线l1:y=k1x+1,l2:y=k2x-1,其中实数k1,k2满足k1k2+2=0.(1)证明l1与l2相交;

(2)证明l1与l2的交点在椭圆2x2+y2=1上.

第(1)问采用反证法,第(2)问解l1与l2的交点坐标,代入椭圆方程验证.

[解答示范] 证明(1)假设l1与l2不相交,则l1与l2平行或重合,有k1=k2,(2分)

代入k1k2+2=0,得k21+2=0.(4分)

这与k1为实数的事实相矛盾,从而k1≠k2,即l1与l2相交.(6分)

y=k1x+1,(2)由方程组 y=k2x-1,

解得交点P的坐标(x,y)为k+ky=k-k.21

212x=,k2-k1(9分)

22k2+k12从而2x+y=2k-k+ 21k2-k122

2228+k22+k1+2k1k2k1+k2+4==1,k2+k1-2k1k2k1+k2+4

此即表明交点P(x,y)在椭圆2x2+y2=1上.(12分)

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要把握三点:(1)必须先否定结论,即肯定结论的反面;(2)

必须从否定结论进行推理,即应把结论的反面作为条件,且必须依据这一条件进行推证;(3)推导出的矛盾可能多种多样,有的与已知矛盾,有的与假设矛盾,有的与已知事实矛盾等,但是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

【试一试】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an+Sn=2.(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求证数列{an}中不存在三项按原来顺序成等差数列.

[尝试解答](1)当n=1时,a1+S1=2a1=2,则a1=1.1又an+Sn=2,所以an+1+Sn+1=2,两式相减得an+1=an,2

11所以{an}是首项为1,公比为an=-.22

(2)反证法:假设存在三项按原来顺序成等差数列,记为ap+1,aq+1,ar+1(p<q<r,且p,q,r∈N*),111--则,所以2·2rq=2rp+1.① 222又因为p<q<r,所以r-q,r-p∈N*.所以①式左边是偶数,右边是奇数,等式不成立,所以假设不成立,原命题得证.

第三篇:推理与证明-13.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教案)

响水二中高三数学(理)一轮复习

教案第十三编推理与证明主备人张灵芝总第67期

§13.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基础自测

1.分析法是从要证的结论出发,寻求使它成立的条件.答案充分 2.若a>b>0,则a+答案>

3.要证明3+7<25,可选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中最合理的是(填序号).①反证法 答案②

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整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有理数根,那么a、b、c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时,下列假设中正确的是.①假设a、b、c都是偶数;②假设a、b、c都不是偶数

③假设a、b、c至多有一个偶数;④假设a、b、c至多有两个偶数 答案②

5.设a、b、c∈(0,+∞),P=a+b-c,Q=b+c-a,R=c+a-b,则“PQR>0”是“P、Q、R同时大于零”的条件.; 答案充要

②分析法

③综合法

1b

b+

1a

.(用“>”,“<”,“=”填空)

例题精讲

例1设a,b,c>0,证明:

a

2b

b

2c

c

a

≥a+b+c.a

证明∵a,b,c>0,根据基本不等式,有

a

b

+b≥2a,a

b

c

+c≥2b,c

c

a

+a≥2c.三式相加:

b

+

b

c

+

c

a

+a+b+c≥2(a+b+c).即

1a

b

+

b

c

1a

+

a

≥a+b+c.例2(14分)已知a>0,求证: a2证明要证a2

1a

-2≥a+

1a

-2.1a

-2≥a+

1a

-2,只要证a2

+2≥a++2.2分

∵a>0,故只要证



a

1a

12≥(a++a

2),2

6分

427

即a+

1a

+4a2

1a

+4≥a+2+



1a

+22a

1

+2, a

8分

从而只要证2a2

只要证4a

1a

≥2a

1

,a

10分

1112

≥2(a+2+),即a2+≥2,而该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14分 222aaa

例3若x,y都是正实数,且x+y>2,求证:证明假设

1xy

1xy

<2与

1xy

1yx

<2中至少有一个成立.1yx

<2和

1yx

<2都不成立,则有≥2和≥2同时成立,因为x>0且y>0,所以1+x≥2y,且1+y≥2x,两式相加,得2+x+y≥2x+2y,所以x+y≤2,这与已知条件x+y>2相矛盾,因此

1xy

<2与

1yx

<2中至少有一个成立

.巩固练习

1.已知a,b,c为互不相等的非负数.求证:a2+b2+c2>abc(a+b+c).证明∵a2+b2≥2ab,b2+c2≥2bc,a2+c2≥2ac.又∵a,b,c为互不相等的非负数,∴上面三个式子中都不能取“=”,∴a+b+c>ab+bc+ac,∵ab+bc≥2ab2c,bc+ac≥2abc2,ab+ac≥2a2bc,又a,b,c为互不相等的非负数,∴ab+bc+ac>abc(a+b+c),∴a2+b2+c2>abc(a++c).2.已知a>0,b>0,且a+b=1,试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a

2511

证明要证ab≥

4ab

2511

b≥

4ab

.,只需证ab+

a

bab

1≥

54,只需证4(ab)+4(a+b)-25ab+4≥0,只需证4(ab)+8ab-25ab+4≥0, 只需证4(ab)2-17ab+4≥0,即证ab≥4或ab≤而由1=a+b≥2ab,∴ab≤

14,只需证ab≤



14,成立.显然成立,所以原不等式a

2511

b≥

4ab

3.已知a、b、c∈(0,1),求证:(1-a)b,(1-b)c,(1-c)a不能同时大于.证明方法一假设三式同时大于,即(1-a)b>

4,(1-b)c>

14,(1-c)a>

14,428

∵a、b、c∈(0,1),∴三式同向相乘得(1-a)b(1-b)c(1-c)a>同理(1-b)b≤

41aa

.又(1-a)a≤642

=

14,(1-c)c≤

14,∴(1-a)a(1-b)b(1-c)c≤

164,这与假设矛盾,故原命题正确.14

2方法二假设三式同时大于,∵0<a<1,∴1-a>0,(1a)b

≥(1a)b>=,同理

(1b)c

12,(1c)a

12,三式相加得

32,这是矛盾的,故假设错误,∴原命题正确

.回顾总结知识 方法

思想

课后作业

一、填空题

1.(2008·南通模拟)用反证法证明“如果a>b,那么a>b”假设内容应是.答案a=b或a<b

2.已知a>b>0,且ab=1,若0<c<1,p=logc是.答案p<q

a

b

2,q=logc



1a

,则p,q的大小关系

3.设S是至少含有两个元素的集合.在S上定义了一个二元运算“*”(即对任意的a,b∈S,对于有序元素对(a,b),在S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a*b与之对应).若对任意的a,b∈S,有a*(b*a)=b,则对任意的a,b∈S,下列恒成立的等式的序号是.①(a*b)*a=a ③b*(b*b)=b答案②③④

②[a*(b*a)]*(a*b)=a ④(a*b)*[b*(a*b)]=b

4.如果△A1B1C1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分别等于△A2B2C2的三个内角的正弦值,则△A1B1C1是三角形,△A2B2C2是三角形.(用“锐角”、“钝角”或“直角”填空)

429

答案锐角钝角

5.已知三棱锥S—ABC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在原三棱锥中给出下列命题: ①BC⊥平面SAC;②平面SBC⊥平面SAB;③SB⊥AC.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答案①

6.对于任意实数a,b定义运算a*b=(a+1)(b+1)-1,给出以下结论: ①对于任意实数a,b,c,有a*(b+c)=(a*b)+(a*c);

②对于任意实数a,b,c,有a*(b*c)=(a*b)*c;

③对于任意实数a,有a*0=a,则以上结论正确的是.(写出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所有序号)

答案②③

二、解答题

7.已知数列{an}中,Sn是它的前n项和,并且Sn+1=4an+2(n=1,2,„),a1=1.(1)设bn=an+1-2an(n=1,2,„),求证:数列{bn}是等比数列;(2)设cn=

an2

n

(n=1,2,„),求证:数列{cn}是等差数列;

(3)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1)证明∵Sn+1=4an+2,∴Sn+2=4an+1+2,两式相减,得Sn+2-Sn+1=4an+1-4an(n=1,2,„), 即an+2=4an+1-4an,变形得an+2-2an+1=2(an+1-2an)∵bn=an+1-2an(n=1,2,„),∴bn+1=2bn.由此可知,数列{bn}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430

(2)证明由S2=a1+a2=4a1+2,a1=1.得a2=5,b1=a2-2a1=3.故bn=3·2n.∵cn=

an2

n

(n=1,2,„),∴cn+1-cn=

an12

n1

an2

n

=

an12an

n1

=

bn2

n1

.将bn=3·2n-1代入得

cn+1-cn=(n=1,2,„),由此可知,数列{cn}是公差为

a12

34的等差数列,它的首项c1==

12,故cn=

n-

(n=1,2,„).-2

(3)解∵cn=n-=

(3n-1).∴an=2n·cn=(3n-1)·2n(n=1,2,„)

当n≥2时,Sn=4an-1+2=(3n-4)·2n-1+2.由于S1=a1=1也适合于此公式,所以{an}的前n项和公式为Sn=(3n-4)·2n-1+2.8.设a,b,c为任意三角形三边长,I=a+b+c,S=ab+bc+ca,试证:I2<4S.证明由I2=(a+b+c)2=a2+b2+c2+2(ab+bc+ca)=a2+b2+c2+2S,∵a,b,c为任意三角形三边长,∴a<b+c,b<c+a,c<a+b,∴a2<a(b+c),b2<b(c+a),c2<c(a+b)即(a2-ab-ac)+(b2-bc-ba)+(c2-ca-cb)<0∴a2+b2+c2-2(ab+bc+ca)<0∴a2+b2+c2<2S ∴a2+b2+c2+2S<4S.∴I2<4S.9.已知a,b,c为正实数,a+b+c=1.求证:(1)a2+b2+c2≥

;(2)3a2+ 3b2+3c2≤6.13

证明(1)方法一a2+b2+c2-13

=

(3a2+3b2+3c2-1)=

[3a2+3b2+3c2-(a+b+c)2]

=(3a+3b+3c-a-b-c-2ab-2ac-2bc)=[(a-b)+(b-c)+(c-a)]≥0∴a+b+c≥

.方法二∵(a+b+c)2=a2+b2+c2+2ab+2ac+2bc≤a2+b2+c2+a2+b2+a2+c2+b2+c2 ∴3(a2+b2+c2)≥(a+b+c)2=1∴a2+b2+c2≥

1313

.方法三设a=∴a+b+c=(+,b=

+,c=

+.∵a+b+c=1,∴++=0

+)+(+)+(+)=

+

(++)+++

222

431

=

+2+2+2≥

∴a2+b2+c2≥

.=

3a32

(2)∵3a2=(3a2)1≤

3a21,同理3b2≤

3b32,3c2≤

3c32

∴3a2+3b2+3c2≤

x2x1

3(abc)9

=6∴原不等式成立.10.已知函数y=ax+(a>1).(1)证明:函数f(x)在(-1,+∞)上为增函数;

(2)用反证法证明方程f(x)=0没有负数根.证明(1)任取x1,x2∈(-1,+∞),不妨设x1<x2,则x2-x1>0,由于a>1,∴ax2x1>1且ax1>0, ∴a∴

x2

-ax1=ax1(ax2x1-1)>0.又∵x1+1>0,x2+1>0,-x12x11

x22x21

=

(x22)(x11)(x12)(x21)

(x11)(x21)x22x21

=

3(x2x1)(x11)(x21)

>0,于是f(x2)-f(x1)=ax2-ax1+

x12x11

>0,故函数f(x)在(-1,+∞)上为增函数.x02x01

(2)方法一假设存在x0<0(x0≠-1)满足f(x0)=0,则ax0=-∵a>1,∴0<ax0<1,∴0<-x02x01

.<1,即

<x0<2,与假设x0<0相矛盾,故方程f(x)=0没有负数根.方法二假设存在x0<0(x0≠-1)满足f(x0)=0, ①若-1<x0<0,则②若x0<-1,则

x02x01

<-2,ax0<1,∴f(x0)<-1,与f(x0)=0矛盾.x02x01

>0,ax0>0,∴f(x0)>0,与f(x0)=0矛盾,故方程f(x)=0没有负数根.432

第四篇:2.1-2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1-2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重难点: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考纲要求:①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②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③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④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⑤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经典例题:25.通过计算可得下列等式:

┅┅

将以上各式分别相加得:

即:类比上述求法:请你求出

当堂练习: 1.如果数列A.的值..

是等差数列,则()B.C.D.2.下面使用类比推理正确的是()A.“若B.“若,则

”类推出“若”类推出“,则”

C.“若” 类推出“(c≠0)” D.“” 类推出“”

3.有这样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有些有理数是真分数,整数是有理数,则整数是真分数” 结论显然是错误的,是因为()A.大前提错误 B.小前提错误 C.推理形式错误 D.非以上错误 4.设()A.B.- C.D.-,那么在5进制中数码2004折合成,n∈N,则5.在十进制中十进制为()A.29 B.254 C.602 D.2004 6.函数的图像与直线

相切,则

=()A.B.C.D.1 7.下面的四个不等式:①④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抛物线上一点的纵坐标为4,则点

;②;③ ;

.其中不成立的有()

与抛物线焦点的距离为()A.2 B.3 C.4 D.5 9.设 , 则()A.B.0 C.,D.1 ,且, 则由的值构成的集合是()10.已知向量A.{2,3} B.{-1, 6} C.{2} D.{6} 11.有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直线平行于平面,则平行于平面内所有直线;已知直线平面,直线平面,直线∥平面,则直线∥直线

”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这是因为()A.大前提错误 B.小前提错误 C.推理形式错误 D.非以上错误 12.已知,猜想的表达式为()A.B.C.D.13.类比平面几何中的勾股定理:若直角三角形ABC中的两边AB、AC互相垂直,则三角形三边长之间满足关系:

。若三棱锥A-BCD的三个侧面ABC、ACD、ADB两两互相垂直,则三棱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之间满足的关系为.14.从

中,可得到一般规律为(用数学表达式表示)15.函数y=f(x)在(0,2)上是增函数,函数y=f(x+2)是偶函数,则f(1),f(2.5),f(3.5)的大小关系是.16.设平面内有n条直线点.若用,其中有且仅有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任意三条直线不过同一

= ;当n>4时,表示这n条直线交点的个数,则=(用含n的数学表达式表示)17.证明: 不能为同一等差数列的三项.18.在△ABC中,判断△ABC的形状.19.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BC,CD的中点,判断直线EF与平面ABD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0.已知函数

21.△ABC三边长的倒数成等差数列,求证:角

.,求的最大值.22.在各项为正的数列(1)求

中,数列的前n项和满足的通项公式;(3)求

;(2)由(1)猜想数列

23.自然状态下鱼类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为持续利用这一资源,需从宏观上考察其再生能力及捕捞强度对鱼群总量的影响,用0.不考虑其它因素,设在第表示某鱼群在第年年初的总量,且

>成正

年内鱼群的繁殖量及捕捞量都与

.成正比,死亡量与比,这些比例系数依次为正常数(Ⅰ)求与的关系式;,(Ⅱ)猜测:当且仅当要求证明)

24.设函数(1)证明:

满足什么条件时,每年年初鱼群的总量保持不变?(不

.;

(2)设

25.已知为的一个极值点,证明.恒不为0,对于任意

等式

恒成立.求证:是偶函数.26.已知ΔABC的三条边分别为

参考答案:

经典例题: [解]

求证:

┅┅

将以上

:所以:

当堂练习:

1.B;2.C;3.C;4.D;5.B;6.B;7.A;8.D;9.D;10.C;11.A;12.B;13.14.;

15.f(2.5)>f(1)>f(3.5);

;16.5;

17.证明:假设=①n-②;、、=n-为同一等差数列的三项,则存在整数m,n满足 +nd ② m=

(n-m)两边平方得: 3n2+5m2-

2mn=2(n-m)2 +md ① m得: 左边为无理数,右边为有理数,且有理数无理数 所以,假设不正确。即、、不能为同一等差数列的三项

18.ABC是直角三角形; 因为sinA=

ABC的三边,所以 b+c

0 据正、余弦定理得 :(b+c)(a2-b2-c2)=0; 又因为a,b,c为所以 a2=b2+c2 即ABC为直角三角形.19.平行; 提示:连接BD,因为E,F分别为BC,CD的中点,EF∥BD.20.提示:用求导的方法可求得的最大值为0 21.证明:=

为△ABC三边,22.(1),;(2)

;(3)

..23.解(I)从第n年初到第n+1年初,鱼群的繁殖量为axn,被捕捞量为bxn,死亡量为

(II)若每年年初鱼群总量保持不变,则xn恒等于x1,n∈N*,从而由(*)式得

因为x1>0,所以a>b.猜测:当且仅当a>b,且24.证明:1)= 2)

=

时,每年年初鱼群的总量保持不变.① 又 ②

由①②知25.简证:令= 所以,则有,再令

即可

26.证明:设设是

上的任意两个实数,且,因为,所以。所以在上是增函数。

由 知 即.

第五篇:5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龙源期刊网 http://.cn

5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作者:

来源:《数学金刊·高考版》2014年第03期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贯穿在整张高考卷的始终,解题过程中处处离不开分析与综合.近年高考解答题的证明,主要考查直接证明,难度多为中档或中偏高档;有时以解答题的压轴题的形式呈现,此时难度为高档,分值约为4~8分.对于间接证明的考查,主要考查反证法,只在个别地区的高考卷中出现,难度一般为中档或中偏高档,分值约为4~6分.以数列、函数与导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知识为背景的证明.(1)综合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从“已知”看“可知”,逐步逼近“未知”.其逐步推理,实质上是寻找已知的必要条件.分析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寻找结论的充分条件.因此,在实际解题时,通常以分析法为主寻求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述过程,相得益彰.(2)对于某些看来明显成立而又不便知道根据什么去推导(综合法),甚至难于寻求到使之成立的充分条件(分析法)的“疑难”证明题,常考虑用反证法来证明.一般地,可在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的前提下,经过正确的逻辑推理,最后得出矛盾,从而说明假设错误,从反面证明原命题成立.

下载第七章 推理与证明第2课时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七章 推理与证明第2课时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分析法学案(!)

    2.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分析法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结合教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之一:分析法 (2)通过教学实例,了解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3)通过教学实例了......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大全5篇)

    乡宁三中高中部“自主、互助、检测”大学堂学案数学选修2-22014 年3月4日 课题: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主备人:安辉燕参与人:高二数学组1112.①已知a,b,cR,abc1,求证:9. abc ②已知a,b......

    6.6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修改版

    高三导学案学科 数学 编号 6.6编写人 陈佑清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课题:(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学习目标】1. 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共5则)

    8.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教学目标:重点:综合法,分析法与反证法的运用.难点:分析法和综合法的综合应用.能力点:能用三种方法解决简单的证明问题及三种证明方法的综合应用.教育点:体会数......

    课时作业39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5篇模版)

    课时作业39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命题“对于任意角θ,cos4θ-sin4θ=cos2θ”的证明:“cos4θ-sin4θ=(cos2θ-sin2θ)(cos2θ+s......

    35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五篇材料)

    【2012高考数学理科苏教版课时精品练】作业35第五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1.已知集合A={x|log2x≤2},B=(-∞,a),若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c,+∞),其中c=________.解析:由log2x≤2,得00a恒......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综合法与分析法参考答案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综合法与分析法参考答案课堂合作探究1、A2、B3、A4、证明:(ab(ab)2a0,b0ab0,00基础训练1、C2、C3、D4、B5、C6、C 能力提升1、证法一:a,b,c,是不等的正......

    9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教学设计

    博兴二中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文科数学学案姓名:班级:使用时间:课题:§9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主备人:审核人:二、间接证明反证法:假设原命题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