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部分(必修①) 第四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第一部分(必修①)
第四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读“全球自然灾害及其损失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全球的自然灾害(1973~1997年)1.图中符号“□”“▲”所代表的自然灾害分别是
()A.强风、洪水
B.干旱、洪水 C.地震、干旱
D.洪水、地震
2.为减小上述两种灾害的发生频率,减轻其造成的损失,下列措施适宜的是()①植树造林 ②修建水库 ③加强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研究 ④建设护坡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全球自然灾害损失最重的是干旱和洪水。植树造林和修建水库,能改变水 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减轻损失。答案:1.B 2.A(2010·黑龙江模拟)读某地理现象移动路径和盛行期频数等值线图,回答3~4题。
3.该地理现象是
()A.地震
B.台风(飓风)C.赤潮
D.梅雨
解析:该地理现象移动路径主要向西北方向,菲律宾以东的热带海洋面上盛行期 频数(>70)最高,这与台风形成和移动的规律一致。答案:B 4.下列地区中,该地理现象出现频率最小的是
()A.东南亚
B.中美洲 C.孟加拉湾
D.几内亚湾
解析:几内亚湾位于赤道附近,地球自转偏向力小,不易形成台风。答案:D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5~7题。
5.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温差较大,岩石破碎
解析:西南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湿润,温差较小。答案:D 6.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塌方
解析:破坏植被,使地表稳定性下降,易诱发泥石流灾害。答案:B 7.针对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下列防治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A.开垦梯田
B.植树造林 C.修建水库
D.治理河流
解析:植树造林可增加地表稳定性,拦截坡面径流,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 发生。答案:B(2009·广东高考)下图为1969~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指数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解析:根据图形选择1990年后的时间段,即可直观看出二线均在上升。答案:D 9.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降水强度大
B.冰川消融快 C.湖泊面积广
D.植被覆盖好
解析:我国东部多为平原或丘陵,在降水强度大的情况下,泄洪较缓慢,淹没土 地从而造成洪涝灾害。答案:A 据中国水利部权威人士披露,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169.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46.52%。据此回答10~11题。
10.中国是世界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由于
()①地处东亚季风区 ②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独有的地貌特征 ③人口与水土资 源矛盾突出 ④干旱区面积广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山洪灾害严重与气候、地形及人类活动有关。我国山区面积广、植被破坏 严重,加上夏季多暴雨,容易发生山洪灾害。答案:C 11.中国山洪灾害尤以暴雨型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为严重,其主要分布
区为
()A.西北内陆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流域 解析:长江流域降水量大,多暴雨。答案:D 下面的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到t4时期的变化(不考虑其间气候变化的影响;河流位于中游处),据图回答12~13题。
12.与t1时期相比,t4时期的河水,夏秋季节流量和水位的特点表现为
()①高水位持续较长时间 ②洪峰水位明显降低 ③洪峰流量增大和出现频率增多
④流量和水位变化缓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造成t4时期该河中下游地区洪灾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从图中看出t1时期到t4时期林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增大,村落和城镇数 量、规模扩大,且进入洪水高风险期,因此夏秋季节河流高水位持续时间较长,洪峰流量增大,出现频率增多。答案:12.C 13.B 洪水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做好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采取相应的防洪措施,可大大减轻洪水所造成的损失。据此回答14~15题。
14.防御洪水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①转移洪水多发区的人口 ②围湖造田,抵制洪水 ③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④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转移洪水多发区的人口不现实,围湖造田,使湖泊的调洪能力下降,使洪 水灾害更易发生,故①②不正确。答案:B 15.下列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是
()A.修建分洪区
B.洪泛区土地管理 C.实行防洪保险
D.建立洪水预警报警系统 解析:修建分洪区属于工程措施,其他三项是非工程措施。答案:A
二、综合题
16.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孟加拉国近15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中,有将近80%处于洪水泛滥的平原和 由众多河流冲积形成的三角洲平原上。洪涝灾害对超过1亿人口的孟加拉国产生 了巨大影响。
材料2:图甲“孟加拉国的河流及受洪水泛滥影响的地区”、图乙“达卡的气温和 降水图”。
(1)被孟加拉国称为“国家灾难”的强热带风暴“锡德”所属的天气系统是下图中 的________(填字母)。
(2)根据所给材料,从自然和人为的角度分析孟加拉国水灾特别多的原因。(3)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与孟加拉国相比,洪灾多发的原因还 可能有(双选)
()A.季风气候
B.中游河道特别弯曲 C.下游围湖造田
D.中下游地势低平
(4)为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孟加拉国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不定项)()A.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监测预报 B.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C.修建水库,建分洪区 D.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E.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 F.实行防洪保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及采取的防灾减灾对策。第(1)题,热带 风暴即为低压系统,位于北半球,自外围向中心逆时针旋转。第(2)、(3)题,洪灾 产生既有自然原因(如气候、地形、地势、流域面积、河道特征等),又有人为原因(河流上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造成的泥沙淤积河道、湖泊等),但不同地区存在 差异,从洪灾发生过程的各个环节分析。第(4)题,洪涝灾害的防御应从工程措施 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答案:(1)A(2)该国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且分布集中;部分河流还有冰川融水补给; 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流不畅;河流上游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水土 流失严重,导致河床淤塞,排水不畅。(3)BC(4)ABCDEF 17.读图及相关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据卫星对图中A湖湖面面积的动态监测表明,该湖湖面面 积春季平均为2 110平方千米,夏季平均为3 900平方千米,秋季平均为3 450平方千米,冬季平均为1 290平方千米,湖面面积较20世纪初期减少了1 090平方 千米,容积减少了57亿立方米。
(1)图中省份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7、8两月降水不多主要是因为受________ 控制,此时湖面面积继续扩大主要是因为________。
(2)该省提出“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以系统化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 “山、江、湖”的综合开发治理,请你为此献计献策:①在山区应以治理__________ 为重点,实施________工程;②在赣江等主要支流实施________;③在湖区实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程。
(3)该省的A湖水系洪灾时有发生,防治该流域洪灾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哪些? 解析:由轮廓图的信息可以看出是江西省,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由降水量图 可以看出降水多集中在5、6月份,是“梅雨”季节,7、8月份降水少,主要受副 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虽然降水较5、6月份少一些,但仍处于雨季,并且5、6月份的“梅雨”在植被涵养水源的作用下会在7、8月 份继续补给长江水,使长江水位上升,进而补给给鄱阳湖。所以,在治理水旱灾 害时,应以先治山为主,加强植被覆盖率,并配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答案:(1)亚热带季风 副热带高压(或反气旋)长江干流水入湖(2)水土流失
封山育林 梯级开发 退耕还林,退耕还湖(3)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 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等(答出三条即可)。
第二篇:【浙江新高考】》2016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集训真题再现 湘教版必修1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学生用书P107])1.(浙江会考)有关台风的叙述:①台风是一种在海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②台风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③台风是一种地质灾害 ④台风也有利于缓解旱情,正确的是()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A 2.(浙江会考补)下列自然灾害中,最有可能因人类活动诱发的是()A.台风 B.海啸 C.暴雨 D.泥石流 答案:D 3.(浙江会考)受台风“罗莎”影响,2007年杭州遭遇40年未遇的水灾,造成部分地区严重内涝,其主要原因可能是()①台风引起的强降水 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③城市绿化率过高 ④水泥地面过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4.(浙江会考)按自然灾害的成因分类,地震属于()A.地质灾害 B.生物灾害 C.气象灾害 D.海洋灾害 答案:A(2014年浙江学考)2013年10月,台风“菲特”给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据此完成5~6题。5.台风属于()A.生物灾害 B.海洋灾害 C.气象灾害 D.地质灾害 答案:C 6.我国多个城市一遇暴雨,往往地面积水形成内涝。从城市化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A.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大 B.河流富营养化严重 C.原河网系统遭到破坏 D.地表径流下渗量大 答案:C(2015年1月浙江学考)2014年12月12日,长1 432 千米,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读海河流域局部图,完成7~8题。
7.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后,可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的地区是()A.华北平原 B.长江三角洲 C.黄土高原 D.塔里木盆地 答案:A 8.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有()①夏季暴雨集中 ②城市化水平高 ③地势低平④春季台风频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9.(浙江会考)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年2月26日~3月27日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单位:mm)。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信息可知,此时云南省最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为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城是著名的“山城”,长江对该城市形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川省东、西部交通线路的密度差异很大,其中较密的是________,影响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干旱 降水量很少(2)供水 航运
2(3)东部 地貌
第三篇: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
摘要: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关键词:环境污染;人类健康;危害;地方病
一、环境污染概述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当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进入大气,水、土壤环境,如果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力,以致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人体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时,称为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产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目前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的使用,使有用的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而造成危害。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二、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
(一)空气污染
1、空气污染概述
大气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微粒组成的混和物。就干洁空气而言,按体积计算,在标准状态下,氮气占78.08%,氧气占20.94%,氩气占0.93%,二氧化碳占0.03%,而其他气体的体积则是微乎其微的。各种自然变化往往会引起大气成分的变化。例如,火山爆发时有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喷射到大气中,造成火山喷发地区烟雾弥漫,毒气熏人;雷电等自然原因引起的森林大面积火灾也会增加二氧化碳和烟粒的含量等等。一般来说,这种自然变化是局部的,短时间的。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向大气中持续排放的物质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的变化。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的时候,我们就说大气受了污染。
2、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呼吸系统:刺激肺部使其出现炎症;肺功能下降,肺部排除污染物的能力降低;导致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疾病恶化;引起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和矽肺、石棉肺、肺气肿等肺病。
心血管系统:可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粘度增加,血液凝集以及血栓形成;可引起动脉收缩,血压升高。
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对细菌、病毒等感染的易感性,使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随颗粒物进入体内后,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感染性疾病。
神经系统:导致高级神经系统紊乱和器官调解失能,表现为头疼、头晕、嗜睡和狂躁等。
癌症的发生:颗粒物所吸附的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是对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环境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其中苯并芘(a)能诱发皮肤癌、肺癌和胃癌。
此外,大气颗粒物还可造成胎儿增重缓慢;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导致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敏感体质患者过早死亡。比如,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发生的煤烟雾事件死亡4000人。人们把这个灾难的烟雾称为“杀人的烟雾”。据分析,这是因为那几天伦敦无风有雾,工厂烟囱和居民取暖排出的废气烟尘弥漫在伦敦市区经久不散,烟尘最高浓度达4.46毫克/米3,二氧化硫的日平均浓度竟达到3.83毫升/米3。二氧化硫经过某种化学反应,生成硫酸液沫附着在烟尘上或凝聚在雾滴上,随呼吸进入器官,使人发病或加速慢性病患者的死亡。
3、空气污染物的种类
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包含很多,它们的型态可能是固体状的粒子,也可能是被滴或是气体,或是这些型态的混合存在。目前我国法令所定义的空气污染物有那些种类呢?依据空气污染防制法及相关规定所定义,空气污染物可分为四大项目,分别为气状污染物(包括硫氧化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粒状污染物(包括悬浮微粒、金局煤烟、等)、二次污染物,及恶臭物质(包括氯气、硫化氢、等。比较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包括悬浮微粒、一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 碳氢化合物等,大多是由人为因素而产生。在我国法令中对于人为因素(如烟囱排放、交通工具排放等)而产生之空气污染物,大多订有「排放标准」来规范们的排放。
(二)水污染
1、水污染概述
随着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水污染亦日趋严重,成了世界性的头号环境治理难题。
近些年,水质恶化也困扰着美国人。一直以来,纽约市民以自来水质纯美而自豪,其他州的面包商甚至特地使用纽约市自来水以生产货真价实的纽约圈饼。7年前寄生虫侵入密尔沃基供水系统,造成100人死亡,40万人致病后,水质问题备受关注,如今纽约市民每天生活在饮水不净的威胁下。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了一项投资23亿美元的清洁水行动计划,治理美国已受污染40%的水域。
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污染江河湖泊等天然水资源的恶果,并着手进行治理,但毕竟已经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虽已醒悟但为时较晚。
2,水污染的危害
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
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增大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不能进行下去。水的污染,又影响人民生活,破坏生态,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损害很大。
(1)危害人的健康水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砷、铬、铵类、笨并芘等,还可诱发癌症。被寄生虫、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重金属污染的水,对人的健康均有危害。被镉污染的水、食物,人饮食后,会造成肾、骨骼病变,摄入硫酸镉20毫克,就会造成死亡。铅造成的中毒,引起贫血,神经错乱。六价铬有很大毒性,引起皮肤溃疡,还有致癌作用。饮用含砷的水,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砷使许多酶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造成机体代谢障碍,皮肤角质化,引发皮肤癌。有机磷农药会造成神经中毒,有机氯农药会在脂肪中蓄积,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免疫功能、生殖机能均造成危害。稠环芳烃多数具有致癌作用。氰化物也是剧毒物质,进入血液后,与细胞的色素氧化酶结合,使呼吸中断,造成呼吸衰竭窒息死亡。我们知道,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类是人类五大疾病,均由水的不洁引起。
(2)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水质污染后,工业用水必须投入更多的处理费用,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食品工业用水要求更为严格,水质不合格,会使生产停顿。这也是工业企业效益不高,质量不好的因素。农业使用污水,使作物减产,品质降低,甚至使人畜受害,大片农田遭受污染,降低土壤质量。海洋污染的后果也十分严重,如石油污染,造成海鸟和海洋生物死亡。
(3)水的富营养化的危害在正常情况下,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溶解氧不仅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条件,而且氧参加水中的各种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污染物转化降解,是天然水体具有自净能力的重要原因。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有机物在水中降解放出营养元素,促进水中藻类丛生,植物疯长,使水体通气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现无氧层。以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发黑,水体发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进而变成沼泽。这种现象称为水的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水臭味大、颜色深、细菌多,这种水的水质差,不能直接利用,水中断鱼大量死亡。
3、水污染的事例
1.1水俣病事件 1953 1956年
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
1.2骨痛病事件 1955 1972年
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
1.3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 1986年
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公里内,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1.4、“托里坎荣”号油船污染事件 1967年3月18日 英国西南七岩礁海域
该船满载11.7万吨原油在锡利群岛以东的七岩礁海域触礁,致使8万吨原油流入海中,留在船体内的原油被引爆,造成英国、法国海域原油污染。造成大量鱼贝类和海鸟死亡,赔偿金额达720万元美元。这一事件后,海洋污染成为海事的重要问题。
(三)环境激素污染
1、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影响人和动物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学术上称之为“外源性内分泌干扰物”。
2、环境激素的种类
1.有机化合物:苯并[a]芘、双酚A(2,2-双酚基丙烷)、二苯酮、邻苯二甲酸酯、苯乙烯、二噁英等。
2.杀真菌剂:苯菌灵(苯莱特)、六氯(化)苯、代森锰锌等。3.杀虫剂:β-六氯化苯(β-六六六)、甲萘威(西威因)、氯丹(八氯)等。
4.除草剂:甲草胺(杂草索、澳特拉索)、杀草强(氨三唑)、阿特拉津(莠去津)等。
5.杀线虫剂:1,2-二溴-3-氯丙烷、涕灭威(丁醛肪威)等。6.金属:镉、铅、汞等。
7.天然和合成的激素药物:雌三醇、雌酮、己烯雌酚等。8.植物性激素:豆科植物及白菜、芹菜等植物的植物性激素。
3、环境激素对人体的影响 3.1.对体形的影响
激素对人体形态的塑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激素的存在,可能会干扰人体内生长激素等各种激素的分泌,导致“袖珍女孩”“巨人”的出现。大量食用含有环境激素类物质的大鱼大肉后,还会引起肥胖。3.2.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导致孩子早熟。近年来,儿童月经初潮、胸部发育等性发育异常病例逐年增加。这种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与孕妇在怀孕期间以及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吃的食物有密切关系,如肉类、鱼类、各种保健品及某些蔬菜。
●多胎现象的出现。双胞胎、三胞胎、四胞胎、五胞胎、六胞胎、七胞胎的生育奇迹都已出现。除了遗传因素,利用药物促排卵是多胎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男性精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我国专家发现,1984~1996年,男子每次射精的精子总数减少近1/3,精子密度下降了27%。若照此下去,今后不能产生足够精子的男性会越来越多,加之精子运动能力降低、畸形增多,人类繁衍后代的能力也将越来越差。
3.对胎儿的影响
胎儿在母体内受到环境激素影响之后,胎儿发育及一生中可能会出现畸形、低能等各种异常现象,如男性的尿道下裂、睾丸停止发育、小阴茎、精子数量减少等,女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癌等,以及智能低下、多动、学习障碍等。
每一个环境污染的实例,可以说都是大自然对人类敲响的一声警钟。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为了维护人类自身和子孙后代的健康,必须积极防治环境污染。为了做好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我们每一个公民必须努力增强环境意识: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往往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要把这种认识转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态度积极参加各项环境保护活动,自觉培养保护环境的道德风尚。
四、防止措施
1、大气颗粒物对健康诸多不利影响,更应该控制污染,如:
(1)改善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2)减少工业生产中烟尘的排放。
(3)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
(4)加强对工地、道路扬尘的管理。
(5)加强绿化,保持水土。
2、对于水体污染,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保持水体不受污染;在生活中使用洁净水,增强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即不浪费一滴水资源,也不污染一滴水资源。
参考文献:
【1】 昏晨风雨等,水污染,【2】 韩博平等编,环境与人类,电子工业出版社
【3】 郎铁柱 钟定胜,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天津大学出版社
【4】 刘维屏等编,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浙江大学出版社 【5】 佚名,新的灾难 环境激素污染, [1] 周岩.环境污染对人体染色体不稳定性的影响.临床医药实践,2003(12)[2] 于军.浅谈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青海师专学报.2004(24)[3] 秦惠基.化学污染[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4] 邰启生.环境污染与公众健康[M].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1.[5]李爱琴。浅谈重金属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河南: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第四篇: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Nageta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有的污染物在短期内通过空气、水、食物链等多种介质侵入人体,或几种污染物联合大量侵入人体,造成急性危害。也有些污染物,小剂量持续不断地侵入人体,经过相当长时间才显露出对人体的慢性危害或远期危害,甚至影响到子孙后代的健康。这是环境医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现就近几十年来,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对人体的急性、慢性和远期危害,分述如下:
一、急性危害
光化学烟雾,也是近年来美、日等国经常发生的一种急性危害。这是汽车排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形成光化学氧化剂[O3、NO2、NO和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与工厂排出的SO2遇水分产生硫酸雾相结合而形成的光化学烟雾。当大气中光化学氧化剂浓度达到0.1ppm以上时,就能使竞技水平下降,达到0.2—0.3ppm时,就会造成急性危害。主要是刺激呼吸道粘膜和眼结膜,而引起眼结膜炎、流泪、眼睛疼、嗓子疼、胸疼,严重时会造成操场上运动着的学生突然晕倒,出现意识障碍。经常受害者能加速衰老,缩短寿命。这种光化学烟雾事件,多发生在汽车多的城市,如美国的洛杉矶、日本的东京等。我国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大中城市汽车日益增多,应引起重视。改革内燃机及其燃料,是控制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方向。
环境污染对人体造成的急性危害,近年来在我国也有发生,如 1971年7月13日17时许,某市冶炼厂镍冶炼车间,由于输送氯气的胶皮管破裂,造成氯气污染大气的急性中毒事件,使工厂周围284名居民受害。同时也使附近工厂受到影响,不能正常生产;桂林永福县某公社在水稻抽穗扬花时,用西力生农药(含2%氯化乙基汞)防治稻瘟病,每亩喷撒0.56斤,过了10天收割的稻米社员吃后,184人中有62人中毒。经化验,大米含汞量达0.62—0.7毫克/公斤,发病的潜伏期以16-22天者为多。
二、慢性危害
1.大气污染对呼吸道慢性炎症发病率的影响
国内外大气污染调查资料还表明,大气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不仅使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发病率升高,同时还由于呼吸系统持续不断地受到飘尘、SO2、NO2等污染物刺激腐蚀,使呼吸道和肺部的各种防御功能相继遭到破坏,抵抗力逐渐下降,从而提高了对感染的敏感性,这样一来,呼吸系统在大气污染物和空气中微生物联合侵袭下,危害就逐渐向深部的细支气管和肺泡发展,继而诱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慢支、喘支、支喘和肺气肿)及其续发感染症。这一发展过程,又会不断增加心肺的负担,使肺泡换气功能下降,肺动脉氧气压力下降,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上升,最后因右心室肥大,右心功能不全而导致肺心病。我国某大气污染地区1974年—1975年调查的几种死因的标化死亡率(1/万)的结果:污染区的肺心病为6.16,两个对照区分别为2.23和3.31,也说明了这一转归。
2.铅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环境中铅的污染来源 一是工矿企业,由于铅与锌、铜等有色金属多属共生矿,在其开采与冶炼过程中,铅制品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铅随着废气、废水、废渣排入环境而造成大气、土壤、蔬菜等污染;二是汽车排气,汽车用含四乙铅的汽油作燃料(现在全世界有两亿多辆汽车,每年排出的总铅量多达40万吨)。
2)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铅能引起末稍神经炎,出现运动和感觉异常。常见有伸肌麻痹,可能是铅抑制了肌肉里的肌磷酸激酶,使肌肉里的磷酸肌酸减少,使肌肉失去收缩动力而产生的。但有人在显微镜下检查,发现神经和脊髓前角细胞有变性,从而阻碍了伸肌运动神经冲动的传递,而造成麻痹。感觉异常在前臂和小腿多有发生,早期有闪电样疼痛,进而发展成为感觉减退和肢体无力。
被吸收的铅,在成年人体内有91—95%形成不稳定的磷酸三铅[Pb3(PO4)2]沉积在骨骼中,在儿童多积存于长骨干的骺端,从X线照片上可见长骨骺端钙化带密度增强,宽度加大,骨骺线变窄。幼儿大脑受铅的损害,比成年人敏感得多。儿童经常吸入或摄入低浓度的铅,能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和产生行为异常。有人研究,对血铅超过60微克/100毫升的无症状的平均9岁的儿童,经追踪观察,数年后,就发现有学习低能和注意力涣散等智力障碍,并伴有举止古怪等行为异常的表现。有人报导232个只有胃肠功能紊乱而无脑病症状的轻度铅中毒的儿童中,有19%最终出现智力障碍,有13%出现癫癎样疾患。如以血铅超过40微克/100毫升作为儿童铅吸收的标准,则在一些欧美主要工业国家的城市儿童中,铅吸收者约占30%。美国有40万儿童,血铅含量普遍升高,其中有16000名需要作驱铅治疗,3200名有中度到高度脑障碍,铅还可透过母体的胎盘,侵入胎儿脑组织,危害后代。类此问题,在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都有程度不同的发生,已引起了各国的极大关注。
目前,各国都在开展铅对儿童健康危害的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为制订大气、饮水、食品中含铅量的标准提供依据,以保护儿童和成人不受铅害。
3.水体和土壤污染对人体造成的慢性危害 1)水俣病 这种病1956年发生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地区,故称水俣病,这是一种中枢神经受损害的中毒症。重症临床表现为;口唇周围和肢端呈现出神经麻木(感觉消失)、中心性视野狭窄、听觉和语言受障碍、运动失调。但慢性潜在性患者,并不完全具备上述症状。据日本环境厅资料,水俣湾地区截至1979年1月被确认受害人数为1004人,死亡人数206人。1964年又在新泻县阿贺野川下游发现此病,此后在鹿儿岛,有明海等地区也报导有此病发生。
经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院等有关单位研究证明,这种病是建立在水俣湾地区的水俣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造成的。工厂在生产乙醛时,用硫酸汞作催化剂(每生产一吨乙醛,需用一公斤硫酸汞),在硫酸汞催化乙炔的反应过程中,副产品甲基汞随废水排入水俣湾海域。同时也有先机汞排出,无机汞在水体中经微生物作用也可甲基化。甲基汞在水中被鱼类吸入体内,使鱼体含汞量达到 20—30 ppm(1959年),甚至更高。大量吃这种含甲基汞的鱼的居民即可患此病。病情的轻重取决于摄入的甲基汞剂量,短期内进入体内的甲基汞量大,发病就急,出现的症状典型。长期小量地进入人体,发病就慢,症状也不典型。总之,吃含甲基汞的鱼的人,都遭到程度不同的危害。日本和瑞典学者研究结果认为,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的甲基汞量,不应超过0.5微克(日本)或0.4微克(瑞典)。2)铬对人体的慢性危害 我国某地区的铁合金厂,因排出含铬废水而污染附近的地下水,使有的井水含铬量最高超过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达400倍。该厂附近的居民,由于长期饮用被铬污染的井水,发生口角糜烂、腹泻、腹痛和消化道机能紊乱等病症。
此外,环境污染引起的慢性危害,还有镉中毒、砷中毒等。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急性和慢性危害的划分,只是相对而言,主要取决于剂量-反应关系。如水俣病,在短期内吃入大量甲基汞,也会引起急性危害。
三、远期危害 1.致癌作用
近几十年来,各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许多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下降,有些传染病先后被控制。与此相反,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在不断上升。据美国有关部门统计,1900年癌症的死亡人数占各种主要疾病的第八位,而1970年则跃居第二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其他国家也有类似情况。从表4-6可以看出,我国某市一个区的恶性肿瘤从1953年居死因
据若干资料推测,人类癌症由病毒等生物因素引起的不超过5%;由放射线等物理因素引起的也在5%以下;由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90%。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对癌症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审查和评价,证明由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对人致癌的化学物质有26种,经实验室研究确定致癌的化学物质有221种。在26种对人致癌的化学物质中,有8种是药物(氯霉素、己烯雌酚、环磷酰胺、4-双氯乙胺-L-苯丙胺酸、睾丸甾酮、非那西丁、苯妥英和N,N-双(2-氯乙基)-2-苯胺。有些是由于经常的职业接触致癌的,如联苯胺、苯、双氯甲醚、异丙油、芥子气、镍、氯乙烯、铬(铬酸盐工业)、氧化镉等。经常随着工业污染物进入城乡居住环境的致癌物有石棉、砷化合物、煤烟等。这些生产和生活中的致癌物,在人群中引起致癌有以下几个特点:(1)人群中接触某一化学致癌物,具有共同特性的癌症高发;(2)持续不断地接触这种化学致癌物,可引起相应的癌症发病率不断升高;(3)癌发病率与摄入这种化学物质的剂量呈现剂量-反应关系;(4)如果控制接触,可使发病率的降低;(5)用此种致癌物作动物实验,动物患癌肿与人的相似。这些特点,也是发现新致癌物的方法。现举几例说明于下。
砷化物与癌:砷矿开采和冶炼或经常使用含砷农药,会使砷化物通过废气、废水、废渣排入环境,污染空气、水、土壤以及食物,通过呼吸、饮食或皮肤侵入体内。长期饮用被砷污染的水,可使皮肤发黑,手掌、足底皮肤角化,皮肤癌、肝癌等发病率升高。
1968年,有人报告我国台湾西南沿海某地井水中含砷量高达0.25—0.85毫克/升,经过对其中37个村40421个饮用含砷水的居民调查,发现有428例皮肤癌患者。
砷与铜、铅、锌共生,在冶炼这类矿物时,含砷烟尘和废渣会污染大气和土壤,有人对美国36个冶炼和精炼铜、铅、锌工业地区的居民肺癌死亡率作调查,发现这些地区较其他地区高,这可能与砷污染大气有关。
石棉与肿瘤:石棉纤维(以温石棉为重要)呈结晶状,有锐利的尖刺。进入人体内,能刺入肺泡或胸、腹膜,使膜纤维化、并逐渐变厚,形成间皮瘤或癌,这是石棉致癌的特点。据美国Selikoff和Hammod报导,他们在1967—1977年曾分析了美国和加拿大一万七千多名石棉绝缘材料制造工人的死因,发现肺癌和间皮瘤高发,其中吸烟工人比不吸烟工人高90倍。说明接触石棉与吸烟两种因素作用下,致癌性更强。西德汉堡市的调查资料也表明,居住在造船厂(消耗大量石棉)和许多大、小石棉制造厂和工厂下风向的居民的间皮瘤发病率(0.96/10万)比该市居民的发病率(0.056/10万)高17倍多。其他国家也有类似报导。
煤烟:早在1775年英国的Pott发现清扫烟囱的工人多患阴囊癌以来,到1933年有人用荧光分析方法,才从煤焦油中成功地分离出苯并(a)芘,许多学者用苯并(a)芘对9种动物采用多种途径给药进行实验,均收到致癌阳性结果。迄今又从煤烟和焦油中提取的多环芳烃有苯并(a)蒽、二苯并(a,h)蒽、二苯并(a,e)芘、茚并芘等二十多种。这类物质属间接致癌物,必须经体内转化才具有致癌活性,例如苯并(a)芘侵入体内,经体内多功能氧化酶转化为7,8-二氢二醇-9,10环氧物才具有致癌性。
各国在城市大气中检出了苯并(a)芘。苯并(a)芘与肺癌的发生关系研究的报告很多,美国Carnow等分析了一系列有关肺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认为大气中苯并(a)芘浓度每增加 0.1微克/100立方米,肺癌死亡率就相应升高5%,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香烟的烟雾含有苯并(a)芘,吸烟诱发肺癌,吸烟者吐出的香烟烟雾污染空气。
上面简介了几种常见化学致癌物。此外,在环境中还能经常接触一些促致癌物,如SO2、三氧化二铁等能与致癌物同时作用于机体,增强致癌作用。这些外因再遇机体免疫功能衰退、激素分泌失调、营养吸收不良等内因,就更有助于癌症的发生。对动物实验致癌阳性的化学物质,也是对人的可疑致癌物,因为许多癌症的潜伏期长,这类化学物质,有些能在环境中滞留、蓄积并有联合作用。因此,为防止潜在性的危害,加强控制致癌物的生产和使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致癌和促致癌物对环境的污染也是非常必要的。
2.致突变作用
环境污染物能引起生物体细胞的遗传信息和遗传物质发生突然改变的一种作用,称为致突变作用。这种致突变作用引起变化的遗传信息或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繁殖过程中,能够传递给子细胞,使其具有新的遗传特性。具有致突变作用的物质称为致突变物。
突变本是生物界的一种自然现象,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然而对大多数生物个体来说,则往往是有害的。如果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发生突变,可能影响妊娠过程,导致不孕或胚胎早死等;如果体细胞发生突变,则可能是形成癌肿的基础;如果环境污染物中的致突变物,有的可通过母体的胎盘作用于胚胎,也会引起胎儿畸形或行为异常。由此可见,环境污染物中的致突变物,作用于机体时,即认为是一种毒性的表现。
近年来,各国为了及早发现环境污染物、食品添加剂、农药、医药中的致突变物采用了快速筛检办法。常用的方法有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如外周血细胞体外培养染色体分析、姊妹染色体单体互换分析,以及动物骨髓细胞和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致突变试验方法有Ames试验等。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点与局限性,染色体畸变分析,可检出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畸变,结果正确可靠,但工作量大;姊妹染色体单体互换分析,灵敏简便,应用较多;Ames试验简便、快速,是一种较好的初筛法。
3.致畸作用
致畸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物理因素如放射性物质,可引起眼白内障,小头症等畸形(日本广岛、长畸原子弹爆炸区调查资料证实)。现已证实,生物学因素对母体怀孕早期感染的凤疹等病毒,能引起胎儿畸形等。化学因素是近三十年来研究比较多的。从1959—1961年,西德生产的Thalidomide是一种非苯巴比妥安眠药,俗称“反应停”,孕妇在妊娠反应时服用后,能引起胎儿“海豹症”畸形,这件事震动了世界。此后,各国对农药、医药、食品添加剂、职业按触毒物和环境化学污染物,都在进行着广泛的致畸研究。已经查明,有些污染物对人有致畸作用,如甲基汞能引起胎儿性水俣病,多氯联苯(PCB)能引起皮肤色素沉着的“油症儿”等。此外,农药由于种类多,使用量大,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食物上的残留问题都较大,且多具有胚胎毒性,因此,国内外对农药致畸作用的研究也较多。动物实验证明有致畸作用的农药有:敌枯双、螟蛉畏、有机磷杀菌丹、灭菌丹、敌菌丹、五氯酚钠等。
环境化学污染物以及各种因素的联合致崎作用,今后更需要加强研究,以造福于子孙后代。
第五篇:白色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开题报告)
白色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开题报告)
课题组组长:高巧
课题组成员:欧碧华、文玲、王晴、陈茹茹 课题组分工:高巧制作ppt 欧碧华、王晴收集资料
文玲、陈茹茹调查学校附近的白色污染并照相、汇报
指导教师:张静葵
学 校:北京市大望路中学 班 级:初二3班
课题提出背景:
在我们生活的周边,到处都能看见随从乱扔的白色塑料袋、饭盒、纸杯等 “白色污染”——它严重污染了我们身边的空气、河水、小草、土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环境,破坏了我们美丽的城市,那我们究竟该怎样对待它们呢?等等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们小组想对该课题进行研究。课题的目的:
通过我们的研究统计出白色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危害的数据,使人们明白“白色污染”对人类的环境和健康的危害有多大?由此来告诫人们,少用或禁用白色塑料袋、饭盒、纸杯等用具,不要制造白色污染,要爱护我们的环境。课题的意义:
通过我们的研究,来使人们了解到使用塑料袋等白色污染的危害性、破坏性,来使人们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的家园,进而来保护我们唯一的地球,保护绿色生态环境,让人类生活的更美好、更健康。研究内容:
1.什么是白色污染?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录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2.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视觉污染指的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
潜在危害指的是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等白色污染时,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3.白色污染的防治: ⑴白色污染的预防:
大力宣传白色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对环境的破坏等知识,普及家家户户,每天都能让人们看到相关报道,以此引起人们的警觉;利用学校等教育机构来教育学生白色污染的危害,让学生从小都建立白色污染害处大的意识,从而少用、禁用白色塑料袋等。⑵白色污染的治理:
①利用高科技清扫垃圾渠道,快速处理; ②利用绿色环保处理措施,快速回收、利用; ③利用化学处理方法,快速降解等。研究方法:
1.我们采用调查法在市场、小区、超市等场所对人们使用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等情况进行调查。
2.设计调查问卷,对我校学生使用塑料袋情况做调查、统计。3.上网查白色塑料袋等白色污染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4.观察我们周边生活环境中白色污染情况,并照相。研究计划与进程: 共3个月:
第1、2星期:在家、学校、图书馆查关于白色污染的资料。第3、4、5、6星期:在市场等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做调查、统计。
第7、8星期: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我校初一、二年级学生及家人使用白色塑料袋情况。
第9、10、11、12星期 整理调查的数据、资料、照片等,总结白色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写报告、论文等。
可行性分析:
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白色污染,我们可以很容易收集到相关照片,现在也有好多专家做了白色污染对人类危害的研究,我们能够在网上、书店看到相关资料,方便查找。
预期成果:调查报告、小论文
指导老师意见:同学们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积极主动、能认真、细致地查阅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善于扑捉和课题有关的照片,整个研究过程思路清晰,兴趣盎然,制定的计划详细、周密,能按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地来完成自己的课题,遇到困难能及时请教老师、家长,撰写的开题报告格式正确、规范,对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基本掌握,锻炼了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