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性学习方案
“舌尖上的浪费现象”研究性学习设计
(建议:既要交流总结研究的内容,也要总结研究性学习的感受、困惑和收获;每个成员要积极发表对研究结果的认识,通过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课内时间:1课时
活动一:成果展示
1.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
(建议:在展示研究成果时按照调查的浪费现象、浪费的危害、解决浪费现象的方法进行展示,并对展示内容进行阐释。)
2.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逐一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建议:小组讨论交流其他小组的的成果展示,并做出客观评价,评价时既要评价调查的内容,又要评价展示过程,并针对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其他小组完善研究成果。最后制作评价表格,做出等级评价。)
3.教师对各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
活动二:合作探究
在成果展示、交流感悟的基础上,共同探究解决下列问题:
1.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有哪些舌尖上的浪费现象?
2.这些浪费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何危害?
3.解决这些浪费现象的方法有哪些?
4.怎样让勤俭节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活动三:交流感悟
1.畅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收获、感悟、困惑和反思。
(建议:谈论的话题可以自由选择,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谈论话题可以是:根据调查的结果,发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评价自己小组分工合作的情况,你认为自己在活动中参与的态度表现如何,有什么优点和不足的地方?这次活动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说一说你感受最深的事情,它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你们在调查采访中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在采访调查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困难的等等。)
2.结合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每人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随笔,谈谈自己在参与本次活动中的感受。
活动四:总结提升
1.教师总结:古人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从身边点滴做起,让勤俭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有一天,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方案
研究性学习方案
蒙阴镇中心小学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小学三年级起,在必修课中开设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共同构成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
一、研究性学习指导思想: 小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智慧潜能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创设一种适合学生兴趣和自我发展的 开放性学习时空,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理解与生活相关的自然问题或社会问题,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重视学习过程中书本知识学习与行为实践活动的平衡和结合.小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活动为中介,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活动去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和自由地创造。
〈二〉关注学生的兴趣,让学习充满探究的快乐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身边问题有浓厚的探究兴趣.关注学生的兴趣,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探究的出发点,能有效地引 导学生主动投入到研究性活动中。
〈三〉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多方面智慧潜能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多方面的智慧潜能,也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类探究方式,关注自然、走向社会、发现自我,开发多方面的智慧潜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现代教育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实现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转变.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中, 获得思维、能力、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一〉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接触和了解自然与社会,对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积极观察和思考,并通过简单的操作实践,品尝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悦,获得问题探究的初步经验,激发对自然与社会问题探究的兴趣,初步养成好观察、好质疑、好探究的心理倾向。
(二〉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小学生应当初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并发展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包括:针对特定情境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针对所探究闯题,形成简单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 采集基本的信息、数据:运用信息和数据对问题作出简单但合理的解释或回答,用明白的话语与同伴交流观察、思考、探究的过程与心得,展示成果。
〈三〉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乐于与伙伴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克服依赖心理,养成认真完成 分工的自觉性,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热爱集体,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及成果。
〈四)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在研究性学习中,初步形成尊重客观规律的意识、养成凡事认真思考的习惯,既敢于大胆想象,又能够认真实践、尝试、探究:不怕困难与挫折,不轻易放弃探究:能进行 初步的反思和自我评价;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等。
〈五〉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小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初步形成的社会责任意识,主要包括:初步形成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注意个人行为对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后果,初步形成关注社会 进步的意识,懂得社会发展人人有责的基本道理等。
三、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十分广阔。与一般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在内 容上更广泛、更灵活、更富有弹性。
(一)学习内容选择
1、尊重兴趣爱好
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让他们自主选择探究内容,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持续并有效开展的基础,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确定方向,积极地投入探究。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不仅是进行学习和探究的直接动力,也是充分发挥他们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的前提.教师在活动指导中要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可供学生自我选择和个性发展的空间,不宜硬性规定研究的内容和题目。可以通过开设科普讲座、推荐科技书籍、介绍科学人物等途径和方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形成问题.在学生中产生研究的兴趣和愿望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提出研究的题目和思路。
2、关注生活实际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已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并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此同时,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活动和探究的范围又有较大的局限性.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掘适合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探究题材,是有效地选择和组织研究性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开展研究性 学习.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要利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的各种机会,启发小学生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各种问题。从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到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到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从校园的环境布置到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现实生活和身边小事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探究内容和问题。
3、鼓励动手实践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研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强调更多地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究来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多一点学生的亲身体验,少一点教师的知识传授:多一点实地调查和实验,少一点书面资料的研究整理:多一点手脑并用,少一点纯思维训练。教师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要结合具体的问题和情境,要深入城出、注重实用,避免单纯的名词术语的讲解和记忆。
(二)学习内容设计
1、由扶到放原则
小学生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同时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志向, 需要有适当的引导和鼓励。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问题可以是来自学生,也可以由教师提出,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起步阶段,学校和教师可以提出一定的选题范围指导
2、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根据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发各种教育资源.设计活动内容。在校内外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社会生活中,都包含着可以探讨研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可资利用的丰富素材,应予以充分注意和发掘.农村、信息资源、环境特点,研究性学习可以更多地与乡土教育、劳技教育、手工制作以及当地的生产、科技活动等结合进行。要注意选择和利用一些时间性、季节性较强的事件,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如社会热点问题或突发事件,比较引人注目,可及时用以激发兴趣,引导思考.对于农作物栽培等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的活动,要掌握情况.预先 设计安排.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社会教育资源,这是研究性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
3、逐步积累,资源共享
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学校可以根据校内外教育资源和本校的实施情况,总结积累有关材料,逐步构建有地区文化特点和学校特色的研究性学习内容系列:并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条件,自主选择探究项目留有足够的余地.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是学生、教师共同学习、探究的过程,也是合作、分事的过程.要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 使不同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施围内共享资源.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 容、过程、操作要点和经验体会通过案例形式总结出来,并分别从学生小组、指导教师、学校管理等不同层面或角度予以反映,在实践中可以起到资源共享的良好作用。
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具体方法上,对教与学双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确保研究性学习达到预期效果,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
〈一〉基本要求
1、全员参与.要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全过程中的自主性,特别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不能以学科成绩落后等理由,限制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2、任务驱动.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
3、形式多样.要从地区、学校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和确定适合自己特点的实施办法.提倡将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其它指定领域,如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学校、班级、少先队活动整合起来实施。
4、课内外结合。需要利用一部分课内时间.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或由学生边进行交流研讨等:也需要利用较多的课外时间,包括节假日和寒暑假时间,由学生进行集体的或独立的研究活动。
小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不强,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缺乏,思想单纯,因而活动范围应以校内、家庭和所在村队为主:活动的组织应以教师带领下的集体活动和在教师或家长能有效控制范围内的分组活动或个别活动为主。
〈二〉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包括小组合作探究、个人独立探究以及在班级、年级或更大范围中展开的合作研究等等。
在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的研究性学习,主要应采取小组合作形式"研究小组,聘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研究小组一般由本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结合,也可组织跨班级甚至跨年级的小组。
教师指导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能否运用促进性的指导技能,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展开并取得预期效果,具有决定性意义。
1、针对小学生的经验背景和知识基础,在研究性学习开始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例如,如何进行简单的实验、如何记录与统计数据等等,以便于学生比较顺利地进入研究过程。
2、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对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或小组要进行辅导,创设必要条件校外活动前要特别做好安全防拖教育,使学生既能大胆进行探究活动,进行人际交往,义能很好地自我保护。
3、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4、基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会面临既不能多臂,又不能不管的两难局面教师 应改变传统的做法,注意保护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允许学生在方法运用和成果获得上的层次差别,不要求全责备。
五、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
〈一〉评价原则
1、正面评价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所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每一步的想象、创造和实践,激励和维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重视过程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动手实践和参与、体验情况,强调让学生在过程中通过自评、互评来改进学习.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强调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评价结果也不宜给出数值成绩。
3、重视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亲自参与探索性活动、开展人际交往,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所传授的经验。
〈二〉评价内容
1、学习态度。主要指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研究 性学习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行为表现等方面来评价,如学生是否认真参加课题组每 一次活动、主动提出设想和建议、认真观察思考问题、积极动手动脑、认真查找相关资料、准时完成学习计划、不怕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等。
2、合作精神。主要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如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帮助别人和寻求别人的帮助,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 乐于和别人一起分享成果,在小组中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等。
3、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对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快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及其对探究结果的表达来评价.如是否敢于提出问题,以独特和新颖的方式着手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的学习结果:是否善于观察记录、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的资料、积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等。
〈三〉评价时需要注意的儿个问题
1、注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结合,和 教师的指导密切结合: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2、注意评价的激励功能。要鼓励学生的新想法,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热情,促进广大学生积极实践、勇于创新。
六、研究性学习的管理 学校必须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习评定和统筹协调等方面着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管理。
1、学校应建立起相应的指导、管理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过程洛实、实施检查等项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
2、要注意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年级组在组织、统筹、协调上的作 用,强调班主任在研究性学习管理上的重要作用,建立起必要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实 行对研究性学习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三〉教师培训
教师是研究性学习有效实施的关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有关的教育研究、教师培训ll机构都要十分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把它放到实施研究性学习、落实课程计划要求并不断提高质量的关键位置上来。要制订近期和中长期的培训计划,并切实加以落实。
1、教师培训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促使教师更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教师自身 的科研素养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在培训中,要帮助教师了解并掌握一 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尤其要让教师在不同类型的案例剖析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
2、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设置研究性学习,本身就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学校要 把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与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研究探索结合起来,并通过鼓 励、支持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实施问题的探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教师耍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条件、受学生欢迎的 研究专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方案
灵台一中研究性学习组织建设与实施方案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新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科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23个必修学分,是高中毕业学分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最低必修学分的20%,占最低毕业学分的16%。其中研究性学习占15学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分别占2学分、6学分。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重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开设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同时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重结果,更重视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和体验,以期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1.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研究性学习以课题为载体,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和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5.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社会问题和其他问题。2.探究性 研究性学习由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问题的结论。
3.实践性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三、研究性学习的管理
1.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必修课,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切实加强对实践的研究和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经校长室研究决定学校成立新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周建荣任组长,副校长罗伟任副组长,由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处、信息技术组等处室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成绩评定、后勤保障和统筹协调等方面着手,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开发、实施、评价和管理。由分管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年级主任、年级组长、教师代表组成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在学校新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各项具体事宜,包括拟定计划,人员安排、设备调配、活动安排、检查督促、过程落实。教师代表分别从高
一、高二年级教师中遴选责任心强、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人员担任。2.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保证,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要求,我校制定《灵台一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就我校研究性学习的根据、目标、目的、特点、组织、实施步骤、管理和评价办法等问题做出说明和规定。
高一、二年级组制定学期计划,逐月活动安排表,活动的安排要严格按照《方案》的要求操作,力求实事求是,切实可行,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弄虚作假,搞花架子。
3.为了确保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管理走向规范化的轨道,学校新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将陆续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如计算教师工作量制度,课程建设档案制度,校内设施设备使用制度,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制度,教师指导经验交流制度。4.发挥年级组的组织协调功能,强调班主任的管理功能,重视全体教师参与和指导功能,要防止和杜绝教师只重视本学科的教学而忽视研究性学习活动错误倾向,要清醒地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师生互动行为,随着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也是转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宝贵机遇。所以全体教师都应主动参与,在研究性学习中既培养学生也提高自己。5.要培养典型取得点上的经验,注意总结推广,全面实施,也要注意树立先进典型,学生、教师以及课题组中的优秀者要表彰,每学期进行一次初评,每学年进行一次总评,通过展板、示范、出专集、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先进典型。
6.教师培训是开展研究学习的关键,也是加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校内培训,校外学习,典型示范,经验交流,专家讲座,印发学习资料,学校将积极开辟校内外的学习研究的渠道、发展与外系统的联系,为教师的培训创造条件,提供方便。教师培训的重要目标在于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师尽快地更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科研素质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应以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为其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和自己的生活环境,根据本市本校的具体条件,我们坚持校内外相结合,以校内为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以社会科学为主的原则,充分地利用本地、本校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优势,根据我校的传统优势和校内外教育资源的状况,找到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所选的课题要具有典型性,可行性、趣味性,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究解决一些开放型的问题,把研究性学习和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本校、本年级、本学科特色、进一步拓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新路子。
五、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合作研究,小组一般由本班内4—8人组成,设组长一人,课题组内信息的搜集、资料的整理、实验的设计、数据的纪录、图表的绘测、论文撰写等项工作都要有明确分工。做到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各有独立的任务,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六、研究性学习实施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进入问题情景阶段),实施阶段(实践体验阶段),总结阶段(表达交流阶段)。根据我校高
一、高二的实际情况,每一阶段的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1.准备阶段(进入问题情景阶段)
(1)分别召开校、年级、班培训会,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法规意识。(2)健全组织,分别成立校、年级、班级三级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为启动研究性学习做好组织准备。(3)向家长和社会做广泛宣传,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4)选择课题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A、教师选题: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任组长,任课教师组成中心课题小组,确定中心课题,并向学生进行主题展示,学生根据个人的志趣、爱好选择课题,填写《选题意向表》,年级组根据学生的意向分组,由班主任宣布分组名单,学生组成课题小组,选举组长,聘请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一般以负责一个子课题为宜。B、学生自由撰题,由年级组筛选认定,或由年级组推荐课题,并进行主题展示,学生自愿报名,年级组根据报名情况进行编组,或由年级组、学生共同推荐课题,年级组建立题库随机抽取课题,按主题展示、学生报名、建立小组、选举组长的程序依次操作。(5)课题小组拟定课题研究活动计划,指导教师对小组研究计划的讨论与制定给予指导和帮助,指导教师根据讨论的结果撰写指导小组研究的教案,班主任不介入小组讨论,但要负责控制和安排整个班级小组的讨论。
(6)年级组织开题评审会,提出开题评审的有关要求,除按规定填报《开题报告表》外,要提供一份详细的课题研究计划,评审会由指导教师主持,对每个组的计划进行评审,不合格的小组需重新准备再通过开题评审。2.实施阶段(实践体验阶段)(1)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根据课题研究计划,自主地开展研究活动并认真规范地填写各种表格。
(2)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管理,指导教师要逐周检查活动记录,随时了解并评价小组成员的活动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认真填写指导意见表和日常考核表。
(3)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记载研究情况和各方面收获。
3.总结阶段(表达和交流阶段)
(1)小组成员对所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本课题组的材料,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科学性。
(2)子课题组完成小组研究成果一份,英语摘要一份,收集的资料索引一份,课题涉及到的科学术语词汇表一份,小组成员心得体会各一份。
(3)中心课题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组内各子课题的展示交流,师生对各组成员进行评议,提出改进意见,为答辩作准备。(4)答辩由各中心课题组负责组织,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参加,以子课题组为单位,按研究课题的相关内容进行答辩,答辩的程序为:
A、小组代表报告本组研究内容并尽可能地展示音像、图片及相关的原始资料。
B、小组成员回答专家提问。C、答辩后由专家和指导教师进行评议、打分并填写答辩记录表。
七、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1.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法,手法的多样性,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评价
(1)评价的环节:开题评价、中期评价、结题评价。(2)评价方式:个人评,小组评,指导教师评,中心课题小组评,也可以邀请家长和校外的专家评。(3)评价内容:
A、参与活动的态度:主要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
B、在活动中所获得体验的情况:主要通过自我陈述及小组记录活动记录以及学习结果反映。
C、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主要对学生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的方法、技能水平进行评价。
D、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主要考察在活动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及在活动前后的比较。
(4)评价的表达形式: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每个环节评定等第,结题时给予汇总,既评定等第,同时给课题组所有成员评语,建立研究性学习档案。2.对教师和其他辅助人员的评价 为了加强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管理,真正落实“师生互动”的要求,也为了加强人员的参与意识,落实考勤考绩和各项要求,要求所有教师:
(1)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真正做一个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在各项活动中指导应到位及时,注意保持与学生的平等关系,事事做到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2)要加强继续学习的自觉性,学习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关心相关学科的知识,注意学科间知识的渗透,要能开设有关科研方法和本学科前沿知识的讲座。
(3)认真及时地写好研究性学习的教案,进行开题、中期和结题评价,写好课题评语,加强对活动过程的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4)微机室、图书馆、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配合研究性学习,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为教学第一线服务,为学生服务,为研究性学习服务。
2010年8月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方案
《富饶的西沙群岛》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
我国富饶、美丽,有许许多多珍珠散落在祖国各地,通过在班级开展研究性学习,了解西沙群岛的位置,从文中蕴含的句子,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使得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欣赏美的文字同时,深深地爱祖国,产生努力学习,回报祖国,报效祖国。
2、课题的意义:
由于3年级学生小,从来没有到过西沙群岛,无法从文中感受到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所以通过查阅资料,阅读课文,交流,探讨,研究,访问,调查,全班展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透过文字蕴含的句子,重点是学会欣赏本文,掌握本文的结构和了解西沙群岛富饶,发学生的共鸣。通过亲身实践,较为全面地了解西沙群岛,产生爱祖国,爱家乡,热爱家庭的情感。
3、课题介绍:
本次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与小孩子喜欢大自然的美特点相适应,正适合中年级的小学生,学生从富饶的西沙群岛受到启示,有所发现,重在播下兴趣的幼芽,但只要是学生自己调查、查阅资料,阅读课文,交流,讨论,展示等活动所得一些知识,让学生明白从文字的句子中产生美的共鸣,身临其境的感受西沙群岛富饶。产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家庭的情感。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1、知识与能力:学会赏析优美的文学作品,从文中蕴含的句子中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体会写景物的生动。体会如何运用细腻的语言描绘眼中的美。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通过小组合作、分工、选定研究的课题。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收集图文资料,并且在小组内回报交流,形成研究成果。通过全班分小组汇报的形式,交流所得,完成课文的研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身临其境的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产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家庭的情感。在自学、自学研究、交流、探究中感受文中句子蕴含富饶的西沙群岛。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1.三年级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步觉醒的初级阶段,对自然的认识重要性与自己的关系处于一个朦胧的时期,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正在发展,是培养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的关键时期。
2.他们在学习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强,思维活跃。
3.在次课题中,利用小组讨论、合作的形式,学生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课题和小孩子喜欢美丽的祖国的特点相适应,正适合中年级的小学生,学生从富饶的西沙群岛受到启示,有所发现,重在播下兴趣的幼芽。
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学会赏析文字优美的文学作品,体会写景的生动
2、学会观察身边的事,体会运用细腻语言描写的好处。
3、从文中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升华到爱家乡、爱家庭、爱祖国的情感。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1.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
2.一些相关的图片。
3.课外资料。
4.课文的语音资料。
六、资源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搜集相关西沙群岛自然、资源方面的资料。根据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相关的主题活动图片、辅助研究的量表和样张。
学生准备:根据本小组的研究课题和分工,收集相关的资源图片和文字,以及美丽祖国、家乡方面的课外资料。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2、听介绍、提出自己的疑难和想法小组交流课堂讨论。
动员和培训,激发兴趣,选定课题。用第一篇为例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
第一周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1、学生学习课文,全班分组选定小组课题后。通过再次自学课文,结合课文,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形成个人的研究方向。
2、交流、研讨,初步产生小组合作内容。
1.引导学生选择课题。
2.指导成立小组学习。
第一周 成立课题组
1、小组合作,继续结合课文,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方面的图文资料。
2、确定研究内容,选定课题。
指导帮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1.每组6-8个人,小组成员民主推选一个组长。
2.在第一次小组会议后,各成员就分头分工合作进行相关课题的初步准备。
3.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每个小组完成课题研究作业。
1.指导学生召开小组会议。
2.重点指导小组分工协作相关问题。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汇报活动,简单反思。填写表格、收集各方面资料。如:根据本小组分工和自己的研究方向来收集西沙群岛风光、动植物、矿场资源图片;收集关于课文和研究资料上关于描写动西沙群岛富饶方面的优美词语或句子;收集描写西沙群岛富饶的短文;收集美丽家乡、祖国方面的拓展资料。
2.写一些活动的体会小组内部讨论、交换意见,小组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汇报方案
3、开题报告和评审。
4、用手抄报、电子版报、ppt 等形式呈现实践过程和成果。
4、班级内各小组根据成果演示研究成果。
1、过程指导:研究方法的使用指导。
2、指导学生用文字、手抄报、电子版报、ppt 等形式呈现实践过程和成果。
3、引导小组交流展示、分享活动收获。
4、班级展示,演示本小组的研究成果,从文中的优美的句子真正感受到西沙群岛的富饶,产生心临其境的感受。
第二周至四周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很受学生青睐的。因为从学生的兴趣、态度、意识等方面来看,由于研究性学习一改以往学科课程单一的学习模式,跳跃的进行知识技能的整合,注重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使他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融入社会,这对于知识能力尚浅又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机遇和挑战。既可以挑战他们的勇气,又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研究性学习还需要大环境的配合,既要学校的支持,还要家长的支持。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给定学生一个的主题,帮助学生顺利进入研究性学习,绝大部分同学很有兴趣地参与其中,但也有极少数学生显得不积极主动,这时候需要教师们去鼓励和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融入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来。小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这样的方式很感兴趣,但是由于家庭和学校的沟通不足,某些家长对这样的活动不理解,导致某部分同学无法上网查阅资料,甚至有的学生条件有限,连西沙群岛方面的书籍都无法查阅和记录西沙群岛富饶的短文和图片等,无法体验整个研究过程。由于是小学三年级阶段的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对涉及的研究方法并不明确,只能由教师们来提供量表及样张来辅助他们研究。随着研究的进行,逐步渗透怎样选择自己课题的研究方法的思想。
第五篇: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
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
目的和意义:
数学教育的核心是问题的解决。数学研究也需要自己的问题,正是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研究者锻炼其钢铁意志,发现新方法和新观点,达到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境界。”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正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他所未知的问题,通过数学手段来解决问题,且能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上。小学数学习题的研究性学习,既要注意生活实际中显示的数学问题,更要注意一些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体现数学方法的习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构建解决问题和认知策略,这就是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一)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接触了和了解自然与社会,对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积极观察和思考,并通过简单的操作实践,品尝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悦,获得问题探究的初步经验,初步养成好观察、好质疑、好探究的心理倾向。
(二)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小学生应当初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并发展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能力。包括:针对特定情境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针对所探究问题,形成简单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采集基本的信息、数据;运用信息和数据对问题作出简单但合理的解释
或回答;用明白的话语与同伴交流观察、思考、探究的过程与心得,展示成果。
(三)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乐于与伙伴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克服依赖心理,养成认真完成分工的自觉性;热爱集体,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及成果。
(四)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在研究性学习中,要初步养成凡事认真思考的习惯;既敢于大胆想象,又能够认真实践、尝试、探究;不怕困难与挫折,不轻易放弃探究;能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自我评价;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等。
研究活动内容:
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十分广阔。与一般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更广泛、更灵活、更富有弹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源于学生的生活领域,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确定,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建议;可以来源于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也可以产生家庭或社会生活实际;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应该具有值得学生展开探究活动的价值。对不同一个问题或主题,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范围。
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
(1)开展对“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活动方式可分为基本方式与综合方式。基本方式有自学、讨论、操作、实验、评价、实践等。综合方式一般由几个基本方式组合而成,反映学生活动的优化过程及其一般模式。常见的数学活动的综合方式有尝试活动、自主活动、探究活动、体验活动、交互活动和创新活动等。
(2)开展对“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
我们围绕“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展了“小鬼当家”、“家庭理财”、“银行利息知多少”、“租车”等数学实践活动。
(3)开展对“数学活动环境”的研究
数学活动环境,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有计划的开展各类数学活动,开展“学会购物”、“身边的数学” “红绿灯”“小学生数学报”设计活动;组织学生到淮塔,测算淮塔的高度组织学生广泛深入社会对交通、环保、饮食、人口普查等作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