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为学习主题的标志有哪些

时间:2019-05-15 09:4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生成为学习主题的标志有哪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生成为学习主题的标志有哪些》。

第一篇:学生成为学习主题的标志有哪些

学生成为学习主题的标志有哪些?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我认为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标志有:

1.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比较、运用归纳或类比等方法,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对自己和他人的意见进行质疑、反思,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说让学生参与,其实这个参与不仅仅包括行为参与,也包括思维参与,还有情感参与。

发挥评价的作用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数学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一种测评。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评价是一种教育手段,是一种教育艺术,灵活运用能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体现评价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结合问题评价,促进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

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核心和保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高涨的问题意识,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教学评价艺术的个体体现。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情境和氛围,激发学生探求真知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进而提高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得到发展。

结合问题评价,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问题,发现了多少问题;问题是否有思维深度;问题与情境的指向是否一致;学生是否提出了驱动性问题(推动教学向纵深发展的问题);等等。这样我们的评价更具针对性,更具实效性。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到:创设要有新意;情境要有趣味;内容要紧扣教学主题;形式要新颖、活泼,能激活学生主动参与。例如教学“观察物体”时,我首先摆出一个动作,说:“这是老师去北戴河观日出时的一个动作,我们班哪一位小摄影师能为老师拍下这一美好的回忆,并说说你的创作意图呢?”通过这一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会想到把自己放到不同的位置上进行思考。这样,结合学生的思考进行适度的评价,引导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进而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能够看到不同的效果”。这样以学生的问题为基础进行评价引导,不仅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而且更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的实际,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加强互动评价,促进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展

课堂教学中渗透以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内容、师生与媒体之间的多维互动为主的活动,教师要重点评价学生参与的态度、广度和深度,当然也包含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往的评价手段单一,评价只局限在教师,学生只能是被评价的对

象,无法参与评价过程。新课程的“新”就体现在评价让学生主动参与,让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更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他们有他们的思维、见解,有着富有情趣的专属于儿童的评价语言。学生之间的评价,是相互的尊重,能促使他们学会倾听、学会合作,从而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学习不再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而是有着自己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参与欲望。评价让学生参与,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民主氛围,有利于形成一个竞争、好学的学习环境。所以,我在课堂中,尽量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这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所应承担的任务。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对数学研究一般过程、方法、原理等的体验,和对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等个性品质的领悟;关注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是否实现了数学思维的精细化、深刻化,知识是否得以拓展,学生的一般能力(观察、思维、操作和表达等)、学科能力和科学素养是否得到发展,学生的交流技能(主要包括吸收与表达、求助与反思、帮助与自控、协作与建议等)是否得到提高,等等。此评价方案在于教师能否根据教学内容精选出适当的题给学生。这当然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地雕琢。比如在一节课中我经常采用师生对话录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体现互动的表现形式,改变单一的教师为评价主体的现象,呈现教育教学民主化、人性化发展的进程。此对话录记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言行的评价,以此来达到锻炼学生的审美力、判断力,还可以由学生就教师对自己做出的评价结果发表不同意见等。

三、引导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在个性张扬过程中发展

1.学生的自我评价,一是对自己的学业进行常规型的自我检测,二是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进行开放式的评价。每个孩子在兴趣、爱好、性格上都存在差异,要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个孩子,就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与选择权利。对于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告诉学生评价的目的;帮助学生设计好评价量表;指导学生明确各项评价内容;教会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等等。我在教学中,给学生较多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自由选择符合自己的评价内容和方式。如,在考察“认识钟表”这一单元时,我提供多种测试形式供学生选择,有的选择“找朋友”,有的选择“大家拨一拨”,有的选择“看谁反应快”,有的选择“谁的生活更合理”,等等。

2.学生互评,除了常规型的学生互相评定外,我还尝试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来考评别人。如,对于学生口算能力的评价,我选用了“我们都是小老师”的活动形式,让每个学生出题考同伴、评同伴,过一把“老师瘾”。学生都很认真,精心设计了一道道试题,互做、互评。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了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达成学习的目标。教师适时地给予评价,学生会有更大的兴趣。

四、完善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在反馈提高中发展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给予反馈评价,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注重终结性的现象,有助于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提高评价效果。

学习过程评价,应侧重于评价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例如评价动口能力侧重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说,说思路,说想法,说问题,说疑难,总之要引导学生能够把内心的想法有序地表达出来。如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我再引导学生对其思路进行分析和评价。又如,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也尽量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教师再有机地做好评价。评价动手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即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既评价书面知识,又考查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发展。如我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让学生摆小棒,有的是合在一起一根一根数出结果,有的从其中一堆中拿出几根放到另一堆凑成10,很快看出结果。我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摆法好。通过比较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评价动脑能力侧重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评价。通过对学生的动脑能力评价,激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开放性、多向性、流畅性、灵活性与独立性,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较佳的灵感状态。我在评价中注重寻找学生思维的发展点、连接点、生长点,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思维。如我教学了“认识物体和图形”后,设计了一道题:“用一个长方体能画出正方形的面吗?”开始许多学生认为是不可以的,也有少数学生认为是可以的。我没有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让小组同学合作,找出各种不同的长方体,进行观察、分析。学生发现答案是肯定的。当然,评价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截然分开,应有机地进行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评价效果。

总之,评价既是一种评估,也应是一种激励。通过我们的评价,应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愉,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让教师明确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中加强砥砺学生意志的教学力度,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学习目的,在求知中胜不骄,败不馁,知难而进,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第二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临河四小史冬梅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习,亲历学习过程,从而学会学习。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摆到了很重要的地位。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呢?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给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

教师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崭新的教学观念是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的观念真正转变,从心底里把学生当成主人,当成需要发展的人,才有可能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

(一)课堂是学生产生错误的地方

课堂,不是“灌”知识给学生的地方;教师不是权力的代表;学生,也不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督促你学习”的对象。而是把课堂看作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地方,把自己看作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要把目光盯在学生的正确答案上,学生说对了就眉开眼笑,说错了就紧锁眉头。而要树立一种正确的课堂观念: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把学生的错误当成可以利用的可贵的教学资源。在此,就要让“注意听讲,不许插嘴!”“发言必须先举手!”这样一些话语从语文课堂销声匿迹,换之以“想说可以大声说,错了没关系!”“等不及举手可以马上起来说!”“老师最喜欢大胆发言的人!“看谁的见解与众不同!”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出质疑的声音,发出讨论的声音,发出研究的声音,甚至是争得面红耳赤的声音,真真切切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二)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才能学会学习,获得发展。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学生习得知识与能力。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越俎代庖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例如阅读教学,许多教师一味地进行繁琐细碎的分析,以教师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来苦求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效果当然可想而知。因此,在这方面,教师不能急躁,要指引学生主动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过程。

(三)教师是引领学生发展的导师

1.多导读,少讲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要引导学生多读,或默读、朗读、品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跟录音读„„或齐读,或个别读,或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读,或小组竞赛读„„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形式,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懂,自己在读中去感悟文章的真情,去感悟人生的真谛。教师少讲一些,做到学生能读懂的地方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理解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能解决的问题不讲,优生能帮助差生解决的问题不讲。

2. 多情趣,少刻板。

语文课要上得情趣盎然,应杜绝一板一眼地照本宣科,杜绝统一,杜绝标准答案;课堂上要允许学生插嘴,允许激动的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情达意,允许学生出错。在语文课堂中,即使是教学生字,也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如,学生总是把“武”字多写一撇,强调多次,订正多次,仍旧照错不误。我结合《景阳冈》一课,点拨学生,“你们很聪明呀,认为武松是英雄,想在他腰间挂一把刀,可是你们知道吗?你们挂的这一把刀把武松的腿给砍断了,他还怎么上景阳冈打老虎呢?”学生听后大笑,有的学生竟然站起来大声说“我们再怎么聪明也不能凭想象给武松挂大刀呀!”这样的教学不是就情趣盎然了吗?对于那一篇篇包含着作者激情的语文教材“例子”,教师就更应该引导学生去悟其中的“情”,寻其中的“趣”了。有的教师把学生读书的方式教得整整齐齐,还自以为“漂亮”,殊不知这种追求统一、追求标准的刻板教学方式曾扼杀了孩子们的多少灵性。作为教师,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记忆的支点,寻找震撼学生心灵的情感,为何要像填鸭子似的硬“塞”知识给学生呢?

3.多民主,少特权。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权威”角色。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小学语文课堂也应该成为民主化的课堂。在此,教师没有特权,教师应做的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适当的点拨,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一个学生都没有特权,任何一个人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的伙伴关系,全体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和权利。

二、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自由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促使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的软环境。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最能促使创造力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只有民主和谐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学生只有在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会才思敏捷,也才敢思、敢说、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的见解。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自由的课堂常规

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观,要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有独立个性的人。教学中,教师不应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硬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轨道,应该创造条件千方百计

使学生能够大胆质疑,大胆猜测,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课堂上,不要用各种条条纲纲的规则去约束生动活泼的学生,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享有一定的自由度发表自己的见解,与自己的伙伴共同讨论,共同研究。

2.倡导自主的良好学风。

教师要创造一种宽松、宽容、富于活力的教学气氛,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安排学生质疑问题的环节,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不解,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授课过程中,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节外生枝的问题,允许学生发言不正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缺点错误;要尊重学生不苟同他人的意见,允许学生向同学、老师质疑,大胆发表独特见解。在课堂上,在问题的讨论中,师生应是平等的。

3.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指出:“教育,正像其他的社会过程一样,它的成效依靠交往。”所以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一改过去高高在上的教风,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切实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师生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能形成融洽、和谐的氛围。在和谐的师生情感中,学生大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教师在教学时若绷着面孔,不苟言笑,或者高高在上,摆出一副真理化身的模样,教室的气氛则必然会趋向紧张,师生之间就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学生必然不敢也不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教学时态度应和蔼可亲,注意微笑面对学生,保持适度幽默。课堂上,记住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能把你读懂的地方告诉大家吗?”“你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吗?”“大家允许老师说说我的看法吗?”“请你来帮助他?”这样亲切的话语,无形中产生了一种感染学生的力量,使师生之间有一种亲和力。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差异,崇尚个性,让孩子们言论自由,受到感染,情操也才能得到陶冶。

4.注重情感的真实流露。

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为此,笔者认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倾注着教师真挚感情的课。这里所说的“倾注感情”,并不是说把语文课上成是教师慷慨激昂的演讲课,而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只有在一堂课中注入那涓涓的情感细流,让教师、学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此时学生的感情,人格也才会堂成为“百家争鸣”的场所,这样师生间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形成。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被别人尊重的幸福,从而在自己的个性中也培养一些尊重别人的品质。

三、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主动学习的平台

首先,教师要站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全局上审视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材,精心地重组教材,不是被教材牵着鼻子走,不是把教材看成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而是灵活使用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注意向课外扩展延伸的。如《将相和》一课,教师既要看到它在本单元中所担任的训练重点“认识过渡句(段)及其作用”,又要看到文中所渗透的“文道统一”的思想,还要看到《将相和》一文中写人的方法也值得借鉴(这样的写人的方法,虽然不是本单元的重点,但见识研究一下,不是就为学生作文积累了写作知识吗),更要看到古代像这样动人的故事还很多,要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扩展。

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这里所谈的精心设计不是想着要怎样去牵学生鼻子,而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去思考: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最能激发起学生的研读探究兴趣,用怎样的学习方式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全体参与,全程参与。如,教师可利用某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或利用某些课文的情节空白、浓缩处,让学生用想象拓展补充,并把它表演出来,以此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找骆驼》时,教师可从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最后找到了骆驼处出发,让学生想象,如果商人再次碰到老人,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先组织大家讨论,然后再让全体学生设计表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表演,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角色重认,其内在机制是将主体对象化,又将对象主体化的心理置换,小学生喜欢表演,希望通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移情作用,缩短与读物的心理距离。表演活动不仅是把课文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还原为生活言行,便于理解感觉的有效手段,而且是发展学生智力、才能的良好方法。又如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教师可设计让学生用自读自悟和讲故事的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对学习确实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再次,教师还要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具体可感的“活”的形象,如,学“盲”字,学生因“育”字的记忆定势,会在“盲”字的上面多加一点,此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人的眼睛死了,就是盲人了”。(边说边用手指字)这样的教学,不是把文字变成活的形象了吗?

四、选择新颖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拐杖

新颖的学习方式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要途径。当前新颖的学习方式主要有:

1、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就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进行搭配分组(四人一组),每组都有一个组织能力相对较强的组长,其余三人各有任务,或记录,或汇报,或检查,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通过组员的合作,既发挥了群体的积极功能,又提高了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一部分原来在班上不敢发言的学生,通过在小组中的学习锻炼,逐渐地也敢在班上发言了。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可设计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小组先自己阅读这篇课文,读熟后在小组里互相讲故事,最后各个小组推荐一个学生参加竞赛,到讲台上把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各小组大声朗读,为了能迎接挑战,组员读熟课文后,就互相讲起故事来。这种学习方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参与面,既体现了民主化教学的“全体性”,又使胆小的学生得到了锻炼,使那些有组织能力的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己的个性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开

动各种感官,开动大脑机器,使想象飞起来,思维活动起来,语言也活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如,学习《荷花》一课,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自主学习,然后交流学习心得,在交流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说出了自己选择内容的原因,有的人甚至还画了一大朵漂亮的荷花,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各人有各人的表达方式,学生平时在生活中积淀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意识全部被调动起来了,真正体现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论断,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还可感受到他自己从来没有感受过的景象。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别人好的看法还会潜默移化地影响一些学生的个人观点。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把书读“活”的好处,使其个性不断完善。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巧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知识,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我设计的思路就是让学生自读,感悟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神机妙算)进一步探究他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勾画出文中的句子)再进一步研读,感悟其神机妙算的原因是识人心,懂天文,懂地利。借助多媒体,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很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4、实践学习。

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挥个性特长。说直接一点,就是将语文教学的“面”扩出去。实践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办班刊,出作文集,开朗诵会,搞辩论赛,搞课前三分钟演讲,搞每日一记、每日一摘,进行社会调查,开展课外阅读比赛„„

5、当“小老师”学习。

学生当“老师”就是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自己坐到学生的位子上去仔细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来体验做老师的甘苦。如,上作文评讲课,就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到讲台上去引领着全班学生评讲作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有没看到的地方,教师也可来上一句“允许老师谈谈自己的看法吗?”,这样的一种民主和谐的场面,往往令学生终身难忘,别人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早就在无形中进入了学生的头脑,下次作文,他们就会扬长避短了。在这样的场景中,往往还会使很多学生受到感染,在听取别人意见的过程中,学生会更谦虚,在发表看法的过程中,胆小的人也会争着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学习方式不是就把学生的个性引向了好的方向了吗?

五、挖掘评价的激励功能,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愉悦

体验成功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动力。因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以,新型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课堂。只有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才会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挖掘出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使其个性中的积极因素得到发挥,消极因素得到抵制。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灵活的教法,新颖的学习方式关爱学生的成长,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书生语)”。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个性才能得到发展。

第三篇: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建议与教学评价》课程,结合你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你认为学生成为学习主题的标志

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建议与教学评价》课程,结合你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你认为学生成为学习主题的标志有哪些?结合课堂教学谈谈怎样发挥评价的作用促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一、学生成为学习主题的标志有哪些?

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靠学生“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要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下功夫,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我认为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标志有:

1.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比较、运用归纳或类比等方法,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积极开展思维活动,积极回答的问题,对自己和他人的意见进行质疑、反思,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二、发挥评价的作用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数学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体现评价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结合问题评价,促进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 有疑问才有求知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高涨的问题意识,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情境和氛围,激发学生探求真知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进而提高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得到发展。

结合问题评价,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问题,发现了多少问题;问题是否有思维深度;问题与情境的指向是否一致;学生是否提出了驱动性问题;等等。这样我们的评价更具针对性,更具实效性。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到:创设要有新意;情境要有趣味;内容要紧扣教学主题,贴近学生的实际;形式要新颖、活泼,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二)加强互动评价,促进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展 课堂教学中要渗透以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内容、师生与媒体之间的互动为主的活动,教师要重点评价学生参与的态度、广度和深度,当然也包含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更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也更能引发学生之间思维碰撞的火花。学生之间的评价,是相互的尊重,能促使他们学会倾听、学会合作,从而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而是有着自己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参与欲望。评价让学生参与,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民主氛围,有利于形成一个竞争、好学的学习环境。所以,我在课堂中,尽量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此基础上,还要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对数学研究一般过程、方法、原理等的体验,对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等个性品质的领悟;关注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是否实现了数学思维的精细化、深刻化,知识是否得以拓展,学生的一般能力、学科能力和科学素养是否得到发展,学生的交流技能是否得到提高,等等。长此以往,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就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三)引导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在个性张扬过程中发展 我们培养的应是独立而有个性鲜明个体,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学习机器”。自我评价是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张扬个性的有效途径,我们不但要让学生进行常规型的自我评价,更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进行开放式的评价。每个孩子在兴趣、爱好、性格上都存在差异,要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个孩子,就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与选择权利。对于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告诉学生

评价的目的;帮助学生设计好评价量表;指导学生明确各项评价内容;教会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等等。我在教学中,给学生较多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自由选择符合自己的评价内容和方式。

(四)完善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在反馈提高中发展 学习过程中不断给予学生反馈评价,有助于发挥评价发展性功能,提高评价效果。学习过程评价,应侧重于评价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如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对其思路进行分析和评价。又如,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也尽量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教师再有机地做好评价。评价动手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即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发展。如我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根据学生摆小棒的不同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摆法好。通过比较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评价动脑能力侧重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评价。通过对学生的动脑能力评价,激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开放性、多向性、流畅性、灵活性与独立性,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较佳的灵感状态。我在评价中注重寻找学生思维的发展点、连接点、生长点,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思维。如学了“认识物体和图形”后,可以设计一道“用

一个长方体能画出正方形的面吗?”开放思维性质的题,有学生认为是不可以的,也有学生认为是可以的。我没有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让小组同学合作,找出各种不同的长方体,进行观察、分析。学生发现答案是肯定的。当然,评价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截然分开,应有机地进行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评价效果。总之,评价既是一种评估,也应是一种激励。通过我们的评价,应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愉,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中加强砥砺学生意志的教学力度,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学习目的,在求知中胜不骄,败不馁,知难而进。

第四篇: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日期:2008-10-08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打印] [评论]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短短的40分钟下来,几乎每个孩子都明白了时与分的关系。无可否认,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二、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教师打破了以前只由老师在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台下观察得出结论的做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第一次,教师要求小组学生将圆锥装满水后又把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中去,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第二次,教师让学生小心翼翼地将圆柱中的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锥之中,直至三次倒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第三次,教师请学生自由选择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来验证刚才的发现。结果,有的学生把橡皮泥捏成的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变形为长方体后进行比较计算,获得验证;有的学生则用“倒沙子”的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更有的学生选用了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做了“倒水”实验,提醒大家注意必须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才能具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可以说,在这几番“物质化”的操作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轻而易举就让学生对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这一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三、重自主探索,让学生“再创造”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

例如:教师在教学完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的运算规律之后,请学生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总结收获。其中,有学生提出:既然加法、减法、乘法都有相应的运算定律或规律,想必除法也不会例外吧!对此,教师给予赞赏性的肯定,索性取消了进行练习课的打算,改为要求学生自主探索“除法的运算规律”。一开始,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切入思考的依据——例题:“商店卖出5箱热水瓶。每箱12个,共收入840元。每个热水瓶售价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在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后,教师又组织学生出谋划策,讨论接下来该怎样去发现并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律”,学生借鉴先前学习运算定律的方法,决定分三步走:建立猜想——举例验证——出题应用。于是,学生们在小组中一步一步展开了自主学习,最后如愿以偿,发现并掌握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这一条运算规律,可谓事半功倍。整个过程中,教师只作了恰到好处的点拨,学生始终循着自己的思考在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深刻地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他们经过自主探索,“再创造”了数学知识,其成功后的喜悦定然也能激励他们再去“再创造”新的数学知识。相信,这些乐于自主探索的孩子,成功会越来越多,认识会越来越深。

四、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例如:教师在教学完“简单的统计”之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开展了一次实践活动。首先,教师请小组学生统计同学们对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喜好情况,制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作合理的分析,给老师提出一些建议,做老师的好参谋。有的学生分析:英语是一门新设学科,同学们倍感新奇,课堂形式也很活泼,所以大家最喜欢上英语课;也有的学生认为喜欢数学课的人数比以前多了,因为现在课上经常开展一些操作、游戏活动,同学之间有问题可以提、有意见可以争论,老师有时候也比较幽默;还有的学生建议:语文老师要阻止某些同学取笑回答问题有错或语言表达有困难的同学,使大家都喜欢语文课„„其次,教师又引导学生设想个人实践目标:假如我是校长助理,想统计学校某一方面的信息,来协助校长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最后,教师又激励学生自由组合,制订小组实践计划:假如我们是XX,想统计„„做社会的好公民。这里,教师要求各小组设计好统计表,利用课余时间去展开调查统计。在这一堂课中,“老师参谋”、“校长助理”、“社会公民”这三个生活问题紧紧地吸引着学生去畅想、去讨论、去实践。由此,他们再次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制表分析——作出决策”这一简单的统计过程,不光如此,他们还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实际问题,去构想社会现实,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无穷力量。

第五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于自主创新教学的思考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观念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使得学生被动接受填鸭式的“满堂灌”,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而真正的创新教育强调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去探求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老师去启发、点播和引导,作为教师,我们想着应该如何为学生服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采取种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以下是我对此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用精巧地导入,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与联系。”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可激情引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真正成为自主学习中的主体。例如,在布置学生预习《葡萄沟》一课时,我让学生先从地图上找到新疆,然后了解新疆有哪些特产,从而让学生知道葡萄是新疆的特产。并让学生说说对葡萄、葡萄干的了解,学生们踊跃发言,介绍了葡萄的生长、品种、口感。看着学生们兴趣盎然的样子,我感到很欣慰,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起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无疑是为他们主动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如我在新授《小镇的早晨》时,在导入时,我先用课件出示美丽小镇的图片,先用精美的课件激起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提供材料,创设自主学习条件。

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教学活动,要出现这样一个理想状态,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获取自己的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眼光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判断,例如,在学习《特殊的考试》这一课时,当我问学生小白兔为什么通过考试时,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有的说小白兔很可爱;有的说小白兔爱卫生;也有的说„„对于这些回答,我都给予了肯定,并且让学生带上动物头饰,来表演课文,学生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懂了课文,学会了做人。

三、尊重学生,让学生做自信向上的学习主人。

自主创新教学的评价应当站在发展性评价的角度,重视激励性评价的作用。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观点,看法,想法,伤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自由加工的机会。例如在教授《田忌赛马》这一课时,在指导这一课对话部分朗读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田忌、齐威王、孙膑的话语,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人物的语气,有的学生用自信的语气读出了孙膑的语语;有的学生用霸道的语气读出了齐威王的话语;有的学生用沮丧的语气读出了田忌的话语,而有的学生却语调平平,对于这些,我都给了肯定,但又适时的分析了一下人物的性格,让学生们根据人物的性格再进行诵读,通过这一环节的点拨,学生对课文又有了一个深层次的了解,所以再次朗读时,学生显得更加得心应手。通过这一环节,让我明白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这样学生才会自信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四、重视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坏境中学习。自主创新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自主性与主动性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从“依赖他人”的被动学习转为自己探究学习。学生怎样才能自主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呢?这就要老师适时的进行鼓励,让学生在表扬中自主的去学习。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在课堂上创设情

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条件,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还应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主动地探索发现,从而享受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载学生成为学习主题的标志有哪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生成为学习主题的标志有哪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节课堂辩论会前后 石家庄市井陉县教育局教研室马军明 邮编:050300 辩论前 欲擒故纵 一个周一的自习课,我对学生说:“这周作文课准备……”话......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师应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不仅有助于提......

    让语文主题学习成为学生自主阅读的沃土(精选五篇)

    让语文主题学习成为学生自主阅读的沃土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范纪友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使您的企业标志成为一个品牌

    使您的企业标志成为一个品牌 作者: 孙志远 优逸设计 2006-10 (本文内容为优逸设计原创,版权为作者所有。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优逸标志设计网,链接为:http://......

    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也飞速发展起来,它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

    “档案袋评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档案袋评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阅读了《小学作文教学中“档案袋评价”的研究》案例,发现“档案袋评价”在设计和实施方面有许多优点,当然也存在不足。下面我就谈谈自己......

    让学生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角

    让学生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角 峡江县实验中学廖万兴邮编331409历史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具体化,强调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随着历史新课程标准的不......

    “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翻转课堂”源自美国两位化学老师很偶然的一次尝试。七年前,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找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