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哈工大505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艺术设计
适用专业:设计学学科设计艺术方向
考试科目代码:[505]
一、考试要求
1.要求考生掌握与艺术设计相关的知识、设计方法,并对设计要素有较深的理解,明确设计任务要求和条件,提出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并正确清晰地表现出来。全部图纸要求徒手绘制,使用2#(420×594)白色不透明绘图纸,张数2张以上、表现手法及工具不限。
2.绘图工具自带。
3.图纸和图板哈尔滨考场由哈工大统一提供,其它地区考场由考生自带。
二、考试内容及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6小时满分150分
要求考生在给定的城市或建筑环境条件下,结合专业方向,完成相应部分的艺术设计方案。可选内容包括:环境艺术设计、环境中的视觉传达设计、环境中的产品设计和公共艺术设计。考生可任选一项也可进行多项综合艺术设计。
图纸内容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彩色透视图、设计分析图和设计说明等。
1)环境艺术设计及理论研究方向:
完成某一个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建筑内部或外部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方案。
● 分析图
●平面图
● 剖(立)面图
● 透视图
●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产品设计及理论研究方向:
完成某一个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建筑内部或外部空间环境产品设计方案。
● 产品设计的定位分析
● 产品立面图
● 透视图(至少2个角度)
● 设计说明
3)视觉传达设计及理论方向:
完成某一个特定环境和条件下的导引系统设计。
● 设计分析及设计说明
● 设计图
● 效果图
4)公共艺术设计及理论研究:
完成某一个特定环境条件下城市或建筑环境中的装饰壁画或装饰雕塑(含构筑物)设计。
● 设计分析及设计说明
● 设计图
第二篇:2014年哈工大501建筑设计1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建筑设计(用于建筑学学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向及建筑学硕
士专业学位)
考试科目代码:[501]
一、考试要求
1.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建筑设计原理及建筑设计相关知识,科学合理地把握设计目标和设计条件,采用适宜的建筑设计方法,提出适当的建筑设计方案,并正确、完整、清晰地加以表达;
2.全部图纸要求徒手绘制在2-3张2#(420×594)白色绘图纸上,表现工具、表现方法不限;
4.绘图工具自带;
5.图纸和图板哈尔滨考场由哈工大统一提供,其它地区考场由考生自带。
二、考试内容
完成指定地段和建筑环境条件下的建筑方案设计,建筑规模一般在1500~2000平方米。一般包括以下主要设计内容:
1.总平面图;
2.建筑各层平面图、立面图(不少于2个)、剖面图;
3.建筑透视图;
4.建筑设计分析图;
5.设计说明及主要的经济技术指标。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6小时
2.试卷满分:150分
四、参考书目:
1.建筑设计原理、设计分析方面的书籍和文献。
2.有关建筑快速设计的书籍和文献。
3.建筑设计实例介绍方面的书籍和文献。
4.有关生态建筑设计的文献资料。
5.有关历史建筑保护的文献资料。
第三篇:2014年哈工大504城市规划设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城市规划设计
考试科目代码:[504]
一、考试要求
1.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完整把握设计任务要求和基地环境条件,提出合理可行的规划设计方案,并正确清晰地表现出来。全部图纸要徒手绘制在2~3张2#(420×594)白色绘图纸上,表现工具不限。
2.绘图工具自带。
3.图纸和图板哈尔滨考场由哈工大统一提供,其它地区考场由考生自带。
二、考试内容
对某一特定条件和主题的地段进行详细规划设计,用地规模一般在30公顷以内。a)地段现状分析图;
b)总平面图;
c)规划结构及单项分析图;
d)透视图或鸟瞰图;
e)节点详图或单体方案图;
f)简要说明及经济技术指标。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6小时
2.试卷满分:150分
四、参考书目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城市规划资料集第7分册:城市居住区规划,2005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资料集第4分册:控制性详细规划,2002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资料集第5分册:城市设计(上、下),2005
专业期刊: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汇刊、建筑学报、新建筑、国际城市规划等等。
第四篇:2014年哈工大356城市规划基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城市规划基础
考试科目代码:[356]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城市规划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和基本规律,了解城市规划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势;掌握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及编制办法;掌握城市总体布局与用地规划的原则及方法;掌握城市总体规划中道路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居住区规划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它相关知识。掌握城市居住区规划结构组织形式及其历史演变;掌握我国城市规划现行体制下城市设计的基本要求、相关理论;掌握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方法和过程;了解城市设计与各阶段城市规划的关系;了解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更新的相关知识;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城市的发展与规划学科的发展
2.城市总体布局与用地规划
3.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4.居住区规划
5.城市设计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题型结构如下:
2.简答题(40)
3.论述题(60)
4.选择题(50分)
四、参考书目
1.《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李德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周俭,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3.《图解城市设计》,金广君,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9
4.《城市道路与交通》,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第1版,2005-7第15次印刷;
5.城乡规划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相关规划法规
第五篇: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渗流物理 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一、考试要求:
要求掌握油层物理及渗流力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试卷结构一般如下:
a.基本概念题;b.填空判断;c.分析简答题(包括绘简图);d.推导计算题。
二、考试内容:
(一)油层物理要求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 储层烃类的组成及分类
石油的化学组成及分类、天然气的化学组成及分类。
第二节 储层烃类的相态特征
有关相态的基本概念;单、双、多组分体系的相态特征、相图的应用;典型油气藏相态特征。
第三节 油气系统的溶解与分离
亨利定律、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相态方程的推导及其应用;平衡常数定义及确定方法,理想溶液平衡常数及应用;油气分离方式、特点及多级分离计算。
第四节 天然气的高压物性
天然气的基本物性参数(组成、视分子量,相对密度,压缩系数,体积系数,压缩因子,天然气粘度)定义、特点及其应用;天然气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压缩因子状态方程)及其应用;对应状态定律、天然气压缩因子图版的应用。
第五节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
地层油基本物性参数(溶解汽油比、体积系数、两相体积系数,密度及相对密度、压缩系数、粘度)的定义、随压力的变化及其应用;地层油PVT测试中闪蒸脱气、微分脱气、多级脱气原理及主要测试参数;凝析气PVT测试中定质量、定体积测试的原理及主要测试参数。
第六节 地层水的高压物性
地层水矿化度和硬度定义,地层水分类方法。第二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 岩石的骨架性质
粒度组成定义、测试及表示方法,不均匀系数、分选系数定义;比面。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度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孔隙、喉道、孔喉比、配位数、迂曲度等)相关参数定义;储层岩石孔隙度定义、计算、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储层岩石的压缩性。
第三节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达西定律、达西公式的推广;气测渗透率原理、计算及特点;常规岩心气体渗透率的实验测试方法;非均质储层岩石渗透率计算。
第四节 储层流体饱和度
流体饱和度的定义、测试方法及原理。
第五节 岩石的胶结物及其胶结类型
常见粘土矿物结构,不同粘土矿物对储层的潜在影响;灰质及硫酸盐胶结特点;岩石的胶结类型;储层敏感性的基本定义。
第六节 毛管渗流模型及其应用
泊谡叶(Poseuille)公式推导;岩石渗透率、比面与平均毛管半径的关系推导及应用。第三章 饱和多相流体的油藏岩石的渗流特性
第一节 油藏流体的界面张力
界面能定义及影响因素;界面张力定义、影响因素、测定方法及主要原理;吸附概念、气液界面吸附特点。
第二节 油藏岩石的润湿性及油水分布
润湿的概念、衡量标准、规律;润湿反转概念及特点;储层岩石的润湿性及其影响因素;润湿滞后;岩石润湿性的测定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岩石孔隙中流体分布特点,吸吮过程、驱替过程概念。
第三节 油藏岩石的毛管力
毛管力定义、毛管中气-液界面、液-液界面毛管压力公式推导及其应用;任意曲面的附加压力公式、贾敏效应;毛管力曲线测定原理、曲线特征及特征参数;毛管力曲线的应用。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相对渗透率
绝对、有效、相对渗透率;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应用。
第四章 提高原油采收率机理及应用
第一节 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天然驱动方式、驱油能量及采收率预测及对比;波及系数、洗油效率概念及其与采收率的关系,影响采收率的因素。
第二节 提高采收率方法简介
各种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的机理。
(二)渗流力学部分要求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渗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第一节 油气藏及其简化
油气藏定义及类型;油气藏在渗流力学中的简化。
第二节 多孔介质及连续介质场
多孔介质的概念、孔隙结构分类和基本特点;连续多孔介质及介质场。
第三节 渗流过程中的力学分析及驱动类型
力学分析、与油藏有关的压力概念。
第四节 渗流的基本规律和渗流方式 渗流的基本规律;渗流速度、真实速度的定义及二者关系;基本的渗流方式。
第五节 非线性渗流规律
非线性渗流;非线性渗流的判断方法;非线性渗流规律的表达方式。
第六节 在低速下的渗流规律
吸附膜和水化膜对渗流的影响;气体滑脱效应对渗流的影响。
第二章 油气渗流的数学模型
第一节 建立油气渗流数学模型的原则
建立油气渗流数学模型的基础;油气渗流数学模型的一般结构;建立油气渗流数学模型的步骤。
第二节 运动方程
线性渗流时运动方程的表达方式。
第三节 状态方程
液体、气体、岩石的状态方程。
第四节 质量守恒方程
质量守恒原理;单相渗流的连续性方程及推导;两相渗流的连续性方程。
第五节 典型油气渗流微分方程的推导
单相不可压缩液体稳定渗流、弹性多孔介质单相微可压缩液体不稳定渗流的基本微分方程推导及适用条件;油水两相渗流的基本微分方程推导及适用条件。
第六节 数学模型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数学模型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三类边界条件的定义;要求能够写出典型的完整渗流数学模型。
第三章 单相液体稳定渗流理论
相关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单相液体稳定渗流基本方程的解及其应用
单向流、平面径向流及球面向心流的压力和产量公式推导;流线、等压线及渗流场图;平均地层压力公式的推导;渗透率突变情况下的产量及压力公式推导。
第二节 井的不完善性及对渗流的影响
完善井与不完善井的概念;不完善井类型;评价不完善性对产量影响的方法。
第三节 油井的不稳定试井
稳定试井的概念及用途;采油指数的概念;采油指示曲线的常见类型及原因。
第四节 势的叠加和多井干扰理论
多井干扰现象及压降叠加原理;势的叠加原理;渗流速度的合成原则。
第五节 势的叠加原理的典型应用
势的叠加原理在等产量一源一汇、等产量两汇及多井情况下的应用。
第六节 考虑边界效应的镜像反映法
边界效应,汇源反映法、汇点反映法的原理及方法;镜像反映法的原则及其应用。
第七节 复势理论在平面渗流问题中的应用 势函数、流函数、复势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和互求;复势叠加原理及其应用。
第八节平面渗流场的保角变换方法
保角变换原理;已知特殊渗流情况的变换函数,求解其渗流规律。
第九节 等值渗流阻力法
水电相似原理;等值渗流阻力法在多井排上的应用(步骤及阻力计算)。第四章 弹性微可压缩液体的不稳定渗流理论
第一节 弹性不稳定渗流的物理过程
水压弹性驱动和封闭弹性驱动两种情况下压力传播的阶段划分、各阶段特点及能量来源;拟稳态的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 弹性不稳定渗流无限大地层典型解
无限大地层典型解的求解思路;无限大地层典型解的形式、适用条件、简化条件及简化形式。
第三节 弹性不稳定渗流有界地层典型解
弹性不稳定渗流有界地层典型解的求解思路。
第四节 弹性不稳定渗流的叠加和映射
弹性不稳定渗流的叠加和映射原理及其应用。
第五节 圆形封闭地层中心一口井拟稳态时的近似解
拟稳态的近似求解方法;要求能够写出拟稳态的产量公式。
第七节 油井的不稳定试井
不稳定试井的概念及用途;不稳定试井分析方法的分类;开井压力降落试井的概念、原理及可求解的参数;关井压力恢复试井的概念、原理及可求解的参数;影响实测压力恢复曲线形状的因素。第五章 气体渗流理论
(只要求基本概念及理论)
第一节 气体渗流的数学模型
气体渗流数学模型的假设条件和形式。
第二节 气体的稳定渗流
气体稳定渗流单向流和平面径向流解的应用。
第三节 气井的稳定试井
气井的二项式和指数式公式及应用;绝对无阻流量的定义。
第四节 气体不稳定渗流微分方程的典型解
无限大地层定产量解、圆形封闭地层中心井定产量解、定压外边界圆形地层中心井定产量解的应用。
第五节 气井的不稳定试井
压力降落试井、压力恢复试井的原理及可求解的参数。第六章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第一节 油水两相渗流的基本微分方程
考虑毛管力、不考虑毛管力及考虑重力三种条件下的基本微分方程及各自的适用条件。
第二节 活塞式水驱油
活塞式水驱油的定义;单向流和平面径向流两种情况的产量公式和油水界面移动到任意点的时间公式。
第三节 非活塞式水驱油
水驱油的非活塞性及其影响因素;油水两相水驱油理论及其应用;油水两相区的渗流阻力及产量变化规律。第七章 油气两相渗流理论
(只要求基本概念及理论)
第一节 油气两相渗流的物理过程
油气两相渗流的阶段划分;各阶段特征及原因。
第二节 油气两相渗流的数学模型
油气两相渗流数学模型的假设条件及形式。
第三节 油气两相稳定渗流
油气两相稳定渗流的生产气油比的特点;H函数的定义及意义;油气两相稳定渗流产量公式的应用。
第四节 油气两相不稳定渗流
马斯凯特法的基本假设;含油饱和度和地层压力的变化规律;稳态逐次替换法的求解思路。
三、参考书目
1、李爱芬.油层物理学[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主要参考)
2、秦积舜,李爱芬.油层物理学[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年或2006年12月.3、张建国,杜殿发,侯健等.油气渗流力学[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主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