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长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绩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5篇]

时间:2019-05-15 09:4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长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绩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长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绩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长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绩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长阳土家族

自治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文件

长研训发[2010]12号

关于印发《长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绩和教学质量

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中心学校、龙舟坪中学、县实验小学: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总结我县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长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绩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现特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有什么改进建议,请及时与县研训中心联系。

附:《长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绩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二0一0年六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印发学业成绩评价办法通知 抄送:县教育局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办公室2010年6月21日印发 校对:向德金共印7份

长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绩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试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总结我县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经验的基础上,现制定《长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绩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一、学业成绩评价科目及形式

1、初中学业成绩评价分为笔试、操作考查和综合考查三种形式:

笔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操作考查科目: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

综合考查科目: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

中考、会考、统一考查科目及考试形式以宜昌市教育局的相关文件为准。

2、小学学业成绩评价分为笔试和综合考查两种形式:

1-2年级笔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其余科目为学校综合考查科目。3-6年级笔试科目: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抽科目为品德与社会、科学。其余科目为学校综合考查科目。

二、学业成绩呈现方式

学生所有学科的学业成绩以等级的方式呈现,根据考试(考查)科目的卷面分数,按一定标准转化等级。具体标准以市、县教育局相关文件为准。

三、体育及笔试科目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对体育及笔试科目的质量分析和教师教学水平评价采用原始分数。

1、学科P值

(1)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学科

P值=巩固率×(得分率×0.5+合格率×0.3+优秀率×0.2)×100。

(2)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学科P值=巩固率×得分率×100。

(3)科学、品德与社会学科P值=巩固率×合格率×100。

说明:合格标准为各学科满分的60%的得分及以上,优秀标准为各学科满分的80%的得分及以上,得分率为各学科实得均分除以该学科满分。巩固率=实考人数除以教育局核定的学籍人数

2、小学学校抽调阅卷科目综合P值=P1+P2

P1=语文、数学、英语P值的平均值×0.8,P2=科学、品德与社会P值的平

均值×0.23、初中学校中考、会考综合P值=P1+P2+P3

P1=中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P值的平均值×0.6,P2=中考政治、历史及八年级会考地理、生物P值的平均值×0.2,P3=一中上线率×0.2

×100。

说明:一中上线率为该校一中全县统一划等上线人数除以该校应参考人数;一中全县统一划等上线人数以我县高中招生总数从高分到低分按1:1划线统计算;八年级会考合格率以教育股下发的合格率为准。

四、操作考查、综合考查科目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操作考查、综合考查科目(体育除外)成绩评价采用等级制,根据考查结果以等级呈现。具体评价办法由县研训中心制定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指导意见,各单位要参照指导意见,制定具体的学校评价办法,各校负责组织好相应学科的操作考查和综合考查工作,要求有科学的考查方案,扎实的考查工作,可信度高的考核结果,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

五、学业成绩评价结果应用

1、各单位不得将笔试成绩作为评价老师的唯一依据,但要作为各类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反馈、导向、补救功能,通过评价促进学校和教师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主动反思,全面扎实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县研训中心设教学质量单项奖。

对取得抽调阅卷科目综合P值优秀的小学,颁发“教学质量先进奖”,对进步显著的小学颁发“教学质量进步奖”,每校每学年度不重复颁奖。

对获得中考、会考综合P值优秀的初中,颁发“教学质量先进奖”,对进步显著的初中颁发“教学质量进步奖”,每校每学年度不重复颁奖。

3、已获得获奖资格学校,若在学年度学校发生了严重的教学事故,或严重违背《教学行为规范》,或出现其它严重问题,将取消获奖资格。

4、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将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学校教育干部工作目标考核及其它相关考核的重要依据。

5、以乡镇(校)为单位,建立起操作考查、综合考查科目(体育除外)学业成绩评价结果的应用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对小学非县抽调阅卷科目、初中非毕业班和非中考科目的质量考核工作,各单位要参照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学校评价办法,做好考核评价工作,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

六、本办法从2010年9月1日开始执行.

第二篇:涪陵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质量抽测办法

凉州区教育局

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教学质量检测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学区,区直小学,民办学校: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及时准确地把握我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情况,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引导教学改革健康、协调、持续的发展,切实提升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经广泛征求意见,教育局研究决定,要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质量检测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质量检测工作,区教育局决定成立领导小组。

长:苏万俊 副组长:杨发寿

成员:马尚雄 朱福春 王登彪

王登彪

王青基

张开智 郝

二、目的意义

学科教学质量检测是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计划的实施,学科教学目标达成程度的检测。通过对义 务教育各学科进行不定期的质量检测,及时掌握各学校的教学状况,引导学校总结经验,分析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策略,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质量检测属于水平性定量测试。主要的检测指标有合格率、优生率、平均分、提高率四项。

二、组织实施

凉州区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科教学质量检测由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检测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具体分工:一~八年级各学科期末质量检测由教研室组织实施,六年级、九年级毕业水平检测和其他年级随机抽测由基教科组织实施。实施范围是区内所有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

三、具体办法

(一)各学科期末质量检测

全区每学期统一组织一次一~八年级各学科质量检测,检测学科是所有国家课程计划中要求开设的课程,检测时间每学期的期末考试时间。

(二)毕业水平检测

1.六年级毕业水平检测。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业水平监测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综合(思品、科学、)四门,测试时间为六月中旬。

2.九年级毕业水平检测。检测科目、时间按省、市教育局高 中招生考试文件要求执行。

(三)其他年级学科教学质量抽测。实行不定时、不定学科、不定年级的随机监测,样本选取主要采用分类抽样和整体抽样的方式,抽测样本班级、学生依据各学校学生学籍档案随机抽取决定。科目为一~八年级国家课程计划规定开设的科目,具体安排在测试前一周通知。

质量抽测的命题、制卷、确定检测学科和班级、测试时间、监考、阅卷、成绩统计分析、考核计算等由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实施,学校协同配合。抽测时间全区统一,由领导小组调派监考人员携带密封的试卷到达指定学校,由学校验收后,按要求对被测班级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测试完毕,监考人员当场密封试卷,学校核查签字后,试卷由监考人员带回。

(四)教研室、基教科、学校对期末测评、毕业水平检测和抽样检测结果进行科学统计分析,分别从合格率、平均分、优秀率、提高率等方面予以综合评价,认真研究,诊断评析,研讨对策。

四、结果应用

(一)区教育局将抽测考核结果作为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目标考核主要依据。

(二)学区学校领导、学科教师和班主任要对检测考评结果作认真细致的诊断评析,以科学客观的态度,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问题,及时发现不足,肯定成绩,对学科教学、师资队伍和学 校管理作阶段性的回顾、反思和小结,形成书面分析报告。

(三)对监测考评得出的有关分析数据、材料,尤其是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等问题,区教育局将组织力量进行专题专项调研,切实解决存在问题,有效提升教育质量。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教学质量检测工作由全区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要组织成立学科专家组并组建题库和监测数据库,科学、准确地对抽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学校要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特别要加强和完善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和教师教学业务档案的管理,建立和健全相关制度,落实专人负责,确保检测工作能有效实施。

(二)狠抓管理,提高效率

各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学科课程计划,挖掘本校本区域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开齐开全各门学科。教学管理中,要认真落实教学常规,使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真正落在实处,特别要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有效教学课堂的形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强化纪律,保证信度

在教学质量抽测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不允许有弄虚作假的现象。涉及到的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纪律。若有违犯者,将按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四)协同配合,有效应用

为促使教师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教学质量抽测的结果不仅用于对乡镇学区、学校的教学质量考核,同时,也适用于学校对教师教学业绩考评、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

第三篇:义务教育阶段校长评价办法

单县中小学校长发展性评价方案

(讨论稿)

在教育成长和学校管理中,评价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它是火炬,指引着每一位教育者前进方向。在教育评价体系中,校长评价机制,是应首先建立的评价机制,它是对学校引领者方向正和误的评价、理念新和旧的评价、热情高与低的评价、发展快与慢的评价。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不仅是对人的行政领导,更是对教育思想的领导。所以要办好一所学校,首先要选好校长、管好校长、立好校长、评好校长。基于此,我们顺应时代,遵照校长专业成长规律,特制定单县中小学校长发展性评价方案,以激励校长专业成长,以鞭笞校长庸懒行为,以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一、评价原则

(一)客观公正,注重绩效的原则。

(二)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原则。

(三)前瞻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组织评价和民主评议相结合的原则。

(五)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六)评价全面性和评价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

校长基本素养评价

1、办学理念(3分)(1)评价内容:

①在办学方向方面,第一,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第二,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②在理念认同方向,第一,先进的办学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行为中,思想要有物化载体和活动载体,让师生感受到。第二,办学理念及落实情况得到师生理解和认同。

③在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特色意识方面,要以法制校,宏观规划学校发展,整合利用教育资源;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不做官老爷,做学习者、研究者,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凸显学校个性,创造学校特色。

(2)评价方法:

①实地查看,学校违规行为;校园文化呈现;校训、“三风”等。

②与师生座谈。③问卷调查。

2、德能勤廉(1)评价内容

正义正直,仪表端庄,不投机取巧;有政策敏感性,有较

强执行力和协调能力,有扎实的专业素质勉耐劳,隐忍踏实,朴素自律,不做“吃喝”校长,要做事业性校长。

(2)评价方法

①与校长本人座谈。②与师生座谈。③问卷调查。④群众满意度调查(从乡镇政府获取群众电话号码)。

3、教育教学理论学习(3分)(1)评价内容

校长要常读书,做学习型校长、研究型校长。每年增订不少于两种关于校长专业成长的报刊。建议校长有部分专业藏书。鼓励校长整理习得,发表文章,承担研究课题,获得课题成果。

(2)评价方法

①教育教学理论考试。②查看发表作品和结题报告。

4、校长荣誉

鼓励校长争先创优,为学校争光,为单县教育添彩,在省、市、县校长各项评比中取得较好成绩。评价时,查看校长教育教学有关的个人荣誉。校长教学管理评价

在对教师的教学绩效和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评定上,我们不以唯分数定乾坤、比高下,但我们更不能放任教学,没有监控,放弃评价,以致于良莠不分,敷衍教学。在每一次的素质教育推动中,在每一次课程改革中,都强调了“五育”中智育的核心价

值,没有一次说要轻视智育,没有一次说不看重教学成绩,没有一次说要放弃教学效果的评价。《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考评指导意见》更强调了智育评价的必要性。因此,要对全县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评价,以分出高下优劣,让能者光荣,庸者思进。

校长教师管理水平评价

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要通过教师得以呈现、得以实现,校长对教师要有较好的领导力、执行力,要有科学的管理策略和协调技巧。这样,一个学校才能治乱、规范、提升,生生机盎然地向学校发展目标迈进。以人为本,关爱教师,不能让教师满腹怨言,常说:“干好了对不起领导,干不好对不起学生。”

1、评价内容:

(1)依据《教师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考评指导意见》、《单县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有序管理教师,服务教师。有教师的管理制度和落实记录;有教师成长档案;有班主任工作考评方案、考评结果。

(2)有教师考勤记录,呈现教师旷工、旷课、请假情况。(3)在编不在岗情况。

(4)乱办辅导班,随意购买教辅资料现象;向学生及家长

索要财物或乱收费现象。

(5)严重体罚学生现象;工作日中午饮酒现象。(6)重大群体性事件或群访、非访、越级访现象。

(7)在网络上乱发贴子,散布流言,败坏教育声誉现象。

2、评价方法:

(1)查看学校考勤记录。

(2)不定期入校,查看学校管理动态,酌情扣分。(3)记录群众举报次数和案情(被诬告,不扣分)。校长环境管理水平评价

1、安全环境评价(6分)

安全重于泰山,对一个学生来说,人身安全是首位保障,其他发展是次位保障。对一个学校来说,多年积累的好声誉会被一次重大安全事故顿然粉碎。所以保安全,求平安,是校长的首要任务。

(1)评价内容:

①落实《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防止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②配备安全基本设施设备,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要求,加强门卫管理,设置安全警示牌,经常进行安全教育。

③学校食堂餐厅安全设施配备齐全、卫生整洁。④建立完善的安全工作档案。

(2)评价方法:

①实地考查安全档案整理情况,人防、物防、人员设备配备情况。

②查看记录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情况和责任险报销情况(学校无责任者不扣分)。

2、校长校园环境卫生管理评价(4分)

环境卫生是学校的脸面,一个人对某一学校的好坏感觉认识,往往第一印象起到主导性作用。从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来说,环境卫生工作是学校育人目标内容的形式(有时也是内容),较好的教育内容必须有较好的形式表达,搞好环境卫生工作,不是搞形式主义。从环境卫生这个外在的形式上,能透视出管理者的事业心,管理者的工作精细度、认真度,铺排工作的系统性。

(1)评价内容:

①校园绿化面积;花木的养护和修剪;校园园林化设计艺术品位;整个环境的育人功能体现。

②办公室张贴不零乱;桌面无灰尘;地面无纸屑、杂物;窗台玻璃干净;吊扇、灯具无灰尘;墙角无丝网。

③校园内无杂草,校园内无纸屑无垃圾无破损;墙壁无乱涂乱画;电线网线不乱拉;车辆有序停放;厕所干净,有美化设施修饰。

④教室功能室地面、桌面、台面干净;卫生工具摆放整齐,窗台、玻璃、灯具无灰尘;张贴布置美观,合理利用室内空间,承载育人功能。

(2)评价方法: ①实地检查。

②查看班级卫生评比记录。校长校园文化建设评价

学校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其核心由教师与学生价值观共同构成。校园文化是在承载这些价值的基础上使其自然融合并综合反映出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几乎囊括了学校的一切,包括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园思潮、校风学风及以学校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生社团组织、学校的传统习惯、制度规范、人财物的管理等内容。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沉淀下来的共同价值观念,共同的学校发展价值取向。这种共同的价值观,无迹无痕地浸入师生心灵的深处,无声无息地左右着师生的话语和行为。

1、文化经营评价的内容:(1)理念文化:

理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对内可以激励全体师生,对外可以展示学校的价值追求。理念文化包括基本理念、办学

理念、治校理念、口号誓词。其中基本理念包括: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精神、学校形象定位、学校发展愿景。校长的理念,要依托教育发展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一种接地气服水土的思想,不是为猎奇求新,迎接检查的招牌。不仅有外显的标识,还要让师生了解、认同、内化。

(2)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以学校理念文化为基点,对内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规范学校行为;对外加强学校宣传、开展校外交流活动,通过强化学校的各种行为特征来展现学校的办学风貌,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具体的规划设施内容包括学校规章制度的修订与完善,学校专题活动的组织与策划。

(3)视觉文化

学校视觉文化是学校文化中最为形象的组成部分。它基于学校内部不同的功能需要,以校徽、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涉及办公、服饰、公关、运输、指示、广告系统等100多个应用元素。通过个性化、系统化的视觉体系,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直观呈现,从而塑造学校良好的品牌视觉形象。

(3)环境文化

学校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基础工程。学校环境文化建设是以“六化”为指导原则,对校园环境进行的净化、绿化、美化、程序化、人文化、教育化设施改造工程。主题突出的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生活区文化、活动区文化及个性鲜明的校园人文景观对师生可以起“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效。

2、评价方法

(1)按三种文化类别,现场记录文化呈现方式。

(2)身临其境,整体感受学校文化氛围得浓与淡,文化经营得精与粗。

(3)与校长对话。(4)与师生对话。

第四篇:深圳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位补贴试行办法

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财政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位补贴试行办法》3个配套文件的通知

深教〔2012〕426号

各区人民政府,各新区管委会:

《深圳市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位补贴试行办法》、《深圳市民办中小学教师长期从教津贴实施办法(试行)》和《深圳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和资助项目实施细则》3个《深圳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配套文件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教育局 深圳市财政委员会

二O一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深圳市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位补贴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根据《深圳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位补贴工作在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指导下进行,由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下同)具体组织实施。

第三条 各区学位补贴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部门保障,市级财政可综合考虑各区负担和财力等因素,予以适当的转移支付财力补助。

第四条 学位补贴对象为在我市受政府委托的民办学校就读,符合我市义务教育免费就读条件的学生。

第五条 受委托学校需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

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含新区公共事业局,以下统称区教育行政部门)应与受委托学校签订委托协议,并在学年结束后30天内向社会公布下学年受委托学校名单。

第六条 各区按小学不超过每人每年5000元、初中不超过每人每年6000元的标准给予学位补贴(以上学位补贴已包含我市免费义务教育财政补助)。

受委托学校的收费标准低于补贴标准的,最高补贴额度为其收费标准。受委托学校的收费标准高于补贴标准的,其差额部分由家长缴交。

受委托学校仍可根据本校的服务内容向享受学位补贴的学生收取餐费、校车费、校服费、住宿费等自愿选择的代收费项目的费用。

学位补贴资金应主要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本办法实施前已享受区财政学位补贴的学生,其学位补贴标准由区财政部门会同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七条 补贴对象的资格审核。与我市义务教育免费对象资格审核一并进行。

第八条 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收齐受委托学校提交的学生材料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将符合条件学生名单送区财政部门核拨经费,区财政部门应在收到教育部门提供的学生名单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资金拨付,确保学校正常运转。

第九条 市、区教育、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学位补贴工作的检查、监督和监管。

第十条 受委托学校若有弄虚作假或使用补贴资金不当的,从下一年起三年内取消各类奖励和资助资格,依法追究举办者、学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第十一条 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过程中不履行职责或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依法查处,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二条 各区教育和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区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其他扶持政策。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自2012年9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16年6月30日。

深圳市民办中小学教师长期从教津贴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民办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留住优秀人才,稳定教师队伍,鼓励优秀教师在我市民办中小学长期从教,根据《深圳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照民办中小学日常工作属地管理原则,民办中小学教师长期从教津贴(以下简称从教津贴)发放工作由各区政府(含各新区管委会)组织实施。

第三条 各区从教津贴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部门保障,市级财政可综合考虑各区教育负担和财力等因素,予以适当的转移支付财力补助。

第四条 享受从教津贴对象为现正在我市民办中小学校教学岗位工作,且符合下列条件的专任教师:

(一)在我市民办中小学连续任教三年以上,其中在现学校连续任教满一个学期以上;

(二)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

(三)在我市民办中小学连续任教期间已参加社会保险;

(四)近三年考核“称职”以上。

从教时间计算至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中小学校历学期结束时间。学期结束前离职的不予发放。

第五条 每所学校可享受从教津贴的教师总人数上限按照《深圳市民办教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核定,实有符合条件的教师人数低于上限人数的,按实有人数发放从教津贴,超出上限的,超出部分由学校参照本办法自行发放。

第六条 从教津贴每年按12个月计发,每学期发放一次,每次发放6个月。

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含新区公共事业局,以下统称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做好教师从教津贴的资格审查的组织工作,确保从教津贴在学期结束前发放到位。

资格审核和经费拨付程序如下:

(一)各学校根据要求对本校教师资格进行初审,对初审通过的教师名单应在校内公示不少于5天,经公示无异议的,连同相关材料上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

(二)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报送的材料进行审核,确定初步名单后,应在区教育门户网站公示不少于5天,经公示无异议的,报区财政部门拨付经费;4

(三)各区财政部门应在收到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名单和发放标准后20个工作日内按程序核拨经费到学校,由学校发放到个人。

第七条 从教津贴标准。连续从教三年以上的,从第四年开始发放从教津贴,发放标准为:满三年每人每月300元,以后每满一年每人每月增加100元,每人每月至1000元止,不再增加。

第八条 实施从教津贴后,各学校不得降低或抵扣教师原有工资福利待遇,对发现有降低或抵扣教师原有工资福利待遇情况的学校,由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视情节轻重,从当年起三年内取消该校申报各项奖励和资助资格。

第九条 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发放从教津贴工作的监管和检查,若有弄虚作假骗取从教津贴行为的,一经查实,除取消其当次申报资格外,并追回已拨付资金且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条 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民办中小学教师的管理,建立、健全民办中小学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将民办中小学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检,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和督促民办中小学提高教师工资福利水平。

第十一条 各区教育和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区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其他奖励性政策。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实施细则自2012年9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16年6月30日。

深圳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和资助项目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和资助项目的审核和评奖程序,保证工作顺利进行,根据《深圳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深圳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和资助项目的申报、评审、核准、验收、资金拨付等工作。

第三条 奖励或资助

(一)对获得市级以上政府表彰的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一次性奖励,按照全市教育系统评优评先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对通过市级以上教(办)学水平评估的进行一次性奖励;

(三)对承担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在研)的进行一次性资助;

(四)每三年,对经市教育行政部门定期组织评审的优质办学学校进行奖励,获奖率为全市学校等级为市一级以上的民办中小学学校总数的20%;

(五)根据国家、省和市的有关要求,对需要在限期内达标的改善办学条件项目进行适当资助(具体项目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年申报前公布)。

第四条 申报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申报相应的一次性奖励或资助:

(一)通过市级以上的教(办)学水平评估;

(二)承担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育部、科技部等国务院各部委批准立项的或直接下达的国家级子课题在研课题(国家级课题条件)或由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及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教育厅、科技厅等部门批准立项的在研课题(省级课题条件)。

符合《深圳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的申报条件,且教师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上一《深圳市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同类教师月平均工资水平的,可申报优质办学奖励和改善办学条件项目资助。

第五条 奖励资助按照下列规定程序申报、评审

(一)申报。符合条件的民办中小学校按要求向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含新区公共事业局,以下简称区教育行政部门)提交申请;

(二)初审。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受理学校的申请后,会同区财政部门对学校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必要时可到现场核查,经审核符合条件的,提出初审意见,并在区教育门户网站上向社会公示5天,对公示无异议的,在申报材料上加盖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区财政部门公章后上报市教育行政部门;

(三)核准(复核)。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各区上报的材料进行复核或核准,并对需组织评审的项目经复核后提交评委会评审;

(四)评审(验收)。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对建设完成的验收项目进行验收,对评审项目组织评委会进行评审。验收和评审办法另行制定;

(五)拨付经费。市财政部门会同市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奖励和资助标准拨付经费至各区财政部门,由各区财政部门会同各区教育行政部门按规定拨付至学校,由学校按规定使用,不得发放至个人。

第六条 奖励和资助标准,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办学水平评估奖励:每所中学50万元,每所小学40万元;

本办法实施前已通过市一级以上学校评估和市级以上高中教学水平评估的,按照省一级学校每所60万元、市一级学校每所50万元、7 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每所100万元、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每所80万元、市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每所60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每个国家级重点课题资助5万元,每个国家级一般课题资助3万元,每个省级重点课题资助3万元,每个省级一般课题资助2万元;

(三)优质办学奖:每所高中(含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60万元,每所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50万元,每所小学30万元;

(四)资助标准不超过该项目所需经费的50%,原则上每个项目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项目对等条件100%资助。

第七条 学校获得的奖励和资助经费按照《深圳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九条的规定使用和管理。

第八条 市、区教育、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的检查、监督,若民办学校弄虚作假骗取奖励和资助经费,一经查实,除取消其当次申报资格,追回已奖励或资助的全部资金,并停止其申报资格2年;若民办学校违规使用奖励或资助经费,由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视情节轻重,予以缓拨、停拨、追回奖励或资助经费资金,并停止其申报资格3年。

第九条 本实施细则由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实施细则自2012年9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16年6月30日

第五篇:海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正式印发

海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籍管理实施细则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小学生学籍管理,提高新形势下基础教育科学管理水平,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以及《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海南省行政区域内所有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小学、初中、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和在这些学校就读的学生(以下简称学生)。

第三条 学生学籍管理采用信息化方式,实行省级统筹、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学校实施的管理体制。

(一)省教育厅统筹全省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指导、监督、检查省内各地和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建设电子学籍系统运行环境和学生数据库,确保正常运行和数据交换;作为学籍主管部门指导省属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并应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相应管理。

(二)设区的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督促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和本省关于学生学籍管理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作为学籍主管部门指导其市属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并应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相应管理。

(三)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本县(市、区)内学校的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应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相应管理;督促学校做好学生学籍的日常管理工作。

(四)学校负责学籍信息收集、汇总、校验、上报,应用电子学籍系统开展日常学籍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学校应对学生学籍和相关的纸质统计资料(如新生花名册、毕业生花名册等)按学分 类整理,及时归档。

第二章 入学与学籍建立

第四条 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划定招生区域,实行免试划片就近入学。适龄儿童、少年,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本人及儿童、少年的户籍和居住等证明到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居住区域对应学校办理入学手续。

第五条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的,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应当就读的学校提出申请并附有关证明,由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批准,同时由学校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

跟随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以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本人及儿童、少年的户籍、居住、就业等证明,到居住地所在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学校办理入学手续。

第七条

选择民办学校就读的适龄儿童、少年由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按民办学校的招生办法或招生方案办理入学手续。民办学校的招生办法或招生方案须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第八条 符合入学规定的学生初次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后,学校应为其采集录入学籍信息,建立学籍档案,通过电子学籍系统申请学籍号,一人一号,终身不变。

学籍主管部门应通过电子学籍系统及时核准学生学籍。

第九条 学校不得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生学籍,不得重复建立学籍。学籍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利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查重。

学籍管理实行“籍随人走”。除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接收特殊学校学生随班就读外,学校不接收未按规定办理转学手续的学生入学。残疾程度较重、无法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由承担送教上门的学校建立学籍。

第十条 学校应当从学生入学之日起1个月内为其建立学籍档案。学生 2 学籍档案内容包括:

(一)学籍基础信息及信息变动情况(可通过电子学籍系统打印学籍卡);

(二)学籍信息证明材料(户籍证明、转学申请、休学申请等);

(三)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含学业考试信息、体育运动技能与艺术特长、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情况等);

(四)体质健康测试及健康体检信息、预防接种信息等;

(五)在校期间的获奖信息;

(六)享受资助信息;

(七)省教育厅规定的其他信息和材料。学籍基础信息表采用由教育部统一制订的样表。

第十一条 学籍档案分为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纳入电子学籍系统管理,纸质档案由学校学籍管理员负责管理,按班级装袋建档,妥善保存。

逐步推进学籍档案电子化,同时保留必要的纸质档案。

第十二条 学生转学或升学时,学籍档案应当转至转入学校或升入学校,转出学校或毕业学校应保留电子档案备份,同时保留必要的纸质档案复印件。学生最后终止学业的学校应当归档永久保存学生的学籍档案,或按相关规定办理。

学校合并的,其学籍档案移交并入的学校管理。

学校撤销的,其学籍档案移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单位管理。第十三条 如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提出修改学生基础信息的,凭《居民户口簿》或其他证明文件向学校提出申请,并附《居民户口簿》复印件或其他证明复印件,由学校核准变更学籍信息,并报学籍主管部门核准。

第三章 升级与毕业

第十四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原则上不允许留级和跳级。

学生确因学力不足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留级的,须由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在学年结束前10个工作日内向就读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并报经学籍主管部门批准,可准予留级。同一年级留级最多不超过2次。义务教育阶段一、二、六和九年级不予留级。

如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学业成绩特别优异的,由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向就读学校提出跳级申请,经学校进行相应学业水平测试,能达到上一级水平的,学校同意后报经学籍主管部门批准,可准予跳级。跳级应在学开始时进行。毕业年级学生不予跳级。

正常升级学生的学籍信息更新,由电子学籍系统完成。

留级和跳级学生的学籍信息更新,由学校通过电子学籍系统报学籍主管部门审批后完成。

第十五条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可以根据其学习能力安排在相应年级学习相应科目或其他学习内容。

第十六条 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其他方面的评价合格的,由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发给小学毕业证书。所有小学毕业生均应升入初中就读。初中毕业班的学生,其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和参加全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成绩,经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合格的,由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发给初中毕业证书,不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

学生毕业(结业)时,学校应及时维护电子学籍系统中的有关信息,并将证明材料归入学生学籍档案。

第十七条 完成义务教育规定年限的学生,均可参加高中阶段入学考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剥夺其参加考试的权利。

第四章 转学、休学与复学

第十八条 学生不得随意转学,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办理转学:

(一)家长工作调动。

(二)家庭住址迁移。

(三)因其它特殊原因不能在原所在学校就读者。第十九条 学生转学审批流程如下:

第一步:由学生法定监护人持加盖现就读学校公章的学籍卡(由电子学籍系统打印或学籍档案中复印)向转入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学校同意并向学生法定监护人提供《海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转学联系表》,监护人填写相关内容,学校在相应栏目上签署意见并盖章;

第二步:由学生法定监护人或学校有关人员携带加盖学校公章的《海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转学联系表》和家庭住址迁移、家长工作调动等有关证明到转入学校的学籍主管部门审批,转入学校学籍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盖章;

第三步:转出学校审核同意、盖章;

第四步:转出学校学籍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盖章。转学手续一般应在寒假、暑假期间办理。转学不得变更就读年级。

毕业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准转学,但在毕业年级转回户籍地就读以便参加户籍地小学或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学籍主管部门可酌情予以办理。

第二十条 学生转学的转入学校审核同意后,即可通过电子学籍系统启动学籍转接手续,转出学校及双方学校学籍主管部门按纸质《海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转学联系表》审核流程予以核办。

转入、转出学校和双方学校学籍主管部门应当分别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学生学籍转接。

第二十一条 学生办理学籍转接手续后,转出学校应及时转出纸质学籍档案,并在1个月内办结。转入学校应当以收到的学籍档案为基础为学生接续档案。

第二十二条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转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转入特教学校就读的,其学籍可以转入新学校,也可保留 5 在原学校。

第二十三条 省属学校、设区的市属学校学生的转入转出情况,由学校每学期书面告知所在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第二十四条 学生因病需长期治疗超过三个月不能坚持学习者,凭县级(含县级,下同)以上医疗单位证明,或其它特殊情况超过三个月不能坚持学习者,由学生法定监护人持有关证明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报学籍主管部门批准,并给学生开具休学证明。一学期内因事、因病请假时间累计超过上课时数三分之一以上者,学生法定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亦可按上述程序办理休学。

第二十五条 休学期限为一年。学生休学期间,学校保留学籍,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者,学生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可继续休学,连续休学一般不得超过两年。

第二十六条 学生因病休学期满要求复学,应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认定治愈或者认定可以正常学习,经学校审查核准,报学籍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复学。复学的学生由学校按其实际学力编入相应年级。

第二十七条 学校应及时通过电子学籍系统将学生休学和复学情况报学籍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八条 学生除丧失学习能力者外,不准退学。擅自退学或因学校工作失误导致学生退学,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 学生在中途到境外就读的,应当凭有效证件到现就读学校申请办理相关手续。回到境内后仍接受义务教育的,应接续原来的学籍档案。学校应及时通过电子学籍系统将学生出国就读和回国复学情况报学籍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 学生死亡,学校应当凭相关证明在10个工作日内通过电子学籍系统报学籍主管部门注销其学籍。

第五章 辍 学

第三十一条 新生无故不到校报到,或在校生无故不到校学习超过一周的视为辍学。

第三十二条 学校发现学生辍学后,应及时向学生法定监护人了解情况,并做说服动员工作。说服动员后在三个工作日内仍不返校的,学校应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报告,进一步配合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作动员返校工作。对仍不返校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三条 学校应将学生辍学情况依法及时书面上报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义务教育年限内为其保留学籍,并利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管理。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辍学的,就读学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于每学期末将学生学籍档案转交其户籍所在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第六章 考核和评价

第三十四条

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并将结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其他方面的评价实行等级制。

第三十五条

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其他方面的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电子学籍档案。学校应将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告知其法定监护人。

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形式根据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其他方面的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排队或公布名次。

第七章 奖励和处分

第三十六条 对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应予以奖励。学生获奖情况,应全面详实地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第三十七条 对违反纪律和犯有错误的学生,要以说服教育为主,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批评或处分。

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三类。学校不得对受处分的学生体罚 7 或变相体罚,不得以任何理由劝其退学或开除学籍。

对学生给予处分的,由学校教导处或政教处告知被处分学生,充分听取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的意见,举行由教师、学生代表参加的听证后申报,由学校校务会议决定,经校长签署后公布,并通知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学生处分决定存入学生学籍档案,处分撤销后,应及时将处分记录从学生学籍档案中撤出。

学校应建立处分学生的申诉和复议制度。

第三十八条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相关学校要做好学籍变动的管理工作,确保这些学生具备义务教育学籍。解除刑事处罚和收容教养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允许其及时复学,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九条 市级、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为学籍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配备或指定学籍管理员,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工作机制,保障工作经费。

对学籍管理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并保持相对稳定。各级学籍管理员的基本信息须报送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

第四十条 市级、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每学期复核学生学籍,确保学籍变动手续完备、学生基本信息和学籍变动信息准确。

第四十一条 市级、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非经学籍主管部门书面批准,学籍信息一律不得向外提供,严防学籍信息外泄和滥用。

第四十二条 教育行政部门违反本实施细则的规定,由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理。

第四十三条 学校违反本实施细则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校长和相关人员责任:

(一)不为已接收学生建立学籍档案的;

(二)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籍或学籍档案的;

(三)不及时把学籍变动信息纳入学籍档案的;

(四)不及时报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的;

(五)接收学生不为其办理转学手续的;

(六)不按规定为学生转接学籍档案的;

(七)泄露或非法使用学生学籍信息的;

(八)违反本实施细则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学校的外籍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学籍管理,参照本实施细则执行。

第四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市级和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实施细则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辖区内适用的补充规定。

第四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海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籍管理暂行规定》(琼教基〔1998〕44号)同时废止。

下载关于印发《长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绩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长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绩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