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与方法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与方法
作者:张友肃 文章来源:语文探究学习更新时间:2007-12-10 8:26:4
5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作用的判断,系统地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方案、课程计划、实施过程和研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能鼓励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合作和分享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社会责任心和自信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帮助学校和教师掌握和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促进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的完善。
一、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
1.主体性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在课程实施中,学生将自主地决定研究学习的课题,设计课题研究方案,选择学习的场所,聘请研究的指导教师,自主撰写研究报告。这就改变了以往只有教师对学生单向参与评价的状况,学生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又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主体。这样,使教与学在评价中得到和谐的统一。
2.多元性特点
以往学科课程的评价者主要是各科教师或班主任,以“分数的高低”或升入“重点学校多少”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不能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给予学生全面完整的评价。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中,评价者是学生个体,或是学习小组和整个班级;或是单个指导老师和课题指导小组教师们;或是学生家长和与研究性学习有关的部门、社区组织和各行业人才。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评价网络,形成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发展的基本素质,既有对学生把学到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并运用到实践中探究新知的评价,也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各种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比如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态度、方法、体验和品质的评价。还有对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收集和加工信息能力、人际合作交往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评价。这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体现了研究性学习评价内容的丰富性、灵活性、综合性和多导向的特征。
3.形成性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强调研究全过程的评价,即做好开题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评价。
开题评价要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应评价前期的资料收集工作,如何确定好研究课题,制定好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论证和报告,促使学生以积极态度投入问题解决中。
实施阶段评价要注重检查课题研究方案的实施情况。研究中要评定资料的加工和分析,掌握课题研究的活动进程,认定阶段研究目标的达成等。对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重视对学生课题活动的指导。
结题评价要关注学生参与过程情况。给予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识的整理与综合、资料的收集与加工、结题报告与答辩、人际交流与小组合作、研究成果的评定与展示等进行评价。在学生选取课题、开题阶段、实施研究和结题阶段等环节通过评价进行诊断,逐步调整完善,按研究方案科学实施,探索最后在全过程基础上形成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内部导向,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激励性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一是团队评价的引入,激发学生具有共事合作、尊重他人意见、发现别人长处、遇到挫折相互鼓励、群策群力的精神;二是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强调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学习的潜能,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造能力,为他们进行不同层次的研究提供学习条件,激励学生全员参与;三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研究性学习成果,要纵向地评价他们的发展和提高,肯定他们的成绩和优点。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个性特长,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
5.实践性特点
研究性学习评价强调的是学生把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去,关注在问题解决或跨学科、综合性学习中对科学研究一般方法、过程、原理的体验。学生在实践中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和情感体验,也培养了观察、思维、表达和操作的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评价应注重实践性。
二、研究性学习评价的方法
根据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主体性、多元性、形成性、激励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从有利于课程目标完成,有利于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有利于课程实施管理出发,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评价时,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调控、激励、管理功能。
1.档案袋评价法
档案袋评价法,是收集学生某一科目学习过程的作品,以学生的现实表现作为判断学生学习
质量依据的评价方法。其关键是建立学生的档案记录,实事求是地汇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和成果的档案材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真实性,充分表现了学生在较长时间内在实施课程标准的一个或多个领域所做的努力、进步和学习成绩等,展示某个人独特的风格。
档案袋的内容,可以记录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次数、内容和行为结果,它包括观察日记、访谈记录、开题报告、活动记录、社会调查表、实验记录、各种原始数据、学习体会、结题报告等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档案材料的积累为学生获得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感和满足感,对研究性学习进行调整和反思提供依据。
2.小组评价法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大多采用小组研究策略,课题研究组一般由对同一研究问题感兴趣的5~8位学生组成,课程学习主要是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评价法的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就是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尊重别人意见,遇事商量,学会以团队的集体力量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群策群力,相互鼓励,争取课题研究的成功。自己的伙伴合作帮,自己的成绩自己争。
“小组评价法”的运用,首先,教师根据各研究小组课题研究情况,分阶段地对学生团队合作进行目标管理;其次研究小组认真填写研究性学习活动情况记录表,如实反映每次活动同学间团队合作情况和小组成绩;再次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评价。根据预定目标,对小组开展研究情况和个人表现给予评价,运用小组间互评及课题组指导教师阶段性总结,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对影响小组团队合作和研究任务的因素进行分析,指导今后研究工作。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的体验和验证,可以全面地反映团队合作精神在课题中发挥的作用,及时获取小组和个人的成绩。
3.参与评价法
参与评价法,就是把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家长评价及社区评价纳入评价的主体范畴。参与评价的主要做法如下:
(1)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应抓住评价前准备、评价中诊断和评价后改进等重要环节,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提出自己评定的等级与特长认定,在课题组内相互交流与评定,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认定建议,以使学生自己对研究性学习活动不断地反思,看到自己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对课题研究进一步自主探索,获得研究的能力和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自觉、积极发展,使研究性学习评价成为学生自我评价、亲身实践、自我改进、鼓励别人的过程。
(2)学生互相评价
研究性学习课程学习方式主要是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在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上,应以课题组为单位,兼顾个人的表现。通过课题组每个成员的积极参与,组织总结会、讨论会、分析会、交流会、评审会等,让学生开展个人研究成绩的自评与互评,给出每个学生的参考分,最后由课题评定组或班主任认定,评定出等级。学生在互评中实际上也提高了自我评价能力。
(3)家长或社区的评价
学生家长或社区组织是研究性学习重要的校外教育资源。向家长或社区进行宣传教育,争取支持和帮助,是搞好研究性课程学习的重要方面。在学生自我评价基础上,组织家长或社区组织参加学生开题评审和结题答辩、研究性学习主题班会和评审会,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某方面环节进行诊断和评价,能够使学生抱着正确的动机和态度,积极认真地参与全过程研究,保证课题研究方向和学生学习方式沿着正确轨道前进。
采用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家长或社区评价相结合,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
4.定量与定性评价法
教育评价中常凭借直接计数、工具测量等,进行定量评价,根据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进程,可按开题、过程、结题三个阶段量化指标制成量表,分阶段考核,权重积分以百分制测量。但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动机、态度、能力、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很难进行定量测定,大多采用定性的方法。定性评定是把评价对象的表现与某种标准做比较,然后做出价值判断。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认识和态度,学生在活动全过程中的表现,对小组研究结果贡献的大小,研究性学习中的收获体会和情感体验,给出等级、评语、学分制结果表达。
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5.作品与技艺展示法
通过评选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的作品和文章,评价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最终成果。先由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基础上,自评能代表自己水平的作品和文章,然后采用他评方式,评出最?/td>牌罚怀浞终故竞徒涣餮?a href=“http://www.xiexiebang.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研究性学习的技能技巧和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在其他观众面前进行直观演示或生动表演,相互间交流与学习,获得启示和成功感。
6.评审答辩法
在研究性课程学习的评审答辩中,通过评审教师或相关专家对照评价指标与标准,做出直觉判断,然后再折算出各项具体指标的得分或等级。在评审答辩中,通过教师或有关专家直接与学生质疑和追问、肯定或指导,提出改进意见,写出成果综合评价,记载答辩成绩,进行师生互动
性的直觉评价,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并进一步引发学生反思、探索和创造。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1.评价过程全程性
同传统的以考试为主要方式的一次性定量评价不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发生的全过程。一方面要收集过程信息,作为评价的依据;另一方面,研究过程中贯穿了几次阶段性
评价(包括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等),收集的数据更为全面。
2.评价主体多元性
研究性学习突破了传统评价以评价为主导的局面,评价主体呈现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也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如果有的成果参加评奖或在报刊上公开发表,则意味着专业工作者和媒体也扮演了评价的角色。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共同
参与的、积极的交互过程。
3.评价内容丰富性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从过分倚重学业成就转向注重综合素质,从只关注结果转向同时关注目标、条
件和过程。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做好了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
作,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等。二是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
开展过程的记录等来反映,也可以通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
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要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水平进行评价,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
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四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虑学生在一项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发展状态。
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结果的形式多样,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种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
案。教师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4.评价手段、方法多样性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
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和特点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它强调学生从学习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确立自己感兴趣的专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评价有别于传统评价,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化,从过分倚重学业成绩转向综合素质,从只关注结果转向同时关注目标、条件和过程。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和现有的学科教学相比,它有以下一些特点:
1.“问题”(或专题、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2.研究性学习课程呈开放学习的态势。
3.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主要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的课程。
4.研究性学习课程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总之,和现有的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它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素质教育应该被理解为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如何通过学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目前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如果缺乏学生自由、开放、自主地学习这些最基本条件,创新则根本无从谈起。
第五篇: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形式
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形式
一、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意义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学。化学起源于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通过对纷繁复杂的各种自然规律的揭示,运用探索与研究的手段,得到对物质世界的正确的认识。化学本身是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得到发展壮大的。脱离了研究,就不可能有知识的更新与丰富。化学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除严格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的观念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明白要在研究的气氛中去领略化学之美,从而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概括地说,化学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①探究性。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着强烈的新鲜和好奇。教会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末知世界探索正好符合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和认识规律的。②开放性。化学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它表现在研究内容的开放,研究方式、方法、手段、形式的不一致性,结论的非惟一性,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心态是开放的,可以各尽其能,各思所想。③实践性。化学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去获取直接的经验,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动脑想、动手做。④过程性。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和对信息资料的加工整合,它强调“做中学”。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⑤主体性与主导性。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主体地位,让学生发扬主观能动性,自觉参与到其中。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居于较次的位置,除对学生传授必要的知识之外,更多的是为学生的研究学习提供导向的功能。
化学研究性学习不仅仅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相对比较封闭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它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让学生在知识的追求中孕育课题意识,反思探索的途径,并将其迁移到更广阔的学习领域,从而推动学习方式、方法的变革。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化学研究性学习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
二、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形式
(1)课堂形式。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除沿用一贯常规的教学手段之外,适当地在课堂中开展简而易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达到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新知识的预准备(将要研究的内容)。特别在引入新课之前,老师结合已教内容、学生将要学的知识,提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甚至动手做一些小小的研究实验,要求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但不作评价)。在老师讲完所学知识之后,再回过头来让学生自己检验自己的结论,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刚才研究过程中的正确与错误,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会和理解。如我在上高二化学(试验修订版?必修加选修)《盐类的水解》这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自己做一个小实验:用简单方法判断CH3COONa、Na2CO3、NH4Cl、Al2(SO4)
3、NaCl、KNO3溶液的酸碱性。对后续的教学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学生掌握和
理解的程度也很高。教学效果相当满意。
(2)课外形式。在课外,学生相对具有比较灵活的时间和自主权。在目前实施的课时标准和课程教学中,对高中学生特意安排了研究性学习时数,就充分考虑到学生有必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课外,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安排单人或集体的研究性学习内容。个人的研究课题应为小方向,简单易于操作的 1
(在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中,就安排了比较多的适合学生个人动手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对于集体内容,可安排几人一组,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可以是广度的,且具有一定的难度。这要求研究小组的每个成员充分发扬集体协作精神,各司其责,各尽其能,集思广益,采用民主集中的原则共同得到对某一研究课题的最终结论。对于学生课外研究的课题,大多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结合生活中化学让学生去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3)社会形式。在研究性学习中,很重要一点是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真正实施的时候,却往往感到知识的浅薄。所以在研究性学习中,还存在社会形式。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和娴熟使用、驾驭工具的能力,通过查阅文献、做实验、作调查、作访问、小考察、体验学习、上互联网等手段,针对提出的研究课题,学生从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信息资源汇总,然后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与概括,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个人见解,再融合成集体对研究课题的共同意见。在这过程中,取长补短,对每个学生都有帮助。
(4)综合形式。任何一种研究,都不可能是孤立进行的。在化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也是如此。在确定研究的课题之后,对每次的研究都不可避免涉及到其他相关学科领域。可以说化学研究性虽然主题是化学方面的,但更是多种学科的大融合。纯粹当化学研究性学习只是化学的活动,这是片面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按照研究发展的渐进性,可以引导学生在遇到某一问题时怎样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恰是这一点的要求,能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知识全面性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