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有哪些1
一、准确性
教学反馈的重要实践意义,就在于通过反馈的调节作用,能确保教学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并取得应有的教学成效。教学反馈首先必须客观真实地表达有关信息,从而表现出应有的准确性。所谓教学反馈的准确性,就是指发出反馈信息者和接受反馈信息者对其信息的理解完全一致,具体而言,主要是指教学中无论是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有关自己教的反馈信息,还是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自己学的反馈信息,在其意义的认知理解上应该是一致的。
二、针对性
教学反馈最终是要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反馈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所谓教学反馈的针对性,就是指教学反馈总体上要主要围绕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教学内容与任务以及教与学方面的具体特点。教学反馈的针对性要求教师针对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的目标与任务,为其提供一些准确无误的学习结果方面的反馈信息;针对学生有关学习方法训练的目的及要求,为其提供各种学习策略方面的反馈信息;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任务及要求,为其多提供拓展其思维空间的发散性方面的反馈信息等。
三、制导性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和有序的连续性活动,在这种活动中需要教与学双方表现出一系列的有效行为反应.而这一系列的有效行为反应主要是借助于一定的反馈制导性作用实现的,这种制导作用一方面对于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双方的行为及其表现起到一定的限制与规避作用.以制止或及时纠正教与学双边的一些行为的偏差,另一方面它强化与引导教与学双边的正确的反应,帮助教与学双方的行为表现保持适当性与有效性,从而使彼此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表现出怎样的合适的教与学的行为,而应尽可能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或不适当的反应,从此以减少直至避免因缺乏这种反馈而出现的一些不适当的甚至是错误的反应。
四、激励性
心理学家发现,反馈可以作为一种诱因,在很多情况下,可作为个体行为的适当强化,教学反馈具有激发教与学双方新的动机的作用。但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许多情形中教师无论是为学生所提供的反馈,还是自己从学生一方那里获取关于自己教学信息的.反馈,并没有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促进自己教学的动机作用,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因学生的行为表现较差或不适合自己的要求而给其提供一些讽刺、挖苦等负面的反馈信息。不但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因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五、适时性
教学反馈就是要保证教学过程正常有序的展开。并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有效的教学反馈应该表现出应有的适时性,所谓适时性就是要根据不同教学活动及教学任务的需要以及学与教的具体情况在适当的时候提供恰当的反馈信息。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学生在追求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如果能及时得到反馈,即让他们及时知道学习的结果。能明显的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教学之初,在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动作技能以及获得新知等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及时准确的为其提供反馈信息,这样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建立和正确的知识技能的形成与掌握,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制止一些不良的行为的发生和有效纠正学生在学习中的不正确的反应。教师如果不能够做到及时的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
六、多样性
教学往往因其影响因素多样性和教学情境与环节的变化性而使整个活动显得极其复杂,而要想充分利用一切有益于教学的因素和条件,顺利而有效的完成其活动任务,需要师生双方从多方面多种途径获取各种反馈信息。因此,有效的教学反馈无论是从其内容,还是从其形式,也无论是从其途径还是具体的方法都应该是具有多样性的。从其反馈内容来讲,有知识性结果的反馈和方法性策略的反馈以及思想鼓励性反馈等,从其反馈的形式来看,有言语的反馈和非言语的反馈以及操作的反馈;从其反馈的时相看,有教师或学生根据根据以往的经验,敏感的预计到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系统有可能产生的偏差,在有关信息尚未发出前就采取预控措施,避免教学系统偏差的发生的前反馈,也有接受到有关信息后调控系统所采取的后反馈。
七、交互性
教学不是教与学的简单双边活动,更不是一种彼此独立的活动,而是以教师、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多种教学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的活动过程,教师要想最大限度的调动与发挥教学中各种因素的作用,取得最佳的教学成效,不单只是需要发挥教与学各自的积极作用。也不仅仅只是要发挥教与学的简短双向的交流活动的作用,而是要有效利用与发挥教学中各种因素在整体教学中的作用。这样一个复杂而多向的交流要正常而高效的进行,所表现的教学反馈应该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这种教学反馈的交互性应该反映在多个层面上。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有哪些2
一、准确性
教学反馈的重要实践意义,就在于通过反馈的调节作用,能确保教学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并取得应有的教学成效。教学反馈首先必须客观真实地表达有关信息,从而表现出应有的准确性。所谓教学反馈的准确性,就是指发出反馈信息者和接受反馈信息者对其信息的理解完全一致,具体而言,主要是指教学中无论是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有关自己教的反馈信息,还是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自己学的反馈信息,在其意义的认知理解上应该是一致的。
二、针对性
教学反馈最终是要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反馈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所谓教学反馈的针对性,就是指教学反馈总体上要主要围绕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教学内容与任务以及教与学方面的具体特点。教学反馈的针对性要求教师针对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的目标与任务,为其提供一些准确无误的学习结果方面的反馈信息;针对学生有关学习方法训练的目的及要求,为其提供各种学习策略方面的反馈信息;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任务及要求,为其多提供拓展其思维空间的发散性方面的反馈信息等。
三、制导性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和有序的连续性活动,在这种活动中需要教与学双方表现出一系列的有效行为反应.而这一系列的有效行为反应主要是借助于一定的反馈制导性作用实现的,这种制导作用一方面对于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双方的行为及其表现起到一定的限制与规避作用.以制止或及时纠正教与学双边的一些行为的偏差,另一方面它强化与引导教与学双边的正确的反应,帮助教与学双方的行为表现保持适当性与有效性,从而使彼此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表现出怎样的合适的教与学的行为,而应尽可能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或不适当的反应,从此以减少直至避免因缺乏这种反馈而出现的一些不适当的甚至是错误的反应。
四、激励性
心理学家发现,反馈可以作为一种诱因,在很多情况下,可作为个体行为的适当强化,教学反馈具有激发教与学双方新的动机的作用。但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许多情形中教师无论是为学生所提供的反馈,还是自己从学生一方那里获取关于自己教学信息的反馈,并没有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促进自己教学的动机作用,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因学生的行为表现较差或不适合自己的要求而给其提供一些讽刺、挖苦等负面的反馈信息。不但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因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五、适时性
教学反馈就是要保证教学过程正常有序的展开。并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有效的教学反馈应该表现出应有的适时性,所谓适时性就是要根据不同教学活动及教学任务的需要以及学与教的具体情况在适当的时候提供恰当的反馈信息。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学生在追求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如果能及时得到反馈,即让他们及时知道学习的结果。能明显的'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教学之初,在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动作技能以及获得新知等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及时准确的为其提供反馈信息,这样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建立和正确的知识技能的形成与掌握,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制止一些不良的行为的发生和有效纠正学生在学习中的不正确的反应。教师如果不能够做到及时的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
六、多样性
教学往往因其影响因素多样性和教学情境与环节的变化性而使整个活动显得极其复杂,而要想充分利用一切有益于教学的因素和条件,顺利而有效的完成其活动任务,需要师生双方从多方面多种途径获取各种反馈信息。因此,有效的教学反馈无论是从其内容,还是从其形式,也无论是从其途径还是具体的方法都应该是具有多样性的。从其反馈内容来讲,有知识性结果的反馈和方法性策略的反馈以及思想鼓励性反馈等,从其反馈的形式来看,有言语的反馈和非言语的反馈以及操作的反馈;从其反馈的时相看,有教师或学生根据根据以往的经验,敏感的预计到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系统有可能产生的偏差,在有关信息尚未发出前就采取预控措施,避免教学系统偏差的发生的前反馈,也有接受到有关信息后调控系统所采取的后反馈。
七、交互性
教学不是教与学的简单双边活动,更不是一种彼此独立的活动,而是以教师、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多种教学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的活动过程,教师要想最大限度的调动与发挥教学中各种因素的作用,取得最佳的教学成效,不单只是需要发挥教与学各自的积极作用。也不仅仅只是要发挥教与学的简短双向的交流活动的作用,而是要有效利用与发挥教学中各种因素在整体教学中的作用。这样一个复杂而多向的交流要正常而高效的进行,所表现的教学反馈应该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这种教学反馈的交互性应该反映在多个层面上。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有哪些3
⑴确立切实可行的知识、能力、情感三维课堂教学目标,给教学目标科学的定位。
例如在语文课上,要学生掌握哪些词语,辨识哪些生字,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等,同时渗透怎样的情感教育,这些内容都要事先精心设计好。这些目标还必须有科学的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落实。
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减少低效无效环节。
一节讲实效的好课的教学设计应该如行云流水一般顺畅自然,不突兀、不拖沓,更重要的是一定要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不能用力均匀,要尽量避免低效、无效环节的出现,从而保证教学任务落到实处。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知识重点和中心环节,解决重点的措施,必须做到省时、有力、有效。教师应用心设计具有一定梯度和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讨论题和课堂练习题,课堂反馈练习还要注重实效,选取典型的、难易适中的试题进行精讲精练,做到重点问题堂堂清。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来保证教学实效的提高。
⑶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在童话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或谜语的导入,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地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领悟新知;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诵读法来提高教学效率,体现教学重点。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考虑要如何设置课堂疑问让学生发展提高、如何创设课堂高潮、安排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等等。如果这些问题都得到了科学而又灵活地解决,那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会大大的提高。
⑷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知识规律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进行合作、质疑和探究,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同时教师应该具体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包括识记、理解、运用的具体方法以及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且具体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做到“授之以渔”,这样一来,学生在每节课上的收获在今后的学习阶段会有延续性的学习效果,使他们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⑸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容量。
一节课40分钟,如果课堂结构松弛拖沓,进程缓慢,知识容量少而设计乏味,也谈不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容量,做到恰到好处,环节衔接紧密,张弛有度,这样对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取得也有很大帮助。
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我校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有几年的时间,实践证明,合理地应用一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易于解决知识的重难点,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记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供给学生课文范读、相关图片和影像资料的欣赏等,增大了课堂容量,拓宽了学习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实效的取得。
⑺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将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缺点认真分析,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使教学取得真正的、更大的、长期的实效。
中学生物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教学计以其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日益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视,并成为教师专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学生物教学改革中,深入开展生物教学设计研究,对于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减少和克服生物教学活动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增强和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实践层面上看,探究和掌握生物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既是生物教师参与新课程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手段,又是提高生物教学设计质量、提高生物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本文拟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四个方面来探讨生物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教学目标设计应体现准确性、可测量性
教学目标设计是生物教学设计的起点。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作为规定教学活动方向的重要指标体系,它对教学活动发挥起着导向、激励、检测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要求教学目标具有以下特征:1 .指向性,它规定教学活动的运动方向;2 .准确性,即要在分析学生学习背景、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依据“标准”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设计要符合学情、“标准”。3 .可测量性,即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能进行测量并做出客观判断。在陈述教学目标时应使用可测量学生“行为结果”的行为动词。例如:(1)生物知识性目标动词,对于“了解水平”来说,可使用描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等;对于“理解水平”来说,可使用说明、举例说明、概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等:对于应用水平,可使用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撰写等。(2)生物技能性目标动词,可使用尝试、模仿、运用、使用等。(3)情感性目标动词,对于“经历(感受)水平”来说,可使用体验、参加、参与、交流等;对于“反应(认识)水平”来说,可使用关注、认同、拒绝、爱护、抵制等;对于“领悟(内化)”水平来说,可使用确立、形成、养成、坚持、保持、追求等。
二、教学策略设计应具有选择性、先进性
教学策略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关键部分。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等要素的总体考虑。当今世界许多著名的教育家根据他们的教学思想,提出了许多教学策略,其中最具影响的有接受式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范例式教学策略,“最近发展区”和“一般发展”教学策略等。这些教学策略对生物教学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生物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可根据生物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进行恰当的选择和灵活运用。.接受式教学策略
接受式教学策略,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理论为依据。它的一般教学策略设计过程是: .发现式教学策略
发现式教学策略以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学习理论为依据,该策略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的基本步骤是: .范例式教学策略
范例教学策略是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的。“范例”教学是指通过有典型意义的、能说明问题的事例来进行讲解,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剖析,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规律性认识,从而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养成正确的情感和态度。“范例”教学策略的教学程序为:.“最近发展区”与“一般发展”教学策略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思想。这一思想是把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即指“学生现在能够独立完成的智力任务”。二是“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即目前暂时不能独立完成,但在教师或家长的指点下,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其智力任务。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将“最近发展区”转化成为发展水平。其教学要领包括以下两项。(1)在课堂上有步骤、分层次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结构。在两个层次间设置思考题,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并经过一番努力找到正确答案。
(2)针对学生智力水平层次不同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目标和相应的练习题,这样就使水平较差的学生建立信心,成绩好的学生更加努力。
三、教学媒体设计应凸现高效性、组合性教学媒体设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教学媒体的正确选择和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媒体是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它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能有效地促进生物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生物技能的培养。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时应遵循以下指导思想:应当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不是为使用媒体本身而使用媒体;与教学方法相适应;与学生的认知方式、认知水平相符合;媒体表现形式要简洁、实用、美观,综合使用多种媒体发挥多感官的功能,体现媒体的高效性和组合性。由于不同媒体的特性、优势不同,选择时可采取如下两类策略:
.传统的视觉媒体。视觉媒体的显著特点是具有直观性。这类媒体主要包括:黑板、挂图、图片、模型、标本、实物、投影、幻灯等。
.现代的视听媒体。视听媒体是通过视、听两个通道同步显现信息的媒体。有电视、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多媒体系统。在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方面,还应注意:(1)媒体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代替不了教师的作用,不能一味依赖媒体而使教师成为“放映员”。(2)媒体的使用不可追求形式化,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考虑优先使用的排序― 直观、简单、低耗值、高性能等,应发挥不同媒体各自的优势。
四、教学评价的设计应注重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相结合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手段,更是达成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之一。在生物教学设计中,要特别注意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并重,不可偏废。具体来说: .教学过程的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来评价教学目标实施的效果;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表现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尤其要对学生的思维成果给予鼓励性评价。一节课的终端评价。即通过反馈练习,巩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来评价学生获得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在进行练习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模仿到变式循序渐进。(2)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同学都有获得知识的成功感。(3)从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