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人申报工伤认定材料说明
个人申报工伤认定材料说明
一、基本材料
1.济南市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
2.职工个人工伤认定申请书(写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等,盖手印)
3.职工身份证复印件
4.劳动合同书及复印件或者事实劳动关系证明
5.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或单位工商注册登记详细情况清单
6.受伤职工初诊病历、医疗诊断证明盖章及复印件(死亡者附死亡证明)
7.两人以上证人证言(分别提供原件,并注明证人的身份、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与申请人关系等基本情况,盖手印,附证人身份证复印件)
二、相关材料
1.重伤、亡事故应附安全生产监察部门处理报告
2.应机动车事故的,须提供公安机关的处理结论和证明
3.患职业病的,须提供职业病诊断证明、诊断病历及复印件
4.直系亲属代表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提交有效的直系亲属关系证明
5.其他相关材料(如公安、法院、民政等相关部门的有效证明)注:请用钢笔或签字笔写;按照顺序装订材料,报送材料一律使
用A4纸;以上材料应分别提供原件(包括自存原件的复印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单位申报工伤认定材料说明
一、主要材料
1.济南市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
2.用人单位工伤事故调查报告书(写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等)
3.职工身份证复印件
4.职工社会保险证明(参保者附受伤当月社会保险费代扣代缴明细表,未参保者附劳动关系证明)
5.职工个人工伤认定申请书(写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等,盖手印)
6.两人以上证人证言(分别提供原件,盖手印)
7.受伤职工初诊病历、医疗诊断证明盖章及复印件(死亡者附死亡证明)
二、相关材料
1.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鉴定书
2.公安部门对机动车事故的认定结论
3.安全生产监督部门重伤亡事故处理报告
4.民事赔偿资料
5.其他(如法院、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证明)
第二篇:个人申报工伤认定材料说明
个人申报工伤认定材料说明
一、基本材料
1.济南市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
2.职工个人工伤认定申请书(写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等,盖手印)3.职工身份证复印件
4.劳动合同书及复印件或者事实劳动关系证明
5.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或单位工商注册登记详细情况清单
6.受伤职工初诊病历、医疗诊断证明盖章及复印件(死亡者附死亡证明)
7.两人以上证人证言(分别提供原件,并注明证人的身份、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与申请人关系等基本情况,盖手印,附证人身份证复印件)
二、相关材料
1.重伤、亡事故应附安全生产监察部门处理报告
2.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的认定结论
3.患职业病的,须提供职业病诊断证明、诊断病历及复印件
4.直系亲属代表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提交有效的直系亲属关系证明
5.其他相关材料(如公安、法院、民政等相关部门的有效证明)注:请用钢笔或签字笔写;按照顺序装订材料,报送材料一律使用A4纸;以上材料应分别提供原件(包括自存原件的复印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第三篇:工伤认定申报流程
工伤认定申报流程
发布时间:2010-9-28 11:27:00阅读次数:26952次作者:admin我要评论
工伤认定申报流程
申 请
申请人按规定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供相关的材料。受 理
1、保险科接到申请后15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应当受理,对不属于本管辖的告知申请人。
2、申请材料不齐全的,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在30日内补齐材料。
认 定
1、经审查符合认定条件的60日内(特殊情况可以延长30日)做出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并告知单位和个人。
2、对不能提供劳动关系或事实劳动关系证明的,告知申请人提起劳动仲裁以确定劳动关系,仲裁时间不累计在受理的规定时间内。
3、对不符合认定条件的要告知申请人。
4、对认定为工伤的发工伤证。
鉴 定
停工留薪期满或经治疗伤情基本稳定的,申请人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评定伤残等级。
工伤保险待遇
经鉴定符合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条件的,申请人向社保中心申请待遇审核。根据核定的待遇,社保中心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工伤职工给付待遇。
第四篇:工伤认定申请表说明
工伤认定申请表填写说明
1、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清楚。
2、申请人为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的,在申请人处加盖公章。
3、登记号由受理工伤认定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填写。
4、发生事故时间一栏,职业病者,按职业病初次确诊(鉴定)时间填写。
5、工种(职业)一栏,企业职工填写工种(或工作岗位)类别,事业单位职工填写职业类别。
6、伤害经过一栏,应写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害情况等。职业病患者应写清从事有害作业的起止时间、诊断机构、职业病名称等。
7、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应当提交合法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职工受伤害时初诊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职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或其他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身份证复印件。属于下列情况应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提交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针对暴力伤害所作的法律文书。
(2)在抢险救灾中或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提交人民法院所作的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法律文书。
(3)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提交有关部门所作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决。
(4)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的,提交医疗卫生机构所作的疾病死亡证明书;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提交医疗卫生机构所作的抢救记录和疾病死亡证明书。
(5)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提交有关部门所作的证明材料。
(6)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需提交《革命伤残军人证》和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所作的旧伤复发确认证明书。
(7)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提交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查询证明;职工死亡的,提交死亡证明。
(8)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或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提交事故的相关证据材料。对因特殊情况,无法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应书面说明情况。
第五篇:工伤认定情况说明
情况说明2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我司与朱**申请工伤认定一案,经我司查明,申请人朱**系由承包我司工程的冯***班组所雇佣,并非我司员工,与我司没有订立劳动合同,不存在劳动关系;且朱**并非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因此我司认为不应认定为工伤。
本案争议的焦点为申请人朱**所受到的伤害是否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三项以及《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九条第(三)项所规定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情形。分析如下:
一、员工受到暴力伤害仅仅与工作具有关联性还不够,履行工作职责必须是伤害发生的原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在《关于对<工伤保险条例>有关条款释义的函》(劳社厅函[2006] 497号)做了一个解释,“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是指受到的暴力伤害与履行工作职责有因果关系。”,强调了因果关系。这里的“因果关系”应理解为直接的因果关系,不应包括间接的因果关系,否则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只要跟工作有关都被认定为工伤,违背立法本意。本案中,朱**因工作原因与刘**发生争执继而被刘**打伤,但工作上的冲突只是朱**被他人打伤的诱因,被打伤的直接原因是双方争吵、斗殴,不是因为履行工作职责而直接导致的受伤。
二、按通行解释,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的,一般是指职工因履行工作职责,使某些人的不合理的或违法的目的没有达到,这
/ 3
些人出于报复而对该职工进行的暴力人身伤害。(参见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法规司、工伤保险司编:《工伤保险条例释义》)。本案中,朱**在我司工程承包方冯**班组从事的是木工工作,刘**为铁工班组人员从事的是铁工工作,与朱**二者之间不存在管理、指导、监督等关系,不存在因履行工作责任遭到报复的情形。
三、此外,各地不少法院、人社部门对“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也有相应的操作意见,以指导工伤认定工作。比如:
(1)苏劳社医[2005]6号认为,“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是指他人因不服从职工履行工作职责的管理行为而施加暴力对职工造成的伤害,该暴力伤害与履行工作职责应具有直接因果关系。
(2)安徽省劳社厅劳社秘[2007]157号指出,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第三项“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应理解为有岗位职责并明确具体行为规定,其具有履行岗位职责权力的人员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应认定为工伤。
(3)广东高院在《关于审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的调查报告》中认为,“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理解: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是指第三人因认为职工行使本职范围内的工作影响或阻碍了其达到一定的目的,为了实现该目的或者因未能达到该目的而迁怒于职工,对其实施暴力侵害。
综上,申请人朱**并非我司员工,不存在劳动关系,且朱**与刘
/ 3
**是因工作原因发生争执继而被刘**打伤,但工作上的冲突只是朱**被他人打伤的诱因,其并不属于因履行工作职责,使某些人的不合理的或违法的目的没有达到,这些人出于报复而对该职工进行的暴力人身伤害,即朱**受伤情形并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三)项以及《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九条第(三)项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情形,不应认定为工伤。请贵局依法作出决定!
此致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有限公司
年 月 日 经办人:
附:类似案件(2015)佛中法行终字第36号判决书,以供参考。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