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及方法

时间:2019-05-13 02:1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及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及方法》。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及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及方法

内容摘要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迅速在全国范围中展开,新课程凸显出的全新的理念,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作为一线的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反思以认识为核心的教学价值观,重建生成性的教学价观。”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教育学是一门正在建设中的新兴学科,它将朝着中国化、科学化、现代化的道路向前发展,本学科要确立新理念,吸纳新信息,运用新视角,探求新方法,赋予汉语文教育新的生命。为此我们必须研究语文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教育原则、语文课程标准等,确立科学的现代语文观念;研究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教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优化语文教学内容;研究教师和学生,发挥各自的主体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一)以认识为核心的教学价值观的反思

首先我诠释一下教学设计的含义,什么是教学设计呢?就是教师在上课前对课堂所作出的预设。它是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对学生的分析上,它指对教学内容的策略等所作出的全方位的策划,并且这种策划是允许有弹性的。

(二)生成性教学价值观的重建。

生成性教学价值观的全称是课堂动态生成,即在动态中生成,这种教学价值观是运动、变化的。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学生与作品中人物来实现这一动态过程。那么这种价值观遵循了什么理念呢?首先尊重了生命的自主性,其次赞美了生命的独特性,第三关照了生命的整体性,第四理解了生命的生成性。我在教《七根火柴》这篇文章时,曾有学生发问:我看到报纸上报道的人都有真实姓名,这里把无名战士用一个真人,一个有名字的人,我们不是更加崇拜他、景仰他吗?那么就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互动的形式,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有一位同学说无名战士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本来可以写成张某某、也可以写成李某某,但像这样的红军战士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里不需要写汉字,写成无名战士更好,更能体现红军那种勇于献身的精神,那种刻骨铭心的事迹。看到无名战士就像看到我们的红军,看到无名战士就能看到红军的精神。我们有什么理由给他起个名字呢?这位学生回答得多好啊!如果教师教条的把自己的观点生硬的加给学生,把作品的内容强灌给学生,学生的思维怎能放出光芒?学生的发言怎能启发他人?可见这种生成的价值观能把学生的智力、情绪、能力、情感、思想完全融合在一起,既尊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发掘了学生深沉的领悟力,同时启发了其他学生,还调动了包括老师在内所有的激情。学生就会说:“他行,我也能行。”

老师也会由衷的说:我们的学生真是太棒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他们?为什么总是禁锢他们?曾经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一过苹果交换另一个苹果,同样是一个苹果,可一种思想交换另一种思想,就是两种思想。”如果我们教师在预设时能充分发挥课堂的能动性,保护好学生的激情,学生不仅在课堂中参与了体验同时获得自我满足,课堂呈现的是弹性美。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及教学设计

论文题目:

新课程理念及教学设计

作者:陈良金

工作单位:

光山县北向店中学

新课程理念及教学设计

摘要

我国的教学改革已经在朝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许多学校在教育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对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等问题,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改革,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教育品质,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满足国家发展和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中国基础教育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教材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教材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然而,我们作为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好教材,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的教学改革已经在朝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许多学校在教育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对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等问题,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改革,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教育品质,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满足国家发展和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中国基础教育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其中最基本的是必修课程的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特别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改革日益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教学实践中涌现了一批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好的教改典型,有些理论经概括后形成新的教学模式。这是本次教学改革的起点和基础。

但从总的形势来看,由于应试教育观念和实践的深远影响,人才选拔机制的不完善,80年代以来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中有许多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新课程理念

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 缚,且以局部的、单项的改革和操作性的修修补补居多,局限性较大;尚未能构造出一种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新体系。这里,既有教学改革本身不够到位的原因,也有受课程制约的因素。因此。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单

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这是本次教学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次教学改革,一方面因为有了80年代以来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作为基础,因此可望在一个更高、更深、更全面的层次上展开;另一方面因为有了深刻的反思,有了对存在问题的检讨和共识,因此可有针对性地、实实在在地展开、更为重要的是,本次教学改革是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进行的,新课程、新教材既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学改革因此可望有实质性的、全方位的推进!当然课程改革的浪头来回于我们身边之际,广大教师,站在第一线,处于课程改革的风头浪尖,怎么响应课程改革的浪潮?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师又怎样依靠教师自身,来实践新课程、实施新课程、落实新课程。要使这次课程改革取得成效,课堂教学改革是关键。在贫困地区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更为重要,他关系到我们的教育是否真正改变贫困地区教育的落后状况,能否缩短与发达地区教育的距离,能否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合格的后备人才。因此,笔者就贫困地区课堂教学改革谈几点认识: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

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他们都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2).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

(3).要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象充分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如何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教学的本质是教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情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教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

在教学的进行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与交流,这种小组的形式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交往的机会,有利干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含作。

(2).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

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我们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我们不仅要指导组内交流,而且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问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四、适当进行开放题教学。

开放题是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由于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有其特定功能.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意识;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需要适当控制问题的开放程度,必要时可先作一些铺垫。

五、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当前中小学教学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而在应试教育观念尚未获得根本转变的情形下,学校所实施的教学改革也因此变得缺乏成效或事倍功半。我们一定要在本次课程改革中,组织学习与培训,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来一次教育观念的“启蒙运动”,把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教育观念的转变将会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现出来,此外,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所以,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本次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难性就不言而喻了。从这个角度讲,教学改革是场攻坚战。就教与学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学习方式转变因此被看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3)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在转变观念和方式的同时,重建制度,这同样是本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就学校教育内部而言,观念更新、方式转变的最大阻力来自落后的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用应试教育的模式来管理和评价教师,怎么可能让教师生发出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呢?对于本次课程和教学改革,教师反映最强烈的也就是教学管理和评价问题。他们盼望、呼吁与新课程、新教学相适应的新管理、新评价。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具有核心性的意义,它将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观念和行为问题。当然。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本身需要在进。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远不止这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出现的问题还会很多,需要我们去认识、去思考、去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效果如何,关系到新课程的命运,也关系到下一代学生的质量和发展。我们必须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既热情倾注,又冷静面对;既大胆前行,又稳妥探求,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参考文献: [1]教育学:新编本/王道俊 王汉澜主编--3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ISBN7-107-07070-3 P220-241页

[2]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皮连生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2008重印)ISBN978-7-04-008553-2 P185-202页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重印ISBN978-7-303-06089-4 P111-139页

第三篇:孔子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

孔子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

哲学教育 2018-07-29 08:51:41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

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

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孔子保守的政治态度,因此对待经济制度的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比如鲁宣公十五年(西元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从法律上承认私田的合法地位,是春秋时代的重大经济改革;但是据《左传》说,孔子修《春秋》时记载“初税亩”,目的是批评其“非礼也”。而民众不富足,国君没有富足的。

在《论语·尧曰》中还记载,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即对民众有利的事情才去做。另一方面,他又主张赋税要轻一些,徭役的摊派不要耽误农时。

《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还对当时的为政者进行说教,要求为政者不要过于奢侈,要注意节俭。他说:“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同时,还主张“节用而爱人”。这里面包含了把孔子“仁”的思想运用于经济领域。

孔子三大教育方法

 循循善诱,启发教学

以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其教育方法的最本质特征是启发式的教育,这是与其心性论联系在一起的。所谓“成人”、“成德”之教,其标准就在每个人的心中,教育也就是帮助人们发现自身本有的“善”,“成人”、“成德”关键还是要依靠主体自身。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亦不复也。”这是说启发只是“成人”、“成德”式的教育的助缘,如果求学之人不能举一反三,也就没有什么更可以说的了。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对老师提出质疑,甚至于互相争论。如子路就常常对孔子之行径提出质疑,甚至指责。再如宰我曾对三年之丧发生怀疑,孔子也只是问以不行三年之丧于心安否,宰我告以安,孔子则说如果心安,那就算了。因为三年之丧本来是出于心所不能已的哀伤之情,连这种哀情都没有,勉强服三年之丧又有什么意义呢?再如孔子称赞颜渊好学,指出其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老师讲什么总是耐心地听,似乎无所质疑,很愚笨的样子,但回去一个人静静地思索,往往能有进一步的发明。正因为这样,子贡自承不如,因为颜渊可以“闻一而知十”。另外,孔子经常让学生说明自己的志向,或赞许或批评,但也只是“各言尔志”罢了,说之何妨?曾点在言自己的志向时,鼓瑟铿锵而作答,一派狂者的气象,但所言之志深得孔子嘉许。由此可见孔门教法之一斑

2.因材施教,各取所长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路与冉有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说了一件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孔子对子路说:“有父兄在,不可以如此。”对冉有却说:“可以去做。”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对此发生疑问,孔子解释说:“冉有退缩,故鼓励其进取;子路则勇于进取,故使之知有所退缩。”这个故事就是比较典型的因材施教的例子。如上面所说,孔子的学生之所以各有所长,也正是他因材施教的结果。再则是要有一个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孔子教育子路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再如教育子张以“多闻阙疑”、“多见阙殆”。这种老老实实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是合于“礼”的规范的。孔子入太庙而每事问,有人提出质疑:“谁说他知道礼呢?入太庙而每事问。”孔子答以“是礼也。”就是说这种态度本身就是合于“礼” 的规范的。其三,重实事教育,包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人、时事的评价以及孔子自己的立身行事,都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对人、事的品评在《论语》中有很多的篇章,不再赘述。至于孔子的立身行事,孔子本人这样对学生说:“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这就是说我之行事,对你们没有什么隐瞒的。孔子之行事,《论语》中也记载得比较多,有学生引以为荣的,也有使学生发生质疑甚至于为学生所诟病的,但这种无所隐瞒的坦荡胸怀亦足以为人师表。3.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因而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当官的资格。但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这就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孔子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开始了其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以实现其政治思想。在教育的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本义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孔子的弟子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夷夏之分。孔子吸收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孙龙和秦商入学,还欲居“九夷”施教,就说明了后一点。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如南官敬叔、司马牛、孟懿子,但更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的,如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而平民教育更能体现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论。“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决断。“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四篇:小学生家长教育理念及方法浅谈

小学生家长教育理念及方法浅谈

当前,在家庭教育中由于存在种种误区,致使良好的动机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认真分析和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共性问题,对于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十分必要.当前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克服和纠正下列现象.一忌重才轻德,忽视思想品德教育.不少家长存在着“好学生=学习好”,“学习好=分数高”的思维模式,家庭教育中单纯强调文化课辅导,把思想品德视为“软指标”不闻不问.目前独生子女中普遍存在的狭隘,任性,自理能力差等不良品行,屡屡显露出“重才轻德”式家教的败笔.二忌家长作风,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些家长教育孩子简单粗暴,在孩子的心灵上投下阴影.扭转这一现象,一要爱护,尊重,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要注意批评方法.二要淡化家长意识,注意角色转换,多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流和诱导,摒弃居高临下,不容置辩的教训口吻.三要讲话注意时机场合,使孩子乐于接受,切不能以“我都是为了你好”而言行过激.三忌挫伤童心,欲把学童变“书痴”.有些父母总希望孩子学个不停.见其“啃书本”,就沾沾自喜;见其“贪玩”就忧心忡忡,斥之为“不长进”.高尔基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寓教于乐对中小学生尤为重要,不能把“学”与“玩”简单对立起来,要因势利导,使其通过健康有益的玩耍培养兴趣,活跃

思维,切忌把他们培养成循规蹈矩,死啃书本的“小老头”.四忌言行不一,身教缺失.有些家长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做得却是另一套.如要求孩子文明用语,自己却满口脏话;要求孩子团结友爱,身为父母却频发“内战”.有位教育家强调:“家长的行为是展示给孩子的第一本教科书”,施教者必须首先致力于自我教育.五忌“以奖代教”,用金钱物质调动积极性.有的父母常用买玩具,外出旅游,举办生日庆典等方法激励孩子刻苦学习.有的“明码标价”,规定考第一名奖多少钱,分数与奖金“直接挂钩”,结果不仅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事与愿违,助长了孩子凡事讲条件的不良习气.六忌越俎代庖,包揽孩子力所能及的各种家务.引导学生适当干些家务,无异于一种调节和休息,对培养其自理能力及爱劳动的品质不无裨益.但不少家长事无巨细,一概“代劳”,久而久之,只能培养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族孩子.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品质和自理能力,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修课”,家长大可不必怕孩子累着.七忌不明事理,用歪理邪说“误导”孩子.有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娇惯,动辄为孩子出馊主意:“学 生就是搞好学习,班里的事少管”;“在学校受了欺负告诉我,我找他们算账”.中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可塑性很大,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弱,家教时出言不可不慎,家长应该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情趣引导孩子“走正道”.八忌非议老师,随意干预教学活动.家长对老师,对教学工作有意见,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反映.然而有的家长却时常在孩子面前随意对学校,对老师,对教学工作发表不负责任的议论.还有的家长托熟人,找关系为孩子调班,挑老师.古人云:“亲其师而兴其学,乐其友而信其道”.自觉维护老师的威信和

学校的教学秩序,促成尊师重教,尊师爱生的良好氛围,无疑是家长的光荣职责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孩子聪明十要点

一,对孩子的新奇念头,想象力,别出心裁的做法,要给予鼓励.二,积极引导和鼓励孩子提问,把这看作是教育孩子的手段之一.三,创造一种新气氛,使孩子在集体中受到人们的重视.四,使孩子懂得自尊,敢于谈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看法.五,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教育孩子对人,事,景要观察细微.六,培养孩子进行创造的勇气和信心.七,尽量鼓励孩子对事物进行新的探索,不能停留在已经明白的事物上.八,应当避免孩子的惧怕心理,防止恐吓孩子,防止禁锢孩子智力的活动.九,应当倾听孩子的话,琢磨他的内心世界,掌握积极向上的因素.十,对孩子成长与教,不应用旧的观点或方式,应多采用鼓励和奖励的方式和方法.

第五篇: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及案例设计说明

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及案例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随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实施,各地陆续使用新版高中美术教科书,我省于2020年秋季开始使用2019版普通高中美术教科书。我校高中美术备课小组全体教师密切关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教学改革方向,深入开展单元(主题)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凝练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发挥美术学科育人功能。本单元是中西绘画作品的鉴赏学习,将人类美术历史进程中如此宏大的内容浓缩在一个主题单元中,这是美术课程中主题内容含量最多、相当重要的学习部分。备课小组教师分析教材和学情后认为:按照2017年版“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必先明晰“大单元教学”“大概念”“基本问题”和“单元情境”等概念,在此基础上,注重单元各“主题”间的贯通融合,体现学科本质。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采用的架构方式、选择作品内容,并不是严格按照美术历史脉络展开的,但又注重了美术历史发展中不同时期、风格、流派的美术家及作品。本单元以分析中外美术作品的视界,以及产生不同视界的不同文化根源为鉴赏学习理解的核心,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产生的原因展开思考:在各自文化、宗教、哲学等因素的影响下,东西文化呈现出一定差异。当下多元的数字信息化时代,中西方美术越来越以一种多元共存、相互融合的状态出现。本单元在编排逻辑上,从中国古代到中国现代,从西方古典到西方现代。从中西方文化入手,通过对文化的分析来认识中西方绘画的不同呈现,反过来,学生通过中西方不同的绘画形式来加深对中西方两种文化的深入理解。美术鉴赏是通过艺术形式的呈现来了解文化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对于“如何发现大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大概念提炼出基本问题”的阐述,我们备课小组深入研读本单元教材内容,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抽离出本单元内容的以下线索:单元主题可能暗含了大概念;教材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可能暗示了大概念。基于此,我们梳理教材后发现本单元的大概念: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美(图像之美)源于中西方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再将这样一个陈述句转换成疑问句,就可以提炼出本单元的基本问题:中国历史文化的源流是怎样的?西方历史文化的源流又是怎样的?绘画作品在时空上如何注重文化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反过来,文化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如何影响了绘画作品?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学习,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中西方绘画作品,使学生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整体风貌有所认识,理解中西方绘画与各自的文化、宗教、哲学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名家作品临摹、找流派游戏、立体派作品创作等活动,识读中西方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厘清中西方绘画发展的历史脉络,感

受中西方绘画不同的艺术魅力和各自的价值追求(美术表现、文化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享受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能够真正理解艺术家借助作品表达的艺术意图和个人情感。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积极弘扬传统文化。对世界多元文化持有包容的态度(创意实践、图像识读、文化理解)。

课时教学安排

根据学校美术课时安排,结合人美版《美术鉴赏教学参考用书》的课时安排建议,我们决定采用5课时单元教学。即:《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1课时;《抒情与写意——文人画》1课时;《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2课时;《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1课时。第1课时使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中国传统绘画在表现形式及审美观念上的差异,能够分析、比较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及时代特征,掌握中国画的技法特点,并能独立分析中国画的类别与特征;第2课时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文人画作品,对文人画的概念、艺术特征有所认识,理解“文人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和审美趣味,懂得鉴赏文人画的基本方法;第3、第4课时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西方古典绘画作品,理解图像形式及色彩表现手法,掌握西方古典绘画的指导思想;第5课时通过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变革与发展过程,从历史背景、艺术特征等方面分析问题,从文化理解的角度进行概括性的梳理。课时安排注重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组织教学内容,体现学科知识的关联性和系统性,注重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课时教学目标

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能够比较分析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及时代特征,掌握中国画的技法特点,并能独立分析中国画的类别与特征。了解笔、墨、纸、砚的特点,掌握不同的表现技法(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创意实践)。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赏析中国画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的作品,掌握欣赏中国画的方法,形成综合审美感知体验,促进审美活动个性化(图像识读、文化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画家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达成审美情感的升华(文化理解)。

第2课时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文人画的概念、艺术特征有所认识,理解“文人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和审美趣味,懂得鉴赏文人画的基本方法(图像识读、文化理解)。

过程与方法:识读不同表现语言的文人画作品,理解文人画表现的一般规律。学生能按照要点分步骤地鉴赏文人画作品(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创意实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欣赏画家作品的过程中,感受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及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文化理解)。

第3课时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西方古典绘画作品,理解图像形式及色彩表现手法,掌握西方古典绘画的指导思想(图像识读、文化理解)。

过程与方法:掌握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赏析过程,可以从图像形式和时代背景的角度去赏析古典绘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画家的绘画表现力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图像识读、文化理解)。

第4课时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西方古典绘画具体作品的赏析,理解图像形式及色彩,掌握各画派的艺术风格特点(图像识读、文化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赏析过程,理解各画派的艺术表现手法,具备分析图像的能力(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创意实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各画派作品在内容与风格表现上的区别与联系,并体会几个重要画派的艺术感染力(文化理解)。

第5课时

知识与技能:从历史背景、艺术特征等方面分析西方现代艺术的变革与发展过程,对有代表性的艺术流派进行概括性的梳理(图像识读、文化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自主合作探究、连线流派、创作立体派作品等活动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演进规律和主要特征(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创意实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创作的乐趣,体验艺术家内心的情感世界,学会接纳多元文化,用辨证发展的眼光看待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文化理解)。

单元教学活动

教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西方绘画经典作品的高精度复制品、磁钉、卡纸等。课前、课中、课后学习任务单和评价量表等。

学生学习准备:预习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内容,课前分小组准备中西方绘画的工具材料,剪刀、胶水、马克笔等。

备课小组经过讨论,认为单元教学设计应在“大概念”统领下引导学生真思考,真去做,真遇到困难,真解决问题。围绕单元“基本问题”,我们设计一个真实的情境去引导学生思考:美术课上,同学们针对中外美术作品展开激烈的辩论。有同学说,我喜欢外国美术作品,因为它立体感强、很真实;有同学认为,中国绘画才是真正的佳作,不求形似,富有意境和情趣;还有同学说,中西美术作品各有特色,都值得鉴赏和继承。从李唐和柯罗的作品中,你能感受到中西绘画的审美理念、风格特点有哪些不同呢?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什么?

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驱动,更能唤起学生与身体感受、情绪体验相联系的生活经验,激活 “知情意行”有效整合的艺术学习。基于此,我们设计的单元教学活动主要有: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教师以单元情境导入,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2.师生互动,概念认知。教师以问题驱动,注意问题设计的维度和层次;3.对比分析,加深理解。对比可从时间、空间上作纵向和横向对比;4.直观比较,了解特征。依据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直观性原则设计教学挂图和实物展示;5.教师讲授,突破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必要的讲授点拨是不可或缺的;6.技法示范,体验感知。教师根据主题内容进行必要的示范和讲解,学生体验感知;7.探讨评述,深化认识。学生分小组讨论鉴赏作品,并请代表进行评述;8.表情达意,深入探究。此环节教师注意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低阶进到高阶;9.自主合作,完成任务单。任务单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任务单;10.总结评价,体现素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

通过评价可以改变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分析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正如胡知凡教授提出的“教—学—评”的一致性。本单元教学,我们根据学情和单元目标,参照2017年版“课标”关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建议,制订了单元学习预测量表(表1)和单元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表2)。我们在关注过程性评价的同时,更注重改进结果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单元教学作业

第1课时:1.中国传统人物画都反映了那些主题?是如何传神的?2.中国传统山水画有哪些画法?其意境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3.中国传统花鸟画如何“言志”?笔墨中蕴含了哪些美感?

第2课时:1.尝试练习山水画中积墨与破墨画法,说一说两种画法有怎样不同的视觉效果?2.请你结合作品,说明书法与传统绘画的关系。笔墨在文人画的审美趣味中起什么作用?

第3、第4课时:1.列举自己所熟悉的西方古典绘画作品,并对作品进行简单描述。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讨具体作品的构图和构成形式,理解和认识作品所蕴含的时代文化背景。3.梳理出西方古典绘画随时代变迁而注入的新观念、新方法。4.有效归纳总结西方古典绘画中所具有的审美意识、表现语言和形式构成。

第5课时:1.如何让学生透过西方现代艺术认识和理解西方艺术思潮的源流?2.如何从历史、社会、文化等层面建立意识构架,从艺术观念的本源去探讨其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3.如何正确认识个人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关系?4.洞悉西方现代艺术产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及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理念及教后反思

    教学理念及教后反思 江苏省姜堰市第四中学蒋跃兰*** 邮编 225500 本节课的教堂内容是让学生欣赏两篇“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在故事。教堂目标则鼓励学生在今后漫垂......

    早期阅读教育的教学理念及实施方法

    早期阅读教育的教学理念及实施方法 摘要 作为新世纪的教育者,应该给幼儿创造一种全方位的阅读空间,早期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灵魂。教师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早期阅......

    《一夜的工作》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设计

    《一夜的工作》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材简析: 《一夜的工作》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作者在文......

    教材设计理念及各板块教学建议

    教材设计理念及教学方法建议; 一, 语音教学 初中阶段语音教学目标:听音知形,见形知音 教学方法及途径:(1)模仿练习:听录音,跟读听力,看英文电影;(2)语音训练:诗歌朗诵,绕口令,歌曲,课文朗读!(3)......

    《黄山奇松》设计理念及教学反思[最终定稿]

    《黄山奇松》设计理念及反思 一、设计理念 本课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先让学生独自完成自学记录,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同时教师认真检查孩子的自学情况,及时发现在生字书写、词语......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方法及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方法 第一部分 一、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1、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2、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3、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4、二......

    一次函数课程设计理念及教学反思 范文合集

    《一次函数》课程设计理念及教学反思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实践,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突出强调:“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

    小班化教学的理念及策略

    小班化教学的理念及策略 【关键词】 小班化;有效性;理念;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048―01 小班教学的方式符合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